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ineering

其他

Engineering发布2023全球十大工程成就

工程造福人类,科技开创未来。《Engineering》期刊由中国工程院与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创办,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工程科技综合性权威期刊,为全球提供高水平工程科技重大创新成果发布交流平台。2023年
2023年12月20日
其他

祝贺!本刊18位作者当选两院院士 | Engineering

近日,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Engineering》期刊有18位作者新当选为两院院士,其中12位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位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3位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位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排名不分先后):于海斌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Industrial
2023年11月29日
其他

祝贺!六位Engineering编委及青年通讯专家当选两院院士!

长期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工作,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2014年,排名第1),省部级科技/自然科学一等奖5项。以通讯/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00多篇,包括Nature
2023年11月24日
其他

本刊主编:人工智能的未来

Nasser讲座教授。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美国声学会院士,美国人工智能协会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以及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1958年,Raj
2023年11月17日
其他

爱思唯尔中国金色开放获取高下载论文学者推荐

Access)的方式出版,并在期刊网站上提供英文和中文版,已被SCI、EI、Scopus、DOAJ、CSCD、CSTPCD等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2016年,Engineering入选
2023年11月15日
其他

飞行器变形到底有多严重?专家视频全面解析光纤传感技术的奇妙应用 | Engineering

祝连庆:光纤传感技术及其在飞行器监测中的应用(Engineering大讲堂:高端测量仪器专题在线解读20221209)。目前,飞行器结构检测、维护与安全保障技术正从基于日历时间和飞行周期的预防性维护(preventative
2023年11月8日
其他

清华大学刘竹团队:面向碳中和的近实时碳排放量化技术 | Engineering

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和地球面临的最大环境威胁,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是造成极端气候事件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自前工业化阶段以来,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与累计温升呈线性关系,约占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0%,因此准确可靠的碳排放数据是大多数减排政策制定和目标设定的基础和科学依据。为实现更准确的碳排放监测,从而保证减排政策的持续实施和迭代完善,急需开发一个细粒度时空碳排放数据库;碳排放近实时监测不仅是国家重大需求,也是该学科前沿的科学问题。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刘竹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2年7期刊发表了题目为《Near-Real-Time
2023年11月3日
其他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 | Engineering

查看原文原文链接:http://www.engineering.org.cn/en/10.1016/j.eng.2021.12.013推荐阅读碳达峰、碳中和研究进展与综述
2023年11月3日
其他

Engineering 2023年10月刊目录 | 碳中和背景下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专题

Access)的方式出版,并在期刊网站上提供英文和中文版,已被SCI、EI、Scopus、DOAJ、CSCD、CSTPCD等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2016年,Engineering入选
2023年10月31日
其他

清华大学与南方电网联合研发:静电力驱动的压阻式微型电场传感器 | Engineering

压阻器件原文链接:http://www.engineering.org.cn/en/10.1016/j.eng.2022.06.017扫二维码|查看原文
2023年10月31日
其他

Engineering入选202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2023年10月27日,《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23版)在第四届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高层论坛发布。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入选“202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在175种入围期刊中列第24位(较去年提升2位),国际影响力指数达395.438。
2023年10月30日
其他

中美工程前沿研讨会中方参会代表选拔开始啦 | 中国工程院

最终入选的CAFOE中方参会代表,在本人赴美国加州尔湾全程出席2024年6月举办的“第八届中美工程前沿研讨会”后,将获得由中国工程院颁发的“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前沿杰出青年学者”证书。
2023年10月26日
其他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多源不确定性影响评估有助于提高气象水文预报精度 | Engineering

