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霾

被用户删除
社会科学

统计,是“社会工程师”的好朋友

统计,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你算一下这个月到底花了多少钱,其中子女教育、水电费到底有多少,看看有哪些开支可以节省,这就是统计。企业统计一下收支情况,利用货币价格计算出成本与收益,以决定下一步的经营策略,也是统计。所以谁都会统计,都在统计。每个人都是统计数据的供给者,同时也是他人提供的数据的消费者。统计的作用在于掌握以往的历史状况,明确下一步的行动方向。但是很明显,统计属于历史的范畴。统计数据是历史数据、静态数据,而人的行动是动态的,面向未来的,纯粹依靠统计数据来做决策,是不靠谱的。诺基亚要是凭借历史数据认为,下一步应当维持手机的产量,那它就错了,因为苹果会将它打得满地找牙。消费者的主观偏好、以及市场价格,是在不断变化的,若是认为有一个“客观”的价格、不变的价格,那你就等着亏损和破产。所以统计绝无可能统计出企业家才能、默会知识、主观价值这些东西。一个企业家决定如何经营,这种还没有产生的数据,你如何统计呢?我说我喜欢苹果胜于桃子,你统计个毛线?这些范畴是不可能用数学方式量化的,也不可能跨人际比较和加总、平均,因此是无论如何也没法统计的,然而它们对于人的行动和市场经济却至关重要。而且,统计数据并不能揭示任何问题的规律性,数据本身就需要被解释。同样的数据,用不同的理论,可能得出的是截然相反的结论。因此必须用正确的理论去解释,进行历史的个性化理解,发现其中的因果关系。一个统计学家尽可以去统计汉武帝开疆拓土带来的战马、兵器生产而产生的GDP,还可以统计出那时候就业率非常高。跟屁虫历史学家会说汉武帝雄才大略并且使其成为主流叙事,但是有点常识的人都能解读出这叫穷兵黩武民不聊生;就业率那么高,不过是因为青壮年都去战场送死去了。从统计数据这个结果中,你既无法发现数据形成的过程,也不能知道组成这个数据的结构形态,更不消说人们的心理状态。例如一家企业的固定资产项目,你要是光看统计数据,可能疫情三年内并没有什么变化,可是这家企业的经营状况却早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些数据只是账面数据,资本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现在要卖的话可能已经一文不值。统计数据看到居民存款还在大幅增加,要是以为民众变得更有钱了,所以要刺激消费,那就非常扯。货币供应量一直在增长,然而有些人拿到了巨额的信贷资金,有些人没有拿到,你把二者加在一起,这就相当于把姚明和潘长江加总在一起,这不是胡闹吗?而且,那些数据也并不是储蓄增长,而是减少了投资、从投资中撤回资金,增加现金持有,表明对未来的信心下降。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意义重大,但是你咋统计?统计个寂寞?以上是第一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统计的局限性。但不论怎样,企业和个人的统计,风险是自担的,你把数据利用错了,决策错了,自己承担亏损即可。然而另外一种统计数据,就非常要命,那就是有关部门统计的数据。比方说失业率。这个数据的统计方法采用的是调查问卷。这个方法本来就令人充满疑惑。人是会说谎的,人的真实偏好只能通过行动、而不是语言反映出来。这是一。第二,即便不说谎,既然是问卷,就是抽取一部分数据,样本有限,必然无法反映全貌,影响统计的准确率;第三,抽样范围的不同,就会影响最终的数据。其次它的计算方法也极不科学。只要你在调查时间点前一周,工作了1小时以上并且取得报酬,或者虽然你供职的企业都已经停工了不发工资了,但你仍然在职,那就不算失业。还有,没有工作意愿的人,属于非劳动力,不计算进入劳动力总数。这就问题很明显了。没有人会认为一周工作了一小时就是就业;也没有人认为有个劳动合同在身就是没失业。至于所谓工作意愿,就更扯了,你一个月给我1500,我就没有工作意愿,不如躺在家里吃救济或者啃老,但你一个月给我1万,我肯定从床上爬起来有意愿了。所以失业本身并不是问题,以什么样的工资率就业才是问题。另外失业本身也反映不出经济的状况。一个经济极度落后的地区,丈夫妻子和未成年的儿童都在工作;而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男人一个人去奋斗就可以让四口之家生活优渥,女人完全可以失业在家做全职家庭主妇。这样,前者的失业率很低,而后者很高。然并卵。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自由市场上,失业都是主动失业。广阔的市场上,总有资源未被利用,总有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只要你想就业,就必然能就业。之所以失业,是因为你要价太高。就像一个苹果市场价就值5块,你非要6块,那就卖不出去。而一个人之所以选择失业状态,是因为他现在的日子还过得下去,要么有积累,要么可以啃老,饿不死,当一个人为生计所迫必须工作时,他当然就能工作。这话听起来挺“冷血”的。但是科学总是冷冰冰地把真相揭示在你面前,“冷血”的科学,要比“热血”的谬误好太多。当然还有一种是被动失业,那就是在干预破坏自由市场的情形下。一个低技能的劳动者,每个月劳动的市场价值是2000块,但是“热血”而“富有同情心”的人们说最低工资必须是3000。那他就找不到工作了。这种情况的一个变种是各种休假和福利待遇。比如为了鼓励生育,由法律规定给女职工超长产假。产假休多长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休假期间工资不能少,那这实际上就是设定了最低工资。你一年的市场工资是10万,但是休了半年假,还要10万,那除非你半年就能创造出10万的边际价值产品,否则你就会被解雇。你不要说老板“黑心”,你要是老板也会这样干。凭什么你工作半年我要给你发一年的工资呢,你是不是在剥削我?如果不解雇你,消费者就要解雇这个老板——他会亏损和破产。这就是老板们现在招人的时候得先问一下女职工你生完孩子了没有、生了几胎的原因。这不是市场的过错,也不是谁故意歧视女性,而是干预主义制造出来的问题。有人打着关心女性的旗号,实际上是在害女性。再比如GDP。建方舱、拆方舱,都是GDP;增加货币供应量,物价上涨,还是GDP;大干快上搞个几万亿,更是GDP。但是那些东西跟老百姓有关系吗?GDP增加了20%,你的腰包鼓了20%吗?所以没有人看着GDP增长了就认为自己生活变好了。许多人热爱GDP,那根本不是经济的理由,而是莫名其妙的高潮感。还有价格指数。你把“一篮子商品”放在一起,又是加权又是平均,可是最大宗的支出例如房地产,根本就不计算在内。涨价最厉害的不算在内,没涨的算了,玩啥呢?每个人“篮子”里的商品都不一样,你主观武断地选几样商品算怎么回事?把一公斤棉花和一公斤铁加在一起,把几种商品的价格进行平均,简直就是匪夷所思。另外马云对一颗白菜的评价跟我一样吗?我今天喜欢白菜,就永远喜欢白菜?一个家庭主妇能迅速地感受到物价变化的情况,她随便选两种商品计算出来的价格指数,并不比那些统计学家计算的更加武断。谁又会盯着价格指数去生活呢?所以,基于错误的理论进行的统计,即便公式设计得再高端再复杂,那也是无用的,其实是有害的。统计学家搞出的那些复杂的模型和公式,弄出一大堆与民众认知和切身感受不符的数据,无非就是想垄断统计,并且高高在上地告诉民众:你们都比较傻。以上是第二个问题:绝大多数统计数据,对民众来说,是无用的。第三个问题是:为什么对民众无用,全世界一大批坐办公室的和他们雇佣的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却在乐此不疲地搞统计呢?因为那对他们有用。他们说,统计是经济的眼睛。语言腐败了!他们不诚实,故意漏掉了两个字:统计是干预经济的眼睛。我们首先要问一个问题:假如一个古典自由主义的政府,严格恪守其职能界限,即只保障财产权,假如谁的钱是来自于盗抢,那么你保障财产权打击盗抢行为就可以了。你要数据做什么?什么都做不了。没用。谁工作着,谁失业了,关它什么事呢?我工作,是企业给我安排的,工资是老板给我发的;他失业了,你也没有理由用工作着的人的钱去补贴他,所以你要失业率数据干什么?GDP无非就是终端消费的合计数,就是买卖双方交易的结果,只要是自愿交易,没有侵犯产权,它是高是低,关它什么事呢?有的人想投资,有的人不想,GDP数据就变化了,投不投资,又关它何事呢?价格指数。价格按照供求关系变动,有涨有跌,各种商品涨跌幅度还不同,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市场现象。我买东西,愿意花多少钱就花都少钱,有钱难买爷高兴。你算那玩儿想干什么?进出口贸易出超和入超。我卖了一堆衬衫给一个宁夏人,然后又向一个美国人库克买了一部苹果手机,这在国家进出口贸易数据上显示的是,进口大增,入超了,可是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问题吗?根本不是。关你进出口啥事呢?基尼系数?马云有1000亿,我有100块,又关你什么事?这些钱只要是服务他人诚实交易所得,都是合法正当的,你凭什么掌控所有人的收入呢?你统计这样的数据,让我觉得我很穷,意欲何为?所以不断收集各种数据,目的到底是什么?就是为了干预经济提供“依据”。失业率高了,那就从工作着的人那里征税,给失业的人发补贴,这样他们就不闹了。强制要求企业不准裁员,搞一个罗斯福式的以工代赈,或者用勺子挖运河,大家就都有工作了。甚至,拙劣的菲利普斯曲线要登场了,要扩张信贷了,因为睁着眼睛说瞎话地认为高通胀与高失业不可能同时发生。GDP下降了,所以要刺激消费,说“把钱花光为国争光,拿出三分之一存款买房”的专家就登场了,发消费券,搞假日经济,家电下乡。你要是还不花,那我就替你花,征税、举债、压低利率信贷扩张大放水,“铁公鸡”立即登场,GDP就蹭蹭涨。价格指数高了,商家黑心,必须实行价格管制,谁要是敢涨价,5斤芹菜罚6万6。要抬高利率了,把价格压下来,降低经济“过热”。价格低了也不行,低了商家不是没利润了吗,不是要通缩了吗?总之价格指数要“稳定”,否则你知道了价格高是因为货币多了购买力下降,价格低实际上是好事这种秘密,该怎么办?基尼系数高了,美国人整天炮制10%的人掌握了90%的财富,似乎那10%的人不会变似的;我们则整天要把马云挂路灯。目的是什么?征税方便啊,然后把一部分人的财富装进另一个人的口袋。出口少进口多,入超了,搞产业保护啊,你们都交点税,给出口企业优惠政策,发补贴,这样的话出口数据就好看了。看到了吗?这时候它就不是一个古典意义的国家了,它的权力大大扩张,可以对经济生活的一切进行干预和规划了。所以,统计,是计划统制的好朋友。注意,全世界都是这样搞的,因为当今世界,就是一个干预主义的世界。这些统计数据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准确与否的问题——它也不可能准确。准确反倒从来不是考虑的重点,为了达成相应的目的,甚至可以先打枪后画靶子,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取向,处心积虑地去找数据。所以假才是常态,不z假反倒不正常。例如我为了去证明最低工资法不会造成失业,反倒增加了就业,可以去那些工资本来就高于最低工资、且处于扩张期的企业去搞统计,这样得出来的数据绝对能达成预定的目的。我不喜欢的数据我不统计了就行了。你要是说我造假,没有的事,我这数据都是有真实来源的。这世界上最大的谎言,不是直接向你撒谎,而是只告诉你一部分“真相”。一大堆数据垃圾就这样制造出来了。现在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大量统计数据,其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同一个人,那就是神龙。既然是它生产和消费的,那就必然服从和服务于它的目的。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都委身于世界各国的神龙,他们可以从玩弄数据中服务于它,分享稳定而优渥的收益。维持一个干预主义的世界,对他们是有利的。假如在一个自由市场上,谁会雇佣这种人啊。
2023年8月16日
其他

