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ens

其他

​“我在精神科住院的22天”

“我不敢告诉家里人我得了抑郁症,因为我总觉得自己会伤他们的心。”侦探在读大二的时候第一次看精神科,医生说要住院,建议她告诉家里人。但住院必须要有人陪护,她只好离开。2021年9月,24岁的侦探因为进食障碍和抑郁症住进了医院,在医院陪护她的是外婆。如今侦探是一名自由插画师,在经历过生命的摇摇欲坠后,她决定把自己住进精神科的心路历程画成了漫画,以下是她的讲述。抑郁是体内的种子我也不知道是如何开始的我的抑郁症比进食障碍更早发生,它是找不到原因的,我从小就不是一个阳光的小孩,我只知道是哪些事情让它变得更严重的,比如升学考试的压力,和大二时经历的感情挫折。我的进食障碍是厌食和暴食的交替,是由减肥引起的。从高三起我开始减肥,起初只是把晚饭替换成酸奶。真正开始严重的节食,是在大二的时候。那时我有严重的外貌焦虑,还有体象障碍(体象障碍是指:患者基本感知功能正常,但对自己身体部位的存在、空间位置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认识障碍),我看自己的身体是变形的,会始终觉得自己太胖了不够好看,然后就去节食,觉得自己不配吃东西。发展到后来我闻到有一点味道的东西就会想吐,吃不下东西,身体会缺乏能量和营养,然后变成来看到食物就会猛地往身体里塞。我暴食最严重的时候每天从早上睁眼就开始吃东西,一直不停地吃,吃到吐之后歇一会又继续开始吃,一直吃到晚上。我有很强烈的意识知道自己在做一件之前不被允许的事情,现在突然吃这么多,其实自己心里是特别崩溃的,但就是停不下来。高中时我身高1米6,体重50多公斤。现在看来减肥这件事很受外界因素影响,比如社会给女性的一些标准,和其他人对我的评价,都可能导致大家想要去做极端的事情来减肥。其实直到现在我还是想减肥的,但是已经没有像以前那样想瘦到80斤了,而是想要通过运动塑形一下的正常要求了。和父母讲不出的话就讲给外婆听在插画里,陪我去医院的外婆是鸡的形象。外婆很怕冷,经常穿得层层叠叠的,她也特别容易受到惊吓,很像母鸡的形象。而我经常扎两个辫子,像个小兔子。外婆是一个乐观向上的人,她在50多岁时经历了和她关系非常好的一任丈夫的去世,现在想来她那段时间也是抑郁的,但她靠自己走了出来,变成了能够消化一切的强大的人。外婆的信念是:不管发生什么都是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的。外婆对我来说,像一个遥远的温暖的回忆。在我无助的时候,我会想到她。记得有高三时有次压力太大了,我打电话给她,在电话里我说不出话一直哭。外婆就默默地在那边听着,时不时跟我说两句话。这样的一面我不敢展现在父母面前,因为我害怕让父母知道我内心其实有一些非常可怕的想法,比如说活不下去,会让他们觉得非常崩溃。在亲人面前,因为我很在意他们,所以才不想让他们受伤。其实我的命运从妈妈那一代就......如今家里人知道我生病了,但是一些细节我还是不敢告诉他们。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犯过什么原则性的大错误,而我却变成了这样。小时候,我和父母的相处没有什么大问题,那时候妈妈忙于工作,无暇照顾我。直到上高中时我生病了,开始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我们的关系变得非常差。而今年妈妈退休了,她在家里跟我相处的时间变长了,会在一些细小的事情上让我感到困扰。有次朋友来家里玩,那时我已经有七八年没有带过朋友回家。朋友来了之后妈妈就一直不开心地甩脸色,我觉得很尴尬,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妈妈觉得我和朋友买了吃的没有叫她一起吃。那其实是朋友带过来的礼物,我们也没有动它就直接放进了冰箱而已。等晚上爸爸回家,妈妈会去向爸爸告状,说我白天做得不对。她和爸爸说要多教育我,爸爸回答说他说过的,然后我听到妈妈说:你现在不教育她,以后社会也会教育她的。我觉得很无能为力,于是在跟家人关系上,我特别能忍。而这些来自家人的影响,也是我在进入社会之后才意识到的。和妈妈的关系又爱又痛这是最复杂的在我生病最严重的时候,妈妈的表现让我非常意外。妈妈作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在那段时间保持了非常久的稳定状态,她会经常请假回家来陪我。那段时间我的进食障碍很严重,她只能做她自己能做的,想方设法带我出去吃不一样的东西,只为了能让我多吃一点。随着我的病情好转之后,妈妈又恢复到了甚至比之前更不稳定的状态。爸爸应该也是有体会的,但爸爸对她来说更像一个依靠。爸爸在常年的相处中,有了一套自己的方法,可能因为爸爸是一个无限忍让的角色。在我看来,妈妈像个没长大的小孩。她会优先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而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做抑郁症患者的伴侣很难而他是我自己选择的家人我真正开始去医院治疗,是在认识警察之后。警察是我的爱人,他的职业是警察,于是我这样叫他。我们的相遇是在我情况最糟糕的时候,其实一开始我也很难信任他,虽然我在内心里是能相信他的,我也会警告自己说最好不要这样。但后来还是想勇敢一把,在仅有的求生欲的驱动下,我们的故事开始了。在妈妈为我做的事情中,有一件事是让我认识了警察。有次妈妈带我去一家她喜欢的面馆吃饭,她和面馆老板聊天时,老板的儿子走了进来,这个人就是警察,妈妈就说,要不要让他跟我女儿认识一下。我当时主动答应说可以的,但其实我并没有打算说要真的认识他,主要还是想讨好妈妈,让她觉得我还是有救的,于是我和警察加了微信。我那时在做一份非常辛苦的工作,加之本来精神状况就不好,是在崩溃边缘。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想起来还加过警察这个人,想着要不要问他出来玩,甚至有点自暴自弃地觉得反正事情不会更糟了,就鼓起勇气联系了他。见面之后,我觉得这个人挺好的,给我一种很真诚的感觉,后面就想多见他,就逐渐发展到现在了。任何人想要去跟有抑郁症的人谈恋爱都要付出非常多,作为伴侣不要想着可以拯救对方,因为这是医生做的事情。而警察是一个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人,他总是跟我说我能好起来。在警察眼里,我是一个很坚强的人,虽然我经常哭,但是哭完了之后马上又可以爬起来继续走。对于有抑郁症的人来说,亲密关系里的理解和陪伴是非常有用的。因为警察的存在,我的病情好转了很多。这样看来我很幸运能遇见这么契合的伴侣,但事实是在此之前,我也经历过因为无法接住彼此的情绪而分手的感情。我发现在对待任何感情时,一定不要把对方当成救命稻草。大家要把自己当作独立的人,不去依附在任何人身上,这样彼此在关系里不会有负担。精神科没什么可怕的大家也在笑着聊天我在精神科病房待的22天里,有欢笑,有泪水。初到精神科时气氛没有很紧张,护士医生全天都在,包括病人家人和其他病友也会笑着聊天。在病房每天会安排做两次广播体操,来做操的基本上都是病人家属,因为病人们大多都没有什么力气去活动。我每天上午会去做物理治疗,下午有自己的时间就看书,一天就过去了。然而病房里的伤心时刻,也让人忘不了。那些青少年病友,小小年纪因为抑郁症来住院,看着他们就会很伤感。我觉得每一个患病的人都非常辛苦,患病之后会对很多事情失去兴趣,并且没有力气去做日常的事项,比如说打扫房间、起床、洗脸、刷牙、洗澡等.....有人会说你努力振作一下就可以了,而没有经历过的人不知道,抑郁症会抽走人的精力。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不去逼迫自己。患抑郁症的人,很多时候都对自己要求很高,经常违背自己的意愿做一些事情。我开始学会不去强迫自己,哪怕状态不好,但已经很努力了。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病情和治疗后,我现在的情况已经好了很多,药量也都控制在最小。生活里也开始有了开心的事情,我最近开始做慕斯蛋糕,我买了一个Hello
2023年11月15日
被用户删除
社会新闻

