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8年,儿子从哈佛大学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同时硕士毕业,加入了美国领航基金公司——这是全球最大的公募基金公司。五月,我和太太一起去哈佛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参加了儿子的毕业典礼。一个星期之内,穿行在巴尔的摩和波士顿之间。看着儿子穿着红色的硕士服从远处走来,那一瞬间的感触真的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心潮澎湃。很多朋友、同事一直在问我,你怎么教育孩子的,为什么你孩子这么爱学习?今天,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自己的认识,这只是我自己的认识,不关乎对错。一、你自己怎么看学习这件事?很多人听到我这个问题后,都会很奇怪的反问道,“这还用说,当然很重要了,每次孩子放学回来,我都催着他(她)学习。”其实我这个问题是你自己怎么看学习这件事,不是怎么看孩子学习这件事。孩子的学习很重要,这个事只要是父母都知道,但是孩子却不一定和你想的一样。他们不光听你说的,而且还看你的实际行动是不是能够真的说明学习很重要。很多父母,每次晚上吃完饭,就催着孩子赶紧学习。自己却坐在客厅看电视,刷手机,还振振有词的说,我岁数大了,学习也没啥用了。实质上,你是用行动告诉了孩子,看电视比学习要重要,因为人都是选择做最重要的事。有些家长,孩子学习时,坐在孩子边上看着,似乎这样就能学习好了。殊不知,最好的方式是用自己的行动来告诉孩子,学习是一生最重要的事,不管什么时候,学习都是第一位。你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最好的方式是,吃完晚饭,你自己拿起书,坐到桌子边上开始学习(看小说不算),你会发现,不用催,孩子自己也自觉过来学习了,哪怕你让他休息一会儿,他也会很快坐到桌子边开始学习。这就是身教的力量。身教永远大于言传,你自己对学习的认识将影响孩子的一身。儿子2012年就到美国读大学本科了,作为父母,已经不可能天天盯着学习了。唯一可以依靠的,是孩子自己的自觉性。从12年到17年,整整五年时间,儿子每一天睡觉的时间都不超过4个小时。每次视频,我们都是告诉他,太累就不要学了。我想如果没有从小养成的对学习的认识和习惯,这是不可能坚持那么长时间的。一个人除非在内心真真认同一件事,否则,他不可能坚持下去而不放弃。二、尊重孩子的选择有一件事情,每次我和大家说完,所有的反应是:不可能。这件事就是,我和我太太从来没有打过儿子,哪怕是一个巴掌。换句话说,我儿子从小到大,没挨过打。这是一个事实,实际上,在孩子大了,我和我太太聊到这个事实,我们也觉得不可思议。可能很多人会想,你孩子比较听话,很乖吧。呵呵,那你猜错了,我儿子很不听话,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乖孩子。问题是:为什么不听你话,就要挨打。不乖就要挨打。这是什么想法导致的?这里面有一个绝大多数都认可的错误假设:你对孩子说的话,要孩子做的事都是对的。我认为这个假设是错的,你说的所有话,所有的观念都来自于你的人生经历。但你的孩子未来一定不是另外一个你。你的观念在你的成长环境中得到,对你也许是对的(也不一定),你的孩子是在他的环境里成长。你们环境不同,观念一定会不一样。你的想法也许在你的年代是对的,但在孩子这个年代和环境未必对,当然也有可能是对的。很多人,小孩子有什么观念。如果你这么想,那是不知道孩子的想法也许在你看来幼稚可笑,却有他自己的逻辑。从小到大,我对孩子的教育都是,凡事都是选择,我们不强迫你采用我们的方案,你只要能讲出道理,我就接受,但你自己必须要做好承担选择带来的结果的准备,不管这结果是好还是不好。从小学开始,入学时,两所学校,妈妈和奶奶都选择A学校,但孩子选择B学校。问我意见,我和儿子说,你给我个选择B学校的理由。他说我喜欢这个学校的老师,我觉得这个学校好。我说,好吧,这个理由我接受,但你自己要做好也许不是所有老师都是你喜欢的后果。后来儿子去了B学校,果然班主任是一个很严厉的老师,儿子回来说老师不好,我和他讲,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你必须承担后果。从小学,初中,高中,到自己选择出国,每一次都是儿子自己作出选择,我们只提供建议。当意见不一致时,我会认真听取他的理由,并找到他的合理性,给出自己的建议,但他最后自己作出选择。记得在出国第三学年,他上课非常痛苦,因为理论数学专业坚持到第三年的人不多,很多人转去应用数学了。视频时,对着镜头嚎啕大哭,说太难了,我们也很心痛,但我还是对他说,儿子,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你必须承担选择的后果,他哭着说,我知道,自己的选择必须承受后果。最后三年半的时间提前毕业了。很多年下来,孩子习惯了自己作出选择,也习惯了在作出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充分思考事情的两面及其可能的后果。我个人认为这一点对孩子的一生都是有益处的。有时候,你会面临一个局面,明明可以看出,孩子的选择是个错误,你怎么办?我的选择时,按他的选择做,错了,我们再来一起分析为什么当初的选择时不对的,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尊重孩子的选择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但只有这么做了,孩子才会长大。