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财评

其他

小学老师吼爆热搜:今年这英语教材一出,50%的乡镇学生就被淘汰了!

01这大概是八零、九零后父母被生活霸凌得最惨的一次。来自一位山东妈妈的吐槽:“吴彬彬同学,你已经逼疯全国80%的学生和家长了!你开心吗?拿到三年级的英语教材,我才发现,我还是喜欢李雷和韩梅梅,因为他俩话少。”根据英语新课标,今年全国中小学英语课本统一换新。吴彬彬,是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主角。好多地方一、二年级不设英语课,大多数孩子ABC都没学过,这一升到三年级,翻开英语书,大人孩子都傻眼了。一个汉字都没有,26个英文字母也不教,不学音标,上来就是单词,句子和小短语。这位山东妈妈大学是学英语的,可有一些句子她都已经看不懂了。没办法,为了辅导孩子,她斥巨资买了两只点读笔。自己先学一遍,吃透了再去教孩子。没过多久,这位妈妈又更新了。“吴彬彬同学,你不是教孩子学英语的,你是来拉动GDP促进消费的!”想着人到中年,房子、车都有了,不打算生二胎了,平时也没花钱的小爱好,不打牌不打麻将不钓鱼,总能攒点钱了吧?万万没想到,三年级开学才第二个星期,她已经花了小万把了,听力机、耳机、扫读笔,辅导书,学习机……打开评论区,全国各地被吴彬彬虐得身心疲惫的家长们排队诉苦。最狠的那位铁着头硬刚课改,爆刷三连击:“点读笔已买,拼读课已报,工作已辞。”结局暂不可知,但这代价,太沉重。02一本教材变革,让太多父母陷入恐慌。为啥?因为这本应是写给零基础、零起点阶段学生的教科书。可还没学26个字母,起步就先上有难度的句子,直接默认孩子们前面的基础阶段是学过的。等于是“会的一教就会,不会的越学越废。”有老师直接撕碎遮羞布:“英语教材一出,50%的乡镇学生就被淘汰了!”这才是血淋淋的真相——等不到中考分流,一场隐形分流已经提前到了小学三年级。这不是唯一的变化,连语文都开始划分门槛。短视频上,一位海归留学的博士妈妈怒斥道:“我是一个80后,我刚上小学那会,老师教的是a,o,e,横平竖直撇捺钩。老师教这一块知识的时候,是要花三个月的时间去教学,而且教得极其的耐心,极其的仔细,能保证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不会落下。但你看现在的孩子学什么?一上到小学就开始学‘天地人口手’,不教拼音,不教笔顺,直接教认字。幼儿园是不学的呀,你是默认孩子都会吗?还是说,制造了一个隐形条款,家长需要在家里教,或者孩子需要去上辅导班。”一语中的,这才是家长的心声。公立幼儿园,没有幼小衔接,傻玩三年。私立的靠学费划档,知识纯度和人民币成正比。教育专家说一万遍“新教材不难”,都不如亲眼看看教培机构的门槛。湖北一位英语教培老师说,新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晚上,她就接到了一位家长的电话,对方说“孩子完全跟不上。”开学以来,几十个家长咨询机构,还有不少是未雨绸缪的二年级家长。这是地级市的情况,家长有意识、有钱、也愿意花钱去买资源。那县城呢?乡镇呢?村小呢?老师课上教完了,孩子一脸懵地回了家,没条件复习,没家长辅助,注定垫底。逼得那位海归妈妈扔下三连问,句句都在拷问人心:“现在编出的教材,放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小学,让他们的老师教,没问题,一些学校全英文教学都没问题。但是你该不会是默认全国的教育水平都是这样的吧?你是默认县城小学、山区小学、农村小学的老师都是这个水平吗?这些地方的孩子也是全部都能做全英文教学的水平吗?”03多米诺骨牌效应还在继续。家长不会教,有问题只能找学校。良心的学校和老师多少会给出解决办法,但不乏部分学校的老师还要嘲讽家长:“你不能把所有的教学任务都推到学校,家庭教育也很重要。”讲到这,不由得想起我们当年读书的时候。 从小学到高中,班上同学的家长要么没读过书,要么文化程度是小学或初中,高中都少见,本科更是寥寥无几。大家父母都是农民,何谈给孩子辅导功课。反正放学回家了,全凭自觉完成作业,作业做完了交到学校里面去。但凡有人完不成作业,或者做作业鬼画符、不认真的,自有老师对付你。那时候父母理解的家庭教育,教的是孩子为人处世,行为习惯。不会做题没关系,但你要是流里流气不学好,轮不到老师找上门,巴掌和棍子就已经抡到身上了。但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就像那位海归妈妈说得:孩子上课没听讲,找家长;孩子上课课堂作业没完成,找家长;孩子家庭作业没做完,找家长;孩子作业质量不过关,找家长。群里面,整天都是艾特这位家长,艾特那位家长,督促这些家长要管孩子学习的。现在的孩子,离开了家长的辅导寸步难行,做个作业都要家长盯着,学个习都要家长拿个鞭子在旁边守着。但凡孩子出现一点点问题,老师的电话连环夺命call就来了。有位家长说,他不认识几个字,在外打工,有次姑娘作业没完成,老师先是打电话输出了一番,接着又公开在群里点名批斗:“生而为人,不为自己的子女负责怕是说不过去,你们不在身边你家娃娃书都要读不下去了,你忍心丢着不管不顾?作业一个字没写,请问是要向老师表达什么?”多冤啊。人到中年,没啥文化,为了多赚点钱不得不和孩子分居两地,疏忽了教育,被比自己小的年轻人当众指着鼻子骂:生而不养,你好意思吗!想反驳,却最终只能咽口唾沫,回复一句“老师,对不起。”难道这个时代,已经默认所有的家长都要拿到K12的教师资格证才配生孩子了吗?我们现在的家长,怎么这么难呢?04想起罗胖当年提到的一个小故事。他跟某个大学校长,同时也是高考试卷命题组的老师聊天时,对方提了句:“高考全国卷当中,冰淇淋三个字是不允许出现的,得用雪糕、冰糕代替。因为有的穷困山村的孩子,没吃过没见过冰淇淋,你让人家怎么答?但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单独的卷子是可以的,没问题的。”如今再看这本小学三年级的英语教材,沉默震耳欲聋。城里的孩子,有条件的从幼儿园就开始学,家长、辅导班直接教。村小的孩子,没有学习资源,上课像在听天书。结果两拨人进的是同一个赛道,该如何讨论这里的“公平”?最终,有能力卷的往死里卷,承受不住的孩子多半会因过载而崩溃。卷不了的,就成了大数据里被分流的那50%。在我心里,教育是“兜底”,不是“拔尖”。最理想化的程度,该是像北大姚洋教授说得那样:要抚摸林中每一棵树,再上山俯瞰森林。想抵达那一步,还需要走很远的路。这是社会的大课题,咱回归到小家庭,聊点现实的——咱们这些平凡人家的父母,还是要把眼睛放在孩子身上。提供不了平台和资源,便尽到父母的责任。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不卷,不鸡,有多大劲使多大劲,有多少条件就创造多少条件,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能引领孩子走多远就走多远。能陪伴时,不偷懒;该引领时,不推责;能托举时,就尽力一搏。虽说不管我们怎么努力,孩子大概率也只能做个普通人。但这年头,能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已经是中等偏上的人生答卷了。END☞东亚财评聚焦国内外热门财经话题,品评有价值的商业人物和讯息。我们的宗旨,是让大家在这里,读懂东亚,理解中国,拥抱世界。点击下方名片,关注“东亚财评”和40万中产精英一起成长进步广告商务请加微信
11月12日 上午 8:02
其他

“生的不是孩子,是人质!”四川家长群聊天记录冲上热搜,背后真相太窒息

万万没想到,这年头,老师也成了一种高危职业。11月3日,四川南充。一名家长忧心忡忡地向记者反映了件最近困扰的事:一年一度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又开始缴纳了,他今年原本不打算给孩子交,但孩子班主任在班级群里催缴,还声称没买的学生要被停课,学校还要给家长开会。“你不买,天天群里催!小孩都被区别对待了,不买不行啊。”这位家长提供了该班主任在群内的微信截图,班主任在群内要求“马上给孩子买了,否则学校要求停课,给没买的开家长会”。这一做法引发了家长们的不满,有家长反问到:这不是自愿缴纳的吗?为什么又要强制执行?面对家长们的诘问,班主任老师连连解释:“没办法,这是学校安排的,学校说是教育局安排的,教育局说是上面安排的……学校以停课相威胁。”这个说法,让无数家长纳闷且气愤: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什么时候,连催缴医保都跟学校挂钩了?那么这件事,背后的始作俑者到底是谁?记者联系了当地教体局,教体局工作人员直接表示学校做法是错误的,医保是自愿的,将进行调查。他们还表示:没有向学校下达过医保的任务指标。诶?那这个事就不是教体局的责任。记者又连线了当地的街道办、医保局,他们都表示,医保是自愿购买原则,否认向学校下派任务。对于学生因此被停课的情况,工作人员表示“我们不知道这个情况。”得,问了一圈,都是否认三连。难不成是老师自己强制要求学生缴纳医保?而且这件事,班主任催缴了,对她有任何好处吗?11月5日,教体局又出来回应了:是班主任发布的信息言辞不当、语意不明,没有强制,没有停课。其中的深意,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明白了,我就不扒开写了,你懂的。而这件事,在网上引发了网友们激烈的情绪。很多人对这种做法表示强烈的不满:“这哪是生孩子,这是生人质!”“只要不生就没有软肋。”“终究还是孩子的钱好挣!你们不买他们父母的高额退休金哪来?”这件事,为什么会引发如此大的愤怒?说白了,大家反感的并不是买医保这件事本身,而是用孩子做软肋去拿捏家长干这干那的行为。今天是买医保,明天又可以是别的事,一旦开了个头,以后无论什么事都会要找学校,找老师,通过拿捏孩子,给家长施压。这样下去,老师到底是教书的,还是来施压的?教育的边界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人践踏,怪不得有人说,现在可能只有殡仪馆不找班主任下达通知了。什么行政命令都要求学校和老师来执行,动辄就拿孩子来威胁。孩子这个“软肋”真的是被有些人用得够够的了。这件事并不是孤例。前段时间看到一个离谱的新闻。江苏某县的一名高三班主任就在网上吐槽:她称这段时间县某局发布了一份关于不文明交通行为整治的通知,将重点查处家长、学生不戴安全头盔的现象。她已经再三强调并把该精神传达给学生和家长。可这样还不够,上级还要求每个班级的班主任每天必须要督促各位家长在骑电瓶车的时候带头盔,并且要统计全班学生上下学方式。如果发现有家长和学生在上学或放学途中不戴头盔的,她将会被学校通报批评。也就是说:家长不戴头盔,受到通报批评的却是老师。本以为这个政策已经够让人难以置信了,但事实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加魔幻。有网友晒出了他孩子学校的通知。有三个家长和学生没有佩戴好头盔,而这,本是有关部门应该管的事,到最后却变成了,学校、孩子和家长的事情。更让人感觉魔幻的是,家长如果被处罚,孩子在期末评优的时候将会受到影响。真的是离了大谱!我忘记戴头盔,该怎么罚怎么罚,我半句怨言都没有。但这关老师和孩子什么事?用孩子拿捏我们做家长的?虽然骑车戴头盔是一件正确的事,也确实应该戴头盔,但他们这样做就让人心里不舒服,仿佛送孩子去学校,就是被他们拿来当人质。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涉及到孩子,做家长的就会束手无策。任由别人搓扁揉捏,也无可奈何。这样类似的事件实在不胜枚举。2022年,某学校流传出一张图片。国家反诈APP也进校园了,要求学校和班主任动员家长安装。这出发点本是好的,如果只是要班主任动员也就罢了,然而,在通知的最后,依然给老师们下了个“软钉子”。6月底前区暗访组将分校分班对安装情况进行抽查,请务必100%安装。谁安装了,谁没有安装,没有安装怎么处罚,摊到老师头上,自然就成了他们的任务了。还有广东一些小学的家长接到学校发给家长的“一封信”。信里的内容却无关任何教育的内容,而是希望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推广ETC。内容一出,很多家长既茫然又愤慨:ETC跟学校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每个家长必须完成任务?本来我们可以硬气地回答:装不装是我的自由。但这事一旦经过了学校,性质就变了味。很多家长担心不安装老师完不成任务,孩子要被穿小鞋,即使不情愿,也还是给足了老师的面子,配合老师的工作。这里面最气愤的就是,很多学校总是包装成“遵循自愿原则”,但家长若是没有安装,就又要孩子回去催促家长办理,总之就是要达到目的。所以,请问这还是“自愿”吗?保险推销员都没这么难缠。这些杂七杂八的任务,不仅家长反感至极,老师也是苦不堪言。很多老师吐槽:现在的任务最主要的不是备课教学,而是应付各种检查,督查,完成“上级”布置的各种任务和打卡……消防,禁毒,扶贫……这些行政上的科普任务也就罢了,但有些地方甚至要求老师监督学生家长是否给爱宠打狂犬疫苗,要老师发链接到家长群里各种点赞,投票……一天天各种任务摊派下来,耗费了老师大部分的时间,上课和教书已经变成了见缝插针的事。有人统计过当代老师的“任务”:安全教育平台,禁毒知识竞赛,宪法小卫士,防溺水,青年大学习,手抄报,劳动作业……不一而足,令人头大。即使这么难,孩子和家长也必须全方面配合。不配合?“上面”就会找老师的麻烦,最后,这麻烦还是摊到了孩子的身上。很多老师现在老师活成了一个冲在前线的“工具人”,各种部门各种文件通过老师和学生这种最直观的权威关系,去“拿捏”。作为公民,你可以不听他们的,但作为家长,你不听老师的?而当学校成为了一个传达指令和KPI的场地,当老师成为了一个绩效打卡员,当老师不再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时,老师们还有多少心思放在咱们的孩子身上?这个现象的背后,其实是学生的悲哀,也是学校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几年前,我的孩子也曾拿过一张单子,上面要求家长带孩子参加某个活动,价格还不便宜。班主任老师对家长说:“这是学校下达的任务,她也没办法,必须下发。但是具体的内容家长可以自行甄别,自愿报名,即使不报名也无需跟老师交代。”孩子如今已经上6年级,这个老师也早在几年前就去了初中部任教。但我仍然对她印象十分深刻。一、她传达了学校的通知,完成了任务,学校不至于处罚她。二、她顶住压力对家长告知实情,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毫无疑问,她做得非常好,但我想到的是,是不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必须要这样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说过一句话:现在生的不是孩子,是人质!这句话,异常犀利地剖开了冰川之下的隐匿。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父母的软肋,但正因如此,总有人拿着刀子,对着你的软肋不停地戳。因为他们年纪尚小,又天然地对学校、对老师有着畏惧心理,不敢有任何的反抗,只能听之任之。于是,他们压榨学校,学校压迫老师,老师压迫学生,学生再要求家长,环环相扣,万无一失。可悲,可叹。校园,应该是最干净的沃土,是最纯粹的地方,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地方性质渐渐变了味。校园变成了传达指令地,教室成了生意场,在这种现状下,孩子难受,家长愤怒,老师崩溃。曾经,我们亲切地称学校是人民学习地,称老师是人民老师。那是一个没有微信群,没有各种考核的年代,但我们仍然可以教出非常优秀的孩子。教育,从古至今都只有一个原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立太平。唯有如此,学校才能真正成为一方净土,我们的孩子,才能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为一个个正直乐观的人。把教育还给老师吧。END☞东亚财评聚焦国内外热门财经话题,品评有价值的商业人物和讯息。我们的宗旨,是让大家在这里,读懂东亚,理解中国,拥抱世界。点击下方名片,关注“东亚财评”和40万中产精英一起成长进步广告商务请加微信
11月11日 上午 7:01
其他

