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Yao的学术圈内圈外

其他

当哈贝马斯不再理解这个世界。

12000阅读※8.奥卡姆的剃刀,一个以讹传讹的经典案例。16000阅读※9.西方哲学必读之书,居然是这本?!11000阅读※10.问了一下ChatGPT,谁是最伟大的西方哲学家……
2024年4月11日
其他

点评了一下北大哲学系的书单,为什么引起热议?

编者按我一月底的时候有天看到了北大哲学系的寒假书单,于是点评了两句,没想到第一篇快8万阅读(目前为止年度最高),第二篇后续跟进也要破万了。加上最近一直在讨论国内哪本哲学史比较好,其实两者还挺有关联的。专业阅读是有门槛的,如果说到哲学史,一上来国外部分就是罗素,那一听就是爱好者的水平。北大这份书单,其实就是很专业化,外国哲学选的是《欲望的治疗》《善的脆弱性》《自由意志:古典思想中的起源》《康德的先验观念论》(这本书的原作者Allison前两天我还写了村通网!刚刚知道20世纪最伟大的康德专家(之一)逝世!这篇文章里我提到了英语世界另一个重要的康德专家Ameriks,也被北大哲学系推荐了。)至于其他几本书,比如《阅读费希特》《黑格尔》《什么是现象学》,都是西方哲学细分领域的作品。举个例子,书单提到的《善的脆弱性》,是当代著名女性哲学家努斯鲍姆的成名作,这本书需要古希腊哲学的背景知识,我都觉得不好读。《善的脆弱性》直面这一道德困境,通过对古希腊文学和哲学文本的探讨,最终拒斥了柏拉图关于善能够保护人类免受恶之侵袭的观念,站在了古希腊悲剧家和亚里士多德一边,认为善的脆弱性正是实现善的关键所在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6%84%E7%9A%84%E8%84%86%E5%BC%B1%E6%80%A7/3283397?fr=ge_ala《康德的先验观念论》全书基本围绕“先验演绎”重构、A/B版的区别来展开,高度技术化。再比如为什么《阅读费希特》会在书单里,一看该书的作者和译者,我就明白了。非哲学专业的同学一般很难读进去这些书。同时这些书当然反映了北大哲学系各位老师研究的方向或者路数,我之所以说这份书单“加密”,就是这个原因。说白了,就不是给程度只是停留在“罗素《西方哲学史》”普通读者的。但至于什么路数,这个就不公开谈论了。不客气地说,如果做哲学史的论文,通篇引用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或者只是英文世界那几本(斯通普夫、希尔贝克、copleston、梯利、劳特利奇、肯尼),完全不提德文法文哲学史,那极有可能挨批。还是那句话,专业的哲学阅读,有门槛,而且门槛不低,不要以为随随便便可以谈论哲学(当然,某些生活性的哲学是可以的,比如塞涅卡比如叔本华)​DR.YAO的自我介绍业务范围壹西方哲学史班、西方哲学原著精读班:奥古斯丁、霍布斯、培根、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康德、费希特、洛克、休谟、谢林、黑格尔、马克思、叔本华、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
2024年4月2日
其他

为什么双非本科要二战三战四战考研北大?

编者按最近在小红书刷到了好多双非考北大二战三战四战甚至五战的帖,这看得我这个北大博士老学长很迷惑,为什么要白浪费那么多时间,用大把的青春用来准备考研。但考上的几率微乎其微,这真的有必要吗?同理,除了北大之外的其他名校,也是一样卷,试一次就好,为什么要一再浪费这个时间呢?我倒不是歧视双非本科,有梦想谁都了不起,而且我很佩服各位逐梦的勇气。我本科也就是个二流985,十几年前中国的高等教育还没有那么卷,于是有幸去北大深造了一下。但根据我在北大读书的经历,考北大的研究生是一个性价比相当低的事情(具体原因我之前说过了,不重复)。有些同学是没有进入过社会,觉得时间可以浪费在考研上,所以小红书上面那些二战三战四战的帖子看得我触目惊心,光阴匆匆过啊。作为28岁毕业、一口气读完博的老博士,我真的发自内心地劝各位一句,与其花那么多时间去准备考研、而且还是顶尖高校的研究生(要和全中国可以说是最优秀的本科生竞争,考上的机会注定渺茫,即使是一流985的本科生,现在要考北大的研究生,也是一场残酷的战争),不如应届毕业那年试一下,能考上当然最好。考不上就赶紧出来找工作,慢慢探索自己的社会定位。中国的高等教育越来越卷,一大原因是价格低廉,但价格低廉势必会导致大量的资源往头部聚集。北大清华的资源当然好,但不是给所有人的。我真的奉劝各位小朋友不要年少轻狂,觉得自己可以够得上,一再花时间要去够这个资源。要刷学历,那就好好找个匹配的学校,提高匹配度,才有高命中率。都想去北大清华深造、一扫“第一学历”的耻辱,这不太现实。而且说实话,即使读了北大的硕士,“第一学历”的隐性歧视在很多地方都存在。不是让大家不读研,而是让大家暂时放下对于学历的执念(尤其是完全没有进入过社会的应届生),好好珍惜青春。社会经验相当重要,这也是我后来进入社会才意识到的。如果暂时读研之路不顺,那还是换个思路吧,时间不等人。而且有的是比读研更重要、更有趣的事情在等着各位,社会的评价标准也在慢慢多元化,“唯学历论英雄”是比较狭隘的。读了研以后还是要探索自己的社会定位,那如果暂时考不上研究生、尤其是一流高校的研究生,不妨把它当成一个机会,开始探索社会。毕业后这几年的经历让我更加相信,社会才是真正的大学。DR.YAO的自我介绍业务范围壹西方哲学史班、西方哲学原著精读班:奥古斯丁、霍布斯、培根、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康德、费希特、洛克、休谟、谢林、黑格尔、马克思、叔本华、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
2024年3月22日
其他

国内哲学史教材哪本最好?

编者按我在后台看到一个匿名留言,问我为什么不点评一下国内的哲学史教材。外语的哲学史我点评得够多了,核心要点就是不要看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当然各位要看也随便。英文的我主要推荐三个系列:Copleston&
2024年3月17日
其他

西方哲学入门,我还是力荐这一本。

编者按2024年一开始就有很多新的读者关注我的公众号,一月差不多涨了7000+粉丝,在此先表达我的感谢,同时一并感谢一直关注我的老读者们,应该过两个月可以突破4万关注者,我要继续努力。我知道很多读者都是爱好者或者初学者,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西方哲学入门,读哪一本?”这个问题我每隔一段都会聊一次,给各位一点启发。什么《大问题》之类的,我之前说过了,→回读者问:《大问题》值不值得读?我这里给大家一个我自己的独家推荐,基本上好像没有人推过这本书,但这本书算是我觉得西方哲学入门的绝佳读物。老读者应该知道是哪本书,那就是:霍布斯《论物体》。本书是有中文译本的,不用担心。其实这本书非常非常非常适合入门,来看一下拉丁文原文的目录,已经说明了一切。第一部分讲了“哲学”“命题”“三段论”“方法论”等等,第二部分讲了“时间空间”“原因结果”等等,都是西方哲学的核心术语。当然,哲学的入门书籍很多,启发读者的哲学兴趣固然好,但对我而言,从一开始了解这个学科的核心架构,才是最重要的。比如我这几天在弄谓词的问题,就会回到这本书,看看霍布斯如何讲命题和三段论推理的格式,非常有启发,之后会发上来。市面上很多哲学入门书籍,主要的问题是不太系统,感觉启发了读者想了几个问题(尤其是和读者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没有系统的论述,就草草收尾了。当然,我没有说西方哲学入门一定要读这一本,只是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读者喜欢其他的读物也完全没有问题。第一部分的第一章就是一个非常简明的哲学导论,介绍什么是哲学。来看看这一部分对“哲学”的两个定义:1.philosophia,
2024年3月15日
其他

湖南打骂学生的女教师,知道什么是教育的本质吗?