“洪水发生一个月之后,我去了涿州”

今年夏天,受台风“杜苏芮”影响,部分地区发生极端性强降雨。位于河北保定的涿州损失惨重,这里的图书仓库相继被洪水吞没,引发全网关注。涿州发生洪水的一个月后,独立摄影师寿司来到这里。她提起这次行程说:“哪怕只是看见和记住。”以下是她的讲述。沿着村庄和河流行走我在涿州停留了4天,每一天的心情都不一样。因着有拍摄项目在河北,我特意来了一趟涿州。在这之前,我对河北的了解不多。我的家乡在安徽淮南,是一个能源型的城市,旧时煤炭产业比较发达,淮河会流经那里,从某种角度讲和涿州很像,这也是我去到涿州之后才意识到的。我先在涿州市区落脚,市区看起来已经完全恢复正常了。我想去看看乡镇的模样,就以河流为坐标,逐一去到了沿岸的村庄。白沟河和北拒马河是流经涿州的主要水系,这两条河距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仅有35公里左右。第一天傍晚我去了位于白沟河西岸的西茨村,车越靠近那里会看到路两旁被冲毁的人行道和倒掉的玉米,庄稼就是最直观的体现。村里的小路上还能看到积水,有四五厘米左右的深度。在村民家门口,会看到被水泡过后的物品的痕迹。这些照片发出来之后,我收到了一个评论说:没想到过了一个月之后还是这个样子。作为一个外来人,起初我会主动和当地人聊天,询问能不能去他们家里看看。但我越往后越意识到,其实他们是带着一种希望能得到帮助的心态在和我交流,想让更多人知道这里的状况。在居民家中,有的地板塌陷,有的墙体开裂。有些村民用三轮车拉着我去看他家房子,想让我帮他拍一些照片留着给评估公司看,这对当地人来说有很大帮助。我感受到了这里的人们的坚韧,因为生活得继续下去。起初,我会有一点猎奇心理,因为这里的样子是在其它地方没有的景象,在拍摄的层面有很多热情。我在大石桥村走进了一个刚刚恢复营业的照相馆,老板笑着坐在店里,给人感觉很乐观。虽然我拍的照片让村民们感受到有人关注他们了,但这也更让我感到自己做不了什么,也满足不了他们的期待。我在桥上拍照时,有一个骑电动车路过的阿姨看到我背着相机就上来问我,我说我不是记者,只是摄影师想过来看看。她说自己在村里的家被淹了,幸好两个孩子的家在市区,现在就住孩子家里,已经是很幸运的了。后来我还在向四村遇见了一位靠捡破烂为生的奶奶,住在已经不能住人的屋子里,还在烧地下水喝,我担心就买了几箱瓶装水给她。奶奶不知道洪水过后的地下水不能喝,但如今这几箱水喝完之后她该如何喝水呢?这是一个我也不知该如何回答的问题。在我临走前一天,遇到了住在桥上的一对父子,他们搭了一个帐篷在行军床上睡觉,还有一个小太阳能灯和洗澡用的水箱。以畜牧为生的他们不仅把自己家搬到了桥上,也带着仅存的27只马和1只羊。有1只小羊是一直跟着马才活下来的,它到现在都还一直跟着这匹马。我跟着他们去看了一些马的尸体,这些马平日里要吃河边的草,然而现在河边的草都没了,活下来的马们也非常瘦。天气要变冷了,不知道这对父子和马儿们该如何在桥下过冬。在当地的一个花房,我还给植物拍了一组肖像。有一些植物已经死了,有一些没人管但又神奇地长出了嫩芽。那些鲜为人知的村庄和生活走下来我发现每个村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村已经重建好了,而有的村还没有。西茨村我去了两趟,因为在这里看到沿河倒塌的房子和被冲毁的路。在洪水发生之后,涿州的书库是受到关注最多的地方之一,当我去到这里时,书库的清理差不多已经完成了,许多书库也搬去了山东。下面这张书籍被晾晒的照片,是在一位老师家门口拍到的。这张是我路过的一场危房前的葬礼,抱着不好去打扰的心态,我只是远远地拍下了一张。被生活推着往前走的普通人洪水让原本漂浮在空气里的灰尘变成了地面上的泥泞,但没有磨灭这里的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华北平原给人以荒凉的感觉,而这里的人们给了我很好相处的印象。在村里,有人家的院门是敞开的,我作为一个外人走进去,他们也不会特别抗拒,还会很自然地跟我聊起来。在村里,也可以看到很多在被晾晒的东西。我遇到有个阿姨在晒纸壳,我想提醒说洪水泡过的可能会有细菌,了解才知道这是她已经花钱收过来的废品,想通过晾晒减少一点损失。我在拍摄时回避了最悲惨的部分,有些拍了也没有发出来,因为如果把悲惨展现出来,好像是拥有了一种优越感,毕竟我只是一个短暂在这里停留了4天的过客。我离开之后,那对住在桥下的父子和捡破烂的奶奶的生活还是保持着原样。这是我拍到最后时心态上的变化,甚至让我无法再拍下去了。回来翻看这些照片,我只有希望那里的人们能有机会得到帮助。普通人只能被生活推着往前走,就像三轮车是当地村民几乎离不开的必需品,如今因为许多人必须要换新的,三轮车的价格也涨价了。这里的生活好像清淤,需要一点点恢复。和摄影师的聊天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始终围绕着我们:这些照片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这篇文章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呢?这些记录或许难以为当地人提供实质上的帮助,但摄影可以拍下具体的人,让真实发生的被看见。用摄影师寿司自己的原话说就是:记录了总比不记录好。图片/口述:寿司August
2023年10月9日
其他

“其实,是我更离不开你”

