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新生学院

其他

南京大学新生学院与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 举行“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共建仪式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不断构建完善立德树人工作格局,7月3日下午,南京大学新生学院与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举行“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共建仪式。南京大学新生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蒋恩铭,新生学院副书记、副院长施佳欢,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副馆长盛军,公共服务部主任康望舒及各书院主任、团总支书记、辅导员代表和梅园新村纪念馆公共服务部工作人员参加此次活动。共建仪式上,蒋恩铭表示,此次合作共建是双方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工作的实践,更是双方推进红色文化传播的有力举措。新生学院将充分用好鼓楼校区周边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今后学院也将以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为重要思政教育阵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获取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动力,教育引导广大新生“听党话,跟党走”,提升立德树人实效。盛军表示,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将与南京大学新生学院深度协作交流,发挥双方各自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大思政课”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新时代要求,盘活红色资源,坚持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随后,蒋恩铭和盛军共同签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共建协议书,施佳欢和盛军为基地揭牌。仪式结束后,在纪念馆讲解员的带领下,新生学院师生代表共同参观了“梅园风范——中共代表团在南京”基本陈列展,感悟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代表团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艰辛历史,让“梅园风范”铭记于心。今后,南京大学新生学院将持续深入加强与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的合作,不断拓展、统筹利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周边红色资源,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故事宣讲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扎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不断加强“大思政课”的内涵和深度。
7月5日 下午 4:01
其他

盛宴来袭!新生学院AI+人工智能通识素养系列报告会第二弹

新生学院自四月中旬以来推出AI+人工智能通识素养系列报告会,前四期分别聚焦AI发展史、神经网络、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之哲学思考等人工智能通识素养,接下来的六期将结合人工智能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展开。希望同学们能在专家的引导下,主动认识、理解、思考人工智能,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智能社会。05基于离散元法的岩土振动仿真和人工智能事件识别主讲人及报告简介刘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家优青,“钱七虎奖”获得者,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中国国家小组副主席,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兼职副秘书长。已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件,PCT国际专利2件,软件著作权10余件。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离散元软件MatDEM获2019年“中国数字仿真自主软件创新奖”;2022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23年获江苏专利银奖。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DAS)是一种能够对光纤中的振动信号进行连续、实时测量的技术。人工智能(AI)技术已被用来解译这些复杂的振动信号,以期实现听声辨位和事件识别。基于离散元数值方法,建立了DAS的振动仿真模型,可用于模拟各种工程情况下的光纤振动响应。利用该振动模型生成了一系列工程事件的振动信号,建立AI知识库,让计算机能够“听诊”各类工程事件。时间:5月8日(周三)下午16:00地点:新教50206生物信息与人工智能主讲人及报告简介陈迪俊,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江苏省特聘教授、南京大学登峰B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信息学和人工智能生物学。共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5部。利用人工智能的算法和技术,可以更准确地分析大规模生物数据,加速基因识别和功能预测的过程,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精准的信息。人工智能还有助于生物学家挖掘隐藏在生物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关联,进一步推动对生命基本机制的理解。本次讲座将探讨生物信息学与人工智能两大前沿领域的交叉应用,介绍它们常用的技术手段。时间:5月9日(周四)下午16:00地点:新教50207推己及“人”:从心理学看人工智能主讲人及报告简介肖承丽,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心理学系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工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心理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人-人工智能社会交互、空间认知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载人航天预研项目子课题等。心理学在人类物体视觉、语言、意识等方面的发现可为进一步增强人工智能在这些方面的能力提供借鉴。作为面向用户与人交互的人工智能,其智能设定需要考虑人的认知能力、局限与偏好。社会人工智能的应用推广面临着恐怖谷、算法反感等阻碍。基于情境采用恰当的拟人化、任务客观、智能可理解、社会认可等手段,可以显著提升用户对人工智能的信任、接纳与喜爱。时间:5月10日(周五)下午16:00地点:馆III-20108超越自然的生物大分子智造
5月7日 下午 5:08
其他

AI+人工智能通识素养系列报告第一弹!