编者按最近湖南女教师打骂学生的视频引起轩然大波,视频里的女教师对于学生非常不耐烦、情绪几近失控、言语粗俗不说,还有体罚,我看了也是非常愤慨。为人师表,这种行为是绝对不可以接受的。著名的经院哲学家阿奎那有一个关于教师的文章“On
2024年3月2日
其他

点评了两句北大哲学系的书单,没想到那么多人关注……

编者按我真的没有想到,这篇文章48小时就破了7万阅读。我就是看到了这个书单,哲学系团委分享的,然后写了两句。没想到那么多人来看这篇文章,目前为止,2024最高阅读量的文章诞生了,而且一月份这还没过完,已经有六篇文章阅读破万。这本来就是个内部书单,对一般爱好者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对想要打入哲学系内部的,可以研究一下。其实北大一直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系统,毕竟是最高学府,很多资源不开源,也很正常。大家花了大力气考进去,是要有一点东西不能为外人道也。这份书单确实是加密过了的,看起来平平无奇,其实暗藏玄机。北大有自己的学统,北大哲学系又是中国最老的“哲学门”,肯定跟其他学校的方式风格有某些差异。一般要由北大来引领潮流,北大开风气之先。再次提醒,这份书单对于考研北大外哲的同学们,有一些指向性。把这些书读一遍,至少能了解哲学系有一些什么路数。初学者真不建议照着北大的书单来读,这就好像当年说把北大的课做成慕课之类的,放到网上,是不是能实现教育公平。看起来不太现实。DR.YAO的自我介绍业务范围壹西方哲学史班、西方哲学原著精读班:奥古斯丁、霍布斯、培根、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康德、费希特、洛克、休谟、谢林、黑格尔、马克思、叔本华、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
2024年1月30日
其他

看了一下北大哲学系学生2024寒假书单,很内部资料……

只能说,这个书单,真的很北大。这绝对是一份内部书单,只有北大的同学们才能了解其中的深意。一半以上都是北大出版社出的书,还有一两本商务、译林和三联。外国的出版社偏爱routledge和CUP(剑桥大学出版社)。书单整体而言,并不适合初学者和一般爱好者,也没有什么太多“对外”的参考价值,除了对北大的哲学系学生。因为隐藏了一些读书和北大教学的路数,这个我就不展开讲了。看起来这个书单有点乱,通读一遍,线索不是很明晰。没有一定的哲学基础和底子,外国哲学部分的选书可能会一头雾水,个人偏好非常明显。我个人是觉得,寒假那么宝贵的时间,与其读费希特,不如读笛卡尔。但这次选的书完全没有早期近代哲学,也是很神奇。导论和哲学史的几本书我觉得初学者是可以参考的,尤其是古代哲学导论(古希腊和中世纪)。但是如果有志考北大哲学研究生的同学,可能要留意一下这个选书的范围和方向。分为两个部分:导论和哲学史
2024年1月28日
其他

不要只知道罗素,这些西方哲学史更值得留意!

编者按罗素爵爷那本《西方哲学史》,影响力实在巨大,也写得实在潦草和凑数→一百次这本哲学史不要看,哎。一不小心,有迅速破万阅读了,不能不让人感叹爵爷的顶流地位。再次声明:阅读哪本哲学史,都是个人选择,我只是提个专业意见,但我无权阻碍大家读不读哪本书。(不知道有些杠精跑来秀什么)今天用维基百科英法德三个语种的词条来看看到底有哪些比较主流的哲学史,盘点的哲学史不包括中文哲学史。悲报:罗素爵爷的这本在英法德影响都很大,罗素爵爷毕竟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随便写点啥都cause
2024年1月26日
其他

说了一百次这本哲学史不要看,哎。

编者按前两天有人在我的破两万阅读的爆款→千万不要读罗素《西方哲学史》!!毕竟是有名的大烂书……下面留言,说我骂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太片面。这本书我已经说累了。这篇文章里详细讲了很多理由,欢迎自行查阅。这本哲学史,我的态度,一句话,十万个不推荐。但如果一定要看(出于欣赏罗素爵爷的优美文笔、是爵爷的粉丝或者是了解西方的思想),我也不阻拦。找到一篇澎湃新闻的相关报道,才知道原来这本巨烂的《西方哲学史》(或者应该说是“思想史”,总之不是纯粹的哲学史)能引进,真的是各种偶然。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是因为罗素反对美国发动朝鲜战争,获得高层认可。英国哲学家罗素应梁启超及专门组织的讲学社之邀来华讲学。1920年10月8日抵沪,1921年7月11日回国。访问过上海、南京、杭州、长沙、北京等地。共作了近20个主题演讲。以《罗素五大演讲》结集出版,包括《哲学问题》、《心之分析》、《物的分析》、《数学逻辑》、《社会结构学》。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D%97%E7%B4%A0%E6%9D%A5%E5%8D%8E/6827966?fr=ge_ala罗素对中国的立场肯定是友好的,绝对是国际友人(而且是西方哲学在中国读者心目中的绝对顶流),不然不会来中国讲学快一年。所以立场正确是第一位的,尤其是我们这种政治挂帅的国度,那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能引进,就自然而然了。还有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兴趣,其实这也是我觉得很神奇的一点。中国的知识分子引进西学,好像没有什么统一口径和严格标准,比较随心所欲。举个例子,十几年前列奥·施特劳斯和弟子的著作空降中国,就很难反映这个问题,列奥·施特劳斯在西方哲学里的经典地位暂时还没有牢牢树立,还没有到达“正典”的那个地位。(施派或者施派爱好者就不要跟我杠了哈,感谢。)罗素这个《西方哲学史》比较像思想史,刚好中国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要学习写思想史,于是就翻译引进了,而且看起来这本书的翻译也是非常草率的,那就更不推荐了。这一点,罗素《西方哲学史》的译者何兆武先生自己也说了,见下文↓罗素这本《西方哲学史》、从专业哲学史的角度来看,确实问题颇多。至于是不是一部合格的思想史,这个不是我的专业领域,我不评论。这本哲学史受到热捧,我个人觉得更多是历史偶然。​DR.YAO的自我介绍业务范围壹西方哲学史班、西方哲学原著精读班:奥古斯丁、霍布斯、培根、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康德、费希特、洛克、休谟、谢林、黑格尔、马克思、叔本华、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
2024年1月23日
其他

跟反犹分子海德格尔坚决割席的他,辞世了。

12000阅读※8.奥卡姆的剃刀,一个以讹传讹的经典案例。16000阅读※9.西方哲学必读之书,居然是这本?!11000阅读※10.问了一下ChatGPT,谁是最伟大的西方哲学家……
2024年1月21日
其他