文章速览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金君良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3年5月刊发《气象水文集合预报的多源不确定性影响评估研究》一文,指出评估复杂水文预报的来源不确定性对于深刻理解和改进水文预报精度至关重要,以往研究较少关注多源不确定性对气象水文预报复杂过程的影响。因此,文章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BMA)的集合框架,用于评估多源不确定性对气象水文预报全过程的影响。文章采用TIGGE中心的八种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四种完全不同结构的水文模型和1000组参数分别考虑来自输入、结构和参数的不确定性。在中国金溪池潭流域的实际应用表明:气象水文预报中数值预报输入的不确定性比水文模型的不确定性更大,水文模型结构的不确定性则明显大于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洪峰流量预报的精度与数值天气预报的精度紧密相关,水文模型结构和参数及其交互作用则是枯水期流量预报的主要不确定性来源。当同时考虑三种不确定性来源时,径流过程预报精度更高。通过考虑复杂预报过程的主要不确定性源,基于BMA集合预报的预测精度更高,并可降低其他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总之,文章提出的多源不确定性评估框架可以较好地提升对气象水文预报过程的理解,在提高复杂水文预报精度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关键词:气象水文预报
2023年10月23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清华大学陈文颖团队:碳中和愿景下的中国能源转型之路 | Engineering

近几十年来,由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世界各国正在合作应对这一全球挑战。《巴黎协定》要求各国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限制在低于工业化前水平2
2023年10月18日
其他

碳达峰、碳中和研究进展与综述 | Engineering

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简称双碳目标)的提出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相关科学研究的支撑与指导。现有研究虽从多方面对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依赖于社会经济系统化发展的命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但研究庞杂而分散,因此有必要从历史文献中对这个重要命题进行系统回顾、梳理和总结,厘清相关研究发展脉络,深入挖掘其中热点和难点,凝练基础科学问题,为后续研究明晰方向,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支撑。北京理工大学魏一鸣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2年7期刊发表了题目为《碳达峰、碳中和研究进展与综述》的综述性文章,构建了一套知识集成分析框架,通过对国内外1105篇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文献进行汇总梳理,从时空维度追踪领域内国际趋势与发展规律,从技术维度剖析研究热点及主题变迁,从行业维度挖掘支持双碳目标的关键发力点。在此基础上,文章凝练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行动方案、优先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对策建议。文章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迄今面临的最重大的环境问题,也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复杂的挑战之一。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2011—202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已较1850—1900年平均温度升高了1.09
2023年10月17日
其他

2023年“全球十大工程成就”评选投票丨Engineering

6+最高等级安全认证的通用操作系统内核。鸿蒙操作系统改变了多终端智联的体验和开发模式,开源鸿蒙已在航天、金融、能源、工业、交通等行业终端广泛部署累计超过7亿设备,成为业界发展最快的操作系统。11
2023年10月16日
其他

河海大学研究:平原河网区水动力重构理论与实践 | Engineering

文章速览河海大学唐洪武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3年5月刊发《平原河网区水动力重构理论与实践》一文,指出我国平原河网地区地势低洼,河道比降平缓,水动力弱,加上密集的人类活动,水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比如洪涝频发、水体自净能力差、水生态系统脆弱等。文章表明,这些问题都与水动力有关,水流能量时空分布失衡是产生这些水问题的共同本源,由此,创建了平原河网区水动力重构理论。该理论在水量调控的基础上,深挖水动力及有限能量在水生态环境改善中的作用,优化布局水闸、泵站等水利工程体系,充分挖潜工程的综合效益,通过重构水动力时空分布来满足平原河网区复杂水问题统筹治理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文章建立了完整的弱动力平原河网区多尺度水动力重构、多目标水力调控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提出了平原河网区水问题统筹治理原则。最后,文章以扬州主城区河网活水提质为例,介绍该理论的实际应用及效果。关键词:平原河网
2023年10月9日
其他