川普回归,大动荡时代正式开启

来源:凤羽财经又是见证历史的一天,历史上当过总统,第二任落选再出来选,又极可能选上的,据我所知就川普一个了。目前的形式是这样的,在摇摆州,川普都领先了....各种民调相差太大了。跟前几年不一样,本次我对谁当没有任何感觉,谁当这个世界都一样....哈里斯当,由于她的地盘在西海岸,在华盛顿当了四年副总统也不可能有啥深厚根基,而且本人的实力并不强,参众两院也搞不定,会成一个弱势总统,外交上延续老路但无力量,世界会逐步混乱....川普上台呢?实用主义倾向暴露无疑,华盛顿的DS官僚阶层甚至包括军队和情报机构都不会太配合,外交上会显示毫无疑问向孤立主义传统回归,世界会马上陷入更多纷争.....有点像什么呢?有点像没有霸主的春秋,大家能咋办?只好按照他的想法,增加军费啰....你增加军费,跟你有矛盾的要不要增加?你增加关税,被你增加的要不要对等报复......鹅乌战争,川普倾向收缩政策打算不再援助,欧洲是不是感到极度危险?春秋末期就是没有霸主的世界,到战国就是所谓的大争之世....各国君主为了集权纷纷对贵族开刀,然后集中力量进行国与国之间的对抗。欧洲这次压力大了,如果鹅乌真的像川普说的那样割地停火,那么....之后的安全是不是还能交给美帝?要不要重新武装?只是承平日久,还有没有重新武装的能力?形势比人强。所以经济学家们对于川普上台影响全球化经济忧心忡忡....他们当然是对的,全球化会不会完蛋,但会收缩成经济区域化,比如川普上次搞的北美自由协定,就是美墨加之间搞自由贸易,对其他地方加关税....说了,上台就对东大加60%关税....当然是否能做到很难说,但打个对折,搞到30%应该是可以预期的。刚才有位老师说了摇摆州不摇摆的原因,我感觉他说的很有道理。他说本质就是数据上看美帝的经济如火如荼,各种增长,但对底层老百姓来说,鸡蛋涨价就是不可承受之重....精英阶层不会感觉到鸡蛋上涨到三倍的压力。也不能感觉到底层的痛苦。他们只会看统计。其实底层不愿意或者根本没有时间参加统计,他们忙于生计,对精英们提的那些伪问题,什么男女性别,什么变性,什么这个那个的也没得兴趣听,可能连吵架的心情都木有....这是吃饱了撑着的人消食玩的把戏,跟月光族有啥关系?还是克林顿那句话讲的太对了:笨蛋,重要的是经济。沉默的人民给了民主党一记狠的....证明他们也是被那些狗屁议程搞烦了。万斯这次才是真赢家,从一个名气不大的州长,一跃而成世界闻名的美帝副总统,考虑到他的年龄,真是......直接一步到位。民主党人该反思了。是不是在议程设置上,太过偏向意识形态的宣传?包括对乌援助,既然援助了还各种设限,花费大,拖的时间长,终于把一个好事变成了牛皮糖...到现在也搞不定被侵略的事,这就是我说就算哈里斯上台又如何,鹅乌不是搞了三年了吗?一向是所谓民主国家兵工厂的美帝,在这次鹅乌战争中既然反对俄国,居然没让乌人有火力上的压倒优势,到底在忙活啥?还有,逼着拜登仓促退选干嘛呢,老头施几个绊子,看看奥黑佩罗西现在舒坦了吗?现在好了,人民直接用票决,让民主党在总统选举、参院滚蛋....设置那种鸡毛蒜皮议程的收益还有没有?100多年前美帝南北战争后,由于南方输了,导致民主党丧失大选长达几十年时间...后来民主党人转向主攻工人和底层劳动者选票,才扳回了劣势,打二战的罗斯福就是民主党人。现在的民主党,又从罗斯福时代的立场上转向了,转成了为大金融集团、娱乐圈和高科技企业站台的全球主义政党,虽然也做了一些努力改善在全球化中受损的人群,但很明显精力更多放在了那些莫名其妙的议程上。什么BLM,什么性别多元,什么这个那个的。用这些议程来回避真问题,在大学拼命搞洗脑....这次沉默不语的人给了他们一个教训,希望他们不要让共和党一家独大,赶紧像100多年前的前辈一样,改弦更张,搞一点与民生有关的真议程。那么,川普能不能解决美帝老百姓在意的问题呢?其实也不行,目前的世界秩序是结构性矛盾,而不是周期性矛盾。比如通胀,加关税能缓解通胀?简直闻所未闻.....比如收缩,收缩美金凭啥全球收铸币税?国际秩序都不想多担责而要大家平均担,那为啥不用欧元日元人民币呢?川普又要美军强大,可是美军的强大就是铸币税的功劳啊,如果没有全球供养,单凭一国怎么负担这么大的军费开支?你都收缩了还要那么强大的军队干啥,有人要侵略美帝吗?对内说减税,对外加关税,然后要抑制通胀;要产业回归,又要美元继续收铸币税,还要在全球秩序中收缩,同时维持最强军队.....这也是一种,既要,又要,还要啊.....怎么看都是自相矛盾的政策项....所以我不觉得他能解决多少国内矛盾——比较优势让美帝就是没有能力搞普遍加工业,而高端产业是不需要太多人的,但能加速一把二战秩序的彻底瓦解。瓦解就瓦解吧,还是那句话,岂有百年不变的世界秩序呢?且行且珍惜吧。(完)
11月6日 下午 9:40
其他

