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嘉地产笔记

其他

房地产形势,迎来关键时刻!

李宇嘉”。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未能核实版权归属的,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2023年11月14日
房地产

楼市下半场,一个重大信号出现了!

出品专注楼市政策观察与解读更多交流可添加微信“gzloumak”或进群特别声明:本文为署名文章,版权归“李宇嘉地产笔记”所有,如转载文章首部需注明“本文作者: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2023年9月25日
其他

楼市炒风,渗入骨髓!

June.12th,2020本文共2862字,阅读需约17分钟1st近日,深圳楼市有2个新闻备受关注:一是官方通报香蜜湖深高南学位问题,“跪求学位”者无一人今年申请学位;二是光明网红盘——金融街华发融御,深夜上演抢房大战,因排队认筹人数过多,在深夜被官方紧急叫停。这两个事件,折射出深圳楼市的体质——炒风渗入骨髓。
2020年6月13日
其他

深圳楼市的蜕变,你太狠了!

June.4th,2020本文共2371字,阅读需约13分钟1st5月,深圳楼市又反弹了。之所以说“又反弹”,是因为4月下旬以后,调控打压(政策传的有模有样)、“房抵经营贷”收紧,再加上积累的需求释放大半,市场对高位不胜寒的楼市,确实有点儿担心。所以,四月下旬开始,新房和二手房交易量连续下跌,一直到5月上旬。但是,5月份以后,形势有一点点变化:首先,需求端调控的靴子“高举轻放”,预期中的政策(比如单身不能买房、有二胎才有购二套房资格等)没有出台。笔者也认为,调控“一时一策”,疫情之下抑制需求确实不合时宜。其次,金融政策收紧弱于预期。深圳楼市对资金一向敏感,房抵经营贷违规事宜,吵了一阵子,就没有然后了。重要会议强调,M2和社融增速要明显高于去年,这给了市场宽松的信号。笔者认为,只要管好流入渠道,金融政策友好,既稳定楼市,又利好实体,这不挺好嘛!最后,前期市场活跃,带动需求轮换。到了5月份以后,刚需从3-4月份的前期积累需求、学位房需求,转到了换房需求,“东冷西热”的局面也开始缓解。二手房指导价分片祭出后,南山、宝安的量价有所收敛,罗湖、龙岗的量价有所反弹,预示着又一波需求(刚需和换房)开始发力。换房需求崛起,这是个大事件。因为一套房交易往往形成“连环单”,带动几套房的交易,这对市场情绪的激活,是个很大的动力。所以,5月份,60-90平米、90-144平米两个面积段,明显增加,而60平米以下的交易明显减少,单套总价在800万以上的交易,也明显增加了。2nd现在,深圳的市场情绪很容易被带旺。怎么讲?本来不打算卖房,但中介天天打电话给你,说你的房子现在可以买到600万(你一直以为只能卖到500万)。你告诉中介“真的假的”?中介说,当然是真的啦,你卖掉这个,可以换一套更好的,既改善了居住环境,还能享受到这一轮楼市红利。所以,在中介的引领下,你的房子还真的就卖了600万,连你自己都不相信,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换房了。进一步,深圳的楼市越来越容易被操控了。每一个片区,抛开自住不卖的,限售的,挂牌的房源是很有限的,只要卖家抱团涨价,在售的价格大概率是会被拉升起来的。房源少,在售房子的价格水平,就会锚定整个片区的价格。抱团涨价,片区价格很容易就被拉升起来。这就是为什么?当下,深圳二手房的交易价格在6.4万左右,但挂牌价格连续保持在7.5万左右。可见,卖家的心气是多么的高,任性地把价格抬上去。理由呢?就是那套“明学理论”,不是说你觉得我的房子可以卖多少钱,而是我认为,我的房子该卖多少钱?5月份,业主成交周期为111天,这是2019年以来的新低,比去年底足足减少了1个月左右。我记得,2018年市场比较差时,业主的房子挂个一年半载很正常,但现在,3个多月就成交了从挂牌到成交。5月购房者成交周期只有32天,比去年同期降低了6天。也就是说,只要你想买房,一个月就可以敲定了。当房子流通速度加快,就跟股票交易一样,房价上涨压力就大了,2015年的深圳楼市,就是这个样子的。所以,深圳楼市调控,不能有丝毫马虎。3rd既然,片区价格如此容易被操纵,政府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祭出二手房指导价格,不用你们“抱团锚定”,政府指导价直接把片区价格给锚定了。其实,一开始大家都认为,二手住房的指导价很难定。因为,压根儿,政府就不掌握二手房的价格,即便是链家、中原这样的中介,合起来的市场份额也不到一半。也就是说,全市最全面的二手房价格,可能谁也不掌握。但是,当下深圳管理层形成了一致共识,深圳的楼市已经完全失灵了,必须要强力的政府介入。所以,尽管二手房片区指导价不成熟,但还是新鲜出炉了。别去质疑合理性、政策依据。对面一个疯子,能和他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吗?所以,二手房指导价,这就是未来调控的风向标。每一个片区都有一个指导价,你的挂牌价高于这个价格太离谱(比如,超过楼盘成交均价的50%),那就对你的网签进行限制,打不出网签合同,自然交易就戛然而止。所以,二手房指导价,一边用、一边完善。未来,卖家挂牌、买家接盘,都得思量一下,这就给市场降温了。
2020年6月4日
其他