生活总会面临无数大大小小的选择,而选项常常没有对错,那我们该如何做决定?是否有一种理念,能支撑我们通向好的结果?今天想分享一部微电影——《一碗米饭》。影片中的父亲所面临的是“出国进修完成厨师心愿”还是“留下与家人在一起共同生活”之间的选择,重要的是,父亲做选择的过程与原因,似乎给了我们一些答案。我们也和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同经历的朋友聊了聊,试图解开这些选择背后真正的含义。学蒸一碗米饭无论多大,一家人能好好吃一顿饭可能就是幸福最真实的状态。“爸爸是全世界最好的厨师,因为爸爸只要一有空,就会给妈妈和我做好吃的。”这是微电影《一碗米饭》中,上小学的儿子一一在作文里写下的话。和身边的许多家庭一样,在这个和谐的三口之家里,李平做着忙碌但有趣的工作,他是一名厨师,只要一有空就给孩子和妻子做好吃的,这是一一对爸爸一直以来的印象。在作为厨师的李平的心底,他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去国外读营养学,想把传统中餐做些融合尝试。然而在收到学校发来的录取通知书时却让他陷入了内心的纠结:一方面是他的愿望可以实现了,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未来两三年要和最爱的妻子孩子分隔两地。影片中李平的故事似乎是很多家庭曾有过的缩影,如果有得选,是出远门,还是陪伴。影片里是儿子一一的一碗米饭帮助李平看清了心中早已有的答案——家,就是他现在最想握住的财富。李平选择先暂缓自己的留学计划,先用攒下来的钱开一个小饭店,等一一大点他一样可以再出国学习。有人觉得李平是放弃,但其实他是因此契机,更加坚定了内心对家的需要。选择稳固地和家人一起向前。就像孩子给他准备的一碗米饭一样,让他感到踏实和安稳。在每个“去或不去”的决定背后,关乎了未来许多年的生活。我们收集了些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经历故事,也因此更加读懂了微电影中父亲李平的选择。慢慢走也无妨瓶子今年32岁了,毕业之后就来深圳了的他在工作第五年之际想出国读研,用他的原话说是“在工作上达到了瓶颈期,想出去看看没有见过的世界。”起初他也有很多问题还没有想清楚:留学毕业之后去做什么呢?是要放弃在国内积累的工作经验和生活吗?最主要的是,留学所需的费用是自己可以负担的吗?然而令瓶子没想到的是,今年年初公司裁员,自己也在名单上。好像生活替他做了选择,他可以顺势推进自己的留学计划。然而母亲给瓶子打了一通电话,在了解他的想法之后,母亲问了他一个问题:“你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瓶子思索了一下回答说:“是在家乡开一家自己的咖啡店。”这时候瓶子才意识到,想去留学的想法是因为受周围人的影响,大家都这样选择,但那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后来,瓶子用工作积攒下来的钱回家乡在母亲家旁边的小区里开了家小咖啡店。瓶子觉得这是个更稳健的决定,在经济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还余下了一些钱,等自己的店铺收益稳定了之后,未来可以再选择留学读研,因为这次是想踏实地为充盈自己而去了。这条路和你一起熟悉希林的人都知道,她这次来英国读书是和爸爸一起来的,爸爸读本科她读研究生。希林的爸爸今年60岁,刚刚退休了的他和女儿一起申请了英国的大学,申请到了同一座城市不同学校的父女俩就一起踏上了留学之路。大家好奇为什么爸爸这个年龄了要出来读本科,他说纯粹是为了兴趣,在学校工作了一辈子的他却没有正规地接受过高等教育,于是想收获一段迟到的作为学生的校园体验。“年轻时没有幻想过自己会出来读书,退休之后实现了反而觉得更真实。因为每天的生活很踏实:上课、读专业书、写报告、和同学完成小组作业。”希林爸爸这样分享到。向前进但不“大冒进”现代人,最需要幸福的长期主义。走稳前行的每一步,都是在积累生活的每一点确幸。在《一碗米饭》中爸爸李平找到的就是恰如米饭一般稳健可靠的幸福。生活永远没有标准答案,在每个人尝试为生活找到最优解时,在了解自己想要什么之外,也需将可预知的风险尽可能规避,才能更踏实地奔向自己想要的生活。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如何为未来做长远的准备是个体要面对的功课。虽然未来不可预判,但我们可以将稳固作为前提为未来提供保障。就像投资人巴菲特一直秉承长期投资的态度,他坚信公司的长期成长才是衡量成功的标准。他说:“有人今天坐在树荫下,因为他很久以前种了一棵树。”微众银行财富+想传递的幸福的长期主义,其背后更是财富的长期主义。希望能以长期坚持的理念,陪伴每一个中国家庭稳步前进,让每个人的生活“财富+一点,生活好一点“。回归到每个小家庭,在经历重要选择时,有微众银行财富+“稳健、灵活、省心”的陪伴,与每个家庭成员同行,为每一个前进的步伐提供依靠。选择微众银行财富+,就像为所爱的人蒸一碗米饭,稳稳地感受长久的幸福。配图来自;微电影《一碗米饭》,Unsplash作者:yidan⚪⚪
2023年9月26日
其他

把未知的学校生活,说给孩子听

以下文章来源于LensforKids上小学,这是童年里的一件大事。孩子对小学生活抱持着大大的好奇,未知的兴奋与恐惧,爸爸妈妈们的期待里,也潜藏着担心与顾虑。这本挪威童书作家安娜·菲斯克(Anna
2023年9月26日
其他

“ 勇敢告诉对方,自己在想些什么 ”