把院长抓了,你照样看不起病

现在医疗反腐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深得民心。在所有平台的评论里,几乎全是欢呼雀跃。不得不说,斗地主、抓破鞋是群众最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马云都没有想到,这一轮挂路灯的,居然是院长、科主任和医生。反腐,大家都拥护。你说一个医疗器械,回扣就吃了1600万,医药代表还要性贿赂,这是挺可憎的。这消息是真是假都不重要了,只要老百姓认定它是真的,就给这个群体打上了一个标签:黑。然后还成功地激发出一种普遍的心理:我怎么天天打螺丝,就拿不到哪怕16万呢?放开那个医药代表,让我来。可是不论情绪有多激烈,我们一定要学会运用“目的-手段”的分析方法,搞清楚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一那么医疗领域的反腐,老百姓期待的目的是什么?一是杜绝腐败;二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最好是免费医疗。那么把院长都抓了,以后这种腐败现象就不存在了吗?不会的。这么好的唐僧肉,谁不吃谁是傻子。不给提成,好办啊,用谁家的都是用,不买你的就是了;禁止医药代表进医院,这个就搞笑了,在酒店、学术论坛、夜总会里见面不香吗?强大的威慑之下,这些事情不会如此明目张胆了,只会以更加隐秘和扭曲的形式继续存在,让你抓不住把柄了而已。那即便我们假定,彻底消灭了这种腐败行为,就能解决老百姓更加关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吗?更不会的。医生要磨洋工了。反正就这点钱,你还想让我干多少活呢?干多干少一个样,本来十分钟看一个病人,你不是嫌时间短吗,那就一个病人看1小时,耐心细致陪你唠嗑,这不正好满足你们愿望吗?外面候诊大厅里都要挤爆了急死了,反正疼在你身上,我又不疼,慢慢来,排队去。排到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以后,坟头长草了,你一定会满意的。这时候医疗的费用也会很低的,公益性质嘛,价格必须管一管。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当一种东西供给有限需求旺盛,却特别便宜的时候,其实你是买不到的。当它足够贵的时候,那就谁都能买到,而且很快会越来越便宜,最后大家都能买得起。这就是个基础的价格规律问题。当价格受到管制非常低的时候,就打击供给、刺激需求,结果就是人满为患,真正的紧迫需求者反倒买不到。当允许价格按照市场规律自由浮动,高价就会甄别出最迫切的需求者——愿意付费的就是需求最迫切的,那些需求不迫切的就会推迟或者减少购买,于是资源得到了最合理的使用。由于价格高,所以激励了供给,供给增加,价格回落,所以最后人人都能买得起。口罩、布洛芬,都是这么回事。还有700块钱的国产心脏支架,价钱很便宜的,但是你能买到吗?买不到的。对于公办医疗来说,总共就那些资源,价格这么低,该怎么分配呢?想想计划经济时代的供销社就知道了。你把钱递给人家,人家不一定卖给你,你得有粮票布票各种票。但是这还不能保证一定有。这时候你需要关系。关系是什么呢?就是与权力靠拢,谁靠得越近,就越有可能搞到。所以这实际上就是要“血统纯正”,类似于印度的婆罗门和美国的黑人。这才叫真的贵。因为血统这玩意你凭个人能力,无论如何也买不到。住在上海ICU里的那位,一天花好几万,但是对于他的家属来说,不用花钱,的确很便宜。但是你要是认为这种事情你也能轮上,那你就想多了。那你不服气,继续呼吁说那就多办公立医院。可以。健康是个很主观的概念,人对健康的需求是无限的。一个病扛一下能过,花1000块钱也能过;癌症患者、器官移植,农村人不看了回家了是一种,花100万是一种,在ICU里一天好几万住两年也是一种。既然是公立的,谁都想多占点便宜。这个无底洞要填满,需要你一个月工资拿出一半缴税,用于办医院,另外20%用来交医保。你愿意不?所以越是所谓“公益性质”,就越是贵。你想嘛,医保的钱大家交上来后,由“公家”出,所以医院的消费者就不是患者了,而是国家(的医保资金)。那反正都是“公家”的钱,不占白不占,哪有不贵的道理?二所以看病难看病贵,解决的出路在哪里?要搞市场化。不搞市场化,它就是无解的。看病怎么能追求利润?那这些白衣恶魔们还不把患者当砧板上的鱼肉啊?贫苦的老百姓难道就要等死?市场经济最“奇怪”的一点就是:放开让它追求利润,价格就降下来了。啥东西贵,那你就搞市场化就行了。这个“简单粗暴”的定律要像背口诀一样把它背下来。市场经济能够把价格杀到最低而且质量还不错。改开以前的“三转一响”,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是绝对的奢侈品,现在谁还把它当回事?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现在都是彩色电视机。你再看看拼多多上的衣服鞋子和日用品,那价格低得让我一个消费者居然在操心他们可怎么赚钱哟。只要放开私立医院,现在公立医院里的每个有点资历的医生,都可以开一家医院,医院就像饭馆一样遍地开花。要在竞争中取胜,赚取利润的唯一办法就是争取患者的青睐,在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口碑,所以办法就是提服务、优流程、降成本、降价格。市场能把自行车价格杀到什么程度,当然也可以把医疗的价格杀到什么程度。得到最大实惠的是谁?贫困阶层啊。因为穷人永远在社会中占多数,市场经济就是“经济民主”的制度,谁要是放弃这个大多数,谁就倒闭。各种层次的医疗机构也会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大医院小医院各种专科医院,高档的低档的病房“丰俭自取”,真真和饭馆一模一样的。你点哪个医生哪个医生就给你看;你嫌现在医生看病时间短?花钱就行,陪你聊个50块钱的不是事儿。那现在的问题就是,反腐很好,但同时必须允许民营资本去投资医院,让医院和医生在市场上自由竞争,并且去除医疗领域的管制措施。如果光反腐了,却不允许市场化的医疗,那结果就是“供销社牌”医院。其实说了这么多,遵从一下“奥卡姆剃刀”原理最简单直接了:既然有腐败,腐败是由权力造成的,那就去除权力;既然只有在公有化的地方才会有权力,那就市场化;既然要医保控费,那就自己得病自己花钱,医保就不用花一分钱了;既然嫌贵,那就让谁都有权办医院,供给增加价格必然下降。所以最好的反腐,就是市场化;最好的降价手段,就是市场化;最好的医保控费,还是市场化。这都是很简单的常识,可就是有人说,医疗不适用。非要装睡,谁能叫得醒?三群众是非常任性的,翻手是云覆手是雨。昨天赞美你是白衣天使,今天就痛骂你是吸血恶魔。这在去年的某个时期表现得最为明显,最开始大白们被捧到天上,没过多长时间,底下就是一片诅咒。这个转变是怎么发生的?当被关起来的是别人的时候,大白被赞美;当自己被关,但是尚且能够承受的时候,不做声了;当更多的人利益受损而且撑不住的时候,诅咒就来了。然后事情也就随之转变了。所以你说最大的力量是什么呢?就是民意观念。这是一种能够战胜枪炮的力量。当然,也是很容易被利用的力量。观念,不论是对是错,都有这种强大的力量。对了,社会就前进;错了,社会就倒退。所以,如果群众认为民营医院不能搞,那这件事情就搞不成。观念的能量积聚,有个过程。群众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只有当他们的利益受损,并且看到新的改进空间的时候,他们才会做出改变。医疗领域也一样,只有当他们被公立医院折磨得奄奄一息,然后发现民营医院并不会把他们的财富洗劫一空而且还很便宜,于是发现自己当初的呼吁非常蠢的时候,可能才会幡然醒悟。然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指望人们从此就吸取教训,那也不现实。人类是一种不太会吸取教训的动物。大锅饭又不是没搞过,人们痛定思痛搞了个联产承包责任制,终于吃饱饭了。这就是在民营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可是现在呼吁的这一切,不就是医疗领域的大锅饭吗?一模一样的道理,人们就是转不过弯子。别说老百姓了,你看那些高级知识分子,都是这副德行。你一旦说医疗要市场化,他们不是看事实和逻辑,马上来一句:美国如何如何,或者你还有没有良心?凡是把良心挂在嘴上的,往往最没良心。检验一个知识分子有没有良心,不是看他说得多漂亮,而是看他说的能不能达成目的,能不能解决问题,还看他是不是知行合一。北大的李玲天天在呼吁免费医疗,她是个经济学白痴,而且她自己从来不会花一分钱,她就是想从别人口袋里掏钱,实现自己的愿景的道德b而已。所以你看,群众其实并没有多少意识形态的东西,不论他嘴上怎么喊,他看的是利益。是经济学家和知识分子们一直在给老百姓画饼,让他们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幻觉——这世界上有免费的东西。他们指责市场经济是乌托邦。可是市场经济教导人们,这世界上没有无代价的事情,你要学会自我负责。没有比这更现实的理论。那些整天忽悠人们说有免费的东西的人,才是乌托邦激进分子。可是民众的目光短浅也是确真的。他们居然在这种迷幻剂之下,忘记了一个最基本的生存常识:这世界上又想马儿跑,又不想让马儿吃草的事情,是没有的。既要又要,不存在的。
2023年8月12日
其他