远离投资,就是普通人最好的投资

增值不可期,保值有困难,“保钱”就得优先考虑。不管宏观是不是“通缩”,自家的现金都不能“缩”。撰文丨关不羽短短数日,普通投资者的心态坐了一把过山车。先是多家中小商业银行“集体降息”——调整存款产品利率,下调幅度从5个基点至50个基点不等。这当然不是跟风美联储,而是贷款放不动,存贷利差缩小的无奈之举。尽管各大行还没有跟进,但是大行也有同样的难处,降低存款利率无非是“另一只靴子”。普通人再次面对“储蓄还是投资”的灵魂拷问时,央妈开了一波大的,股市杀疯了。央妈祭出了货币政策的大杀器替我们做选择,潜台词“你不体面,我帮你体面”。热闹在戏里,功夫在戏外。投资决策不能头脑一热,整理一下思绪,复盘当下投资市场的形势,从宏观到微观都要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在这个惊涛骇浪的时代坐怀不乱。01谈投资,绕不开宏观经济形势判断。宏观经济涉及方方面面,国际、国内、财政、货币、产业、金融……个人投资者很难全面掌握——其实绝大部分机构投资者也不行,但是他们可以假装自己很行。“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对个人投资者而言,花里胡哨的宏观话题聊得越多错得越多。比如最近被炒得很热的美联储降息,又是“中美金融战”、又是“万亿美元回流”,满嘴跑火车。美联储连续升息11次,足足500多个基准点。这才降了50个基准点,美债利率还处于4.5以上的历史高位,“万亿美元回流”的动力在哪儿?“回流”是买利率2.1%的长期国债,还是给房地产兜底?正因为“回流”不现实,才有了央妈的仗义出手。“中美金融战”更是受迫害妄想的阴谋论,以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中美之间的金融联系,美联储讨论利率政策时压根就不会有人民币的议题。这种大棋论、阴谋论的“宏观议题”,是“群居终日,言不及义”,通俗一点表达就是吃饱了撑的闲扯淡。不但没营养,还有明显的降智效果,直至降成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如果你是国际问题爱好者,而且学以致用地把“地缘政治思维”用在投资决策上,那就奉劝你一句——“远离投资、珍惜生命”。图/图虫创意其实,投资决策不需要了解那么多宏观,只需要抓住重点,当前的重点就是“资产荒”。投资,投的就是资产。资产的“质地”无疑是重中之重,宏观经济说一千道一万,最终都要落地在资产上。“资产荒”不是没有资产,而是没有资产收益高的资产。更准确地说,是缺少收益和风险相匹配的资产。“资产荒”的量化判断很复杂,比较容易观察的是债市。个人投资者集中于股市、房市,机构玩家为主的债市很容易被忽视。殊不知,债市的体量是股市的两倍,在宏观层面上的“风向标”意义更大。而且,信用债的各项指标数据“更诚实”。目前债市的情况是,140万亿的庞大市场,“好债”难觅。评估债券好不好,可以对标国债。30年国债的发行利率是2.6%,国债是“无风险资产”,国债收益率可以视为最基本的收益标准。如今债市的情况是风险和收益倒挂。大部分信用资产的收益率都低于这一标准,仅有部分低等级信用债达标了。信用债的风险比国债高,可是收益率还不如国债。所以,上半年债市猛炒国债,“央妈”震怒,上升到“扰乱金融秩序”的“政治高度”,才堪堪压住这股邪火。市场资金放着百万亿的信用债不买,纷纷抢购国债,足以说明“资产荒”的程度。债市的潮起潮落,是个人投资者观察宏观的窗口。但要注意的是,因国情差异,其他国家作为市场收益率风向标的国债收益率,在我国更多的是体现政策导向——央妈说不准炒,国债收益率就不动了。现在又叠加了一波货币政策,观测难度又有所增加。不过,违约率、收益率回升等指标,总是有参考价值的。总之,个人投资者可以不投资债券,但是不能忽视债市。“资产荒”有明显且稳定的改善趋势时,投资风险才安全可控。02“资产荒”的宏观背景下,投资决策要加倍谨慎。心态一定要稳,越是“不知道投什么好”就越要稳。因为“不知道投什么好”,就是“资产荒”的经济体感。个人投资者可以缺乏投资知识,却不能没有经济常识。当然,并非宏观面上的“资产荒”就真的没有好资产可以投,而是难度系数倍增——金矿里淘金和沙子里淘金,成功率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每一场危机都蕴藏着新的机遇”,道理是没有错,但是彼之蜜糖、汝之砒霜,巴菲特的机遇只属于巴菲特。“资产荒”大背景下的股市,比债市要复杂得多。债市是硬核数据的理科生,股市是想象力过剩的文科生。这轮央妈政策刺激的普涨,值得“普天同庆”。但是,央行发红包是非常举措,不可能长期化。也许将来中国股市周期会切换为“央妈埋单周期”,目前依然是老配方、老味道。产业政策还是主要的灵感来源。产业转轨升级当然是好事,可是往哪儿转、转多久,普通投资者很难判断。好故事不一定是好资产,也有可能是好泡沫、好镰刀。图/图虫创意过去很多“题材”、“概念”的背后还有产业政策真金白银的补贴引导,现在财政过紧日子,没有补贴的阳光雨露,题材只是题材、概念只是概念。今天一波“新兴产业”,明天又是“某某概念”,热点切换迅速、热钱快进快出,艺高人胆大、钱多输得起的高端玩家才配得上这样的高端局。拿养老钱、老婆本、买菜钱试错的低端玩家,要有敬而远之的自知之明。牛市的顺风船都玩不转的,就不要在逆风局里挑战极限了。玩不起、玩不转的,就得认命。增值做不到,退而求其次求保值。保值都殊为不易。“资产荒”搞得银行的钱都不知道往哪儿放,过去所谓“保值型”理财也有“保不住”之虞。所以,银行理财也得挑家底厚、信誉好的,避免“所托非人”。还要挑资金投向明确的,别稀里糊涂成了地方债、城投债的接盘侠。至于“保底”,理财经理的口头承诺口说无凭,仅供参考。对理财型保险更要慎之又慎。尽管这次央行的政策组合拳给保险公司专门开了小灶,但是货币政策对动辄十年二十年的理财型保险的影响也是最大的。货币之水天上来,没有优质资产长期支撑,理财型保险的实际收益能跑得过“钱变毛”的速度吗?银行的日子都过得磕磕绊绊的,保险公司上哪儿找更优质的资产?买个保险求平安,是抗风险的选择,但是理财型保险的“既要又要”在当下大概率是“画大饼”,还是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的高难度画饼。量力而行地配置一些“硬通货”比稀里糊涂购买理财产品更适合保值投资。03总之,“资产荒”背景下的投资决策,要做减法。增值不可期,保值有困难,“保钱”就得优先考虑。不管宏观是不是“通缩”,自家的现金都不能“缩”。当然,保现金储备并不意味着储蓄是唯一选项。个人信用贷作为现金储备的资金池,也是可选项。“资产荒”的压力下,金融机构不得不放低身段争取贷款客户,获得个人信贷额度的门槛和成本也会相应降低。某种程度上,这也算是一种增加现金储备的变相投资。但是,这一操作需要高度自律——把个人信贷的用途严格限定为不时之需的资金池,不能用作大宗消费的败家资金,更不能拿来当投资杠杆。蠢蠢欲动想要借钱炒股的,还是断了这个念想吧。成功是锦上添花,但失败了谁来雪中送炭?图/图虫创意总而言之,“资产荒”时代的投资决策,不要心存侥幸。货币政策管的是货币,改变的是货币的成色,而不是资产的底色。是金子一定会发光,扶不上墙的烂泥注定扶不上墙。投资决策,不要考验人性,人性经不起考验,不管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都经不起考验。也不要考验运气,天下运气共一室,气运之子独占九斗半,天下人共分剩下的,能有多少,自己掂量掂量。该出手时就出手的道理人人都懂,难点从来是拒绝诱惑的定力和下车的决心。
10月1日 上午 9:31
其他

韭菜没了,镰刀互割,一把团灭

哭笑不得。现在生意不好做,大家都开始捞偏门了。这两天大家关注一个叫京淘淘的电商平台,主打一个全民仅退款。你看这个平台,抬手就蹭了三大主流电商平台的热度,不一般啊。再一抬脚,卷款20亿跑路了。怎么回事呢?看个截图:我了解了一下,其实这个截图没说清楚。这家平台其实也是玩得一个资金盘游戏,它的平台上,商品分两种,一种是仅退款的,一种是正常的,比如下方这个:你要正常买就727,你要想仅退款就付4848。当然不是完全白嫖,你要先加入会员,提升退款额度,然后还设置退款账期。大家注意啊,凡是涉及到账期的一定是资金盘骗局,你把4848打给平台,平台让你白嫖商品,只要在账期内资金链不断,退款给你,你就白嫖到了,转手挂闲鱼就是钱。付了4848就能白嫖727,你算算这个收益率是多少?咸鱼折价之后也超过10%了。薅个100万就能赚10几万,这年头哪还有这样的生意?当然就是一个资金盘游戏,主打一个跑得快,最后肯定是要暴雷的。所以,你觉得一般人会在这个平台买东西吗,这就是为投机客和羊毛党准备的。果不其然,大批羊毛党涌入平台,虽然说大家理解的羊毛党都是抠货,其实人家资金不小的,有人一把下单几十万,准备薅个盆满钵满。按照羊毛党的以前的套路,20亿资金薅进去,起码也能支撑个半年再暴雷吧,足够早期羊毛党薅几把的。没想到的是:平台预判了羊毛党的预判。见好就收,一把团灭,留下羊毛党在风中凌乱:我在哪,我是谁,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不按套路出牌啊。羊毛党打算多薅平台几把,平台薅你一把就跑,韭菜没了,镰刀互割,一把团灭。小镰刀还是割不过大镰刀。目前这家平台还在嘴硬,说没有跑路,估计是想更多人上套。另外,现在消费疲软,大家都不花钱,生意不好做,一些幺蛾子现象也要出现了,千万不要贪小便宜,遇到被骗直接报警。切记切记。就这样。对方摊牌了,中国跟不跟?昨天美联储降息,很多人不知道首次降息就降50个点的意味着什么?印象中美联储只有三次有这么大力度的动作:2000年互联网泡沐、2007年次贷危机、2020年疫情爆发。每一次遇到重大危机都暴力降息,这次又是什么情况?而且这一次宽松周期的开启,对我们的影响尤为重要,8月的数据已经嗷嗷待哺,各方都在期待政策出现转向:对方已经摊牌了,我们跟不跟,就看这几天了。
9月21日 下午 4:28
其他

“三只羊”被立案调查,曾志伟的反应,绝了

万万没想到,“三只羊”被立案调查,成了中秋小长假最后一天的大新闻。事情要从一个月前说起。“疯狂小杨哥”旗下各直播间,热推一款名为香港美诚品牌的月饼。直播中,小杨哥信誓旦旦:这款月饼是香港高端品牌,里面是黑松露,而且是米其林大师亲手调制。激情四射的话术,高端原料,米其林大师的加持,让粉丝们疯狂。短短30天,这款月饼在抖音就卖出了5000万。但眼睛雪亮的网友,很快发现月饼的产地在广州和佛山,品牌运营方也在广州。香港高端品牌,其实来自广东,网友们不买账了,舆情沸沸扬扬。昨天下午,合肥市监部门发布情况通报。对三只羊在直播中涉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立案调查。事情真相和调查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但整起事件里,一个很有意思的人,我觉得值得说道说道。那就是曾志伟:三只羊香港分公司的老板。三只羊带货美诚月饼影响力最大的一场直播,就是小杨哥和曾志伟同框出镜。为什么?因为曾志伟的香港明星身份,最适合为美诚月饼背书。但整场直播中,曾志伟的言行举止都很微妙。先是曾志伟看着三只羊带货的美诚月饼,表情亮了。然后小杨哥对着曾志伟,和粉丝们说:“他们在香港都知道,香港美诚在线下卖700块钱一盒。”曾志伟马上变得一脸疑惑,欲言又止,但最终又什么都没有说。我也看了这场直播,当时就觉得怪怪的,但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现在来回看,一目了然。就像网友们的点评,曾志伟当时内心里肯定是感慨万千:“原来整场直播,就我一个香港货啊。”“我演了一辈子戏,在他们面前却像个新兵蛋子。”其他的事情,我们也都知道了。在辛巴连续爆料后,曾志伟连夜修改微博主页,去掉了所有和三只羊有关的信息。消息瞬间冲上热搜。9月15日,港姐决赛现场,有人向曾志伟问起了月饼事件。他先是脸色微变装作没听到,随后紧急逃离了现场。整起事件中,曾志伟知不知道所谓的香港美诚月饼可能有问题?从一开始,他大概就有隐隐约约的预感。但他为什么保持了沉默?一是他做人的“老辣”;二是他内心里也许觉得,直播就是这个样子:适当的夸张,虚虚实实的解说。只要GMV上去了就行。然而,事实再次证明,并非如此。否则,要么会招致粉丝造反,要么会惹火烧身。对这次三只羊的月饼风波,港媒报道的标题耐人寻味:“内地网红车大炮香港制造,美诚月饼掠半亿人民币”。“车大炮”意思为“吹牛皮”,“掠”的意思是“抢”。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直播带货已到了下半场,真实和真诚才是最大的套路。愿以后不再有“车大炮”;愿以后真是对家人们好物分享,而不是冷冰冰的“掠”。
9月19日 下午 10:58
其他

谁能想到,银行开始害怕了…

居然出手帮助业主。曾几何时,银行被形容为:晴天送伞,上屋撤梯。对待居民房贷也是如此,比如前几年的燕郊,房价直接腰斩,直接资不抵债了,不少人选择断供,希望银行直接把房子收走。但没这么简单,被法拍,被起诉,还要倒欠银行钱,关键是上征信影响一辈子。所以,国内个人是刚兑,业主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走断供这条路的。但是这几年,情况有点变了。一个显而易见的数据就是法拍房数量:2023年法拍房增加了43%,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了77.76%。原因是多方面的:房价下跌,越来越多的资不抵债;就业情况,不少人现金流也断了;商业活动,抵押房子做生意赔了。……都导致了法拍房的增加,不想断供了也没办法。随着断供越来越多,银行也害怕了,对断供者的态度也改变了。看最新的报道,已经开始主动帮打算断供的贷款人了。具体的做法有这么几个:1、允许业主暂停还贷如果业主因暂时失去收入来源而断供,但本身具备恢复就业的条件和能力,银行在充分考虑现实条件的基础上,允许业主暂停还贷。等半年或者一年后,业主具备还款能力,再继续还贷。2、减少月供仅付利息如果不过暂时失去收入而是确实有困难,无法承受当前月供,银行会与业主协商,在一段时间内减少月供额度,甚至仅支付利息,想方设法劝说业主不要断供。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准备要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原因之一,既可以减少提前还贷,又能降低坏账风险。3、甚至主动帮业主找工作我看到网上有人爆料:自己失业了打算断供,银行了解到情况之后,主动给他介绍了银行保安的工作,每个月的工资固定额度交给银行,留点自己过日子。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想象的,银行哪会管业主的死活啊,但是现在人数太多,法不责众,银行的压力太大,身段也放低了。形势比人强啊。当然,估计也是这几年金融整顿的成果,银行也不能完全以利润为主,而是要体现人民性,给居民和企业减税减负,挺好的。就这样。另外:罕见的表态,不太寻常.这两天,大家都在关注一个关键人士的发声。他指出了中国经济过去五年的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以前是不让说的,所有人都讳莫如深,如今却在这么重要的场合公开说出来。是不是代表着某种政策风向的变化?
9月18日 上午 8:58
其他

55岁“单王”猝死,新加坡刚交的作业值得抄!

