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小伙伴

其他

金融行业不同岗位的梯队划分?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其实,在入行金融之后,就会对金融行业的不同岗位,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划分和排序。在卖方的想去买方,在买方的想去大买方,在小机构的想去头部机构……总的来说,大家都想往上爬,那么这里写的岗位梯队划分是和你心里想的排序是一样的嘛?当然了,在这之下几个分类很多人心中还有不同的分类,现在网上关于金融机构都分有头部到脚底板部。所以本篇文章可能和你所想的分类有所不同。一、顶级私募首先,对于许多金融从业者来说,顶级私募基金往往是职业生涯中的香饽饽。这一买方机构的吸引力在于其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高度的专业性。私募基金可以分为国际和本土两大类,目前来看,本土品牌已经逐渐压倒了国际品牌,许多国际品牌也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功。这两类私募基金的offer往往具有相当高的含金量,吸引着众多金融精英的目光。在这个领域,有一些私募基金可能暂时没有在业内炸开锅,但是它们的发展潜力巨大。一旦成功投资到某个“独角兽”企业,这些基金有可能迅速崭露头角,挤进金融行业的第一梯队。这种潜力和不确定性使得私募基金投资变得更加具有刺激性和挑战性。有些私募基金可能是由个人发起,依靠获取某些稀缺资源而成功成立。与一些传统金融机构不同,私募投资并非劳动密集型行业,而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型行业。这意味着,私募基金的成功与否更多地取决于其能否获得优质的投资机会和资源。在这个领域,资源配置和运作的灵活性对基金的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金不会像银行或者券商一样,有内部的OA系统,带着你领会“件件要审批,事事有交代”的工作流程,也不会像四大一样,安排有经验的员工成为你的Mentor,你可以多向前辈请教。而且,大部分私募基金都相信“工作中学习”是真理,也不会专门搞一些培训或者考试假期。二、券商和公募首先,券商和公募基金公司作为金融行业的两大重要机构,它们在业务规模、资本实力以及服务维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大券商由于其较大的规模和强大的资本实力,具备更多的资源和人才投入。这使得它们在研究、投行、资产管理等业务方面更具优势,并拥有更高的风险抵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头部券商的资本金雄厚,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获取更多资金,进而提高投行项目的识别和定价能力。另外,头部券商拥有多元化的业务机构,这使得它们在面对风险时能够更加稳定,而不依赖于某一个特定业务。大券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品牌、人才队伍和综合服务方面。头部券商拥有更具影响力的品牌,能够赢得客户的信任。同时,头部券商的团队和人才质量更高,更具稳定性,这有助于提供更高质量的执业服务。此外,在注册制下,头部券商的综合服务优势更加明显,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在国内,想要发行公募基金,需要有公募基金牌照。成立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得有起码1
2月22日 下午 8:46
其他

私募强监管时代,基金经理“公奔私”还香吗?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以下是本篇文章的正文:昨天写了私募《条例》发布之后,对小私募机构的影响,以及现在小私募还值不值去?这次私募的强监管,除了对私募机构带来影响之外。对于基金经理的影响也很大,在《条例》里有不少条规则是来监管基金经理,奔私一直以来是公募基金经理的跳槽发展的方向。以前,私募业务限制相对较少,监管较为宽松,基金经理在私募行业可以更加灵活地操作,也能相对轻松地获得较高的收益。因此,奔私一度成为公募基金经理跳槽发展的首选方向。然而,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条例》的颁布对私募行业进行了严格的监管,其中也包含了对基金经理的监管要求。私募基金行业将面临更加规范化和严密的监督管理,奔私的环境和条件也发生了变化。因此,现在奔私是否还是最好的发展方向需要进行深思熟虑。奔私不再像以前那样轻松和自由,而是需要面对更严格的合规要求和监管压力。一、一直以来,基金经理公奔私是高潮1、每年都有公奔私热潮基金经理的“公奔私”现象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每年都会出现一波基金经理离职的热潮,而这一现象与市场的表现密切相关。在基金行业发展蓬勃的时期,基金经理成为了备受瞩目的明星,其表现和业绩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因此,当一位明星基金经理选择离开公募基金公司并进入私募行业时,往往会引起空前的关注和讨论。每一轮牛市之后,市场的赚钱效应都会催生新一轮的“公奔私”浪潮。有数据表示,2015年,市场遭遇极端行情,同期有279位基金经理离职;2016年至2019年,同期离任的基金经理人数分别为137人、146人、159人、206人;2020年,基金经理变更异常频繁,同期有227位基金经理离职;2021年有325位基金经理离职。2022年也是基金经理“公奔私”的一个小高潮,年内已有200多位公募基金经理离职,包括多位此前管理规模超过百亿元的公募基金经理,这其中就有不少经理离职后选择加盟私募机构或自立门户创办私募机构。对于公募基金经理来说,一轮大牛市的经历往往是选择“公奔私”的好时机。一方面,他们通过市场的上涨积累了优秀的历史业绩,也建立了稳定的客户群体;另一方面,在赚钱行情之后,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了更多的诉求和期望。2、基金经理公奔私主要缘由基金经理的离职,无外乎两种原因:一是由于打理的基金业绩不好,遭末尾淘汰或调岗。二是打理的基金业绩好,主动跳槽到规模更大的公募基金公司或者选择去私募机构,也就是“奔私”,尤其是明星基金经理。这几年基金经理离职比较多,主要原因还是市场波动比较大,赚钱效应较差,不少基金出现了亏损。基金行业的龙头效应很显著,中小公募基金公司是基金经理流失的重灾区,如果跳槽去更大的公募平台也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和更高的薪酬待遇。不过,“公奔私”现象今年大幅减少。今年也存在这个现象,但是没有去年那么多。主要是低迷的行情降低了私募基金的吸引力。特别是在2022年6月施行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它要求公募基金管理人应建立员工离职静默期制度,基金经理等主要投研人员在离职后1年内,不得从事非公募基金投资管理等工作。公募基金经理离职跳槽公募“公奔公”是6个月静默期,到私募“公奔私”则要延长至一年。股市的波动很难预测,没有人能够保证离职时正值牛市,再次入职时市场状况依然如故。市场经济的不景气和持续时间较长的行情低迷也增加了跳槽的成本。随着《条例》的发布,监管环境将进一步影响基金经理的“奔私”趋势。基金经理在决定是否跳槽时需要综合考虑市场环境、个人职业发展和监管政策等多个因素,以做出明智的决策。二、基金行业,公募私募统一监管私募基金行业一直以来都享受着相对较轻松的监管环境,与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的门槛较高,投资者需要有较高的起投金额才能参与。同时,私募基金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也相对较低,对持仓、投资标的、投资组合等信息并没有明确的披露要求,因此保密性更强。然而,随着《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条例》)的发布,私募基金行业的监管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对基金经理的限制也明显增加。然而,随着私募行业的严格监管,《条例》对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未向投资者充分揭示投资风险,并误导其投资与其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不匹配的私募基金产品的,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并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其停止私募基金业务活动并予以公告。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并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私募基金管理人委托无牌机构销售私募基金、变相突破合格投资者人数、存在不当销售行为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二十条关于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管理和募集方式等规定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00万元的,并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私募基金管理人、托管人及从业人员涉嫌将其固有财产或者他人财产混同于私募基金财产、侵占挪用私募基金财产、泄露内幕信息等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托管人及其从业人员有本条例第三十条所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00万元的,并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并处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从《条例》的内容来看,私募基金行业的监管力度明显增强,对基金经理的监管也更加严格。过去轻松赚钱的模式已经不复存在。第六章的内容来看,我们可以理解有两大特点:首先是大幅度提高处罚力度。其次,增加了可能受到行政处罚的违法情形。《条例》作为位阶较高的行政法规,其首要功能不在于对私募基金的募投管退各环节做出非常具体的规定,前述功能主要将靠部门规章及行业自律监管规则实现。三、私募强监管时代,基金经理“公奔私”还香吗?在过去的时间里,基金经理的“公奔私”一直是业内热议的话题,许多基金经理都看中私募行业的高回报和灵活性,选择离开公募基金,投身私募领域。然而,随着私募行业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现在的“公奔私”并不再是那么吸引人的发展方向。有的人想的是,只不过是罚钱嘛,有一条更严格不知道有没有看到。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托管人、私募基金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违反本条例或者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有关规定,情节严重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对有关责任人员采取证券期货市场禁入措施。情节严重的禁入市场,也就是被基金行业拉入黑名单了,之后再不能从事相关的工作。这才是最严重的地方。随着监管规则的逐渐明细化,私募基金行业的操作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在过去,一些基金经理可能会根据个人的猜测和揣度来应对审核人员的要求,而现在他们必须更加谨慎地遵守规定,以确保合规操作。过去那种赚钱相对容易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投资者对于投入资金、投资期限以及预期收益的关注逐渐转变为对风险的认知和识别。募资一直以来都是私募基金的短板。高净值投资者数量有限,如果一个私募基金增加了规模,其他基金将会减少。而在当前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高净值投资者更倾向于与知名金融机构合作。相比之下,那些规模庞大、具备渠道优势的私募基金有着自己的竞争优势,可以持续发展。然而,广大的小型私募基金将面临规模不断收缩的局面。但是也不是说私募行业的监管加强就完全没有机会了,私募基金行业在整体发展和市场竞争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对于具备丰富经验和实力的基金经理来说,大私募的机会依然还是可以选择的。他们可能通过在私募行业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创造出更好的业绩和回报。尽管仍然存在一些机遇。因此,对于基金经理而言,决定奔私与否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除了个人的发展意愿和能力外,还需要对私募行业的监管环境、合规要求和市场前景进行全面的评估。在私募行业强监管时代,基金经理需要更加审慎地权衡利弊,确保自身的发展与行业的规范化要求相适应,才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金融小伙伴,快进你的职业成长。想要找金融实习、求职/跳槽到金融行业的朋友们,可添加VX:feifan00999)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图片及资料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文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作于商业用途,若本文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VX
2023年7月11日
其他

私募强监管来临,小私募还值得去吗?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昨天,私募基金行业发生了一件大事,迎来了新的变局。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并于7月9日公布《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私募投资基金行业首部行政法规,标志着对私募基金行业的监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根据新颁布的《条例》,私募基金行业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和规范要求。据悉,《条例》共含七章62条,包括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私募基金托管人、资金募集和投资运作、关于创业投资基金的特别规定、监督管理、法律责任以及附则等多项内容。私募基金行业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已经相当庞大。据统计,截至2023年5月,我国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已达到2.2万家,管理的基金数量约为15.3万只,管理的资金规模达到约21万亿元。在这个规模庞大的市场中,监管的规范化和强化已经势在必行。做私募的朋友应该知道,目前对私募的监管已经相当严格了,目前不仅对金融业......甚至对包括很多其他行业的监管,力度都是空前的。各部门在监管上的升级中的再升级,已经达到了一个历史最高值,并且还在不断突破上限。但这次《条例》的颁布,对私募基金机构哪些影响呢?从募集资金来看,对于小私募的未来发展有何影响呢?一、《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发布,私募迎来大变局?1、强监管对私募行业的影响和变化《条例》的发布被视为私募行业迎来了一次重大变局。具体来看看,一个多月后实施的《条例》到底带来来哪些影响和变化?《条例》坚持强化风险源头管控,划定监管底线,全流程促进私募基金规范运作。一是突出对关键主体的监管要求,加强私募基金管理人监管,明确法定职责和禁止性行为等。二是全面规范资金募集和备案要求,明确私募基金募集完毕后向基金业协会备案。三是规范投资业务活动,明确私募基金财产投资范围和负面清单,同时为私募基金产品有序创新预留了空间。四是明确市场化退出机制,为构建“进出有序”的行业生态。五是丰富事中事后监管手段,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惩处力度。《条例》第十七条至第二十条是关于资金募集的规定,值得关注的有两点:第一点,第十七条的表述有所改变。目前的表述是基金管理人应当自行募集,不得委托他人募集,但证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二点,《私募条例》新增了“不得以私募基金托管人名义宣传推介”的规定。这一点,之前在《中国银行业协会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指引》提出过,要求托管人与基金管理人约定,不得以托管银行名义进行营销宣传,此次也被纳入条例正式稿。在过往出现的风险事件中,委托他人代销的情况并不少见,缺乏对中间销售主体的有效管控,私募“公募化”的风险较难控制,因此本次《条例》对于私募基金的代销行为采用了原则上禁止的态度。而“中国证监会另有规定除外”的条款则将代销的行为纳入到中国证监会出台的相关销售规则当中,由此看来,中国证监会很可能将尽快就私募基金销售行为出台规范性文件。而基金业协会也将相应调整《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不得以私募基金托管人名义宣传推介。表达了要求管理人不得利用托管人名义为基金募集进行增信。2、私募的募集方式有哪些?虽然说私募机构自己的销售渠道,这种相对不多。一般只有大的私募机构才会有资金的销售团队,大部分私募都是没有的。一般管理10个人的私募管理团队就能管理10亿~50亿规模的资产,所有没有必要再养一些销售,都是让三方代销了。第三方代销是一种常见的募集方式。这种三方财富公司往往和几十上百家私募公司合作,帮他们销售募集。通过与第三方合作,私募机构能够节省时间和精力,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投研和交易中,而客户则能够更便捷地找到适合自己的私募产品。另外,私募基金还可以通过银行渠道进行募集。然而,由于私募基金属于高风险投资,银行在推荐客户购买私募基金时会相对谨慎,募集规模相对较小。通常情况下,私募基金需要将资金托管在银行,并由银行推荐合适的客户购买。券商渠道与银行类似,私募基金可以选择在券商开户或将资金托管在券商。券商也会通过自身的销售渠道向客户推荐适合的私募产品。三方渠道募集是目前市场上募集规模最大的方式之一。在这种方式下,财富管理公司与私募基金机构合作,通过广泛的渠道和资源,将私募产品推荐给潜在投资者。这种方式可以帮助私募机构拓展客户群体,提高资金募集的效率和规模。这样看来《条例》的颁布对中小机构影响是最大的,根据新的规定,私募基金将不能再依赖第三方渠道募集资金,也不能通过银行和券商渠道募集资金。二、私募强监管来临,对中小机构的影响1、严格化对小私募的影响?在募集及存续的1000万元最低规模要求下,对于那些募资能力不够、投资能力欠缺、小微产品居多的管理人而言,会出现产品清盘的现象。目前来看,一方面私募可能会对规模小的产品进行合并,另一方面私募还是得靠业绩和规模使产品远离清盘。相关规定将大大提高私募证券基金的准入门槛,对于规模小、投研能力不足的中小型私募来说,这些严格化的规定将对其生存空间造成更大限制,整个私募证券基金行业可能面临着一次大规模的洗牌。随着私募行业的进入门槛不断提高,生存成本也会不断增加。中小型私募机构在规模和投研能力方面相对较弱,它们的生存空间将受到进一步限制。一些中小私募机构将逐渐被市场淘汰,资金和人才将逐渐集中于百亿级以上的中大型私募机构。中小私募机构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需要通过提升自身实力和规模来适应新的监管环境。与此同时,行业中预计会出现更多的百亿私募机构,它们将引领私募行业的发展。市场的关注焦点也将从过去的百亿级私募转向千亿级私募,这些机构将成为行业的风向标和引领者。2、小私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对于中小私募机构来说,虽然说市场上是不缺资金的,但是他们的生存空间还是有挑战性的。随着私募行业门槛的提高,中小私募在管理规模还未达到一定水平时,往往需要依靠股东的资金投入来维持机构的正常运营。这对于资金实力相对有限的中小私募机构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中小私募机构在人才方面也面临一定的挑战。相对于大型私募机构拥有的人才资源,中小私募机构往往人才较少。私募行业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高风险行业,比的不是谁走得更快,而是比谁活得久。私募机构凭借中长期稳健的业绩才能实现规模增长,过于激进的风格虽然能一时风光,却难于行稳致远,甚至会在市场的牛熊转换中被淘汰。在私募行业的监管环境趋严的情况下,合规建设对于机构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中小私募机构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确保机构的合法经营和品牌声誉。一旦因违规行为受到处罚,将对机构的日常经营和投资人信任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投资人大规模赎回,给机构带来毁灭性的后果。三、监管严格化,小私募还值得去吗?1、小私募还有优势吗?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实私募最重要的还是募集资金。大的机构项目渠道一般也很丰富,比较容易找到好项目,而且由于可能提供其他增值服务,比如帮项目方对接一些资源,所以在项目投资额度争取和估值谈判的时候,会有比较多的话语权;相比于大型机构拥有丰富的项目渠道和资源优势,小私募可能更依赖创始人或核心团队的个人人脉来寻找投资项目。其次,小私募机构可以为从业人员提供锻炼和沉淀投资研究能力的机会。虽然小私募的前景和培养机制可能不如大机构完善,但从业者在小私募中可以通过参与投研工作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在积累经验和实战中不断成长后,他们可以选择跳槽到更大的私募机构,将自身的能力发挥到更大的舞台上。当然,这前提是小私募机构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并能够为从业人员提供适当的成长机会。然而,要谨慎选择小私募机构,了解其实际情况非常重要。不能一概而论认为小私募完全不值得去,但在现在的情况下,选择小私募需要更加审慎。个人应仔细了解目标机构的背景和运营情况,不仅要看其投资策略和表现,更要关注机构的治理结构和合规意识。只有找到合适的小私募机构,即老板为人厚道且具备实力,该机构才可能成为个人事业发展的支点,从而实现财务自由。尽管监管环境变得更加严格,但小私募机构的优势相对较低。监管的严格化可能对小私募的生存空间造成一定压力。然而,对于那些能够适应变化、具备实力和合规意识的小私募机构来说,仍然可以找到一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2、去私募应该做什么准备?其实这行招人是个很尴尬的事情,用人量不大,培养成本特别高,淘汰率特别高。一个百亿私募,基本上有5-8个研究员就够了。其实千亿公募基本上也就是几个人干活。好不容易培养出来,基本上各处都抢着要,流失率还特别高。所以买方很少有让人打白工当小黑工的。对于有关系或者有能力的人,这行没有任何门槛。但是对于普通啥也不会的在校生、应届生,一般而言实习的门槛就是985硕,不是因为需要这么高学历,纯粹是因为想来的太多了,所以可以随便挑,水涨船高。私募确实更适合在其他行业有较为丰富经验的人转过来做,如PE/VC更喜欢投行或有资深产业经验的人,二级私募则更青睐有买方、卖方投研经历的人。大多数私募都人员结构简单,单兵作战能力强,因为整体风格较为随意,所以一般也缺乏完善的培养制度。所以应届生毕业直接进入私募其实挺难适应,一来私募复杂的工作都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二来如果没有良好的培养制度。相对于大机构的培养机制和氛围,会对应届生更友善。当然也非绝对,如果确实能遇到非常好的领导,愿意倾囊相授带你,或者说个人能力超群,在私募这种环境下说不定可以更快地成长。(金融小伙伴,快进你的职业成长。想要找金融实习、求职/跳槽到金融行业的朋友们,可添加VX:feifan00999)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图片及资料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文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作于商业用途,若本文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VX
2023年7月10日
其他

投资经理的奖金都强制跟投了?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老大给的理由之一是,“连自己的钱都不敢投,LP的钱能放心给你管么?”作者
2023年7月9日
其他

卷不动了,不仅仅是韩国!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01生不动了,真的生不动了。我说的,是韩国。韩国最近公布了《2023年4月人口动向》,今年4月,韩国新生儿数量为18484人,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2.7%。这也是自1981年韩国有相关记录以来,4月的新生儿数量首次低于2万人。而自2015年12月以来,韩国的新生儿数量已经连续89个月同比减少。此外,韩国4月死亡人口27581人,超过新生儿数量,自2019年11月开始已经连续42个月自然减少。转折点出现在2020年。2020年韩国出生人口约27.58万人,死亡人口约30.78万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人口自然负增长。死亡交叉,首次现身。出生人口的不断走低,背后是生育率的下滑。2022年,韩国生育率仅为0.78,不仅刷新了该国的最低生育率纪录,而且成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没有之一。而在首都首尔,生育率是全国最低的0.59。每个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孩子的数量,还不到1个。从人类进化至今,都没见过这么低的生育率。真的生不动了。这还是在各种催生政策的大招刺激下的结果。比如只要生一个孩子,就奖励1000万韩元(约人民币5万元),生3个孩子,一次性补贴60万人民币。甚至连“30岁之前生育三名以上的男性可免除兵役”这样奇怪的招数,都使出来了。从2006年到2021年的16年间,韩国为了催生已经投入了约280万亿韩元(1.5万亿人民币),但依旧没能阻挡生育率的下滑。杯水车薪的生育补贴,远远动摇不了高养育成本这座大山。在韩国,养一个孩子,0-18岁平均需要花费人民币240万元。这还没有计算买房成本。如此压力之下,自己生活都有些困难了,谁还有心思生孩子呢?02出生人口的下滑,第一波受到冲击的是学校。中小学关停潮,正在韩国蔓延。截至2022年,韩国共有587所小学学生人数未达标,比3年前增长10.8%。位于首尔市中心的一所私立女子高中,创立于1921年,已经拥有百年历史。但今年新生人数仅为91人,连续5年低于100人,每班人数仅在15人左右。传出的消息颇为无奈:即将于2027年关闭。另一所位于首尔的男子高中为解决生源问题,今年不得不开始接收女生。这还是在人口最为集中的首都,而在下面的中小城市,学校招不到学生早已成为日常。目前在首尔的学龄人口大约113万人,而预计到2040年会下跌至66万。学校关停潮,将会更加凶猛。造成的连锁反应是,不再需要那么多教师了。韩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4年和2025年每年将新招2900至3200名小学教师,相比2023年降幅最多达到18.6%。到2027年,将中小学教师招聘人数削减20%至30%。铁饭碗,也开始动摇。而出生人口下降的另一个后果,便是劳动力人口不再充足。韩国20-29岁年龄段的就业人口只有383.3万人,甚至不如老年就业人口。今年5月份,韩国60-69岁年龄段的就业人口高达446.7万人,比20多岁的年轻人还多出63.4万人,而这样的状况已经持续3年。有统计显示,60-69岁年龄段的人中,仍在坚持工作的人占比高达60%。生活费不足,成为他们依旧在工作的最大理由。2021年,韩国65岁以上人口的贫困率为37.6%,远远高于其他经合组织国家。由于高房价导致的储蓄不足,加上微薄的退休金,老年人只能继续工作。而他们的竞争力相对较差,又只能从事低薪工作。年轻的时候卷,退休之后继续卷,不愧是“卷王之国”。03但也有不少年轻人表示,真的卷不动了。从出生开始,普通家庭和财阀家庭的命运早已被写好。普通家庭的孩子,需要费劲毕生精力通过高考,考上“SKY”三大名校——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才有希望出人头地。毕业之后,还需要通过财团公司的严厉考核,才有希望进入名企,真正的出人头地。比如三星的入职考试,就有韩国小高考之称,每年报名人数近10万,录取名额4000,成功率4%。而在韩国每年50万的大学毕业生中,只有50%的人实现就业。待业的人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一心要挤进名企。因为韩国10大财团就能创造整个国家75%的GDP,但他们却只能雇佣3%的就业人口。进不了财团,只能在小公司拿着低薪内卷。另一条能从内卷中脱身的路,便是公务员。韩国报考公务员人数每年多达26万,占韩国求职总数40%。考公族占韩国青年人口(20-26岁)的6.8%。公务员不仅稳定,还有良好的福利与退休保障,被称为“神的职业”。但录取率实在太低,考公的备考时间通常都在2-3年,才有希望被录取。实在太卷了。如今的年轻人,从小就面对学历内卷、高房价、阶层固化,真的累了。他们开始选择躺平,或者从一些小概率事件中寻找希望。比如彩票。2022年,韩国的福利彩票销售额为6.4万亿韩元(约合340亿人民币),再一次创造了历史新高。韩媒在2020年所做的抽样调查,超过一半的韩国年轻人有过购彩的经历。福彩、刮刮乐,都正在成为年轻人的新宠。比如炒币。据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统计,截至2021年底,该国炒币的20-39岁年轻人共有308万,占这年龄段全部人口的23%。每五个韩国年轻人,就有一个在炒币。而他们的想法是:不去冒险的话,我可能永远无法买房。如此多的年轻人选择小概率事件去改变人生,背后更是无尽的苦楚:(买彩票)能让我们活在希望中,因为我们(这一代)根本就没有希望。真的卷不动了。只能在躺平的余生中,选择小概率事件搏一搏,或许能迎来另一种人生。内卷这种现象究竟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普遍发生在东亚地区?(金融小伙伴,快进你的职业成长。想要找金融实习、求职/跳槽到金融行业的朋友们,可添加VX:feifan00999)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图片及资料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文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作于商业用途,若本文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VX
2023年7月8日
其他

听说,这年头不会玩掼蛋赚不到钱了?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以下是本篇文章的正文:现在金融圈已经不玩德扑了,开始玩掼蛋了。现在去饭局,不会掼蛋已经成了稀奇的现象,有学生来问我,现在还没进金融圈是不是应该先把掼蛋学会啊?虽然说掼蛋我很早之前就知道,但是在金融圈我感觉真的是突然流行起来的。曾几何时,在金融圈还是以德扑为主流社交方式,现在市场变了,我国的掼蛋逐渐流行起来。要知道掼蛋是需要配合的,是有队友的,这样可以让陌生人很快熟悉,甚至成为朋友。此外,“掼蛋”也成为资源聚集的媒介,在愉悦身心的同时,也积累了各类资源。因此,掼蛋成为了当前流行的趋势。不仅金融圈,即使在体制单位的饭局中,掼蛋也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娱乐活动。在掼蛋的盛行下,如果你不懂玩掼蛋,可能会有一种被时代抛下的感觉。想来也是,吃饭之前,别人都在玩掼蛋,你只能在旁边端茶倒水,时不时叫声好,饭局之后,领导对你的印象也会少很多,甚至都不记得你这号人。总的来看,这年头是不是就得学会玩惯蛋啊?如果不会玩掼蛋,是不是在金融圈中难获取资金啊?一、金融圈从玩德扑转向玩惯蛋了?1、现在,整个金融圈都在玩惯蛋了?在金融圈内,德州扑克曾经风靡一时,成为了许多人的娱乐首选。现在金融圈的社交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从以德扑为主流转向了掼蛋。德扑其实就是从金融圈流传开来的,因为德扑是一个舶来品,是从华尔街流传过来的,好像是说很多年前咨询、投行留洋归来的人将它带回国内,作为一种放松和社交的方式。在一段时间内,德州扑克成为金融圈内的一种流行娱乐方式,也成为朋友们聚会交流的一种形式。德州扑克的特点是每个玩家除了公共牌外,还有两张私人牌,使得参与者无法得知所有牌的信息,形成了一种非对称信息博弈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胜负不仅取决于参与者的技能和策略,还取决于自身拥有的信息量和对其他玩家牌面的猜测,是一种暗牌游戏。大家这个时候玩的就是心态,没有交流,因为不能别人看出自己出的筹码。现在,掼蛋逐渐走进了金融圈的舞台。掼蛋是一种需要团队合作的游戏,有点类似于斗地主,玩家需要通过配合、计划和灵活应变来取得胜利。在掼蛋的规则设定中,进贡换牌和同花顺等元素也平衡了运气因素的影响,使得游戏更具挑战性和平衡性。掼蛋的互动过程充满了刺激和乐趣,让人过瘾。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掼蛋在最近一两年从江浙地区流行开来,并逐渐席卷全国。金融圈之所以倾向于玩掼蛋,一方面是因为它能够促进团队合作和交流,更好地互相了解和配合。另一方面,掼蛋作为一种地区性的娱乐活动,也与金融圈的发展趋势相契合。在整体经济环境疲软的大背景下,地域之间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特别是以新能源和半导体为代表的资金和产业仍然向江浙沪地区集中。由于一级市场从业者,都需要频繁地在江浙沪地区活动,地区性的娱乐活动也相应扩散到整个投资圈,与硬科技一起成为这个时代的热门。而掼蛋成为了这些人在业余时间放松娱乐的选择。2、德扑和掼蛋,玩的都是信息对接无论是玩德扑还是掼蛋,玩的主打就是信息交流。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想要获取最新的消息和资源,单靠自己是远远不够的。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加入不同的圈子,进入资源聚集的地方,才能更好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在德扑和掼蛋的游戏过程中,不断进行着信息的对接和交流。通过与其他玩家的互动,分享彼此的牌局信息、策略和心得,不仅能提升自己的技能,还能结识更多有用的人脉。这种信息对接的过程使得参与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彼此,建立起紧密的人际关系,从而在金融圈内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如今,掼蛋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甚至超越了德扑在金融圈中的地位。领导们开始玩惯蛋,这也迎合了社交方式的需求。在金融行业中,掌握掼蛋这一社交方式,能够更好地融入团队,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如果说以后研究员的校招初面,进行无领导小组的群面,四人一组,捉对PK掼蛋,原来不会掼蛋的,考察一下学习能力;原来会掼蛋的,考察一下头脑思路。试想一下,也是很不错的方法。如果说销售人员,可以在试用期期间进行掼蛋测评,与公司中脾气差的资深员工合作,模拟与难缠的客户沟通的情景,以此来评估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觉得不错再转正。在金融圈或其他行业中,掌握掼蛋这种社交技巧对于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可以促进人际关系和资源整合的方式。切记勿要沉迷哦!二、掼蛋不仅仅金融圈在玩掼蛋作为一种扑克牌游戏,不仅在金融圈内流行,也逐渐成为了广大人群喜爱的娱乐方式。它源于苏北地区,目前在江苏和安徽等地玩的人较多,与斗地主有些相似之处。目前掼蛋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整产业链,从纸牌制造企业如“姚记扑克”等在产业链上游的贡献,到中游的各类比赛(包括电视、线上游戏和线下比赛),再到下游与掼蛋相关的广告宣传和各种衍生品,掼蛋产业的发展可谓是一片红火。不仅仅是娱乐,掼蛋如今已经被正式列为国家体育项目。在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发布了《淮安掼蛋竞赛规则》,统一和规范了掼蛋的竞赛规则。玩惯蛋流行一句话,吃饭不掼蛋,等于没吃饭。如此招人喜欢棋牌游戏,可不仅仅流行在金融圈。听说,最先是在步队流行的,现在企业家、投资人、体制内,做工程的,包括教授,医生,书法家协会的理事等各种文化人,也都爱玩掼蛋。通过掼蛋,在愉快的娱乐中结交新朋友,拓展人脉圈子。特别是在体制内的人不能随便发朋友圈,在群里也不能说不该说的话,但掼蛋就是体制的一种比较好的社交方式,很多信息可能在玩惯蛋中就了解到了,不失为好的交流方式。在掼蛋的娱乐过程中,信息交流不再局限于牌局之内。大家会不经意地讨论各种话题,从国家大事到个人生活,甚至可能谈及未来工作的机会和合作。这种自然而然的交流过程,为人脉资源的积累提供了机会。掼蛋局里结识的人,渐渐地可能成为未来工作中有用的资源。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人脉资源有时候是在不经意间积累起来的。掼蛋作为一种流行的扑克牌玩法,除了带来娱乐和消遣,还能创造交流和沟通的机会。通过参与掼蛋局,可以结识各行各业的人士,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和资源,为个人和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掼蛋的流行不仅仅在金融圈内,它已经渗透到各个社会领域。无论是寻求休闲娱乐还是加强人际交往,掼蛋都成为了茶余饭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三、这年头,不会掼蛋还能去饭局吗?如今的社交圈子里,掼蛋已经成为一种热门的活动,尤其在饭局前,掼蛋已经成为了一项定律。掼蛋并非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它被国家体育主管部门认定为一项智力运动项目,具备了一定的竞技性和挑战性。因此,许多人在休闲娱乐之余,都能毫不犹豫地参与其中,将其视为一种锻炼自己的方式。掼蛋打的好不好不重要,首先你得会。在社交平台上,因为不会掼蛋而被嫌弃的情况时有发生。掼蛋作为一种社交方式,最重要的是有没有达到社交目的。在交际的过程中,一种融入圈子的方法,就是寻找共同的爱好。关于掼蛋,有人总结说,掼蛋打得好,说明有头脑;打得精,说明思路清;不怕炸,说明胆子大;出错骂队友,说明品行丑;赢了不吱声,说明城府深;输了不投降,说明竞争能力强;算得细,说明懂经济。可以说,掼蛋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展现个人智慧、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方式。要知道考察一个人,可以用出一趟差,喝一场酒,打一圈掼蛋,就足够了。在出差时,考察一个人的沟通与办事能力以及金钱支配能力;在饭局中,考察一个人的修养和应变能力;而在掼蛋中,观察一个人的资源调配、目标追求、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对工作的用心程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流行的社交方式,现在你正处于玩惯蛋的一种社交趋势中。因此,如果想要在社交饭局中不被边缘化,不会掼蛋似乎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掼蛋已经渐渐成为了评判他人能力和个人魅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具备掼蛋技能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在职场和社交场合中展现自己能力的利器。(金融小伙伴,快进你的职业成长。想要找金融实习、求职/跳槽到金融行业的朋友们,可添加VX:feifan00999)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图片及资料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文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作于商业用途,若本文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VX
2023年7月7日
其他

