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每个人都可以出名15分钟
本文图片来源于影片《玛丽和马克思》美国著名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在1968年说:“将来,每个人都可以在全世界出名15分钟。”结果,这句话传遍全世界,一个新短语由此诞生:15分钟的名气。预言成真。他说这句话是在五十多年前,那时还没有互联网,没有微信,没有抖音。人们对他这个15分钟的名气是将信将疑的。现在一个短视频冲上热搜,真的会有成千上万的观众,传播速度惊人,在全世界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几天之后,热搜换上了其他人、其他事,已有的名气迅速被遗忘。虽说没有真的短到15分钟,但是如果我们拿“白发三千丈”的“三千丈”来理解“十五分钟”,就知道他说的不是确切的时间刻度,而是极其短暂、稍纵即逝的意思。隐喻虚名。15分钟的名气只是虚名,不到青史留名的级别。我隐约感到,沃霍尔这句话含有对自己的艺术的否定意味,认为它是速朽的,进不了艺术史的。他那些由一排排的玛丽莲梦露的彩照组合而成的作品,更多是一种关于美的想法,是对古典美学的观念冲击,而并不是艺术美本身,所以它是速朽的,是不能真正进入美术史的。它只是一时的虚名,并不能像《蒙娜丽莎》那样实实在在地不朽。新名望观。社会学评价人的社会地位和一生成就主要有三个指标:权力、金钱和名望。名望是有客观标准的,所谓成名成家也是有确切的衡量标准的。一个经得起检验的标准就是时间。权力和名望有重叠的地方,但并不是一回事:有权力的官员成千上万,真正青史留名的并不多,就连掌握最高权力的皇帝(中国有几百个),也不是个个都有名望,不少平庸的皇帝早就被历史的洪流湮没,变得籍籍无名。文学艺术领域更是如此。平庸的艺术家千千万万,能被后人知晓、观赏、铭记的也没有多少。就连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不一定拥有真正的名望,被后世铭记。沃霍尔的“15分钟的名气”因此提出了一个新的名望观: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一个短暂的世界闻名的机会,你也不能说这样的名气就不是名气。他的新名望观,既十分励志,又带有反讽的意味:每个人都可以拼命一搏,博取世界性的名气,可惜,这个名气只能持续15分钟,离不朽还有十万八千里呢。每个分享、点赞、在看,都是真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