建方舱,拆方舱,都能增加GDP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现在要建方舱医院,让网友们摸不着头脑,直问“今夕是何年”?据《第一财经日报》说,这事情并非只发生在佳木斯,全国有许多地方也在搞,相关项目的招标和中标公告不时就挂出来了,动辄就是千万级的。而哈尔滨更是拔得头筹,建方舱连发债券带自筹,总计要花1.8亿。这个大手笔实在令人咋舌。要知道现在京津冀的洪灾令人无比揪心,救援和灾后重建需要大量资金,这些钱难道就不能用于救灾重建?我们真的到了钱多得花不出去的程度了吗?每个单位都要设法将预算执行到位,因为一旦不执行,基数就小了,来年就要扣减。每个部门都有一个强大的动机,那就是不断地夸大自己部门的重要性,渲染自己职权范围内市场上已经乱得一塌糊涂了,再不出手“管一管”就世界末日了。由此,才能不断给自己扩权、增加人员、增加预算。希望你由此能够举一反三,理解体制运行的逻辑。注意,这不是我国独有的问题,全世界都是这样。美国政府为什么一直要打仗,也是这个道理——美国国防部的预算是不能减的,减了的话,美国大兵怎么办?嗷嗷待哺的军工企业怎么办?这边厢,海南儋州要拆方舱了!这些新闻放在一起,是足以把许多网友逼疯的。前段时间公布GDP数据,数据逆势增长,但是与广大网民的真实感受有一定距离,有专家说得很恳切:“要正确认识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哈尔滨建方舱1.8亿,是GDP,儋州拆方舱的1300万,也是GDP。加起来GDP增长了1.93亿。但是这与你没关系。现在你知道“温差”是怎么来的了吗?我们还希望你从此了解GDP统计方法为什么与你的感受不同的原理。GDP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统计方法,正经经济学不这么算的。凯恩斯主义者将国家投资计算在内,目的是“先打枪后画靶子”,以此来“证明”其对拉动经济的作用。你看,只要再搞个几万亿出来,不管是在沙漠里建楼,还是随后又将它拆了,GDP绝对杠杠的。问题是这些投资来自于哪里?来自于税收。也就是来自于对民间资本的征收。资本是有限的,用在这里就用不到那里,所以民间资本减少了,企业规模缩减或者关门了,工作机会减少了,工资率降低了,更加迫切的需求无法满足了,物价上涨了。所以许多人口袋更瘪了。再加上,到底是私人投资,还是这种投资更加节约高效,这个根本不需要再论证了。你懂的。凯恩斯主义GDP统计的第二个缺陷在于,它只统计的是终端消费品的数量金额,没有、也不可能计算出资本品的数量金额。这同样是凯恩斯主义的伎俩:夸大消费在经济中的作用,由此为刺激消费寻找“理论依据”。一家工厂采购了一批商品,花了100万,GDP增加了100万。但是你能由此知道这家工厂的储蓄是多少吗?不能。即便你知道了,也统计不出个所以然。因为资本是结构的概念,不是总量的概念。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一家快要倒闭的工厂,账面上的机器设备是1000万元,但是当它要倒闭的时候,这些钱就只是个账面数字,根本就没人要的。而如果这时候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做出了正确的判断,重新整合资源,引入其他互补的生产要素进来组织生产,这1000万马上就升值到1个亿,但是账面上它的数字,还是1000万。那现在,假如消费很旺盛,GDP蹭蹭涨,到底是在资本增值还是在资本消耗?资本品就是用来生产消费品的中间产品,如果资本消耗了,就意味着未来产出降低,将来要受穷了。所以你看看林采宜说的“把钱花光为国争光”,还是一众专家说要“刺激消费”,到底操的什么心?这些专家整个就是只要当下不要未来的神经错乱。第三个问题是,要拉动GDP,搞货币扩张就行了。只要你把货币供应量增加2倍,结果必然是,物价普遍上涨,由此,GDP数字就很漂亮。物价指数还不一定大涨的,因为物价并不是同步上涨,可能矿石水泥建材房地产涨到天上去了,电视机和猪肉价格并没有涨,因为新发的货币先流到前者了。然而物价指数并不计算矿石和房地产,所以物价指数很稳定的。但是很显然,货币都增加了2倍了,你的银行存款增加了2倍没有?并没有。那就奇怪了,明明货币多了,你却没有变多,这些钱又不可能跑到太空中去,所以就必然有人变多了,而且增加的不止2倍。这是个简单的数学问题。所以拿到这些新钱的人变富了,你变穷了。当你要购买他们生产的商品的时候,货币购买力已经下降了,所以要付出更大代价,由此你的财富被转移到他们那里。现在你应该更能明白为什么有“温差”了。
2023年8月8日
汽车新闻

电动车宣传的骗局

Federalist)任编辑六年多,2019年起任美国杂志《国家评论》(National
2023年7月26日
法律

重磅炸弹:平权法案违宪!美国最高法院做对了吗?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决哈佛大学和北卡大学按照“平权法案”考虑种族因素招生违宪,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了美国朝野的巨大震动。这是继“堕胎权下放各州”之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又一次试图通过司法判决影响美国社会进程的实例。判决结果是6:3,完全按照政党划线。记不住名字,分不清什么派,不要紧,现在最好区分了:5个男的,加上后排那位年轻的白人女性大法官埃米·巴雷特,是共和党提名的;剩下的三个女的就是民主党提名的。当然,首席大法官罗伯茨是个摇摆不定的人,首席嘛,要讲政治、讲团结、讲和谐,哪儿都一样的。当然总体上他是共和党意识形态。这篇文章我们漫谈一下“平权法案”的有关问题,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主要谈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平权法案”对不对?第二,美国最高法院这次判决对不对?最后我们再谈一下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一“平权法案”(affirmative
2023年7月1日
其他