几天以前,杭州外卖员袁某某(男,55岁)可能因劳累过度去世了。现场视频显示,一位男子躺在电动车上,双手下垂、嘴巴微张,车内还放有外卖箱。知情人士表示,这位外卖大哥是附近有名的“单王”,经常一天睡三四个小时。一天跑够500元才下班,下雨天更是要求跑够700元,“都是为了家。”“单王”刚刚不幸逝世,新加坡就传来与外卖员有关的消息,启发我们思考如何采取措施避免更多的悲剧发生。新加坡“出手”了新加坡国会9月10日三读通过《平台工人法案》,法案就出租车司机、私家车司机以及外卖员(统称为平台工人)等依赖在线平台谋生的工作者提供劳动保护。法案将从2025年1月1日起生效,确保平台工人享有比现有水平更高的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包括退休、医疗、住房和家庭保障在内的综合保障体系)储蓄计划保障,与目前的雇员、雇主支付费用标准保持一致。我解读一下:确保平台工人和在公司上班的雇员的福利一样,包括退休、医疗、住房和家庭保障。他们实际上也就不再是所谓的临时工或者灵活用工人员。为什么新加坡要这样做?新加坡政府发现了原有系统的巨大漏洞:即平台努力用数据驱动工人干活,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必然使得工人处于相对紧张、危险的工作之中。没错,目前来看,平台确实创造了就业、给付了工资,但是,在福利保障方面“偷工减料”。这就等于给政府、纳税人埋了一个雷,等这一批工人老了、病了,他们手停、口停后,就成了家庭的沉重负担,成了国家的沉重负担,原因是当他们辛苦工作的时候,平台攫取了过多的利润,但逃避了过多的责任。所以,新加坡决定把这个漏洞补上。这个思路是未雨绸缪的,是思虑长远的,值得学习。尤为值得点赞的是“平台的运营商还必须为平台工作人员提供与雇员同等水平的工伤赔偿保险”,这就解除了平台工人的后顾之忧。新加坡此举的更为关键之处在于建立了一个平衡利益的系统:平台工作协会。这等于是通过法律授权工人可以和平台集体谈判,在谈判中博弈,甚至允许工人采取一切必要的法律规定内的行动。这就很厉害了,比如:平台用数据驱动工人闯红灯是不是合理?协会可以提出质疑。比如明明是正常10分钟才能送到的,平台要求8分钟送到,是否合理?到底有多少路线需要优化?协会都可以质疑。你不改?不改就没人送外卖了。协会是法律支持的,背后是新加坡政府。协会是干什么的?不是和平台搞对抗的,而是来搞平衡,反内卷,保工人生命健康的,这样的协会当然有必要存在。这些博弈不要指望官员,第一是官员并不熟悉行业内情,第二是官员因为某些原因可能偏向平台。既要保就业,又要保权利尤为可贵的是,新加坡并没有采取一味打压平台的所谓治理模式,政府本身也在保就业、保权利之间寻求平衡。比如国会反对党领袖毕丹星担心,新措施会造成业者的营业成本提高,进而转嫁给消费者,由此或将导致平台服务的总体需求减少,平台员工的工作量和收入则可能相应减少。对此,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人力部高级政务部长许宝琨回应称,新法规包含了防止运营商将成本转嫁给工人的措施。同时,市场竞争也会制衡运营商的成本策略,确保消费者与工人可以更换平台。毕丹星的担心貌似有道理,其实有逻辑漏洞:平台是否会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完全不用担心,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只要竞争者足够多,没人敢涨价。同样,开放的市场经济中,只要有利润,就会有平台愿意干。因为总有人在追求薄利多销,比如零售业中沃尔玛,电商行业中的拼多多。因为算法是平台的利器,有人就提出对平台算法进行监管,但许宝琨认为,强制披露算法信息可能导致平台离开新加坡,影响就业机会。因此,平台工作协会将被赋予与运营商讨论“算法歧视”等问题的权力。这就是保就业。新加坡政府在施政过程中是宽容有度的,该宽的宽,该收的收。这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只有工人才知道算法到底是怎样在算自己,是恶意减少派单,还是过度鼓励单王,这其实都是可以博弈的。让协会和平台用细节对细节,用工人诉求对解决方案,这才是正确的博弈模式。没有硝烟,没有战场,没有舆论情绪的煽动,以及监管者的慷慨激昂,只有谈判桌上的唇枪舌战,这才是文明的治理方式。新加坡此次措施中的一大亮点是市场化。比如,关于工伤保险,许宝琨拒绝了建立集中保险系统的建议,认为竞争的保险市场有助于控制保费上涨。保费将根据平台工人的工资和工作风险进行合理调整。这一点值得大赞,不指定机构,不搞集中制,就避免了腐败,也进一步刺激保险业做得更好,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去发挥作用。他们的现状让人心疼回到现实中来,新加坡的措施值得我们借鉴些什么?目标:保护所有外卖员、网约车司机、出租车司机等平台工作者,不能让他们流血又流泪。杭州55岁外卖“单王”猝死,这是沉痛和悲哀的新闻,但悲剧不止这一个。9月5日,芙蓉区人民法院通报了一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李某生前从事同城配送服务,其入职前与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约定:双方仅建立商业合作关系,不存在劳动关系;在合作过程中患病或者工作期间负伤,配送员应自行承担相关责任,与公司无关。某日,李某在配送过程中突发疾病在路边晕倒,住院4天后医治无效死亡。李某母亲及儿子以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为由,起诉某公司,要求赔偿各项经济损失118万余元。法院认定李某向某公司提供劳务而非合作,双方形成劳务关系,某公司应当对李某的合理损失承担20%的赔偿责任。法院提醒平台公司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能仅仅以约定商业合作关系的方式来规避自身责任。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里面有个问题?就是平台在制度设计之初就是在给平台工作者“挖坑”,也是在给其家人和社会“挖坑”。钱要赚,平台工作者出事,我不管,哪有这样的好事?制订这种制度的公司有一点社会责任感吗?这个真没有。“单王”面临的也是这个局面,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婚,小儿子16岁在杭州绿城足球学校上学,他和小儿子租住在一起。他上个月还出了一次事故,腿骨折了。按照长沙的案例来看,骨折肯定也是“单王”出钱治好的。也就是说,平台只管赚钱,完全没有社会责任,把外卖员的生老病死全推给其本人承担,这合适吗?外卖员面对平台是极度弱势的,但是中国的外卖员数量庞大,数量超过1300万,涉及上千万的家庭。这些外卖员每天在拼命奔跑,安全、健康都是大问题,但同时他们也在实质上是平台的外部运行人形工具,一旦病了、去世了,就会被放弃,对于平台来说,不过是一个数字消失了,但背后却是一个家庭的痛楚。这样的痛楚太多了,聚集了,对社会意味着什么?平台工作者的现状已经成为威胁整个社会稳定的隐形地雷,再多走一步都可能引爆更多问题。“单王”猝死,我听到从南到北,从境内到海外都有人在讨论,有些人会映射到自己身上:如果我有一天失业了,会不会也去跑外卖?会不会也倒在送外卖的路上无人救助?所以,积极学习新加坡的经验,通过协商机制,让平台让出一些利益补足平台工作者的福利,修改算法的过度压榨,这是减轻纳税人、政府、社会的负担,因为不能让平台赚钱后一走了之,该买的单要买。因此,积极学习新加坡经验,有序试点推进类似“平台工作协会”这样的机构,让平台工作者和平台去博弈,去斗智斗勇,总好过平台工作者猝死街头,一家老小痛失“顶梁柱”吧。“平台工作协会”是社会的稳定剂,能够帮助我们拥有一个持续稳定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心态。希望所有的平台工作者都能少一点内卷,多一点轻松和幸福。
9月14日 上午 7:02
其他