名校毕业和投资能力有关系吗?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这个是我在网上看到有人讨论这个话题,我觉得可以拿来说一说。因为金融行业是出了名的名校毕业生聚集地。就像是散户喜欢选赚钱能力强的做老板,知名投资人喜欢选名校生做老板,名校毕业一直受大众推崇。特别是说到基金经理,高考季的时候总会被拉出来遛一遛,因为基金经理里聚集里各地的高考状元。有人就问了,既然基金经理都是高考状元,是不是意味着名校毕业,投资能力就好呀?一、金融行业是名校聚集地高考状元基金经理从历年来的情况分析,金融行业成为了众多名校毕业生的就业首选。首先,名牌大学和高学历成为了金融行业对于招聘的重要标准,学霸们往往是这些硬指标的最佳匹配。有人说,并非学霸们热衷于成为基金经理,而是基金公司招聘的硬指标要求学霸背景。对于一些顶级基金公司来说,他们几乎只招聘全国排名前五的大学的毕业生,而其他名校的学生则未必能够得到这些基金公司的青睐。因此,拥有名牌大学光环的学霸们自然成为了基金公司争相争夺的对象。在金融行业中,凭借着高学历和名校背景的优势,学霸们可以在基金公司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通过数年的努力和经验积累,有机会晋升为基金经理,薪酬达到上百万元的水平已经成为金融行业某些重要职位的常态。许多学霸们经历了长时间的苦读和辛勤努力,他们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就是通过改变自己的财富状况,而金融行业则成为他们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名校背景只是一个参考因素,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在投资领域驰骋下去的关键在于个人的能力和实践。投资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素质,它需要个人的努力、市场洞察力和不断学习的态度来培养。然而,对于这些学霸们来说,他们的梦想并不仅仅局限于成为一名基金经理。通过在金融行业中积累财富,他们将有更多的机会追逐更大的梦想和目标。二、名校毕业投资能力就强?1、投资能力和学历没有必然联系近年来,高学历与投资收益之间的关系备受讨论。主要还是我之前说的金融行业都是高学历聚集地。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学历并不直接决定一个人的智商和投资能力。虽然学历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但它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在职业生涯和投资领域中的成功。学历高只能说明学习的能力强,但是学校又不教如何投资,因为真正懂投资的都很难在学校任教,不然投资大师就该是些教授了。投资能力的培养更多取决于个人的独特天赋、思维能力、行动决策和市场敏感性。这些因素可能不受学历的束缚,而是源自个人的天生素质和个人努力。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高学历对于投资能力的积极影响。高学历的人通常具备更广泛的知识背景和专业技能,这使得他们在理解市场趋势、分析财务数据和评估风险方面具备一定优势。此外,高学历的人往往在学习和研究投资相关领域时更有动力和能力,他们更注重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从而在投资领域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然而,投资能力的发展并非仅仅取决于学历,还需要实践经验、市场洞察力、决策能力和情绪控制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投资成功的关键能力与智商、学历或履历并没有直接关系。它更多取决于个人的天赋、思维方式、心理素质和长期积累的经验。投资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素质,它需要通过实践、学习和反思不断提升。学历只是一个人的学习历程的一部分,它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投资能力。在投资行业中,成功的投资者并不仅仅来自于名校毕业生。事实上,许多成功的投资者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有着不同的学历背景和职业经历,但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热爱学习、勇于实践和持续成长。因此,我们不应将学历作为评判一个人投资能力的唯一标准。2、专业需求强的,名校才有必然的关联在金融行业中,名校毕业生往往备受追捧。特别是在量化投资领域,对名校毕业生的需求更为强烈。量化领域很多时候看的不仅仅是大学是名校毕业的,还会追溯到你高中和小学,你成长的一路上都是优秀的才有机会进去,这可能是最聪明的一群人。这一现象的背后,有着一定的原因。首先,量化交易被视为一种神秘领域,尚缺乏行业标准。许多公司仍在摸索前进的道路上,也无法保证其模型具备卓越性能。因此,公司更倾向于从名校毕业生中寻找人才。他们相信,这些毕业生在接受系统化的数学和科学训练的过程中,培养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分析能力。这使得他们进入公司后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优化现有的盈利模型,相对于其他人而言,他们更有可能在摸索的过程中取得成功。然而,量化领域的核心并不仅仅是编程,而是基于揭示金融规律的数学算法。这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极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管名校毕业生常常被认为具备理科知识扎实的标签,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拥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在选择人才时,金融行业更加注重候选人的综合素质,包括技术实力、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对行业的热情。因此,对于名校毕业生来说,学历只是他们投身金融行业的敲门砖。三、为什么投资行业喜欢名校生?1、学习和专业能力强投资行业对名校毕业生的偏爱是一个普遍现象。名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常常受到瞩目,尤其在金融领域这一竞争激烈的行业。首先,名校生通常具备出色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他们在高等教育阶段接受了严格的学术训练,拥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研究能力。这使得他们能够更快地适应并掌握金融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次,名校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机会。学生们可以在优质师资团队的指导下,接触到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业趋势。名校也常常与金融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这些资源为名校毕业生提供了独特的竞争优势。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多数名校学生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方面,名校生也会比普通大学生更具有优势。从综合情况分析,名校生的工作能力与应变能力会更强,可以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潜在利润。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不少金融机构、知名上市公司等企业,都几乎是名校生扎堆。在名校学生扎堆的环境下,可以营造出更好的工作氛围与学习氛围,且这些人才会比普通人更具有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恰恰也是企业想要得到的结果。985毕业的学生即使个人在性格上存在比较严重的缺陷,但是他已经对外展示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也就是自己的长板。纵观全球成熟的股票市场,优质资产与稀缺资产更容易受到资金的青睐,甚至会形成机构扎堆或者抱团取暖的局面。因此,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就业市场,都存在一个共性,不管市场中的参与者有多少,对优秀的人才和优质的资产,都是大家最偏爱的。所以,当一个人拥有核心竞争优势,那么也就不用太担心市场激烈竞争的问题了。2、有名校资源在金融行业,名校毕业生之所以备受青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可以依靠名校资源所形成的校友网络。如果将资本圈比作一个江湖,那么各大门派中的校友则构成了一大派系。校友关系在资本市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为个人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机会。毕业于同一所学校的校友之间往往有着特殊的情感和联系。在大学的培养下,学生们被赋予了学校的文化烙印,形成了一致的特色和处事风格。这种共同的文化烙印增强了校友之间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同时,母校情结也使得绝大多数校友对母校怀有感激之情。这些因素使得校友之间的凝聚力更强。校友关系在资本市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校友之间的联系和互助,许多名校毕业生得以获得更多的私有信息和投资机会。在资本市场上,私有信息往往可以带来超额的投资收益。校友之间的关系网络越强,获得的私有信息也就越多。在一个亲密的小圈子里,校友们可以更精准地解读信息,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长期来看,他们的投资业绩往往更加优秀。因此,在金融行业中,校友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平台。无论是私募基金、公募基金、券商还是银行,都以校友为纽带形成了不同规模的圈子。这些圈子承载着业务交流、观点交流以及资源共享的重要任务。在这些圈子中,校友们可以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共同成长。投资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领域,它需要的是对经济、市场、企业和行业的深入理解,以及对风险和回报的准确评估能力。这些技能和素质的培养,需要个人的不断学习、实践和积累。然而,我们不能仅仅将投资能力的优劣与是否毕业于名校挂钩。在金融行业中,实践经验、行业洞察力、个人判断力和决策能力等因素同样重要。投资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反思,无论是来自名校还是其他学府的毕业生都需要通过实际工作和项目经验来提升自己的能力。(金融小伙伴,快进你的职业成长。想要找金融实习、求职/跳槽到金融行业的朋友们,可添加VX:feifan00999)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图片及资料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文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作于商业用途,若本文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VX
2023年7月6日
其他

金融行业实习生dirty work都是在做啥?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以下是本篇文章的正文:一直以来,都会听到很多学生说实习一直在做dirty
2023年7月5日
其他

卷不进券商投行,还可以去哪里?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以下是本篇文章的正文:券商投行一直以来就比较卷,也比较难进。即便现在有些头部机构降薪的消息传出来,还有的是开源节流的操作。但并没有影响很多人想进投行的心。只不过现在市场的情况,只能说是更卷了。卷不进券商投行,那就不卷嘛,毕竟有些硬性指标,再怎么卷也进不去啊,当然了,摒除有资源有背景,有牛掰爸爸的人。作为普通人,我们认清自己,选择自己能够卷进去的,不要浪费时间走弯路。那么如果卷不进券商投行,还可以从哪些岗位上入行比较好呢?一、投行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岗位投行,其实说实话,就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岗位。一方面为了赚钱很多人卷,另一方面加班熬夜出差的频次让人吐槽不断。1、钱多难卷卷这一个词,真的是说累了。但现实只会是更甚。投行的卷其实不用我多说了,网上一搜一大把。学历卷,什么清北复交之下无投行,投行工作累成狗,投行一年365天三百多天在出差等等吧。总之就是学历好(高学历能装掰、有资源)、身体好(能熬夜,少睡觉)、心理素质好(抗高压)、有毅力(能坚持N年高强度运转的状态),简而言之就是要卷,很卷,非常卷。卷到别人都熬不住了,你才算赢了。但是卷的离谱还不是因为想进的人太多了,还有就是高大上又赚钱的吸引人来。有人说投行不都说降薪了嘛,你还在这里说钱多,你怕不是在瞎扯吧。我承认啊投行现在的情况,确实没有以前赚钱多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不得不说的是投行拿钱还是看的项目奖金,而且这一波又一波的消息,更多的是在头部的机构。投行的薪酬机制是:基薪+奖金。具体分为“基础工资+
2023年7月4日
其他

听说,金融风控越来越不好进了?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今天中午的热搜大家都吃瓜了嘛,一连6、7个热搜看的我很懵啊!这个周一过的是真刺激,不够这次蔡否认得很快呀。有没有觉得风控不仅金融圈需要,娱乐圈更需要呀。不过最近听说风控这个岗位是越来越不好进啦。这主要是过去很多人都没能认识到风控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大家不太愿意入行,另一方面这又是一个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因此整体而言从业者不多。还有就是因为互联网金融发展非常迅速,大大小小的P2P平台的出现催生了风险控制人才的需求。加上银行、保险、期货、信贷、小贷、小微贷、PE、VC这些行业本身也都有很大的风控人才需求,所以使得这类人才出现缺口。这些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也把风控人员的收入拉到了一个比较高的位置。所以,现在风控岗位是真的难进了?一、金融风控包含做什么的?首先,风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然风控不仅仅出现在金融机构,它也存在于各个行业。风控包含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但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风控的管理及控制的领域方向也会有所不同。风控基于不同风险的分类,但是在具体管理风险时,一般是按照诱发风险的原因对风险进行分类的。风险可以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和战略风险。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风控的内容会越来越多。这是一个简单的投入产出比的问题,原则上只要收益大于成本,就应该纳入管理范畴。而越大型的公司会越重视风控。风控种类太多,各种风控的形式都不一样,有基于财务和经营调查的,有基于交易方案设计的,有基于统计的,有基于产业渠道控制的,每一种需要的技能都差别很大。
2023年7月3日
其他

现在的年轻人还有多少生孩意愿?

自从2022年出现人口负增长以来,中国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023年一季度,回乡见闻报告、乡村田野调研的结果无不显示农村青年生育意愿的降低,其背后原因主要是生育成本过高、生育价值观转变、女性经济独立等。生育意愿下降的同时结婚意愿也在下滑,为鼓励生育应当给居民提供一个稳定且易于生活的环境,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发放现金、税收补贴、住房补贴、增加托儿所等。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农村青年生育意愿降低,关键在于生育成本过高2023年2月20日,《微博2023回乡见闻报告》发布,中国乡村生活方式的新变化在网上引发热议。报告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无生育意愿的农村青年比例已经高达27.72%。一胎意愿、二胎意愿、三胎及以上意愿的占比分别为38.04%、32.49%、1.75%。另一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30岁以上的大龄未婚青年都非常普遍。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结婚成本和生育成本相比以前已大大增加了。首先,结婚需要彩礼和嫁妆,最近几年高彩礼的现象屡见不鲜。彩礼和嫁妆是青年人成家立业的保障,本质上是财产的代际转移,从上一辈人转移到下一辈人。有些地方男方承担的财产代际转移的责任更多,所以一般彩礼比嫁妆多。其次,为了让孩子接受比较好的教育,青年父母需要承担优质地区买房的重任,但在城镇化率较高的中国,很多地方的房价不是轻易负担的起。无独有偶,2023年3月9日,《中国青年研究》刊发了一篇研究“农村新生代青年的生育意愿”的论文,由南开大学研究员李永萍基于皖南地区某乡村的田野调查而完成。所谓“新生代青年”,指的是80后和90后,是当前的生育主体。调查显示,村里的50后、60后、70后等父辈,大多秉持“多子多福”的观念。但当地新生代青年的二胎生育意愿并不强,很多年轻人明确表示不愿意生育二胎,更不可能生育三胎。按照样本结果来看,80后的总和生育率大概是1.7,90后的总和生育率仅有1.2,下降地非常厉害,远低于2.1的正常更替水平。与过去相比,中国的生育率情况早已不容乐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降至1.3。该数据最早可追溯到1959年,当时综合生育率为5.6。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生育率情况堪忧。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2022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175,世界排名倒数第五。透过现象看本质,生育率的下降表面上是因为生育意愿的降低,实际上是因为生育成本提高导致人们的生育意愿不能完全实现。生育成本不仅指的是经济成本,还包括养育子女的时间成本、生育对女性身心的影响、生育对个体生活方式的冲击。经济成本方面,根据2022年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中国家庭养育一个孩子到18岁的平均成本为48.5万元,为人均GDP的6.9倍,生育成本之高仅次于韩国。值得一提的是,现在韩国的生育率是全世界最低的,2020年生育率仅有0.84。时间成本方面,父母在育儿初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孩子建立日常作息和良好习惯,并在义务教育阶段参与孩子的家庭作业和课后辅导等。过去的人可以养育多个子女,而现代农村青年却不愿再生第二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生育率下降的现状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变迁而来的。育儿成本逐年攀升,育儿压力成倍增加在传统的农村社会,养育子女并不需要太高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主要表现为“达标式育儿”。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就行,在育儿上相对比较粗放。然而,随着家庭教养观念的改变,农村家庭在子女成长过程中需要承担更多的教养责任,育儿成本不断提高。首先是经济成本的提高。与老一辈的育儿理念不同,新生代青年更多采用“顶格式育儿”,在各个生活方面都进行精细化的抚养方式。根据田野调研,教育投入已成为大部分农村家庭开支最大的项目,有限的家庭资源用来优先满足子女的教育。例如,为送子女到城镇上学而进城买房、给孩子报补习班和培训班等。除了教育成本,孩子长大后的婚嫁费用也在逐年攀升,尤其是男方家庭。在婚姻市场性别比列失衡的背景下,生育男孩的家庭将承受更大的经济压力。其次是时间成本的提高。衡量时间成本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抚育小孩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家庭主要劳动力进入市场。育儿时间成本的变迁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传统的农村社会,农民没有外出务工的机会,家庭成员基本生活在农村,农民可以在务农和做家务的同时照料子女。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010年前后,农民进城务工的浪潮兴起,为减少生活成本,大部分农民家庭将子女交给在农村务农的中老年父母抚育,从而形成了“留守儿童”群体。在这一阶段,中老年父母仍然可以在务农的同时照顾孙辈,时间成本同样不高。第三阶段,也就是201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夫妻不愿将孩子完全交给父母抚养,而是由他们带着或其中一方回到农村,加强孩子的培养和教育。这是因为他们在外闯荡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大部分家庭选择由母亲部分或完全退出劳动力市场回归家庭育儿,减少了家庭收入,反过来就增加了家庭育儿的时间成本。除了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一个不可忽视的时代背景是城镇化带来的乡村空心化。在传统的农村社会,育儿由家庭、学校和社区共同参与完成,具有公共抚育的特征。但随着城镇化浪潮带来的农村人口流动,乡村教育衰败,学校和社区逐渐退出农村育儿场景,从而加重了家庭的教养责任和负担。此外,以“减负”为主导的教育改革弱化了学校教育的公共性,也加重了父母在基础教育上的负担。例如,学校要求家长给孩子批改作业、一起完成手工作业等。这些教育任务对于知识水平有限的祖代来说,是十分困难的,这就倒逼了年轻父母回归家庭承担育儿责任。综合以上因素可知,正是农村青年育儿理念的改变,以及城镇化进程下的生活环境变化,使得育儿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不断增加。生育价值观变迁,个体本位占据上风生育成本的提高是农村青年生育意愿下降的直接原因,而深层原因在于生育价值观和生育决策权的变化。生育价值观,回答的是“为何而生”的问题。一般来说,生育价值观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传宗接代,生育是为了家族绵延。第二种是养儿防老,生育的目的是满足养老和社会性面子等需求。第三种是情感追求,生育的目的是追求家庭生活的幸福,这也是当下农村青年夫妻更为看重的价值因素。在传统农村社会,人们的生育行为更多是为了传宗接代和养儿防老。一般来说,家族势力越壮大,生存和繁荣的概率就越高。而生育子女越多,养老资源就更有保障,因此人们追求多子多福。然而,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生育价值观逐渐由家庭本位让位于个体本位,人们更看重生育带来的情感满足。在新的生育价值观之下,生育不再是家庭职责和刚性任务,而是个体选择。新生代青年夫妻更看重生育的情感价值,而不是传宗接代和养老。生育一孩即可满足这一价值追求,又加之繁重的生育成本,生育二孩的意愿并不强烈。另一方面,女性地位的提升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家庭本位的传统环境下,女性的生育决策权较低,如今却与以往不同。生育作为家庭的重大事件主要受到父母一辈的影响,且出于父母对传宗接代的追求,通常希望子代能够生育多个子女。虽然现在仍然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育决策,但女性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作为生育主体的女性,在生或不生、少生或多生等问题上具有较大的主导权。女性家庭地位的提升,一方面来自于进城打工带来的经济独立,另一方面是因为婚姻市场上性别结构失衡强化了女性的优势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女性并不愿意接受完全相夫教子的生活,更希望在个体奋斗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目前来看,中国家庭养育孩子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主要由女性承担,她们很难在抚养孩子的同时兼顾繁重的职场工作。3岁以下的孩子缺乏行动能力和托儿环境,需要有人时刻照料着。很多女性经常需要在生育孩子和继续工作这两项进行短期抉择。如果请保姆照料,将额外增加经济成本。尽管我国对女性生产延长了产假,但如果延长产假带来的成本全部由企业负担,必然会导致企业尽量避免招聘育龄女性,从而加剧女性在职场上受到的性别歧视。产假过长还容易导致女职工与职场长期脱节,可能造成工作技能下降,影响返岗后的竞争力。换句话说,女性生育需要付出3年的时间成本(或对应的经济成本)、以及职场失势的机会成本。按照“成本-收益”计算,理性的选择仍然是少生而不是多生。结婚意愿同步下滑,鼓励生育政策迫在眉睫近年来,中国的结婚意愿也在不断下滑。2020年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相比于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也是结婚登记人数自2013年以来连续7年下降,自2003年以来近17年中的新低。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初婚登记人数仅有614.3万对,比2013年下降48.5%。初婚夫妻基本处于生育期,与出生人口更密切相关。初婚人数连续7年下降,一方面是因为年轻人数量的逐年下降,另一方面是因为结婚成本过高、工作压力过大、女性教育水平和经济独立大幅提高。此外,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男女性别比例开始失衡。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人。其中,20-40岁适婚年龄男性比女性多1752万人。即使年轻人顺利结婚了,但中国人的生育意愿比其他国家低很多。欧美部分国家平均理想子女数均超过2个,而根据近十多年的多次生育意愿调查结果,中国人的平均理想子女数均低于2个。目前,部分地方已经率先出台了减轻生育成本的政策。例如,发放育儿补贴金、给予幼儿园学费资助、提供住房补贴等。从多个角度出发,减轻家庭生育成本的主要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种:首先,发放现金和税收补贴。对高收入家庭通过孩子人头抵税的方式减免个人所得税,对低收入家庭直接发放现金补贴。其次,提供购房补贴。中国大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是世界上最高的,高房价成为了制约青年生育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高房价的地区,可以实施一孩房价九折,二孩房价七折,三孩房价五折的政策(不超过一个封顶补贴的上限)。或者对二孩或三孩家庭实施房贷利息减免的政策。此外,考虑到女性普遍参与劳动的社会现状,应增加托儿所,提高未满3岁孩子的入托率。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9年中国15-64岁女性劳动参与率为68.6%,超过世界平均的52.6%。当下的中国社会,很多青年夫妻都是双职工,在未满3岁孩子的托儿服务严重缺乏的背景下,看护孩子所付出的时间和成本高昂。原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显示,0-3岁婴幼儿在我国各类托幼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而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入托率可以达到50%。以上三种措施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但事实证明,鼓励生育的力度越大,生育结果越有效。例如,法国和瑞典都拿出3-4%的GDP鼓励生育,其生育率在1.8到1.9。相比之下,南欧国家鼓励生育的力度普遍只有GDP1-2%,生育率则普遍低于1.5。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古代历朝出现“婴儿潮”或是人口高增长的时期,都是居民生活成本最低的时期,生育成本自古以来都是影响人们生育行为的关键因素。不管是历代的中国,还是现代的他国,鼓励生育政策实际上一直没有改变,核心就是给居民一个稳定的、易于生活的环境。上下滑动查看参考资料:冲上热搜!“近三成农村青年无生育意愿?”专家回应https://mp.weixin.qq.com/s/jDBTQZBXqz8lDMeFIWrFNg李永萍.农村新生代青年的生育意愿及其转变动力——基于皖南Y村的田野调研[J].中国青年研究,
2023年7月2日
其他

选专业掉了坑怎么办?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前几天看到一个传得很广的帖子,是这样说的:了解到一组数据,全国快递员,滴滴司机和外卖小哥大概有将近一个亿,其实在茫然不自知的情况下,已经至少有超过一个亿的人工作在算法设定的模型里,有段时间我经常打车,和多个司机聊天,基本上证实了一个事情,无论司机每天多么努力,每小时平均收入是无限趋近于30块钱的,当你运气好接到一个长途大单后,返程往往接不到客,当你前面几个小时收入不错的时候,后面几个小时直线下降,算法可以用回归和拟合控制收入曲线,你可以跑得高红绿灯,但绝跑不赢算法,滴滴如此,外卖和跑腿亦是如此。人类为隐藏在数据中心的算法大脑打工的剧情已经悄然实现,只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而已。里边提到的快递,滴滴和外卖人员到底是不是一亿,我也不知道,感觉没那么多。他们到底是不是困在算法里,也不太清楚。不过每小时平均收入30块这个事,应该问题不大。我倾向于觉得这不是什么算法控制,就是最基本的经济学供需原理。大家知道吧,现在我国浩瀚如海的制造业,一个普通工人一个小时的收入大概就在23块钱波动。订单多的时候,可能会冲到30块,订单少的时候,就跌到了15左右。尤其这两天高考结束了,南方那边又迎来了一大波生力军,有的是高考成绩还不错,想出去体验生活赚点钱给自己买个好电脑。还有的是没考上,准备进入社会,第一步那必然是进厂打螺丝。他们的加入,一般会把行情带低一大截。前段时间看到昆山那边已经跌到了15块一个小时。可能一个反直觉的事是,临时工的收入要比正式工高一些。因为企业是不给临时工交五险一金的,正式员工就得交,这笔开支可以直接发给临时工。比如要社保啥的,公司可能支出了7000,员工到手5000,另一个不要社保的临时工,到手6000。很多工人是愿意选后者的。所以那些工厂基本都是部分正式工,剩下的按需动态去招聘。这些人在打螺丝岗位上混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自己非常不合适(极少有人合适),然后他们就会再来一波迁徙,去送外卖送快递,有驾照的会去跑滴滴。等到外贸爆单,工厂招人的单价飙高的时候再回工厂。而且跟很多人理解不一样的是,白领们怕加班,工人们却担心没班可加,工厂爆单的时候加班多,赚钱也多,他们才会去。等到订单变少,没有班可加的时候底薪根本没法养活自己,他们又去干别的了。大家发现了吧,如果滴滴和外卖赚的钱比工厂高,工厂里海一样的人力就会持续流出,直到把滴滴和外卖的收入也拉到跟他们差不多。这个意义上讲,并不一定是算法在整那些从业者,背后真正的操控者可能就是市场。算法只是让大家赚的钱均匀一些。当然了,时薪低可以通过加班使劲往上堆,比如在制造业,一般的玩法就是“每天十个小时,一周上六天”,大家的工资主要靠加班费撑着,如果订单少,没了加班费,大部分人就会撤离。同理,滴滴司机们如果每天朝九晚五不加班,也赚不到啥钱。01这两天看到大家在选专业,我为啥突然想聊这事呢?我的意思是,并不是只有工人阶层有这个问题,其他行业也一样。任何行业稍微赚点钱,立刻就会涌入大量的人力把工资打下来。大家可能不知道有个职业叫“摄影师”,听着就是给拍照的,其实这些年因为广告和自媒体需求暴涨,这伙人收入非常非常高,京城这边专业一些的比大厂程序员都有钱,这两年被大家注意到之后,大量涌入,已经不如以前了。我国现在婴儿出生率是很低的,不过不代表人力不充足。我国人口是从2017年之后开始下降的,那年足足生了1700万。2017年的孩子今年正在小学入学,今年的小学入学压力依旧非常大,他们还有16年大学毕业,不出意外,接下来十六年依旧非常非常卷。以前也卷,但是以前有很多空白领域等着去填充,每个行业在刚开始的时候往往需求足,而且随着产业规模变大,先入行的人还可以去做领导。但是随着几乎所有的行业都被塞得满满当当,外边还有几千万人一小时不到三十块,随时会冲进任何行业里,把那些行业的工资给拉下来。最明显的是造船业,大家知道这个行业属于我国最近这几年新崛起的强势行业,但是里边从业者的薪酬怎么样呢?那也是一把辛酸泪,我了解了一下,并没有比土木老哥好太多。比如船厂需要大量的焊工,大家可能也听说过焊工一天700,还一直缺人,这就很奇怪了,为啥会是这样呢?感觉不符合国情啊。正好我读者里有干这个的,说是他们内部流传一个说法,说是电焊对身体伤害非常大,人员流动性很大。每年都有人听说高薪入行,过不了多久身上出点症状,比如一直咳嗽,或者皮肤病,可能有小伙伴知道一个词叫“尘肺”,那些早期矿工很多有这个毛病,现在不少焊工也有,一旦出现毛病,就撤了。而且年轻人一般不去做,因为流传着搞电焊容易生不出来孩子的说法。于是处于一直高薪一直缺人状态。以前我特别关注“怎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最近几年更多思考“万一真的不行怎么办”。大部分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理所当然是前10%,可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现实世界里大部分人真不行,不是说脑子有问题,只是不是那块读书料。毕竟有一半的人连高中都考不上,剩下那一半混个本科都超级费劲,更别说985了。哪怕在一个普通大学里,想进计算机和医学院这些热门专业都很难。是的,不少人还在那里纠结当医生到底好不好,其实没啥可纠结的,医学院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大部分人最后的结局,只是去一个不想去的大学,上一个不想上的专业。那这一辈子就输在起跑线,一辈子掉坑里了?有一说一地讲,一步错,步步错,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高考确实把他们的定位给锁死了。尤其如果你是一个按部就班的人,那确实是。但是也不一定,如今我毕业十几年了,回过头来看,80%以上的人毕业五年后从事的工作和自己大学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毕业后混得好坏,跟成绩大学成绩也没啥关系。如果以财富为标准,整体和学历正相关,但是也不是特别有决定性。还有不少人毕业后没多久,就基本忘掉了自己的毕业院校,此后也不再提起,主要是用不着了。比如那些做生意的、做自媒体的、前些年卖房的、从事了兴趣产业的,比如我最近才知道一个游戏主播他学历非常高,可是从事的事跟学历一点关系都没,他也从不对外人讲自己学历的事。小财靠勤,大财靠运。“运”需要人去冒险,去闯。但是人一般情况下都是没啥出路了才冒险,一帆风顺的人往往不会去冒险,于是那些学历高条件好的,往往最后可能也就是个中间层。社会上那些有钱人普遍不是靠工资赚出来的,他们的学历普遍不咋地。当然了,也没人在乎他们学历到底是啥样。所以说长期来看,专业可能没那么重要,重要的反而是一些软素质,比如思想有没有弹性,能不能充分吸收各种观点,是不是能够“get
2023年7月1日
其他

金融行业,头部和尾部的机构差异有多大?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以下是本篇文章的正文:金融行业的头部机构和尾部机构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家求职都想去头部机构,特别是应届生不太了解行业的时候,问的最多的就是我能不能去三中一华。这也不能怪他们,三中一华大家听的最多,印象也是最深的。谁不知道头部机构好呀,但进去难呀。如果说不靠家庭背景或者是人脉资源的话,靠着学历和能力的人得多优秀才能进去啊。都知道头部机构平台大,资源多,项目好,待遇高,那么应届生是不是一定要追寻头部机构呢?网上有很多劝退小券商、小私募的帖子,当学历不好,选择小机构是不是就没有发展呢?一、大券商和小券商之间的差异在金融行业中,大券商和小券商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源于它们在规模、资本实力、业务范围和市场竞争方面的不同。首先,大券商由于其较大的规模和强大的资本实力,具备更多的资源和人才投入。这使得它们在研究、投行、资产管理等业务方面更具优势,并拥有更高的风险抵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头部券商的资本金雄厚,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获取更多资金,进而提高投行项目的识别和定价能力。另外,头部券商拥有多元化的业务机构,这使得它们在面对风险时能够更加稳定,而不依赖于某一个特定业务。大券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品牌、人才队伍和综合服务方面。头部券商拥有更具影响力的品牌,能够赢得客户的信任。同时,头部券商的团队和人才质量更高,更具稳定性,这有助于提供更高质量的执业服务。此外,在注册制下,头部券商的综合服务优势更加明显,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相比之下,小券商的规模和资本实力相对较弱,业务范围也较小。这使得它们更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和监管变化的影响。小券商往往依赖于经纪业务,业务相对单一,因此在熊市时业绩往往会大幅下滑。由于规模和资源的限制,小券商往往无法与大券商相比拥有同样的品牌影响力和服务质量。为了吸引客户,小券商往往会降低佣金甚至提供零佣金的优惠。然而,小券商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小券商通常更具灵活性和机动性,管理层相对较为扁平化,企业文化更加自由和创新。在小券商工作,你将更加注重个人能力和业绩的展现,并更快地接触到行业的前沿和变化。此外,由于规模相对较小,与领导和同事之间建立良好关系并共同成长和发展也更加容易。在大券商和小券商之间,大项目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佣金。大券商拥有良好的品牌声誉、丰富的资源以及与其他机构的良好合作关系,同时具备强大的专业能力,甚至有国家背景做支撑;因此在项目的选择和成功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小券商由于项目和客户的相对不足,通常需要更加努力争取机会。二、基金行业中的差异1、大公募和小公募的区别在国内,想要发行公募基金,需要有公募基金牌照。成立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得有起码1
2023年6月30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内卷时代,金融圈容不下双非?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以下是本篇文章的正文:现在的就业环境,金融圈已经被称为内卷中的内卷,了解经济学中的供求原理的人应该能够理解,供大于求最终导致均衡价格上涨的结果。换句话说,公司对于招聘条件越来越苛刻,要求也越来越高,甚至已经发展到以研究生为基础的程度。有同学就过来问我,现在金融圈是不是容不下双非学历的人了。事实上,对于本科双非学历的人来说,金融行业的求职确实变得越来越困难了。近年来,一个变化的趋势是,由于研究生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本科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人们天然地更加认可高考的含金量。在大家都具备硕士学历的情况下,本科学历成为了新的考量指标。因为社会普遍认为本科学历更能体现一个人的能力。那也不是说金融圈就容不下双非学历了,只不过对于双非学历的人来说更加难了,那到底双非金融人该如何金融呢?一、内卷之下,金融行业现状1、金融行业的内卷现状金融行业今年的情况也不用我多说了吧,除了求职内卷,裁员、降薪的消息此起彼伏的。竞争非常激烈,起步门槛和竞争对手每年都在提升,尤其是这两年名校硕士疯狂扩招,金融行业对于专业不敏感,很多清北天坑专业的都在往金融卷。因此,你会发现无论你去哪里,清华、北大、复旦等名校的身影随处可见,甚至在一些排名较低的券商公司,也能遇到一大批来自这些名校的人才。从内看,金融行业本质上是服务业,而且是非常典型的有牌照优势的高端服务业。从事服务业,能胜出的最重要一点,就是要在客户面前展现“全方位的专业和逼格”。而显然,对学历的筛选是维持一家公司高逼格的最高效选择。学历也是当今社会进入无数行业工作的敲门砖,学历是该行业选择与否的基本条件。以前就业环境没有这两年这么激烈的时候,很多行业对学历要求还没有那么严格,那个时候金融就被推到顶端,学历要求上是比较高的行业之一。然而,现在的就业环境变得更加激烈,岗位数量有限,要求也更高。例如,如果你的本科学历不是重点高校,那么从当前顶级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致命的劣势,难以被接受。2、双非金融人面临的困境现在听做HR的朋友说,学历是一年比一年高,清北复交/哈佛耶鲁常青藤的硕士,即便是中后台岗位要求也跟着升高。而且有很多不仅是学历比较好,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也是非常优秀,工作的推进效率也较高,写个招股书,交易报告书啥的,极少犯低级错误。有的不仅仅是学历上的优势,还要有资源/人脉上的加持。只能说越来越卷,越来越难吧。在大的机构,因为人力部门的层级高,话语权强,他们制定的target
2023年6月29日
其他

