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与未来研究张超,陈凯华,穆荣平(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100190)摘要:数字化重塑了创新主体之间的价值共创方式,拓展了现有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引发关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思考。本文提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两种表现形式:创新导向的数字生态系统(又称“数字创新生态系统Ⅰ型”)以及数字赋能的创新生态系统(又称“数字创新生态系统Ⅱ型”)。创新导向型的数字生态系统旨在促进数字创新的产生、应用与扩散,这一围绕数字主体而形成的创新生态系统延续了数字生态系统收敛性、可扩展性、自生长性和模块性的基本特征。数字赋能的创新生态系统是数字化进程与创新主体间价值共创行为深度融合的结果,实现了创新生态系统内主体、结构、制度、功能和演进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Ⅰ型与Ⅱ型彼此渗透、相互促进,改进了创新主体之间的价值共创方式,推动了创新能力与创新效能的全面提升。最后,建议未来研究从案例分析、形成机制分析、发展战略分析、政策研究和监测研究等方面来健全和完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关键词: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数字生态系统;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创新;价值共创主要研究结论:数字化加速了要素的关联和重组,扩展了现有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引发关于构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思考。本文对“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进行了系统研究和界定,提出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Ⅰ型”和“数字创新生态系统Ⅱ型”的概念,构建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的理论贡献和主要发现如下:首先,本文界定了创新导向的数字生态系统(又称“数字创新生态系统Ⅰ型”)以及数字赋能的创新生态系统(又称“数字创新生态系统Ⅱ型”)的概念,为理解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本文从数字创新管理、数字生态系统、创新生态系统等相关文献出发,提出:(1)“数字创新生态系统Ⅰ型”是由异质性数字主体及其复杂关系构成的,旨在促进数字创新产生、应用与扩散的复杂适应系统。(2)“数字创新生态系统Ⅱ型”是数字化进程与创新主体间的价值共创行为深度融合背景下,实现了数字化转型的创新生态系统。其次,本文构建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阐释数字化背景下创新主体实现价值共创的基本规律。本文认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I型”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II型”之间的相互协同、合作共享,有助于改进创新主体之间的价值共创方式,推动创新能力与创新效能的全面提升。通过整合数字创新生态系统I型与II型的基本特征和行为逻辑特征,构建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分析框架,揭示了数字化背景下创新生态系统主体、结构、制度、功能和演进的收敛性、可扩展性、自生长性和模块性特征。本文所提出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分析框架能够用于解释数字化背景下创新生态系统的实践,同时也有助于指导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路径构建。研究发现:(1)数字创新生态系统Ⅰ型既具备创新生态系统通过创新实现价值创造和共享的基本特征,同时也延续了数字生态系统收敛性、可扩展性、自生长性和模块性的基本特征。(2)随着数据获取、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加工处理等技术的系统性突破,数字化丰富了创新生态系统的要素组成、改善了创新要素之间的协同共生关系,加速了创新生态系统内主体、结构、制度、功能和演进的数字化转型,形成数字创新生态系统Ⅱ型。(3)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分析框架表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Ⅰ型在与Ⅱ型之间相互发展的过程中深刻影响了后者实现价值共创的行为逻辑,同时数字创新生态系统Ⅱ型的价值共创方式推动了Ⅰ型的数字创新发展进程。因此,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Ⅰ型与Ⅱ型在协同演进的过程中,创新能力与创新效能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