他的讽刺喜剧,连片名都被禁,却精准预言了中国社会三十年

“当一切都趋于平淡,人类进入了哀乐中年。”——作家·王小波「逝于1997年4月11日」代表作品:《万寿寺》……01.多年以后,还有许多看过《建国大业》和《长津湖》的老影迷,无比怀念上世纪九十年代那个“真他妈敢拍”的黄建新。和第五代其他人的宏大叙事不同,黄建新最早拍城市。通过城市,犀利地抓住了中国和中国人。起因是他跑去澳大利亚做访问学者。去澳洲之前,他属于“先锋影像”,靠着《错位》《轮回》《黑炮事件》,奠定了江湖地位。出国时,他还洋洋得意,咱也是个知名导演,艺术精英啊。去了澳洲一看,发现根本没人看中国电影,更没人知道他是谁。当地老百姓,看艺术片的都少。黄建新被特殊照顾,可以半价看电影。一次,一个被誉为“大洋洲的骄傲”的新西兰女导演的三部曲上映。他跑去看,发现影院里没几个人。反倒是旁边好莱坞电影排着长队。此前“电影是大众艺术”的观念顿遭冲击。原来国外老百姓不把电影当艺术熏陶自个儿,人家就是下班后的娱乐,轻松轻松。1992年,黄建新回国,又被冲击了一下。那年,老人一南巡,祖国山川大地风气为之一变。做完两年访问学者归来,黄建新特别不适应,怎么大家都在谈钱?人人都想办公司,当老板。回到西影,厂里也跟他谈钱,说电影制作观念要革新了,如今讲究一个经济效益,如果拍出来收不回成本,厂里就很难给你投资了。「电影《黑炮事件》」黄建新有点懵逼。跟导演何平去海南转了一圈,正赶上海南搞圈地运动,看到有人花100万买地,扭头把自己兑现成了千万富翁。直接傻眼了。又去深圳、山东溜达。发觉中国社会、中国人仿佛一夜之间变得务实了,谁也不聊虚的。在这个变化中,最不适应的,是从八十年代走来的那拨知识分子。当然,也包括被“精英艺术”教育过的黄建新本人。不久,黄导看到了邓刚的小说《左邻右舍》,正好谈及这个问题。这部小说里有三种人:知识分子、体系官僚,以及一个流氓暴发户。他赶紧联系邓刚,说要拍。《左邻右舍》由此成为黄建新“城市三部曲”的第一个剧本。拍的是生活化、市民化的故事,黄建新就说不能找那些漂亮、英俊的小伙子来拍,希望演员更接近我们目力所及的普通人。找了半天没找到。朋友给他出主意,说,你呀,去相声圈子转转,那儿多。黄导没想到,自己会从相声界挖掘出一个东京电影节的影帝。那就是牛振华。02.1992年,《综艺大观》上播了一个说小品不算小品、说相声也不算相声的作品。名叫《面的与皇冠》。这个作品的编剧,名叫冯小刚。表演者,冯巩、牛振华。那作品今天看来没什么。无非就是京腔文化那套磕,说话夹枪带棒,拐弯骂人外加抖机灵。但在当时,“面的”与“皇冠”已经暗示了中国社会的变化。人与人开始相互比较了,社会阶级开始分层了,人们以花钱多少这种经济地位来衡量社会地位了。一句话,人与人有了消费上的鄙视链。那时,央视搞“艺苑风景线”。冯巩很上心地参与。拉着还没什么名气的冯小刚攒本子。二冯关系很不错。在《我把青春献给你》里面,冯小刚说自己曾与冯巩在魏公村吃饭,喝大了之后,坐在路上抱头痛哭。冯巩是个特别重情义、会做人的人。他的成功不是偶然。冯小刚女儿一岁时做腭裂手术。他一个大忙人把所有事儿都推了,在医院陪了一天。大哥大响了一天,他也不接。为了逗孩子开心,买了十个玩具。后来冯小刚写剧本《大撒把》,找北影,北影不要。他找冯巩,冯巩四处给他拉投资。扭头北影又要了。冯小刚一个新人不敢得罪北影厂,又怕冯巩伤心。冯巩说你放心,那边投资的都是熟人,我去打招呼,你拍你的。有没有得罪那帮投资人不清楚,反正冯巩自己把这事儿扛了。「小品《面的与皇冠》」春晚的创作稿酬,都是央视给。不会很高。冯巩年年上春晚,有一个稳定的创作班子。如果作品拿奖,第二天,他会亲自开车,自己掏钱给兄弟们送稿酬。每年进春晚剧组,央视管饭。有一次限额,一人只给20元。且演员标准高于编剧。冯巩带的编剧多。气得马上要打一万块钱给团队吃饭。冯老师做人局气啊。1992年,牛振华就是他推荐给黄建新的。黄建新最早找的是冯巩。一天,冯巩带着牛振华去黄导家玩。黄导说手头的电影有人给他推荐了一什么华。冯巩说,会不会就是我这哥们儿啊?黄健翔看牛振华长得有点意思,当即把演员定了。后来才知道,人家推荐的是人艺梁冠华。也就是日后演《贫嘴张大民》的那个狄仁杰。那是牛振华第一次正儿八经地演电影。电影名叫《站直啰,别趴下》。不夸张地说,这部电影精准预言了此后三十年的中国社会。03.电影开篇就是床戏。冯巩饰演的高作家,跟妻子蜗居在母亲同一屋檐下的一间卧室里,每晚上都不痛快。幸好这时,单位奖励他,给他分了一套新居。搬家这天,却遇到怪事。满院子人用异样的目光看高作家。看门大爷凑上来给他们发预警信号:你们这是第五家,之前已经被打跑了四家。高作家和妻子这才知道:隔壁住着一个流氓,把邻居的腿都打折了。第二天一早,妻子出门,看到一堆西瓜皮被隔壁扫到门口,招了一大堆苍蝇。高作家拿灭害灵杀苍蝇,把隔壁流氓给激怒了。流氓叫张永武。牛振华演得活灵活现,说话的腔调,看人的眼神,那种没文化、没素质的细节,拿捏得十分到位。看过这段的,想必印象深刻。这天,张永武没找高作家麻烦。听说他是作家、记者,堆了一番笑脸。很快,高作家就知道张永武是个什么人,主要跟谁不对付了。这一层三户人家,除了这俩,还有一个刘干部。一天夜里,有人敲门敲错了,带着礼物找到了高作家。高作家出门一看,张永武把人家的礼物接了过去。高觉得这么办事不地道,那分明是送给刘干部的。结果张永武带他进屋一看,截了刘干部一柜子的礼。还义正辞严:“我这是打击不正之风。”截人家东西不说,张永武还在走廊里养狗。一条大狼狗。整天夜里狂吠。众人很无语。可没人敢惹他。直到一天下午,派出所上门,拉走了张永武的狗,还把他拘留了。原来是刘干部,暗地里把张永武举报了。对此,张永武心知肚明。他喝醉酒,去找高作家倾吐,告诉高,自己跟刘干部早有恩怨,整栋楼里面,最看不惯的就是他:第二天,张永武愤怒地砸了刘干部家门,拿着大棒给人家大门铁皮都砸出坑了。刘干部不服啊。张永武带着老婆跟人家扭打起来。高作家赶忙叫派出所的人。这一闹,又把张永武带走。没抓,让写检查。故事到这儿,牛振华饰演的张永武,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面形象。流氓、无赖,偷公共财产,不尊重人,只顾个人私利。但往下看,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04.一天,高作家回家,发现楼下很热闹。张永武凑上来,发了张名片给他。说自己辞职了,如今做生意,养鱼,以后照应着点儿。张永武乘着时代风口,当上了个体户。他对自己的认知还挺清楚,好吃懒做这么多年,终于找到一件自己爱好的事还能挣钱,这个机会得抓住,无论如何得干成它。对这一新现象,刘干部意见很大。觉得张永武这种人,是在钻社会空子:高作家的态度则缓和一些,说这也是改革大势嘛。刘干部不但有意见,他还要行动。首先是等着看张永武的笑话。资金有限,张永武先是在家码了一堆鱼缸。鱼的成本可不小,好几百块一条呢。这鱼要不成,那就倾家荡产。偏偏楼里停电,一停就是三天。没电,就无法制氧。鱼就得死。为了让鱼活好。张永武带着老婆、孩子,一通宵一通宵地玩儿命人工制氧,拿着大水瓢给鱼们透气。刘干部得知此事,开心地诅咒道:可张永武挺过来了。不久,就招朋友拉来了发电机。也不管影不影响楼里面的人睡觉,反正发上电,鱼就活了。不但挺过来了,这鱼还越养越好。眼看有收益,人家还招了一个小秘书。鱼缸加了好几个,家里装了换气系统。张永武对邻居们说:张永武发达期间,刘干部一直没闲着。一直在偷偷写匿名举报信。目的只有一个,找到张永武的不法行为,将其狠狠拿下。高作家这也才知道,刘干部一直在暗中调查张永武。在刘看来,张这种人能成事儿,肯定不干净。刘干部自己不出面。他怎么办呢?女儿没考上大学,闲散在家。他让女儿去做特务,向张永武示好,骗取张永武信任,调查他的不法行径。要知道,他女儿还是个如花似玉的少女。而他又清楚张永武是个流氓…万万没想到,张永武在这件事上一点也不流氓。他没把对刘干部的成见转移到他女儿身上。刘的女儿帮他养鱼,他还挺感谢。某夜,张永武要带家人去酒吧消费,把刘的女儿也叫上。刘干部居然让女儿抓住机会,看看张永武来往的都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交易。结果,人家啥也没干。一高兴,还给刘的女儿买了身衣裳。女儿回家,被刘干部逮个正着。这下两口子这才慌了,问女儿:女儿感到委屈。气得去开了个「处女膜完好」的医学证明。她再也不愿意被父亲当枪使了。你想抓张永武的把柄,你自己去吧。没几天,又出了一档子事儿。刘干部这下暴露了真实嘴脸。05.张永武养的鱼很精贵,得吃小草鱼。这玩意儿市场上不好买。一两天没吃上,鱼就心慌。给喂别的东西,喂不好,就死给你看。他媳妇一瞎喂,喂死俩。给张永武心痛的。但他脑子好使。在小区里贴了一张告示,征收小草鱼,提供捕鱼工具,大家伙儿下班去捞,捞了到我这儿,可以换钱。大家一闻到钱的味儿,瞬间兴奋起来。连看门大爷,也不甘人后。小伙子听说有钱可赚,约会都不去了。大人们还发动了孩子一起捞。刘干部心里直痒痒。之前,他听说张永武给秘书的奖金比自己工资还高,心里就不是滋味儿。可老婆说,你跟张永武这关系,还去赚他的钱,不怕被人笑话吗?刘干部找了一个十分合理的、又有格局理由来安慰自己、阿Q自己,叫做:刘干部狠啊。他不但要挣,他还要断所有人的财路,一个人长久地挣。他有个亲戚是管水库的。他让亲戚去联系张永武,定期、持久提供大量的小草鱼给他,让张的鱼吃得又大又肥。刘干部呢,从亲戚这边抽成。自搬入小区以来,一路看着张永武和刘干部厮杀,听刘干部无数次想置张永武于死地的高作家,偶然得知此事,简直无法相信:原来在金钱面前,刘干部的脊梁没那么硬。更让高作家没想到的是,一天,自己被张永武请到了饭局上。张永武的生意做大后,开始讲究门面,开始跟文化人拉近距离。那顿饭,请了不少文联的。高作家一进门,不但看到了文联熟人,还看到了刘干部。座上宾刘干部不好意思地冲他微笑。张永武不计前嫌,走上去搂着刘干部的脖子说:张永武是聪明的。生意想做大,离不开文化人吹嘘,得跟体制内的人打交道。这顿饭,也成了前后时代空气变化的缩影。事儿还没完。刘干部这条线结束了,高作家还有个尾巴。拉近距离后,张永武忽然找到高作家,说自己在别处买了房,想跟他们换房子。为啥?因为找人算了,说这里风水好。他想把两套房子打成一套。买的那套,让高作家去住。高作家带着老婆看了新房。当然位置好、视野好。这是喜从天降啊。看房当晚,张永武就找人来砸墙。给高作家吓坏了。他的意思是还得再想想吧。张永武给了他这个面子,嘴上说给了他一点时间。可一扭头,就带着老婆在家里砸墙、制造杂音。至此,观众猛然发觉,虽然他有钱了,跟文化人套近乎,骨子里,还是个流氓。高作家气得大叫一声:叫完,他就站不直了,快趴下了。还是带着老婆,无奈地搬进了新家。文化人的自尊,彻底被暴发户碾压。06.《站直啰,别趴下》的故事并不复杂。生活气息浓厚。乍看就是一出幽默的市民喜剧。但扒开表面,黄建新在里面包了深刻的社会隐喻。刘干部、高作家、张永武,显然是政治、文化、经济三重序列。首先是人物本身,这三个形象,被塑造得有历史、有深度,细节拉满。冯巩饰演的高作家,被张永武视为可以“替老百姓发声”的大好人,在剧中却是懦弱的代表。看到张永武截刘干部的礼物时,他先说,你这样不对。张永武一瞪眼。他态度就软和下来,说:张永武耍无赖,他只敢关着门在家骂人。真见了人家,满嘴好话。到最后被逼换房,他也就硬气了一秒钟,瞬间就怂了。再看刘干部。这人一出场时,一身正气,助人为乐。但很快,就透出一股阴险面孔,一看就是那种手段丰富、擅长拉帮结派的人。他自己想拉拢高作家。却打着为女儿补作文的名号。面对张永武的质问,从来打哈哈。背地里,一听说张永武遇到麻烦,就盼着人家倒霉。最可怕的是,居然让自己女儿去迷惑张,好攥住张的把柄。手把手教女儿如何做特务。刘干部道貌岸然。你说他没有脏心眼儿吧,一顿握手言和饭后,张永武送给他一个印着穿健美衣女人的打火机,他生怕被旁人看见。藏起打火机的那一刻,似乎暗示了他未来和张永武之间的故事。最后是暴发户张永武。此人虽是个流氓,从头到尾干了不少恶心人的事儿。但在编剧笔下,并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混蛋。相反,他能抓住时代风口,从无赖变成有钱人,身上还真有某些顺应潮流的能力(虽然也不乏卑劣)。电影前半段,他没文化、爱占便宜,喜欢恶人先告状。一句话,特别特别自私。可到了后面,第一,他胆子大,工作说辞就辞。好几百一条的鱼,他把家底全花在上面,还贷款,敢于承担风险。第二,为了发财,他也能吃苦,熬夜人工制氧。为了鱼,他跟老婆动粗。住在发潮的房子里,浑身长疙瘩,他也能忍。因为他知道,有钱,比什么都好使。这三个人物,高作家的怯懦、刘干部的阴险、张永武的无赖,并不是凭空而来。有些细节,隐隐告诉我们他们是从怎样一个年代走来的。比如找刘干部算账时,张永武和他老婆在楼道播录音,说刘干部是特务。这不就是大字报的遗风吗?高作家第一时间没答应换房,他又叫人家“臭老九”。这种行事作风和看待人的方式,不言而喻。同样的,一被说是造反派,高作家就紧张得不行。作为知识分子,他十分害怕自己被扣上帽子。换到刘干部那儿,他自称连牛棚都睡过,还怕他一个张永武吗?他私下里争斗的手段,一看就带着特殊印记。黄建新厉害就厉害在这里,透过一些很细微的市民生活的点,巧妙地揭示出了一个国家、一群人,是从怎样一个历史时期走来的。这些人的行事作风、性格形成,又是如何被历史塑造的。张永武为何“武”?高作家为什么胆小?刘干部为什么精于算计,都衔接着这个国家的历史。说完历史,还得看未来。暴发户、作家、小干部,这是经济、文化、政治的社会隐喻。一开始,张永武是个没什么社会地位讨人嫌的角色。可当他公开征鱼后,一切都变了。一度对他看不顺眼的刘干部,发现有利可图,很快,成为了利益媾和者。这毫不遮掩地预示着接下来几十年里,在金钱面前,权力如何变化姿势。而作为文化代表的高作家,在张永武面前,则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角色。需要你撑面子时,文化就来吃饭。不需要你的时候,谁把你当回事?在某些经济上位者眼里,你们不过是臭老九。这不仅是一种写实,更像是一则寓言。在那个历史转折时期,敢打敢拼的无赖,更容易做暴发户。经济上发达了,也就变得人人讨好。权力从此有了跟他同一桌吃饭勾兑利益的可能,哪怕他们曾经互相看不惯。文化呢。文化永远是那个没什么真正话语权,像看客一样,失落了尊严的作家。07.牛振华的表演太过出彩,把张永武那种蛮不讲理、泼皮无赖一跃变成有钱人的形象演得活灵活现。此后,黄建新拍《背靠背,脸对脸》和《红灯停,绿灯行》,又找他来演主角。牛还拿到了东京电影节影帝。《背靠背,脸对脸》这部神作,之前我专门花了一整篇长文讲过。今天就不聊它了。感兴趣的直接看。下面说几句《红灯停,绿灯行》。这片当初不叫这名字,叫《打左灯,向右转》。你看看,多敏感。难怪这名字后面不让用了。某种程度上,它是《站直啰,别趴下》的一种思考延伸。格局上没那么大。但细化到了社会肌理更细微的层面。电影讲一个驾校故事。来学车的人,有记者、社会青年、下岗女工,以及一个得瑟的大款。教他们车的,是一个复转军人。整部电影就是学车期间的琐事。通过这些小事,得以窥见中国当时整个社会的气候变化。其中一大核心,就是钱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学车期间,大款的优势地位获得了巨大体现。因为给钱给的多,他可以随便挑教练。因为兜里有钱,他可以花钱雇学员给自己办事。因为钱带来的社会地位,他一个电话就能叫来两个漂亮小妞,替他洗车。因为有钱买私家车,他不必跟其他学员挤在同一辆教练车里吃苦,有空调吹。而其他人呢,都在想办法“图财”。社会青年半夜去偷井盖。记者想找某厂长报销学车费。下岗女工收了大款送的狗。养活不起。大家帮她卖,都想分点钱。价钱谈好了,女工说不卖了。众人前脚走,她扭头独吞了卖狗钱。连教练也一样,定期收学员的烟酒礼,转头拿给老婆,存到商店里卖了换钱。上路考核期间,隔三差五把学员拉到某饭店吃饭,从中赚中介费。回来路上,又让学员出苦力运桃子,挣下的钱揣自己兜里。钱钱钱,都是钱。对钱的钻营,成了全社会的主流心态。人与人的关系,在金钱作用下变得蛮横、虚伪、滑稽。人们对获得不义之财,变得理直气壮和心胸坦然。只有一次,黄建新没下死手。牛振华饰演的报社记者,上报领导报销无果后,找被采访的厂家报账失败后,突然一天夜里,接到大款的电话。大款搞黄色活动被抓了,叫他假装单位的去赎人。牛振华没带工作证件,却带了一张发票,来证明自己的身份。这点小伎俩,当场被大款识破。大款忍不住一通“羞辱”。最后,面对大款讥讽,记者把发票撕碎,勉强保住了一点知识分子的尊严。但实际上,这也是知识分子的困惑、迷惘和身处新时代不得不自我反思的命运。他们既不能像个无赖一样猥琐活着,又不想活得太埋汰、太委屈。那该怎么办呢?到底能不能站直啰,别趴下?还是说跪着把钱挣了,不寒碜?这个问题,直到今天依然重要。不过,《红灯停,绿灯行》里,大家虽然因金钱变得面目全非,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尚存,描画出了中国在现代化过程里的人情姿态。相反,之前的《背靠背,脸对脸》里,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为人处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各种杀招、阴损。这片子我之前详解过,在此就不赘述了。想看的直接戳:「背靠背、脸对脸」。要特别一提的,是牛振华在这“城市三部曲”里表现的超高演技。无论是暴富流氓张永武,还是被官僚体系狠狠拿捏的文化馆的王双立,还是在社会转型中油滑谋利的记者苟宇佳,每个人物那种细致的特点,微妙的人性面,都被他演得分寸极佳,活脱脱就成了那个人。要我说,这才是牛逼演员,每个角色,你看不到牛振华本人,全是那个人物的神情、嘴脸、尴尬和小心思。可惜就是醉驾,去的太早了。否则在平民人物的塑造上,牛振华国内可能找不到什么对手。不敢说是一枝独秀,但光彩绝对不亚于范伟、傅彪、梁冠华们,再拿几个影帝,再演几个经典角色,那也是手拿把掐。远离酒驾,珍爱生命啊,同志们。08.百无禁忌,尺度真大。去豆瓣翻看黄建新“城市三部曲”的短评,时不时会冒出来这几个字。这三部电影在豆瓣评分都很高,《背对背》甚至超过了同年的《活着》,来到了9.5分。很多人不敢相信日后主旋律大户黄导,年轻时这么敢打敢抡,把中国社会那些“不光彩面”刻画得如此细致入微。世风渐变、适潮水而生的话,这里就不展开了。往大了说,这是第五代导演整体的困境。往下了说,这就是个人选择。当初批评,也是让你批评,后来主旋律,也是需要你主旋律。目的也许是同一个。可惜的是说,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确实看不到这样的故事,能从微小的人际关系和变化中,去触摸时代的氛围,能用生活化的台词、情节,体现出解剖整个社会的勇气和力道。这些作品,不光是一部电影,也算是一种野史,多少年后的人再来看,会知道原来中国人那么活过。「《站直啰,别趴下》,片尾歪斜的大合影」正如我们不会再看到第二部《我爱我家》,也不会再有新的《站直啰,别趴下》和《红灯停,绿灯行》。也别说那个,上一部让我们怀念的、具有广泛社会话题的平民剧是什么?我就记得一个《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但《贫嘴》已经是赤裸裸地回避了。再往后,现实主义日渐凋零,平民们的日常生活、悲喜,已不配进入国产电视剧的画幅,更别说拿它们来反映什么时代空气。别等了,诸位,有这个功夫,还不如去线下听几场尺度大的脱口秀呢。听完你会发现,新时代的黑色幽默和吊诡现实主义,写成段子那可带劲儿多了。本文部分参考资料:[1]《黄建新:和九十年代脸对脸》,新京报[2]《我把青春献给你》,冯小刚[3]《纪录保持者冯巩》,三联
9月11日 上午 7:04
其他