他用一个词概括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编者按之前买了本Baumgarten,然后前两天在看中国社会科学网的“2023哲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2024,现象学必将继续火爆!有理有据,西方哲学部分提到了一个法国认识论,“笛卡尔”“维耶曼”“巴什拉尔”认识论一条线。这两个线索发生了奇异的交叠,我还以为研究报告说的法国认识论是
2024年1月19日
其他

2024,现象学必将继续火爆!有理有据

编者按在看中国社会科学网2023哲学发展研究报告的时候(原文链接在文末),在“文明交流互鉴视野下的西方哲学研究”的这一栏,发现第四条斗大的“汉语现象学研究呈现多种维度”。前三条分别是:第一,金岳霖与贺麟等20世纪中国本土哲学家,是西方哲学在中国得以研究并传播的重要学者。第二,立足世界哲学发展史,对西方哲学进行新阐释。第三,在中西思想比较、交汇、融合基础上实现理论发展与创造。这一下子引起了我的强烈解读兴趣,前三条除了第一条提了“本土哲学家”,其他两条都比较宽泛。但第四条直接点名“现象学”,不是“德国古典哲学”、不是“20世纪法国哲学”(第二条虽然提到了“阐释了法国认识论中的‘笛卡尔认识论’‘巴什拉认识论’‘维耶曼认识论’”,但其实讲的是法国哲学里的“认识论传统”,能不能把这个传统变成西方哲学在中国的热点,估计悬),不是“古希腊哲学”,不是“早期近代哲学”,不是“分析哲学”,这就很能反映问题。那就是,现象学将继续火爆,继续引领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其他通通靠边,官方盖章。第四条里,中国搞现象学的几位巨擘王庆节(也就是中国最有名的海德格尔研究专家之一,翻译了《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倪梁康(胡塞尔的主要译者),孙周兴(海德格尔的主要译者→
2024年1月17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一个哲学博主的2024读书计划

编者按2024年都已经过去快两周了,读书计划终于发布了。每年都要发布一个读书计划,以便来年check自己到底完成了多少。今年依然要读很多书,不过没有什么中文书。1.《圣经》&重要的教父哲学家和经院哲学家2024年首要任务就是把《圣经》好好读一读,尤其是买了武加大版本之后,一方面可以促进拉丁语的学习,另一方面《圣经》的典故和意象要进一步熟悉,否则读西方哲学会很困难。举个例子,奥古斯丁在自己的《忏悔录》里对《创世纪》的“创世神话”进行重构→奥古斯丁如何“创世纪”?,不读读《圣经》,很难把握奥古斯丁的精髓。还有就是,拉丁语我磕磕绊绊能读,古希腊语至今不会,也没有很大动力去学。西方哲学的两个源头,一个雅典(可能还得加一个罗马)一个耶路撒冷,我肯定跟罗马和耶路撒冷更加亲近一点,所以教父哲学家和经院哲学家也要挑几个读。2.西塞罗还有其他罗马时期哲学家接第一点,我其实对于古希腊兴趣不大,虽然古希腊很重要,但奈何语言学起来太痛苦,先放一边。雅典之后西方文明由罗马接续,不如先从罗马看起。刚好去年年底买了《学园派之书》,也就是西塞罗最重要的哲学对话,它对于理解希腊化时期的怀疑论和拉丁哲学传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园怀疑论在哲学思想史上独树一帜,连接柏拉图并深刻影响后来的柏拉图主义,引起了奥古斯丁等教父哲学代表的关注。考虑到怀疑论学园奠基人未留下著作,西塞罗的《学园派之书》成为解读该阶段思想的重要文献,填补了我们对怀疑论学园的资料空缺,具有丰富的哲学价值。3.现象学一方面是我能更好理解胡塞尔海德格尔了(以及法国现象学,比如列维纳斯利科还有梅洛-庞蒂等等),另一方面是有同学book了现象学的课程,有备课的压力。但也很开心,其实我很喜欢读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某些作品。现象学一直都是西方哲学传入中国之后的“显学”,之前搞德国现象学比较多,今年可能会多看看法国现象学。4.20世纪法国哲学20世纪法国哲学肩负着公众号出爆款的使命,必须要看。20世纪法国哲学其实我一直都有在看,只是一直没当成主线。但没想到20世纪法国哲学的讨论度那么高,如果不搞法国哲学,似乎很难跟年轻一代的读者有共同语言。除了上面提到的法国现象学(这当然是20世纪法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的包括法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需要读一读。5.德国古典哲学既是我的老本行,又是“显学”。2024对于康德研究绝对是一个大年,因为是康德诞辰300周年(1724-1804),康德逝世200周年、也就是2004年的时候,邓晓芒和李秋零两位师分别出版了不同版本的《纯粹理性批判》中文译本,这对西方哲学在中国的传播是个里程碑一样的事件,今年肯定也要有大事发生。今年要重点读一下《判断力批判》和《法哲学原理》,费希特和谢林挑着读。6.早期近代哲学前5个是必须要读的,剩下的我想了想,还得是早期近代哲学。前几年集中火力搞了一下笛卡尔,有点吐了。斯宾诺莎没有特别弄过,莱布尼茨的《人类理智新论》是认真读完了,今年可能得读点培根和霍布斯,再把斯宾诺莎读一读。而且这几个人我都很感兴趣,再有就是往前捯一捯读两本经院哲学,如阿奎那和库萨的尼古拉。也就够了。总结我的读书计划好像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哲学史的阶段没有变,变的主要是阶段内的重点。但西方哲学本来就只有那么多经典,说来说去,不是读这本就是读那本。前年读莱布尼茨,今年就读霍布斯。这也是我喜欢西方哲学的原因,典籍都放在那里了,只是早读和晚读的区别而已。祝大家2024多读书,读好书。2024阅读破万文章汇总
2024年1月13日
其他

福柯:话语制造“南方小土豆”

编者按前两天的文章→如何从哲学角度理解“南方小土豆”这个昵称?主要还是从“昵称”的哲学意涵来讨论这个“南方小土豆”现象,阅读量还行,三四天之内就突破7000。但其实前几天我写的福柯《话语与秩序》的文章→好久没认真写福柯了,分析一下福柯的写作套路!一方面没有写充分(这个各位都明白,公众号更多是记录灵感的地方),另一方面是其实《话语与秩序》的开篇“制造话语”的相关段落,非常适合解释“南方小土豆”这个“制造出来的话语”。P.S不管是分析作为“昵称”以及相关哲学意涵,还是“话语”的规范性,都跟“南方小土豆”这个称呼如何起源(建议咨询一下哈尔滨文旅相关管理部门,谁发明的“南方小土豆”,谁又第一个把“南方小土豆”的传播当成任务下达,和我的文章关系都不大)、如何风靡无关。这种分析都能扯到地图炮,我觉得有些读者可能太敏感了。在每个社会,话语的制造是同时受一定数量程序的控制、选择、组织和重新分配的,这些程序的作用在于消除话语的力量和危险,控制其偶发事件,避开其沉重而可怕的物质性。(福柯也没有讨论话语的来源,这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024年1月10日
其他

村通网!刚刚知道20世纪最伟大的康德专家(之一)逝世!

38000阅读※13.真的有“冷门”的,德国哲学家吗?11000阅读※14.为什么法国哲学无法超越或很难达到德国哲学的水平?49000阅读※15.终于在地铁上读完了这个热门法国哲学家……
2024年1月8日
其他

如何从哲学角度理解“南方小土豆”这个昵称?