Alone》收录的都是一个人的作品,《Once
2023年9月19日
其他

智利一年,和混乱相处

要不是因为车厘子,谁会关心这么个距离中国最远的小国呢?它被夹在安第斯山脉和太平洋之间,从南美洲一口气戳向南极。我在这里生活了一年多,却没想到,在无数的未知之中,我最难以适应的,居然是学会和混乱相处。街角小店的围墙画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的头像被美景震惊也被文化中的懒惰气哭因为地震频发,智利的建筑最低标准是扛8级地震,这大概是智利人最靠谱的方面了。智利人充满玩心,这种玩心让他们富有艺术创造力,这大概也是人口不足两千万的小国,却出现了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原因。他们热爱音乐,流浪汉偷来的超市购物车里也放着一把吉他,他们随时随地地乱涂乱画,市中心的满街涂鸦就是很好的证明。街头的电线凌乱地耷拉着,混乱也是智利街头美学的一部分。后来才知道,因地震频发,智利电线大多不埋在地下,方便修理。来智利居住之前曾短暂地来这儿旅行,至今都记得被人们的善意友好打动的瞬间。去商店买东西,店员或者身后排队的人从未因为我迟钝的西语催促我。路上遇见麻烦,总有人停下来问你需要帮助吗?因为办事不利坐路边哭了起来,开卡车的司机都会从窗户里给你一个擦眼泪的动作劝慰你,买菜路过的陌生老太太竟会上来给我一个拥抱。旅行让人看到的是一个地方的闪光点,在这里生活看到的就是它更实在的底色。这些美好和善意、富有创作力的童心之外,智利人的行为反应也常常在章法之外、逻辑之外。你时常感到他们推进一件事的是一团混沌的烟雾滚着往前走,你永远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把一件事完成的,每一步都是如此不清晰。当然,这“逻辑”和“章法”,只是于中国人的预期而言,在智利生活的其他外国人未必这么觉得。地中海气候的阳光把智利的房子照得明艳。旅行中所见的圣地亚哥,城市和人都很温暖,温暖而宁静。我一边因智利的美景时时震惊,一边被它文化中的懒惰给气哭。一边沉浸在意外发生的惊讶中,一边又被另一侧的惊喜冲散了忧愁。和朋友约会几乎从未有人准时到,请人来家安装Wi-Fi的工人没出现的原因是工具箱被偷了,正因一个人的爽约暴跳如雷时可能恰好就收到另一个朋友的烧烤邀约。在过了最初几个月的“蜜月期”之后,那种时时出现的不适感就更频繁的出现了。直到和一个智利朋友聊天,他一针见血指出我需要解决的课题:live
2023年7月28日
其他

“大理有个家”

问起今年是芦苇在云南生活的第几年,她甚至记不太清了。还没毕业就来这里生活的她提到最多的词是土地:居住的房子、门外的田地、和内心的舒适是她在大理找到的生活,今天她通过自述分享给大家。大理有个家很久以来我生活在云南,在丽江住了多年之后想换一个地方,因为大理有苍山就来了,也没有想过要去云南之外的地方。2014年之前我一直在家乡江西,搬来云南之前甚至都没有来旅游过,只在书里看到过照片。来了之后发现很喜欢,就找了工作住了下来。来大理前我也没有规划,很多缘分都是自然而然地发生,认识了现在一起住的朋友,大家找了个院子开启了“大理有个家”的生活。我现在的工作是做农产品宣传,也会在大理古城摆摊,卖自己做的梅子酒。平时我也不需要去外出,一般都是待在家里,甚至觉得自己的生活状态挺无聊的。我们住的村子叫下兑村,靠近洱海,隔壁就是龙龛码头。经常有人聚集在一起看海鸥和看日出,是闹中取静的地方。在大理的家是四个女孩子一起住,我也更习惯称呼她们为家人。我的朋友小燕子也是其中之一,另外两个人是从外地过来的,在住进院子之前,我们只见过一次面,幸运的是生活一年下来相处的很好。我每天早上会带狗散步,回来做早餐,上午收拾院子,中午大家一起准备午饭,然后再做各自的事情。房子我们没有大动,保持了它的主体,简单地装修了一下,院子里的树也都在原本的位置。我的房间没有床,只放了一个地铺。我希望它只是一个睡觉的地方,我住进来后没有加任何东西,就多了几本书。房间也没有窗帘,早上的光会直接照进来把人晒醒。我现在坚持早起,在阳光晒进房间之前。早上的时光很美妙,日出前后的一个小时去外面走走心情会不一样,一天的时间也变长了。房子的房顶是用芦苇做的,我经常外出拍照。看到路边的芦苇总是会被吸引,芦苇看起来不起眼,但不管它生长在哪里我总会留意到,觉得它们朴实又美丽。“大理有个家”这几个字是自然而然想到的,每次发关于院子的照片都会用这个标题。家里有两间客房,偶尔也会有朋友来住。院子里的小凳子小桌子都是房东奶奶留下的,每个都不一样。一猫一狗一生活这里的生活,很多时候是由不经意间的碎片组成:“家门口的一个快递站,那天取快递时遇见的几个小朋友。”“这个小男孩是我们一个朋友的孩子,他们家在苍山脚下,这张照片是在他们家后院拍的。旁边的是村子里的一个小女孩,我们邀请她来吃点东西,两个小朋友玩在一起,我拉着他们拍了这张照片。”“图里的是小燕子,这大概是5月份刚开春不久,在洱海里摸螺,摸回来可以炒着吃。”“大理古城的北门市场,在大理随处可见卖花的人,这些花很便宜,每个季节都有对应的花。家里的花从来不缺,也不用买,基本上都是从田野路边采回来的。”我们家的成员,还有一只狗和一只猫。狗是我在丽江的时候路边捡的,它叫两点。猫猫是来了大理之后领养的,叫有喜。当时家里人一看到这只黑白的觉得和狗狗跟搭,就抱了回来。猫除了在房间里待着,白天会自己在院子里玩,偶尔也会沿着房顶和树出门去,在别人家屋顶晒太阳,玩够了它就会自己回来。我永远记得它第一次跑出去玩,回来后自己在门口喵喵叫等着我们给它开门。我每天带两点出去散步,也不用拴绳,它很懂事,走在田野上从来不会踩人家的田地,出门只跟着我的脚步走。我们家的大门是敞开的,两点会睡在门口看家护院。喜欢大理是因为这片土地我喜欢和身边的事物产生交集,散步时会拍很多照片,看着地里的人们会想到李娟的书里写的“劳动纯洁而寂静”。有一些时刻,稻田黄了很好看,稻田绿了也很好看。贴近土地的生活,不管是在收割,还是刚发芽,或是刚播种的时候,在环境和光照下,都好亲切。种地很辛苦,天还没亮农民们就在收割莴笋了。这些菜都得趁着半夜时收割,在天亮之前以最新鲜的状态送到别的城市去。大理的日照很强烈,如果在白天收割,农民会比较辛苦,菜也容易蔫。早早地收割完,回去吃早饭。在这里生活很多菜不用特意买,我常常会在田间散步时捡很多菜。遇到田地里丰收,会有一些残余,像长得不好的萝卜和莴笋,我们捡回去发现意外好吃。到了夏天,村子里有四季豆、玉米、南瓜、西兰花,黄瓜和茄子,特别是玉米可好吃了。这里的村民,都是全手工收割。这是他们一直以来的劳作的习惯,我就用照片记录了下来。我喜欢拍劳作和自然的画面,搬来大理之后,跟土地挨得更近了,在这里不需要坐公交车,只要走出门就可以去田野,让我觉得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地方。生活的电影没有结局前天我散步的时候有遇到一个农民伯伯,他是安徽的,她女儿嫁到这边来了,他像个本地人一样融入了这里的生活。近些年,大理越来越受到关注。这里和“逃离、净土、田园”
2023年2月21日
其他