2024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澳洲赢麻了?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以下是本篇文章的正文:一年一度的世界大学排名发布了,今天看到这个榜单的时候,说是今年的榜单排名指标有了新增的变化。但是,看到澳洲的几所大学,有一种用力过猛成了大学排名显眼包的感觉。澳洲真是赢麻了,朋友圈里要么就是发骂完学校,可就不许骂我喽!要么就是母校比我还努力,毕业之后母校冲进了前QS前20。咱就是说,今年的榜单亮点属实有点多啊。反正每年世界大学排名出来的时候,总是要被拉出来遛遛的,说到吐槽,QS、THE、ARWU、U.S.News这几个里热度最高的莫过于QS了。今年的QS排名变化颇多,当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了,我们就具体看看2024QS世界大学排名榜单。一、2024QS世界大学排名Top100榜单解读1、2024QS世界大学排名新亮点本次排名覆盖来自104个高等教育系统的1500所大学,排在世界第一的依然是麻省理工学院,已经连续12年排在第一的位置了。剑桥大学依然稳居第二,牛津大学排名第3,较去年上涨一名。哈佛大学较去年上升1名,位居第4名。整体来说,美国高校在QS今年的排名中依旧保持了坚挺态势,整体波动不大。在2024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top100榜单里,美国占据30所,相比较2023年减少了1所。英国高校的话,在今年的QS排名中依旧有17所来自英国地区。顶尖院校的整体排名较为稳定,变化不大,而前100中相对靠后的院校有比较大的波动。先说说上升幅度比较大的几所学校吧,美国地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第27名,上升至第10名,直接上升了17名。康奈尔大学从第20名升至第13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排名从第44名上升至29名,进入世界TOP30的行列;去年100名开外的波士顿大学(第93名)和普渡大学(第99名)在今年都冲进了前100。澳洲今年可谓是赢麻了,墨尔本大学从33名提升到了第14名;新南威尔士大学去年排名第45,今年和悉尼大学并列冲进Top20;悉尼科技大学,较去年上升了47位次,成为Top
2023年6月28日
其他

真的有大学考上就是金饭碗?别开玩笑了!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高考分数线出来来之后,正是高考生选择专业的关键阶段,然后我就在某书上到一些令人费解的标题。所以,我这篇文章就是来吐槽的,什么叫做"这些大学考上就是金饭碗"。好像是考上这些学校的话以后就前途光明,毕业就能够找到好工作,拿着高薪工作轻松过上好好生活。先声明啊,我并不是说这些大学不好,而是想说现在有金饭碗吗?这些学校在教育质量、师资力量等方面可能有着优势,但是能否拥有金饭碗不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名气,还有个人的努力和能力。如今的就业环境竞争激烈,哪个学校毕业了还能够包分配呢?连铁饭碗都已经不再铁了,更别提金饭碗了。现在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优秀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少,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竟然还看到了不止一个这样的标题,为了流量夸大其词,真是离谱他妈开门—离谱到家了。现在的就业形势并不是只看学校、专业,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的实际能力和就业实习经历。大学只是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和一些教育资源,而真正能够让我们在职场上立足的,是我们个人的能力和努力。现在的求职者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具备丰富的实习经验。想仅凭学历就期望金饭碗的人,恐怕会在就业市场上遭遇到残酷的现实。一、号称金饭碗的大学有哪些?网上宣传金饭碗的大学有哪些呢?我下面写的呢是选择图表里的一些,没有完全都写出来。1、C9联盟九校联盟是中国首个顶尖大学间的高校联盟,2009年10月启动,联盟成员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共9所高校,立意创世界一流大学。九校联盟形式类似于美国常春藤联盟、英国罗素大学集团、澳大利亚八校集团等,并和这些高校有合作,在出国留学方面,C9高校有一定优势。这些学校自然有着一定的优势,但是能否拥有金饭碗,还是要看个人的努力和能力。2、兵工7子“兵工七子”是指原兵器工业部直属院校的七所本科高校,它们分别是:北京理工大学(985、211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南京理工大学(211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北大学(山西公办本科)、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公办本科)、沈阳理工大学(辽宁公办本科)、西安工业大学(陕西公办本科)、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公办本科)。其中北理工和南理工也是”国防七子“的一员。除了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表现较好外,其他五所院校的位次都比较低;从身份上看,“兵工七子”除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为部属院校外,其他五所院校全部为地方管理的院校。3、国防7子国防七子又被称为“国防七校”,是指由工信部直属的七所高校,他们实力强劲,是国家重要的国防建设高校,其中这七所高校中,有四所被评为985高校,他们分别是:985队伍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211行列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4、E9联盟“E9联盟”指“卓越大学联盟”,由9所工业信息化部和教育部直属的985工程大学组成的高校联盟。卓越大学联盟以卓越人才培养为核心,共同探索人才培养规律与模式,在本科生研究生招生及联合培养、国际合作交流、资源共享、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和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卓越大学联盟”成员包括: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5、五院四系“五院四系”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五所政法院校以及四所大学的法律系简称,这几所高校的法律学科在中国法学界具有重要地位。其中五院指的是: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前身)、西南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前身)、华东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前身)、中南政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前身)、西北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前身);而四系的名气更加大一些,他们分别是:北京大学法律系(北京大学法学院前身)、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前身)、武汉大学法律系(武汉大学法学院前身)、吉林大学法律系(吉林大学法学院前身)。6、财经五朵花我国财经类院校中,有五所直属大学,人们称之为“五朵金花”,又称“四财一贸”。这其中分别是: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这些学校都很好,但现在就业环境变化无常,就没有所谓的金饭碗。二、这几类大学考上真的就是金饭碗了吗?1、机会多≠饭碗稳当谈及金饭碗时,我们常常将重点放在机会的多少上,但机会多并不等于饭碗稳。虽然985和211大学对就业和发展确实有较大的优势,我仍然鼓励大家去上好的大学,毕竟好大学对于就业和发展还是有很大的优势的。首先是保研机会多,985院校的保研机会,与双非本科肯定是差距很大的。一般来说,保研可以向下兼容。也就是说好大学的本科生可以申请更多的研究生机会,范围更广,数量更多。其次,好大学拥有更高层次、更丰富的校友资源。进入名校意味着你可以接触到更多具有更高层次的校友。尽管在校园里可能不太能感受到这一点,但是当你走出社会,在职场上遇到同门的"师兄"、"师姐"时,你的母校就成了你们之间的桥梁,为你提供了更广泛的社交和人脉资源。还有好大学的学历成为求职的敲门砖,许多知名企业会在招聘信息中明文规定:应聘者需要拥有985院校的学历。就算招聘信息中没有指明,HR在简历筛选时,也会潜意识地多给名校的学子一些机会。但是这些优势并不能保证的是能够有金饭碗啊,仅仅是证明了就业机会会多一些,但是并不代表一定能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多年的市场经济发展已经告诉我们,名校的文凭并不能保证社会地位的优势,优异的成绩也不能代表出色的工作能力。当然,名校毕业的起点确实相对较高。这意味着你有更多机会进入更好的公司,获得更高的薪水。然而,这只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2、考的好是就业的条件之一好学校就代表好就业,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误导。虽然好学校的确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但是学校的排名并不是衡量一个人就业能力的唯一标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本身的素质和能力,以及所学专业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就业市场的变化越来越快,许多传统职业已经面临淘汰,新兴职业也在不断涌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应该注重发展自身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积极参与实践和社会活动,拓宽自己的人脉和视野。同时,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因此,在选择学校时,我们应该重视学校的实力,而不是仅仅被学校的名气所吸引。同时,我们还应该重视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就业竞争。只有将学校的实力和个人的能力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好的就业机会。考的好只是就业的条件之一。选择好的大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自身的实力和能力。三、现在这个时代,好大学不再等于金饭碗了近年来,经济的低迷以及疫情的冲击导致失业人数增多,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同时,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长,竞争激烈,求职已经演变成一场内卷大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单位对招聘简历进行更加细致的筛选,力求找到最适合岗位的人才。这也是现在就业市场上所说的研究生成了就业的基础,本科学历竞争力已经不够用了。所以好大学并不能保证能有金饭碗,因为是否有出路或者说是否有未来并不会因为你考上了一个什么样的学校或者是否能考上而决定,学校最多只是给你提供一个平台和部分教育资源,或者说是你未来的敲门砖。而更多的需要你主观上的努力和主动地汲取,只有自身成长起来,很多东西才能迎刃而解,有能力才会有机会。哪怕考上很好的学校但是不丰富自身的能力,再好的学校也只是让你有一个很好的名号而没有真正的能力。要找到好工作,并不是只依靠学校的光环,还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这包括专业知识的掌握,实践能力的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以及与社会的互动和经验的积累。(金融小伙伴,快进你的职业成长。想要找金融实习、求职/跳槽到金融行业的朋友们,可添加VX:feifan00999)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图片及资料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文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作于商业用途,若本文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VX
2023年6月27日
其他

Prada在做一种新型的“投资理财”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以下是本篇文章的正文:今天中午这瓜吃的我都没有午休,这一个个的热搜爆出来,我这吃瓜的速度都快赶不上了。但和朋友聊这个热搜,我们的关注点竟然都不在明星身上,竟觉得Prada投资了一项稳赚不赔的理财。Prada真的是靠着赔偿金盈利的品牌啊!一连几位国内代言人出事,靠着黑红出圈的品牌,代言费没花还获得了赔偿金。虽然说这张图里Prada并没有找柯震东、PGone、吴亦凡,但是大家有没有觉得吴出事的情况和蔡有点相像啊,都是妈妈出手。虽然蔡的那边还没有回应,但是吃瓜的热闹我不得凑一凑,Prada的市场部总监眼光独到,不会是扫黄办出身的吧。我们都知道理财有风险,稳赚不赔就只能是想象。一、一个靠违约金盈利的品牌今天,蔡被曝一夜情致女方怀孕堕胎,蔡要求女方打胎。不仅如此,蔡的妈妈竟然联系团队找C女士赔偿,想把这件事情压下去,还在C女士门口装针孔摄像头监视C女士的一举一动。看到这的时候,我只能说蔡妈神助攻,一出手就是大义灭亲啊。这和吴签的妈妈如出一辙,家庭式作坊带来结果。如果说蔡妈监视是真的话,那是真的违法了。认识蔡的时候,还是偶练综艺,现在出道5年了,代言了超过30多个品牌。目前,天眼查App显示,蔡徐坤共关联3家工作室,包括熙和乾源(上海)文化工作室、上海蔡徐坤影视文化工作室、北京蔡徐坤影视文化工作室,3家工作室均为蔡徐坤个人独资企业。其中,北京蔡徐坤影视文化工作室已注册多枚“蔡徐坤”“葵计划”“KUN”等商标。而且狗仔明天将继续爆出蔡的另一个秘密情人。近几年,Prada在中国共有六位代言人,分别是蔡徐坤、春夏、孙菲菲、金城武、郑爽、李易峰;但是郑爽、李易峰、春夏三位已经陆续“塌房”了,没想到最新的蔡也扛不住Prada代言的魔咒。网友说,Prada的眼泪Prada的掉。普拉达前任代言人郑爽刚官宣代言8天后,就因为代孕风波“翻”车,Prada选代言人确实很“准”,刚刚过一星期,代言的时间最短。继郑爽之后,李易峰接着出事,春夏不当言论。在这次事件中,我才知道春夏也塌房了,据说是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并不知道春夏塌房了,至今都不知道她到底是做了什么。这一个接一个的,Prada精准踩雷,我都想问有没有做背景调查啊。虽然说都是流量明星,但是你这请的代言塌房也太准了吧,不会真的是为了违约金吧。那这样的话,Prada只能说:违约金赚不完,根本赚不完!二、精准踩雷,3倍违约金能有多少钱?这精准踩雷的玄学必然带来一波流量,毕竟黑红也是红啊,就是不知道Prada的市场总监脸是红还是绿啊。那这种的3倍违约金到底能有多少钱啊?违约金是指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或者法律直接规定,一方当事人违约的,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违约金的标准是金钱,但当事人也可以约定违约金的标的物为金钱以外的其他财产。那么违约金是怎么算的呢?合同违约金数额由双方约定。但最高不得超过所遭受损失30%,超过30%的,可以请求法院适当予以减少。当初网友算过李赔偿Prada的违约金,因为李当初是顶流嘛,按最高赔偿标准来,一个Prada普拉达代言费是1500万,赔偿损失如下。1个普拉达赔偿为2X1500万X30%=900万这样算下来的话,Prada这几年的理财,一个900万,现在精准踩到了郑爽、李易峰、春夏、蔡徐坤,4X900万=3600万。当然了,这算的是最高的标准嘛,我们也不知道Prada签代言人合同的违约金到底是怎么算的。不过,这算的是最高标准,真的是稳赚不赔啊。接下来会找谁代言呢?还能不能扛住Prada的魔咒呢?明星塌房真的不是睡就是税,还有就是言论问题。但是爆出来那么多的明星塌房,也是可以看出来的是,男的大多都是作风问题,女的是税务问题,由此可见,女明星的事业心比男明星重的多啊。从Prada这几年的品牌代言人来看,流量明星虽然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品牌销量,提高品牌曝光度,但盲目追逐流量,也可能令品牌随时有被流量“反噬”的风险。三、没有什么理财能像Prada这样稳赚不赔呀?投资有风险,稳赚不赔那就是个梦想而已。所有的投资都存在“赔钱”的可能,不过是多少的问题罢了。在投资领域真的没有像Prada这样稳赚不赔的买卖。而且“赔钱”与否必须要考虑进通过膨胀的因素来,越高速发展的经济体越要考虑这个因素。也就是说钱的实际购买力才是衡量财产赔不赔的主要标准。我们都知道银行存款是安全性极高,非常稳定的理财产品。但是在如今的金融市场中,银行利率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高了。如果您计划将钱存入银行定期存款中,可能需要重新考虑。近年来,银行的利率一直在下降,以前的15%利息已经不再存在。目前,大多数银行的3年和5年定期存款利率甚至都不到3%,有时还低于2.5%。这种快速下降的趋势令人担忧,因为这种利率不仅赚不到钱,甚至无法跟上通货膨胀的速度。除了银行还有国债逆回购,炒股的人都知道,如果账户中有闲置资金,进行国债逆回购理财,收益了是有2.5%至3%,如果是在市场资金紧张的季末,国债逆回购的收益会更高,有时一天的年化收益率可达10%以上。但是国债逆回购也不是稳赚不赔的,虽说国债逆回购的安全性很高,但是可能存在亏本的可能性。当收益率过低不足以支付手续费时,导致操作国债逆回购的投资者亏损。不过国债是国家政府发行的债券,而国债逆回购是由国债来作为抵押的,基本上没有什么风险。国债逆回购的利息按照成交价格计算,这个成交价格即年化收益率,成交即锁定收益率,即使随后同期产品价格波动,投资者也不会受到影响,但是国债逆回购总归是存在风险的,这个不可否认。再有就是货币基金,目前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不如之前的高了,大约是2.5%上下。货币基金并不是稳赚不赔的。货币基金主要投资于各种短期有价证券,所以风险很小,但是风险很小并不代表没有风险,货币基金还是有亏损的可能性的。比如说,若债券市场发生大动荡,市场利率大幅度下行;或者发生投资经理人做出错误的决策等情况,都有可能导致货币基金的净值下跌,投资者就会亏损。虽然说Prada赚取了赔偿金,但带来的黑红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之后说起Prada就会想起塌房明星,几位流量明星下来,都被称为是行业冥灯了,这负面影响不知Prada如何公关?也静待蔡的最新回应,截止目前还没有任何的回应。(金融小伙伴,快进你的职业成长。想要找金融实习、求职/跳槽到金融行业的朋友们,可添加VX:feifan00999)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图片及资料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文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作于商业用途,若本文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VX
2023年6月26日
其他

听说,实习生写研报都是抄的年报?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以下是本篇文章的正文:一直以来都在说不少券商的研报都是实习生写的,不同券商和团队的实习生参与程度和研报撰写过程的具体安排会有所差异。有些团队可能会更多地依赖实习生和助理,而其他团队可能更多地由资深分析师来完成研报的撰写工作。实习生承担研报撰写的任务是为了积累经验和展示自己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争取留用的机会。实际上,对于那些比较日常的研报来说,分析师通常会给出一个框架和大方向,具体的内容则由实习生和小黑工们来填写。举个例子,假设某券商几年来一直对某家企业看好,那么在季报、半年报或年报发布后,实习生往往会按照既定的框架撰写更新内容,大方向依然是看好。当然,这些内容还需要带教老师和署名的分析师进行一些微调。实习生写研报在行业里非常普遍,实习生和小黑工为了在券商谋求一个实习岗位以期留用,往往需要在繁忙的学业中兼顾实习。我也听到过很多实习生苦恼第一次写研报不知如何下手?不要说一直依靠抄年报来完成任务。对于实习生来说,学习和掌握撰写研报的技巧、了解行业动态以及积极寻求合适的指导和培训都是至关重要的。写研报之前先立框架再写内容,有一定的思维框架之后,才知道如何针对性撰写内容。现在很多实习生已经开始使用ChatGPT写研报,这将对于实习生的工作有一些帮助。一、研报分为几类?先来看看研报到底是怎么分的呢?研报主要分为买方研报和卖方研报两种。这个其实就不用多说了,我们经常说的研报呢指的是卖方的研报。那么卖方研报也有许多种类型,分别是宏观研究、投资策略、行业研究、公司研究、基金研究、金融工程、其他(晨会早报、债券研究、期货研究、期权研究、外汇研究、新三板研究等)。宏观研究:更多的是说一个大的框架,说说整体的经济态势。涵盖整体经济态势的分析和预测,提供宏观层面的决策依据。行业研究:是了解整个行业走向,关注特定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了解行业走向和选择具有潜力的板块。比如说你秋收了是吧,是不是给看看粮食啊;国家支持新能源,咱是不是可以看看汽车板块啊对吧,看对了行业再去深入分析。公司研究:更有针对性一些,重点关注某个特定公司的情况和前景,深入剖析其业务模式、财务状况以及竞争优势。你看了人家的研究报告,就能明白这公司的前世今生。当然,我说的是深度报告,你要是看点评报告呢,那给是基于你对这家公司的深度了解的情况下。此外,研报还可以按照不同的目的和内容进行分类。比如事件点评研报,对重要事件的影响和可能带来的投资机会进行分析。深度报告则更加详尽地剖析特定主题或公司,帮助投资者全面了解相关信息。还有一些热点研报,关注市场上的热门话题和短期投资机会。如果你对一家公司不了解,我推荐你先看看深度报告,而且被光看这一家的深度报告,平行企业的、行业龙头的都看看,这样能建立一个框架。按照发布地频率来看,研报一般可分为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和年报共五大类。日报:主要针对短期策略分析。对于日报(或称为早报)来说,主要看的其实就是资讯。有实力的大型期货公司,日报内容要广阔很多。有的还会将数据可视化成图表放在上面。周报:相比于日报而言,周报的内容质量就会高很多,主要针对中线策略,内容也更为丰富。其中也会有将利多因素与利空因素综合列出,(当然有些大型期货公司日报也会有)还有就是对一周的行情进行复盘。月报与季报:在所有研报中,月报与季报的篇数相对就较少一点,对上一个月或季度的市场进行回顾总结,并对下一个月或季度的行情走势进行预测。年报:顾名思义,则是期货公司在年末发布的研报,有很多期货公司也会将年报进行包装售卖,更具有价值。如果你想深入了解一个品种的基本面信息,去看年报是很不错的选择。对大的趋势判断会有很好的帮助。二、一篇完整的研报包含什么?一般来说,一份标准的行业研究报告应该包括行业概况、行业数据、发展历程、行业政策、市场竞争等方面。首先,行业概况是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对所研究行业的概括性描述,包括该行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商业模式以及行业的发展历程。此外,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也是关键内容,涉及行业的市场空间、销售情况等方面的数据。其次,研究报告应该提供行业数据的详细分析。这包括行业的规模、用户数量以及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增长速度等关键数据。通过分析行业数据,可以了解行业的发展态势,洞察行业的增长潜力和市场趋势。另外,发展历程也是一份完整研究报告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回顾行业的历史发展,可以了解行业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和发展趋势,揭示行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这有助于理解行业的当前状况,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行业政策对于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对相关政策进行详细分析。研究报告应该包括对行业政策的解读和评估,以帮助投资者和企业了解政策动向,并根据政策变化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图片来源于@知乎黛西巫巫最后,研究报告应该涵盖市场竞争的分析。这包括谁在竞争该行业的市场,市场中存在的同质化程度如何,行业的利润水平如何,以及市场的集中度等关键信息。通过分析市场竞争,可以了解行业的竞争格局和市场份额分配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对于企业来说,一份完整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对公司的战略决策、产品设计等很多方面产生影响,对于个人而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行业现状和最新的动态,确定投资的方向,因此识别真正具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是企业和个人做行业研究必不可少的一个流程。三、实习生的第一份研报该怎么写?首先,上面我已经写了一份研报里包含了哪些内容,根据所包含的内容列好框架撰写你所研究公司的情况。1、公司是干什么的?你要了解你所研究的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别只关心他们是卖汽车还是卖甜点的,你需要深入分析公司的主营业务范围,还要了解他们在所处行业中的地位以及该行业的增长趋势。2、公司靠什么挣钱?你要具体分析公司的主要业务构成,包括业务的毛利率等因素。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毛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司的盈利能力。3、公司生产方式和成本构成?了解他们的原材料采购渠道,以及他们是如何生产出产品的。4、公司产品怎么卖?卖给谁?公司的销售模式和分销渠道。你需要了解公司将产品卖给谁,以及他们是如何销售的。5、
2023年6月25日
其他

千万毕业生,卡在找工作第一关?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在职Q社区上,看到一则匿名帖:“今年毕业,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干什么工作,非常迷茫,投递的简历得不到回应。”对应届毕业生来说,脱离学生身份,踏入社会生活,能够自主安排自己的人生,是一件令人期待的事情,同时也对即将到来的职场生活充满迷茫。之所以迷茫,往往不是因为没有工作机会,而是他们对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该找什么样的工作毫无头绪,卡在了找工作第一关。01毕业在即,职业规划模糊做校园招聘的朋友曾跟我感慨:“很多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都不知道提前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投简历就跟走流程似的,乱投一通。最后结果就是,要么简历不匹配没必要联系,要么面试过后双方意向度不一致。”大部分毕业生在自己毕业证上的专业虽然写得十分具体,但实际上却连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领域,以及发展的大方向都没想好。他们的简历经常一键海投,而企业在面对多且杂乱的简历时又难免有所有忽略,或在有对比情况下择优选择。这就导致了他们事后要面对的不是简历杳无音讯的焦急,就是面试过后意向不一致的失落,最后陷入“找不到工作”的慌乱情绪中。职业规划模糊是大部分毕业生的“通病”,这让他们在择业时缺乏全面、长远的考量,大大增加了求职的难度,进而变得慌乱、迷茫和焦躁。02扎堆投递,卡在找工作第一关每年的毕业校招季都会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热门领域的岗位和“成熟期”产业的岗位收到毕业生的简历多如牛毛,而其他领域的岗位收到简历的却寥寥无几。其中,有“大厂光环”加持的互联网领域,更是成为了毕业生眼中“高薪”的不二之选。选择热门领域没有错,但抱着“既然没想好选什么领域,随大流选最热门的一定没错”想法,可能会让自己陷于激烈的竞争求职环境,错失其他更适合自己的工作。要知道,每一年的毕业生人数都创新高,但每个领域的工作岗位却非常有限。如果毕业生抱着这样的想法去选择求职领域,只会出现简历在同领域扎堆投递的现象,无形中大大增加了竞争的强度,进而使得求职的难度也增加了。最后不得不面对的结果就是,空有一本漂亮的毕业证书,求职却屡屡碰壁,卡在了找工作第一关。03踌躇不前,不如整装出发1、自我定位,找准职业方向去年,一个学弟联系我,说他现在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想找什么工作,海投简历后,总没有下文。我告诉他:“越是迷茫的时候,越要停下来重新找方向,只有方向定了,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后来,学弟经过深思熟虑,自我剖析,找到了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有计划地往专业相关的领域投递简历。果不其然,不到一个月时间,学弟就找到了合适自己的工作。想要找准职业大方向,不妨从以下这3个维度剖析自我定位:①职业取向。求职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性格和兴趣来选择自己想从事的职业。②商业价值。求职者可以拆解个人能力,能给企业、社会及他人带来什么价值,可在面试、简历中体现。③职业机会。求职者可以关注意向行业的发展趋势、目标公司的发展情况等,结合公司开放的岗位机会,挖掘职业机会。2、关注招聘需求,动态调整求职方向很多毕业生找工作,往往把精力放在了求职上,导致对市场和行业变化缺乏必要的关注度,最后越急越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如今的市场就业环境,不仅需要注重自身能力和市场需求的衔接,还需要对市场变化具有一定的清晰度。因此,毕业生可以充分利用智联招聘这类求职APP等平台资源,持续关注新增的招聘信息,及时投递简历。同时也可以通过参加校园招聘会,寻求老师或校友的推荐等方式,拓宽求职的路径。只有不断了解招聘需求,才能知道个人能力与相关岗位需求的匹配度是否吻合。3、适当降低预期,打破求职焦虑亲戚家的一个孩子,她大学时被调剂到了家政专业。毕业后,她投的简历几乎都石沉大海,陷入长达半年的焦虑状态。后来是她痛定思痛,决定适当降低预期,并尊重自己专业。最后,她成功应聘了一家主做高端家政服务的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对于有强迫症的她来说,从事这个行业非常得心应手,而且“钱景”和“前景”也都非常可观。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只是工种不同。作为毕业生,找工作不必拘泥于一贯的择业思路。不如降低预期,跳过人人追捧的领域,把目标定在未来有巨大潜力、蓬勃发展的蓝海。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有真正进入职场,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倘若发现不合适,那也可以启动“慢就业”,为下一步前行方向做足准备。毕业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而找工作则是这个转折的开始。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并勇敢踏出人生转折的第一步,才能顺利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才能为职业生涯赢得更多机会的眷顾。愿广大毕业生如愿通过找工作的第一关!留言说说,你毕业后多久找到心仪工作?(金融小伙伴,快进你的职业成长。想要找金融实习、求职/跳槽到金融行业的朋友们,可添加VX:feifan00999)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图片及资料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文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作于商业用途,若本文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VX
2023年6月24日
其他

中国财富金字塔:你的收入在全国是什么水平?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中国财富金字塔,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国民财富(薪资)金字塔。中国1000亿富豪35人(近几年翻了三倍)。[1]中国100亿富豪500人左右。中国60亿富豪
2023年6月23日
其他

存款10万,到底是个什么水平?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年轻人、存款。来到2023年,谁都没想到,这两个原本看上去平平无奇的汉语词汇,现在只要一起出现,就总是能引起年轻人激烈的讨论,成为登上微博热搜的流量密码。“30岁有多少存款才合格?”“普通人存100万有多难?”“专家称年轻人不要拼存款”……在林林总总的热搜和讨论中,年轻人的存款始终是一个谜。上周一,DT财经发布了调研“存钱为啥这么难”,收到了大家的热情反馈。此次共有1852位受访者参与调研,其中男女比例为4:6,90后、95后占比超过7成,接近9成人来自一线、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因此调研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大城市、青年”的特征。以下是我们的发现。01存够10万就超过53.7%的人,工作第3年存钱最容易存款不多是大多数年轻人的现状:大概五分之一的人存款在1万元以内,最多比例的人存款区间是1-10万。10万块也算是一个“中间点”,存款超过10万,就会超过53.7%的人。而真正存款超过30万的人只有20%,如果这30万还是“全靠自己攒”,那已经是相当能存钱的水平。基本上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人们的存款会越来越多,但工作5年以上,一部分人可能因为在这个节点买房、买车、或结婚,导致存款变少甚至清空。工作10年以上的人中,就有15.2%的人“暂无存款”,还有接近4成人存款在10万以内。另外,存钱的难度并不会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而下降。暂未工作的人认为存钱“非常容易和比较容易”的比例最高。人们大多还处于学生时代,有固定的生活费且日常开销小,还可以通过做兼职或奖学金获得收入,存钱反而是容易的。工作第1年(选择比较难和非常难的比例为66.9%)是存钱最难的时候——起步工资不高、房租开销大、还有各种适应人生新阶段的支出……“打工返贫”的玩笑可能成为现实。相对来说,工作3年(选择比较难和非常难的比例为55.4%)左右时存钱最“不难”。一方面是工资水平有所提升,另一方面是这个阶段的人们大多还没组建家庭,没有贷款也没有育儿上的经济压力。而工作5-10年的人,尽管收入和存款水平高于职场新人,但他们选择存钱难的比例仅次于正处于工作1年的人。026成人为了存钱而记账,但超过4成人半途而废存钱到底为什么这么难?我们首先来看大家是怎么存钱的。大多数人决定存钱的第一步,就是开始记账:用本子记、下载各种记账APP、甚至是做个Excel……但人们最容易半途而废的也是记账,95后@天天吐槽:“现在移动支付太太太方便了,还有一些自动续费或者免密支付的,很容易遗漏和忘记,时间长了就放弃了。”DT财经计算了几种常见存钱方式“做过”和“半途而废”的差值,相对好坚持的反而是排在第二、第四的日常精打细算和强制存款。在主观题“为了存钱,你对自己做过最狠的一件事/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下,受访者们分享的事情也基本上都围绕这两个方面:男,工作2年,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顿顿都在单位吃,周末也骑车去单位吃。女,工作5年,IT/通信/电子/互联网:工资到账后只留500生活费,花呗额度设置500,其他借贷工具都暂停掉,强制自己只花一千。只用来吃喝,不消费物品03除了生活成本激增,这代人也确实有更高的消费欲从收支的角度来看,人们存不下钱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赚得少花得多”,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些发现:在收入较低时,大部分人认为自己存不下来钱的原因还有消费自制力差,而年收入超过20万的人群,存款阻力主要是贷款和意外支出。前段时间,“为什么父辈能存到钱”的话题上了热搜,DT财经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和父辈相比,年轻人存不下钱的原因还在于消费渠道更多和消费欲望更强。微博上广为流传的一张图这样解释“为什么父辈能存到钱,而我们不能”——父辈:水我:星巴克、霸王茶姬、茶颜悦色、奈雪、喜茶、古茗、一点点、茶百道、蜜雪冰城……父辈:什么矿泉水20块钱,渴着回家喝我:什么矿泉水20块,买两瓶尝尝……正如《工作、消费和新穷人》总结的那样:在过去,贫穷与失业联系在一起,现如今,它主要指向没有足够的钱、不能随心所欲购买自己的必需品的消费者。所以,年轻人存不下来的钱,都花在哪儿了?04超过6成人存钱也不将就日常吃穿,54.5%的人愿意为美食多花钱DT财经发现,在为存钱要将就啥/不能将就啥这个问题上,人们的回答和人生状态有很大关系——对于有孩子的人来说,养娃育儿是决不能将就的头等大事,为此可以放弃形象管理、甚至是婚恋关系的维持。在没有孩子的情况下,单身、恋爱或已婚、男性或女性、90后或95后,排序相差不大:日常要吃点好的、住的不能太差,体验生活和社交也不能少,但名牌、高级餐厅可以不要。更具体地,年轻人愿意在这些事情上多花钱:美食、自我提升、旅游、美妆护肤、社交、运动健身。这其中,未婚人群(单身和恋爱中)更舍得为不同商品/服务多花钱,平均每个人选择了3.37项和3.32项。因为没有家庭和育儿压力,他们更在意当下的生活品质和自我提升,而对一些未来的事情,暂时没那么多考虑。0540.7%的人存够50万才敢裸辞,超3成90后存钱是为了提前退休因为年轻人在意当下的生活体验,所以存钱的最大意义不是买房买车、结婚等实际的事,而是获得安全感和应对意外,60.7%的人会因为没有足够存款而情绪不好。存款更多指向的不是具体的物质,而是精神上的退路和说“不”的自由。大概3成人存钱是为了提前退休,这一趋势正在年轻化:35.2%的90后、31.4%的95后以及20.9%的00后都选择了“提前退休”。就拿最常见的“裸辞”来说,47.1%的人攒够50万以上才敢裸辞,但实际上拥有超过50万存款的人只占12.9%。我们还对比了不同线级城市裸辞的“存款底线”,发现不同线级城市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无论是身处的一线还是相对慢节奏的三、四线城市,没点本钱,谁也不敢裸辞。在问题“现阶段的你拥有多少存款才会有安全感,为什么?”下,虽然人们报的数字不太一样,但大多都希望存款能:至少够自己一年无所事事、应对重大意外和支付得起自己/孩子读书的学费。也有不少人觉得再多存款也不能提供完全的安全感:安全感从来不是存款带来的,而是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从现在的社会规则来看,再多存款(哪怕是现金),都只是数字而已,有各种办法稀释掉价值。至于所谓的安全感,也只是一瞬间的兴奋,很快又会面对现实。游戏规则是疲于奔命,难以安稳下来。(金融小伙伴,快进你的职业成长。想要找金融实习、求职/跳槽到金融行业的朋友们,可添加VX:feifan00999)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图片及资料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文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作于商业用途,若本文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VX
2023年6月22日
其他