编者按最近在刷短视频的时候,被哈尔滨为了促进旅游搞出来的“南方小土豆”这个新闻给吸引住了。“南方小土豆”这个昵称,当然很亲昵,祖国一家亲,但是听着有点怪怪的。当然,不妨碍大家去东北旅游的热情,我也想去滑雪,吃铁锅炖大鹅。"昵称”通常指的是给予一个人非正式的名字,作为其真实名字的替代或补充,这个词本身并不具有明显的哲学内涵。然而,考虑到身份、语言和人际关系的方面,“昵称“的概念可以在哲学背景下进行探讨。“昵称”这个概念太小,在西方哲学里很难有专门的探讨,想了半天,“昵称”所反映的身份认同问题会弄一下,比如换了材料但结构没有换、所以身份没有换的“忒修斯之船”,不管喊“南方小土豆”还是“南方人”,都是一个东西。只不过在东北大高个眼里,“小土豆”显得更加亲热不生分。但这种“同一性”在这个语境里好像太宽泛。可能牛津日常语言学派会弄一下,“如何因言行事”,“友善的”昵称会拉近陌生人的距离,看了好几期“南方小土豆”免费搭车的视频,这不就是哈尔滨文旅部门的目的吗?再有就是20世纪法国哲学比如福柯,把昵称所代表的“言语”和“权力”放在一起来谈。看到有分析说“南方小土豆”代表了某种东北人男性的凝视,据说这个称呼更多是从东北男性的口吻,针对南方的女性(当然,我保留意见)那这就很有权力、尤其是bio-pouvoir的意味了。(如果把“小土豆”这个词当成dispositif
2024年1月7日
其他

西方哲学的两位知名“帝师”,除了亚里士多德,还有他。

编者按西方哲学史里为数不多的“帝师”,一个是亚里士多德,这个大家都耳熟能详。在公元前342年,腓力二世召唤亚里士多德回到马其顿,亚里士多德成为腓力二世之子儿子亚历山大的教师。根据古希腊著名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的记载,亚里士多德对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进行了道德、政治和哲学方面的教育。在亚里士多德的引导下,亚历山大大帝对科学事业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对知识的尊重,甚至以帝王之便提供了丰厚的人力、财力资源,使亚里士多德能够完成许多科学研究。当代则是这位:(法文标题“利科和马克龙--不太可能的二人组)20世纪法国哲学代表人物保罗·利科(利科比较奇特的一点是在法国这样一个天主教国家里,他居然是新教徒),之前写过的→利科在《时间与叙事》里,重点分析了哪几本西方文学名著?。《时间与叙事》第二卷提要该著作延续了第一卷的分析,即从历史领域到文学领域的边界。一开始,Ricoeur提醒读者注意历史故事和虚构故事的不同。随着从历史到虚构的转变,情节设置的概念与其第一卷中的阐述中略有变化。Ricoeur特别强调,现代小说通过对现实主义的关注、巴赫金的复调、以及潜意识的探索,最大程度地加深了情节设置的概念(现代小说的复杂性,难道不正是源于对塑造更真实人类时间体验的渴望吗?)该著作的第二章致力于研究叙述结构分析的不同类型(特别是Propp、Bremond和Greimas的分析),着重关注它们解构故事的能力,将故事元素划分为功能或概念。接下来,Ricoeur在第三章提出分析叙述le
2024年1月5日
其他

好久没认真写福柯了,分析一下福柯的写作套路!

编者按福柯谈了很多遍“话语”,在《话语的秩序》里他不动声色引用了贝克特的小说《无名之人》的一段话,来论述自己所谓“话语的另一面”。今天用福柯引用贝克特的话,聊一下他的写作套路。当然,毕竟我最近刚买了贝克特的小说三部曲,必须要秀一下。​福柯写作的套路分析对话语的分析体现了福柯一贯的处理方式,从历史上找某个现象的根源,这里当然是对“话语”进行一个“考古”,从古希腊开始考察起,进一步指出“话语”的演变,以及其和“权力”的关系。权力支配话语,才是真实的话语。福柯在《话语的秩序》中对“话语”给了一个历史的解释:“对于公元前6书记的希腊诗人而言,真实的话语(就这个词增强意义而言),即激起崇敬和畏惧的话语;因其具支配力故而人民必须服从的话语,乃是由有权言说之人根据一定仪式来表述的;此种话语施与公正并给每个人应得之份;它在预示将来之时不仅预言将要发生什么,而且助其发生,它摄住人的心灵,如此便把自己织入命运之维。”福柯的套路不难,但读他的东西需要大量文献积累,他不思辨,他比较喜欢堆史料,比如从哲学史的哪个犄角旮旯刨出“话语”这个形而上学边缘的现象,做个谱系重构。比如“话语”从仪式化的真理转向了言语本身,这就是一句话概括了对“话语”的考古。至于赫西俄德和柏拉图有没有对真实和虚假的话语进行区分、还有智者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被放逐的,这个就更需要史料,这里也是福柯可以“暴力解读”的部分。我在看《性经验史》也发现这个问题,福柯堆的古希腊拉丁文史料,都是任由他自己解释,如果不懂原文,被他带偏是分分钟的事情。“然一个世纪以后,最高真理便不再取决于何为话语或话语所为,而在于它所说为何:这一天来临了,真理与仪式化的、行之有效且公正的言语行为相分离,而转向言说(l’énoncé)本身,其意义、形式、对象,以及其与所指的关系。在赫西俄德和柏拉图之间划定了一种区分,把真实的话语和虚假的话语分别开来:一种全新的区分,因自此之后,真实的话语不再珍稀可贵,它不再与权力的操作联系在一起。智者被放逐了。”贝克特J’aurais
2023年12月30日
其他

他在西方哲学不太重要,但他发明的文体很重要。

编者按看了那么多哲学文本,四五种语言的都有,没有对文本的写法有特别的感觉。直到看了狄德罗的《哲学百科全书》,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百科全书派”,因为狄德罗真的是按照词条来写书,Gallimard这个版本⬆️一共收录了150个词条,按A到V的顺序排列,没有Y和Z。几个重点的词条,一个是Ame“灵魂”,一个是beau“美”,一个是homme“人”,居然还把Bible也收进来。狄德罗这本书绝对是今天哲学术语词典的先驱了。哲学术语词典是对原著和哲学史的补充,需要有专门的书整理术语,否则文本重构的难度就会增加。想起我这个月的爆款文章→为什么法国哲学无法超越或很难达到德国哲学的水平?里那句话,“当我们研究法国人的著作时,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的风格的清晰度”。狄德罗是个很好的例子,风格清晰,解释概念很明确,引经据典,把之前哲学史对于概念的论述按自己的方式paraphrase一遍。放在今天,这种写法很能给读者“获得感”。而不是德国古典哲学那种解释概念之前要把概念安进某个体系的做法。这个style我之前解释过很多次,比如康德解释“直观”,他就不会直接给“直观”下定义,而是围绕这直观讲了一堆,直观的作用是什么,和其他认识能力的关系是什么等等。德国哲学就是喜欢体系,如庞然大物一般。法国哲学就是明快,没有对体系和宏大叙事的特别执念。唯一一个深爱体系的法国哲学家,我只能说是萨特了,萨特受到黑格尔和现象学的双重影响,爱搞体系,完全可以理解。连笛卡尔都没有特别爱搞体系。狄德罗的哲学造诣我觉得应该算不上一流,但他这种文体风格确实比较有开创性。更加深了我的印象,法国人喜欢写短文。P.S革命导师马克思说狄德罗是他最喜欢的作家,《神圣家族》里也提了好几次狄德罗。但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们,对政治学那边的影响更大一点,而不是哲学。法国人写短文,要么就是写文艺范儿的箴言,要么就是写词条。12023阅读破万文章汇总1.
2023年12月28日
其他

为什么法国哲学无法超越或很难达到德国哲学的水平?