“我照片里的巴黎是慢悠悠的”

“三块和二毛“这个账号赵丹使用了快10年了,今年是她在法国生活的第10年。在街拍不再稀奇的今天,她依然在拍摄,画面里是巴黎街头巷尾松弛的美好。“说说我的故事吧”我是学物理的,一直是以理科生的思维进行学习和工作,如今在法国一家科技公司全职工作。拍照是从读博时开始的,那时生活非常单调,做研究卡住的时候也没办法,就开始找其它消散心情的方式,于是就开始拍照。最开始我只是在朋友圈发,但没人看,我就想是不是可以在公开平台上发,于是就用起了微博上“三块和二毛”这个账号(因为喜欢的账号都被注册了,才用起这个名字,一直用到现在)。其实做这些根本没有收益甚至无用,但我只是觉得很有意思。可能大家一开始做一件事情总是想得到别人的关注,我不太会想这些东西,反正读博的时候有空闲,就这样每天发一条也不花时间,一直坚持到现在。我每天睡前会选一张图片发,可能是今天拍的也可能是昨天拍的。选图的过程也蛮复杂,因为首先得对这张照片有想法,也要符合当下的心情。所以我每天大概会花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时间选图。发布的时间是巴黎晚上12:30
2022年10月24日
其他

一张欧铁通票,几乎改变欧洲人的旅行方式

在旅行中,背景音乐的意义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坐在火车窗边,看着远处山峦起伏,林木、湖泊、稻田匆匆划过,脑海中会浮现出一首此情此景独属的BGM。如今,科技赋予了旅行BGM更多的可能,甚至可以将火车车窗外的景色变成音乐本身。为了庆祝欧铁通票(Interrail
2022年10月21日
其他