让老年人“支撑中国现代化”,第一步是取消考公35岁限制

随着体力因素的消退,越来越多新创工作岗位,可能给30岁的人是合适的,给70岁的人也是合适的。撰文丨任大刚9月7日,在一个金融峰会上,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称,虽然我国总人口占世界的比重在逐年下降,但是老年人口规模非常大,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在不断提高。蔡昉表示,要把这个群体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动力,而不能认为是负担,要把这个群体转变成人力资源、消费者,才能支撑中国现代化。01一对古怪的矛盾蔡昉教授是人口学家,1956年生人,今年68岁了,却仍然活跃在学术一线,他以其亲身实践,证明了只要有实际工作能力,年龄不是工作的先决条件。但像蔡昉教授这样,60岁“到点”,还能“自愿地”活跃在工作第一线的,却是极少数,很多人40来岁就主动或被动等待退休,导致整个社会出现一种古怪的奇观:一方面,新生人口断崖式下跌,很多人忧心将来“人”不够用怎么办;另一方面,又担心越来越多的人还未“到点”却无事可干,而“到点”的人越来越多,导致负担越来越重。图/图虫创意这真是一对古怪的矛盾。或许,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但代表“现在”的中老年人和代表“未来”的婴儿不能截然两分,“现在”就在塑造“未来”,没有“现在”,就没有“未来”。所以,当前的问题,还是怎么解决就业岗位不足。蔡昉教授说,要把“老年群体转变成人力资源、消费者”,关键还是要有工作岗位,否则他们成不了“人力资源”。同时,只有成为“人力资源”,有了收入,才能成为“消费者”。02老年人给年轻人提供岗位有人立刻会说,现在年轻人的就业岗位都不足,哪里还有岗位给中老年人?难道还要想着法子,让领着退休金的老年人来抢年轻人的工作岗位?这些反问,相当棘手,难于回答。静态地看,一段时间内,社会能够提供的工作岗位就那么多。有这群人的,就没有那群人的。但如果动态地看,未尝没有一些机会。譬如,随着产业转移,很多工作岗位转移去了东南亚、印度、墨西哥等地,这主要影响年轻人;又譬如,随着目前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迅速提高,需要体力支撑的重复劳动大大减少,这也主要影响年轻人的岗位。这些变动因素,对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影响不大。图/图虫创意不过,随着时间推移,随着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向纵深方向发展,岗位之间的年龄特征乃至于性别特征,可能会逐渐消失。但因此也可以反过来说,随着体力因素的消退,越来越多新创工作岗位,可能给30岁的人是合适的,给70岁的人也是合适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目前退休或临近退休的人群,是有史以来最为富有,掌握财富最多的一群人。他们有钱,有“资本”或掌握着资本,很多身体康健。既有资本又有劳动力,属于全世界少有的资源富集。如果能把他们“扶”起来继续干,不仅可以解决他们自己的就业,也可以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岗位。有鉴于此,蔡昉教授认为,“要把这个群体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动力。”遗憾的是,蔡昉教授的这个理想远未化为现实,原因何在?0360岁限制说到老年人就业,自然而然让人想到日本的相关状况。据有关资料介绍,日本的高龄就业者,从事最多的职业是农业(包括种植、养殖、修剪园艺),有52.6%是65岁以上的人。保安、服务员、司机、清洁、交通引导、看护、收银,也是日本老年人最集中的岗位。前些年有个说法是,我国农业靠“3861部队”和“99部队”,意思是农村的妇女儿童和老人承担了大部分农活,50多岁以上的人,成了中国农业生产的主力。与日本相同,我国高龄就业者从事最多的职业,也是农业。不同的是,一个日本农民的年均收入将近50万元人民币,高于日本公务员年均收入的30万元人民币。另一个不同之处是,由于“一刀切”式的用工制度和退休制度,中国超过60岁的人,如果不是出于“自雇”,几乎不可能出任保安、服务员、司机、清洁、交通引导、看护、收银,而去过日本的都知道,这些行当充斥着大量60岁以上的日本老人。▲《LEGAL
9月10日 上午 7:03
其他