我从投行去PE后,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以下是本篇文章的正文:关注金融小伙伴比较早的都知道,我的工作经历就是从投行到PE,我也写过有投行的经历比较容易去做PE,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就具体说说,我从投行去了PE之后,生活到底会发生了哪些变化?一、工作时间,轻松自由加班少1、投行加班出差是常态先说工作时间吧,投行的工作状态,加班出差真的是家常便饭。加班在投行是司空见惯的,由于项目工作量大、时间紧迫,很多时候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文书工作。因此,加班几乎成了常态。趴小黑屋做项目的时候,每天的时间安排都是固定,早上八点上班,晚上十一二点下班回去休息,项目工厂有的在比较偏远的地方,没啥娱乐设施,即便休息的时候也只能洗洗衣服,休息休息。特别是等待证监会批复的阶段是最熬人的,指不定审核委员有什么特别的问题需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响应,就这个时间常常加班到凌晨三四点。此外,出差也是投行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事情。我曾经经历过一天要跑三四个地方的情况,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出差次数越来越多,我甚至为此准备了一个专门的行李箱,里面放满了一年四季的衣服。无论去哪里,我都能随时提着行李箱上路。出差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趴项目现场,有的是为了与客户或供应商进行面谈,有的是应对质控内核检查,还有的是准备项目底稿及申报材料。这些任务需要我们具备财务法务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抗压能力。2、PE轻松自由加班少从投行跳到PE之后,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工作时间的减少。相比于投行中那常常加班到深夜的情况,PE的工作时间要短得多。在私募股权领域,没有那么多紧迫的截止日期催促你,工作更有弹性。出差通常是为了进行企业尽职调查,一般连续出差3-5天,而且频率也相对较低。这意味着我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所在城市、陪伴家人和结交新朋友。现在,我还能有相对固定的时间来进行运动和锻炼身体,而在过去,这是难以想象的。PE行业的投资决策相对于投行更加困难,需要更长时间来建立起稳定的投资体系。PE行业更加注重深入的尽调和研究,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评估潜在的投资项目。这意味着在工作的初期,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以便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然而,一旦体系建立起来,工作的流程和效率将得到提高,从而为更好的工作生活平衡提供了机会。PE相对于投行来说更容易照顾家庭,平衡工作和生活。虽然在投资机构中也会有加班的情况,但相比于投行,这种情况要好得多。在投资机构中,我们往往能够更好地安排工作时间,不再被长时间的加班所束缚。这让我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充实自己、追求兴趣爱好,以及与家人朋友共度美好时光。二、工作内容,复杂动脑有思考1、投资是买方,甲方爸爸PE作为买方,可以说是甲方爸爸。我们在投资过程中扮演的是买方的角色。尽管在我们的上面还有更高级的决策层,但我们直接负责投资决策和执行。特别是在早期阶段的投资中,决策更加主观性较强。对于早期的投资,我们需要挖掘潜在的投资价值。尽管有一些可以量化的指标,比如市场份额、毛利率、相对估值等,但更多时候,我认为需要进行主观判断。举个例子,创始团队的素质如何,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再比如,如果一家公司目前的市场份额较低,我们需要判断这种低市场份额是由于产品质量问题还是销售策略不佳?还是说这只是暂时的,公司的潜力有待发挥?这些问题都是主观性很强的。如果过去的投资业绩相对优秀,募资可能相对简单;但如果没有什么出色的投资业绩,那么募资的难度就会倍增。在PE行业中,我们需要充分理解和评估项目的潜力,并做出明智的决策。这需要对市场、行业和公司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发现投资价值。同时,随着经验的积累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投资中的挑战和风险。2、投行是卖方,乙方思维在投行工作中,更多地扮演着卖方的角色,我们很少需要考虑交易的节奏掌握,主要任务是按照要求完成工作。思维相对比较僵化,很难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然而,投行对细节的要求非常高,我们的工作习惯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投行更多地是在监管部门的要求下开展工作,有相对明确的原则和准则。因此,投行的任务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企业方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投行行业相对来说存在同质化竞争,各家机构之间差异性不大,平台和品牌的价值至关重要,个人资源的积累也很重要。有时候,几十页的项目建议书,可能一句话来自关键人物的评价比它还重要。投行人对待具体项目的角度是从财务指标是否符合IPO标准、是否存在法律合规障碍等方面进行评估。简而言之,我们按照证监会的IPO审核标准来看待企业。至于行业方面,是否具备核心技术、是否有发展空间,我们都会用一套标准术语进行包装和润色。投行更多地扮演卖方的角色,工作思维相对较为僵化,注重细节和按照监管要求进行工作。而PE行业则更注重主观判断和挖掘投资价值。三、生活状态,实现WLB1、PE生活节奏舒服PE行业的工作节奏相对舒适。加班的频率较低,相比投行来说更加自在。这给了我们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和放松。虽然偶尔可能会加班到很晚,但我们没有太多公务应酬的压力。当然,并不是所有的PE机构加班都很少,这要看基金的风格和工作要求。但总的来说,PE行业的加班时间相对投行要少。在进行投资后,我们的时间更加自由。无论是与被投公司的会议还是与行业专家的约见,由于我们是资金的提供方,我们更能掌握自己的时间安排。因此,我们能够更好地控制工作节奏。而且PE
2023年6月21日
其他

金融人是如何包装身份的?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以下是本篇文章的正文:金融行业作为一个竞争激烈且高度专业化的领域,对于个人身份的包装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一个追求高学历和卓越能力的行业,尤其推崇那些具备出众学历和能力的人才。在这个环境下,金融从业者不得不精心包装自己的身份,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仅是金融行业,许多行业都存在身份包装的现象。然而,金融行业的身份包装更为明显,这可能是因为这个行业对于资本、财富和人脉的追逐更加强烈。尤其是对于金融销售人员来说,在刚进入行业的一段时间里,他们通常会处于底层职位,从事基础的业务和技术工作,与财富和人脉中心相距甚远,对于领导和客户都是望尘莫及的状态。那么,想要扭转这一局面,取得人脉、信任和财富的机会,就要从身份包装上下功夫。让自己看起来像是经验丰富的专家、公司的领导者,甚至是行业大师。金融行业之所以喜欢把自己包装得高大上,是因为这样能展现自己的专业性和稀缺性。他们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经营自己的形象,因为一旦资本进入市场,参与其中的领导者和经纪人都将获利丰厚。因此,他们愿意在营销上投入大量资源。在金融行业,学历、职位以及着装都是展现专业性的关键要素。高学历能够证明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学术背景,给人一种专业的印象。此外,拥有高级职位或者被称为公司领导的头衔也能为个人增添一份威严和权力的代表。同时,穿着得体、专业的着装也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方面。一、金融人是通过什么包装身份(装掰)的?1、学历首先就是学历了,在金融行业学历要求严格也不是没有道理的。金融机构在招聘时,经常强调他们更青睐来自985高校的应届生,这种对学历的重视在金融行业非常普遍。许多知名的基金经理,无论本科毕业多少年,都会强调他们曾是某地的高考状元,将自己塑造成学霸的形象,这一人设也成为他们引以为傲的资本。尽管并非所有的金融精英都毕业于名校,但在金融行业,学历仍然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标志。如果你本科毕业于国内二流及以下的大学,你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弥补。例如,在你的简历中突出强调你在职场上的亮眼表现,或是在工作后再次提升学历,比如清华北大的MBA项目。这样,清华北大这两个名字就能让你的简历提升档次。你也可以在研究生履历上多下功夫。比如,参加清华北大的总裁班或者一些知名商学院的课程。虽然这些信息并不容易被查证,但如果你能去蹭几次课程,有机会在聊天时提及,这也能为你增加一些加分项。2、公司名称+title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的Title是表示其身份与地位的,不同的Title代表不同的职务、职位与级别。这关系到一个人的面子问题,所以自然而然的变得十分重要,甚至有时还会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比如说在投行人均是个总。职级title听着吓人,实际上才刚毕业两年的小屁孩。但外行人并不知道呀,很多时候VP这个职级,所谓的副总裁。以前是用来蒙客户的,就是说镇住打交道的企业高管,不被看轻,也不让客户觉得不被重视。现在呢,出现最多的是在网络上了,不懂行的小姑娘或者是还未毕业的学生,就会被这种title唬到。听起来像是很厉害的领导,殊不知是装掰的title。投行的职级体系,叫做MD制度,已经被很多券商和公募基金运用,每家略有差异。总体来说一般是A、SA、VP、SVP、AD、D、ED、MD,各家机构不同,每个职级还会再分123,比如VP就有VP1、VP2、VP3。一个刚入门没几年的投行从业人员就已经是“高级经理”,再过几年甚至就直接升为“总裁”了。然而,纵使拥有高级的职位头衔,也并非万能之物。关键还是看个人的实力是否足够,只有个人实力过硬,才能说得上什么都好说;如果个人实力不足,说什么都只是空谈而已。3、专业资格除了学历,金融人在包装身份时还需要展示出自己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在金融行业,高超的技能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是赢得尊重和信任的关键。首先,你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专业培训来提升自己的技能。参加行业内的培训课程、研讨会和工作坊,获取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术。通过这些学习和培训,你能够掌握行业内的前沿理论和实践,展现出你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同时,你还可以通过获得相关证书和资格来增加自己的专业认可度。金融行业有许多专业认证,如CFA、FRM、CPA等。这些活动可以在社交媒体、行业网站、学术期刊等渠道上进行,让更多人了解你的专业能力和思考深度。另外,建立自己的专业网络也是非常重要的。参加行业内的交流会议、社交活动和专业组织,与同行业的专业人士建立联系和合作关系。通过积极参与行业内的交流和合作,你能够扩大自己的人脉圈子,增加与潜在客户和合作伙伴接触的机会。在金融行业中包装身份,除了学历外,展示自己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同样重要。4、形象和风格在金融行业中,穿着搭配是包装身份的重要一环。合适的着装能够展现你的专业形象和个人品味,让人对你产生信任和尊重。尽量摆脱学生时代屌丝的穿着,尤其与人谈事,正式场合,西装和领带是必不可少的。确保你有一套合身的西装,选择高质量的领带来搭配。要注意颜色的搭配和整洁的剪裁,这能够展现你的专业和精致。非正式场合商务休闲。你下班回家挤两个小时的公交到六环外住处没人看得见,但是出门在外有一套得体的西装及几件得体的商务休闲是必须。凡事适可而止,过犹不及,事缓则圆。装掰的投行民工衣着光鲜亮丽的程度,则一般与职位成反比。尤其对于刚毕业进入投行的新人,他们常常会将大部分收入用于购买职业装。在选择时,应避免过于追求品牌和奢华。品味最能体现出新人的选择,所以尽量避免与同事撞衫,寻找独特而适合自己的穿着风格。对于初级女性职场人士来说,拥有一个名牌包是必备的。然而,要注意选择适宜的品牌和款式,避免过于显眼或不符合办公场合的形象。例如,LV的Neverfull菜篮子就不适合在办公室中使用。对于金融圈的屌丝们来说,也要注重发型的整洁和得体。选择一款简洁而干净的发型,不仅能展现个人的专业形象,还能给人一种精致和优雅的感觉。维持发型的整齐和清爽也是表达自信和专业态度的一种方式。最重要的是,无论是发型还是整体形象,都要与所处的工作环境相匹配。投行是一个注重正式和专业的行业,因此在形象塑造方面要遵循相应的规范和要求。通过选择合适的发型和仔细打理,屌丝们可以逐渐展现出自己的投行老司机风范,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二、职场上学会装掰是一种技能金融民工一直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是一门高门槛、高技术含量的工种:概率统计、数据分析、逻辑推演样样高端大气上档次。从事如此高端工作的人的娱乐方式也必须同样高端。所以,德州扑克作为一种传说中华尔街的必备技能,成为金融民工娱乐的不二选择。德州中各种交易策略和风险控制的组合变幻,让金融民工如痴如醉。每次金融民工喊出all
2023年6月20日
其他

在金融,最容易找的第一份实习是?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以下是本篇文章的正文:实习,是大学生永恒的话题,特别是对于想进入金融行业的大学生来说。原先是从大三才开始讨论的词语,现在大一就已经开始出现了,已然成了大学生活中标配的词语。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所在,还不是因为现在的就业情况实在是令人着急,所以,当学生们知道了实习是就业的条件之一,这内卷就无声地开始了。其实,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第一份实习的开始都是最难的,因为现在招实习生总想招个有实习经历的实习生,没有实习经历找实习,却想要一个有实习经历的。这个是就业市场的矛盾所在,所以第一份实习很难找。为什么我的标题写的是在金融,最容易找的第一份实习是?事实上,在金融领域找到第一份实习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容易的。我这个标题里的“容易”,不过是相比较其他岗位而言,是比较容易的岗位而已。如果你现在正在苦恼找实习,找第一份实习,这篇文章你可以看一看。一、第一份实习有多难找?相信不止我一个觉得第一份实习难找。连招小黑工的要求都开始提升了。金融这个行业确实竞争很激烈,偏好研究生学历、“985/211”优先、知名机构实习经历、相关证书技能等,很多也只是敲门砖,不能说代表你拥有了这些,就一定能够进入这个行业。如果说具体的岗位的话,会有自己相应的专业和技能偏好,比如说目前的券商投行更喜欢具备财务、法律背景的学生,而投研相关的工作则更加喜欢理工科背景的同学。除了这些,要总结起来,这个行业真正喜欢的是「好用」的人。不但能够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还能把基础的工作干得漂亮。
2023年6月19日
其他

90后不想上班,00后假装上班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神女爱世人,00后拯救打工人。这边在boss直聘灵魂逼问hr:双休有吗?五险一金有吗?年终奖有吗?那边在工位上指着领导骂:劳资饭吃不上,饼倒是吃了不少。作为千禧符号的00后,一度是社畜的救世主。钱少事多鬼干的宣言,快手爽剧般的剧情,刺激着被调休麻痹的孔乙己们。然而,现实真的是这样吗?相关数据显示,上海高校平均就业率24.3%,而国家第一季度16-24岁的失业率上涨到19.6%。持续爆火的公考热,千万大军的考研党,和互联网伊甸园形成鲜明对照。我们找到身边失业的00后,和他们聊了聊。原来第一批00后,不仅在失业,还在假装上班。01@耿耿大学图书馆,治好了我的事业焦虑普通一本考研失败,在校园春招和小企业草草签了三方。就业环境有多么糟糕,这么形容吧,厕所蹲久了会被领导在群里艾特。熬过6个月的实习期,却被领导以“工作态度消极,无法跟上本公司节奏”辞退。我仔细回想所谓的消极,不过是拒绝了两次加班和团建。没整顿职场,现实先教我做人。被辞退比考研失败更难堪,我张不开嘴向父母坦白,面对他们“别人都可以你怎么不可以”的目光。尤其是比我大几个月的表姐,体制工作,明年订婚,始终是我爸妈心中完美的人生步调。我选择了假装上班。最开始半个月,漫无目的地逛商场和公园,等着boss直聘的回复消息。“上份工作只干了半年,是无法适应吗?”“你这个工作经验不足,不符合我们的要求。”“单休,现在哪有双休呀。”无一例外,不是拉垮私企,就是保险销售,工作比想象中还要难找。我在那些被拒绝的时刻,开始承认爸妈想让我找个铁饭碗的正确性。最后,还是决定走上东亚做题家宿命般的道路。离家最近的大学,成为了过渡的第一选择。有书看,有位置坐,有免费的热水供应。最重要的是,周围全是差不多年纪的学生,我不像异类。每天早晨按时起床吃早点,搭上121路公交车,随机进入公共教室复习,晚上八点搭车回家,在饭桌上给我爸妈编造公司琐事。备考的书不敢带回家,但是大学生是这个世界上最有道德的群体,哪怕我放在教室三天都不会丢失。一个星期后,我又在闲鱼租了学校的图书馆卡,混迹其中认真备考。上班的日子恍如隔世,失业后的虚无和焦虑,渐渐被网课和刷题抚平。像一滴水,重新融进了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上岸,但是我重新掌握了游泳的节奏。02@Since假装上班的人,全在麦当劳秋招遇上全面性封城,春招迎来规模性感染,但我通过网签顺利拿到大厂的offer。已经做好当一颗勤奋的螺丝钉,但还是被996的狼性文化搓磨得不成样子。一入职就像打仗,所有人都在噼里啪啦敲键盘,隔三米远都能看到巨大的显示器上的工作内容。八点前下班是一种惊喜,十点之后可以随意拿公司准备的蛋糕,这叫福利。每天出了大楼,在城市的霓虹灯下,挤上沙丁鱼罐头公交车。周天累到没有心思出门,躺在床上睡觉刷手机,昼夜不分。有一次睡到下午六点,拉开窗帘,夕阳照了进来。我突然意识到,很久很久很久没有看到日落了。大学在郊区,吃完晚饭和朋友在操场散步消食,常能看到日落和晚霞,要是下完雨,肉眼可见远处山顶云雾缭绕。但现在办公楼里24小时白炽灯,单调,死寂,永恒。说起来有点矫情,我突然感觉特委屈,哭到半夜。过完年后我和公司提交了离职申请,结束了我短暂的螺丝钉岁月。但是我没有告诉父母,他们肯定会骂我不知好歹,辞掉七险二金高薪神仙工作。尽管我的存款,够我躺平三个月。我每天都装作很忙,赶早高峰的公交车,其实去了最远的商场溜达。麦当劳上午人很少,适合追剧;西西弗下午温度舒服,可以看两小时书。一到饭点我吃完汉堡,直奔附近的公园,大爷逗鸟,情侣遛狗,小孩子发疯。我正在靠这样无所事事的晃荡,治愈工作的创伤。等到天完全黑返回麦当劳,一份小薯,撑到十点的公交车。你问我有失业焦虑吗?完全不会。上一份工作耗尽了我的电池余量,如果不停下来蓄电,会成为报废的螺丝钉。等到春天彻底结束,我再去找工作吧。03@——爱与嫌弃,共存于家庭毕业后不顾家人反对,去了男友所在的城市工作。今年二月吵架分手,对方指着我的鼻子说:滚出去。没穿外套,没带充电器和身份证,这个城市除了男朋友只认识同事。我连酒店都没办法办理入住,在24小时便利店待了一夜。到头来,恋爱脑竟是我自己,为远离父母朋友付出了惨痛代价。第二天我上班去辞职,下班收拾东西分手,打道回府。从小到大我都是优等生,写作文都能精准控制在800字,这是人生第一次犯大错。失业,失恋,以及可能会面对父母的失望。晚上和爸妈撒谎说公司休假,回家待三五天。他们一边拿出做年夜饭的架势,买鸡买鱼,一边嘴上骂我没出息,离开那么远找罪受。饭桌上,我到最后也没告诉他们真相。他们是希望我回家的,但必定会指责我不听劝、冲动分手、不为自己的人生考虑、任性裸辞。我不知道,爱会多一点,还是恨铁不成钢会多一点。我租了离家两公里的青旅,开始找本城的工作。以晚上加班的缘由,拒绝父母和我视频,免得被发现端倪,甚至还发了仅爸妈可见的工作照。期间出过几次bug,一次是在超市拐角遇到妈妈,我转身慌忙跑开。一次是忘记了调休,爸爸在群里问我,我才意识到和社会的脱节。谎言的雪球越滚越大,青旅的房子将要到期,手上的存款支撑不了多久。那天面试失败,我在公园里坐了一下午,反复在想为什么东亚孩子,没办法向父母坦白失业这回事。明明花的是自己的存款,明明只是迷茫一下,仅此而已。我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假装上班的尽头,还是上班。也许是代际冲突,父母曾经历下岗潮带来的人生危机,我们困在穿不得脱不得的长衫困境里;也许是把人当工具的时代,东亚人休息的成本,远远高于工作带来的身体和精神损耗。假装上班,是非A即B的选择里,用铅笔轻轻涂上C,选好答案即擦除。此刻耳机里播放着24年前,朴树唱的《new
2023年6月18日
其他

当下一级市场的卷不过和躺不平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矛盾一:“出差忙成狗”与“业绩原地杵”小王是某CVC的新能源投资总监。今年的小王满血复活,开始了疯狂的出差。他的行程一般是这样的:周一例会,周二上海,周三苏州,周四北京,周五北京五环外,中间还要穿插着各种电话会。眼见着半年快到了:航旅纵横旅程已超过了98%的用户;访谈记录填满满了一整个文件夹;电话会录音塞满了电脑的D盘空间;保密协议也不知道发出去了多少。结果,好不容易到投决的项目,一个因为“估值太高”被否;另一个因为“不能返投”被暂缓。周五晚。回程的红眼航班上。疲惫不堪的小王在半睡半醒间思考着一个问题:“为啥明明很忙了,却不见得工作有啥进展,到底是哪里错了?”矛盾二:“募不到”与“投不出”胡总是某腰部基金的合伙人。要说年轻时候的胡总,也曾意气风发过,宣称要拿“不受限制的市场化长钱”。不过形势比人强,面对如今的市场形势,他被迫脱下了长衫,开始奔波在各地,“跪舔”起政府基金们。不过作为腰部基金,大城市的政府基金是想都不要想,所以他最终把目标锁定在了那些“没见过什么世面”的“老少边穷”地区。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之后,胡总终于跟某个“老少边穷”地区的政府基金搭上了线。不过在了解完当地的产业现状和招商返投要求之后,胡总又一次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不拿政府基金的钱吧,基金根本募不起来;但是,拿了政府基金的钱,返投任务又完成不了,这钱到底是拿还是不拿呢?”矛盾三:“不投亏”与“投了更亏”李总是某高净值客户,他曾经是位成功的“创一代”。最近李总也陷入了周期性的焦虑。一方面,每天翻开手机的新闻都是“银行下调存款利率”“3.5%的理财产品成为过去”之类,对此,李总是愈发地焦虑,担心自己幸苦多年攒下的一点家当,在通胀中慢慢贬值。另一方面,他也曾信奉“长坡厚雪”,投资了很多一级市场的白马机构、黑马机构、明星机构。不过几年下来,投资收益总体上是斩获无几,收益寥寥,除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了。对此李总感叹到:“不投,钱放手里,觉得慢慢亏没了,但是投出去,钱在别人手里,感觉很快就没了,这可如何是好。”矛盾四:“早期退不出”与“后期不赚钱”宋博士是某基金的生物医药投资总监。他已经快两年没有出手项目了。主要是公司的领导认为:早期生物医药项目,在产品和管线没有成熟之前,一直在烧钱,风险大,退出也遥遥无期,不值得投资。而对于后期项目,随着A股审核标准日益严格,一多半企业倒在了排队的路上。去港股吧,十有八九根本发不出来,好不容易发出来了,IPO之后也一路亏到A轮。所以综上所述,既不能投早期,也不能投后期。现在轮到打算推项目的宋博士开始纠结了:“天使轮风险大,A轮退出时间遥遥无期,preIPO轮上市就亏钱,有没有什么今年A+轮,明年就直接IPO的项目?”矛盾五:“怕错过”与“怕套牢”小周是某不差钱机构的半导体投资总监。该机构过去的风格是:“投赛道,宁可投错,不要错过。”为此,小周每天不是在投项目,就是在投项目的路上,几年下来,也一下子投了十几个赛道项目。不过,随着行情的变化,公司的投资逻辑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今年,合伙人居然开始在很多个场合强调“上市退出”和基金DPI的重要性,并要求要纳入对投资经理的考核。眼看着A股的半导体上市公司股价跌成了渣,小周不由得也陷入了沉思:“一级市场的明星公司要是错过了,会被老板质疑工作态度,上市之后要是估值倒挂,会被老板质疑专业能力,所以到底是态度重要还是能力重要呢?”最主要矛盾:“卷不过”与“躺不平”小X是某刚入职某投资机构的博士。他从入职的第一天就开始焦虑了,因为一打开手机就是:《有头有脸的投资人都去投XX了》《有头有脸的投资人都去XX出差了》《有头有脸的投资人都去敲钟了》他觉得自己越来越“没头没脸”,根本卷不过努力的同行们。小X也曾经不止一次的想过,就地躺平,成为一只咸鱼。但看了看所剩无几的银行卡余额,他又放弃了“躺平”的念头。作为一个投资新人,他认为,当下最主要的矛盾是:“每天一睁眼就觉得财富愈发离自己远去,好像满世界的人都在赚钱,只有自己的兜里越来越空,不由的就更加焦虑了。”(金融小伙伴,快进你的职业成长。想要找金融实习、求职/跳槽到金融行业的朋友们,可添加VX:feifan00999)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图片及资料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文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作于商业用途,若本文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VX
2023年6月17日
其他

金融实习生是最能吃苦的嘛?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我在某红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话题,说是金融实习生是最能吃苦的?其实,我一直以来写的文章都是劝各位同学去实习的时候,态度好点,做事靠谱,好像从来没有夸过现在的实习生比较能吃苦。但是要站在机构这边看的话,现在的实习生并不吃苦。而且如果我说现在实习生比较吃苦的话,肯定有人要骂我。因为我总听到的是说现在实习生怼天怼地,他们有个性保护自我权益,从不会让自己受到资本的洗礼。但我还是想说金融实习生是最能吃苦的,先不要着急骂我,回想一下自己做实习生的时候,是不是比较能吃苦的。所以从行业看下来,金融实习生还是比较能够吃苦的。接下来的文章里就说说为啥金融实习生是最能吃苦的。一、为什么说金融实习生是最能吃苦的?1、996真的是福报为什么说996
2023年6月16日
其他