人生路上,也许你并不孤单

在今天,科技与生活已密不可分。但依然看到,没有智能手机无法扫码的老年人、偏远地区薄弱的医疗与就业机会……假如生活在无形中设置了门槛,科技是否可以在某个程度上为你垫起一块砖头,拉一把身边的同路人,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今年夏天,Lens和联想集团共同出品系列微纪录片《每一个路人,都是我们的同路人》聚焦银发数字生活、偏远医疗、平等就业等5个话题,走进这5个普通人的故事,也对“科技创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活到老玩到老”杨炳林,四川泸州,游戏达人杨炳林今年88岁了。他的生活规律:早晨6点多起床,开窗通风,给自己和老伴做好早餐。7点背包出门,前往活动中心打乒乓球。10点左右,他会去附近菜市场买菜。中饭和午睡结束后,下午3点到6点是他雷打不动的“游戏时光”。大多数时候,杨炳林是一人“孤军作战”,整个人窝在电脑椅里,直勾勾地盯着屏幕,跟随游戏进度,握紧手柄的双手快速移动着。偶尔,老伴和孙媳妇会在一旁观战,外孙有空时也会加入“战局”,老中青三代人因为游戏联结在一起。杨炳林与游戏的缘分开始于1998年,那一年,他买了自己第一台游戏机,一开始的目的是出于“解闷”。和大多数老年人一样,退休前,他的生活里只有工作,退休后,从奔波忙碌中突然抽身,杨炳林的第一反应不是开心,而是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做什么”,乒乓球和游戏给了他老年生活的出口,让他找到了价值感。如今的杨炳林战绩斐然,全泸州的游戏店主几乎都知道他,“在卖游戏的地方我外公是比较出名的,他们都知道有个老头儿喜欢买游戏,一般有什么好的碟子就要推荐给他。”他还在外孙的帮助下,开通了社交平台账号,成为了一名游戏UP主,拥有二十多万的粉丝,发布的视频播放量超过2270万次,他说自己的游戏精神是“玩到底,到我拜拜之前。”提及老年人,很多人会使用“老小孩”形容他们,觉得他们应该“被照顾”、“被关爱”甚至“被管束”。似乎人变老后,只能从自己的人生中退场,被身边的人所安排,从主动掌控自己的人生变为被动的接受。而杨炳林的故事,则让我们看见了老年生活的另一种可能:科技产品并非年轻人的专属,老年人依旧可以活到老玩到老。👩⚕️“小村医的小心愿”钟丽萍,云南普洱,乡村医生26岁的钟丽萍从普洱卫校毕业后,选择回到自小长大的岩因村,继承姨妈的事业,成为一名村医。岩因村不大,共有1868人,包含了4个拉祜族寨子,3个哈尼族寨子,以及1个傣族寨子,钟丽萍说道,“傣族人基本上都会讲汉语,哈尼族的人就不会讲,有些拉祜族人其实会讲汉语,但是他们不习惯讲,或者觉得害羞,只跟你讲拉祜语。”因为语言问题,村民一般不会选择外出看病“,钟丽萍成为他们日常看病的唯一途径。经常见面让大家的关系变得热络起来,甚至是交电费这种生活琐事,村民都会拜托钟丽萍帮自己。钟丽萍还记得姨妈在职时的卫生室是简陋的木板房,空间狭窄,只有三四十平米,门外是泥巴路,一下雨,人们骑着摩托车经过时,摔跤是常见的事。那时村民的意识也不强,看慢性病基本依赖于一季度一次的随访,“很多人不愿意出来看病,你去给小孩打预防针也比较困难。”如今,不仅修缮过后的卫生室焕然一新,钟丽萍终于告别了手写处方,开始利用电脑系统录入处方信息,同时,还会借助微信群通知村民打预防针,在一定程度上,这些科技手段减轻了她的工作负担。今年是钟丽萍正式成为村医的第5年,她说自己一直有个心愿:学习更多的知识,扎根山村,为村民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或许有一天,奇迹会发生”郑宇宁,广东清远,33岁,庞贝氏患者对于郑宇宁一家来说,2007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年,郑宇宁还在上高三,那时的她身体瘦弱,每天爱打瞌睡,心跳也比常人更快,身为医生的爷爷奶奶觉得奇怪,担心宇宁的心脏有问题,催促宇宁的父母带她去医院检查。父母带宇宁跑遍了清远所有的医院,检查结果都显示正常,直到前往中山医院,张成医生才提及宇宁的病可能是庞贝病,或者是肌营养不良症。但是,因为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医生无法具体断定是哪一种疾病。直到2011年,宇宁才正式被确证为庞贝病,她也是广东省第一例庞贝病患者。从2008年开始住院接受治疗,郑宇宁人生中的14年都在医院里度过,这里仿佛成了她另一个“家”。庞贝病是一种遗传性罕见病,患者常见的症状是肌肉无力,若未得到妥善的救治,症状将随时间而恶化。幸运的是,庞贝病属于极少数研制出特效药的病种。但不幸的是,因为药品价格昂贵,据估计,每人每年的药品花销会超过百万,大多数患者家庭无力承担,宇宁的家庭也不例外。如今,因为没有肌肉支撑,宇宁的骨头已经变形,身体呈现S型,这让她只能长期卧床,离不开父母的照顾。为此,父亲郑洋选择辞去了工作,和妻子汪美光24小时两班倒陪伴宇宁,“她每天早上九点前准备好早餐和中午饭,送到医院里,我早上九点回家,晚上六七点准备好晚餐送过去,吃完饭她回来准备明天的工作,我留下陪护。在医院吃饭时,一家三口才能在一起,我们家反而变成了旅店。”如今,科技的发展是郑洋一家的希望。或许有一天,奇迹会发生。依靠生物治疗技术、AI技术等,郑宇宁重获健康的愿望会实现,郑洋希望女儿可以等到那一天的来临。(延伸阅读:“或许有一天,奇迹会发生”)📖“任性,是有可能走通一条路”涂涂,成都,乐府文化创始人如今,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就可以实现异地办公,这给了出版人涂涂离开一线城市北京、转向其他城市生活的信心。