我们大大低估了房价下跌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最近,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在“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4”上提出,“房价一旦下跌,连40元的咖啡都不敢喝了”,让人有点猝不及防。此前对房地产持续低迷的讨论,主要是影响国民经济的宏观视角,诸如通胀、土地财政和GDP增长。房地产行情和个人消费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冷门的话题。而且,付鹏的观点和此前的主流观点相反,颇具争议性。过去的主流观点是高房价抑制了消费,这也是支持房地产调控“下狠手”的主要依据之一。按照这种观点,房价越高,购房支出在收入中占比就越高,挤占了其他的消费项目。所以,抑制房价等于释放了消费力。应该承认,这种观点很符合“经济直觉”,因此很容易被大众接受。不过,也有反对者提出,不应忽视购房带动的消费增长。装修、购置家具和家用电器,都是“大消费”,消费拉动力远远大于剩下“买菜钱”的“小消费”。既然房市行情一向是“买涨不买跌”,所以抑制房价非但不能增加消费,反而会导致房市低迷降低了消费。这种“反直觉”的观点,好像也有一定的道理。那么,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招商宏观的张静静团队今年4月29日的《居民消费回暖的结构性特征》报告中有专门的研究,通过分析2005年至今五轮房市景气周期和消费趋势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房价走势与整体消费变化的关系并不紧密。从数据上看,这一结论是可以成立的。逻辑似乎上也可以讲得通。房地产拉动的“大消费”和买房省下的“小消费”此消彼长,是消费结构的变化,而不是消费总量的变化。可支配收入的流动性约束,才是决定消费总量的刚性约束,和买房不买房关系并不大。但是,这一研究结论或许可以解释此前四轮房地产周期和消费趋势变化的相关性,却并不适用于当下。因为,这一研究中,房价上涨的“财富效应”是盲区。“财富效应”正是付鹏观点的主要依据——消费降级因房地产财富效应消退和企业降本增效,中产阶级受房屋价值缩水影响显著,形成消费降级循环。所谓“财富效应”可以这样理解:房价上涨带来的资产性收入,产生了额外的消费动力。这在“有房一族”的中产人群中,普遍存在。房价长期上涨的预期稳固,“手上有房心中不慌”,为退休养老、失业风险预留的储蓄不再必要,提高了消费在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甚至有了消费借贷的底气。“财富效应”作用在微观的消费心理层面,对消费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很难定量分析。谁也做不到“预计十年后房价涨多少,今年我能多花多少钱”的精准消费,无非是房价上涨预期稳定,花钱就松点。此前二十年,房价上涨预期一直很稳定、很乐观,几乎不受政策调控形成的短周期影响。“越调控越涨”的规律形成的惯性思维是“反正政策一放宽,房价又上一个台阶,没什么可担心”,该花的不该花都花了。所以,招商团队用房市景气的短周期和消费趋势作数据作比较的观察方式,是有局限性的。这种短周期观察,只能观察到可支配收入的变量影响,观察不到“财富效应”穿越周期的恒量影响。只有等潮水退去后,才能看到沙滩。“房价一旦下跌,连40元的咖啡都不敢喝了”并非臆想夸大,而是当下正在发生的。2022年至今,长达二十年的房产升值预期终于被打破。“手中有房”的,心里也慌了。实际上,“财富效应”迅速退潮,对中产人群全年龄段、全方位打击。最先“反转”的还不是“40元一杯咖啡”的消费领域,而是金融行为。首当其冲的是2015年第五轮调控后踩着“周期尾巴”上车的“新中产”。2018年-2023年购置房产的,六成是80后,三成是90后。很多人才被高比例首付、高房价掏空“六个钱包”,还要承受历史高位的按揭利率,不得不自救。不仅自己要节衣缩食,还得再刮一遍“六个钱包”,以提前还贷的方式尽可能止损。70、80世代的“老中产”也没好到哪里去。“以房养老”、“卖房上岸”的中长期财务成了镜花水月,只能以增加储蓄的方式增强经济安全感。目前的情况,不是高房价挤占了消费,而是高储蓄增加挤占了消费。这是房价下跌导致中产人群资产性收入增长预期消失、经济安全感下降后的应激反应。汽车和茅台都卖不动了,“新中产”钟爱的“潮牌”迅速落潮,“老中产”身份标志的米其林也不香了。这轮消费冲击最为显著的是“四大一线”。2024年6月,北上广深的社零同比增速比5月分别大幅下滑了12.8、11、10.2、3.2个百分点,至-6.3%、-9.4%、-9.3%、-2.2%。如此明显的社零滑坡,颇为费解。四大一线上半年的经济增速的确放缓了,但也仅是放缓,对消费领域的传导作用不应该那么显著。问题还是出在房地产。四大一线的调控政策相继放宽后,楼市表现不温不火,没有预期中的“反转”。最后的救市预期幻灭了,四大一线的中产人群终于到了“梦醒时分”。当初“财富效应”效应有多强,现在的退潮就有多猛。事到如今,我们必须正视房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房产占中国家庭财产的80%之重,这块“大蛋糕”缩水导致资产性收入预期的下降,怎么可能不影响消费?房地产打个喷嚏,几万、几十万的家庭资产人间蒸发,“连40元的咖啡都不敢喝了”还是说得太轻了。如果房价大幅下跌,中国能有多少中产家庭幸存?多少消费动力将会化为乌有?失去消费升级的动力,产业升级之路能走多远?我们低估了资产性收入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正在为此付出代价。
9月9日 上午 7:04
其他

河南中牟“训练营”事件真相大白:别把孩子交给魔鬼,还一无所知……

1窒息。发指。打下这两个词后,心底生出的,却突然又成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最近,一位家长在网上发文求助。自己14岁的女儿,在河南中牟一家素质教育学校,被教官体罚致昏迷。现在,孩子还躺在医院里。女孩遭遇了什么?根据这位父亲的描述:女儿体力不支情况下,被教官拖到太阳下暴晒。要知道,河南的夏天,最高温能达到将近40度。他们还把女儿的头发,直接栓到柱子上打头。更让人愤怒的是:“教官甚至让女儿脱光衣服,在地上爬。”一个花季青春少女,被如此当作羞辱,会留下怎样的心理阴影。究竟是教育?还是在霸凌?这个细节,还是这位父亲,从女儿同学口中得知的。听到的时候,他又该多心痛,多后悔呢?14岁的女儿小玲,原本是和妻子在河南南阳老家生活的。察觉女儿近期有一些叛逆厌学。夫妻俩便在今年6月27号,把小玲送到了河南中牟的这家素质教育学校。想让女儿在里面学学国学,通过心理疏导改变性情。可短短两个月,女儿进去时活蹦乱跳,出来时已经遍体鳞伤住进病房。这期间,他们不是没想过去学校看看女儿。可学校隔绝了家长和孩子的所有联系。想通过摄像头看看孩子,也根本不行。小玲承受不住,给父亲写过三封求救信。也全部被学校截留,没有一封被家长看到……所谓体能训练,成了一言不合就体罚。所谓素质教育,成了棍棒加身的粗暴训化。所谓拓展训练营,也不过一个披着金光的魔窟。两个月,完成不了一个孩子的蜕变,却可以变成她一生摆脱不了的至暗时刻。2暴晒,拖拽,体罚,地上爬……就在所有人以为,这就是这家素质教育学校的所有罪恶时。事实是,这不过冰山一角。也是在这个公司,这个训练营。因为儿子不愿意跟父母沟通,马先生决定把孩子送进去疗愈。一共报了半年的班。可在那里一个月后,他发现儿子更加反常了。无缘无故划自己的手,脾气变得暴躁。如果不是8月1号,孩子亲自跑去报警,他至今都不知道儿子短短一个月里遭受了什么。不止在训练时被打。儿子甚至遭到了一位男教官,三次强制猥亵。他也不是唯一一个。被猥亵的男孩,居然有6个。地狱空荡,恶魔原来一直在人间。如果不是这个孩子足够勇敢。还要有多少孩子,被肆意伤害。还要有多少禽兽,躲在阴暗角落继续作恶多端。昨天,当地进行了通报。体罚女孩的吴某,猥亵男孩的靳某,均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涉事公司也已被关停。大快人心的结果,证实了人渣们的罪恶。可这件本该更多人关注的“丑闻”,正淹没在热搜。我们等一个后续的严惩。可那些孩子身上的疤,心里的伤,又需要多久才能治愈呢?3就在上个月,江西安远一个同样14岁的女孩自杀了。从高楼跳下的那天,她甚至没有任何的犹豫。社交账号里,唯一留下的是两个哭泣的表情包。表达着女孩的痛苦,也写下了她最后的绝望。把一个青春少女逼至如此境遇的是谁呢?不是缠绕她两年的重度抑郁症。而是一家号称能帮孩子树立三观正,知礼节,懂感恩的品质的全封闭式训练营。而是那个曾三次侵犯女孩的,当地知名训练营负责人王某。20天的课程,收费3980。家长以为找到了拯救孩子的救星,殊不知亲手把孩子送给了魔鬼。女孩妈妈讲述:被送进去不到一个星期。女孩就遭受了侵犯,还被逼吃避孕药。勇敢的女孩没有妥协。她尝试逃出来报警,却一次次被追了回去。她把最后希望寄托于生活老师,哭泣的求助,却只换来了冷漠。女孩从高楼跳下的第10天,恶魔终于被抓获。可花一样的生命,还没来得及绽放,已经永远消逝在了这个炎热的夏天。“山崩地裂,天都塌了”。亲自把女儿交给衣冠禽兽。亲眼目睹过女儿的绝望痛苦。眼睁睁看着女儿坠下的父母,也终将在悔恨交织下,度过余生。4有一些名字,光是看见就让人毛骨悚然的。比如杨永信,比如豫章书院。可比这更让人悚然的是。一个杨永信倒下了,又一个“杨永信”站起来。一个豫章书院被推倒,又一个“豫章书院”的牌额高高建立挂起。治网瘾、治早恋、治逃学……他们号称无所不能,包治百病,却已经成了多少孩子的炼狱。辱骂、拘禁、殴打、欺凌、关小黑屋......有个女孩被鞭子抽打后,扔在太阳下暴晒,直至晕厥。有个女孩已经逃离魔窟9年了。可她的梦里,还是经常出现那里的恐怖。有个女孩,说起那时候的经历。时隔多年,声音还是忍不住颤抖。有些痛苦,一旦承受,即使表面伤疤痊愈,心中依然伤痕累累。也有比这更窒息的是:有些家长好像从来不看新闻。有些父母,永远只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别人教育。明明已经曝光了那么多。明明已经发生了那么多的悲剧。资质不查,人品不究。还是有那么多家长,深信不疑那些草台班子的“神通广大”。还是有许多父母,对着那些衣冠禽兽“感激涕零”。有人说,这都是因为家长太焦虑。所以慌不择路,所以急不择途。可究其根本,不过有些父母,在教育这件事上,沉迷偷懒,不愿用心。如果你的孩子突然爱上游戏。你该反思的是,最近自己是不是陪伴他的时间太少了。如果你的孩子突然不爱上学。你该观察的是,他是不是在学校受到了什么欺负或遇到了不好的事。如果你的孩子突然变得叛逆。你可以做的是,静下心和他好好聊一聊,而不是急着把他送进驯化营。如果你的孩子突然沉默抑郁。你可以做的是,抽个时间和他接近大自然,而不是迫不及待把他送进一个陌生人那里去“疗愈”。我们无法阻止恶魔在人间打造魔窟。但我们可以做的是:别把希望寄托于恶魔。别亲手把自己的孩子送进那些地狱。这一次,希望悲剧,可以成为最后一次。也希望,当热度消失的时候。所有为人父母,都已经学会:教育孩子这件事,真正要靠的是爱与一颗心。END☞东亚财评聚焦国内外热门财经话题,品评有价值的商业人物和讯息。我们的宗旨,是让大家在这里,读懂东亚,理解中国,拥抱世界。点击下方名片,关注“东亚财评”和40万中产精英一起成长进步广告商务请加微信
9月6日 上午 6:55
社会