中国地质大学:基于频率域全波形反演的隧道超前探测研究 | Engineering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增加,隧道已成为复杂地质条件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最佳选择之一。隧道施工环境地质条件复杂,各种地质灾害,如塌方或突水,通常是由岩溶和断裂带等不良地质体引起的;由于隧道施工发生在地质体中,如果不能准确预测隧道周围的不良地质体(带),隧道施工可能会面临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开展隧道超前探测工作,准确、及时地探明掌子面前方的隐伏地质灾害,确保施工现场安全,避免突发隧道地质灾害至关重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程飞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2年11月刊发表了题目为《基于频率域全波形反演的隧道超前探测研究》的研究性文章,将高分辨率成像的声波频率域全波形反演方法应用于地震隧道超前探测,并研究了频率组选择策略以及观测系统对反演效果的影响,实现了隧道前方不良地质体的结构成像与物性反演。研究结果显示,文章基于常规频率域声波全波形反演的频率组选择策略,提出的覆盖垂直波数和抗混叠相结合的频率组选择策略,能够有效获得隧道前方地质体的空间结构和物性参数,并提高反演分辨率。此外,文章通过线性增加隧道观测系统侧边长度,讨论了不同隧道双边观测系统长度对反演成像的影响,得出侧边长度近似于掌子面宽度5倍时反演效果最佳,超过该范围后继续增加侧边观测长度对反演结果影响可忽略。最后,文章采用研究结果对复杂的多地层模型进行反演,得出掌子面前方复杂地层的准确结构形态和物性参数,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值得注意的是,频率域多尺度反演方法可以相对提髙全波形反演对初值的稳健性,总体上是先从低频出发开始反演,然后再逐级提高频率进行反演。由于因低频数据反演陷入局部极值而导致不收敛的概率较小,因此可以估计相对较好的初始模型,提高反演过程的稳定收敛来获取更合理的解。频率域全波形反演通过低频反演得到大尺度的信息,中高频反演信息刻画细节特征,采用低频反演结果信息作为后续中高频率反演的初始模型,直接实现多尺度反演。总之,对隧道复杂模型的频率域声波全波形反演表明,在选取合适参数条件下,该方法可以成功地反演隧道前方的地层信息,获得复杂地质信息的高分辨率结果。隧道超前探测野外采集数据的全波形反演结果进一步验证了隧道超前探测的全波形反演方法参数选择策略的有效性,以及该方法向实际应用方向发展的潜力。文章可为今后该方向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思路和参考。以上内容来自:Mingyu
2023年10月7日
其他

Engineering 2023年9月刊目录

Access)的方式出版,并在期刊网站上提供英文和中文版,已被SCI、EI、Scopus、DOAJ、CSCD、CSTPCD等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2016年,Engineering入选
2023年9月28日
其他

Engineering碳中和与能源系统转型论坛在武汉成功举办

比特可重构天线阵列2022年Engineering高被引论文TOP20人民日报最新报道:《工程(英文)》为高水平工程科技提供交流平台中国空间可展开结构——进展与趋势点赞/在看/分享让更多小伙伴看到
2023年9月27日
其他

中石油邹才能院士团队:非常规油气沉积学——研究非常规油气资源富集的“一把钥匙” | Engineering

中石油邹才能院士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2年11月发表题目为《非常规油气沉积学——研究非常规油气资源富集的“一把钥匙”》综述性文章。该论文概述了非常规油气系统中与细粒沉积岩相关的沉积和成岩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通过对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阿巴拉契亚盆地泥盆系马塞勒斯组、威利斯顿盆地泥盆系-石炭系巴肯组和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四个典型页岩层系的实例解剖,探讨了重大地质事件沉积耦合对非常规油气“甜点区/段”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文章表明,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甜点区/段”一般由异常高有机质沉积(TOC≥3%)或与其紧密共生的(粉)细砂岩或碳酸盐岩组成。非常规油气体系中的异常高有机质沉积不仅为油气的大量生成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且在成岩过程中通过产生有机质孔、溶解矿物等方式为油气提供丰富的储集空间。非常规油气“甜点区/段”的形成是地质转折期全球或区域性重大地质事件(如构造活动、海/湖平面波动、气候变化、水体缺氧、火山活动、生物灭绝或辐射及重力流事件等)沉积耦合的结果。多地质事件沉积耦合为异常高有机质的规模沉积以及非常规油气优质储层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沉积环境,进而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富集及工业开采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从非常规油气沉积学的视角探讨了非常规油气资源富集机理,旨在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新思路。文章信息:Caineng
2023年9月26日
其他

Engineering获评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再次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Access)的方式出版,并在期刊网站上提供英文和中文版,已被SCI、EI、Scopus、DOAJ、CSCD、CSTPCD等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2016年,Engineering入选
2023年9月25日
其他