当今世界,由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已经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全球治理等各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AI+人工智能通识素养,是当代大学生应当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新生学院近期推出AI+人工智能通识素养系列报告会,前四期分别聚焦AI发展史、神经网络、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之哲学思考等人工智能通识素养,后面几期将结合人工智能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展开。01AI与数学主讲人及报告简介刘克勤,现任南京大学数学系与南赫学院助理教授、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特聘研究员、江苏省应用统计学会理事,研究领域为AI中的数学理论与算法设计。在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与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于2012年获得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最优博士毕业论文(Zuhair
4月17日 下午 2:24
其他

【讲座回顾】褚君浩:智能时代与科学精神培养

2024年3月30日下午,南京大学新生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院长褚君浩院士做客“新生大讲堂”,为师生们带来《智能时代与科学精神培养》主题报告,讲述智能时代的发展脉络和对培养科学精神的深刻理解。本次讲座由南京大学副校长陆延青主持。陆校长指出南京大学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新时代的南大青年学子肩负着探索未来、引领时代的重任,而科学精神,正是实现这一使命的必备品质。陆校长强调了褚院士在科研领域的卓越贡献,同时介绍了褚院士在科普工作上深耕近40年,又被誉为“科普院士”。此次与院士的面对面交流,将激发同学们在新时代下追求科学、探索未知的勇气和智慧。南京大学健雄书院院长施毅教授,新生学院1000余名同学通过主会场和直播分会场参加本次讲座。褚院士从迎接智能时代、在科技探索中成长、培养科技精神三个方面展开本次报告。讲座伊始,褚院士以最新AI科技成果为切入,从脑机接口到Sora人工智能文生视频大模型,再到AI革命,为同学们展示了智能时代的无限可能,“在这个跃变时期,我们要有高度的敏感和预见性”。褚院士指出,智能时代的特征是科学与技术交叉推动,需要多学科支撑、多领域应用、多方向延展,注重源于规律发现、掌握、运用基础上的技术提升,推动应用发展。智能时代最显著的特点是出现了很多智能化系统,智能化系统有三大支柱:动态感知、智慧识别、自动反应,褚院士形象地将其比喻为“五官获取信息、大脑分析思考、肢体采取措施”,褚院士深耕研究的红外传感器正是属于“动态感知”的部分,他将自己的成果比作“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感知波动世界大数据,为此,褚院士对于能够融入科技发展前沿感到十分欣慰。褚院士在中学阶段树立了远大志向,学习刻苦认真,他曾在笔记中写道“我们在科学上的落后是因为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而致使的。我们应该继承前人的刻苦、勤劳、勇敢而取得科学上的伟大成就,快速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高考失利让褚君浩和第一志愿复旦物理系失之交臂,但他在认定的方向上发展、不怕挫折、坚持不懈、目标如一。1978年,他以高分考上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师从中国半导体科学和红外技术开拓者之一的汤定元先生。红外技术曾经一度是我国“卡脖子”问题,导师汤定元瞄准碲镉汞领域,将碲镉汞的本征光吸收的难题交给褚君浩。凭着勇于解决疑难问题的科学家精神,褚君浩首次发现碲镉汞带间跃迁吸收带,在国际产生巨大影响。褚院士指出,要从工作中汲取快乐,除了面对有形、显性的评价体系以外,要有一个无形、隐性的评价体系,这是由个人家庭社会理念形成的植根于内心的评价认识,发挥潜在的自我评价作用,产生成就感和驱动力。褚院士结合自身求学、科研的经历,鼓励同学们融入科技发展潮流,把个人的兴趣与学科发展、国家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与祖国科技发展共同成长;培养奋斗精神,勇于并善于解决重要疑难问题;保持好奇心,修炼极致精神,确定方向不动摇,由点到线到面,选择好切入点,在一个领域做系统研究工作;弘扬科学精神,修炼内在素质,培养合作精神。随着科学、技术、思想、理念的跃迁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同学们在智能时代如何做出更多的贡献呢?褚院士强调,本科生应当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回应时代召唤。在讨论环节,褚君浩院士与同学们进行深入交流。首先有同学提问行业内有哪些替代性的技术路径可以推动集成电路性能的提升。褚院士建议一是进行制程工艺创新,使用更先进的集成电路器件提高集成电路的整体性能;二是进行光电子集成,将光学器件集成到电子芯片中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能耗。其次,有同学提问大模型是否还是未来的重点关注方向。褚院士指出,在发展大模型之外,我们应该先弄清楚人类在思考时,大脑是怎样活动、怎样理解这个世界的,然后研究出能够像人脑一样思考的人工智能。褚君浩院士的精彩讲座让同学们对智能时代的大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场反响热烈,相信同学们在褚院士的激励下,能够不断追求卓越,勇攀科技高峰,共同书写智能时代的辉煌篇章。
4月3日 下午 2:34
社会