澎湃新闻柳宇霆,别拿假道德包装抢劫有理

川大女生构陷他人事件发生后,该女生被川大双一“留”。北京一律师事务所发出通告,认为该校治学态度不高,毕业生品质难以令人信服,因此不再招聘川大毕业生。另外山东华测集团也发出了类似通告,但随后撤回。律所的通告发出后,一帮白左、反社会、反私产媒体纷纷发声,谴责律所涉嫌就业歧视、违反法律规定、借热点事件博眼球炒作等等。其中以“澎湃新闻评论”反应最为激烈,作者叫柳宇霆。文章标题叫《律所拒聘川大毕业生,别拿假正义掩盖就业歧视》。我们来看看这篇“小丑”般恶心的奇文。一文章一开始就说:借社会热点事件,肆意突破法律红线炒作,是典型的知法犯法。对,律所的确有借助热点事件炒作之嫌。可是那又怎样?谁不是在借社会热点炒作?你澎湃新闻和柳宇霆没有借热点炒作吗?那你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为什么不写一年前的事情?一个新闻媒体,本质上就是借助热点炒作的机构,不炒热点你炒什么,难道去写历史?谁都可以指责别人炒热点,唯独你媒体机构没理由指责,因为你就是猪笑乌鸦黑。那意思是只准我炒不准你炒垄断“炒权”比起律师所作为私营机构,自担风险,你澎湃新闻一个吃着纳税人税金的机构,到处炒作、而且专炒负面事件——因为正面的没人看没流量——又该当何罪?文章接着说:老实说,这种所谓拒聘通告实在令人无语,毫无逻辑可言,更无法治意识。就算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怎么能让一个学生群体来承担责任后果?我看你一点都不老实,因为你既不懂逻辑,也不懂法治。你都不懂,拿什么判断别人有没有逻辑讲不讲法治?你爱讲法律和逻辑对吗?请问,一家私营企业,招聘与不招聘谁,是不是他的产权?你可以对它的行为有意见,但是不招聘川大学生,它自己承担风险,没有侵犯他人产权,违反了哪条法律,违背了哪条逻辑?产权,就是最大的法治;产权,就是唯一的逻辑。不然你试试看,不讲产权来谈法治和逻辑,你能谈得不自相矛盾,我就服你。你要跟我讲成文法吗?一个人不假思索地遵从成文法,是荒谬的,那你还不如做一个机器或者奴隶,人家说啥就是啥。当初诛九族、连坐、收容遣送、流氓罪、投机倒把罪,是不是法律?要不要都不加思索地加以遵守?哪家企业招聘不歧视呢?天下谁人又不歧视呢?装什么白莲花!幼儿园招聘老师要女的,歧视男性;煤矿招聘工人只要男性,歧视女性;学校招老师要硕士以上学历,歧视本科和大专的;腾讯招聘码农要求35岁以下,歧视了年龄大的;航空公司招聘空姐要求身高168五官端正,歧视个子矮的相貌丑陋的;安保公司招聘保安要求当过兵的优先,歧视没当过兵的……你喜欢跟骨感女人谈恋爱,歧视胖子;你们社区不欢迎捡破烂的进来,歧视穷人;你去麦当劳吃快餐却不去对面的肯德基,歧视肯德基;喜欢跟白人和黄种人同胞交往,不喜欢黑人,不得了,种族歧视,实锤了!现在,你说我是男的,非要去你幼儿园当幼师;我没学过计算机非要去腾讯应聘码农岗位……人家不同意,你就指责人家就业歧视、道德卑劣,是不是泼妇无赖,是不是有病?拿成文法条往上套,谁不会啊,识字的都会。可是要脑子干什么用?法律的根基是什么?就是产权。你连产权都不讲,哪里配谈法律?法律条文难道本身不需要被检视吗?检视它的标准是什么?就是产权。产权就是天理,它高于成文法。违背天理的成文法是无效的,自始至终都不应当得到执行。你要是不信,我举个例子给你。现在你们澎湃新闻假如招人,提出任何条件,要是按照成文法,我都可以指出你的歧视之处,除非你说谁来你都收。你不是爱讲法律和逻辑吗?你讲给我试试看。一个人犯错,其群体承担责任,又怎么啦?认为学校处理不公正,得出学生品质难以令人信服这种结论,又怎样?这种做法当然很武断,然而所有价值判断都是武断的,因为价值就是主观的。这就是市场经济的甄别机制,降低了筛选识别的成本,因此生产者才千方百计维护自己的声誉。一个老鼠害一锅汤,就是这个理。一个企业欺诈他人,生产出了有毒产品,我从此不购买它的任何东西,有什么问题吗?你能告诉我,它就这一件产品出问题了,其他的你还是要支持吗?你柳宇霆写这样的狗屁文章,我从此不再看澎湃新闻,又有什么问题?不是爱讲逻辑吗,逻辑一致地讲讲看嘛。歧视就是产权,产权是排他的、对世的,私有产权,必然歧视,爱歧视谁歧视谁。没有歧视才不正常,那就成了我的财产你说了算,天下将步入灾难之门。谁歧视,谁负责,用自己的财产承担责任。你歧视别人,如果一个人本来生产力很高,你却因为自己的各种偏见不招聘他,那么市场和消费者会教训你,让你亏损和倒闭。你歧视别人,别人也会杯葛你,你要付出代价,减少交换合作的机会。因此解决歧视问题的根本之道,就是市场经济,而不是立法。因为市场经济不需要你们相互喜欢,交换就可以造福双方;市场评价一个人的办法,不是你的出身、肤色、民族,文凭,而是你服务他人的能力。由此,市场强化了人与人之间和平合作融合互通的纽带。通过立法解决歧视问题,只会制造表面上的风平浪静,人们内心的怨恨却在积聚,矛盾只会更加突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爆发。美国的黑白对立,不就是不准歧视黑人,实际上给了黑人特权造成的吗?所以律师事务所不招聘川大学生,不论你是否喜欢,这就是人家的产权,他自己承担代价即可,关你澎湃新闻和柳宇霆毛事?市场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自愿机制。每个人从中各取所需,选择与自己交换的目标群体,从来没有必须招聘谁、否则就是歧视这一说,那就成了强制交易,就是向人家的财产主张权利。如果你逻辑一致,好,我一个养鸡场,要招交大电气工程的博士研究生,你却不来,你是不是歧视养鸡场?法律只能保障权利,而不能保障利益。因为利益源自于他人的认可和评价,如果要保障利益,那就意味着要侵犯他人产权,向他人财产主张权利,逼着别人与自己交易。天下没有这种“抢劫的权利”“流氓的权利”。再说了,杭州要求网约车必须是新车,非新能源15万以上,歧视燃油车、旧车和便宜车,他们在带头歧视,也没见你们放半个屁。柿子捡软的捏,看不见房间里的大象是吗?二文章继续说道:你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人家律所才没有你们媒体记者装腔作势的“正义感”和“替天行道”。只有你们整天觉得自己最正义、最道德,要替天行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你们真把自己当神仙了,没有你们似乎人都不会生活了。你们实践“正义”的方式是什么呢?用别人的财产来替天行道、让别人付出代价满足自己的道德感。穷人们好可怜啊,你们企业赶紧多纳税照顾他们啊;大学生好无助啊,你们企业赶紧招聘他们啊。这就是你们的正义。所以到底是谁“假得明显”?说律所“别拿假正义掩盖就业歧视”,我看澎湃新闻评论和柳宇霆你们“别拿假道德包装抢劫有理”。企业不是法官不是公安机关不是依法依规管事的部门,看看你那一副奴气的嘴脸,似乎只有他们做出的决定才是正义的,企业就不能有自己的自主决策?还况且,“一事不再罚”。这叫一事不再罚?一事不再罚指的是行政机关对同一违法行为不能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这跟学校处理了,企业不招聘她,有半毛钱关系吗?做错事的人虽然遭到了惩罚,但是其他人仍然拒绝与他交往,犯什么法了?澎湃新闻评论和柳宇霆,你们真是法盲!接下来肯定要来一段“理中客”了,这是媒体记者的一贯尿性。“不可否认,企业在用人上有一定的自主权”。什么叫有“一定的自主权”?企业用什么样的人,是它完全的自主权,搞什么事情都是“辩证地看”,你是马牌学多了吧,捣糨糊捣糊涂了吧!难道你意思是企业有50%自主权,但是剩下的50%由别人说了算?那还叫不叫自主权?搬出《劳动法》,当然是意料之中的。背法条,似乎就是他们的杀手锏。结论是,将毕业院校作为劳动者入职的筛选条件,很明显构成就业歧视,应当依法纠正。好一个“就业歧视”!毕业院校都不能提了,没有最左,只有更左。那好,我现在想到澎湃新闻去工作,你不论以什么理由不要我,我都可以找出理由告你歧视;你说要新闻学毕业的,我一个学园林的非要去,你不要就是就业歧视。你不觉得荒谬吗?既要有法条,又要有案例,这样才有说服力(煽动性),新闻评论就是这样写的。于是川大学生状告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的案子被他说出来了。你看这头蠢驴,已经彻底疯掉了。还是那句话,人行成都分行以及所有企事业单位,不论提出什么样的条件,都必然是歧视的,都要吃官司的。你澎湃新闻可以做个样子出来嘛,你只要提条件,那就必然歧视,不信你试试看。要下猛药治理吗?还要怎么猛?把一切都管起来最猛了对吗,到那时你们这些“臭老九”早就下放到农场去了,人人不受歧视地种地,哪里还有瞎比比的机会。不过川大法学院学生因“身高歧视”告状,倒是亮出了川大法学学生的底色。这帮法科学生,哪里是法律人才啊,他从不思考法律的渊源和基础是什么,从来不懂得自然法与成文法之间的区别,只会背法条,真就是个法律复读机。崇拜所有成文法律,拿个鸡毛当令箭的人,本质上就是在崇拜强权,信奉的就是强权即真理。因为成文法就是以暴力为后盾强制执行的。这样的人不适合当法律从业者,而适合当个强盗,因为强盗也有强盗的法律,其精髓就是谁拳头硬谁有理;强盗也有强盗的逻辑,就叫强盗逻辑,跟这位大学生的逻辑是一致的。不就是因为自己的利益没有得到满足,然后通过成文法条泄私愤吗?泄私愤也行,却一定要包装成维护公平正义替天行道的样子,多虚伪啊。此人适合当记者。这就是一个没有产权观念的野蛮人,你指望他以后从事法律工作能有法律精神?律所要是不歧视这种人,招这样的人进来,才是瞎了眼睛。这样的川大毕业生,人家律所说“毕业生品质难以令人信服”,我看是实锤了,一点都没有冤枉它。而且,国家有关部门也已经给出了权威结论。你不是信奉权威吗,为什么这会儿又不信了?要逻辑一致——三我们绝不是对川大有什么偏见,更不是对川大学生有什么偏见。川大学生,跟所有学校的学生一样,有好有坏,很正常。学校和教育有问题,当然也不能代表每个学生都同质化地出问题,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成长总是个人的事,脑子也不是谁想洗就能洗干净的。川大当然有众多优秀的学子,会成为未来市场中服务消费者的精英栋梁。我们只是在强调,一所学校、一个人,哪怕再优秀,也不能避免被他人歧视。歧视无非就是个区别对待,属于产权范畴,歧视者也会被他人反歧视,他要自己权衡利弊自担风险。如果没有歧视,那就成了公有,你的财产要大家说了算,灾难就会很快降临。解决歧视的办法,也不是立法规制,而是奉行市场经济。现在要解决的问题,从来不是市场上基于产权原则的歧视,而是要解决立法领域的各种歧视性规定。各类市场准入限制和管制干预措施,才是赤裸裸的歧视行为,是阻碍我们社会繁荣进步与和平的绊脚石。无视这种立法上的歧视,而对企业正常的市场行为横加指责和干预,说轻了是鸡贼和懦弱,说重了就是反社会。我们还要提醒大众,一定要提防媒体记者在内的“知识分子”阶层——其含义是“输出观念的人”。他们凭借自己的话语权,不断地在输出观念,影响大众思想,在当前社民主义席卷全球的形势下,其危害远远大于好处。媒体记者是最渴望权力的一群人。一个社会最大的权力并不是刀枪,而就是话语权。舆论,是决定政策措施的终极决定因素。媒体从业者就是要掌控话语权的一群人,他们的武器就是纸和笔,来影响公众舆论。公众在这些人传播的观念中选择,并且最终决定了政策、以及历史的走向。而要掌控话语权,办法就是对他人自由行使财产权横加干预,并且动辄上升到道德高度,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社会的良心、正义的使者和道德模范。所有社民主义的政策措施,都是包括媒体记者在内的知识分子精英呼吁出来的,他们就是要别人付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所谓道德偏好,最终的结果,就是把一个社会推向福利陷阱和社民主义的深渊之中。因为摧毁产权,就是在摧毁我们社会繁荣与和平的根基。我们要观察一个社会的走向,就看这个社会中的知识分子群体整天在呼吁什么。当他们都在呼吁产权与自由,社会就走向繁荣与安宁;当他们整天在呼吁福利与保障,社会就走向衰败与冲突,最终既不会有自由,也不会有保障。所以为什么要批判他们呢?因为他们主宰着社会舆论,整个社会风气和常识,就是被他们搞乱的。他们是社民主义的媒体走狗。这不是一个经验观察和个别现象,而是逻辑的必然。因为知识分子群体的理想目标,就是与权力结盟规划社会,以分享稳定优渥的统治收益;他们自视甚高,却没有服务他人的本领,嫉妒心的驱使让他们反市场、反资本、反富裕;自媒体兴起以来,这些人被打得落花流水,更是充满失落感。然而他们又愿意承认自己差劲,也不能直说自己爱钱爱权,因此就包装出一套反资本主义的哲学,以正义和道德的面目出现,自我欺骗,以安抚自己脆弱而虚伪的小心灵。他们说,自己之所以又穷又锉,不是因为自己不优秀,而是因为道德太高尚。是这个市场经济的社会不公平,导致他们这些知识精英没有用武之地。于是成了反市场的急先锋。他们内心期待的,其实就是一种按照等级分配财富的办法,当然,最好是像他们在学校时那样,学习成绩好的,就是备受瞩目的高等级,就像他们现在自认为是最有知识的阶层一样,借此分得最多的荣耀和财富。他们不知道的是,市场不是这样评价人的,公道而充满人性光辉的市场,评价人的唯一方式,就是服务他人的能力,能不能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造福于他们。他们唯独不愿意正视的现实是:消费者已经通过金钱投票的方式告诉他:你不行!想想经济日报的佘颖,锤新东方,指责俞敏洪赚快钱,并且不接受批评,整天想着出名,就知道他们的嘴脸。全文完。记着关注小号防失联啊:
2023年6月28日
其他

“抹黑抗美援朝”的老师平反昭雪了,诬陷他的学生又该当何罪?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老师在讲授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和意义时,有学生认为其讲授的内容存在问题,将其中一张PPT拍照,并配文“看,兰州的大学老师在课堂上,明目张胆的抹黑抗美援朝……”,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后经一些网络爱国大v转发,导致了一场舆论风暴。经校方调查核实,认为老师在上课时是在引用网上观点,并且已经明确指出这些观点是错误的,迅速澄清了事实,消除了舆情,还了老师清白。先不论其他,首先给兰州大学点赞。这个事情跟以前所有学生举报老师的事件一样,令人极端恶心。但是就像历史事件看似同类,却总有它的独特性一样,各种臭味有不同的臭法。首先是,明明老师是在引用,并且指出这些观点是错的,却只截取这些引用的部分发布到网上,这是什么性质?这是断章取义,罗织构陷,是莫须有,是最卑劣无耻的伎俩。其次,既然经过调查,认为老师没有问题,那就说明学生错了。既然学生错了,为什么不处理这个学生?那还有没有是非对错观?对正确不加褒扬也便罢了,对错误还不加惩罚,这是不是在助长和纵容诬陷的歪风邪气?网上造谣的、网暴的,都要处理的,为什么对他手下留情?难道仅仅是因为他是个学生,他有一颗“爱国心”,就可以无视事实诬陷他人?学生怎么了,他是大学生,是成年人,有是非观和善恶分辨能力,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为什么可以不用自我负责?诬陷他人却不被处理,我们难道只需要培养一个考试机器,而不论他是否是一个人格和道德上扭曲的蛆虫?还有那些带节奏的爱国大v,脸被打肿了,要不要出来走两步?第三,还有大v在说,老师的PPT质量很差,说明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一般,更重要的是,你要是在PPT上注明“错误观点”,就不会有误解了。所以还是这个老师不对。PPT质量与教学质量和教学态度是正相关的?难道他是用屁股得出这个结论的?杨振宁当年留学美国上量子力学课,老师泰勒是世界级大师,上课从不备课,想到哪儿讲到哪儿,句句都是经典,请问是不是应当把他开除了?没有在每张PPT上注明“错误观点”,是什么罪过?正经经济学书籍上经常有大段大段引用凯恩斯的观点,难道都要在书上打上水印“纯粹胡言乱语,这不是我说的”?没有注明,就是学生举报有理的理由了?你是不是在说“裙子穿得太短,所以强奸有理”?第四,兰州大学的调查手段是“调取课堂视频”,这个事情更是让人细思极恐。如果没有课堂视频,就没有直接证据了,老师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可是大学课堂里有视频监控,老师在监控下讲课,这又是荒唐至极。这课咋讲?还讲个毛线啊!必须照着教材念,才能保证不出错。照着念也不一定行,还必须面无表情,没有抑扬顿挫和任何情绪,否则你念到哪一段情绪有变化了或者语调不同了,这就是阴阳怪气,就是带有价值倾向,这不还是罪状吗?更别说讲着讲着兴奋了发挥一下,把知识拓展一下了。口语表达,谁敢说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滴水不漏?所以这个监控的存在本身就令人不寒而栗,这到底是在监控学生还是在监控老师?这说明学校本身就已经对老师讲课要求非常严了,老师已经谨小慎微了,然后学生还再补上一刀,“火眼金睛”地揪出了“坏人”。大学就是这个衰样子?这不禁让人有一种《1984》的既视感,是不是应当有个电幕,时刻提醒各位老师:“Big
2023年5月24日
其他