编者按最近更新了一系列法国哲学相关→写过那么多法国哲学,我居然没写过他!其实我的老本行是德国哲学,但我没有很德吹,毕竟基督教哲学和早期近代哲学我觉得更加精彩。当然,德法共同作为欧陆发动机,本来就是牵扯不清,哲学上也是。二战之前的欧陆哲学肯定是德国强太多,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扛大旗,胡塞尔海德格尔来收尾。这个题目直译为“为什么法国哲学无法超越或很难达到与其德国同行相同的水平呢?”并不代表我个人看法,是我从网上找到的一篇文章,觉得非常有趣。有部分观点我认同,比如法国哲学就是在文体文风上比德国哲学可读性强一点,德国哲学也是法国哲学、尤其是20世纪法国哲学的母体。法语可能确实比较适合散文和诗歌?法国人擅长把德国哲学细化,能够发掘出德国哲学体系里意想不到的细节。没有德国哲学的母体来解构,法国哲学就比较苍白了,没有解构目标,没有反叛对象。但如果说进入了20世纪之后德国哲学还一骑绝尘,那并没有。德国人创造出了体系庞大的哲学体系,法国来雕琢。我这几次的文章都说了,法国人喜欢拿大词来小用,解释一下当下的生活现象之类的。法国人有写格言短句的传统,比如之前说的帕斯卡尔→没想到“人是一根会思维的芦苇”的他,诞辰400周年了!法国哲学可以说都是从德国哲学的庞大体系和森严壁垒里薅过来几块砖和瓦。可后来德国人在二战之后都全面拥抱盎撒的分析哲学传统了,反而法国人在继承这个传统。20世纪海德格尔之后的德国哲学,不能说完全没有后起之秀,但是后劲乏力,有目共睹。为什么法国哲学无法超越或很难达到与其德国同行相同的水平呢?这是否是法国精神的一个特点,即触及一切但在任何方面都不擅长?例如,在20世纪,有许多法国哲学家,但所有这些人都不过是德国哲学家的替代品,总体上是一种替代品,法国哲学家们并没有创造出自己的“独有之物”,他们只是在哲学方面是其邻居德国人的继承者。因此,他们的哲学背后有着他们思考的大师的名字,如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莱布尼茨、维特根斯坦、弗洛伊德、马克思等。这里有一段视频,乔治·斯泰纳说了差不多和我一样的话,但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尽管我对他的观点有一些保留,塞林是无法比拟的天才!)。总的来说,他说法国文学与我说19世纪俄国文学相比算不上什么,就像我说法国哲学与我说德国哲学相比也不算什么。乔治·斯坦纳的视频地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3GC5d9VWOM。然后,我并不是说法国哲学是可忽略的哲学,相反,它是令人敬畏的,我的观点是它可以产生一些有趣的东西,如伯格森、福柯、德勒兹、雅克·拉康、路易斯·阿尔都塞等,但它永远无法超越和超越前述的大师们。我的假设是差异在语言层面上。法语似乎更适合诗歌和优美的风格。这体现在法国哲学的概念能力不足上。此外,当我们研究法国人的著作时,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的风格的清晰度。无论是蒙田、笛卡尔、帕斯卡,还是最近的20世纪法国哲学家,看一些萨特或加缪的作品就足以明白这一点。我们使用的语言使得我们的思考和看待事物的方式被结构化。哲学与思维紧密相连,因此取决于构建它的语言。当然,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我不会立即进行探讨,比如历史背景或社会经济背景,但在哲学生产的过程中,语言无疑起着很大的作用。你们认为呢?原文如下:Pourquoi
2023年12月19日
其他

写过那么多法国哲学,我居然没写过他!

看了德里达明白了,万事皆可黑格尔和柏拉图。巴塔耶:深受尼采影响的他,引爆20世纪法国哲学!罗兰·巴特:读了《恋人絮语》,发现罗兰·巴特真是个宝藏男孩……梅洛-庞蒂:终于读了胖迪的书……
2023年12月18日
其他

“现实的资本主义当代幻象就是民主,这是它的面具”。

Vérité,而拉康对于这个词的用法也植根于存在主义的传统里(当然不一定对)巴迪欧说:”是否应该把现实视为理性的法则,即,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求顺从而不是创造?现实始终是以我们所受制于的虚幻(le
2023年12月17日
其他

没想到“人是一根会思维的芦苇”的他,诞辰400周年了!

11000阅读※8.奥卡姆的剃刀,一个以讹传讹的经典案例。16000阅读※9.西方哲学必读之书,居然是这本?!11000阅读※10.问了一下ChatGPT,谁是最伟大的西方哲学家……
2023年12月16日
其他

奥古斯丁如何“创世纪”?

11000阅读※8.奥卡姆的剃刀,一个以讹传讹的经典案例。16000阅读※9.西方哲学必读之书,居然是这本?!11000阅读※10.问了一下ChatGPT,谁是最伟大的西方哲学家……
2023年12月10日
其他

哈姆雷特,一个“存在主义”的英雄?

编者按读了一堆20世纪法国哲学家之后,最近终于开始读列维纳斯,买的是比较薄的这本《时间与他者》,puf出的。之前写过哲学家论莎士比亚,除了尼采、马克思等等→哪些哲学家论过莎士比亚?还不少……,列维纳斯也论过,比较巧的是,他和尼采都是拿《哈姆雷特》来点炮,而马克思分析的是《雅典的泰门》→马克思借莎翁之口说:货币是娼妓。尼采认为哈姆雷特就相当于酒神狄奥尼索斯,而列维纳斯则是拿《哈姆雷特》做一个类似于海德格尔“向死而生”的生存论分析。P.S看中文译本的介绍,这本《时间与他者》是列维纳斯比较好入门的一本。我读的感觉是,列维纳斯的法文还是比较清晰,比梅洛-庞蒂好读很多。列维纳斯的《哈姆雷特》是一个面临死亡临危不惧的英雄。死亡一直在迫近,是一个to
2023年12月5日
其他

也许我们都错怪翻译法国哲学的人了……

编者按之前的文章讲了我去香港会展中心佳士得秋拍的预展,看了贾科梅蒂,写了一下梅洛-庞蒂对于贾科梅蒂的评价→梅洛-庞蒂论贾科梅蒂,怎么一股浓浓的康德味儿……,经热心读者、也是我第一期的哲学班学员刘师提示(再次感谢!),梅洛-庞蒂的原文里有一段话很有歧义。也就是下文里加粗的三个les,主要是
2023年12月1日
其他

梅洛-庞蒂论贾科梅蒂,怎么一股浓浓的康德味儿……

编者按这两天在香港会展中心看佳士得的秋拍,给了阿尔伯托·贾科梅蒂一个非常大的陈列。贾科梅蒂也算是我比较喜欢的西方艺术家了,他的瘦削的人体雕塑实在太经典了。紧急插播昨天的文章→没想到革命导师恩格斯听过他的课……没想到就发表在革命导师恩格斯的诞辰(11.28),这也是巧了。现在每次看西洋艺术之后,都会习惯性地找一找理论,看能不能对得上。希望可以把审美做得更深入一点。想起了梅洛-庞蒂《眼与心》里对贾科梅蒂有过几段论述。萨特对于贾科梅蒂也有论述,这个也很有趣,留着以后再谈。萨特主要是在Situations
2023年11月29日
其他