南京理工大学团队研发出基于内嵌物理信息深度学习模型的增材制造预测技术 | Engineering

文章速览南京理工大学韦辉亮、廖文和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3年4月刊发《基于内嵌物理信息深度学习模型的增材制造工艺参数及熔池尺寸预测》一文,指出熔池特征对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的打印质量有显著影响,打印参数和熔池尺寸的定量预测对LPBF中复杂过程的智能控制至关重要。然而,由于高度非线性,打印参数和熔池尺寸的双向预测一直极具挑战。为了解决此问题,文章融合典型实验、机理模型和深度学习研究激光PBF过程中关键参数和熔池特性的正向和逆向预测。实验提供基础数据,机理模型显著增强数据集,多层感知器(MLP)深度学习模型则根据实验和机理模型构建的数据集预测熔池尺寸和工艺参数。文章表明可以实现熔池尺寸和工艺参数的双向预测,最高预测准确率接近99.9%,平均预测准确率超过90.0%。此外,MLP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与数据集的特征密切相关,即数据集的可学习性对预测准确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机理模型增强数据集后的最高预测精度为97.3%,而仅使用实验数据集时的最高预测精度只有68.3%。MLP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集的质量。结果表明,使用MLP进行复杂相关性的双向预测对于激光PBF是可行的,文章为选定智能增材制造的工艺条件和结果提供了一个新颖而有用的框架。关键词:增材制造
2023年9月25日
其他

香港城市大学研发新型仿生管状机器人驱动器 | Engineering

文章速览香港城市大学申亚京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3年4月刊发《鞭毛/纤毛内在驱动机制启发的一体式管状机器人驱动器》一文,指出鞭毛和纤毛独特的运动模式(如鞭毛的平面/螺旋波形式推进和纤毛的二维/三维不对称搏动)在众多生物的生命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启发了诸多仿生设计,尤其对于微型机器人系统。然而,与自然界中微生物能够从统一化的9+2轴丝生物结构中进化出多种运动模式不同的是,当前的仿生学仍然没有有效的工程策略去实现这样的智慧。因此,文章通过研究鞭毛和纤毛的内部结构及其内在驱动机制,推导出了一个统一的物理模型来描述微管弯曲及其所构建的宏观鞭毛/纤毛运动。基于该模型,文章进而提出了基于三通道的管状驱动概念,并相应地通过杆嵌入铸造工艺制造了一个三通道的管状驱动器。通过编程不同通道的驱动模式,这一管状驱动器不仅可以再现自然界中多样的二维及三维鞭毛/纤毛运动,还可以延展出更多的非对称纤毛搏动模式以实现低雷诺数下的有效推进。文章加深了对微生物推进机制的理解,为仿生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新灵感,并有望在广泛的工程领域中寻找到重要的应用场景。关键词:仿生系统
2023年9月22日
其他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发现:官能团化碳纳米管显著增强超高性能混凝土抗冲击性能 | Engineering

随着服役环境的复杂化及极端化,混凝土结构在承受静态荷载作用的同时,可能承受由武器攻击、炸弹爆炸等引起的动态荷载作用,其动态应变率往往集中在102~104
2023年9月20日
其他

2023全球重大挑战论坛在京举行

目前会议日程还在动态更新中,请您参考网站及时了解:http://www.ggcs2023.cn/观看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会议直播Engineering编辑部
2023年9月19日
其他

中国石油大学提出以净零排放为目标的封存驱动型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方法 | Engineering

随着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不断增加,导致二氧化碳(CO2)排放量激增。据报道,2021年,人为CO2排放总量达到3300亿吨,其中,四分之三以上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CO2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将全球气候变化控制在1.5
2023年9月19日
其他

香港城市大学研究开发出面向三频WiFi应用的分集玻璃天线 | Engineering

文章速览香港城市大学梁国华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3年4月刊发《面向三频WiFi应用的分集玻璃天线》一文,研究了两种新型极化和模式分集玻璃介质谐振器天线(DRAs),用于三频段(2.4
2023年9月18日
其他