房价3000一平不是梦

我说的是大城市,不是农村和县城。你可能觉得我疯了,简直是白日做梦。可是假如你想想,30年前一部大哥大3万元,现在你去买一部老年机或者学生机,性能超过大哥大,售价200;当时一台黑白电视机,要花掉几个月的工资,现在你一个月工资可以买好几台电视,还是液晶屏的。你会不会觉得,这其实不是做梦?只要不搞计划控制那种大规模破坏,财产权有保障,资本是一直在积累的,资本积累意味着技术进步,几何式提高产出、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价格,而且意味着劳动者的收入也在几何式增长。价格低了,收入高了,生活水平就几何式提升了。市场经济能够创造来的东西,本来就是超乎想象的;技术能进步到什么程度,从来不是规划出来的,从来是无法预测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各种管制和干预因素的叠加,其他条件不变,各种商品的价格都是下降的。房子就是一种商品,没有什么特殊的。但是大城市房价为什么却一直在暴涨呢?首先当然是城市化进程,房子的需求旺盛。城市化进程的启动和加快,是改革开放对人的解放的重要成果。人们不再被锁死在土地上;不再是没有介绍信连村子都出不了,到了城市就会被当作盲流抓起来收容遣送;不再是没有商品粮户口就没有粮票,即使到了城市都会饿死。由此,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成为可能,向报酬更高的城市转移,既解决了城市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的问题,又使得亿万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从此由农民变成是市民阶层。城市是文明的象征,意味着精细的分工、频繁的交换、生产的规模效应以及便捷高质量的生活。城市也意味着个性化和自由,一个人可以摆脱农村那种在别人眼光和指指戳戳下生活的束缚,完全依靠个人努力、依托于市场机制,就可以活得很好;再小众的需求,由于城市人口足够多,因此都会有供给。城市有远高于农村的资本量,因此意味着更多的产业、更多的企业、更多的工作机会,以及更高的收入。那些对城市污名化、只看到城市缺点的人,无法否认,人们会用脚投票,会做出权衡取舍。他们叽叽歪歪,没见几个人离开“冰冷的城市、令人厌恶的城市”而回到农村。说城市承载力有限、中国的城市人口太多的人,是计划经济的静态思维,似乎水、电、交通都是给定的数字;他们也忽视了价格机制对城市人口的自动调节机制。如果人们忍受不了城市的拥堵和污染,付出的代价超过收益,他们自然会离开。之所以没有离开而还在增长,就是因为他们还是觉得城市生活质量更高,收益超过成本。城市的承载力,从来没有达到过极限。上海人口2500万,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东京都市圈人口3700万,占全日本1.2亿人的31%;巴黎都会区人口1300万,占法国人口6700万的近20%。上海哪里人多了?全世界的人口,都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大城市中。美国面积和中国差不多大,但是人口基本集中在新英格兰、五大湖、弗罗里达半岛、德克萨斯以及西海岸的洛杉矶都会区。美国州与州之间的移民是自由的,这才是正常的趋势。人口向大城市聚集,这是推高房价的唯一的市场因素、自然因素,剩下的,就都是人为因素。第二就是管制和干预。对房地产的各种调控,各种建筑标准、环保标准、劳动标准,无一例外,都急剧加大了建筑成本,打击了房地产的供给,导致房价上涨。这些都略过不表。最重要的是土地供应限制。土地对于房子,是绝对的专用财货、互补要素,没有土地,房子当然盖不成,供给就受影响。耕地红线、土地用途限制、集体土地难以入市,结果都是打击供给,推高房价。到任何城市的周边看看,都存在着大片大片的农田和未利用的土地。中外都不例外。托马斯·索维尔在《房地产的繁荣和萧条》中,考察了美国各大城市的房价。在旧金山湾区,一幢普通房屋售价超过全美平均房价的3倍,在旧金山地区售价过百万的房子,在休斯顿和达拉斯,售价仅15.5万美元。这其中固然有其他因素,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加利福尼亚州从1970年代开始实行了严格限制土地用途的法律,这些法律都以保护空地、保护耕地、保护环境、历史遗迹保护以及其他悦耳的政治化的口号。然而全美开发土地面积不到国土面积的10%,森林覆盖面积超过城市和乡镇面积6倍。托马斯·索维尔说:对于政治决策来说,民意重于事实,煽动胜于事实。香港居然有那么多绿地。环保组织整天乱吠,要保留郊野公园和湿地,占到了香港总面积的44%;填海造地也无法推进,说是要“保护海洋生物”,这些团体宁愿让人住在逼仄的“棺材房”里,也不能开发楼盘。当人都活不好的时候,要那么多绿地干什么?香港这样背靠深圳的风水宝地,要不是这些环保分子作妖,人口哪里是700万?3000万还差不多!上海这样的地方,耕地面积为3150.79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9.65%。实在是想不通,上海要耕地干什么?在上海种粮食,简直是暴殄天物,把地盖成写字楼和住宅卖了或者收房租不香吗?那这样算下来,在上海种地,一斤小麦和水稻,要卖到天价才划算,到底算不算机会成本?再说了,留那些耕地,难道就够2500万上海人吃了?开什么国际玩笑!第三才是大杀器:货币扩张。前面说了,如果不是外在的干预因素,正常的市场进程下,商品价格只会越来越低。那为什么我们却感到物价一直在上涨呢?长时期、大范围的物价上涨,唯一的原因就是货币扩张。这就好比一场货币扩张与生产力增长的赛跑。生产力提高了,物价下降了,但是货币扩张了,钱不值钱了,把下降的那些给抵消掉了。也就是说,生产力提高与货币扩张,对于价格起到的是相反的作用。由此你可以想见:40年改革开放,资本积累极其雄厚,生产力发展速度极快,怎么大部分物价还上涨了?因为货币扩张的速度快得超乎想象,生产力进步如此之快,居然都赶不上货币扩张的速度。也可以反方向想一想:手机、电视、互联网服务,居然一直在降价,这就意味着这些行业的技术进步速度要多快,才填上了货币扩张这个窟窿,造福了亿万人啊。要不是他们吸引大量资本、几何式的技术创新,以货币扩张的速度衡量,一台电视可不得卖10万?对于房地产行业,更是如此。城市房地产由于人口流动和干预因素,本来就供需矛盾突出,房地产又是较早拿到银行新增信贷的行业之一,于是房价就必然大涨,而且带动整个产业链的价格上涨。这时,人们就不仅把房子单纯当作居住用途,而是为了跑赢通胀,保住自己的储蓄,把房地产作为一种投资资产。也就是说,人们不想要手里的钱了,想要实物。人都希望钱越多越好,但是那叫需要,不叫需求。人对货币的需求,并不是无限的。你愿意持有多少货币,就是你的货币需求。当人们有通胀预期,就会减少货币需求,因为更多的货币留在手上就是在赔钱。所以要将货币换成能够保值的资产,房地产就是这种保值资产。法币时代,你的钱本质上并不是你的钱,只看人家想把货币扩张到什么程度。病根找到了,治病就容易了。只要放开土地用途限制,或者折中一下,采用东西部用地指标调剂或者购买,问题就能解决一大半。陆铭在《大国大城》里曾经算了一个账,只要将上海目前的耕地中的一半转为建设用地,每平方公里按5000人算,就可以容纳500万人口(数据和前面有一定出入),按照最保守的估计,可以产生5700亿元土地出让收入,这些人每年至少创造产出1500亿元、税收420亿元。这是既有利于民众,又有利于政府的事情啊。不要忘了,他算得实在是太过静态和保守了,不说别的,上海的人口密度,何止5000人/平方公里?上海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3092人!换句话说,城市扩容的潜力还大得很,上海容纳5000万人不是问题。别担心城市承载这个伪问题,交给市场和人的自由选择就可以了。真的要论土地的承载能力,西部地区的土地承载能力才更低,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单位土地上养活的人口就越少。原始社会,一两个人需要一平方公里,才能维持基本生活,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产出太低。货币扩张,尽可能地降低速度。房价就会降下来。但是我们知道,指望人能克制印钞的冲动,是不现实的。那么只要扩张得不要太过分,以中国目前的资本积累和技术水平,以及中国人的勤劳,只要生产力跑赢货币扩张,房价相对于收入,就是下降的。不要低估以上因素的降房价潜力。到那时,城市市中心的房价,可能还是会居高不下,因为那是极端稀缺的资源,但是市郊的房产,三千五千一平米,绝对不是梦。不要忘了,市郊慢慢就会变成中心。人是最大的资源。是人在创造财富,城市人越多,越能打造出各种产业;人越多,分工就越精细、交换就越频繁,生产力水平就越高。让人口自由流动,进入大城市,就业和增收问题解决了,还解决了留守老人和儿童等问题。让私人资本进入城市教育和医疗行业,解除进城人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在城市置业创业。城市土地得到充分利用,人口聚集效应不断显现,让该发展城市的地方发展城市,该种粮食的地方种粮食,各自发挥比较优势,实现总产出的最大化。货币少发一点,人民币就会成为硬通货,以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取代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不是梦,这不是很多人的梦想吗?这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是一个不用政府投资和出力,就能够拉动经济、改善民生的新的增长点。我们要振兴乡村,但是更要振兴城市。实际上,振兴乡村最好的办法,就是振兴城市。乡村人口少了,报酬率就发挥作用了,在乡村的人收入就提高了,进城的人收入也同步提高了,二者之间还会自动调节达成平衡。别听温铁军那个老鬼胡说。关注【漫天霹雳】,两个号都会更新:
2022年10月7日
其他

你这么任性,我怎么复工?