降佣时代,卖方研究还值得卷吗?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以下是本篇文章的正文:最近,有一种声音比较大,就是下调公募基金交易佣金,虽然还没有正式的通知,但是很多人觉得肯定是会下调的。因为根据当前个人投资者的股票交易佣金费率已经降至万3以下,甚至万1;保险资管佣金费率在万3至万5之间;私募则降至万2左右,相比之下,公募的万8费率显得那么“离谱”。现在公募基金向券商支付的交易佣金或从当前万分之八降至万分之三至万分之四的水平,这可是腰斩的节奏。公募开户主要是为了享受券商的定制化服务,比如研究所的专业研究服务、上市公司和专家资源、券商投行项目的优先认购权等等。可以说,券商的研究所和机构销售部门正是依靠公募基金的佣金来维持运营。只有通过提供差异化服务,他们才能获得定价权。那现在公募基金的佣金要下调了,公募基金是否将减少购买券商研究服务?毕竟要控制成本嘛,这是不是说明就不需要那么多的研究员了,那么对于券商卖方研究还值得卷进去嘛?一、公募佣金为什么那么高?首先还是看看公募基金的佣金为什么那么高?1、公募基金的佣金包含哪些服务?近几年该项收入增长显著,公募分仓佣金总规模连续突破100亿、200亿大关,这部分交易成本由基民承担,因此机构交易佣金下调符合普通投资人利益,日益成为降费的焦点关注。公募基金高出市场整体水平的佣金费率,缘于公募基金和券商的合作模式。机构佣金收入的构成较为复杂,研究佣金只是分仓佣金的一部分。一般来说包含了交易成本、证券研究服务和销售渠道服务以及债券、ETF做市等等。涉及的部门也包括券商的机构部门、研究部门、财富管理部门、衍生品部门等。其一公募基金需要依靠券商提供的研究服务。券商拥有规模庞大的研究团队,能够进行深入的行业和公司研究,为公募基金提供决策支持和投资建议。这些研究报告可以帮助基金经理了解市场趋势、挖掘投资机会,并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其二券商作为公募基金的销售渠道,能够帮助基金产品更好地推广和销售。券商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公募基金可以借助券商的渠道销售基金。这样,公募基金能够扩大市场份额,增加资金规模,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尽管监管部门早就禁止基金公司在选取券商交易席位时和基金销售挂钩,但在现实运作中,以交易量换取基金销售依然是部分券商和基金公司合作的“潜规则”。除了研究和销售服务,公募基金的佣金还涵盖了其他一些服务。例如,券商可以提供债券和ETF的做市服务,为基金提供流动性支持。此外,券商的衍生品部门可以提供衍生品交易和风险管理的支持,帮助公募基金进行套期保值和风险对冲。这些服务的提供,涉及到券商的机构部门、研究部门、财富管理部门、衍生品部门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公募基金通过支付佣金,获取了这些服务的支持,从而提升了投资绩效和投资者的满意度。这也是业内普遍认为交易佣金已经形成一个生态的原因。券商研究所还提供其他增值服务,比如举办路演活动、安排上市公司实地调研、寻找专家意见等等。他们尽力为基金经理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2、公募基金的佣金为什么那么高?公募基金的佣金并不仅仅是交易成本的体现,它包含了更多的服务内容。券商研究所在公募基金的生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提供的研究服务是公募基金的重要支持。一直以来,券商研究所是“以研究换佣金”的商业模式,分仓佣金的金额也是体现各券商研究所综合研究实力的重要指标。在买方产生的佣金,如何分配给卖方,形成了买卖方的现有生态。我解释一下,在买方产生的佣金被分配给卖方,相当于买方对卖方的研究服务付费。而具体的分配方式是根据卖方研究员在买方功劳簿上的表现进行评分,评分越高,得到的佣金就越多。这种后付费的模式就像是给投研人员的工资一样,底薪不高,但有机会通过提供优质研究服务获得高额奖金。买方也不傻呀,他们肯定选择那些能够帮助他们赚钱的研究员,这样双方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券商研究所并不仅仅是提供研究报告,他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为买方提供服务。他们可以给买方推荐好股票,提供实地调研、专家支持等。如果投资经理们对他们的判断有信心并重仓持有某只股票,券商研究所还会帮助跟踪该股票的动态并长期看好它。所以说,卖方的报告并非仅仅是为买方量身定制的,它们有着更多的目的和用途。当然,券商研究员也希望他们的报告能够传播开来,扩大其影响力。这也是为什么你可以在各处看到卖方的研究报告。他们希望通过广泛传播报告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从而吸引更多的买方选择他们的研究服务。然而,随着交易佣金费率的下降,券商研究所的研究生态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冲击。特别是一些以研究业务为特色的中小型券商,他们更依赖佣金来维持运营。如果交易佣金减少,有的券商研究所可能会面临资金短缺和资源压力,这可能影响他们提供的研究服务质量和数量。二、公募基金下调佣金,会带来哪些影响?1、年年降,今年将腰斩?根据基金年报的综合数据,目前公募基金的券商交易佣金费率大致在万6至万9之间,以万8左右为主。在过去的几年中,佣金费率一直稳定在万8左右,被戏称为"机构批发价"。然而,随着A股市场逐渐向机构化发展,公募基金的交易量也大幅增加,券商之间的竞争也加剧,佣金费率逐渐下降至万8以下。然而,降幅并不是很大,每年只是略微降低一点。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的5年间,公募基金佣金费率稳步下降,但下降的趋势并不十分明显。今年,有关公募基金佣金腰斩式下调的传闻令人瞩目,但是否真的会降低那么多,还需要等待官方的正式通知。2、对行业内的哪些岗位产生影响比较大?如果机构交易佣金下调甚至“腰斩”,将直接导致证券公司的分募佣金收入大幅缩水,这对于那些过度依赖研究服务获取佣金的中小券商来说,打击可就不轻了。为了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一些券商可能会压缩研究所的人员规模和成本,这可能导致分析师们的收入下降。目前中证协注册的分析师人数超过4000人,产能过剩的分析师或将面临洗牌。众所周知,券商的报告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为基金的投资提供支持的,并不向个人投资者提供,而基金经理的决策,则有赖于相应券商的研究,也就是所谓的“机构投研服务”。过去,基金公司通过支付交易佣金来换取券商研究所的支持和券商财富条线的销售支持。但是,如果佣金下降,基金公司可能需要更多地依靠自身的能力来做出投资决策。从公募基金公司的经营角度看,降费率也颇为复杂。目前,管理费收入依然是公募基金公司最主要的营业收入来源,占比接近80%。从不同体量公司来看,对于头部基金公司来说,他们可能有能力同时降低费率和保障投研质量,因为他们资源雄厚,投研团队庞大,拥有强大的议价能力。然而,对于中小基金公司来说,情况可能就不那么乐观了。他们往往更加依赖券商的研究和销售渠道,所以对于那些中小基金公司来说,佣金的下调将产生更大的冲击。过去几年,许多券商都在加大研究业务的力度,包括扩大研究所团队或者转型为卖方研究业务。这是因为研究所是一种轻资产业务,一旦人员配置到位,业务优势立即显现。在佣金下调和增效的大环境下,中小基金公司将面临更大的影响。头部基金公司通常拥有强大的投资研究团队和与之匹配的资源支持,相对来说影响较小。然而,中小基金公司在投资研究能力方面往往存在短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基金运作过程中的投资决策胜率和盈利情况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对于行业内的某些岗位来说,佣金的下调将产生较大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券商的研究所,他们可能面临人员减少和收入下降的风险。同样受到影响的是基金公司的投资决策团队,他们可能需要更加依靠自身的能力进行研究和决策,而不再过度依赖券商的研究支持。此外,对于中小基金公司而言,他们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由于资源相对有限,他们在投资研究能力上可能存在差距,这将影响他们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业绩表现。三、降佣时代,卖方研究还值得卷吗?虽然券商行研处境尴尬,然而研究员的处境却没那么尴尬,可以说,卖方研究员还是应届生起步最高的岗位之一。在行业中,真正有能力的人并不担心市场的变化。一个具备真正研究能力的研究员,不受科班背景的限制,能够在长期时间范围内预测行业发展和公司股价的涨跌。这样的分析师实际上非常稀缺,他们拥有天赋,并且比普通人更加刻苦。刻苦往往与人性相悖,只有对这个领域充满兴趣,才能抵消这种相悖。因此,如果你具备这样的能力,无论是从事卖方、买方、自营还是私募,都没有太大限制。除了研究能力之外,还需要能够将研究成果推广出去,也就是能够给人讲故事。这对大部分研究员来说是适用的。目前,市场上其实并不缺少研究员,但是缺少的是能够成为网红的研究员。所谓的网红研究员是那些有趣且有价值的人,能够清晰地解释一个问题,对投资者真正有帮助。因此,顺应行业的潮流,要么成为真正的投研专家,要么成为一个为投资者提供服务的投顾专家。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发展,卖方研究人员的数量远远超过买方的需求,长期依赖单一客户,对机构客户的服务方式同质化严重。同时,席位佣金和分仓收入市场规模有限,整个市场规模也难以扩大。以研究换取佣金的模式已接近天花板。因此,提升个人能力才是关键。在这个时代,不仅需要具备研究能力,还需要拥有广阔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脱颖而出。(金融小伙伴,快进你的职业成长。想要找金融实习、求职/跳槽到金融行业的朋友们,可添加VX:feifan00999)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图片及资料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文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作于商业用途,若本文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VX
2023年6月15日
其他

金融实习圈流行的年度热词?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以下是本篇文章的正文:这两天,我看到之前网易数读统计的一张图,表明现在实习生点击量最高的词语的排序。图片来源于公众号《网易数读》说实话我将排序做了一些更改,不知道我们金融小伙伴的粉丝们对这些词语的点击量怎么看。我会在文章结尾做个统计投票,看到文章结尾的就可以投一票哦。下面是我对这些词语的重新整理,当然了,我也会将统计的那张图片放出来的。图片来源于公众号《网易数读》一、留用留用这个词热度排第一我是能够理解的,不仅仅是券商实习生,整个金融实习生都会比较关注留用的,还有大厂实习生,所以,留用这一次排第一实至名归。当就业内卷越来越严重,加上今年的就业环境,留用这一词频繁出现在各种话题上,大家都比较担心实习能否留用,而且更加关注招聘信息上是否有留用。以至于现在很多招聘者在招聘信息上写有留用机会(注意!这里并没有说留用的机会有多大,不要看到有留用机会就一定有留用)。这个留用有可能是画饼招实习生,当然真的是有留用机会。职场上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说实话,所以,大多数还要看自己的判断。如果说是领导想要你,但机构HR卡掉了。这个情况是有的。有些大型机构,人力部门是比较强势的,在招聘方面卡得非常严。即便你的领导非常想要你,但HR一句“你所在的部门今年业绩没达标,还想招人?”就怼回去了,或者是nice蓄力不达标也很难通过HR的那关。硬性指标有时候很难打破的。二、小黑工我一直觉得小黑工关注的热点是不亚于留用的。小黑工一般是没有实习经历但需要找第一份实习,并且是学历不够硬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小黑工作为第一份实习工作。网络上对于小黑工实习吐槽的声音更多的是:白嫖、学不到东西、打杂、没有工资等等。我不鼓励但也不排斥,这么说主要还是看你们的情况,如果说你学历很好,能力也很强,为啥要做小黑工呢?找个正式实习工难道不香吗?那如果说你学历不太好,又没有什么能力,投递简历找日常实习很难。小黑工不妨是做第一份实习的开始,当你有了第一份实习经历,之后找实习可能就没那么难了。无论是有没有钱,增长的实习经历。说白了在如此内卷的环境下,就业都已经很难了,胳膊也拧不过大腿,你听了网上说的打死也不做小黑工,抵制这种市场环境,最后可能就你找不到实习。但反过来你看不上的小黑工,可能就是让你找到实习的关键。小黑工是招聘要求略低,可能没有严格的学校,专业,年级的限制;小黑工没有留用,没有工资,也是意味着没有留用机会。正式实习生:要求的是985,211在校研究生,没错要求在校,什么叫在校,就是没有毕业,而且你如果临近毕业,可能也不行;而且基本是只招研究生,最最最重要一点:你可能得有相关实习经验,正式实习生多一个所谓的留用机会,仅仅是机会而已。从实际工作角度,小黑工和正式编制的实习生没有区别,对老板而言都是劳动力,工作照常分配,个人做的出色获得信任,同样会分配到有难度有更高锻炼价值的工作。三、资源我把资源放在第三个,不知道对不对,但是很多学生都问过我,没有资源能不能进金融这个问题,所以我就把资源放在第三个了。资源这个东西,我承认在金融行业是招人喜欢的。在我昨天写的文章里《金融行业里有多少岗位是带“资”进组》也说到这个点了。但有人提供资源,有人就得提供资源。所以,并不是说没有资源就进不了金融行业,而且资源也是能够积累的。比如说人脉资源,你的学校就是你的基础人脉资源啊,名校里面的校友优势,就是行业的资源。比如说有一些政府领导人都是来源于清北复交,知名的校友,都是在政界商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天然亲近的校友圈就是资源信息的来源。还有就是你入行金融岗位之后,工作一段时间后也是能够积累资源的。我举几个例子,行业同事—能够进金融的都是较为出色的精英,你的同事将是未来重要的人脉。在投行工作能接触到不同行业的人才,其中不乏有已经功成名就的行业高管,或是潜在的未来商业领袖。比如说:上市公司董监高、各类监管机构、律师、审计等等,这些难道不是资源?行研分析师也一样的啊,每天都要根据上市公司公示信息进行路演,那么是可以各种接触上市公司董监高的。所以啊,人脉、资源这些如果没有家庭支持,就只能靠自己在行业里积累。想要获得资源,你肯定是要深耕在一个行业里,不仅仅说的是金融行业,放在那个行业里来看都是这样。通过做金融才是你最有效接触到有资源的人的方式,金融的本质其实就是给有钱人服务的。四、内卷/门槛内卷和门槛,我一直在犹豫是不是要放在一起,最后我发现好像也是可以一起说的,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看的?内卷的另一方面也是在说行业的门槛高了。主要是现在不仅你们喊内卷,我都觉得卷得离谱。当然,金融行业被称为说是内卷最为严重的地方。一方面学历内卷,一方面实习内卷,还有行业内卷……学历内卷,金融的核心岗位,比如说投行、投研、公募私募、银行总行等被认为是双985的院校要求。更卷的是,当就业环境不好的时候,很多双非在面试银行工作的时候,遇到了不少清北复交毕业的以及国外名校留学归来的同学。所以,想来的更多了,提供的岗位少的时候,学历要求高,就会更卷。实习内卷,原先我们都是大三的时候才开始找实习,甚至有的是大四才开始找实习,学校里的同学也都是差不多时间开始找实习。现在呢,大一的都来问我有没有实习机会,真是卷的离谱,这种就业的危机意识我都不得不佩服。大家对行业信息了解的比较多了,都知道进金融行业,学历和实习两方面缺一不可。所以就会提早规划就业方向和实习,实际上,要求的不断提高,也真的非常好理解,当一个行业,不是在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就意味着对人的要求是会逐步提高的。五、薪资薪资是相对比较关注的点了。特别是现在这个时期,和金融挂钩的就是薪资、奖金了,以前还会有同学来问:进金融多久能够年薪百万?现在的情况就差有同学来问,金融行业还值不值得进了?行业的薪资降已经成必然的了,但不是所有岗位都降,只不过金融行业关注的人太多了,一旦说降,必然引起很多人的讨论。实习生也是关注薪资的,就像我前面说的小黑工这一点,大家都担心小黑工白嫖,白打工还学不到东西。因为没有走公司HR备案,小黑工就是没有薪资的,很多是报销食住行,有的是项目完成之后,从自己的项目提成里拿出来补贴实习生,才会有100或200元/天。六、加班/熬夜/出差加班、熬夜、出差,这三点我放在了一起,是已经实习过的更有深刻的感触。我在很多文章里都说过金融行业一些核心岗位是没有996的,更多是007。比如说行研,既要深耕行业,对上市公司进行调研和实地考察,又要长袖善舞,八面玲珑,跟高管和投资人都搞好关系。日常就是白天开会、做路演、见客户,晚上写研报(日报、月报、季报,热点专题报告),还得紧跟时事热点,因为每时每刻全球发生的事情可能都会你的研报会有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业绩压力,基本上是24小时在线的节奏。投行一直是被说加班最严重的岗位,说实话投行加班到凌晨也是阶段性的。加班最严重的还是在项目比较着急的时候,需要短时间内没日没夜,天天赶工,等到项目完成了,在下个项目没有开始前,就可以稍作休息。不过出差是真的频繁,一年365天,能有300天不是在出差,就是出差的路上。工作之后,说出差多可以到各地旅游,说熬夜是自己的日常的人,再也不会这么说了,当把出差和加班当成工作,就会发现一点乐趣都没有了。七、累/压力刚进金融行业,初次接触到如此大的工作量,身体必然是受不了的。像是加班、出差严重的岗位,累是必然感叹的声音。加上实习生刚入行,很多东西都不懂,要求做的东西也比较慢,那么时间更长,就会更累。还是拿上面一点说的岗位来举例,像是投行的风格,会给每个人施加很大的心理压力,万一出错了,你就要怎么怎么样。大家是严格控制出错,每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都背负着很多。比如一个项目过几天要申报,在申报之前,审计、律所都可能会修改一些材料,但是投行会跟着改一堆堆的材料,而且不能有任何错误,包括里面的勾稽关系不能出现问题。这种不仅精神和身体上劳累,压力也是很大的。还有就是写研报,实习生刚开始不懂如何写研报的时候,带教老师让你写,那就是每天都在愁着如何写研报?会议摘要也是一样的,没有头绪,不知道如何写,如何才能写好,这些都是感到累和压力的问题。八、打杂/杂活打杂这一点,我放到这里,主要是我和你们的看法不一样。很多同学说,找的实习做的都不是重要的工作,不是打印就是贴发票,我一名校毕业的就来打杂浪费时间的嘛,也没人教。你的时间宝贵,难道我的时间就不重要嘛?要知道有多少人打印机都不会的,贴发票都贴的乱七八糟的,打杂有的都打不好,重要工作会做什么呢?是不是得一步一步来,先熟悉工作内容,才能安排工作任务。没人教这点我更要说了,大家都很忙,没有人有学校老师一样有义务专门教你的,你已经到职场上了,工作环境里随便拿出来的东西都可以学习。真的会打印了,什么资料接触不到,底稿内容、PPT格式难道不是学习的内容。说真的,你一入职就给你非常重要的工作,先别庆幸说看重你,我觉得你还是要考虑考虑是不是让你背锅吧。九、跑路/离职/辞职跑路这种事情真的听说很多,有的因为压力太大了,有的因为觉得是白嫖没有工资,有的是就是打杂,还有的就是没有留用机会,实习生跑路、离职、辞职的原因和上面的点都差不了哪里去。跑路其实我都不建议你们做,实在是说这个公司真的是留用画大饼,没有机会,那就离职嘛。但是如果好不容易有个实习的机会,即便是上面的有些原因,我还是劝你们撑一撑实习3个月,因为现在的实习真的不好找(如果你说我找实习非常容易,那当我没说)。3个月算是一个阶段的实习经历,是能够写在简历上的,表明你这段经历是有意义的,也不是白白浪费时间找的实习啊。十、躺平/润躺平这个词,我其实觉得大家关注的应该是比较多的,但是真的能躺平的人有多少呢?所以放在了最后。躺平是由内卷造就的。内卷其实是每个行业成熟之后必然的现象。因为行业资源总是匮乏和稀缺的,人性的贪婪让许多人蜂拥而入,争先进场。其实内卷已经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通病,读博的卷学术、未来,工作的卷薪资、职位,金融卷学历、经验,真的没有人能逃过内卷,也没有人能够一直躺平。事实上现在的年轻人都喊着要“躺平”,并不是真的说什么都不干,只是我们不愿意既受着资本的压榨,还要为这份压榨歌功颂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焦虑,每代人面临的困难都是不一样的。
2023年6月14日
其他

金融哪些岗位流行“带资进组”?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以下是本篇文章的正文:当我们听到"带资进组"这个词时,常常会联想到娱乐圈。在电视剧、电影和综艺节目中,还真有剧名叫做《全资进组》的作品。这种情况通常指的是投资方为了推广旗下的艺人,通过增加投资来影响导演组,让他们将旗下演技较差的艺人强行安排在剧中扮演配角,以提升其知名度。另外,一些富有的大老板也会毫不吝啬地投资数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以帮助自己的情人在娱乐圈崭露头角。然而,"带资进组"并不仅限于娱乐圈,职场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以金融行业为例,富有的父亲可以在银行存入数千万的资金,然后随意安排他的子女在银行就职,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带资进组这种情况虽然存在,但在金融行业大多数还是靠着自己的实力进去的。有人靠爸爸,我们就要靠自己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来卷到入行的岗位。一、金融一般要带什么“资”进组?金融圈一般来说带资还是有分类的,资可以指的是资金,也可以指的是资源。资金和资源都是金融行业比较喜欢的。如果你有厉害的爸爸/亲戚,可以动用资金或者是资源,那确实你是能够进组的。不过呢,这两年行业内卷严重,带资进组的门槛也有所提升。1、资金金融行业所说的资金可不是四五百万的,通常来说,你需要至少拥有一定的资金量。比如说千万起步,因为1千万可以开个基金账号。特别有钱到什么地步呢?可以轻松拿出数亿资金用于投资项目,那么你有机会进入买方机构。即使机构让你自己担任投资经理,机构也能从中受益,毕竟他们可以通过赚你这笔钱的管理费。对于那些拥有数亿资金的人来说,他们可以在投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当然,如果你是特别有人那种也没啥问题,一般这种可以去卖方投行做个承揽啥的。这里的人指的是,各家上市公司想IPO,之前都会跟你讲。听着比较玄幻,但事实上一家公司要上市,某些人还是知道的,比如说很强的pe机构,再比如很牛的监管机构……这种人通常就是券商谁都不敢惹的存在,人人看到你都能笑成一朵花。上述两种情况,哪怕你不是顶尖名校毕业其实也没啥。一般承揽,都是带资金进组,这个资源可能是自己本身的资源,也可能是自己工作能力很强,已经在这个行业非常出名了。2、资源资源就是靠人脉关系进的组嘛。一级的是要能投进去好项目额度的资源。投行想要的是上市公司源,二级想要的是上市公司核心业务信息。一个省级领导官员的孩子,券商求之不得,该省有公司要上市或是并购,那么只需要一句话推荐,就能够为券商带来项目,同时为企业在省里争取更多的商业机会。有的人入行就是走的内推+免试,里面相当一部分人是企业一/二把手的亲友子女,简历直接到达人力部门总手上交办给下面人办入职手续。当然也不乏是很多大佬介绍进来的,有一些皇亲国戚的关系啊,比如侄子侄女、朋友孩子啥的。但是大佬加持成资源,也只是一个开始,或者是某一个条件分高,跟是否能成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能说,他实习了,能不能入行还要看他自身的能力。当然,资源可以是个人拥有的资源,也可以是自己在行业中积累的声誉和知名度。例如,一些人可以凭借自己的资源帮助公司开展业务,或者凭借自己在行业中的声望获得岗位机会。对于某些承揽项目来说,可以带有资源的人通常会通过租借资金来获得资源,这些资源可能是他们个人拥有的,也可能是他们在工作中展现出的卓越能力和良好声誉。二、金融哪些岗位流行“带资进组”?1、券商在金融行业中,有一些岗位流行着“带资进组”的现象。在券商这个领域,带资进组既可以指带着资金,也可以指带着资源。对于一些小地方的三、四线城市的证券交易所而言,一些持有大量股票或拥有巨量资源的人可以通过挂职的方式进入当地的证券公司。他们可以选择正常上班领取工资,或者选择挂职不上班,只需支付最低工资并代缴五险一金。此外,金融行业的其他大型机构,似乎也开始采取“明码标价”的方式进行社会招聘。在券商中,有些省份的社会招聘要求一个后台人员必须带来3000万的资金。而且,这3000万不能闲置,必须让这笔资金“滚动起来”,因为券商需要从中赚取佣金或手续费。虽然说金融行业中有些岗位流行着"带资进组"的趋势,但是无论是券商还是其他金融机构,带资进组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行业的竞争激烈和资源的重要性,但不能说明没有资源就入不了行。2、银行在银行业中,也存在一些岗位流行着"带资进组"的趋势,特别是对于一些资源型人才。我记得某农商行发布一条招聘公告,要求入围的5位候选人在该行营业部营销开立存款账户,存入不低于1000万元存款,并开具存款证实书后才能进入体检环节。这个公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被银行美其名曰为"引进资源型人才"。通常情况下,花钱进银行这种事情都是在桌子底下进行的暗箱交易,很少有银行敢在招聘条件中公然明示。我只能说他是个勇士。而且这家农商行的意思是,10天内存1000万只是满足入职资格,年日均存款余额达到3000万才能留下来。因为他们在招聘公告里写了,此次获聘人员在1年考核期内新增日均存款需达到3000万元,考核期满后1年内日均存款余额不应低于500万元:所以,这5个新员工即将要存进去的1.5亿,能完成这家银行某个网点几乎一年的指标,毕竟小银行的网点里,一年个人存款也就几个亿。这部分人有机会满足他们的管理欲望,并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尽管他们可能缺乏真正的技术能力,在其他工作中可能会被“吊打”,但在银行这样的环境中,他们仍然能够获得成功。在银行中,一些高级职位往往需要处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这就需要一定的财务实力和人脉关系。对于那些能够带来大量存款或资源的人才,银行会给予特殊的待遇和机会。在银行中,带资进组的现象并不罕见。这种现象既受到行业的特殊性影响,也与金融行业的竞争激烈有关。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些银行会选择招聘那些能够带来资金或资源的人才,期望在业务发展和竞争中占据优势。3、基金在金融行业的私募基金领域,有时候研究员为了成为基金经理会尝试"带资进组"的方式。对于一些就职于私募基金的交易员或研究员来说,他们的个人实力可能尚未达到成为基金经理的标准。但如果他们家庭拥有丰厚的资产,有时会与公司协商出资成立一只基金,并担任该基金的基金经理。与规模更大的公募基金不同,我国的私募基金整体规模较小,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资金也更为匮乏。当研究员宣称能够为公司带来大量资金时,一些规模压力较大的私募基金有时会选择特例升任其为基金经理。银行可以通过吸引大客户的存款来增加资金规模,而私人银行业务的资金规模更为庞大。基金公司则更看重基金经理的业绩,如果一个研究员能够保证管理的资金规模达到亿级并持续盈利,那么他也会拥有相当的资源。图片来源于小红书@Leonzl实业中的有钱人就喜欢让孩子进创投圈历练,挣不挣钱不是重点,能够跟着投资,见识市面就可以了。后续是开创自己的事业,还是历经磨练后回到实业当中,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富二代、官二代进入基金公司,大多从事项目资源、资金募集等一类的工作,也可谓人尽其才。三、没有“资”如何进组金融?虽然说一些富有的家庭可能会为他们的子女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使他们能够在金融机构中获得更好的职位和发展。但是需要明确的是,金融行业中的绝大多数岗位仍然是通过正常的招聘流程和竞争来获得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是进入金融行业的关键要素。毕竟人家提供资源,我们就提供技术呗。总得有人来干活吧。没有资源只能靠自己卷进去啊,首先就是学历,能上名校尽可能去上名校,硕士已然成了行业的基础,毋庸置疑市场内卷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其次就是实习经历,至少要有2-3段的深度实习经历(而且是要和求职方向相贴合的,所以才说职业规划要做早一点);最后这一点包括很多小点,但是先入为主的肯定是简历,简历就是你的脸面,前面两点的学历和实习都是在为简历添砖加瓦,所以当你的简历乱七八糟的时候,大概率HR是看不到你前面的两点的。在简历中突出你的教育背景、实习经历和相关技能,确保简历清晰、简洁,突出重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总之,我一直认为如果你足够有能力,那么来干金融可能是你最快的逆袭阶级的方式之一。虽然,最终到了金融行业里,这行聪明优秀的人太多,只有塔尖的人成为大鳄。但是,最基层的不会比其他普通行业好多少,也就是充当分母,被平均的命运罢了。所以说,脚踏实地,积极向上,努力提升自我价值。(金融小伙伴,快进你的职业成长。想要找金融实习、求职/跳槽到金融行业的朋友们,可添加VX:feifan00999)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图片及资料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文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作于商业用途,若本文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VX
2023年6月13日
其他

金融圈互相糊弄景象?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假装繁荣也是一种繁荣。GP和FA也开始相互糊弄了。最近观察到一个有趣的投资圈现象:一边是募不到钱的GP,糊弄FA继续给自己推项目,另一边是挖不到好项目的FA,用质地一般的项目糊弄GP。二者表面看上去关系和谐,但背地里都有另一幅面孔——FA知道GP没钱,虽说面上推着项目,但大多都是不好卖的平庸项目,好项目只留给真有子弹的投资人。GP也知道FA推的项目不行,但碍于自己没钱,也没资格说什么。大家看似忙得热火朝天,但都在揣着明白装糊涂,也不揭穿彼此,该干嘛干嘛。但事实骗不了人。投中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Q1新设基金同比下降近20%,投资数量同比下降20.3%,持续处于近年波谷。但信念感还是要有的,假装繁荣也是一种繁荣。01没钱也得营造市场繁荣不然怎么办?在GP和FA的相互糊弄下,这个圈子看起来热闹依旧。没钱的GP假装很有钱,糊弄FA给自己推好项目,无非是想拿着项目去找LP募资。一位深圳某腰部GP合伙人坦言,“各种途径找项目,抢到好项目就赶紧找LP募专项,抢到一般项目就自己当FA,能赚多少是多少,先活下来。”但“空手套白狼式”并不难识破。一位北京腰部FA吐槽,“有投资人跟我说子弹充足,今年必须要投出几个项目,让我抓紧推些好项目。结果忙活半天,迟迟不交割。好几个都是这种情况,我严重怀疑是在白嫖。”一来二去,GP什么情况,FA也门儿清,可明知道GP没钱,也照样推着项目。一位上海某腰部FA直言,“FA干的就是这个活儿,没钱也得陪玩,一起营造市场繁荣,不然怎么办?FA也得保持对市场敏感,时刻了解GP想看什么,了解创始人情况,万一哪天GP募到钱了呢?”更何况,FA真正拿得出手的好项目本身也有限,扩大覆盖碰运气是常规操作。一位北京某腰部FA透露了最近在推的新材料项目,“创始人跟老板关系好,我们友情帮推,但估计排几百场会都不一定能融得到。”“大家都是演员,投资人假装有钱,FA假装有好项目,你糊弄我,我糊弄你。”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生存。一位北京腰部医疗FA合伙人无奈表示,“市场不好,有活就干。质地一般的项目也接,包装一下,哪怕卖得便宜也能走个量,一年做20-30个。”接着他算了笔账,“FA机构十几人的团队,每人30-40万/年,这就小五百万的成本。再加上两个合伙人,每人100-200万/年,至少也得赚个600-700万才行。”但“走量”操作也让一些GP失去了对FA的信任。“现在FA推的项目压根儿不看,要么技术不行,要么估值太贵,都不指望FA了,好项目还得我自己找。”一位江浙地区腰部GP吐槽,“我们不可能像大机构那样铺赛道,只能精准出击,要高命中率。”现实总是让人难以接受。“水上漂的项目瞧不上,水下好的项目挖不到,后期贵的项目投不起,早期便宜的项目看不懂”
2023年6月12日
其他

2023年比去年更难了吗?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
2023年6月11日
其他

金融民工开始转行做“家政保姆”了?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行业都挺苦的,只是很多人不愿意承认罢了。”本文3949字,约5.6分钟作者
2023年6月10日
其他

摊牌了!干啥不好非得干一级啊?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摊牌了!我的标题又夸张了。干啥不好非得干一级,这个标题里说的一级特指的的是一级买方。在今年的投资市场上,相信你们也听到了不少消息。网上有个段子是这样说的,前年投消费、去年投芯片、今年投简历,虽然是个段子,但也侧面说明了一级市场最近的艰难。投资人不仅仅说脱口秀,还看到有转行做保姆的。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能够成功募资,一级买方必须提供更全面的服务。然而,好项目却变得越来越少,我们已经过了“万众创业”的阶段,即便是“精英创业”也变得异常艰难。随着投资市场的繁荣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导致市场上的竞争愈发激烈。好的项目往往被多个投资方争相追逐,一级买方需要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市场趋势的变化也增加了一级买方的困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演变,市场的热点和机会在不断变化。一级买方需要时刻紧跟市场的脉搏,抓住新的投资机会,而这需要他们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那么,今天就来说一说一级买爱恨情仇。一、为啥说一级买方不好干?1、市场环境波动大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是一级买方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当前,整个中国的一级市场充满了焦虑和迷茫的氛围,项目难以获取,资金也变得紧缺。PE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许多基金面临募资困难,LP不再愿意投资盲目基金,导致目前全国可供投资的资金数量已经相当有限。除了政府主导的投资机构和少数家族办公室之外,非政府和非家族背景的财务机构能够投入的资金规模非常有限,估计不超过100家。VC也一样,越来越多的VC机构收紧了投资标准,只愿意投资硬科技领域的项目。然而,中国市场上尚未上市的卡脖子企业并不多,这给VC机构带来了困难。此外,已经投资的项目的退出也面临着不确定性,投资人需要面对有限合伙人的压力,要求实现投资回报。FA在项目竞争中,往往难以与买方机构抗衡,很难与券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银行、地方招商办公室以及现有股东等竞争对手相媲美。头部FA机构被迫进行裁员以求生存,而中小规模的FA机构面临着艰难的生计问题,有的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生活或小规模的经济安全。2、竞争激烈,压力大一级买方所处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随着投资市场的繁荣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导致市场上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好的项目往往受到多个投资方的争相追逐,一级买方需要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一级买方需要具备出色的市场分析和投资能力,以便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并获得优质项目的投资机会。整体看下来,一级买方行业的工作压力也不容小觑。作为一级买方,他们承担着巨大的责任,需要做出重大的投资决策,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一级买方的工作涉及对项目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谈判和合同的签订,这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谈判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法律意识。此外,他们还需要与其他相关方,如券商、律师、会计师事务所等进行合作和协调,确保投资项目的顺利进行。在投资决策中犯错可能会导致巨大的损失,不仅对机构的声誉有影响,也对从业人员的个人职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一级买方需要承受来自投资人、LP和市场的压力,做出明智的决策和管理风险。行业的变化和快速发展也是一级买方面临的挑战之一。科技进步和市场趋势的变化使得投资机会不断涌现和消失,一级买方需要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和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这对于从业人员的洞察力和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信息获取难度大市场上的信息非常庞杂和复杂,一级买方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收集和筛选信息,以找到潜在的投资机会。同时,他们还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以确保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一级买方在信息获取方面往往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一些项目或公司可能会对外披露有限的信息,而一级买方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获取更多的关键信息,以便做出全面的投资判断。这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广泛的信息网络。此外,快速变化的市场趋势和科技进步也增加了信息获取和分析的难度。一级买方需要时刻保持对市场的敏感度,及时抓住新兴的投资机会,并对市场的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应对。二、什么样的人适合干一级买一级买方的组一般都按赛道划分,消费/医药/TMT等等,因此即使是实习生或入门级职位,进入团队后也会面临陡峭的学习曲线。在一级市场中,学术背景和专业知识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具备较高的学历和相关专业背景。目前,许多国内的一级买方机构更加青睐具备真正复合背景的人才,例如本科医学,硕士金融。这可见其对专业性的高要求。从业人员需要对快速了解企业行业的发展、行业的监管政策、公司产品的演变、公司主要产品、公司核心技术、公司产品竞争力到行业未来市场格局等从而作出专业的判断。所以这就是为什么VC人员来源更多样化,如实业人员、研究员、创业者等。一般来说,PE、VC等一级市场的岗位对应聘者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求申请者拥有较高的学历背景和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出色的业务谈判能力、资源获取能力以及市场分析能力等。PE/VC行业倾向于理工科学生,但PE相对VC对“财技”的要求更高,更注重合规性,而VC则对行业要求更高,很多都是具体产业方向的博士。目前要求的基本都是名校+理工科本+金融硕,对纯金融背景越来越不友好了。比如生物博士会去做生物药物的一级研究和投行工作,环境材料的博士生会去做新能源企业的一级投资和投行工作。因为相比如金融专业的博士,你们对自己的行业发展更加了解,而且专业与专业之间都有自己的壁垒,金融专业的人很难知道生物企业的门道和核心技术在哪。一级买方行业存在激烈的竞争。尽管大型FA机构要求非常高,例如双985,但小型FA机构更为普遍。通常情况下,只要你拥有硕士学位,或者是工科背景,也能够找到一定的机会。成功的关键在于专业知识、研究能力和行业洞察力。只有真正了解所投资的行业和项目,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并取得成功。所以一级买方的从业人员需要具备高度专业化的能力和知识,不仅要熟悉金融投资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还要对特定行业有深入的了解。这对于普通人而言是一个挑战,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想要从事PEVC,对于应届生来说,认知要求很高。应届生因为人生阅历比较少,很容易看任何项目都觉得很好,一听创始人忽悠就脑袋发热,毕竟你们还是太年轻。所以,一级买不适合应届生进金融的起步点。三、应届生进金融,从哪里起步比较好?对于应届生来说,进入金融行业的起步点可以选择卖方机构。相对而言,卖方入行相对容易。卖方机构可选择机会多且培训更成系统,比如说一般卖方都是券商,但是券商很多都是国央企,所以解决就业问题,也是很多企业的责任。再加上机构大,成体系,也能给应届生一个统一的培训,让大家成长。卖方需要出卖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获益,那么首先你得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推销出去,赢得客户爸爸的青睐才行,一般都是多家卖方竞争同一个客户,这个时候就需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所以一般来说:卖方招人很看重候选人背景,为什么国内券商投行清一色只要常春藤或985名校硕士?难道是其他人干不了吗?其实不然,从大部分卖方工作内容本身来说并没有那么高的门槛,除了说背景优秀的人一般比较聪明,好上手之外,其实也是为了迎合客户爸爸挑剔的眼光。所以大家往往会看到投行、行研、咨询的人总是西装革履,神采奕奕,谈吐不凡,随时准备上战场迎接挑战。正因为卖方要经常对外,要注重自己的方方面面,要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做得特别到位,所以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卖方是一个更能锻炼你各方面能力的不错的职业起点。卖方是为了给买方提供服务的,就算是这家机构自己没有成行的培训体系,你在服务买方的过程中,其实也能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比如说,买方成天问你市场空间,那你就知道了,很多行业和标的就要看市场空间;那有些买方总问你产能问题,那你自然也就知道了产能方面的东西。就问的多了,你就明白了。而你去买方,没办法上来之后就看到这么多家的问题,自己如果再没有自驱力,很快就会被淘汰。对于应届生来说,选择从卖方机构起步进入金融行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将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学习和发展机会,锻炼他们的能力,并为他们的职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金融小伙伴,快进你的职业成长。想要找金融实习、求职/跳槽到金融行业的朋友们,可添加VX:feifan00999)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图片及资料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文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作于商业用途,若本文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VX
2023年6月9日
其他