天津大学设计新型折纸超材料 实现力学性能大范围编程调控 | Engineering

折纸是一种将二维平面按照特定山线折痕和谷线折痕折叠从而形成三维艺术品的艺术活动。由于优越的形状可转换性、丰富的折叠模态、灵活可变的设计参数和易于制造的特点,使折纸成为一种用于高效构建超材料微结构的方法之一。根据变形特征,折纸可分为刚性和非刚性两大类。其中,刚性折纸的折纸面在围绕折痕转动的折叠过程中其内部不产生任何变形,其力学响应完全由折痕决定。尽管对于刚性折纸和非刚性折纸的文章已有许多,而已报道的折纸超材料通常由单一类型的刚性或非刚性折纸胞元周期性排布而成,无法实现刚性和非刚性结合的宽范围力学性能调控。天津大学陈焱、英国牛津大学由衷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2年10月刊发表了题目为《基于刚性与非刚性Square-Twist胞元混合排布的折纸超材料设计与性能编程研究》的研究性文章,通过将一系列不同类型的square-twist折纸胞元进行空间排布,设计了一种新型折纸超材料。文章建立了超材料胞元的空间排布规则,保证了相邻胞元山-谷线折痕的几何匹配。随之,文章进行了双轴拉伸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超材料的变形能、最大刚度和初始峰值力均可由组成胞元的对应特性叠加得到,并且通过改变胞元类型、数量、几何参数、材料参数可以实现对超材料力学性能的大范围编程调控。此外,对具有固定胞元数量的超材料,文章通过改变山-谷线折痕的排布可以得到胞元类型与数量不同的一系列超材料,从而实现根据具体需求的力学性能重编程。文章为可编程折纸超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机械等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表明,超材料的应变能、初始峰值力、最大刚度可通过相应的胞元性能叠加得到。而胞元的性能在理论上是可预测的,因此,设计超材料中不同胞元的比例,可实现超材料性能的初步编程,进一步调整胞元的几何参数和材料参数可对超材料性能进行精细化调控。文章对一系列具有相同几何参数和材料参数、不同type-1和type-3胞元数量排布的4×4超材料进行了验证。值得注意的是,随着type-1胞元数量的增加,三个力学性能指标呈阶梯式线性增加。此外,由于这种4×4的超材料可以采用相同的折痕布局制备,因此采用不同的折叠方式,可对相同的超材料重新编程,实现特定的需求。例如,可以先将超材料折叠为type-3胞元均匀排布的设计,以获得较低的力,然后展开再次折叠为仅含有type-1胞元排布的设计,增大其初始峰值力。文章指出,这种重构(重编程)策略可应用于设计频率重构的天线,采用此种排布设计,可扩大天线的调控范围和重构类型。总之,文章针对不同领域的超材料性能设计需求差异,较大地拓宽了折纸超材料性能编程和重构编程范围,为开拓更多新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思路。例如,可采用机器学习算法自主高效地实现文章中性能编程设计过程,快速得到满足特定设计需求的超材料设计参数。以上内容来自:Jiayao
2023年9月13日
其他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揭示力学超构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增材制造的未来方向 | Engineering