2003年,新京报创刊,涂涂选择加入报社,从事书评周刊编辑的职位,这份工作一做就是13年。当时,他身处亦庄,北京的大,让他觉得自己始终难以融入这里。2016年,他选择辞职离开北京,前往大理,创立乐府文化,从评书的人变为做书的人,“我渴望去做在时代的主流声音之外的,不一样的好书。它可以是来自土地的,来自边疆的,来自少数人群的,来自遥远的过去的。”如今的乐府文化已经出版了126本书,从1人到如今20人的团队,成员分散在北京、大理、成都、杭州、扬州、重庆等地,“我会和编辑具体对接,讨论要出的书籍,我们共同再和设计师拉群。不过,做营销会困难一点,因为它需要团队作战,统筹性会更强,我们差不多磨合了一年。”涂涂理想中的工作关系是松散、自由的,希望编辑可以在乐府文化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不想和我的同事形成那么密切的、控制型的工作关系,因为更现代性的那种工作确实它已经摆脱了地理的束缚,你不再局限在任何一个具体的地方,我们可以有更强大的这种异地的,甚至异时间的写作和沟通的工作能力,我觉得一方面它是现实,一方面它也是可想象的未来。”🏞️“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颗自然的种子”林毅,北京,自然探索亲子机构联合创始人林毅自小在北京长大,让他颇为遗憾的是童年时期,自己对自然的印象停留在胡同里的黄鼠狼,“北京是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首都,可以不用之一。我很遗憾小时候没人带我认识北京,如果在40年前,我可以在密云的不老屯观鸟,很多大咖告诉我那是世界级的观鸟圣地,但它现在消失了。”从德国弗赖贝格理工大学环境与资源管理硕士学位毕业后,林毅在碳交易领域工作了7年,之后,一次环境教育实务培训改变了林毅,为他之后创立山原猫探索亲子机构埋下了一颗种子,他想实践自己的自然教育理念,让更多人从城市的高楼大厦中脱离出来,走向大自然。其中,孩子是林毅最想要影响的人群,“从某些层面上,说实话,你想影响大人还是比较难的,能用我们对世界的一些看法,可以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埋下一颗种子,我觉得还是比较有价值的。”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各种因素合力的结果,如今科技的进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检测环境、记录环境。如果使用科技,去改善当前的环境,是每个人、机构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林毅希望他的孩子不会再次体会自己小时候的遗憾。不论是88岁的游戏达人杨炳林,决心留在家乡的村医钟丽萍,还是期待早日恢复健康的郑宇宁,倡导轻松职场环境的涂涂,亦或是“将环保从娃娃抓起”的林毅……科技创新应该是倾听世界后的善意与温暖,这也正是联想与Lens共同出品的《同路人》系列纪录片中想要去探讨与呈现的话题。对于像杨炳林在内的老年群体来说,如何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不让他们被这个时代所抛下,是每个企业、机构的责任。而截止2021年底,联想积累已生效专利两万余件,致力于创造更人性化产品和服务,让每一个人保有与世界相连的权力。针对地处偏远山区的村医钟丽萍,数字化手段的帮助能够更好地提升她的工作效率。为了满足这些“同路人”的需求,2022年4月,联想成立智能边缘事业部,专注边缘计算技术,可支援偏远地区医疗数据实时分析。想要实现郑宇宁的心愿,则需要更多人员加大对于疾病攻克的投入力度,而2022年上半年全球高性能计算500强,联想集团交付161台,支持多项生命科学研究,提速攻关各种重大疾病……在异地办公成为新趋势的当下,涂涂实现了松散自由的同事关系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这得益于科技的进步。2022年6月,联想发布3×(N+1)智慧办公解决方案。旨在缩小地域差距,让个人与企业随时随地保持协作沟通。我们共处同一个地球,环保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林毅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环保埋在孩子们的心中,而联想则通过温水冷技术,十余年赋能全球高校、企业,打造更节能的数据中心,抵御全球温室效应。正如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所言:“虽然数字时代似乎是个颠覆历史的时代,但它的发展基础是历代流传下来的想法。最优秀的创新者能理解技术变革的轨迹,并接过前一代创新者们手上的接力棒。”这场持续不断的接力赛,背后需要技术的支持,但它的初衷应该是有温度的、以人为本的,就像涂涂选择借助科技工具,实现异地办公、在线协作的理想,背后是对他人自由空间的尊重,以及一份发自内心的信任,而这份信任会传递给更多的人。而这也正是联想集团的价值主张,即科技创新应该是“倾听过世界后的善意与温暖”。联想认为每一个走在路上的人,都是我们的同路人,只有让每一个同路人都不被丢下,他们就会像一颗颗被散播在各个角落的种子,有一天,终究会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作者:小艳子,编辑:影子,运营:yun⚪
2022年9月2日
其他