寒假安全小贴士

返乡或出行选择交通工具,要乘坐正规运营的车辆。不要乘坐“黑出租”、“黑摩的”、“黑三轮”等非法运营的车辆,不随意与陌生人拼车,不乘坐超员车等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3.
1月13日 下午 1:01
其他

关于开展新生学院2023-2024学年 “小蓝鲸成长计划”的通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南大新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工作的殷殷嘱托和谆谆教导,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新生学院决定于今年寒假面向2023级学生开展“小蓝鲸成长计划”,具体要求如下:1活动时间2024年1月15日-2月25日2活动对象新生学院2023级本科生3活动内容(一)寻访计划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沧桑巨变,中国由当初一穷二白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请寻访一位身边的“共和国同龄人”,了解其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而成长的故事,思考如何把小我融入大我,将学习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结合起来,撰写一篇寻访感悟。字数不少于1000字,作品须为原创,严禁抄袭。(二)阅读计划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精选一本书籍,认真通读、仔细研读,完成一篇原创读书报告,报告须包括内容提要、心得评论、结语等,字数不限。(三)实践计划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完成一项社会实践,具体可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1.
1月9日 下午 12:07
其他

南京大学第二届新新节圆满落幕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今天的中国,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起点;今天的南大,站在全面启动实施“奋进行动”、开启新百廿新征程、加快建设“第一个南大”的新起点。“新新向荣,生生不息”,2023年南京大学新生学院新新节于11月正式开幕。为进一步提高新生对南京大学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认同感,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百廿南大的历史文化底蕴,感受校园文化魅力和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新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涵养,让每一位新生深度参与融入校园文化生活中,提升校园主人翁意识,用南大文化感染新生、用南大精神感召新生,让同学们成长为合格的新南大人,特面向新生举办“新新节”,打造开放共享、主动参与、寓教于乐、难以忘怀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将爱党、爱国、爱校元素融入校园文化,打造主题式校园专属文化节。最后,期望每一位新生都能在新新节中收获成长,以南大精神为引领,勇敢地迎接未来的挑战!01浸润思想之泉,信念之光滋养成长之路悟新思“新生大讲堂——《成长的烦恼就是你首先面对的个人挑战》11月22日下午,南京大学新生学院新生大讲堂在鼓楼校区大礼堂举办。知名社会学家、南大文科资深教授、江苏社科名家、国家教学名师周晓虹教授为七大书院的新生们带来题为《成长的烦恼,就是你首先面对的个人挑战》的讲座,新生学院700余名同学参加。周晓虹教授从自身成长经历出发,鼓励同学们认真学习、积极生活,将成长的烦恼转化为成长的动力。““承南雍学脉,书时代新章”——重温红色寻根路11月30日,南京大学新生学院关工委、南京大学银晖育人工作室
2023年12月29日
其他

新生学院成功举办“2023诺奖解读系列报告会”

10-11月,新生学院举办“2023诺奖解读系列报告会”,七场精彩纷呈的讲座和一次科研实践,为全体新生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1000余名同学走进讲堂与实验室,在与老师的交流中明晰学术旨趣,激发科研理想。
2023年12月18日
其他

新新节 | 追梦逐“光”,“乐”动青春 | 2023南京大学奋进音乐跑,跃燃鼓楼

♪..体育场的夜晚星光闪闪,荧光点点我们迎风奔跑,徜徉音乐世界11月27日,11月29日,12月1日,12月2日期待与你们一同奔跑夜空下~美编
2023年11月26日
其他

南京大学第二届“新新节”即将开启!