上海发布《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目的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哦,还知道要“统筹”,我以为早都忘了。这愿望挺好的。资本家不复工复产,他最多吃的差点,但是工人就要完蛋;企业家没法组织生产,供给就缩减,所有人就要承受较高的生活成本,生活水平就下降。当然,更有可能的是,资本家-企业家背着一身债务破产跳楼,那就和劳动者一起完蛋。注意,资本家就是企业家,企业家必然是资本家。谁骂资本、骂资本家,结局就是上海许多人最近这样,吃不饱饭。回农村老家吃土,反而更有生存机会。生存狂魔“南阳富商”老师已经未雨绸缪地帮大家预备了《树皮吃法指南》,再这样骂下去,大家一定用得上的。那让我们来看看复工的条件。原文较长,我摘录一些关键词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要层层压实责任。对厂区的不同区域实施分类管理,不同区域减少直接接触。同工作班员工安排在同一房间居住,新返岗员工设置一定静止期,落实独立住宿和生活条件。食堂合理布局,加装隔离板,独立用餐。加强厂内消杀。员工需完成疫苗接种,一日两测,早抗原,晚核酸。防疫物资要按照14天以上做好准备。人数较多的企业应在厂区设置方舱。(随时准备被隔离在厂里)我们不讨论这些措施的正确与否,只问一句:你要是老板,会做出什么决定?说实话,这工,没法复。成本太高了,责任太大了,风险太高了,还是继续关着比较好。你说有一个严酷的条件,总比无条件地直接关了强。不见得。条件太严苛了,直接关了是止损,继续生产就是浪费和越陷越深。最关键的是,复工复产这事,不是政府能“推动”的,它是企业家判断的结果。政府唯一能做的,就是营造一个适合复工复产的环境。你别乱来,企业自然就复工复产了。气候适宜了,植物自然发芽生长,也用不着谁推动。指望企业在严苛的条件下复工,本质还是计划经济思维。忘记了企业生产与不生产,都是企业家在决定的。关的时候雷霆万钧,开的时候又要推动,说得倒轻巧,以为企业像个拉线开关?更让人想不通的是,既然符合这些苛刻的条件就可以复工复产,那当初为什么要一刀切地关呢?上海疫情至今仍然处于上升期,难道不应该是关得更严实?所以总而言之就是拍脑袋。企业家是最敏感的群体,稍有风吹草动,他就会改变自己的投资和生产计划。他的敏感,甚至不是被动地“春江水暖鸭先知”,而是主动地先人一步:我要先判断你的水是不是暖和,才决定要不要下去。这就是企业家的对未来的判断力和远见卓识。别说这么严苛的条件了,你税收稍微高一点、管制多一点,企业都不会去生产。道理很简单,企业有利润机制的约束,不是计划经济思维的人想的那样,反正生产就行了,多少成本不在乎,卖不卖得的出去,无所谓,亏损不亏损,说不清。这就是地主家的傻儿子,万贯家产也经不起他这样折腾。企业的成本,也不是账簿上的概念,而是机会成本,是干此事与干彼事之间的选择。他不是那些计划者武断颟顸地为了干此事不顾一切。明明生产锅碗瓢盘和食品赚钱,非得要种地和炼钢铁,不是有病吗?解决一个问题,制造更大灾难,这就是“赔本的买卖”,这账难道不会算?现在有些傻子又要上纲上线: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当初骂资本骂大企业的的时候,是不是他们骂得最凶啊?当初关他们的时候,你怎么不说他们要履行“社会责任”?他们要是履行社会责任了,傻子们会不会又骂“无序扩张”,“盯着菜农的几颗白菜”啊?再说了,他们懂个什么“社会责任感”啊!以赚钱为己任的企业就是最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能赚钱,说明生产要素的价值在提升,稀缺资源正在被合理和节约地使用,消费者的迫切需求得到了满足。否则消费者不会给它金钱投票,它就不可能赚到钱。能赚钱,资本就会进一步积累,投入到新一轮的生产扩张和技术进步中,劳动生产率就不断提高,产出增加,物价降低,所有人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能赚钱,劳动者的工作才稳定,工作条件和待遇提高才有可能。反之,不赚钱的企业就是在不当地使用资源的企业,就是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企业,它就倒闭了,劳动者就失业了,拿什么谈社会责任感?那些号称“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共事业”,整天让纳税人用税款补贴的企业,不但不能给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反而要他们补贴,更不配谈社会责任感。人的欲望无穷无尽,资源却如此稀缺,必须被经济地利用,必须追求最高产出,优先满足消费者最迫切的需求。试问,还有什么比增进人类福利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事情?还有什么比满足消费者最迫切的需求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事?现在环境如此严酷,企业怎么赚钱?不赚钱为什么要复工?难道要把本身就被耗费的资本消耗殆尽,才是社会责任感?那就等着吃树皮。今天供应链断了,只因为没有批条;明天工人被封在家里了,只因为他们小区出现了一例阳性无症状;后天把生产出来的东西封在厂里出不来了;大后天又来查是不是涨价了;大大后天来说你们封在家里的员工你也要足额发工资上社保……你说说,你这么任性,我怎么复工?环境适宜了,企业自然复工复产。适宜不适宜,不是某些人自以为是地说了算的,是企业家判断的。撒哈拉沙漠能不能种出粮食?能,技术手段能实现。但高昂的成本和巨大的风险会使粮食还没长出来,人就饿死了,那是只有疯子才会干出来的事。这世界上,疯子干出来的有些蠢事,虽然看起来没有撒哈拉沙漠种粮食那样荒诞,但是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本质并没有区别。但是他们总是得意洋洋地宣布,环境很好了,我已经给你设计好了,指明路径了,你们为什么不赶紧大干快上?懂个屁的企业经营啊,喝茶看报的,居然敢对一个在市场中搏击风浪的企业家指手画脚,梁静茹给他们的勇气?哈耶克管这种要设计一切的行为叫“致命的自负”,我过去也爱用。现在我才发现,这哪里能用“自负”来形容?自负的人对自己能力有过高估计,但他好歹还有点能力,否则自负不起来。而这种行为纯粹就是傻。一个人,在自己完全一无所知的领域发言,就是傻的典型症状。你连硫酸的分子式都不知道,却敢对一个化学家说这个实验应该怎么怎么做,人家不会说你自负的,只会送你一个二字套餐,然后让你滚。
2022年4月21日
其他

职业伴娘是如何诞生的?

文|漫天霾我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想,市场经济真是太伟大了,只要有需求,就有人供给,每个人要做的就是发挥自身优势,勤奋努力赚钱,愿望就有人帮你实现。这姑娘很聪明,她就是经济学意义上、投入资本、千方百计满足他人需求的企业家。你看她多了解社会状况和客户需求啊——过去的同学朋友,都在天南海北,让人家来一趟落个天大的人情,不如就近解决;伴娘的角色是气氛组成员,不能喧宾夺主,主角是新娘,所以不能太漂亮,个子不能太高,身材不能太好;只要客户有学历、属相、星座、性格等等方面的要求,她就把符合条件的女孩推送给客户由他们选。总之就是客户怎么满意怎么来。所以你看,自身优势,也不是你啥都比别人好,而是比较优势。不要长得太好看,这时候反而是一种优势。别人想不到的、不想干的,你能想到,愿意去干,实现了客户的愿望,就是优势;你愿意和别人合作,让别人心无旁骛地做自己产出更高的事,就是优势。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她凌晨就起来化妆,早早奔赴婚礼现场,自己最多时每周都要当两到三次伴娘,一次赚400-800,当月生活费有着落了。这就是市场经济,需求方凭能力赚钱,按自己的偏好花钱实现愿望,不受他人控制,没有等级分野;供给方诚实参与市场,通过服务他人的方式增进自身福利。双方自愿达成契约,交换永远是双赢。那我们要问,市场经济中为什么会出现各式各样“奇葩”的职业?因为市场需要什么,就有什么东西生产出来,也就会催生什么职业。市场需要跑腿的,就会出现外卖骑手;市场需要修水电的,就会出现水电工;市场需要捏脚的,就有人以捏脚为生。只要有足够多的人需要某项服务,专门从事这种服务可以养家糊口,就有人以此为业,一种职业就会应运而生。职业的多元化,意味着商品和服务的多元化,意味着人的各种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意味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就是形形色色的职业相互服务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巨大交换合作网络。每个人都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市场经济永远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消费者是终极的“老板”,谁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就通过购买这一行动金钱投票支持谁,让谁变富裕;谁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就通过不购买、不给他金钱投票,让他变穷。市场经济中的利润,就是一个人服务他人的能力的证明,是消费者给他颁发的“奖章”。市场经济中的消费者主权和利润激励机制,成功地实现了广大消费者对生产者的“驯服”。由此,那些精英千方百计迎合普罗大众的需求而生产,写字楼里的键盘为大众而敲,工厂里的齿轮为大众而转。我们称之为“经济民主”。但是这有个前提,你必须有完全的自主权,去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支配自己的财产。如果你想干什么,必须等着国家分配,你的财产怎么使用,自己说了不算,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白搭。消费者也同样,你想要什么东西,得有人迎合你的愿望,如果生产者是有人任命的,那他就不用听从消费者的调遣了,只用满足上司的命令去生产了。这时候,你明明喜欢的是面包和苹果,他生产出来的是导弹和火箭。你不满意?忍着!这叫什么?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就是消灭了消费者主权的制度,就是消灭了财产权的制度,就是消灭了自由。它同时会消灭数不胜数的职业,只允许他们认为重要的几种职业存在。例如农民,因为要吃饭;例如重工业工厂的工人,因为要造坦克和大炮。至于你要偷偷从事其他职业,会被当作资本主义的尾巴割掉。你没有职业自由的。即使你怀揣某项技能,也无法把它当成职业,因为大家都很穷,没有人能够买得起你的服务,你从事这样的职业就会饿死。这时候也不是没有劳动分工,劳动分工能提升生产效率,老农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却没法出现职业分化。要出现职业自由,必须要有资本积累。如果全社会绝大多数人都以种地为生,自给自足,家里没有余粮,那就只有农民这一种职业。只有当农民有了余粮,他才可以用这些储备去购买化肥、农药、优质种子、拖拉机、收割机等等生产财货,以求进一步提高他的产出。这就会催生生产这些东西的职业。生产拖拉机又需要铁矿、橡胶、发动机,又催生了一批职业。生产发动机需要精密机床、计算机,计算机需要芯片、程序、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屏……这些东西都需要安装、装卸搬运、长途运输,各种各样的职业诞生了。这叫生产结构的延长,也就是迂回生产,从吃的喝的等直接的消费品,一直延伸到了计算机。在延长了的生产结构里,就是无数新出现的职业。回溯源头就可以发现,这一切的原因是:农民家里有了余粮,告别了自给自足。这就是资本积累。是资本投资延长了生产结构,也是资本积累,催生了无数的职业。生产者有足够的资本积累,才能不断延长生产结构,职业才能不断分化;消费者有足够的资本积累,才能在满足温饱的基础上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才能支撑起这些职业。所以任何对资本的打击,都是在消灭职业,破坏交换合作网络,让人退回到自给自足的贫穷落后状态。例如所得税,就是鼓励自给自足,惩罚为他人提供服务而换取金钱收入。各种管制和干预措施,就是反对自由交换,宣布自由交易为非法,其实就是要求你所有事情都自己干,而不是在市场上购买特定职业的专业服务。这意味着生活水平的急剧下降。要让市场上各种职业涌现,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就要鼓励资本积累。鼓励资本积累,根本在于保障财产权,提升人们对未来的预期,降低时间偏好。归根结底,就是要减少管制和干预,奉行自由市场经济。
2022年3月29日
其他