上海的家长已经不卷“高考”这条路了?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以下是本篇文章的正文:在高考的第二天,写这个标题,似乎感觉有点不太妥,但事实就是如此。为什么标题写的是上海的家长呢?当然并不是只有上海的家长,上海只不过是一线城市的一个代表。当初说中考分流的时候,我的印象里好像是上海冲上了热搜。所以就用了上海来做一个代表来讨论这个话题。然而,事实上,不仅仅是上海,很早以前,一些早就意识到教育信息不对等的家庭,已经开始为他们的下一代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而不再过分关注高考。在过去,高考一直被看作是唯一的通往成功的途径,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未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一种过度竞争的现象。时过境迁,社会在不断进步,高考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在不断升级。为了争夺名额,许多家长和学生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但结果可能并不尽如人意。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和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单纯依靠高考成绩来保证就业优势已经不再现实。一、为什么说上海的家长不卷“高考”了?1、中考分流,已经卷不动了在中考分流开始以后,表明很多学生在中考这个分叉口就被决定了人生,原先说的五五分流,在今年又被说是三七分流。那么能考上985只是极少数学生。中考分流,将近一半学生上不了高中。高考分流,能上本科的只有一小部分。本科里能上一本的占多少,一本里211占多少,211里985占多少,最后算下来只有3%左右。绝大多数学生都考不上985,事实上能考上211已经很不容易了。举个上海的例子吧:11万考生中有多少可进985、211?每年上海的初中毕业生平均有11万人,根据“普职分流”政策,能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为6.6万人左右。上海的重点高中有60所,每一所招生不会超过400人。孩子能进重点高中的比例大约是22%,也就是2.4万人左右。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在11万同龄人当中,必须进入前2.4万名才有可能升入重点高中。读初中的孩子,按照每班50人计算,要排在班级前13名才能上重点高中。读高中后,排在班级前30名能升读本科;排在班级前10名,有希望进入一本。上海每年考进一本的学生有1.2万人。如果孩子在11万学生当中,考进前7800名,有希望进211;考进前3000名,有希望进985。按照这个数据来看的话,有能力考上国内顶尖大学实属非常困难。所以有能力的家庭就会把自己的孩子先送到国外去读书,不让他们的孩子在国内卷,稍有不慎可能就分流卷不上。过去,高考被认为是普通家庭子女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家长们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未来而不惜付出巨大努力。然而,人们逐渐认识到高考并非是唯一的成功之路。2、上海家长逃离高考内卷上海每年的初中毕业生,能进高中读书的只有50%。在这50%中还包括了一些非常普通的高中,离211和985并不近。在上海这个精英人才密布的地方,拿着一个普通学历几乎等同于毫无竞争力,因此他们对于孩子能否考上好大学的渴望非常强烈。而进好大学就意味着要进好高中,顶尖高中有多难进?基本就是你必须得是很好的初中里面的尖子生,才有可能进去。上海人的“高考”应该说从中考就开始了,甚至从小升初就已经进入了预热,这是个漫长煎熬的反射弧,高考只是最后的一个落点而已。为了能够卷出不被分流,很多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在学龄前就已经开始上着各种的培训机构的课程,像英语、语文训练、数学思维以及一系列的兴趣爱好课程,差不多要达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级别。这也是一线城市家长的一个共同特点,他们的孩子从小就被各种教学活动充斥着,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不遗余力地投入时间和精力。今年的高考人数1291万人,在前天的文章里我还说了今年的高考还不是最难的一年,再接下来的几年里,数据还是会上升的。在学历贬值的大环境下,卷过了中考分流之后,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之后加油雷打不动的考研,考研是被声称为第二次高考。2022年的研究生就比20年前多了100万!今年考研人数474万,再创历史新高。考研的竞争激烈程度胜于高考。2022年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录取率只有24.22%。就算是在录取率最高的2009年,也只有36%。中考要面临分流,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想补课却遇上校内校外双减;2024年艺术特长生将被取消,体育特长生门槛也要被提高。高考人数不断攀升,而大学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压力也变得巨大。因此,在中国,家长们要么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进行鸡娃式的教育,努力让孩子考入985和211的名校,要么选择将孩子送出国,避开国内高考这个通道。二、高考不再是跨越阶级唯一出路了?1、出国将比高考容易?相对于在国内高考如此内卷,国外留学可谓是简单许多。毕竟有钱能使鬼推磨。但我并不是在鼓励大家选择出国留学不高考,要知道现在就业看的还是名校的身份。这个我在后面会讲到的。国内高中生出国留学的话,选择大学的空间和自由度都比较大。纵观一些世界综合排名较高的海外名校录取标准,很多国内优秀高中生都可以达到。中国学生在高中阶段平时各门功课取得平均80分以上的成绩,雅思达到5.5分水平,可以无需通过严格的高考选拔,直接将相关申请材料递交给国外大学,一个月甚至更快时间内即可得到消息。一般来说,能在国内高考获得二本以上成绩的考生,基本都有机会获得海外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对于那些对国外教育有一定了解,学习成绩相当理想,对自身未来发展寄予更高期望的高中生来说,如果家庭经济允许,家长可能就会安排孩子出国留学。但在现在的就业市场上,并不是说顺利出国留学,归来就能够求得一份好的工作。每年我们都会在网上看到各种世界大学排名的榜单,比如QS、UTS、ARWU等,现在很多国内的外企、大厂甚至是体制内,都会参考这些榜单内Top100的大学进行招聘。在就业市场中,名校背景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出国留学的学生即使在海外完成学业,最终还是要回到国内寻找就业机会。在国内求职时,拥有国内名牌大学的文凭会更具竞争力。而且这一趋势将来会更加明显,某些单位已经开始对海外学历进行排斥。因此,虽然出国留学是一种绕过高考的选择,但国内名校背景仍然被看重,尤其是在一些竞争激烈的行业和岗位。2、教育信息差,内卷存在源头谈及中国的教育系统时,我们不得不提到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城市中上层阶级的家庭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相比之下,普通家庭和农村家庭更加依赖高考这一机制来改变他们的命运,改变家庭的命运。普通家庭能够利用的教育资源很少,高考竞争力就会下降。但是,越是普通家庭,越依赖于高考这么一种跳板,这么一种机制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庭的命运。从他们的角度来讲,就需要更加重视教育,更加重视这个考试,而不是放弃。首先,城市和农村这两类学校的配置、资源和师生比,就是不一样的。对需要更多教师的农村学校配比更少,对需要更多支持的农村学校经费投入更少,就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分配。中国大多数父母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上大学,就期盼着孩子学有所成能考上公务员、事业编制,或者走向富商阶层。因为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所以大家都要竞争,要享受最好的资源。三、高考还是普通人家向上的重要通道高考作为普通人家向上攀升的重要通道,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期望和梦想。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高考是改变自身命运和家庭状况的重要机会。高考是目前最公平的选拔机制了,无论你是何种背景,只要通过努力学习和准备,就有机会取得好成绩,进入理想的大学,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如果考上了顶尖的学校,就意味着有更广阔的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为个人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高水平的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才能,增强了他们在职场中的竞争力。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大。高考所带来的跳板效应似乎不如以往明显。但对于普通家庭而言,高考是改变命运的关键。这一次考试代表着他们能否进入理想的大学,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和人脉资源,有更多机会向上流动。(金融小伙伴,快进你的职业成长。想要找金融实习、求职/跳槽到金融行业的朋友们,可添加VX:feifan00999)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图片及资料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文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作于商业用途,若本文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VX
2023年6月8日
其他

2023还劝人学金融,天打雷劈?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以下是本篇文章的正文:今天高考的第一天,一早上就爆了几个热搜,还是高考最受全国人民关注。我在这里祝全国高三学子高考顺利。高考这几天重要,考过选专业也很重要。要知道,现在选的是热门专业,四年后有可能就成了天坑专业,时代变化就是这么快。像是前几年高考选专业的时候,很多人推荐选择金融专业。有的是因为金融专业对口啊,有的是因为金融行业赚钱啊。但是,今时已不同往日,金融不再是行业里吃香的那个专业了。这都2023了,还有人劝你学金融专业,真是要天打雷劈啊!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技术和创新的进步深刻地影响着各个行业,金融领域也不例外。新兴科技、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的崛起正在改变金融行业的面貌。金融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传统的金融业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革。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导致许多传统金融岗位被取代或改变。随着金融科技的兴起,互联网金融、数字支付、虚拟货币等领域正在崭露头角。这些新兴领域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而传统金融专业的知识体系可能无法完全满足这些需求。然而,并不是说金融专业完全失去了吸引力。金融行业仍然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领域,需要专业人士来处理投资、风险管理、资产评估等方面的任务。但是金融专业不吃香是认真的,如果你或者你的孩子想从事金融行业,接下来这篇文章要仔细看看了。一、高考进行时,专业谨慎选择1、现在热门,毕业天坑的专业在网上一搜天坑专业,真是各种天坑专业都出来了。从最早的生化环材“四大天坑”专业,到土木、机械,这几年连互联网程序员、金融等热门专业都被打上了“35岁危机”和“金融本硕,狗都不招”的标签。入学时还是热门专业,声称毕业年薪百万的,大学四年之后出来就业就成了天坑专业了。被称为天坑专业,一般都是冷门、难就业、招人少、不对口等等理由。有的专业一度被挂上毕业就失业的结论。但说白了,专业的选择还是可学校挂钩的,如果你被清北等顶尖学府录取,那么专业选择就不会存在所谓的“天坑”。所以,当学校稍微不是那么强的情况,我们选择专业就比较重要了。要用心选择考取的专业,只有好的学校与好的专业之间强强联合,才能让学生的未来变得更好。特别是在现在这个内卷的就业市场环境下,专业选择还是迈向前进的重要的一步。不要说热衷于看现在比较热门的专业,四年后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呢?2、没有一直吃香的专业在专业的选择上,并没有绝对的冷门和热门专业。就像北大古生物学专业,独苗般的存在堪称是绝对是冷门专业,老师比学生还多,但是学习一般的孩子想要考取这个专业,还是十分有难度的,但是从这个专业毕业后的学生,都十分吃香。这说明了一个事实,环境和趋势是不断变化的。正如俗话所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未来的事情谁也无法预测。学生对专业的了解通常有限,选择专业时往往难以明确重点。很多大学毕业生连简单的财务报表名称和基本的关系都不清楚。这几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的结果是,金融专业的应届生在基本工作技能方面普遍不如财务专业和法学专业的学生。许多金融专业的毕业生缺乏对实际工作的概念。这再次提醒我们,在选择专业时需要全面考虑。仅仅因为某个专业在当前时期被吹捧,不代表它会一直保持热门。此外,不要仅仅追求表面的热门专业,而是要关注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新兴行业和职业层出不穷,它们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二、203还劝人学金融,天打雷劈1、金融不再是最吃香的那个?现在金融大部分岗位的工作整体来说比较琐碎但难度不大,行业所需要的能力并不是大学课堂上面能教授给你的。现实生活中,金融行业里什么专业毕业的都有。金融行业不局限大家大学里读什么专业,它主要看中的是你的社会关系、人脉资源、实习经历、还有行业知识。比起金融专业的那些课程而言,用人单位更在乎的是:你是否能够依靠自身背景帮我拉来业务和客户?你是否具备某个特定行业/产业的专业知识,能够充分理解一个行业上下游的分布、行业的周期、企业产品的市场前景?能否站在专业的角度详细解读国家发布的相关政策?根据具体部门举例来说吧,投行业务(不考虑交易业务),大概分类也就是IPO、上市公司业务、固定收益类业务。这些业务从实操来讲,需要的是财务知识、法务知识、对交易所相关政策的熟练掌握,甚至需要写作能力和各个实体行业的理工科知识。投行核心职位基本是硕士起步,不少人的第一专业不是商科,其中工科的多于理科,但本硕都是商科的,多于“本科理工+硕士商科”。基本就是看拿项目能力和做项目能力。拿项目能力,基本就是看资源,学什么并不重要;做项目能力,基本就是你要了解整一套上市或并购的流程、风险点和关系打点,学财务和法律其实更吃香。所以说投行对专业的要求不大,但希望学过金融学等相关内容,有法律和注册会计师认证等会加很多分,有理工科背景加分。券商研究所的研究员、基金公司等买方的研究员,有不少是本科理工+硕士商科的,也有本硕都是纯理工的。有理工科背景,做行业研究确实相对更有优势,但不是必须!!很多研究员就是纯商科背景的,研究的是很硬核的通讯、电子、化工、机械、军工等行业,也做得很好。各大行业的研究组,都希望是做过产业的人或者是了解该行业的人来做。比如化工组喜欢学化工的;策略和宏观,招读经济学的。是不是学金融的并不那么重要。企业融资部门:股和债的一级主要靠承揽和承销,都是资源性的,跟你学不学金融关系不大。交易部门:更倾向于量化方向的,只学金融用处不大。存在的未必合理,但必有其背后的因由。
2023年6月7日
其他

1291万!今年还不是高考最难的时候?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以下是本篇文章的正文:时间过的真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要来了!今天已经进入高考倒计时了。今年的高考人数突破了1200万,比去年增加了98万人,差2万就上百万了,人数又创造了历史新高。这高考人数一年一年的增长,也意味就业一年更比一年难。但为什么我在标题还说今年还不是高考最难的时候呢?这个标题一看就是招人骂的。人数都是历史新高了,你竟然还说今年不是高考最难的时候。事实上,根据最近几年的趋势观察,每年的高考人数都相对较高。虽然今年的人数创下了历史新高,但我们需要考虑更多因素来评估高考的难度。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出生人口的变化。加上有网友做了一张出生人数和高考人数的时间图,可以明显看出今年高考还不是最难的时候。即便中间出了其他的状况,今年也只是最难的高考的其中一年。现在结婚生子的人越来越少,那么是否之后的高考将没有那么难了呢?虽然无法确定未来的情况,但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推测。人口趋势显示,结婚生子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这意味着未来的高考人数可能会相对减少。这一变化可能会对高考竞争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未来的高考难度可能降低。一、2023年高考人数1291万,比去年多了98万1、一年更比一年多据教育部最新通知,今年有1291万人报名参加全国高考,对比2022年,暴涨了98万,增长率达到8.22%。回顾近几年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高考人数持续增长的趋势。2004年,我国的高考人数就比新世纪以前翻倍了。2007年,高考人数达到了1010万人。2021年,我国高考人数达到了历史最高峰,为1078万人。从整体来看,高考人数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从2022年全国累计报名人数1031万人次,到2022年全国报名人数1071万人次,再到2022年的1078万人次,乃至2022年的暴涨至1193万人次。高考人数一直在快速增加。今年更是出乎意料地达到了1291万人,比去年增加了98万考生。这个数字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甚至比一些机构的预估还要高。可以说,人算不如天算。高考人数持续攀升的背后,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很难一概而论高考人数的增多是好是坏,但可以确定的是对于考生来说,增加的高考人数确实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河南省每年的高考考生数量是全国最多的,甚至超过了第二名的广东省。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河南省的高考考生人数在2022年也出现了暴涨。2、2023还不是高考最难的时候为什么说2023年还不是高考最难的时候呢?在开头的时候我给大家看了一张网上的图,虽然说每年的高考人数不能对照出生人数,但是当年的出生人数将是高考人数的一个参考依据。这样看的话,高校的招生名额是有限的,因此考生基数越大,录取率就越低,竞争也就越激烈。某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总数越多,这年的高考就越激烈。对多数考生来说,出生年份决定了参加高考的时间,所以,看一下你的出生年份,大致就能知道你高考时竞争有多激烈。根据这张图的出生人数我们可以看出来,在2016-2017年的出生的孩子将面临高考最难的时候,也就是说在2034年或者是2035年的高考。从今年开始,相对每年的适龄高考人数都稳定在1600万左右,相对来说竞争曲线比较平缓。而真正开始高考竞争激烈起来,是要到2030年开始,适龄的出生人数达到了1635万,随后逐年上升,达到了1786万,这个将近2000万的高考适龄人数数据是极其夸张的数字。正是因为那时候二胎政策的放开,使得适龄人口不断上升。而到了2035年之后,适龄的高考出生人数大幅度的减少,在短短四年内,适龄人数从1700万下降到略超过1000万,这个降幅是相当可观的。从侧面也可以看出我国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想生娃,年轻人结婚的比例越来越低,年龄也越来越大。根据图片预测是这样的结果,但这十一二年中间会不会出其他的政策,这谁也说不准。但是可以说明的是接下来的两年的高考人数不会降多少。二、哪年出生的孩子高考最难?1、没有最难,只有更难因为教育环境和竞争压力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然而,可以确定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考生们面临的竞争压力将会更加激烈。近年来,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出生人口数量逐渐增多。这些年出生的孩子在中考、高考以及就业过程中都面临较大的压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儿人数逐渐减少,升学压力也会逐渐减轻。此外,普通本科学历可能不再像过去那样具有竞争力。因此,考生们将面临更加精英化和尖端化的竞争。根据提供的统计图表,我们可以看到2016年和2017年出生人口分别达到了1786万和1723万。这两年出生的孩子将在18年后面临最大的竞争。大学数量是有限的,参加高考的人数越多,录取分数线也会越高。然而,高考只是一个方面。未来在职场上,他们同样会面临巨大的竞争。优质工作岗位有限,竞争者众多,难度也会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出生人口与高考人数密切相关。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人口数据报告,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出生人口的减少也意味着未来高考人数的减少。根据当前的趋势,未来的高考人数可能会呈现下降的趋势。此外,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进程,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关注焦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持续提高,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从图表中可以明显看出,2017年之后的出生人数骤降,每年减少一两百万。那么,2023年出生的孩子是否意味着在2041年的高考竞争将不再那么激烈呢?尽管出生人数的减少可能会对高考竞争产生一定影响,但仍然有其他因素需要考虑。高考竞争的难度不仅仅取决于出生人口数量,还受到教育政策、经济发展、社会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无法简单地确定哪一年出生的孩子面临的高考竞争最为困难。高考竞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尽管出生人口的变化可能会对高考竞争产生影响,但其他因素的变化同样重要。只能说没有最难,只有更难。2、人数负增长了,高考是不是就不难了?2020年新增人口只有204万,对应2035年的中考,2038年的高考。2021年出生的孩子,当年新增人口只有48万,创历史纪录,史无前例的低。人数负增长了,高考是不是就不难了?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以今年的高考为例,去年的应届生大部分出生于2004年,当年的常住出生人口总数为1593万。按照常理推算,今年的高考人数不应该突破1200万。但事实上就是不讲道理。今年的高考人数却达到了1291万。那么为什么今年的高考人数能够超过预期呢?有人推测,这与当今职场的情况有关。在当下,学历成为进入职场的重要敲门砖。许多去年高考没有理想成绩或者没有考上985/211院校的学生,选择了复读。随着复读人数的增加,高考人数也相应增长。这一推测可能是合理的解释之一。复读学生的增加导致了高考人数的增长比例超出预期。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高考人数有所增加,985和211院校的录取率并没有明显变化。根据提供的数据,全国985院校的平均录取率仍然只有1.62%,而211院校的录取率为5.01%。因此,尽管人数负增长趋势可能对高考人数产生一定的影响,但985和211院校的竞争仍然激烈。随着全国各地高考报名人数的波动,录取率仍然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这意味着无论人数增减如何,高考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考试。三、最后
2023年6月6日
其他

卖方实习要如何转变“学生心态”?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以下是本篇文章的正文:从学校到职场,总要经历心态上的转变。很多同学刚入职场的时候不明白,就像我一样需要经历很多的事情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职场上是这样的。金融行业我觉得在卖方需要更快地转变学生心态。有时候,我给朋友推荐过去实习生,总会时不时收到朋友的吐槽。有个朋友说的话很是经典,明明我招的是实习生,为什么反过来像是我招了位大爷呢?关于这种情况我是深有体会,就别说我带的实习生了,现在来咨询的同学之间的区别也会感到非常的明显。比如说有的同学添加我之后,上来就问我能去哪里?不说自己背景经历的,我是神嘛,我会算你能去哪里?还有最离谱的就是有同学啥也不说,上来就问,你能不能给我推荐个实习(原话哈),我的第一反应是我欠你的嘛,我需要花费人情给你推荐。我相信类似的同学在职场上实习也会有很多。但我想说,这种学生心态,一定会阻挡你前进的,无论是实习留用,还是实习学到东西。要知道,职场上是没有理所当然的。今天这篇文章就以卖方实习来说说学生心态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一、什么样是学生心态?1、职场没有“理所当然”其实,我很明白,从学校到职场,身份的转变根本没有给我们留多少时间。学生心态在职场中的表现常常体现为对权威的敬畏和依赖,以及对工作和职责的理所当然的期望。在学校时,我们习惯于依赖老师和指导,将问题交给他人解决。我们将老师视为权威,所以在职场中,我们也可能将带教老师或领导视为权威,对其意见和指导持怀疑和顺从的态度。我们可能会期待他们主动教导、解决问题,而不愿意主动思考和解决困难。这种心态会阻碍我们的成长和发展。但有的同学就会觉得,我不会你就得教我呀,你不教我怎么能会呢?但我想说的是,态度要好一点,不要像我朋友说的,知道的是招了个实习生,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招了个大爷呢?我强调一点,态度好不代表是低三下四。真的不要觉得别人教你就是理所当然的。而且,有真实的例子,态度好的前提下,你的能力还不错,实习留用的几率就会很大。我们金融小伙伴就有学员是学历不够,能力来凑,态度还不错,留用的时候好几个领导都为其说话。最起码要有个称呼,比如说最基础的“老师”,这是最不容易出错的。关系好了,哥啊姐啊的可以拉近关系。职场是虽然有竞争,但很少有电视剧里勾心斗角,这样说吧,谁不喜欢嘴甜的孩子呢?2、切忌动脑只走一步在实习过程中,切记不要犯蠢,不仅要做到专业和准确,还要学会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当我们在实习中遇到任务或项目时,我们不能仅仅完成表面上的要求,而应该更进一步,动脑子去思考,考虑其中的细节和背后的原因。我其实带实习生的时候,就会说一句前提,可以犯错,但不要犯低级错误。什么是低级错误呢?比如说做一个表格,按照模板做好了表格,文件名还是原先的,这就是低级错误。专业的不会可以理解,这种只要稍微动动脑子就能改的,还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就不能够理解了。当我们接到带教老师的指导时,我们不应该只是机械地按照要求去做,而应该主动思考和了解任务的背景和目的。比如有些数据链接了万得公式,不要把公式sheet和无公式内容混在一起,会很乱。还有的是带教老师让整理某一部分资料,其中和某几份招股书相关,做好总结之后,把相关招股书按excel序号整理,交给带教老师审阅。动脑子不要只动一步,老师让改一个就只改一个。主动去了解额外的东西,比如看到事情背后的原因,比如做的项目类型、行业情况、法规、监管等等,增进对于项目的了解的同时也会增加面试技巧。我们要明白,实习不仅仅是完成任务,更是培养我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卖方实习要有什么心态?1、为什么说胆要大,脸皮要厚呢?尤其是在卖方领域,我们不仅要有勇气面对客户,还要面对自己的压力和不断提高的要求。卖方需要迎合客户的挑剔眼光,所以很多公司招聘卖方时都会非常看重候选人的背景和能力。虽然卖方工作本身并没有太高的门槛,但是背景优秀的候选人往往更聪明、更容易上手,并且能够满足客户的高要求。很多实习生都对带教、首席、hr、所内其他老师有着天生的距离感和畏惧,就像我们上学期间天然怕老师和家长一样,这个现象是非常正常的。所以很多时候刚毕业在职场上不敢说话,害怕说错。作为卖方,你需要推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的青睐。通常情况下,多家卖方会竞争同一个客户。那么你就不得不硬着头皮上,这个时候脸皮不厚的话,很难迈出第一步的。特别是在卖方,出来卖的要什么脸面啊,有钱的都是爸爸呀!虽然说实习的实际工作内容可能跟你的想象很不一样,甚至与你想做的岗位都大相径庭。很多同学在第一次实习的时候,都会抱怨现实与理想的反差。这时候不要过于失望,如果自己有明确的方向和相搭配的能力,不妨先切入行业,寻找机会转去感兴趣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过于失望。如果你有明确的职业方向和相应的能力,可以先进入该行业,寻找机会转向你感兴趣的领域。有时候,你缺少的是一个入口,缺少的是机会。就像一条鱼,它游向大海的具体位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先游进大海。至于之后你在哪个大洋中畅游,那是另外的事情。2、实习靠谱很重要除此之外,实习中还要靠谱。靠谱这个词我真的是给很多同学说过了。作为实习生,你经常会负责整理各种数据,比较多的就是从Wind里找,还有就是国家统计局、公司公告、第三方网站等等。这种就要求实习生认真仔细不要出错,虽然说带教老师会审核的,但是你要是整理的数据乱七八糟,完全不能用。这个还不如自己做的时候,那你的工作能力就会受到质疑,下次还有相关的重要工作就不会交给你了。还有就是研报,实习生写研报很正常的。但是一样的是带教老师要审核的,要不然有个关键数据出了错误,很容易被市场笑掉大牙。公司的公告,像是季报、年报、半年报,单季度情况,再加上业绩期一下子10-20家公司出财报,不认真很可能抄错。这些都是靠谱的体现,如果说每次像这种需要仔细做的工作,你完成的都比较好。那么下次也会更加放心将核心的工作交给你。在卖方实习中,公司可能会不定期根据市场需求动用专家资源与客户进行电话会议,交流行业情况。作为实习生,你的工作就是参与电话会议并将其内容转录成文字版有时候买方客户也会对某些研究感兴趣,但是买方研究员并不想花时间去查找数据,于是他们会将他们关注的问题和需要的数据整理成一个需求单,然后发送给他们认可的卖方研究员。卖方研究员会把这些任务交给实习生去完成。需求的内容五花八门,有时候只是简单地从数据库中拉取数据,有时候还需要上知网搜索论文。所以卖方实习期间的靠谱表现非常重要。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整理数据、撰写报告和完成需求任务时做到准确无误。三、时刻提醒自己是职场人在职场中,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职场人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国家很多孩子受到的九年义务教育模式是,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非常的乖,但事实上,如果只是乖只是听话,在社会上是为企业创造不出价值的。学生时代往往缺乏主动意识,不主动争取工作机会,也不主动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工作。有些人只想着要自由、要受到尊重,想要别人照顾自己,因为他们刚刚毕业,刚刚入行。然而,社会是残酷的,每个人都需要通过一个过程来创造价值。如果心态不转变,很难找到好的工作。在实习期间,可以主动向带教申请一些更有意义、难度更高或自己没有尝试过的工作,如点评、深度报告、建模等。这样不仅扩展了自己的业务面,还能丰富简历。如果对公司内其他领域感兴趣(毕竟不一定将来从事的就是当前的行业),也可以积极争取,参加路演和晨会等学习机会,与其他部门的实习生和员工多交流和请教。在组织调研、路演、策略会、业绩说明会、沙龙等活动中,可以尝试询问带教是否能够参与,这些都是拓宽见识、学习知识的好机会,也可以结识行业内的朋友。不要觉得带教很忙或者看起来高冷就自己埋头做工作,如果一直只做自己已经掌握的工作,就无法进步。要勇于提问,多提问题!无论是关于业务还是人际交往,都可以提问。好的带教通常也会给出很好的求职建议。将自己视为正式员工,不要觉得自己是实习生就可以随便做事,这容易留下负面影响,将来有招聘需求时也不会考虑你。在日常工作中,要清楚工作的原则、顺序和背后的逻辑,对自己负责的每个任务都要掌握绝对的控制和了解。(金融小伙伴,快进你的职业成长。想要找金融实习、求职/跳槽到金融行业的朋友们,可添加VX:feifan00999)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图片及资料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文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作于商业用途,若本文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VX
2023年6月5日
其他

一级市场不会“掼蛋”拿不到钱了?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本期导读:当前市场进入“无差别出清”时代,机构募资越来越社交化,专业能力在募资市场已部分失灵,GP需要重新审视与LP之间的关系并适应变化,要么具备资管属性要么带来功能价值。作者丨深深募资越来越社交化了。这两年,“掼蛋”在一级市场十分流行,并加速外延,成为GP募资流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项“技能”,这背后指向的募资市场的重要变化,进入了社交化的时代,仅仅只有“专业”已不足以让GP在募资时可以脱颖而出。究其原因,核心是“无差别出清”时代带来的变化,GP需要重新审视与LP之间的关系并适应变化,方有活下去的机会。有机构募资负责人坦言:前几天拜访某地方LP,在高铁上疯狂补课,学习掼蛋。这件看似“无厘头”的事情,实则是当前市场必须适应和掌握的交流技巧——募资越来越社交化了。01为了募资,学会了掼蛋近期,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的“脱口秀”十分出圈,甚至堪称上头,用看似调侃的段子,来表达当下市场的痛点。吴世春表示:今年学会了很多新东西,为了抢项目学会了喝酒,为了募政府的钱,学会了掼蛋……”现在的难已经不是局部的难了,募资、投资、创业都很难,当下市场现状倒逼GP卷出新高度,不仅要下沉找钱,更要下沉找项目,为了募资和投资,各出奇招。吴世春的调侃并非是反认知,相反,在当前市场下,“掼蛋”正在成为常态。近日在开往杭州的一列高铁上,有乘客正在努力练习掼蛋,她是一家机构募资负责人,这次是在拜访LP的途中。FOFWEEKLY在某机构处获悉:杭州的“掼蛋局”相对较少,江苏和安徽才是起源,尤其是江苏。掼蛋的核心是区域性质的社交文化,是长三角尤其是江苏各地饭前必不可少的智力运动项目,起源地为江苏淮安。掼蛋以其娱乐性、益智性、竞技性、趣味性红遍大江南北,并成为国家体育总局向全国推广的惟一有地理标志的智力运动项目。“掼蛋”在江苏这片热土上十分盛行,随后逐渐蔓延至长三角其他区域,因此,无论是前去走亲访友还是交流合作,餐桌上“掼蛋”都是稀松平常的一件事。坊间流传:“饭前不掼蛋,等于没吃饭”。某机构合伙人向FOFWEEKLY表示:“了解地域文化,是募资时饭桌上必须掌握的交流技巧”。山东最拿手的是啤酒蛤蜊和烤串、福建盛行博饼和茶文化、川渝的火锅必须当仁不让、长三角“掼蛋”是饭桌必备,不是募资技巧,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社交文化所需。而“掼蛋”就是社交的敲门砖,拜访LP前需要了解对方的出资策略、话语体系、战略目标、人文环境等,尤其是引导基金,了解人文环境并参与其中是饭桌前的热身。说白了,当前的募资市场就是一个社交化的市场,了解了市场的变化并紧跟步伐调整策略,方可适应这个市场。而“掼蛋”的出圈,不仅与地域文化有关,更核心的点指向了LP群体,突出了地方LP数量多、出资活跃。02一级市场“掼蛋局”在长三角近期市场上流行的“掼蛋”与前些年流行“博饼”异曲同工,核心因素都是地方LP活跃所带动的地域文化外流。江苏不仅是“掼蛋”的发源地,更是全国创投机构的聚集地,经济、产业、政策成熟,LP出资常年位居活跃榜首。据FOFWEEKLY
2023年6月4日
其他