力学超构材料可以被定义为一类结构材料,它前所未有的力学性能源自人工结构设计而非其组成材料。虽然宏观尺度和简单设计的结构可以通过传统的自上而下方式来制备,但许多不同尺度下的复杂设计仍然难以实现。增材制造(AM)的最新进展导致了许多新的超构材料理念的实现。AM方法能够制造具有高精度、极其复杂和高特征保真度的微尺度结构,使力学超构材料的快速发展成为可能,并大大降低了设计计算和实验验证周期。尽管已有一些关于力学超构材料的优秀综述文章;然而,这些综述文章仅侧重于轻质晶格点阵、拉胀结构、成型制造、结构设计和应用。武汉理工大学陈斐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2年10月刊发表了题目为《力学超构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增材制造的研究进展》的综述性文章,基于所需的力学性能详细地回顾了各种拓扑结构,包括刚度、强度和负泊松比超构材料。其次,文章讨论了能够制造这些超构材料的AM技术。最后,文章讨论了目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AM和力学超构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其他AM技术相比,激光直写(DLW)具有最高的可实现分辨率。特别是,DLW适用于各种领域的微米和纳米超构材料,如柔性微支架和纳米光子结构。DLW可以在不需要支撑材料或逐层工艺的情况下构建材料,因为它可以在厚膜光刻胶的任何空间位置内精确地引发聚合。尽管存在这些优势,DLW并未广泛用于产品大规模制造,因为它的可扩展性远低于其他技术。此外,DLW所需的设备,包括飞秒激光器、控制系统和光学器件,都非常昂贵。光刻胶材料的选择也因激光束的穿透要求而受到限制,含有陶瓷或金属颗粒的材料会阻碍激光穿透从而很难制备这些材料。总之,从过去到现在,科学家们在各种力学超构材料,尤其是轻质和拉胀材料的拓扑设计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由于增材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过去只能在理论上或数值上进行研究的拓扑结构现在可以以高效且低成本地成型制造,并且制造精度可以达到微米级或纳米级。此外,通过将最佳拓扑结构与纳米尺度效应(即纳米点阵)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前所未有的超高强度,同时优化所有与尺度无关的性质,如杨氏模量、比表面积、热膨胀系数和负泊松效应。纳米点阵中多参数设计(如尺寸效应和拓扑结构)的协同作用就是这类新型力学超构材料的一个例子,超越了单凭拓扑结构所能达到的性能。因此,文章在多层级设计、不稳定和非线性设计、动态响应、多材料四维(4D)打印四个方面对新兴力学超构材料的挑战和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以上内容来自:Chenxi
2023年9月12日
其他

会议通知:碳中和与能源系统转型论坛将于9月23-24日在武汉光谷希尔顿酒店举办

wu本论坛原定于东湖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因不可抗力因素,会议地点变更为武汉光谷希尔顿酒店。对于已在原推荐酒店订房的嘉宾,若遇退房等困难,请及时与会务组联系(联系方式详见文末),会务组将全力协助办理退房并统一协助预定房间。因会议地点变更导致酒店住宿费用差价,由组委会予以补齐。对于会议地点变更给各位与会嘉宾带来的不便,组委会深感歉意,敬请谅解。“碳中和与能源系统转型”论坛将于2023年9月23-24日在中国武汉召开。本会议是由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中国工程院院刊《Frontiers
2023年9月11日
其他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揭示纳米工程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纳米力学特征 | Engineering

H相似。文章所获得的纳米填料在纳米尺度上对水泥石-骨料ITZ的改性效果与机制,将进一步有助于理解和调控纳米工程混凝土的性能。在上述机制的作用下,水泥石掺入纳米填料后,水泥石-骨料ITZ内部MP和LD
2023年9月11日
其他

东南大学团队研制出低剖面平面 4 比特可重构天线阵列 | Engineering

电子波束扫描阵列因其高增益和低副瓣特性在雷达、测量、通信等方面被广泛应用。传统相控阵由于在电子速度、无惯性扫描和多目标跟踪等方面的优势,被认为是这些应用领域的有力竞争者。然而,传统相控阵的单元阵列通常使用固态收发模块。此外,传统相控阵的单元阵列还采用复杂的馈电方式和波束形成结构,具有复杂程度高、成本高昂、体积庞大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广泛应用。东南大学程强、崔铁军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2年10月刊发表了题目为《基于信息超表面设计理念的一种平面4比特可重构天线阵列》的研究性文章,提出了一种具有0.15
2023年9月8日
其他

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期刊宣传片(2023.9)

期刊简介Engineering是中国工程院于2015年创办的工程科技综合性期刊,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理事会(CAETS)以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典、荷兰、澳大利亚、韩国、印度等各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积极支持。Engineering旨在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工程科技重大成果发布与交流平台,并探讨工程科技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望工程科技发展未来等,以促进工程科技更快发展,更好造福于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Engineering主要报道在科学发现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形成新的生产力、推动具有重大经济社会意义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和产业的发展。具体栏目包括新闻热点、观点述评、工程成就、研究论文等。Engineering由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与国际出版商爱思唯尔合作出版。期刊为月刊,以开放获取(Open
2023年9月8日
其他