小产权房,不能转正,并不意味着凉了

May.27th,2020本文共2701字,阅读需约16分钟1st
2020年5月28日
其他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两会”地产解读

01不刺激,真的不是只说说不寻常的一年,不寻常的“大会”。大家都想从这个40年来最短的报告中,寻找信息。其实,今天的资本市场已给了解读:股市下跌,国债上涨。股市跌,是因为报告将“不刺激”贯穿始终,这似乎有些不及预期。因为,前期是疫情史无前例的冲击,后期则迎来了疫情“常态化”。于是,从庙堂到江湖,大家都认为,“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再说了,不管是受疫情冲击,还是“疫后重建”,都要财政花钱,而各地财政捉襟见肘。据悉,某一线城市,有几个区现在连工资都快发不出去了,事业单位平均降薪30%-50%。所以,各方都在赌政策松绑。而且,今年以来多地在公积金贷款、人才住房、购房补贴、新房限价、卖地溢价率等方面,不断点燃松绑的火苗。但是,各地救市的“星星之火”,大都被扑灭在萌芽中了。“不刺激”,看来真的不是说说的。未来,很多地方会蠢蠢欲动,但嘴上痛快痛快罢了,“一日游”的结局难免。02别指望货币宽松会太多溢出到楼市报告对地产的表态,可谓惜字如金,用38字“冷处理”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与往常相比没有变化,不要再揣测字面的差异。“4.17高层会议没提“因城施策,就有人说,今年在调控上国家一盘棋,地方别乱来。那么,这次又提了“因城施策”,难道是又要给地方空间了?绝不是的,就像“房住不炒”一样,“因城施策”也是长效机制,不用每次都拿来说一说。不提,不代表不给地方空间了,提了不代表就可以无原则松绑。关键是,不能刺激楼市,不能给市场传达靠楼市拉动经济的信号。比如,大会前,郑州发布人才购房补贴和降低购房门槛的政策。但凡将地产与人口引进、提高中心城市带动作用(这次“两会”强调的内容)结合起来,政策调整就是被允许的。但是,济南(3月15日)、青岛(4月10日)松绑限购,心知肚明,这是刺激地产,“被叫停”就在情理之中。有朋友说了,货币、信贷双双放量,难道房价不涨?拿历史推演,是这个道理。今年货币政策比较宽松,4月M2增速已超过11%,去年均值仅为8%。4月10日,央行表态,“应允许宏观杠杆率有阶段性的上升”。今日的“大会”明确,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但是,一季度政府部门杠杆率增加2.2个百分点,居民部门却只增加1.9个百分点,这在过去是很罕见的。显然,应对疫情,国家态度很鲜明,“政府加杠杆,居民控杠杆”。国际比较看,我国居民杠杆率比较高了,但政府杠杆率比较低,所以货币宽松、财政赤字,加杠杆的重点在政府。图:今年政府杠杆率增加的幅度首次大于居民(单位:百分点)总之,别指望货币宽松会太多溢出到楼市。再说,大会提出,2020年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防止资金“空转”套利。所以,像深圳不久前那类“房抵经营贷”乱象,不可能再上演了。笔者获悉,近期深圳经营贷明显收紧,二手房指导价密集出台。有了价格的天花板,廉价资金难以获得了,还会有那么多人违规加杠杆吗?不太可能的。03重点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从报告全篇的基调来看,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就业形势严峻,国家对经济前景并不乐观。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也是基于此考虑的。也因此,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所以,今天国债上涨,这是对积极财政政策确保“六保”、“六稳”的反映。