谁支持贸易封锁,谁就是人类的敌人

文|漫天霾一许多人不理解经济学的一条深刻洞见:自由贸易是和平的根本保障。我们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看。从反面看,如果对一国实施最大限度的经济制裁,也就是外国的人和货物都进不来,国内的人和货物都出不去,其实就跟把军舰开到敌对国家的领海进行全面封锁,让他们不出不进是一个效果。那这个时候,如果这个被封锁的国家认为,他们的武力强大到可以通过军事行动废除封锁,战争立即爆发。从正面看,如果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工作和生活的地点,没有妨碍劳动、资本、商品自由流动的壁垒,如果每个国家的政府都对本国人和外国人一视同仁,那么政治边界划分于何处、国家疆域是大是小,对于一个人有什么关系?对另一个地方的征服又有什么得益?这个时候,和平的基础就非常稳固。有人说,你说的很对,但是现实世界就是一个政治操弄的世界,你这太理想了,是乌托邦。我们且不说这种情况在19世纪曾经普遍存在——那时候的世界,就是一个接近自由贸易的世界,人们到另一个国家,买一张船票就去了,政府很少干预经济,它的规模和权力远没有现在各国如此膨胀——历史经验不能证实或者证伪理论,相反,历史必须用正确的理论加以解释,理论必须经得起逻辑的拷打和检验。几何学告诉你,轮胎做得越是接近几何学上的圆,就越能发挥轮胎的效用。你说,现实中根本不可能有一个理论上的圆,所以非要把轮胎做成方的,关几何学什么事?物理学告诉你,地心引力是存在的,有人却认为自己权大,可以违逆科学定理,向地球下个命令,说你不准有引力,并且他就相信了,然后从18楼跳下来摔死了,又关物理学和牛顿什么事?你看,现实状况不是理论描述的那回事,不是理论的错,是现实的错。那么要做的事情就是像工程师做轮胎一样,尽可能地把轮胎做得接近几何学上的圆,而不是说,你看,现实中根本不可能有理论上的圆,所以圆错了,那不是神经病么?地心引力没有理想化,圆没有乌托邦。既然我们已经知道自由贸易是和平不可或缺的条件,贸易壁垒是冲突的根源,那么我们就要设法消除这个根源,不论它难度多么大。每向自由贸易的方向迈进一步,例如关税从25%降为15%,那就是往和平方向迈进一步;相反,就是往冲突的方向倒退一步。方向最重要。二在一个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时代,每个国家都在实行不同程度的贸易保护政策,实际上就是制裁和封锁政策。这是因为这种意识形态把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实体化,看做是一个利益统一的整体,每个人都误以为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和民族的一份子,必须一致对外。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想增进自己的福祉,就必须以损害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代价。一些知识分子信奉这种意识形态,人们在错误的认知之下相信了他们的歪理邪说,国内的利益集团利用这种意识形态,向政府施压,让他们出台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措施,以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国家由此实施经济干预,对这些利益集团进行特殊保护和照顾,破坏了自由市场的基本规则,并以伤害本国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但是这时候国家就必须对外实施贸易保护,否则国内的干预措施就行不通。道理很明显,如果美国政府在国内对福特汽车公司进行特殊照顾,那么就必须对日本丰田汽车加征关税,否则丰田的竞争会使保护措施失灵。这时候受益的,当然是福特汽车的老板和员工,受损的是美国的消费者,他们失去了更多的选择,并且被迫以高价购买自己并不喜欢的汽车。所以,要想在国际上实行自由贸易,国内也必须实行自由贸易,也就是必须奉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原则。一个对内实行种种管制和干预的国家,必然对外实行贸易保护,这是孕育战争的温床。三那些居心叵测的利益集团,以及受到蛊惑的利益时时受损的人士,总是在支持国内产业保护、补贴、对外国产品设置壁垒和加征关税的种种贸易保护政策,但是他们从来无法逻辑一致地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对他国的制裁,恰恰是实行经济封锁?如果贸易保护是好的,那我不等别人制裁,自己先把自己封锁起来,不是更好吗?如果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保护是好的,那么逻辑一致地,省与省、县与县、村与村,一直到人与人之间的保护也是好的?那是不是应该让所有人回到自给自足的野蛮丛林里?如果贸易保护是好的,那就意味着政府一声令下,可以决定企业、以及每个人可以与谁交换、怎样交换,那就是消灭财产权,将所有财产交由国家统一支配,那么言行一致地,你是不是应当将所有财产上交国家?我们可以再进一步:与一个敌对国家,应当不应当实行自由贸易?许多人肯定地回答:不应该。但是首先,贸易总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国家”不会交换。其次,国家由人组成,人并不是铁板一块。误认为自己和同胞的利益总是一致,是一种国家主义的幻觉,就像受保护的福特汽车公司的员工,与美国汽车消费者之间,利益是对立的,是掠夺和被掠夺的关系。第三,用敌对国家的产品,就是支持敌对国家吗?并不是。如果这样说的话,如何解释乌克兰用的是苏30战机?又如何解释叙利亚和伊拉克人用的是福特汽车和雪铁龙生产的军事装备?不论买谁家产品,都是支持自己。因为交换是双赢的。将贸易看做是“给予者”和“接受者”,是不恰当的。这是中了重商主义的毒,交换有利于双方,不是谁对谁的恩赐。即使从国家主义的视角看,如果一个敌对国家有自己迫切需要的东西,不买它,难道不是在削弱自己吗?所以,宣扬自由贸易,不是为了其他国家,而是从正确理解的或长期的本国利益出发的理性选择。即使所有国家都坚持贸易保护,一个国家也可以通过自由贸易最好地服务于它自己的福祉。这就是单方面“三零”(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现在,我们可以说,谁要是支持贸易保护,就不但是把我们推进贫困的深渊,更是推向战争的火坑,他就是全人类的敌人!
2022年3月8日
其他

把环保狂徒扔进汤加的火山口

文|漫天霾汤加,一个只有10万多人的南太平洋岛国,最近因为附近的火山喷发引起的海啸,处于全国失联状态。这实在是太令人揪心的大事件。看了一些资料,说这次火山爆发持续了至少8分钟,其巨大的能量相当于1000颗广岛原子弹,直接将这个火山岛炸沉入海底。火山爆发引发的海啸波及范围之广令人震惊。首当其冲当然是汤加,火山距离这个小岛国家仅65km,人们至今生死未卜,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其次是几百至几千公里外的斐济、新西兰、澳大利亚听到巨大的爆炸声;而太平洋沿岸万里之外的日本、智利、美国西海岸均掀起了数米高的巨浪,多国政府均发出海啸预警,让人们远离海滩。火山喷发出的灰烬、气体、蒸汽的混合物,被送入20km的高空,遮天蔽日,并四处蔓延。根据历史上发生的类似灾难的情况,火山灰将厚达数厘米。据有关专家测定,这次火山爆发的烈度大约为6级,喷出物体积大约为10立方千米。这个数字太抽象了,有人计算,相当于700个西湖的库容!会造成什么灾难呢?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自然不用说,这是最大的损失。但后续的影响会持续,大气和环境污染、酸雨、对农业、渔业、交通等的影响将不可估量。还有可能带来巨大的气候变化。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爆发,导致1816年成为“无夏之年”。北美、欧洲夏天出现霜冻,粮食短缺,家畜死亡,数十万人死于极端天气;当时的中国在六七月间霜冻、降雪,发生了“嘉庆云南大饥荒”。至于这次会不会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变冷,尚无定论。这让我们更加有了一种深深的敬畏感: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真的如尘埃一般渺小,在自然的力量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这不由得让人想起那些环保教的狂徒,请你们出来走两步?不是整天鼓吹气候变暖吗,似乎那是什么不得了的事,现在假如和1816年一样,你们就满意了?不是一直在说塑料、传统化石能源、甚至汽车和空调,造成环境污染吗?跟火山喷发造成的污染是不是一个量级?不是一直要拯救地球吗?先去拯救一下火山试试看?!地球结实者呢,用不着你拯救。回顾地球曾经遭遇的灾难,有板块运动直接耸立起了喜马拉雅山、有漫长的冰川期、有小行星和陨石的剧烈撞击、有地震、火山喷发、恐龙灭绝、海啸、大洪水、泥石流……你们整天吓唬人的南极冰川融化了一点点,海平面上升了1厘米,一个世纪以来气温上升了0.6℃,以及人们用个塑料吸管、开个汽车、用个空调冰箱、牛放个屁,那TM也叫事儿?这帮孙子让人联想到那个问疫情期间颈肩疼问题如何解决的记者。似乎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环保,没什么不好的。我们都喜欢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阳光明媚。然而这只能是一种个人选择的非侵犯性的生活方式,它以不干预他人的生活为限。但是如果把环保当成一种“主义”,推动世界各国立法,规范他人的生活,就是彻头彻尾的暴力分子。我们要问,环保是终极目标吗?是不是为了环保目标就要牺牲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当然不是,人才是目的。一个人都穷得要死了,环什么保?非洲人都吃不饱,你让他们碳排放达标,开什么国际玩笑!人总是在多种价值之间进行选择和权衡,不是将一种目标凌驾于所有目标之上。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必然是高耗能的生活,难道我们为了环保,就要住回森林和洞穴里?再说,气候变化本身,是一个科学问题。为什么这些人要把它变成一种不可置疑的、用立法的方式强制实施的意识形态?他们到底意欲何为?就是要把他们的价值观凌驾于所有人之上,就是要强制他人服从自己的指令,就是要通过这种手段骗取人们的钱财。说传统能源发电不环保,所以要大力推动风能,原因何在?因为可以推动风能发电产业,争取产业政策,就能跟那些环保裙带企业沆瀣一气领取高额薪酬。内燃机汽车不环保,所以要搞垃圾电动汽车,原因何在?因为可以争取大笔资金,骗取政府的补贴。工厂排放废气废水,必须上他们支持和认证的企业生产的几千万的环保设备,然后大发横财,并把不愿意或者没能力上这些设备的企业逼死。环保暴力主义分子要为全世界的电力短缺,生产结构被扭曲,工厂倒闭和数量、规模缩减,大量工人失业,人们生活成本上升负责任。这些人是一帮恶臭的垃圾,他们“热爱地球”,以及地球上的万事万物,唯独不热爱人类。他们认为人类是被“异化”了的生物,是这个星球上最大的祸害,必须回归所谓“田园牧歌”的生活,那才叫“自然”和“浪漫”。谁要是不认同这一点,他们从不惮于将反对他们的人扣上大帽子,甚至从地球上移除。这是一帮法西斯分子!他们从来不明白和尊重个人选择,更不明白是什么让人类不断繁衍生息,人口大幅度增长,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并拥有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是市场经济。市场的拓展让人们分工交换成为可能,由此同一颗星球,养活了数倍于过去的人口,而且生活水平不降反升。市场经济保障财产权,由此有了海量的资本积累,推动了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于是人们有了坚固的建筑、发达的交通、先进的医疗、科学的预报技术,所以才能将死亡和损失降到最低。然而他们的每一步行动,都是在摧毁市场,在侵犯财产权,在妨害所有人的自由选择。他们的一切都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他们是人类的毁灭者。然而他们真的热爱地球吗?南极冰川都融化了,好急迫啊。他们这么在乎,你让他们捐出一个月工资1万元如何?他们会说,这是各国政府的事情。好,各国政府的钱是哪里来的?是从纳税人口袋里掏出来的。哦,真相大白了,原来他们是喜欢让别人掏钱,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原来在他们心目中,拯救南极冰川融化的价值,还不到1万块钱。他们真的在乎地球大气污染吗?那好,这次火山爆发造成的污染太严重了,他们应当身体力行:既然这么在乎,把他们扔进火山口阻遏一下喷发如何?这才是真的为环保事业而献身。估计这样做对阻遏火山喷发无济于事,然而其重要意义在于,为地球除害了!欢迎阅读环保系列:往期推荐地球没那么脆弱,别把自己当根葱!资源不会枯竭,放心大胆地用!柴静,穷人的敌人质问动保人士,到底是谁丧失了人性?面对限电,你应该想到谁?
2022年1月19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美国终于看到了一束光

因为在成文的法律之上,还有更高的律令存在。那就是人们普遍遵从的自然规则。它清晰地向当权者表明:法律不是你想怎么定就怎么定的,案子不是你想怎么断就怎么断的,法律必须根植于人的行动和普遍认知中。
2021年11月22日
其他

最不要脸的人在要求他人高尚

就拿这位逼捐的总干事戴维·比斯利来说,他1979-1992年任南卡罗来纳州众议院议员,1995-1999年期间担任南卡罗来纳州州长。卸任后分别任一家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美林证券和通用汽车公司高级顾问。
2021年11月3日
其他

价格管制会死人的,很多很多人!