粤港澳大湾区二氧化碳排放趋势、驱动因素及减排路径 | Engineering

文章速览广东工业大学周雅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3年4月刊发《粤港澳大湾区CO2排放趋势、驱动因素及减排路径》一文,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提出的国家战略,其CO2排放趋势、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和减排路径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编制了2000-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CO2排放清单,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探究CO2排放的关键驱动力。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CO2排放在2017年后明显放缓,已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脱钩。文章指出,经济增长和能源强度分别是驱动和抑制粤港澳大湾区CO2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能源生产和重工业对粤港澳大湾区CO2排放增长的推动作用降低,服务业正成为主要驱动力。粤港澳大湾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低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圳和香港的产业升级以及深圳、广州和佛山的技术进步抑制了粤港澳大湾区CO2排放增长。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异质性增加了减排指标分配难度和制定区域碳中和路线图的复杂性。因此,文章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分级减排策略和碳达峰碳中和建议,为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碳达峰和碳中和行动方案以及其他城市和地区的低碳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2023年9月7日
其他

专题征稿: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 Engineering

Access)的方式出版,并在期刊网站上提供英文和中文版,已被SCI、EI、Scopus、DOAJ、CSCD等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2016年,Engineering入选
2023年9月7日
其他

中国空间可展开结构——进展与趋势 | Engineering

可展开结构作为机构和结构的综合,是工程研究的前沿领域,同时也是航天航空领域工程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可展开结构是由杆、索和膜所组成的基本单元的延伸,具有配置简单和刚度优良的过约束系统。空间可展开结构技术是解决大尺寸航天器结构与火箭发射包络限制之间矛盾的主要手段。我国可展开空间结构已成功应用或正在应用于卫星系统太阳能电池、大口径星载天线、空间站伸展臂、卫星通讯系统太阳翼、刚性与柔性太阳翼、火星及月球探测车等多个航天工程。大型化、轻量化、高精度空间可展开结构已成为我国航天科技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郑士昆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2年10月刊发表了题目为《中国空间可展开结构——进展与趋势》的综述性文章,总结了中国空间可展开结构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空间大型网状天线、空间太阳翼、深空探测用可展开结构等。此外,文章从可展开机构设计、索膜结构找形方法、动力学分析、可靠性的环境适应性分析和验证等角度阐述了空间可展开结构的关键技术。最后,文章阐明了网状天线、太阳翼、可展开机构以及在轨调整、组装和建造等领域的未来技术发展和趋势。文章介绍了北斗三号卫星,它是我国自主建设的具有全球覆盖能力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北斗三号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配置了两副构架式可展开天线(以下简称构架天线)。构架天线主要由构架天线反射器、多级展开装置、反射器安装支座、扫描机构、馈源组件组成。构架天线反射器采用四面体构架单元的结构形式,每个单元由三根腹杆、三根折叠杆、花盘及扭簧驱动部件组成,依靠自身弹簧部件驱动展开,天线反射器展开口径达5
2023年9月6日
其他

清华大学团队成功测试全尺寸交流500kV输电杆塔复合横担的雷电闪络特性 | Engineering

文章速览清华大学梁曦东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3年4月刊发《全尺寸交流500
2023年9月5日
其他

碳中和与能源系统转型论坛报名通知 | Engineering

“碳中和与能源系统转型”论坛将于2023年9月23-24日在中国武汉东湖召开。本会议是由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中国工程院院刊《Frontiers
2023年9月4日
其他

人民日报最新报道:《工程(英文)》为高水平工程科技提供交流平台

“办好一本高水平的学术期刊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延建林表示,“我们将继续依靠科学家办刊,切实为科研人员提供服务,推动《工程(英文)》系列期刊质量稳步提升,影响力持续扩大。”
2023年9月4日
其他

专题征稿:主动应对气候变化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 | Engineering

Access)的方式出版,并在期刊网站上提供英文和中文版,已被SCI、EI、Scopus、DOAJ、CSCD等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2016年,Engineering入选
2023年8月31日
其他