双非应届生,困在被毁约的毕业季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本文来源极昼工作室(media-fox)文
2023年6月3日
其他

金融行业有哪些可以当“甲方爸爸”的岗位?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以下是本篇文章的正文:金融行业虽然说一直被很多人推崇为高大上的行业,但是,只有进入行业的人才知道,金融本身就是一个服务行业。嗯,就是那种要服务甲方爸爸的行业。所以,我们这些在金融行业工作的人常常自嘲为金融民工。但是,在金融行业里面相对来说,也有所谓的甲方爸爸。只不过金融行业所谓的甲方爸爸,也有爸爸。就是说“爸爸的爸爸是爷爷”。市场上本身就没有永远的甲方,也没有永远的乙方,在金融行业也一样。很多同学都是从乙方入行的,总是憧憬于自己能够当甲方爸爸的一天。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掌握决策权,管理着乙方,让他们为我们工作。所以,今天这篇文章就是说金融行业里所谓的甲方爸爸,就不涉及爷爷的岗位了。一、金融行业甲方、乙方如何判定?在金融行业里,很少听到大家说甲方、乙方的这两个词。主要是金融行业专门制造出来一个词,买方和卖方。这个和实体行业里说的甲方和乙方是一样的。在金融行业的买方和卖方,也基本延续传统甲方乙方的概念。买方就是我们心目中的甲方金主,是那些乐于掏钱买各种服务的大佬们。而卖方就是我们这些服务提供者,也就是乙方,为买方提供各种各样的金融服务。在金融行业,一般只把比较高端的领域的买卖金融服务的工作成为买方和卖方,比如证券公司里面的投行部、固收部、研究所(行研)、收购并购部,精品投行、FA属于卖方,证券公司里直投部、资管部中为机构类投资者配置二级市场产品的部分、基金公司,一级市场VC/PE等,二级市场公募证券投资基金或私募,保险公司下资管,其它相关资管属于买方。在金融行业中,卖方的服务对象也有所差异。卖方的服务主要面向买方机构,而不是普通的散户或个人投资者。买方机构通常是一些大型机构,比如商业银行、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他们拥有庞大的资金规模,在资本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是整个资本市场的一个金主爸爸的身份。买方其实就是拿着资金在市场上寻找回报率很高的资产。这里的资产可以股权资产、债权资产、期权资产或是其他金融创新产品或衍生品。二、金融“甲方爸爸”岗位有哪些?关于金融的“甲方爸爸”岗位,前面也大概说了分类,接下来我根据类别再详细分析一下。1、一级PEVC一级市场的买方=
2023年6月2日
其他

实习小黑工能过秋招背调吗?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时间已经进入6月了,有的人在暑期实习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担心秋招了。很多同学很早就明白,金融行业内卷太严重,供远远大于求,这是恶性竞争和行业乱象的根本原因。现在哪怕你随便去一家小金融公司面试,面试官都要问你是否有大公司的实习经历。这种需求,就倒逼你必须找到一份好的实习,然后拿着这个敲门砖去找到更好的工作,才有可能进入更大的圈子。在金融圈,比拼实习早已经成为一种风气,公司的门槛越高,学生越追求big
2023年6月1日
其他

当首席经济学家任老板开始发“生发广告”,这个时代砸了?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以下是本篇文章的正文:先说说这个标题,当首席经济学家任老板开始发“生发广告”,这个时代砸了?我本来是想说这个时代“咋了”,输入法直接给我“砸了”。突然觉得“砸了”比“咋了”很符合现在这个时代的情况。任老板的新副业:从经济学到发际线了。没想到吧,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都已经开始发广告了。而且在一个群里被人两次提醒不允许发广告。同事说:什么鬼?曾经年薪1500万的经济学家,现在需要在群里发广告了。这个时代是咋了?还是砸了?虽然说网红的尽头是卖货,但想说的是还没到各个群里群发广告吧。只能说现在“鬼市”来了,鬼故事都多了起来啊。我一直对于市场上的“鬼故事”尽可能地避而不谈,因为我知道你们在别的地方看到了很多,“鬼故事”看多了说多了,真的是会吓人和令人焦虑的。但确实很多人来问我,所以呢,今天这篇文章我就简单说说。一、经济学家发广告,创投大佬说脱口秀?其实除了经济学家发广告,还有就是创投大佬说脱口秀的演讲在金融圈刷屏了。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在投资人大会上说,今年一级市场很难。和以前相比募资很难,“以前募资喝红酒、讲英语,与美元LP打交道;现在募资喝白酒,讲招商与返投,和人民币基金拥抱。”“以前出差去北上广深,现在要去三四级城市,甚至是县城。”现在市场环境不好,什么都很难做,在之前我就已经听到行业里的人吐槽过,出差很少是在一线城市了,经常是去二三线、三四线城市的县城出差。而且因为市场不好,服务的工作更加细致了,就像是吴世春说的,以前募资只需要跟社会化LP讲基金业绩有好多,让对方对基金业绩有信心;现在不仅要讲业绩,还要分析宏观经济势,比如美国加息周期,俄乌局势……总之,投资人变得“拥有一身才华”,上知天文地理,下知国际政经形势。在其他的岗位上也出现了相似的情况。为了项目,为了赚钱,大家都很卷。现在再也不是稍微动动口就能赚钱的时代了。所以说现在想要入行金融也比之前要求高了起来,时代背景下的新变化,改变自己才能存活下去。经济学家带货发广告,残酷时代下的赛道选择。而且像首席带货其实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比如新能源车,各种人推新势力,房子推保利,主要大家的目的就一个,护住市场,增加市场活力。毕竟市场没有活力了,接下来分析师也没得分析了嘛。不过企查查上已经显示出,北京仁生泽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最终受益人是任泽平。而北京仁生泽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仁生泽发”的关联公司之一,其他两个关联公司是苏州仁生泽发生物技术合伙企业、苏州仁生泽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任泽平和其都有关系,一是执行事务合伙人,一是股东。也就是说任泽平成了创业老板,作为老板,又是网红,肯定要用自己的影响力带货了。目前,仁生泽发已经开出了淘宝店铺,但尚未正式开售,价格也并未公布。不过任老板是选择了一个相对较火的赛道,现在谁没有脱发的焦虑啊。我都觉得我的黑发掉的快,白发长的快,头发总有自己的想法。这脱发焦虑在金融行业更是明显了,那金融行业什么岗位有脱发的焦虑?二、金融行业什么岗位掉发最多?1、基金经理、研究员、投行……最有脱发焦虑的莫过于基金经理了。主要是现在明星基金经理,大多数从一个头发茂密的黑发到地中海的状况。好像脱发成了基金经理的职业病,过度用脑和业绩压力加快了脱发的速度。他们的头发就像资产一样,一天天减少,发际线一天天后撤,真是头顶上的“割地赔城”。比如刘彦春,管理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景顺长城鼎益混合,长期重仓布局食品饮料,业绩强悍。以前满头黑发,捎带点发际线上移。可是现在,已经光成镜子可照人。我们都说基金经理高薪,实际上,基金经理的高薪,很大一部分归属于精神付出,抗压能力要强。一方面,基金经理要直面资本市场的波诡云翳,尤其是A股这样大起大落、牛短熊长的市场环境,压力更大。对基金经理来说,排名像个梦魇如影随形。“每年、每季度、每月、每周、甚至每天都在考试。为了快速上位,多数号称价值投资的基金经理最后都走上短平快、追热点、炒题材、抱团取暖的路子上去。另一方面是投资者的口吐芬芳,业绩表现稍弱就无数喷子向你袭来。任你再强大的心态,也Hold不住千人、万人的同时“问候”。紧张、焦虑成为基金经理普遍现象,健康问题也成为基金经理大敌,长期久坐造成“三高”,年纪轻轻开始秃顶。若基金经理能够排名第一,那第二就是分析师。他们需要研究市场趋势、公司业绩等各种数据,提供专业的分析和建议。然而,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让分析师们的工作变得更加艰巨。他们需要面对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以预测市场走势。这样的工作压力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在国内市场,唱多是主旋律,一方面是只有做多才能赢利,一方面也迎合了买方和上市公司的利益,所以大家经常能看到的是,在大牛市里,大家都是‘股神’和‘金手指’,而到了熊市里,大家都会变成“黑嘴”。在这些公司股吧里,经常可以看到股民把怒火发泄到分析师身上,各种指责铺天盖地。分析师压力大,害怕一稍不留神多年的道行就毁于一旦了。还有投行,被称为加班很严重的岗位。长时间的加班不仅让他们时刻面临着失眠的困扰,还容易导致脱发。你想想,一天到晚忙碌于交易、募资、谈判等各种事务,谁能保证头发不会遭遇失控呢?可能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就会发现自己的头发比起以前稀疏了很多,有时候甚至是稀疏得能看到头皮的亮光。其实很多金融人是掉头发,还白头发,厚眼袋,工作压力太大了,就会出现这种问题。还有脸上爆痘,内分泌失调,都很严重。只能说经济学家深知行业的情况,对于自己的受众群体了解深刻。亲身使用,打卡证明,照片显示是有效的。到底是否有生发的效果只能说要靠时间来证明了。2、护住头发,也要护住工作在护住头发的同时,护住工作才是最为重要的。毕竟在鬼市里,鬼故事有很多。金融行业是一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领域。每个人都在追求卓越的业绩,努力超越对手,因此大家都变得紧张而焦虑。这还不仅仅是基金经理和分析师们的困境,其他金融岗位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着头发减少的过程。想想吧,每天都要应对市场的波动、客户的需求、公司的目标,这些压力可不是盖的。头发掉得比股市的涨跌还快,简直就是一种“脱发经济学”。所以,不要觉得金融行业的人生活如此风光,他们也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尽管他们可能拥有高薪和声望,但却不得不面对压力山大的工作环境。不过,话说回来,金融行业虽然压力大、脱发多,但也有很多人乐在其中,追逐着财富和成就的梦想。毕竟,没有人能预料到未来,也许明天就是一片阳光灿烂的好日子,谁知道呢?无论你是金融行业的人还是其他行业的人,都要记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态。三、“鬼市”来了,“鬼故事”也多了我为什么说鬼市来了,鬼故事也多了呢?给你们看几张图吧,最能体现我说的鬼故事。看到没,稳中向好的竟然是负的。上段时间,阿里的裁员登上了热搜,结果居然演变成了阿里裁员和房价慌乱的剧情。这真是让人看不明白啊!房价跟卖点绑定的深度,这是何等奇妙的逻辑!故事讲得好,房价咔咔涨;大饼一画崩,房价就嘎嘎掉。难怪人们说房价是如此敏感,一言一行都可能引发市场地震。阿里裁员的消息一夜之间刷爆了朋友圈。不过消息还没捂热,阿里的回应来了,表示裁员谣言传的很厉害,2023年阿里六大业务集团总计新招15000人,其中校招3000人,每年都有新同学加入,每年都有老同事离开,等等。还有行业的降薪、年终奖砍了多少、某机构营业部被砍等等,这些鬼故事接二连三地出来,骇人啊。还是不要说太多,简单说就是鬼市来了,鬼故事也多了。不过,别太焦虑,别被鬼故事吓到。我们要保持乐观,要知道,在这个“鬼市”过后,一定会有更好的时代等着我们呢!(金融小伙伴,快进你的职业成长。想要找金融实习、求职/跳槽到金融行业的朋友们,可添加VX:feifan00999)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图片及资料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文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作于商业用途,若本文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VX
2023年5月31日
其他

为什么卖方研究员又苦地位又低?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以下是本篇文章的正文:一直以来,金融行业的岗位在外行人眼里是被称为高富帅的职业,研究员也是,无论是卖方还是买方。但是行业内的人,特别是研究员,没人不觉得卖方研究员是又苦地位又低。即便是名校毕业,但卖方本来就是个服务型的工作,赚的就是服务费。一天天的研报、业绩、路演、策略会等等,没熬上新财富之前,只能在上市公司面前说好话,基金公司面前装孙子。毕竟出来卖的,赚钱最重要嘛。不过,我一边看着行业里的人吐槽苦,一边还有很多人抢着进(因为有同学问我要不要进的时候,我也是劝很多人进的),倒是行业里矛盾的存在。今天这边文章就来说说,为什么说卖方研究员又苦地位又低呢?还有就是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抢着进呢?一、卖方研究员苦在哪里?1、工作状态研究员分为买方和卖方,今天就不说买方了(卖方就是服务于买方的,相当于乙方服务于甲方爸爸的。)当然如果你们感兴趣的话,留言给我,我下篇文章再写。研究员们白天要调研,进行各种沟通,晚上还要写报告,充足的睡眠只存在于梦中,特别是在发布季报、半年报、年报的高峰期,忙碌程度更胜一筹。不得不说,他们的身体和报告一样,都是需要好好调研的。研报是基础工作,有两种类型的研报。一种是调研后撰写的公司调研报告,另一种是常规研究报告。要成为优秀的卖方研究员,报告必须体系化,即定期撰写行业报告、深度报告、跟踪报告等,主题性的研究必须系统化和完整化,同时追求报告的叠加效应。优秀的报告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写出来的,它们必须体现专业性、及时性、创新性、连续性等特点具体来说,最常见的研报是定期报告或事件点评报告,一般是对公司季报、半年报、年报和重点公告的点评,由事件、观点和盈利预测组成,篇幅较短。其次就是路演了,就是给甲方爸爸展示研究成果的活动的称为路演。现在行业内卷,路演频次已经比起以前多很多了。在路演中,他们需要准备精美的PPT,然后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果说你没有独特见解和亮点的路演无疑白费口舌,准备不充分或经验不丰富的路演则是绝佳的安眠药,一两个无关痛痒的提问可能就是这场路演的结束语。有些买方研究员和基金经理已经出现信息获取疲劳,有时甚至避之不及,而过多的路演对卖方也是一种负担,卖方研究员经常一天奔波几个地方,在路上准备着下一场演讲。还有就是策略会了,策略会呢相比较路演会少了许多,但是其种类还是比较多的。策略会的类型有的是大型的季度或年度策略会,持续好几天,像是一场盛大的投资盛宴。而有的则是临时性的,比如国家政策有重大变动时,券商研究部会迅速召开策略会,发布相关的观点和投资策略。一般而言,每季度末通常会举行一次策略会,一年共有四次,分别是春季、年中、秋季和年末。不过,这些会议并不只局限于季度末或年末。每个月都可能有一次特别的策略会,比如新能源策略会、AI策略会,总之,他们会抓住一切机会来开会。可以说,现在卖方比拼的很重要的一块内容就是服务,服务做得好,具备投票资格的买方对你的认可度提高,在《新财富》评选中就能多得一票,分仓也会相应增加。实际上,卖方研究员的工作不仅仅是研报、路演、策略会,还有调研、数据分析等等,他们得花时间去深入了解公司,和各种人沟通交流,获取准确的信息。同时,他们还要进行数据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趋势,以便给投资者提供准确的投资建议。2、压力状况工作忙碌之外,还有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业绩压力。在大券商的话,从行业到个股。每天不下一百封邮件,七八十条短信和点评,这到底是研究过度,还是研究不够呢?报告多得来不及看,有些报告厚的可以当被子盖。以前的研究员,只要对自己的研究结果有把握,市场终能证明其有效性。可是现在的市场情况可不一样了。要成功推票,除了要做足功课,还得搞好各种利益关系的沟通协调,帮助投资者和管理层保持利益一致,准确把握公司股价的动向。现在大多数的研究员,真是没时间好好研究了。很多研究员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在钻研股价短期波动上。每天有一半的邮件和短信内容,都实时提示市场情绪和一致预期变化情况。对于卖方研究员来说,上榜新财富是职业上升的一个台阶的重要一步。但是想要进新财富可没那么容易。卖方研究员们每天都得忙着调研、参加路演、写大报告、及时点评,还得每周写周报。就连加息消息都要连夜写点评。而且,公告也是有个规矩的,深交所的公告一般先出来,上交所的要等到10点以后才能全盘公布。这就得等到熬夜了。研究员每天的琐事很多,调研、路演、大报告、及时点评都得写,每周再写周报确实很累。加上当时发布加息消息总在周末晚上,还得连夜写加息点评。算一算每天早8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很少,晚上回家也要关注有什么新消息出来,深交所的公告一般先出来,上交所的要等10点以后才能出全。如果组织晨会,早上四五点就得起床,总结一下当天可能影响盘面的消息,看各行业有什么最新动态,联系行业研究员点评。还有日常的出差呀,卖方是被动出差,做客户服务、路演、上市公司发报告、出业绩,都需要出差。想要完成大报告,不去也写不出那么多东西,客户服务也得做。以前竞争还没有现在这么白热化,大家还是踏踏实实做研究,进新财富比现在要容易。现在研究员队伍庞大,新财富评选产生的薪酬差别也让竞争更为激烈。很多研究员迫于压力,煞费苦心想时髦标题,写别人没写过的观点,结果准确性就降到了次要位置。二、为什么说卖方研究员的地位低?1、服务哪些“甲方爸爸”研究员的价值来自市场影响力,因此,不仅要洞察行业规律,发现股票价值,同时也要懂得向基金经理以及市场传达自身的投资思路。如果研究员的研究不够深,行业人脉不够,不能看到基金经理没有看到的盲点,基金经理能力覆盖研究员时,研究员就没有价值,最终沦为发产品时宣传三折页上的打酱油角色,熊市或震荡市时裁员降薪的首选。除了工作忙、压力大之外,说卖方研究员的地位比较低的原因主要是乙方,需要服务于甲方爸爸。那么卖方研究员需要服务哪些“甲方爸爸”呢?比如说上市公司的董秘、总经理、董事长等等,除此之外,还要服务于各种二级买方机构,买方机构会向卖方提需求,比如说讲讲某家上市公司,或者是线下去调研这种。但事实上,一家很强的买方机构想去上市公司调研,没有卖方机构也是可以的……而且卖方现在光看写研报和做策略会讲,同质化是相当严重的,于是就会出现上海那边有些研究所,拍美女日历那种,比比皆是。一般来说卖方研究员会更辛苦,与上市公司的关系更为密切,而买方会根据卖方的表现来派点给卖方。所以在国内基本上卖方研究员服务多研究少,卖方研究员职业退出路径一般包括,要么在原公司成为高端研究员,要么跳槽到买方,以及其他。2、卖方研究员地位低到什么程度?谈到研究员的地位,无论是任职于大券商还是小券商,都似乎有点尴尬。受到的重视不高,而却要为各个部门服务,包括基金客户、经纪业务部等公司的各个部门,琐事缠身。而经济效益挂头阵,在券商中同样存在。一些规模大的券商,投行部门是公司赚钱的部门,保荐人的地位就比较高,虽然对应的是高薪水,但他们比研究员更为辛苦,忙起来没日没夜。再说说小券商,它们以传统的经纪业务为主,经纪业务部可是核心部门哦!研究员们往往要为经纪业务部服务,根据他们的要求,提供各种指导,甚至有时候还得按照客户的要求去调研一些公司,回来还得写个报告。买方研究员要比卖方收入低,买方研究员是内部定价,卖方研究员和买方基金经理是市场定价,市场定价要比内部定价高。三、卖方这么苦,我为啥还劝你从研究员起步?1、入行难度券商招聘研究员的学历门槛很高,起点就是名校的研究生毕业。跳槽是加薪的必杀技,有些水平不高的研究员跳几次槽也能收入不菲。刚入职的研究员,速度快的一个半月就开始写报告,有的刚开始是学习阶段,公司内部培训,入职一年才写报告。不过证监会要求两年从业经验才能拿到从业资格证,所以新研究员刚开始写报告都要挂名老研究员,出于合规要求。但工作量,或者出问题,都是记在实际撰写人身上的。两年后拿到从业资格证就可以独立写报告。而很多研究员一拿到职业资格证,便蠢蠢欲动,从业两三年是跳槽的高峰期。所以,虽然卖方研究员有点苦逼,但从研究员起步还是有点好处的。毕竟入行难,跳槽香,还有机会从中积累经验和人脉,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2、发展前景我为什么推荐应届生要从卖方开始做呢?虽然卖方研究员的地位相对较低,但他们的工作是为了洞察行业规律、发现股票价值,并向基金经理和市场传达投资思路。这意味着你将深入研究各个行业,了解它们的运作和趋势,成为行业的“内行人”。这样的专业知识将成为你未来职业发展的强大资本。作为研究员,你需要服务于各种“甲方爸爸”,包括上市公司的高管和各类买方机构。虽然买方机构有时候也可以自己去上市公司调研,但卖方研究员更能与上市公司建立紧密的关系,这为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拓展人脉和获取信息。而且,卖方研究员的服务对象众多,你可以通过与他们的互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知名度。尽管卖方研究员的地位相对低一些,但是从研究员起步,你仍然有很多发展路径。对于卖方研究员而言,可以“一条道走到黑”,直到成为行业领军人物,比如将卖方研究做到极致的中泰证券的李迅雷、光大证券的彭文生、安信证券高善文。也可以跳槽到买方做研究员,或单飞创业,或转行实业界做董秘等。此外随着注册制的推行,国内投行越来越重视细分行业的挖掘能力,转型一级市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另外,作为研究员,他们所从事的服务型工作也为他们提供了与行业各个层面的人建立联系的机会。通过与上市公司董秘、总经理等高管的接触,他们能够建立广泛的人脉,并且在职业发展中找到更多的机会和出路。所以,尽管卖方研究员的地位低,工作辛苦,但对于那些有志于金融行业的人来说,从研究员这个岗位开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努力和积累经验,他们可以在这个领域中取得较好的发展,并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就像一句俗语所说:“卖方研究员虽苦,却是金融路上的第一步。”(金融小伙伴,快进你的职业成长。想要找金融实习、求职/跳槽到金融行业的朋友们,可添加VX:feifan00999)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图片及资料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文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作于商业用途,若本文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VX
2023年5月30日
其他

北上广深,被年轻人抛弃了吗?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现在城市竞争很激烈,年轻人很迷茫,去北上广深,还是强省会,还是留在三四线城市?01离开北上广深的年轻人,又回来了最近,深圳市统计局发布了一组数据,去年深圳常住人口减少了1.98万人,这是深圳市建市以来,常住人口第一次出现负增长。这条信息很快就上了热搜,引起了广泛讨论。我们知道,深圳是全国人口流入的第一大城市。我来到深圳已经十多年了,人口增加了七八百万,疫情之前,人口增速常年全国第一。每年年初和毕业季,在地铁上都可以看到,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拖着行李箱来到深圳。这座包容的城市,可以说是全国人口流动的风向标。去年,深圳的人口涨不动了,是不是代表一种风向:年轻人正在抛弃大城市、抛弃北上广深。一查数据,果然,北上广深四大城市人口都在下降。去年,北京常住人口减少了4.3万人,上海减少了13.54万人,广州减少了7.65万人。去年人口增长最多的城市,是长沙、杭州、合肥、西安、南昌、昆明、武汉、郑州、青岛、济南。全部都是内地城市,多数是中西部城市。这么一对比,市场上的争论就大了,有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声音:一种是拍手叫好,认为北上广深对年轻人不友好,房价高,只能住城中村,工资不高,加班还多,看不到希望,也过不好当下。以前有个说法叫年轻人“逃离北上广深”,现在是年轻人抛弃“北上广深”。还有一种声音是不以为然,认为人是跟着市场跑,内地城市无法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年轻人还是会回来,还认为最终离开的人也是一线城市激烈竞争和淘汰的结果。最终,人口会不断地往北上广深及周边集中。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我想,这两种声音都不准确。我们看,去年北上广深人口减少的原因是什么?第一,北京和上海是人口缩量发展的城市,也就是主动控制城市人口规模。从2017年开始,北京人口连续六年负增长了,上海在2015年和2017年也出现过人口负增长。我们知道,北京和上海的入户条件都非常严格,很多人想进去进不去,而不是这两座城市没有吸引力。第二,去年北上广深人口减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疫情。去年,北京、上海和深圳的防控应该是最严格的。一方面很多企业减少了用工需求,另一方面这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返回老家。有一次,我带我女儿去买打包的寿司,店员是一位女性,年纪可能跟我差不多,她看着我女儿说:“你们能带在身边多好”。这话,我当时没有反应过来。然后,她解释说,她的女儿跟我家的差不多大,已经两年没有见面了,暑假也过不来,老家的房子里装了监控,每天只能在手机里看。我问她是哪里人,她说是四川人,有点想回成都打工,感觉小孩太可怜。所以,疫情影响是很大的。疫情之后,今年北上广深的人口又反弹,很多人又返回来了。我们看,今年2月到3月,百度迁徙地图的数据显示,全国四大热门迁入城市就是北上广深。广州市统计局表示,截至今年2月底,去年12月广州市流出的人口基本已经返回,回流率达94%。再看深圳。自从今年开工以来,深圳地铁客流数据持续创记录,2月份突破800万大关,4月28日达到887万人次,再创历史记录。深圳人明显感受到,地铁拥挤了不少,城市恢复了之前的热闹。但是,这是不是意味着,人口不断地往北上广深集中呢,或者往长三角、珠三角集中呢?02过去十年,强省会崛起,北上广深吸引力下降我们需要跳出疫情来看这个趋势。把时间拉长来看,从2010年到2020年,跨省流动人口从5500万增加到8200万,增加了49%;省内流动人口从7800万增加到1.9亿,增加了143%;跨省流动的人口占比从41%下降到30%。实际上,从2016年开始,深圳和广州的人口增速明显下降,但是成都、杭州、长沙人口增速是上升的,同时郑州始终保持着较高的人口增速。像四川、河南这种人口大省,人口明显向省会城市集中。我们具体来看农民工的流向:2011年开始,省内流动的农民工规模超过跨省流动的农民工规模,而且十年来差距持续拉大。跨省流动农民工增速从2015年开始进入负增长,到2021年占比下降到41%。可以看出,这十年,人口流动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跨省、远距离的流动增速明显放缓、规模下降,省内流动和回流成为主流趋势。外出务工人员,尤其是农民工,不像以前一样扎堆长三角、珠三角,不少留在本地、本省地市以及省会城市工作。为什么呢?剔除疫情这个因素,是不是北上广深、长三角珠三角的人口吸引力下降了?我想可能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产业转移。人口跟着市场跑、跟着产业跑。过去四十年的城市化大潮,主要是农村人口往城市流动。为什么往城市流动?原因很简单,因为城市有市场、有产业、有工作、有钱赚。前面三十年,产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尤其是吸纳就业众多的制造业。最近十年,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制造业向内地人口大省的省会转移。郑州、成都、武汉、合肥都在实施强省会战略,承接产业转移。人口也就随着产业转移流入这些省会城市。最典型的城市是深圳和郑州。数据统计,2017年深圳市迁出制造业企业463家,2021年增长到4344家。迁出的制造业企业去哪儿了?比如深圳富士康转移到郑州,富士康以及上下游给郑州带来几百万的就业岗位,那么这几百万人就不需要跨省来深圳打工。第二个原因是政府投资。最近十年,中国内地城市的大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大规模的投资,包括大建新城区、工业园区、高速高铁和地铁。从2009年开始,政府做了三次大投资,2009年“四万亿”大基建投资和地方城投债投资,2016年棚改货币化和房地产投资,2020年基建投资。其中,地方城投债投资和棚改货币化改变了中国内地城市的城建,一些城市基建水平赶超北上广深,大量新城区拔地而起。可以问问在老家的朋友,这些年赚到钱的体制外的朋友,都是做什么生意?不是房地产,就是政府工程。这三波大建设带动了内地建筑业就业人口增长,现在全国建筑业就业人口超过8000万,加上上下游过亿。所以,内地城市的建筑业及相关产业吸纳了不少就业人口,促进人口省内流动。第三个原因是城市化的问题,尤其是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这是我要重点讲的内容,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也有自己的问题,比如说高房价高房租、户籍限制、购车限制、小孩上学难、教育资源不平衡等等。这些问题让北上广深失去了不少性价比和吸引力。高房价就是劝退符,让不少人离开了北上广深。比如深圳,关内房价以8万一平方米来计算,打工人1万5一个月,收入房价比是0.18。跟内地县城相比,房价以6000元一平方米来计算,普通职工收入3000元一个月,收入房价比是0.5。从收入房价比来看,普通县城的购房难度要比深圳小得多。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根本上来说是城市公共资源分配的问题。城市的高房价,就跟国有土地分配有关系。城市的户籍、医疗、教育、住房、公共设施等公共资源分配不平衡,打工人入户难,买房、上学、看病都难。这里我引入一个概念叫“邻避主义”。所谓“邻避主义”,就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城市掀起的一种思潮,大量市民反对垃圾厂、污水处理厂等公共设施建在自己家附近。邻避主义,其本质是公共资源的分配问题,每个人都追求公共资源的好处,同时让别人来支付成本。在大城市中,邻避主义无处不在。比如,先来到这座城市的人,买了车,希望路上的车越少越好,这样可以占用更多公共道路资源,然后以交通拥堵的名义要求车牌“摇号”,限制后来的用车。买了房的人,希望新建房越少越好,供给更少,房价就越高;同时,周边的公园越多越好,可以享受更多的公共福利;还有,房子跟优质的学校绑定,变成优质学位房,让小孩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还能够促进学位房增值。最后,为了降低外来人口对公共资源的占用,来一招:限制户籍。总而言之,外来人口可以来大城市打工、纳税、缴纳教育附加费,但是不能占用优质的公共资源。这是一种“邻避主义”。经济学的解释是,公共资源缺乏充分的价格机制,分配效率不足,容易诱发机会主义动机,最终引发公地悲剧。所以,公共资源的分配不均衡,让大城市的吸引力下降。03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两大问题我对城市化问题做个总结,中国的城市化存在两大问题:第一大问题,过度重视土地城市化,忽略人口城市化。陶然教授也讲过这个问题。过去城市化过度重视土地开发和城市建设,但是对人的城市化不够重视,城市公共资源不足、分配不均衡。当前城市化水平大概是65%,但是,如果按户籍人口来算,只有45%。像深圳常住人口1700多万,户籍人口才600多万。很多人只是作为城市的打工人存在,但是没有成为真正的市民。城市化第二大问题,过度重视土地城市化,忽略农村市场化。这个问题,很少人关注到。我们把城市化理解成一个单向的过程,就是人口不断地从农村涌向城市,重视制造业和城市建设,然后默认农村凋零、农业落后。对很多人来说,尤其是农民工,城市变成了他们打工赚钱的临时基地,很难享受到医疗、教育等公共福利,农村成为他们失业的避险基地、非常时期的缓冲腹地、老弱病残幼的滞留所。这些年,中文互联网上流行一种说法,就是中国广大农村是避险基地、缓冲腹地,农民工失业时或遇到非常情况时还能够回农村。这样能够保障社会稳定。这种想法是朴素的,更是城市化问题造成的。现在,中国农业占GDP的比重不到10%,而中国农村人口占比超过40%,还有两亿多农民工,农村实际人口占比超过50%。农业这么少的经济产值,怎么去承载这么大的人口规模。实际上,如果总是把农村界定为避险基地、缓冲腹地,农村永远发展不起来。04双向城市化:农民进城,知识下乡真实的城市化是什么样的?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应该是什么样的?真实的城市化是双向的,简单概括是:农民进城,知识下乡。很多人可能会误解这话,我需要解释一下。第一点,农民进城,就是农民不仅要进城打工,而且还要成为真正的市民,拥有购房权、购车权,享受同等条件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资源。他们在城市打工纳税,政府需要给他们提供失业保障,给低收入家庭提供廉租房、保障房。这样,他们失业时可以拿失业金,还有保障房,就不需要回农村避险。老弱病残幼更需要城市的医疗和教育,而如今他们大量滞留在农村。这跟城市化的内涵是违背的。有人会说,城市哪有那么多钱?其实,你只要稍微了解下城市财政支出和分配就知道,花在高速高铁地铁以及建设项目的钱比这多得多。城市化第二个方向是,知识下乡。知识下乡,什么意思?不是知识青年下乡,而是城市的技术、资本、人才进入农村、农业,发展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化农村。如今,知识下不了乡,农民又流入城市,眼看着农村凋零,农业遇到挑战。问题在哪?有两大问题:一是农村土地制度,二是乡村治理问题。现在的农村土地的产权,不能对外流转,虽然使用权可以流转,但又受到乡村治理的挑战,使用权得不到充分保障。这样,企业、资本、技术、人才都进不去、也不敢进去,农业长期比较落后,粮食安全绷得紧,农村土地难以增值,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我举个例子。我调研过一个地方,当地农民掌握了比较先进的果业种植技术,他们去广西一带承包土地种植水果。在广西很成功,他们将资本和技术带到了当地,当地的水果产量大增、质量好了不少。这种水果就是这些年大量上市的广西沃柑。但是,同样的人、同样的技术、同样的资本,来到另外一个省就失败了。为什么?他们按同样的方式承包当地的土地种植,效果也非常好,但是当地民风彪悍,看到外来承包的人赚钱了,立马毁约,给你断水断路,强行收回果园,最终投资打水漂,资本和技术再也不敢进去,当地果业也没有发展起来。所以,农村土地和乡村治理都要改革。农村土地怎么改可以讨论,产权是不是要落实到农民个人也可以讨论。但是,必须确保的是两点:一是土地的使用权流转必须是自由通畅的,这样才能承接资本、技术和人才,打破碎片化经营,实现规模化,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效益;二是土地的使用权必须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一些专家在网上鼓吹农民回农村,以保护农民的名义把农民牢牢固定在土地上。我们不能使用一种低效的制度,去保障所谓的短期稳定,然后长期积累落后,城乡差距扩大,最终造成更大不稳定。其实,这些专家没有把真实的东西讲出来。真正的城市化是双向的:农民进城,知识下乡。一方面,只有大部分农民进入城市工作,同时,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市民,保障农民享有同等的公共资源,农民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城市化最重要的部分是人的城市化,保障农民的公共资源,他们没有讲出来。另一方面,农业不是落后的产业,农村也不是临时避难所、缓冲腹地,农村和农业需要现代化、市场化,只有知识下乡,只有技术、资本、人才进入农村、农业,农业才能发展起来,农村才能进入现代化,粮食安全才有真正的保障。05年轻人尽量避开负债压顶的城市最后,中国城市化怎么走?年轻人该去北上广深,还是留在三四线城市?我说一下三个观点:第一点,中国的城市化的步伐正在下降,这是由宏观经济趋势决定的。城市,城市,城是躯壳,市才是灵魂。古代城市,有城无市,是政治中心,有明显的边界;现代城市,因市场而兴起,是自发自生的、涌现的,不是人为设计的,没有实际性的边界,它的发展由市场决定、由经济发展决定。这十年来,宏观经济在换挡降速,城市的市场扩张能力减弱,吸纳就业的能力在下降。所以,现在年轻人不论去哪个城市,都面临强大的就业竞争,就是我们说的内卷。第二点,三四线城市,尤其是没有主导产业的衣食住行型城市,发展动力将下降,经济增长、就业增长都比较困难,年轻人尽量要避开城投债负担重的衣食住行型城市。过去十年,三四线城市发展和就业,基本上来自政府的投资,尤其是城投债投资。现在三四线城市的投资正在缩量,有些城市城投债泰山压顶,经济增长被透支,如果没有主导产业,城市经济会萎缩,没有太多新的就业机会和赚钱机会。可以查一查当地或目标城市的债务水平。年轻人尽量要避开城投债承重的衣食住行型城市。第三点,中国经济的财富增量,主要是还是靠长三角、珠三角,尤其是北上广深。内地城市经济两大挑战:一是三四线城市透支过度、债务太大、财力不足,经济动力不足;二是内地省会城市承接的产业,竞争力不足,面临东盟国家的竞争。比如,河南的竞争对手可能是越南,郑州富士康可能遇到越南手机厂商的抢单。在这种大背景下,长三角、珠三角的城市产业相对有竞争力,还能创造一些就业和收入,同时政府财力稍微厚实一些,能够提供更多税收和养老金。现在对全国财力保持正净贡献的省市,主要是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几个经济发达省市。西部省份需要大规模的转移支付支持,四川去年转移支付规模超过六千亿,人均7700;云南、贵州人均9500元;甘肃、内蒙古人均1万3。但是,北上广深需要改变公共资源分配制度,破除邻避主义,为打工人提供同等的公共资源。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表明,改变贫困和不平等困境的办法,就是拆除通往大城市的一切围墙,让农民进城成为真正的市民。(金融小伙伴,快进你的职业成长。想要找金融实习、求职/跳槽到金融行业的朋友们,可添加VX:feifan00999)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图片及资料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文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作于商业用途,若本文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VX
2023年5月29日
其他

