湖南师大教科学报

其他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2年总目录

2022年,全年共刊发76篇文章及2组笔谈,重点策划了美育专题、社会情感教育专题、教育法典专题、中考改革专题,以及围绕义务教育新课程和课程标准及经典研读组织了笔谈,协办了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年会;作者群体中有教授、博导,也有博士生;研究方法上既有理论思辨,也有实证研究,总体比例大体相当;研究内容上既关注时事热点,也注重基础研究;研究领域上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有涉猎;作者署名上,独立作者与两人合作的比例相当,只有6篇文章是三人合作,四人及以上的合作者的文章没有;作者单位以高校为主,占比超过90%,少数作者来自科研院所;研究类型以教师自身所在领域为主,跨学科研究不多,主要集中在教育法治专栏。本年度文章转载数量低于往年,主要在于刊发的文章数量减少,但转载率依然达到50%,具体数据详见后期的公众号。
2023年2月6日
其他

特稿|“双减”政策下学校美育的发展机遇与改革重点

欢迎关注“湖南师大教科学报”“双减”政策下学校美育的发展机遇与改革重点作者简介郭声健,湖南师范大学美育发展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小俐,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副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摘要“双减”政策在为学校美育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倒逼学校美育不断深化改革。“双减”政策给学校美育带来了可能的“双增”,使学校美育受到了来自全社会的更多关注与重视。学校美育需要把握好发展机遇,直面挑战,针对存在的问题,重点聚焦美育自身的“双减”与“双增”、美育生态的重塑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和“双减”政策的新举措,彻底改变学校美育长期以来的薄弱状况,实现新时代学校美育的跨越式发展。正文引言学校美育长期以来不受重视,这也使得国家出台的有关教育政策难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为《美育意见》)。该意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出台的最高规格美育专项文件,无疑将对我国学校美育的改革发展产生重大影响。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为《双减意见》)。该意见虽然并非美育专项文件,但对学校美育同样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如果说,《美育意见》为新时代学校美育自身进行了科学的顶层设计,指明了改革发展方向与路径,那么《双减意见》则为学校美育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围,有效助力《美育意见》精神的落地生效。一般看来,“双减”与美育并无直接关联。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国家数十次减负政策的出台几乎对学校美育都没有产生什么影响,这是事实。但本次“双减”政策的出台与以往明显不同,它对学校美育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可以说,“双减”政策把学校美育进一步推向了前台,让美育成了全社会关注的教育焦点之一。分析其原因,一是这次的“双减”堪称史上力度最大、见效最快,且其内容与美育有一定关联;二是学校美育较之以往更加受到重视和关注。所以,这次的“双减”政策对学校美育的影响是直接而深远的,在为学校美育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倒逼学校美育必须主动迎接挑战、锐意改革创新。一、“双减”政策给学校美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双减”政策的确给学校美育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2022年3月25日
其他

郑重声明

湛中乐等∣教师申诉制度运行的法治困境及其出路教育法治∣段斌斌,孙霄兵:《教师法》修订可以通过司法反哺立法——兼评《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欢迎关注“湖南师大教科学报”郑重声明
2022年3月22日
其他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2年第1期目录