四川大学绿色多孔黏合剂助力建筑保温:阻燃抑烟,隔热性能提升 | Engineering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全球能源使用量大幅增加。世界上约40%的能源消耗用于保持舒适的室内环境。使用隔热建筑材料在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发性聚苯乙烯(EPS)泡沫由于低成本和低密度、优异的耐湿性和隔热性已占据了保温材料最大的市场份额。然而,作为一种聚烯烃材料,EPS高度易燃。由于其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积、薄孔壁和高达98%(V/V)的空气含量,EPS比其相对应的树脂更难阻燃。EPS被点燃后,火焰快速传播,释放大量的热量和烟雾,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重大威胁。因此,提高EPS的火灾安全性(包括阻燃和抑烟)具有重要的意义。四川大学赵海波、王玉忠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2年10月刊发表了题目为《一种用于隔热、阻燃和抑烟的可发性聚苯乙烯泡沫的高效绿色多孔黏合剂》的研究性文章,设计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植酸(PA)改性淀粉的绿色多孔生物基阻燃淀粉(FRS)涂层。FRS可同时起到阻燃剂和黏合剂的作用,自身具有开孔结构,可与EPS珠粒的封闭单元形成多级孔结构,使得所得FRS-EPS泡沫表现出隔热性能,导热率仅27.0
2023年8月30日
其他

2022年Engineering高被引论文TOP20

10.1016/j.eng.2021.03.026https://www.engineering.org.cn/en/10.1016/j.eng.2021.03.026被引数据来源:Web
2023年8月28日
其他

助力大型飞机装配!便携式非接触轮廓扫描系统问世 | Engineering

在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过程中,大型零部件装配至关重要,其工作量往往达到整体制造过程的50%及以上。此外,飞机零件尺寸大、装配关系复杂等严重制约核心部件的装配精度,需对核心部件的装配体进行定期检测。鉴于飞机制造过程中采用大量的大型曲面结构,装配精度难以精确控制,直接影响整机装配质量,因此对核心装配部件关键点及关键形面的检测极为重要。大连理工大学刘巍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
2023年8月23日
其他

专题征稿:组织工程 | Engineering

Access)的方式出版,并在期刊网站上提供英文和中文版,已被SCI、EI、Scopus、DOAJ、CSCD等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2016年,Engineering入选
2023年8月22日
其他

气象学家发现硫酸盐、有机物等对气溶胶光学厚度有显著影响 | Engineering

人为或自然来源的大气气溶胶作为地球气候系统的关键扰动量之一,已被证明可通过气溶胶-辐射和气溶胶-云的相互作用等机制在全球到区域范围上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天气、气候和环境。此外,大气气溶胶[尤其是近地表细颗粒物(PM2.5)]在吸入人体后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为它们含有影响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有毒物质,可能会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有多项研究基于地基观测、卫星遥感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全球至区域尺度上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年际和年内变化,并探讨了这些变化与人为排放、气象因素和气候强迫之间的关系。然而,针对不同气溶胶负荷等级发生频率(FoO)的年际变化及该变化对总气溶胶负荷变化的影响却很少被关注。不同的气溶胶负荷与不同的气溶胶污染等级(APL)密切相关,其变化可以有效地反映空气质量的改善或恶化程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车慧正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
2023年8月22日
其他

Engineering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实践与探索

Engineering2021年Engineering高被引论文TOP20欢迎关注我们EngineeringISSN
2023年8月21日
其他

组织工程新篇章:可见光引发的3D生物打印技术丨Engineering

查看原文原文链接:http://www.engineering.org.cn/en/10.1016/j.eng.2020.05.021以上内容来自:Zizhuo
2023年8月18日
其他

探究断层冲击地压:煤矿开采中的隐形杀手及其防范策略丨Engineering

查看原文原文链接:http://www.engineering.org.cn/en/10.1016/j.eng.2020.03.017以上内容来自:Wu
2023年8月15日
其他

专题征稿:中药防治新冠病毒感染机制研究 | Engineering

Access)的方式出版,并在期刊网站上提供英文和中文版,已被SCI、EI、Scopus、DOAJ、CSCD等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2016年,Engineering入选
2023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