南京大学第二届“新新节”即将开启!秋意已暮,新冬且至巍巍金陵,新熠苍穹百廿峥嵘,新韵华章流光溢彩迎新生,寻根追本育新人风华正茂新青年,逐梦奋斗新时代“新新”向荣建新功,生生不息赴新程“新新向荣,生生不息”,2023年南京大学“新新节”将于11月26日正式开幕。为进一步提高新生对南京大学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认同感,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百廿南大的历史文化底蕴,感受校园文化魅力和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新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涵养,让每一位新生深度参与融入校园文化生活中,提升校园主人翁意识,用南大文化感染新生、用南大精神感召新生,让同学们成长为合格的新南大人,特面向新生举办“新新节”,打造开放共享、主动参与、寓教于乐、难以忘怀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将爱党、爱国、爱校元素融入校园文化,打造主题式校园专属文化节。开
2023年11月23日
其他

新生学业发展与支持中心成立仪式暨书院定制课堂首场讲座成功举办

为更好满足新生成长发展需求,切实增强学生学业获得感,11月1日,新生学业发展与支持中心成立仪式暨书院定制课堂首场讲座在鼓楼校区新教学楼408举行。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新生学院执行院长徐骏,新生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蒋恩铭,本科生院教学运行服务中心主任董婷,数学系副主任吴婷,驻院银发导师、朋辈导师代表、书院教务员、新生代表以及各书院学习委员、团学联学习科创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会议由新生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施佳欢主持。会上,本科生院教学运行服务中心主任董婷宣读了成立新生学业发展与支持中心的决定,指出中心旨在帮助新生适应大学学习节奏,掌握学习方法,解决学习困难,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新生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蒋恩铭与健雄书院新生代表文泓鉴共同为新生学业发展与支持中心揭牌,并为为首批驻院银发导师代表师维学、黄卫华、高印珠、孔敏和驻院朋辈导师代表王家文、张俊诚颁发聘书。驻院银发导师、南京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恒星奖”获得者、数学系黄卫华教授作为导师代表发言,他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业发展与支持中心提高自身能力,为四年的本科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他将发挥自己在数学教学方面的经验优势,帮助大家解决课业难题。新生学院育教中心薛海彦老师介绍了新生学业发展与支持中心的运行机制、组织架构、人员队伍、管理模式和特色项目,表示中心将进一步结合新生实际需求,探索构建更加灵活有效、系统全面的学业支持体系。蒋恩铭指出,新生学业发展与支持中心的成立推动新生学业支持的制度化、专业化发展。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加强与院系、校团委、心理中心、就业中心和书院分中心的联动,融通资源;进一步丰富工作内容和方式,拓展工作对象,扩大学业支持范围,在中英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科研训练等方面为同学们提供更多样化指导;进一步加强学业支持队伍建设,邀请更多专家学者、优秀辅导员、朋辈导师、优秀研究生加入中心育人方阵,提高学业支持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加强学业指导研究,深入探究大一学生成长规律,科学构建新生适应转换机制。徐骏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新生学业发展与支持中心的成立秉承了学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是深入推进“熔炉工程”建设、构建“三元四维”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为新生成长提供更优资源、更好生态和更强支撑。他指出,中心将通过创新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构建,增强师生交流,让同学们在导师的言传身教下,树立远大理想、渴求知识进步,实现多样化、个性化成长;他勉励各位同学要珍惜求学时光,加强沟通能力、养成批判思维、拓展国际视野,具备“钟山之崇高,大江之雄毅,玄武之深静,雨花之斑斓”,主动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在报效祖国中实现个人志向。书院定制课堂首场讲座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到来,本次课堂根据健雄书院学生需求,由班级学委向书院近五百名同学征集疑难问题,确定以“极限”为辅导主题。本场讲座由黄卫华老师带来,通过将重点知识融入经典例题的讲解,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次干货满满的讲座,一个半小时的高数课堂让同学们收获十足。讲座实录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据悉,新生学业支持中心的成立将充分发挥优秀退休教师的经验优势和优秀朋辈的示范作用,鼓励学生互促互学,通过多平台、多维度的学业支持体系引导学生成长为肩负时代使命、具备全球视野、推动科技创新、引领社会发展的未来各行各业拔尖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图片
2022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