今年,新增财政资源3.6万亿(其中,财政赤字1万亿、特别国债1万亿、专项债1.6万亿)。而且,今年财政赤字率按3.6%以上安排。也就是说,3.6%只是底线,未来赤字率还可以上升。这是什么信号呢?各地财政都缺钱,松绑楼市的冲动强烈。为此,国家多方扩大财源,而且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用途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等。财政扩张的重点,就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这也在变相告诉各地,别再刺激楼市了,你需要钱,财政给你。这也彰显了,为何“不刺激”的原因,楼市调控松绑,资金入楼,最能解决就业的中小微,更难保得住。更重要的是,疫情常态化了,泡沫一旦破裂对经济危害极大。留得青山,赢得未来,这个时候要有“底线思维”,保住市场主体,保住就业,才有未来的增长机会和目标。而且,就业稳住了,脱贫攻坚完成了,经济低一点,也没什么。能实现这一点,放眼全球,中国已了不起了。所以,报告提出,编制好“十四五”规划,明年谋求更大发展。04稳字当头对我们个人而言,一样的道理,不要小看疫情的影响,今年的工作、收入能保持去年的水平,已是万幸了。4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已到了6%,而海外疫情扩散对中国出口的影响还没有完全体现,出口直接和间接相关的就业人数达到1.8亿。后续,疫情对需求端的冲击开始体现。所以,工作报告下调了就业目标,上调了失业率目标。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目标为900万人以上,比2019年目标少了200万人;202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目标5.5%左右,比2019年高了1个百分点。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为6%左右,比2019年高了0.5个百分点。当然,对楼市“不刺激”,不代表不发展。报告对今年楼市,主要是从城镇化的潜力来挖掘,对房地产的表述,也是放在推进新型城镇化里面:一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于这几个区域,即便调控不松绑,但新老基建主要在这些区域布局,加上货币宽松、人口净流入,楼市表现“差不离”,“深入推进”的字眼足以支撑。重点区域的楼市稳定住了,全国楼市的“基本盘”就稳定住了。在管理层眼里,这些区域楼市稳定和回升,这是城镇化的规律,绝不是泡沫。热点城市,要提高集聚能力、辐射能力,楼市还有很大的担当,从近期土地市场可见一斑。当然,楼市也不要指望会大涨,否则就违背了“不刺激”了。第二个看点就是,报告提出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这主要是基于,各大城市抢人口,叠加疫情冲击,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有点滞后,楼市库存开始攀升,很多县城房子卖不出去。未来,除了都市圈外,县域城镇化会受重视。最后,报告明确了今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和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老旧小区改造,不像棚改会带来市场繁荣,但会激活城市日渐衰败的区域,促进二手房、租赁市场发展,扩大内需的意义更大。总之,小心驶得万年船,投资也好,创业也好,今年确实是“小年”。大家更多的是回归防守,练好内功,积蓄能力,以求来年发展。
2020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