倩,何依儒小学德育课程的社会情感教育研究——基于统编版小学德育教科书的文本分析域外教育法典李世刚关于《法国教育法典》若干特点的解析
2022年3月12日
其他

教育法治∣段斌斌,孙霄兵:《教师法》修订可以通过司法反哺立法——兼评《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欢迎关注“湖南师大教科学报”《教师法》修订可以通过司法反哺立法——兼评《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作者简介段斌斌,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讲师,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华中科技大学共建教育立法研究基地研究员;孙霄兵,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摘要立法是司法的基础,司法也可反哺立法,并促使立法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走向完善。通过分析120起援引《教师法》的诉讼案件发现,《教师法》在适用过程中暴露了调整范围局促、寒暑假薪酬标准模糊、体罚行为欠缺操作界定、处分解聘规则不周延及救济规则滞后于法治进程等问题。为此,《教师法》修订应将培训机构教师与外籍教师纳入法律调整范围,明确寒暑假薪酬标准和条件,对体罚和惩戒进行操作界分,将师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要求,构建适应教师队伍状况的多元解纷机制。适用层面的审视虽然可以揭示现有法条的不足,却无法完整反映党中央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和新期待。要系统修订《教师法》,不仅要纠正现有法条的问题,也要吸纳政策精神创设新规,保证修法的系统完整和精准高质。正文一、问题提出古语云:“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移则有功。”这就要求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法律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而非因循守旧、拒斥变革。作为保障和规范教师群体的重要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自1994年实施以来,在提升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形势与教师队伍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法律实施27年来仍未进行系统修订,其立法理念、体例结构、规范内容明显滞后于教育发展与法治进程,所以修订《教师法》已迫在眉睫。正因如此,《教师法》修订被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二类项目,属于“需要抓紧工作、条件成熟时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这意味着涉及全国1732万教师的《教师法》即将迎来“大修”。2021年6月18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征求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这意味着《教师法》修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随着修法“窗口”的开启,学界围绕《教师法》修订进行了热烈讨论和学术争鸣。作为时任《教师法》起草执笔人的孙霄兵同志认为,《教师法》是我国教育法治进程中一部具有转向意义的教育法律,该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主体框架是重新思索教师立法的前提和基础,需在修法时予以继承和发展。余雅风、劳凯声认为,科学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性是构建教师法律制度的前提,也是完善教师立法的基础;余清臣则从专业性视角审视了《教师法》修订,并从增加宣誓要求、设置实习期、加强待遇保障等维度进行了制度建构。基于此,有学者指出,《教师法》修订不仅应遵循立法规律,也要明确教师权利义务的公共性和专业性,正视不同阶段及不同教师群体的差异性。湛中乐则从立法重心、调控视角、规则设计、法律衔接等维度探讨了《教师法》修订的基本立场和总体思路。此外,还有学者探讨了教师法律地位、申诉制度、法律责任、权益保障存在的具体问题及修改建议。由此可见,现有研究既有对修订立场与总体思路所做的顶层思考,也有对教师专业性、法律地位与申诉条款等的具体探讨。这些研究不仅加深了学理认识,也为正在进行的修法工作提供了启发借鉴。然而,现有研究主要从法律文本或教育发展角度探讨修法问题,却鲜有从适用维度审视《教师法》修订的研究。事实上,由于受到立法语言和立法者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包括《教师法》在内的任何制定法都是人类有限理性的产物,《教师法》就是用抽象概括的法言法语来描绘教师法律关系,是剥离具体细节而高度抽象的行为指南,这是其最值得称道之处。但教育生活是鲜活的,具体纠纷更是纷繁复杂的,任凭立法者理性再高也无法预见所有纠纷。立法语言的弹性更是拉大了法律规定与教育生活的距离。当高度抽象的法律条文涵摄于具体鲜活的教育纠纷时,《教师法》就会呈现或大或小的问题与漏洞。正因如此,许多看似清晰的法律条文一旦适用于具体纠纷,就会显露问题或者需要解释,这在立法时通常难以察觉,但在具体适用时却会在不经意中暴露。另外,由于教育生活变动不居和社会关系复杂多变,具有守成倾向的成文法在一定程度上会滞后于教育发展和法治进程,这进一步拉大了法律规范与教育生活的距离,出现法律漏洞就在所难免。由于援引《教师法》的案件绝大多数是民事案件,这就要求法官在没有规定或规定不明的情况下也要依据法律原则或法治精神裁决纠纷。司法此时既弥补了法条规范的不足,也起到了刺激、催化《教师法》修改和完善的作用。正如学者所言,“通过司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立法的不足,为立法完善提供实践基础和实践动力。只有立法与司法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并及时反馈和回应社会的需要,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回应型法律体系才得以形成”。由此可见,司法适用不仅可以推动《教师法》的实施和适用,更能从适用层面洞察和揭示《教师法》的立法问题,不仅让立法为司法提供依据,也令司法反哺立法,促使《教师法》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中不断走向完善。正因如此,在《教师法》修订正酣之际,如能从适用层面揭示《教师法》的立法问题与不足,不仅可开拓《教师法》修订研究的新视角,也能为法条修改提供实证支撑与具体建议。那么,《教师法》的司法适用状况究竟如何?适用过程中暴露了哪些问题与漏洞?如何有针对性地修改相关规范?本文拟聚焦这些议题,重在从适用层面揭示立法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法律修订提供实证支撑,供立法部门决策参考。二、研究设计要从适用层面检视《教师法》的立法问题,首先需要搜寻司法实践中援引《教师法》的诉讼案件,而诉讼案件的搜集需要依托适切的检索工具,如此才能事半功倍。鉴于“中国裁判文书网”支持“法律依据”的检索,这意味着在法律依据检索栏输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那么该案例库中所有援引《教师法》的诉讼案件均会自动“浮出水面”,省去了逐一检索的工序,极大地提高了检索效率。基于此,本研究选择“中国裁判文书网”作为案件来源的检索工具,在法律依据检索栏输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裁判日期选择从“1994—01—01”至“2020—05—01”,并在全文检索栏勾选“全文”选项,检索到141篇裁判文书,合并审级、剔除重复与明显误引的案件后,得到120起援引《教师法》的诉讼案件。统计发现,120起案件共援引了《教师法》的21个法条,其中援引频次不高于5次的低被引条款占14条,援引频次超过5次的高被引条款占7条,即教师权利条款、教师申诉条款、教师义务条款、法律适用条款、教师资格条款、退休待遇条款与处分解聘条款,这些条款占总适用频次的86.3%。由此可见,《教师法》的司法适用主要围绕上述7条高被引条款展开。基于此,本研究拟以这些条款为抓手,集中探讨条款适用过程中的争议焦点,以及法院在规定不明或缺乏规定情景下的裁判策略和解释路径,以期客观揭示适用条款的立法问题与漏洞,为相关条款的修改完善提供实证支撑与决策参考。三、立法的司法审视:《教师法》的司法适用暴露的立法问题研究发现,《教师法》的法律适用、寒暑假带薪休假、体罚责任、处分解聘与教师申诉等条款在适用过程中暴露了一系列问题,亟须引起立法者的关注和重视。1.
2021年11月18日
其他

安超,李强∣半规制化养育与儿童的文化反叛——三个中产家庭的童年民族志

Deresiewicz)称美国精英教育体系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绵羊”,年轻人完美无缺的光鲜外表背后是着令人窒息的恐惧、焦虑、失落、无助、空虚和孤独。克里斯·塞格林(Chris
2021年3月11日
其他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1年第1期目录

帆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教育支持系统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教育政策段斌斌杨晓珉警惕教育惩戒概念使用的泛化——兼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谭
其他

谢治菊∣教育五层级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理论建构、中国实践与政策设计

2.18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作者简介:谢治菊,女,1978年生,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现为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0年第1期第91页至102页。《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公众号微信号:hnsdjkxb扫码关注我们投稿网址:http://fljy.cbpt.cnki.net
2020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