没想到革命导师恩格斯听过他的课……

​编者按在英国亚马逊淘到了一本尾货,Meiner精装版的谢林《启示哲学》,价格也就10镑出头。以为是什么小书,谁知道拿到手,一下子厚厚的800页,视觉效果拉满。对谢林不是很熟悉,这是实话,他很天才,但是很多东西被黑格尔“剽窃”了,导致后人记得更多的是他这个更天才的室友。手里有一本谢林最出名的1800年的System
2023年11月28日
其他

马克思借莎翁之口说:货币是娼妓。

编者按马克思在《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里,引用了莎士比亚的戏剧《雅典的泰门》,来说明货币的作用,“货币是人类的外化的能力”。《雅典的泰门》可能是莎翁比较弱的一部悲剧了,但架不住马克思喜欢。The
2023年11月26日
其他

哪些哲学家论过莎士比亚?还不少……

11000阅读※8.奥卡姆的剃刀,一个以讹传讹的经典案例。15000阅读※9.西方哲学必读之书,居然是这本?!10000阅读※10.问了一下ChatGPT,谁是最伟大的西方哲学家……
2023年11月24日
其他

深受尼采影响的他,引爆20世纪法国哲学!

编者按昨天的文章里写了韩炳哲的《爱欲之死》,韩炳哲提到了好几次巴塔耶,刚好我很久以前买了本巴塔耶的《内在经验》。书也不厚,而且比较跳跃,连篇累牍地cue尼采,还有一点海德格尔,巴塔耶反对传统形而上学、反对基督教,很反叛、很现代。看了一下维基百科对于这本书的介绍,写得非常迷人,读起来畅快淋漓充满诗意。巴塔耶1897年出生,这绝对是20世纪法国哲学的先驱了。而且巴塔耶真的不冷门……这个德国哲学家,冷门得我都不知道……巴塔耶本人并没有定义自己为哲学家,他在自己的《冥想法》Méthode
2023年11月23日
其他

他真是个披着“德国哲学”的法国哲学家!

编者按01跟友人Oscarchen吃饭,被友人按头安利这几年在哲学界大火的韩炳哲,直接送了我一本《爱欲之死》。短小精悍,也就5、60页的篇幅,主题也很接地气,各种文学、电影信手拈来,绝对是德国哲学里的20世纪法国哲学风格,极其看重可读性,有时候读着读着,我会觉得像在读文艺评论。于是非常适合在地铁上通勤无聊时阅读。讨论的是“情欲”,举的例子包罗万象,有电影界的拉斯·冯·提尔《忧郁症》甚至大热的“爱的游戏”大电影《五十度灰》、文学界的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歌剧界的瓦格纳《漂泊的荷兰人》,还有绘画界的布鲁盖尔、卡拉瓦乔等等。深度稍稍欠奉(如果要从这本书里得到一个系统的“爱欲”理论,可能很难),但胜在广度和获得感十足。我也想从布鲁盖尔和卡拉瓦乔(当然,卡拉瓦乔本身就很欲)的画里看到“爱欲”啊,可能相当一部分读者也是我这样的想法。总体而言,韩炳哲(单论这本《爱欲之死》的风格)是哲学里的pop
2023年11月22日
其他

看了Neo Rauch的展,只想起了福柯的身体……

11000阅读※8.奥卡姆的剃刀,一个以讹传讹的经典案例。15000阅读※9.西方哲学必读之书,居然是这本?!10000阅读※10.问了一下ChatGPT,谁是最伟大的西方哲学家……
2023年11月21日
其他

德里达论“疯癫”……

编者按一直都听说德里达很难读,直到买了这一本,有种打开了新世界大门的感觉。阅读西方哲学我一直持一个观点,那就是从哲学史入手,如果一个哲学家有哲学史的相关论文集,那绝对是入门这个哲学家最好的方式。按此思路,我会推荐我→本次秋冬班讲的黑格尔《小逻辑》,前80几节都是对于西方哲学的一个批判和整理。不要一上来就了解哲学家生造的核心概念,先读读他如何批判哲学史。其实读西方哲学原著,除了文本本身,语境也很重要,语境就是哲学史。德里达我真的完全不熟,而且他又因使用黑话、行话而“臭名昭著”,但是下面这本《书写与差异》,德里达真的非常老实地在讨论哲学史,他批判福柯、对战列维纳斯、点炮现象学,至少我有了语境。(P.S那个,我推的书基本都是自己买的原版书,我自己读了有感觉就写两笔。有什么出版社的想白嫖让我免费推广中文书,那就大可不必,商业合作需付费,而且我得看一下书的质量,感谢理解。中文世界的哲学出版物我其实兴趣不太大,当然,我了解的、觉得靠谱的译者,我会推一些给各位读者。)L'écriture
2023年11月20日
其他

真的有“冷门”的,德国哲学家吗?

编者按是这样的,一个月之前发表的文章,写了一个冷门的德国哲学家,结果阅读量居然都要破万了。在这篇文章之前发表的另一篇文章,关于伟大的德国哲学家、革命导师马克思(标题还把成语写错了……我深刻检讨),阅读量快要到3万。这让我想起了一件事。研究生刚入学的时候被导师纠正了好久,哲学的母语并不是德语,而是古希腊语。但普通的中国读者觉得哲学就是用德语写的。可能因为近代中国引进了太多德国哲学家,刚好中国开始引入西方哲学的时候(关于西方哲学西学东渐的历史,参见我之前的文章→王国维说:西方哲学相当于中国的X学?)是德国哲学刚刚过了巅峰时期慢慢下坡的时代,但瘦死骆驼比马大,德国哲学在19世纪末还是牛逼的,暂时还没有其他国家和地区哲学可以挑战。从莱布尼茨到康德黑格尔到尼采到海德格尔,德国哲学就跟德国足球一样知名。那到底有没有非知名的德国哲学家?在维基百科“库萨的尼古拉”的词条下面,找到了一个这个category“13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当然,“库萨的尼古拉”是15世纪的德国哲学家,13世纪有两位冷门德国哲学家值得注意,一个就是A打头的大阿尔伯特→这真的是一个过于冷门的德国哲学家。另一个就是今天要介绍的Theodoric
2023年11月15日
其他

王国维说:西方哲学相当于中国的X学?

