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巴铁”的光明之路,如何走出循环债务的迷宫
平均每个月,巴基斯坦要经历31次停电,是亚洲停电最频繁的国家之一。频繁的电力中断造成的不仅是生活上的不便,更成了拖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阻碍。生产线陷入停滞,机器停止轰鸣,连带着制造业和出口产业也逐渐失去了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频繁断电现象的背后是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难题。不合理的能源结构导致发电成本居高不下,缺乏远见的政策设计导致能源高度依赖进口、年久失修的输配电网络让电力在传输过程中大量损耗、积累的循环债务更是如滚雪球般拖垮了整个能源体系……诸多个问题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条无形的锁链,束缚着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的每一步。唯有进行全面的能源改革,才能摆脱这样的“恶性循环”,但这条路注定并不好走。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关键部分,来自中国的清洁能源,正在为巴基斯坦的改革注入活力。这不仅仅是资金和技术的输入,同样也是经济结构的重塑。在这片“黑暗”频繁降临的土地上,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正在铺就。每个月停电31次2023年1月,巴基斯坦迎来了一个不寻常的寒冬。清晨的空气中透着寒意,而比气温更冷的,是这一天在全国各地突然陷入的黑暗。从首都伊斯兰堡到繁忙的卡拉奇,再到古老的白沙瓦,所有主要城市,以及数十个小镇,在一瞬间陷入了电力消失的混沌。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停电”,覆盖了99%的国土,影响了数亿人的日常生活,也暴露出这个国家深层次的“能源危机”。巴基斯坦,白沙瓦的一家受停电影响的商店停电的余波迅速扩散。医院停摆,救护设备骤然失效,病人的生命岌岌可危;工厂陷入停产,生产线上机器停滞,经济活动戛然而止;网络服务中断,商户失去了交易的支撑。这一切的代价是惨重的——超过1000亿卢比(约合3.6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更让人揪心的是,停电持续超过12小时,部分郊区甚至延长到三天之久。这是巴基斯坦历史上第二大规模的停电事件,甚至迫使政府将重要的内阁会议搬到露天场所举行。这次灾难性的“大停电”绝非孤立事件,它是巴基斯坦长期以来能源难题的又一次集中爆发。在停电发生的前几周,巴基斯坦政府刚刚推出了一项节能政策,要求所有市场和购物中心在晚间8点半之前关门。与此相伴,一些发电厂也会在夜间关停以节省燃料。然而,当次日技术人员重启发电机组时,意外发生了——不稳定的电压波动带来了全网性故障,最终导致电网崩溃,国家陷入停电危机。卫星图像揭示了2023年大停电对巴基斯坦的影响:信德省、开伯尔-普什图省、俾路支省和旁遮普省大部分地区一片漆黑,仅伊斯兰堡和拉合尔部分地区有少许亮光通常而言,即便在夜间的低谷期,发电厂也不会完全关闭。频繁启停不仅加速设备磨损,还严重影响电网的稳定性。特别是在巴基斯坦这样拥有2.1亿人口的大国,其脆弱且复杂的配电网络,使得任何局部的电力问题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全国性的大规模停电。政府被迫采取这一节能措施,背后是一种无奈的妥协。作为亚洲停电最频繁的国家之一,巴基斯坦的电力系统早已摇摇欲坠。据亚洲开发银行(ADB)的报告显示,该国平均每月经历约31次停电,年均停电高达372次。频繁的停电,已成了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电力不仅是工业活动的支柱,更是现代社会正常运转的命脉。它不仅直接反映经济活力,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一国的经济健康程度,远比GDP增长更为直观。然而,近年来的巴基斯坦却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悖论”——2023财年(即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巴基斯坦的电力产量同比下降10.4%,电力销售量也减少10%,但其GDP却依旧增长了1.7%。这种表面上的经济稳健实则掩盖了一场隐秘的能源革命的萌芽。在这背后,来自中国的清洁能源正在悄然重塑巴基斯坦的经济结构。作为“中巴经济走廊”合作的一部分,中国为巴基斯坦带来了新的技术和资金,着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和电力系统的改善。通过大规模建设清洁能源发电设施,中国正在帮助巴基斯坦脱离频繁停电的恶性循环,探索一条更为稳定、可持续的能源发展路径。在“黑暗”频频降临的巴基斯坦,朝向“光明”的道路已经在悄然铺开。这是一场艰难的蜕变,也是巴基斯坦通往经济自立的新方向。在巴基斯坦的未来图景中,这些来自东方的清洁能源,或将为其带来长久的“光明”。煤炭大国的悖论在巴基斯坦的街头,常常能听到人们无奈地抱怨:“电费比房租还贵。”截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