不管你愿不愿意,终有一天孩子一定会摆脱你,自己做选择的。那我们不如在还可以影响他们的时候,交给他们正确的选择的方式,而不是结果。三、培养孩子的爱好,而不是扼杀很多家长说,我让孩子学钢琴,跳舞等等,这不是在培养爱好吗?这不能算错,但和我说的孩子爱好不是一回事。学钢琴,跳舞等等,如果不是你孩子自己想学的,是你要他学的,80%不是他的爱好。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有个孩子经过多年的苦练,牺牲了休息日,每天在母亲的陪伴,督促下练习钢琴。终于有一天,通过了钢琴十级考试,拿到了十级证书。拿到证书的那天,孩子把证书递给母亲说,这么多年,你不是想要这个证书吗?现在你有了,从今天开始,我再也不弹钢琴了。这个故事中的母亲不是培养了孩子的爱好,而是扼杀了孩子的爱好。我儿子小的时候,没有上过一个钢琴、笛子等等的兴趣班,对乒乓球喜欢了不到一个月,理由只有一个:不喜欢。但慢慢我们发现,他特别喜欢诗词,散文,往往一首词读两遍就可以背诵。每天晚上,大量的时间都在看诗词歌赋,和散文。看着他如痴如醉的样子,我和他妈总是很无语,不知道那个诗词里面哪来那么大魅力,我们怎么看不出来。每次去书店,往往要抱回来十几本诗词方面的书。他也可以背诵清朝大词人纳兰容若绝大多数的词。在高中的时候,就是红袖添香网站的签约写手,写的散文,我看了都很赞叹。从发现孩子有这个爱好,我们持有的态度都是顺其自然,喜欢就去做,不会因为我们觉得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这上,可能影响学习而去阻止。只是我们和儿子是有一个约定的,所有这些爱好,诗词,散文都很好,但必须在完成学习,做好功课的前提下,才能做,否则不能做。这是一个承诺,也是一个选择。他答应了。后来发现,每次孩子为了有时间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爱好,他会非常快的把作业,功课完成,效率比平时要高很多。其实,很多孩子平常人在书桌旁,心早就不知道去哪了。看着一直在学习,其实效率很低。这样的学习方式和效率进入美国大学的教育模式就会吃大亏。我一直认为孩子自然显露出来的爱好,是上天给他的天赋,为人父母要做的是帮助他们把这天赋发展成为一种能力,而不是最后被扼杀掉。我儿子至今还保持着写散文的习惯,虽然现在更多用的是英语。但这种爱好已经成为了他终生的一种能力,而且将对他一生都有裨益。发现孩子的爱好,发展它,使它成为孩子的能力,未来他会因此而感激你。四、考100分真的很重要吗?从小到大,我儿子考100分的次数屈指可数,都是92,93分左右,但每次不管考多少分,他都能很坦然的拿回家,因为他不会因为没考100分而挨打,而被斥责。每次回家,我们的第一个态度就是,没考100分没关系,但是错的那些是因为不会错的,还是粗心错的?如果因为不会才错的,那我们要重新把那部分内容复习一下,同时把相关的练习要做一些,确保学会。如果是因为粗心错的,那要搞清楚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造成的粗心,同时要检讨为什么检查时,没检查出来,正确的检查程序有没有执行。在我看来,100分和92分在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其实没有太大差别,如果光是因为几分的差距,导致孩子压力太大,99分都感觉像犯错一样,在他内心会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会不愿意主动学习。有个同事的孩子,第一次高考,考了一个一本的学校,只是这个学校名气不大,他妈很不满意,非逼着他复读了一年。第二次高考,考上了南开大学,他妈很高心,但复读一年给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到大学四年级,他妈让他考研究生,孩子说什么也不考,和他妈说,这辈子书读够了。而且为了避开他妈,毕业选择留在了天津,而没有回到父母身边。而我儿子因为从小没有这种心理压力,所以当在美国读完本科时,自己选择读研究生,而且选择同时读了两个学校,那真的是非常苦的。曾经有一次,我们去波士顿,正好赶上两个学校同时考试,他早晨4点半起床,坐六点的飞机赶到巴尔的摩参加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考试,然后中午飞回波士顿,下午在哈佛上课,晚上参加哈佛的考试,回到家已经是晚上11点了。我想说的是,孩子学习的动力必须来自于自己对未来的期望,这点确实家长必须要做好的,帮助孩子理清楚未来的方向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最后,我还要讲一点,在国内,在高中学习成绩排名前列的孩子,因为学习好,所以会受到老师额外的照顾,这样的孩子在心理上其实特别脆弱,一旦出国,会很难适应国外学校的教育体制。国外是不会有特别照顾的,不管你学习多好,老师都是一样的。反而是学习成绩中等的孩子,在国内时也没有受到老师特殊的照顾,心理承受能力更强,出国反倒能更适应。本文转自简书,作者黄浦江的雪,图源pexels,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上海国际学校分类盘点上海优质国际小学盘点上海优质IB类学校盘点上海优质国际初中盘点上海优质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