编者按文化昨天的文章里我说了→大家不必纠结中国有没有哲学,哲学本来就是舶来品。有个评论很精彩,大概意思是“中国不必纠结有没有哲学,西方不必纠结有没有儒学”。本来就是两条线,不必强融。还有一个很精彩的评论,貌似是用王国维还是某位其他国学大师的话来讨论中西思想的不同,但是被原作者删掉了,本来想分享给各位。然后我就去找了一下王国维对“哲学”这件事的看法,试图按照我对那个回答模模糊糊的记忆找找看,虽然按图索骥最终失败。但王国维的《哲学辩惑》里,确实有几段文字非常值得参考。王国维《哲学辩惑》里有这么一段话,“夫哲学者,犹中国所谓‘理学’云尔。”王国维说了,西方哲学就相当于中国的“程朱理学”。之前的“史子集”,按王国维的立场,算不算“哲学”呢?看起来比较暧昧,毕竟王国维“姑舍诸子不论,独就六经与宋儒之说言之”。要是王国维说一句之前的典籍也算哲学,“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就有人背书了。按我浅薄的“程朱理学”阅读经验,这一段的中国思想确实比较喜欢谈论义理、辨析概念,和西方哲学的气质稍微接近一点。今之欲废哲学者,实坐不知哲学为中国固有之学故。今姑舍诸子不论,独就六经与宋儒之说言之。夫六经与宋儒之说,非著于功令而当时所奉为正学者乎?周子“太极”之说,张子“正蒙”之论,邵子之《皇极经世》,皆深入哲学之问题。此岂独宋儒之说为然,六经亦有之。《易》之“太极”,《书》之“降衷”,《礼》之“中庸”,自说者言之,谓之非虚非寂,得乎?今欲废哲学,则六经及宋学皆在所当废,此其所不解者四也。王国维还指出,清末的中国“海内之士颇有以哲学为诟病者”,这个也是我没有想到的,原来“哲学”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居然是这个待遇,按照冯天瑜《哲学:汉字文化圈创译学科名目的范例》一文,“哲学”这个词传入中国都快到20世纪初了。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等有识之士倡导译介“哲学”,还受到管学大员抵制与阻挠,“哲学”这个学科名目都不能在19世纪末的中国通行。看起来,“哲学”在当今中国的待遇好多了,不仅可以大胆译介西学,还能搞“中国哲学”。2023阅读破万文章汇总1.
2023年11月3日
其他

“中国有没有哲学”,真没必要纠结。

编者按这个问题也是最近我又想起来的,也就是“中国哲学”合法性的问题。哲学普及那么多年,貌似好一些读者会觉得,如果中国没有“哲学”,会显得中华文明低人一等,好像“哲学”就很高级,没有“哲学”,就很掉价。但其实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哲学”就是从西方文明引进的“舶来品”,中国有没有哲学,都没关系。中国有“哲学”,不代表中国先进;中国没有“哲学”,不代表中国落后。中国有自己的思想,没有必要比附西方那一套,文明是多样的,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就好像前几天的文章,不用否认亚里士多德。不过其实有没有亚里士多德,中国人都可以采取中立的态度和立场。毕竟是外来文明,亚里士多德并没有直接影响到中国历史的进程。亚里士多德&“伪史”说啥?金灿荣老师说亚里士多德不存在?按金灿荣的话,假如亚里士多德不存在,那么某个哲学家……想不到他,也是“不存在的”亚里士多德的迷弟……“哲学”从古希腊的航海文明里兴起,就是一个非常地域性、有地方特色的东西,搞西方哲学十几年,这种感受越来越明显。举个例子,“哲学”这个“爱智慧”的智慧,是关于对于不变之物、第一推动者或者神的沉思,是关于“永恒”的知识,建立在一个“彼岸世界”或者“洞外世界”的基础上,跟中国人所理解的“智慧”大相径庭。按我对中国思想粗浅的理解,中国人的“智慧”,应该指的是“洞内”那个。再举个例子,本体论这种be动词的语言问题,中国语言文字思想没有对应。中文不是屈折语,一个字不能像西文单词一样变化词尾、也没有时态变化,那就没有原始意义上的“本体论”。说什么“道”之类的相当于ontology,这个,可能差得有点远。“道”怎么可能是onto,也就是“that
2023年11月2日
其他

齐泽克辣评拉康:萨德是康德的真相?

编者按:昨天的文章讲了才发现这个精神分析大家也是康德研究专家……,读了一下拉康的《康德与萨德》,发现拉康也是对康德非常熟稔。今天分享一下国际左派领导人、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精神分析在当下的领军人物齐泽克对于拉康这个短篇的分析。我摘抄的几个点,一个是齐泽克说拉康认为康德应该进行“纯粹欲望批判”,但这个点不太能成立,康德的《判断力批判》里其实有类似于拉康对象a的东西,这个对象a刺激主体产生表象,但是这个表象本身不对应任何客体对象,只是让主体的表象开始自由游戏。欲望能力是有这么一个“先验对象的”,经验对象和主体的感受之间当然有联系,只是这个经验对象是什么,不用管,就是一个a,也就是a
2023年10月29日
其他

才发现这个精神分析大家也是康德研究专家……

11000阅读※8.奥卡姆的剃刀,一个以讹传讹的经典案例。14000阅读※9.西方哲学必读之书,居然是这本?!10000阅读※10.问了一下ChatGPT,谁是最伟大的西方哲学家……
2023年10月28日
其他

想不到他,也是“不存在的”亚里士多德的迷弟……

编者按这两天金灿荣名言之“亚里士多德不存在”的系列文章→1.啥?金灿荣老师说亚里士多德不存在?2.按金灿荣的话,假如亚里士多德不存在,那么某个哲学家……阅读量非常可观,打算再来一篇,当成是补课亚里士多德了。其实我确实我没怎么了解过亚里士多德这个伟大的“百科全书式”古希腊哲学家,也就是从我比较熟悉的早期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现象学里读过其他哲学家对他的阐释。经热心读者提醒,发现除了海德格尔之外,还有一个亚里士多德大迷弟托马斯·阿奎那,好像有个译名叫圣多玛。这居然都忘了,连忙复习一下。原来阿奎那给那么多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写了Kommentare,有大家熟知的《尼各马可伦理学》《逻辑学》《形而上学》《政治学》《论灵魂》《物理学》等等。其实阿奎那对于海德格尔的影响也很大,两个人在痴迷亚里士多德这件事上保持了惊人的一致。回到那个“亚里士多德不存在”的说法,其实我希望金灿荣老师可以说明一下阿奎那这些Kommentare的来源,如果亚里士多德不存在,那么这些文本是给谁的原著做注?看起来这个“亚里士多德”名下的著作还挺多。毕竟古希腊文明断了,基督教并没有,而且教会在启蒙运动之前权力都很大。这种教会里流传下来的文本,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重要通知秋冬班打算开黑格尔《小逻辑》精读,今年秋冬就读黑格尔。开课时间:预计十月下旬课时:
2023年10月25日
其他

按金灿荣的话,假如亚里士多德不存在,那么某个哲学家……

编者按昨天的文章→啥?金灿荣老师说亚里士多德不存在?24小时阅读量8k,大家对于金灿荣老师的关注度很高啊。这么说吧,我其实非常期待金灿荣老师丢点证据出来,不要只是个结论,就匆忙说明亚里士多德不存在,这看起来不太严谨,比较像口嗨。如果真的没有这个古希腊哲学家,那么整个西方哲学史都要改写了,这可是一个极其宏大的工程,说不定到时候中国人也能参与到西方哲学史重新编纂的过程中,这一下金灿荣老师就居功至伟了。当然,我对古希腊历史知之甚少,但如果亚里士多德真的不存在,那么毫无疑问,古希腊历史得重写。有一说一,古希腊被马其顿王国灭亡、历史是断过的,客观上确实给“古希腊伪史”甚嚣尘上提供了土壤。我还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谈,比如我昨天举了康德的例子,康德文本中引用的亚里士多德也需要后人进行考据。没有亚里士多德这个人的话,那么打着“亚里士多德”旗号的文本,都是谁的手笔呢?想了一下,真正哭晕在厕所的应该是亚里士多德最大迷弟海德格尔吧。海德格尔全集GA里至少有4本专题论述了亚里士多德,就是把亚里士多德的名字嵌进了书的主标题里。如果真的没有亚里士多德这个人存在,海德格尔还得说明他所阐释的《形而上学》《物理学》等等都是谁的杰作,不然这几本书的地位在GA里肯定就会降低。亚里士多德存在的一个重要证据就是他不断被后人解释,作为一个集体记忆植入了西方人思想当中。如果亚里士多德不存在,那这个集体记忆还是挺真切的,谁能研究一下这个集体记忆的成因,都是对西方哲学研究的重大推进。期待金灿荣老师下一步的动作!重要通知秋冬班打算开黑格尔《小逻辑》精读,今年秋冬就读黑格尔。开课时间:预计十月下旬课时:
2023年10月24日
其他

啥?金灿荣老师说亚里士多德不存在?