留学归来不是凯旋,回国就业成「海归废物」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
2023年5月28日
其他

投资的尽头是玄学,硬科技VC都去寺庙谈项目了?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投资的尽头是玄学。本文3860字,约5.5分钟作者
2023年5月27日
其他

券商研究所开「策略会」能有多卷?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以下是本篇文章的正文:大家都知道券商研究所的工作内容包括写研报、与客户沟通、进行调研和路演等等。但你知道吗,除了这些平常的工作,他们还有一个工作,那就是开策略会。券商不仅仅是靠卖研报和拉路演来赚钱的,他们的客户每年交上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年费的大佬们,所以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让他们感到物超所值,通过开策略会给客户带来更多的价值。每个券商都会定期举办策略会,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各不相同。每家券商的策略会都会有一个主持人,通常是一个富有经验的研究员,负责带领讨论和引导对话。所以,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就说过谁说研究员只做研究的,他们也有销售方面的工作。你可以想象一下,一群人坐在一起,讨论各种市场趋势和投资机会,那场面还是挺热闹的,你不会聊天,不会销售自己和自己的研究,能行吗?这些策略会不仅给客户带来了更多的投资见解,也为券商研究所树立了专业形象。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各家券商争相抢夺客户的竞争。毕竟,他们都希望自己的策略会成为焦点,吸引更多的上市公司和投资人参与。本月,券商研究所在开策略会上内卷,有网友统计,5-6月期间有36家证券公司开策略会,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合肥、杭州等城市,这么多的策略会卷在一起,作为客户该怎么参加?图片来源于@小红书北冥有魚一、券商研究所的策略会1、策略会是什么?以及有什么类型?策略会是券商研究所的重要活动,听着好像是一场无聊的开会。策略会可不是一家独角兽的表演,它还吸引了各路豪杰的加入。研究所会邀请许多上市公司的董秘、行业专家,甚至还有投资人们的到场,他们聚集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探讨市场的未来走势。你可以把策略会看作是券商研究所的研发成果展示会。他们会向大家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就像推销自己的产品一样。只不过这里的产品不是口红和手机,而是投资策略和市场分析。他们希望通过这些策略会,向大家传递自己的专业观点和深度研究。当然了,策略会不仅仅是为了吸引投资人们的目光,也是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各行业研究员们对市场形势的回顾和分析,他们会给出相应的投资策略指导。而且,他们还可能会推荐一些有潜力的公司标的,让其捕捉到投资的黄金机会。策略会的类型也多种多样。有的是大型的季度或年度策略会,持续好几天,像是一场盛大的投资盛宴。而有的则是临时性的,比如国家政策有重大变动时,券商研究部会迅速召开策略会,发布相关的观点和投资策略。一般而言,整个策略会通常会持续两到三天,但也有可能更短或更长。通常情况下,第一天是总会场,包括开幕式、行业分会场和公司公开交流。接下来的几天可能是公司小规模交流、公司一对一交流或其他特定形式的交流。这样的安排可以确保参与者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每季度末通常会举行一次策略会,一年共有四次,分别是春季、年中、秋季和年末。不过,这些会议并不只局限于季度末或年末。每个月都可能有一次特别的策略会,比如新能源策略会、AI策略会,总之,他们会抓住一切机会来开会。策略会不仅是一个专业的交流平台,也是一次让研究员们彼此学习的机会。他们可以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互相启发,不断提高自己的投资水平。在这里,他们可以交流思想,激发创意,为了找到那个下一个投资热点而不懈努力。2、年终策略会是机构每年岁末的重头戏年终策略会,那可是券商研究所的年度例牌菜,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各行业最牛的分析师们会集体亮相,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未来的精彩预测秀。他们研究的是新能源汽车、芯片、光伏等炙手可热的新兴产业,还有那些低估值的传统行业,像是银行、保险、地产、煤炭、钢铁等。这些研究所的大咖们都是对自己研究行业有多年经验的,对行业的基本面了解得比谁都透彻。他们会用自己的逻辑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给出这些行业在未来的前景和投资机会。他们的结论几乎都是这些行业明年都有机会,至少会有一些结构性机会,所以对于明年看空的行业,几乎没有。在这个年终策略会上,他们会为大家呈现一个完整的行业逻辑框架。他们会讲解行业背后的产业政策、龙头企业的最新动向、行业的估值水平、机会和风险等等,一切都在短短的半个小时里展现出来。就像是给大家上了一堂行业的速成课,只要你用心去学习,你就能对行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样以后再去研究,就会事半功倍了!所以,年终策略会绝对是券商研究所的重头戏。二、为什么券商研究所要开策略会?1、研究所开策略会的原因券商研究所主要就是提供服务的。那么给谁提供服务的呢?一是上市公司;二是专业的投资机构。但是市场上券商那么多,竞争激烈啊,你凭什么让你的服务对象相信你呢?当然需要提升自身的存在感,而策略会就是一个展示自身实力的方式。那策略会就是他们展示实力的大舞台,把自己的分析师们都派上场,给大家呈现一番精彩的行业总结和前瞻性思考。策略会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上市公司的说明,上市公司的高管会介绍自己公司的近况和之后的发展目标,吸引投资者的投资。券商也是对政策和金融信息非常敏感的人群,政策上的每一个新名词都会受到券商不同的解读,比如互联网+、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和最近的供给侧改革等等。这些对大众和散户略显陌生的名词,都可以在券商的策略会上得到分析。现在的券商也已经与时俱进了,除了传统的坐在一起开会,也有了微信微博网络直播等各种传播途径,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2、开策略会有什么作用首先,策略会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大到小可以分为总会场、行业分会场、公司公开交流,还有一些私密的小规模交流。就像是吃饭一样,有大团圆的午餐、晚餐,还有私密的一对一约饭。这些场次都是为了方便大家交流互动,拉近彼此的关系。研究员可以与各界人士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与他们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互动。这有助于扩展人脉关系,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进一步提升研究能力和影响力。策略会的另一个作用就是给各个研究所展示自己的实力。通过在策略会上的演讲和展示,研究员也可以展示自己对公司和行业的深入洞察和分析能力,树立自己的专家形象,提升个人声誉和影响力。他们会邀请一些厉害的董秘、行业专家,派出一大批研究员,甚至还会款待各位投资人。这一系列活动可不是小费用啊!场地租金、住宿、餐饮、交通、专家调遣费,都是要花不少银子的。对于资源雄厚的研究所来说,策略会产生的效益完全可以cover费用,而且还能展示出他们的实力。但是对于一些小所来说,可能就有点吃力了。他们可能会缩减规模,或者采用线上方式进行策略会。毕竟,小平台在规模和号召力上可能相对较弱一些。当然,策略会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交流资源啦!在午餐和晚餐的时候,大家都会围在一起吃吃喝喝,畅谈投资和行业的事情。这是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拉近彼此的关系,互通近况,还能交换资源。他们可以通过与投资人的交流和互动,了解他们的投资偏好、风险承受能力以及对于行业和公司的期望。这有助于研究员更准确地把握投资者的心理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建议。此外,策略会也是研究员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所以,策略会不仅仅是一场会议,更是一场奇妙的社交盛宴。策略会是展示研究员实力和专业知识的舞台。三、实习生要参加策略会吗?参加策略会确实是一个开阔视野、长见识的绝佳机会,无论你将来是否从事相关行业,都能够获得许多有益处的学习和经验。通过学习专业的机构投资者,你可以了解到他们是如何关注和评估研究公司的。他们通常会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和工具,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行业趋势、市场竞争等因素,以制定投资策略和决策。通过观察他们的分析思路和方法,你可以学到如何进行研究和评估,从而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投资眼光。参加策略会还有一个重要的好处是可以聆听主会场和分会场上各专家和首席的观点和见解。他们通常会分享自己对于经济、金融和市场的看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预测。通过倾听他们的演讲和参与讨论,你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了解行业前沿和趋势,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实习生参加策略会的情况会因公司和具体策略会的安排而有所不同。对于一些实习生而言,他们可能在策略会中扮演辅助角色,例如站在一对一交流的门口进行引导,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没有机会直接参与会议的实际工作。此外,有些实习生可能会负责整理会议纪要等辅助性工作。尽管这些任务可能相对较少,但它们仍然是实习生参与策略会的一种方式,并且可以帮助他们熟悉会议的内容和流程。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公司已经采用先进的大模型和自动化工具来辅助会议纪要的生成,这使得实习生在这方面的参与程度相对较少。需要注意的是,实习生的具体角色和参与程度可能因公司政策、实习项目的性质以及实习生个人能力而有所不同。有些公司可能给予实习生更多的机会参与会议和工作,而有些公司可能更注重他们的学习和培养。因此,在实习期间,重要的是与导师和团队成员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自己在策略会中的角色和责任,以便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并获得宝贵的学习经验。(金融小伙伴,快进你的职业成长。想要找金融实习、求职/跳槽到金融行业的朋友们,可添加VX:feifan00999)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图片及资料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文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作于商业用途,若本文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VX
2023年5月26日
其他

《金融人成长沉淀记》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以下是本篇文章的正文:我在小红书上看到这个金融沉淀记,突发奇想也赶一回流量,写一写金融人成长沉淀记。直白地说就是《金融人历经数年,归来重看过去》看一看这篇成长沉淀记有多少人能够感同身受。又有多少人是看看乐子。每个人的成长沉淀都是不一样的,这一章一章的都经历。如果说重生再来,定然不会这么选择。当然如果重生不是在投胎的时候努力万分,那还是不要重生了。现在毕业生那么多,我重生得多努力才能够就业呀!第一章:一场大雨浇了我清北的梦每个人小时候都有清北的梦,即便你自己没有,家里的父母、爷爷奶奶、七大姑八大姨,总有人是期望你上清北的。我至今都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外婆外公对我说,好好学习,以后上清华北大。以至于我很长时间脑海里就只有这两所大学。还好那个时候没有傻傻的到处说以后就上清华北大,要不然留存下来的话就是我的社会性死亡的尴尬时刻。父母的期待是随着孩子的年龄生长而有所改变的。我不上清北是因为我不想嘛?那是因为一场大雨浇了我清北的梦。第二章:985就是985,谁说末流的不行好不容易考上了985,在网上看查学校的话,总有人说是末流985.985就是985,为什么还要分为末流、顶流啊,985也不好考啊。我国共有1300多所本科院校,但是985大学仅有39所。能考上985难道不厉害吗?那可是全国前3%的高校啊。谁说末流的985不行。只有就业的时候,才知道当初的喊话是有多啪啪打脸。即便是全国前3%的高校,就业的时候末流的选择差的可不是3%第三章:金融专业牛就业也是牛的当初毅然决然选择金融专业的时候就在想,我要去金融行业,金融学专业完全对口,还愁找不到工作吗?有谁和我一样的想法是金融专业牛就业也是牛的。虽然说金融学对准的是金融领域,但是金融学主要了解的是在其中要多懂一些关于投资理财,金融产品的原理,当然最需要了解的,那就是风险收益和流动性这三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但是万万没想到金融专业学的是理论知识,在金融行业实习的时候完全用不到,还不如学数学。大人,时代变了,市场变了,金融专业没有以前吃香了。第四章:谁说成绩最重要,明明实习也不能拉上学的时候老师一直在强调成绩很重要,不能够挂科,挂科就毕不了业。好好学习,不能在上课兼实习,也不能逃课去实习。就业的时候也会和你的成绩挂钩。可是没人说国内券商不看在校成绩,看的更多的是实习经历。所以当我开始实习的时候,别人已经有了1-2份实习经历了,还有些人实习和成绩还能两手抓。现在看过去更清楚,成绩真的影响不了啥,实习少一份都找不到工作。实习经历是比成绩重要很多的,当然了你说都挂科也是不行的,毕竟比不了业啊。就是说保证成绩不挂科的前提下,去刷实习经历。还有什么商赛(除非是国家级的)、学生会,能不参加就不参加,对于我们这种小啰啰还是就业重要。第五章:保不了研,考研也不是不行大一的时候信誓旦旦的要保研,因为了解到保研是一个相对比较保险的方法,可以说要是能获取保研名额的话,十有八九就可以免去一年的考研准备直接成功上岸。但大二的时候就放弃了,因为保研要从大一的时候就开始埋头苦学、绩点、竞赛和科研三头并进,必须是要有先发优势,才能拉开差距。大一没有一根紧张的神经,大二就知道自己已经被拉开了差距,在保研边缘的人,必然是要做多一手准备的。当觉得可能保不了研的时候,考研也不是不行。第六章:一场失误没了985本硕保研难,考研也不容易。无论是保研还是考研,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准备。作为985院校的本科生,我曾经以为考研的学校也必须是985,但现实却给了我一记重击。我曾经追求本硕连读,希望能够一直在顶尖的学府学习和成长。然而,现实告诉我,有时候生活并不如我们所愿。要什么本硕985,有个硕士就行了。最后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第七章:三中一华等着我,我来了刚上大学的时候,觉得自己怎么着也是985毕业的,三中一华不是稳进的嘛?实习的话大机构先去探探行业情况,就业的话首选大买方,不行也得是三中一华的投行啦。当时天真的我,就没有想过还有清北、哈佛牛津呢?还有国外留学归来的呢?这些学校每年毕业的人数有多少啊,除此之外三中一华能够招多少人?每一年的成长都在打自己上一年的脸。现在再看的话,作为国内券商天花板的三中一华是许许多多应届生往届生都趋之若鹜的地方,而三中一华的投行部更是火上加火。传说中的金融食物链顶端:金融买方,是真的“躺着赚钱”的行业。一般每300个申请人中,只有1个能获得买方入门级岗位。第八章:头部券商也不是不行,长期实习有望留用等到了大二大三的时候,才发现实习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找,这个时候想的是,头部券商也不错啊,发展也很好。投递很多简历都没有消息,最后还是通过人脉推荐才有个小黑工的实习,没有工资、没有实习证明,竟然还想着能不能通过长期实习,好好表现,获得留用。但事实证明只能想想,大的环境已经把结论框死了:这必然是一个内卷的局。无论是清北复交,还是央财上财人大。除去很个别的神人,就业的天花板大概就处在三中一华,以及国内几大券商研究所中,而且进去的比例也并不高。第九章:留用无望,能入职腰部券商是我的幸运没有留用是必然的结局,有多少人找工作的时候,是从非三中一华的大机构不去,到最后祈求有份工作就好。这些想法的变化,让我越来越焦虑,但还是抱有一丝希望,能够入职腰部、腿部、脚部、脚底板部也是我的幸运。期待一降再降,简历一投再投,offer还是无声无息。第十章:暑期留用失败,转战秋招时间过的很快,奋战暑期实习的时候,抱有很大的期望能够留用来着。因为暑期实习也被称为“小秋招”,蒙着实习的面纱,但其实从招聘到入职后的培养、再到工作内容,和秋招的内核几乎神似。但暑期留用名额满了,没有排上我,即便我的带教老师为我做了争取,但是无果,我只能转战秋招。又要重新开始准备秋招了,就应该做两手准备,一边暑期实习,一边准备秋招,不应该信了会留用的话,没有留用后悔也来不及,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了。第十一章:秋招简历一直挂挂挂,我怎么遇到最难就业季秋招的时候,简历投递几百份毫无音信,面试没了下文,身边的同学都已经逐渐有了offer,才想到我怎么遇到了最难就业季。秋招的流程是复杂,简历-网申-在线测评-笔试-群面-单面-主管面-offer一步没有通过,就完败。面试的时候才发现大佬真是多,本硕985是普遍现象,清北复交人大等这些名校一起卷,这么比的过啊。经历了这么多,不由得想想我一个985毕业的难道真的要沦落到去银行当柜员了嘛?第十二章:国企总行公务员,稳定但够不着啊国企、银行总行我也做了准备了。就业竞争如此激烈,谁不想谋求一份稳定的发展呢?在准备国企总行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竞争的激烈和压力的沉重。后来,当看到清北都去考街道办的时候,我就想清北毕业的真多,哪里他们都去卷,还有我们这些人的活路不。第十三章:拿到offer—我命能由我不由天嘛熬到最后,只有一个想法,上天呐,给我一个offer吧。每天,我都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面试,修缮简历,参加各种招聘活动。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我都努力寻找那个可以让我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然而,毕业人数众多,竞争异常激烈,我不禁开始焦虑起来。那些优秀的同学们纷纷拿到了心仪的offer,而我却依然在漫长的等待中度过。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开始觉得我命由天不由我啊。第十四章:沉淀数年,谁说柜员不是金融沉淀数年,归来仍是柜员。以前,银行柜员是父母口中的铁饭碗,现在沦落到金融鄙视链的最底端。大一的时候,谁也没有想过毕业要去做柜员。校招的时候谁没投递过银行的加你,想让银行作为自己的保底岗位。当时,谁不想去头部的券商施展才华,拥有好的发展空间,不行就去追求稳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竞争的加剧,才发现自己沉淀数年,归来还是得投递银行柜员。现在看的话,银行柜员确实是鄙视链的最底端,但是银行每年校招招的人是最多的,特别是去年校招的时候,听到不少同学抱怨,在银行面试的时候遇到不少名校毕业的,可见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第十五章:今年柜员很难做,面临淘汰风险大说到柜员了,就说说今年的情况吧。上段时间,上海某银行因降薪引员工罢工抗议的图片流传出来,了解之后,是外包公司降薪引发的结果。但不得不说今年的柜员很难做,人工智能的发展,银行柜员这种工作很可能会逐渐减少,业绩压力的情况下,面临淘汰风险大。今年的情况,开年的时候大家都抱有希望,但是一直到现在听到的都是负面消息。比如说这周互联网再优化(阿里云7%、有道1%、58同城30%等等)。说实话,什么时候能够听到一些好消息呢?第十六章:行业待数十载,谁能不说金融好最后说一下去向吧,最后获取的是小券商投行的offer,积累了人脉资源之后,向大投行跳,后来去做了PE,现在在做FA。还是要说一下,上述不完全是真实经历,含有夸张描述的细节,仅供大家看看。行业待了数十载,不得不说还好自己选择了金融行业,在之前我也写过一篇文章《坦白局:35岁,我幸好在金融行业上班》。不用你们说,我也知道最近金融行业的负面消息,但是你们要知道不仅仅是金融行业,除了上一章我说的互联网,其他的企业也不好过,现在的经济情况下,只能说相比较之下,我觉得我的选择是庆幸的。最后给大家说一句,类似于三中一华,确实像很多头部薪资给到很高,但是对于所有应届生第一要义是入行,而不是说我只盯着龙头这样不现实,而且竞争太过于激烈。(金融小伙伴,快进你的职业成长。想要找金融实习、求职/跳槽到金融行业的朋友们,可添加VX:feifan00999)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图片及资料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文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作于商业用途,若本文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VX
2023年5月25日
其他

机构销售眼里的“研究员”

朋友们,公众号内容推荐更换模式了,防止你找不到我们金融小伙伴,点亮星星🌟不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哟,爱你们哦!按照操作第一步: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选项;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有没有人和我一样,一听到销售二字,就想到自己社恐,直接就在心里将那扇窗给锁死了。但是后来才发现,职场上没有一个岗位是不需要打交道的,我的社恐在工作面前不值一提。说白了就是职场上没有一个岗位是不用销售的。以至于我现在在做咨询的时候,遇到的社恐有很多,都被我打消了,实在是社恐到不能交流的,那我只能说你不适合工作。出来卖服务的,就不能带着社恐的面具。机构销售其实就是分析师与机构买方之间的桥梁和中介,前台岗位、服务岗位。换句话说就是,通过路演、策略会、组织调研等方式,把研究所的研究作为服务卖出给机构客户。了解机构客户的需求,即它最近关注什么公司/行业/政策/产品等,对症下药,这就要做描绘客户画像熟悉客户风格、整理客户重仓数据、和客户直接沟通需求等。开展具体服务,根据客户需求安排对应分析师/活动,主要是自己推票、约路演、安排主题策略会、组织公司调研活动,包括安排场地、带客户/分析师去路演场地、订餐厅点菜、联系公司去调研、做好活动策划等等。那么,其实在机构销售眼里看研究员也是不一样的。作为销售,想要客户花钱,带出去的研究员就要有一定的能力,比如说对行业的研究啊,对市场的判断啊,往往优秀的研究员能够带来加分。有的时候,带出去路演或者见客户的研究员,对自己的分析不够自信,特别容易导致客户怀疑,一、机构销售和研究员之间的关系?1、相爱相杀还是相辅相承没有一个产品可以脱离销售,也没有一个销售可以脱离产品。销售需要给研究员反馈,客户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产品。比如说销售在向基金公司推荐股票时,销售会依据研究员所提供的报告进行决策。而实力雄厚的研究所还能提供策略服务,为销售提供更全面的支持。销售选择有潜力的股票,让研究员去和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投研人员等详细讲述这家上市公司的“故事”,也就是所谓的“路演”。促进高层互访——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尤其是对于刚刚开始做卖方研究服务的小研究所。响应客户的需求,比如说开研讨会之类的。总的来说,机构销售和研究员之间还算是相辅相承的关系。券商机构销售需要将研究员对上市公司的研究,推送给公募基金的投研部门,帮助他们选到好的股票,最终在股市里挣到钱,从而获得公募基金的拥金。行业的卖方研究员要和他们的买方研究员对接上,机构销售需要帮助卖方研究员挖掘出买方研究员的需求。即买方最近在研究什么公司,需要什么数据和想要去什么公司调研,把需求告诉卖方研究员,以最快的速度响应买方的需求。为什么买方会研究这个公司?很有可能是基金经理有持仓,又或者是在观望买入的时间,这种时候通常会比新推一家上市公司更容易被接受。公募基金每个季度的持仓都可以在基金的公开信息里查到,所以机构销售去了解公募基金的持仓是了解投资偏好最好的方法,对应偏好推送相应的卖方研究会更容易被接受。在客户推荐之前,销售一定要帮客户筛选一遍,哪些研究员有哪些研究成果。前提是销售对客户和自家的研究一定要有足够的了解,慢慢树立好口碑比送水果蛋糕来得更加长久一些。当然,当前券商研究所之间竞争激烈,供应过剩且同质化严重。研究所的业绩承受着巨大压力。客户会根据研究所的服务数量和质量来评价他们,并相应地分配资源。这是最主要的业绩考核标准,相当于每个季度都需要参加一场排名考试。销售在这方面承担着很大的压力。总的来说,机构销售和研究员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研究员依靠销售将他们的研究成果传递给客户,帮助客户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销售则依赖研究员提供的优质研究报告和观点,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获得业绩表现。研究人员通过创造价值,而销售人员则通过实现价值。他们的目标是从客户那里获得回报。销售人员是产品推销的关键,而研究员则提供着重要的研究观点和市场洞察。两者相互协作,共同创造出成功的销售业绩和价值。二、机构销售眼里的研究员在机构销售领域,研究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研究所的核心生力军,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关键的市场分析和投资建议。研究所每年招实习生也是最多的机构。在机构销售眼中,优秀的研究员是那些具备卓越分析能力和洞察力的人。他们能够准确理解公司的业务模式、盈利能力和风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全面的研究报告。这些报告需要有实质性的数据支持和详尽的分析,以帮助客户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也就是说有自己信的过的观点,不会受市场波动左右。有自己的研究逻辑,并不是生搬硬套将别人的观点拿过来自己用。优秀的研究员不仅要关注公司的过去和现在,更重要的是能够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建议。研究员更要能够简洁明了地将重要的观点表达出来让客户知道。这个研究分析到底行不行,行在哪里?所以,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也很重要。关键时刻说不出话来那就有问题了。与此同时,他们还要能够扛住客户的质疑,能够自信而有说服力地回答问题,这样才能增强客户对他们观点的信任。投资市场和商业环境都在不断变化,优秀的研究员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总的来说,机构销售眼中的研究员是那些能够提供准确、有洞察力的分析和前瞻性的投资建议的专业人士。他们需要具备深入的行业知识、卓越的分析能力和优秀的沟通技巧。机构销售和研究员之间的紧密合作和相互促进,为投资者提供了全面而可靠的信息,助力他们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机构销售将依靠研究员的专业能力和深度洞察,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投资产品和服务。所以,也有一些研究员是浑水摸鱼型,缺乏明确的观点和深入的研究能力。这也是为什么说有些人不适合做研究。只是浮于表面地整理数据和报告,而缺乏对公司和市场的深入理解。这样往往无法提供准确的分析和有价值的投资建议,报告也可能只是泛泛而谈,缺乏实质性的内容。这使得投资者难以获得有意义的信息,影响了他们的投资决策。他们的观点可能没有可靠的数据支持,更容易受到市场的波动和误导。总的来说,有专业打基础、有能力上自信、有口才增信任。三、机构销售能够转做研究员吗?机构销售的发展方向首先说一下,机构销售不是一个终点,研究所只是机构销售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看到和学习到很多,同时接触到非常多的人。当你一年又一年面对领导拍下的不断增长的年收入目标,刚出校门的憧憬,难免都会有所消磨。有别于工匠精神的是,不断累积的业绩是作为销售的唯一衡量指标。没有公司会因为你今年赚了一千万,就能理解你明年为什么只挣了五百万,所以前期对自己的累计就变得尤为重要。要持续跟踪宏观经济,研究股票市场,研究每一个行业的发展,去接触和调研尽可能多的上市公司。可以发现,许多公募大佬都出来做私募。同样,机构销售也不要局限于销售的东西,不断积累学识和视野,可以站得更高。那么,有几个路径可以供同学们思考,也是前辈们曾经走过的路。有一些继续留在研究所,转到了投研条线。在个人研究实力的背景下,从销售转行为了研究员,目前已经去到买方,未来的目标是做基金经理;有一些则有5-10年的机构销售经历,成为了机构负责人。他们的路径大致为区域负责人到全国总监,最终争取进入公司的管理层;另外还有一些离开了券商研究所。有的是进入了私募,尝试去管理一些私募产品,利用自己积累的人脉和本身的研究能力,在投资领域做得风生水起。还有的是进入了公司,在上市公司任职董秘,这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出路。当然还有创业的。从机构销售走出去的人很多,这个行业本身也是一个高流动性的行业。只要自己能力足够强,未来发展有很多选择。四、最后机构销售行业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此有足够的能力和实力的机构销售人员在未来的发展中有着广阔的选择。他们的行业知识、市场经验和人际关系都为他们在金融领域中不同的职业角色打下了基础。而转行为研究员,是他们实现深入研究、洞察市场的愿望的一种方式。我认为机构销售是一份性价比相当高的岗位。尽管起薪较低,但丰厚的奖金和适中的工作时间和压力使其成为一份令人满意的职业选择。尤其是在一些知名券商的头部或研究所工作,拥有良好的研究能力背书,销售人员的工作环境会更加舒适。机构销售工作的主要职责是维护客户关系,而不需要自行开发客户资源。专业素养和勤奋度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与研究员相比,销售人员的工作相对较轻松,不需要经常熬夜。从收入角度来看,如果销售做得好,其性价比并不比研究员低多少。(金融小伙伴,快进你的职业成长。想要找金融实习、求职/跳槽到金融行业的朋友们,可添加VX:feifan00999)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图片及资料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文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作于商业用途,若本文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VX
2023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