美国政府若“回应民意”,说只准收3000美元。那好,预期的收益下降了,就少招一些士兵,每月只发1万美元,救人的积极性下降了,可能只有20人得救。剩下的80人是“看不见”的,只能自求多福了。
2021年11月1日
其他

资源不会枯竭,放心大胆地用!

向大家推荐一位奇人,其人知识储备惊人,思想深邃,视角独到,文风辛辣犀利,读来收获满满。但更牛掰的是,能在短小精悍的篇幅内,讲述深刻的道理,诙谐幽默、轻松流畅的语言背后,深藏浓浓人文情怀和正义呼声。打开小睡睡先生的“头脑大国”,带给你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全新的阅读体验。资源不会枯竭,放心大胆地用!文|漫天霾
2021年10月1日
其他

地球没那么脆弱,别把自己当根葱!

文|漫天霾1若说当今和未来人类肌体上存在的最大恶性肿瘤,非环保主义意识形态莫属。世界范围内的能源紧缺,电力中断,似乎是一个最具象征意义的未来意象,那就是:环保主义要将人类从光明带入黑暗的深渊。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冰川融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森林正在消退,海洋生态破坏,能源面临枯竭,这些全世界已经耳熟能详的陈词滥调已经深入人心,政客、环保组织、新闻媒体四处危言耸听,他们在告诉人们,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人类将会灭亡,地球就将像一个氢气球一样立即会炸得灰飞烟灭。所以解决人类目前困境的唯一方式,就是赋予这些天生骄傲的上帝使者神仙般的专断权力,把人类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出来,让地球从人类的魔爪中得以解放。然而这一切都是胡说八道。不制造耸人听闻的危机和焦虑情绪,他们就没法骗取赞助和财政资金,就没法拥有雷霆万钧的专断权力,就无法实现他们改造全人类甚至改造宇宙的雄心壮志。2德克萨斯州在今年年初曾经发生了大规模停电事件,揭开了那些环保组织和州政府的丑恶嘴脸。德州是美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州之一,为什么会发生电力短缺?原因是,在环保组织的鼓吹下,联邦政府为全美风能、太阳能等不可靠的能源提供了2300亿美元的补贴,州政府补贴了190亿美元。每生产一单位电力,美国对风能的补贴是传统化石能源的
2021年9月29日
其他

柴静,穷人的敌人

文|漫天霾1这位的留言,应该是看了我昨天转发的古老板的文章而来的。虽然非常傻,但是却非常有代表性。傻的典型特征之一是:把完全没有因果关系的两件事,用因为所以连起来。假如有人对你说,哇,鸡打鸣了,天亮了,今天鸡没打鸣,所以天肯定是黑的。你肯定认为它是个傻子。同样的,“工业发展强大了,老百姓就失去健康乃至生命了”,也是这样的傻子。你要知道,如果没有工业革命,根本就不会有这么多人出生,也绝对不会有现在的人均寿命76岁。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的生产力始终在低水平徘徊,人口平均每千年才增长20‰。1600年,全世界人口是5亿。到了1800年,世界人口达到了10亿。此后,我们都知道这张著名的图表了:这张图既代表了经济发展水平:现在世界上的财富,几乎都是工业革命之后这两百年创造的;也代表了人口增长水平,现在全球人口超过了70亿!历史已经雄辩地证明了,是观念革命带来的工业革命,导致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提升,全球合作不断拓展,让人类逃脱了马尔萨斯陷阱,让地球可以承载如此多的人口。是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人类告别了缺医少药,人均寿命大大延长。17世纪英国的人均寿命只有36岁,一个小小的擦伤就会而感染而丧命。安妮女王生了17个孩子,14个夭折,只有三个活到成年。试问如今的父母,谁能承受这样的打击?可是在那样的时代,即使贵为女王,也毫无办法。所以,是经济的发展让人们生活得更健康、寿命更长。如果只追求环境优美,空气质量高,300年前估计比现在好。可是,那将以地球人口消失80%以上为代价。2我们从来没有说过环境不重要。人当然希望生活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好。但是,人类行动总是要做出选择,先实现价值更高的目标,例如活着、吃饱,舍弃那个价值较低的目标,例如穿得好看、车子更高档、以及环境优美。城市有更多的雾霾,更多的工厂,更多的污染,但是人们为什么纷纷离开乡村,向城市聚集?原因很简单,城市收入高,能够带给他们更好的生活啊。城市为什么收入高?因为人口多,分工精细,有规模效应;资本密集,企业众多,竞争劳动力,所以劳动者工资率高。所以,人们带着改善生活的美好愿景,用脚投票,来到了被柴静们视为洪水猛兽一样的地方。全世界,到哪儿都如此:这些人都傻吗?城市雾霾那么严重,污染那么厉害,怎么都往哪儿跑?因为城市的高工资已经补偿了环境问题带来的健康风险,让他们觉得值。举一个“简单粗暴”的例子:假如一个人,原来在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农村每月赚3000块钱,现在有一个雾霾严重的大城市企业到农村招工,他会想,那地方空气很差,不给我5000,我是不会去的。最终成交价首先必然是高于3000元的,否则他绝对不会去;如果以6000元成交,这个工资里面就包含了对承受雾霾的补偿,以及离开家庭的吃饭、住宿的经济和心理损失。他的行动告诉我们,高出的那3000块钱,对他来说,价值在空气污染的损失之上。而假如这个企业不但处于大城市,空气不好,而且是一个污染严重的化工厂,可能对人的身体有伤害,那么这时候企业出6000元,就可能招不到工人,它必须把工资提高到1万元,使其足以弥补污染对身体伤害的损失,才可能招到人。市场机制本身就有一种力量,迫使企业尽可能地加大环保投入,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因为这从长远来看,能降低它的成本。只有在未来产出大于环保投入的时候,这个投入才是值得的,而且是有利于企业和员工双方的。人的行动总是选择实现价值较高的目标,舍弃价值较低的目标。有污染,但收入高,且能覆盖污染造成损失,其价值高于无污染但收入低。你不要看他们嘴上怎么说,行动最诚实。他们可能会抱怨,这里人口拥挤,污染严重,但是你让他们回到农村那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地方,他们是不愿意回去的。劳动者不傻,他会权衡和选择,不需要谁指手画脚。3像柴静、格雷塔那样天天叨叨着环保、雾霾问题的环保婊,就像一个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忘恩负义之徒,又像一个令人讨厌的怨妇。城市的不断扩张,已经证明了人们认为承受这些污染,对他们的生活是一种改善,对所有资源的价值都是一种提升。别的不说,没有人了,环境再好有什么用?人口外流了,柴静在北京的房子都不值钱了,是不是这个理?那么柴静们这样做,就是阻止社会资源总体价值的提升,就是反对其他人改善自己的处境。但这并不仅仅影响了这些人,也影响了柴静和所有城市居民的福利。一个自由的市场,参与合作的人越多,分工就越精细,分工越是精细,创造的产出就越多越丰富,产出越多越丰富,意味着价格越低,而且可以选择的越多,这就是城市人群福利增进的源泉。如果强行要求高水平大规模的环保要求,就会将达不到这种要求、资本积累不足的企业排除出市场,企业少了,劳动者依然很多,这意味着劳动者的工资降低,意味着产出降低,价格上涨,所有人的生活成本因此上升,所以不利于所有人。所以,说柴静,以及那些环保原教旨主义者是穷人,乃至所有人的敌人,一点都不为过。你在城市能享受到的所有便捷服务和优质商品供给,都是以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为基础的,让城市变得空气清新,简单,把工厂关掉就可以了,但是,其代价是你能享受到的商品和服务消失,请问环保婊,你们同意不?凡是皆有代价,不能享受大城市生活的好处,却不愿意承受任何代价。有钱了才能更好地治理,环保问题只能在发展中解决,好简单的道理。脑子那么蠢,影响力又那么大,能不能在问题没有搞清楚之前先闭嘴啊!
2021年9月28日
其他

面对限电,你应该想到谁?

特斯拉GIGA十亿级工厂(全球最大电池厂)每年生产的电池仅能储存相当于美国年电力需求3分钟的电量。要生产足够储存2天美国电力需求的电池,这家全球最大电池厂(特斯拉)需要生产1000年。
2021年9月27日
其他

质问动保人士,到底是谁丧失了人性?

这个是古三古四的新号,请老铁们记着关注坚持每日一更的第206天8月17日消息,一名香港博士生因为虐杀蜗牛被警方拘捕了。也许你要问,26岁“狂徒”“屠杀”三只蜗牛,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事情是这样的……8月4日傍晚,有巿民途经尖沙嘴东部东海商业中心近喷水池一处草地,发现一名男子手持一包食盐撒向地上,当时有少量蜗牛在雨后走出泥土爬行,被盐撒中身体,很快因脱水而死,只剩下空壳。途人惊觉该男子正在虐杀蜗牛,上前质问,对方辩称蜗牛“危害生态”,故消灭它们。男子无视别人劝阻,继续撒盐,更特意摆姿势让人拍照。有人把照片放在网上公开,油尖警区动物罪案警察专队经主动调查案件后,于16日)晚上约7时在尖沙咀区,拘捕涉嫌残酷对待动物的26岁理大博士生。
2021年8月21日
其他

国家进步靠的是自由,而不是奢望援助

用正确的理论工具,阐述美国的历史
其他

不要追求民主,而要追求自由

人人拥有完全的自决权,不能通过任何方式对他人的财产主张权利,就像在自由市场上购买商品和服务一样,去选择自己中意的安防、司法、教育、医疗、养老、货币等等产品和服务,才是应当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