编者按本来今天想发别的稿子,但是经热心读者提醒,才知道原来知名的美国问题研究专家、人民大学外交学博士生导师金灿荣说“亚里士多德都不存在”。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必须要评一评,因为金老师的一句话,极有可能改变未来中国西方哲学的研究走向。毕竟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哲学里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可以说如果柏拉图排名第一,那亚里士多德绝对紧随其后。金灿荣老师对于亚里士多德的结论如果成立,那么肯定具有革命性的影响,虽然金灿荣老师并不是搞西方哲学的。重要通知秋冬班打算开黑格尔《小逻辑》精读,今年秋冬就读黑格尔。开课时间:预计十月下旬课时:
2023年10月23日
其他

读了《恋人絮语》,发现罗兰·巴特真是个宝藏男孩……

编者按:最近除了巴迪欧,又把一年前买的罗兰·巴特《恋人絮语》翻出来,作为地铁读物。怎么说呢,除了20世纪法国哲学的写作风格,《恋人絮语》是罗兰·巴特于1975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开设了一门讨论课,这门课以德国大文豪歌德的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为分析对象,和青年学子们探讨恋爱百态。有一件事引起了我的注意,就是巴特用少年维特来当自己的男主人公,让我联想到托马斯·曼的《魂断威尼斯》,一个老男人对少年的凝视。查了一下,果然发现有玄机。重要通知秋冬班打算开黑格尔《小逻辑》精读,今年秋冬就读黑格尔。开课时间:预计十月下旬课时:
2023年10月19日
其他

终于在地铁上读完了这个热门法国哲学家……

编者按最近在上班搬砖的地铁上终于读了阿兰·巴迪欧的《爱的多重奏》,20世纪法国哲学有种“举重若轻”的风格,讨论的议题很接地气,哲学史信手拈来。巴迪欧这本书里提到了柏拉图、叔本华、拉康、德里达、列维纳斯(巴迪欧用列维纳斯来说明爱代表一种差异,由此讨论爱的真理)等等,基本上每个哲学家就引用一两句,但这一两句绝对切题。一些西方哲学史的核心论证,比如奥古斯丁的“爱”,巴迪欧重构起来也是四两拨千斤,兼具了可读性和学术性,这种文风还是比较轻松的。P.S国内买法文书还是非常方便的,几个大的学术出版社gallimard/flammarion/puf/Éditions
2023年10月18日
其他

这个德国哲学家,冷门得我都不知道……

有知识的无知——库萨的尼古拉是这样的,在浏览英国亚马逊的时候,发现库萨的尼古拉这本《有知识的无知》在尾货大甩卖,价格非常美丽,加上又是Meiner精装版拉丁语&德语对照,于是迅速下单,造福我的拉丁语学习。对库萨的尼古拉不是很熟,只是听我的好朋友、搞文艺复兴的王老师提过一些他的东西。但我甚至都不知道他是德国人……提到德国哲学家,基本就是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库萨的尼古拉基本无人问津,除非专门研究这个时期的西方哲学。当然,我个人也分不太清他到底是经院哲学的终结还是文艺复兴的肇始……P.S同学们不要杠,说什么“德国没有形成之类的”,维基百科用的是ein
2023年10月17日
其他

“数祖忘典”的马克思

编者按昨天的文章里盘点了一下犹太裔的哲学家,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当然是最重要的犹太裔哲学家之一,但导师对于自己的犹太人身份貌似并不感冒,而且还有巨作《论犹太人问题》,专门“批判犹太人“,此处请自行揣摩,看起来有点“数祖忘典”。于是做了一点research,看看革命导师对于犹太人这个身份到底是什么看法。原来马克思的老爹那一辈已经……重要通知秋冬班打算开黑格尔《小逻辑》精读,今年秋冬就读黑格尔。开课时间:预计十月下旬课时:
2023年10月16日
其他

德勒兹教你学哲学,非常朋克!

编者按前两天又买了本德勒兹,记得好几年前买的《差异与重复》的法文原版,看得实在头疼,有种为了讲黑话而讲黑话为了晦涩而晦涩的感觉,对阅读德勒兹兴趣不大。但架不住书名的诱惑“Qu'est-ce
2023年10月14日
其他

哲学,为什么是“爱智慧”?

编者按“哲学:知识还是智慧?”这两天在看手机的时候,发现陈波师的最新文章(截图在文末),讨论了哲学到底是“知识”还是“智慧”?这个提法其实没有新意,毕竟是西方哲学的永恒问题。当然陈波师从逻辑或者分析哲学的路数出发,有自己的解释,这个解释可以看看。问题没有新意,但解释有新意就行了。奥古斯丁早在几千年前就在《论三位一体》里区分了知识scientia和智慧sapientia了。哲学为什么是“爱智慧”之学,而不是“爱知识”之学?今天来重构一下奥古斯丁的文本,聊一下这个问题。重要通知秋冬班打算开黑格尔《小逻辑》精读,今年秋冬就读黑格尔。开课时间:预计十月下旬课时:
2023年10月13日
其他

黑格尔,到底从哪本读起?!

重要通知秋冬班打算开黑格尔《小逻辑》精读,今年秋冬就读黑格尔。印象当中就没有特别专门读黑格尔,之前是系统读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实在对不起黑格尔这位顶级大哲学家。欢迎大家跟我一起读黑格尔。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后期作品《小逻辑》(《哲学百科全书·逻辑学》)最适合黑格尔入门,作为上课的课纲,体系比较成熟,而且删掉了前期的很多重复冗余。《精神现象学》和《大逻辑》就先放在一边吧。为什么要从《小逻辑》读起?1.除了写得简练之外,《小逻辑》的开篇19-83节是黑格尔对于之前西方哲学的一个系统总结,非常适合要入门西方哲学的同学,从黑格尔的视角出发、经过黑格尔的系统整理,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一览无遗。2.接下来就是对《大逻辑》的缩写,浓缩就是精华,《小逻辑》绝对是黑格尔哲学的巅峰之作。84-111节,“存在论”112-159节,“本质论”160-244节,“概念论”3.《大逻辑》的篇幅太长了,初学者还是不要轻易上手。想不出理由不读《小逻辑》。《精神现象学》类似于给“逻辑学”(形而上学)做一个准备工作。但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和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不太一样,他觉得到达了《逻辑学》,那《精神现象学》这种准备工作就可以抛弃掉了,所以我个人觉得不用一上来就读《精神现象学》,要读也读《精神哲学》。开课时间:预计十月下旬课时:
2023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