学生晕倒无人管,恰恰证明了我们教育的“成功”…

看到个视频,无语,从头到尾都无语:这事,都知道了吧。老师无动于衷,学生无动于衷......然后舆论大哗,搞得好像有什么不得了的理解不了的大事似的,我这会脑袋里,就是鲁迅先生的那篇“友邦惊诧”论。惊诧啥?难道觉得这是教育失败吗?不不不,这恰好证明,教育“成功”,以及学校管理成功啊。如果徐汇中学都算不上成功,还有几所学校敢说?其实出这种幺蛾子,恰好证明教育成功了,如果学生积极救助同学,老师附身去关心,若真有这种学校,我敢保证是个“垃圾中学”。升学率什么的,都是保证不了的。这可不是激愤之言,你用逻辑一推,就知道了。请问,什么叫好学校?或者说,这里的好学校的标准是啥?不要跟我谈教育本意,奢侈!家长买学区房,可不是为了什么“教育本意”去的。什么叫好学校啊?两条嘛,一条升学率高,一条不出事....升学率高是生源,以及拼命做题的事;不出事,则要学生也好,老师也罢都没主体性,也就是说,木头人就没事。为了如此,看看现在的各种规定呗:2019年的一项针对1900余名家长的调查显示,75.2%的家长认为身边中小学“安静的小课间”现象普遍,且在小学最为突出。北方某市多所小学的学生家长反映,学校要求孩子小课间不能去操场玩耍,只能上厕所或在走廊内安静地活动。一位家长说,孩子的班主任规定,课间除上厕所外,都要待在座位上。“有学生曾因课间在教室打闹被惩罚。从那以后,他们下课后再也不敢跑来跑去了。”南方某滨海市多所小学安排值日老师在每层楼巡查,严禁学生在走廊追逐玩耍。有的学校还抽选少先队员组建值日团队,对各班学生课间的行为进行计分考核,一旦发现追逐打闹现象,就给班级扣分,考核与文明班级评选直接挂钩。内地等地一些中小学也存在类似现象。记者在x坊市一所小学看到,除了一些学生上厕所,大部分孩子在下课后都坐在教室聊天。x义某小学教师张栩(化名)说,有部分班主任不让学生小课间到操场玩,“这样做太压抑孩子的天性了”。x市多名小学生家长介绍,只有少数教师重视学生小课间的体育锻炼,大部分教师会以强调纪律为名,想方设法让好动的小学生安静下来,美其名曰“文明休息”。我问一下,难道这些老师天生是变态吗?不知道小孩需要课间休息,天性就是跑跑闹闹吗?老师也没办法,学校肯定说,哪个班出问题,哪个班的老师担责呗。请问,孩子天性好动,摔了碰了是个概率问题,班主任怎么担责呢?那只好就让小孩下课在教室坐着好了。能怪学校?我小时候的学校可没这样,总不至于一代不如一代。还不是哪个学校出问题,校长担责的说法吗?跟上面一样,校长怎么为概率事件负责呢?整个社会对风险0容忍,要求0事故.....教育部门,家长,学校,老师都0容忍,那咋办呢?只好如此,都管的丧失主体性,管成木头人。既然编户齐民,就要承担学生如鹌鹑,老师如木偶的代价。否则怎么个“齐”法呢?本来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非要都一样,总不可能让本来就木讷的变聪慧,只好让聪慧的统统木讷,这倒容易的很。一个学生倒下,周围学生无感,老师无感,不正好是教育的成功吗?怎么好说是失败...本来求的就是这个啊。其他的各行各业,又有什么不同吗?不都丧失主体性,然后直如木头人了吗。网络上鼓噪的人,难道线下有什么不同吗?并无不同,都是聊斋人,别装不认识狐狸。你看现在的措施,板子全部打到老师身上,这个老师能承担这罪名?只能自认倒霉而已。他的教训就是倒霉催的,正好站在学生边上被拍到了。以后躲远点,连学生附近都不要站才对。如果是班主任,要拿那个津贴,就承担那个风险好了。END☞东亚财评聚焦国内外热门财经话题,品评有价值的商业人物和讯息。我们的宗旨,是让大家在这里,读懂东亚,理解中国,拥抱世界。点击下方名片,关注“东亚财评”和40万中产精英一起成长进步广告商务请加微信
9月5日 上午 6:56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青岛打人“路虎女”身份确认,这一次我们为何如此愤怒?

莫名其妙被疯狂打骂。当时他尽全力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忍了下来。后面舆论不断发酵,他也用善良和格局,努力维系着最大的体面。现在的结果,却无法让他给自己一个说法,也无法给所有关心自己的网友一个交代。
9月3日 上午 6:55
其他

调休,害惨了打工人

中秋和国庆假期马上就要来了,很多人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想要出门旅游。尤其是趁着《黑神话:悟空》的热度,很多人报名了山西古建筑游,这些景点很分散,适合长假慢慢游览。然而很不巧的是,今年中秋和国庆假期又有调休,这就导致调休后的放假安排非常复杂,让人看不懂。所以今天“上6休3上3休2上5休1上2休7再上5休1”上了热搜,让人摸不着头脑这究竟是什么,对照调休日期才看明白:中秋节的放假时间为9月15日至17日,但为了弥补假期,需要在9月14日(星期六)上班。而接下来,国庆节的放假安排为10月1日至7日,但为了补班,9月29日(星期日)和10月12日(星期六)也需要上班。所以先是9月9日-14日上六天班,9月15-17日中秋放假三天,然后9月18-20日上三天班,9月21、22日正常双休,9月23-27日上五天班,9月28日周六休息,9月29日、30日上两天班,10月1-7日国庆放假,10月8-12日上五天班,10月13日周日休息。这种安排过于烧脑,不知道我这么解释读者朋友们看懂了没,但很多人是看不懂的,为此吐槽调休的复杂,把“上6休3上3休2上5休1上2休7再上5休1”顶上了热搜第一。这种复杂而烧脑的调休,令人考虑休假的时候都烦心。不符合人性的调休,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就得从长假最开始出现讲起。1999年就开始通过调休来凑出每年两个长假,“五一”和“十一”黄金周。当时推出“五一”和“十一”黄金周的一大原因是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尤其是旅游业消费。从结果来看,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2000年第一个“十一”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达2800万人次。而且这样的长假,也让人养成了长假出去旅游的习惯。之后节假日调整也出现过几次改变,比如2008年起,“五一”长假被拆分,放假格局变成除夕、清明、端午和中秋,以及缩短的“五一”和保持不变的“十一”黄金周。又比如2013年,中国假日办面向全国公布了三套法定节假日调休安排方案,并公开征求意见。当然,这次征求以及那也被吐槽为“换汤不换药”,因为三套方案并没有增加法定节假日天数,而且“调休”凑长假也没有消除。节假日长而且集中还有其他问题,比如全国民众集中在同一个时间段出门旅游,知名景点挤得人山人海,可能会超出景点的接待能力,也让游客体验很差——好不容易出趟门可不是出来数人头的。旅游越来越痛苦,有些旅游景点的食宿还会趁机加价,让游客玩得闹心,大家也就逐渐对长假疲劳了。想到为了凑长假还要牺牲之前的休息时间,就更加难受了。当时除了提出长假,也提出过带薪休假,可是以国内企业的条件,带薪休假对于打工人来说实在是太难实现了。所以现在仍然会有凑长假,大家集中出游,体验不佳的情况。随着经济发展,大家有了更多的心思和钱出去玩,旅游本应成为提振内需的有利手段,但是过去的办法,也就是凑长假,显然不能适应当前形势了。民众需要更多更灵活的假期,需要更多带薪的假期,而不是硬凑出来的假期,这样这个假期过得不好,工作起来也很痛苦。参考资料:张慰.节日“挪假”之正当性剖解[J].法学,2014(07):90-97.中国民众在放假问题上首次有了“发言权”
9月2日 上午 6:55
经济

房屋养老金,又是一地鸡毛

如此复杂的事情,自然很难通过社交媒体的三言两语说清楚,结果搞出一大出舆论巨浪,也就不奇怪。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冰川思享号(id:
8月28日 下午 5:28
其他

公然诋毁中国人!360儿童手表出事,一点也不让人意外…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功夫财经(id:kongfuf)作者
8月26日 上午 8:53
社会

出租屋女孩,是千万考公大军的命运缩影!

yixiubuxiu2022)作者
8月25日 上午 6:55
其他

江西14岁少女之死,另有隐情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闲时花开(id:
8月20日 上午 8:15
社会

14岁女孩训练营被3次侵犯,她曾几次自救……

父母不是生下孩子那刻就成了父母,而是要在养育的过程中,与孩子一同成长,才配称之为真正的父母。暴力、人为施加的感恩教育,养不出他们真正想要的孩子,唯有爱与呵护,才能抵御万难。
8月19日 上午 9:00
国际

库尔斯克局势持续恶化,普京连续换将,权威受到严重打击

毕竟,他只是保镖出身,他的个人身手可能非常敏捷,但是指挥大部队作战完全是另一码事。久明能否帮助普京迅速消灭库尔斯克地区的来犯之敌,我们拭目以待。
8月17日 上午 8:10
社会

不看户口本的婚,你敢结吗?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凤羽财经(id:
8月17日 上午 8:10
被用户删除
社会

保安逼跪外卖小姐姐,逆行的何止人生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凤羽财经(id:
8月13日 上午 6:55
经济

三中全会报告发布,哪些人会成最大受益者?

潇湘文中内容不代表东亚财评观点和立场
7月21日 上午 6:55
经济

160万买的房子,跌到39万:我要怎么办,我们怎么办?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李月亮(id:
7月13日 上午 6:55
其他

年轻人为何不愿缴社保,周小川这回捅破窗户纸了

只有正视了“年轻人为何不愿缴社保”的深层原因,以此为基础反思和重审现行的社保制度设计,养老金缺口危机才真正具备了得以解决的可能性。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冰川思享号(id:
5月12日 上午 6:55
社会

香飘飘“讽日事件”,开了一个特别糟糕的先例

从香飘飘“讽日事件”看,无论它是主动炒作还是被动迎合,都折射了当下企业不得不去面对网络情绪(流量)这个命题。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冰川思享号(id:
5月8日 上午 6:55
社会

为了让女性安心生娃,法律法规决定让男人们出出血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智谷趋势(id:
5月6日 上午 6:55
其他

上海街头,“百鬼夜行”:这届年轻人,毁了?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脆皮先生(id:
2023年10月31日
经济新闻

淄博鹤岗现在知道了,做网红拉动不了经济

网红城市营销,带动流量经济崛起,它直接利好文旅行业,而不管是淄博还是鹤岗,它们经济的基本支撑还是传统工业,旅游业的经济贡献率相当低。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冰川思享号(id:
2023年9月16日
其他

遍野红高粱:属于茅台八月的荣耀

当前环境异常,完成验证后即可继续访问。
2023年8月23日
其他

某APP被曝删除用户照片,安卓手机系统安全漏洞亟待补强

漏洞”报告,或许揭示了其中的部分原因。报告指出,Google
2023年3月14日
其他

口袋有现金,遗体边有录音笔,母亲凌晨上传短视频:胡鑫宇案,越想越心惊…

说的那样:“胡鑫宇事件,举国关注,谁都不敢造假,谁也不能造假。如果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如今,逝者已矣。唯愿,太阳底下没有悬案。参考资料:北青网:《失联106天江西发现胡鑫宇遗体
2023年1月31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饶毅又在批张文宏了,但他从来不怼梁万年吴尊友

面对防疫,科学家与医生可以有立场,但饶毅的问题是,他一直伪装自己没有既定立场,将自己的防控偏好“隐藏”在对“科学态度”的反复宣示中。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冰川思享号(id:icereview)作者
2022年12月22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他们无耻地抢光了小县城的退烧药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在下刘三刀(id:Liusandao666)作者
2022年12月16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这么好的人民,千万不要辜负啊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凤羽财经(id:saint-says)作者
2022年12月6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一些大白开始讨要工资了……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大猫财经(id:caimao_shuangquan)作者
2022年12月3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锦州的紧

鄂尔多斯防控之“松”与高财政自给率之间有多大程度的逻辑关系?而锦州之“紧”与低财政自给率之间又有多大程度的逻辑关系?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冰川思享号(id:icereview)作者
2022年12月3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勒令奶茶店关门的人,是以防疫为名作恶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中产财经生活(id:zccjsh)作者
2022年11月12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俄军为何这么爱顺乌克兰的洗衣机?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冰川思享号(id:icereview)作者
2022年10月8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全军出击!普京压上了俄军全部力量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凤凰网(id:ifeng-news)作者
2022年3月21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流量为王、社会变迁、审丑心理:谁在制造疯癫的庞麦郎?

《我的滑板鞋》曾经有多火?这首演唱跑调制作粗糙的神曲曾在2014-15年长期霸占百度热搜榜前十。“今天怎么不开心”,“摩擦摩擦”等歌词内容也一度成为社会流行语,方言翻唱版、朗诵版应运而生。
2021年3月15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春晚背后,那些笑里藏刀的日子

《特大新闻》里,天安门广场改成了农贸市场;《电梯奇遇》中,被困者被官僚定向爆破至另一部坏电梯;《小偷公司》更夸张,一个公司有12个副总经理,越精简,人越多。
2021年2月14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战后,日本天皇差一点「换脸」......

熊泽宽道一家,背景为日本皇室象征——十六瓣八重菊花纹章。
2020年4月1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这就是200亿中国人的家园

(山西临县招贤镇的小塔则村,摄影师@水冬青)▼
2020年3月31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因为不能作弊,110万印度考生放弃了高考……

一周过后,政府承认,用于评分的评估系统出现了“技术故障”,导致“一些优秀的学生在某些科目上仅获得了5或10分。有的学生尽管参加了考试,最终结果却显示缺席。”
2020年3月29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胜利日!中国战区16场大受降:北至平津古都,南到越南河内

1945年8月21日,湖南芷江机场,由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派遣的洽降使节今井武夫少将等人步行出机场
2020年3月28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一战前后的中日博弈:一个战胜国对另一个战胜国的欺凌

涉及中国主权的重要问题,比如司法权与外国驻军和驻警问题已登记在册,但还没有解决。日本和西方列强共同的警告是,不平等条约不能完全废除,除非中国重新统一、实现对全国领土的控制,并能保证在华外国人的安全。
2020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