“或许有一天,奇迹会发生”

7月,我们在广东清远见到了庞贝病患者郑宇宁和她的父母。庞贝病是一种罕见病,发病率很低,4万个人中之有1个庞贝病患者。目前我国已发现200余例庞贝病患者,郑宇宁是广东省确诊的第一例。从19岁开始,郑宇宁就住进医院ICU,至今已有13年。她无法离开呼吸机,依靠喉管处的切口与吸管呼吸,由于肌肉乏力,只能长期躺在病床上,13年间,她基本就在医院度过了。它也是为数不多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的疾病,但药物也极其昂贵,打一针就要花上十万,每个月的药费达到近二十万。对于普通家庭来言,极难承受。郑宇宁的父亲郑洋每次一筹到钱,就立刻为女儿订药,钱没了,药也跟着停,女儿的状态便也跟着糟糕下去。十多年来,郑洋都想着,明天会更好,反正命还在,但是这个明天是哪一天,他不知道。他要想办法为女儿找药。以下是郑洋的自述:
2022年8月16日
其他

“我见证了一个新时代的崛起:一个属于普通人的时代”|三宅一生逝世

他曾经说,“我一直感兴趣的,是为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们做衣服。”三宅褶皱就是如此,它体积小而轻盈,优雅却不娇气,适合各种身材,可以被随意清洗、折叠,对于经常旅行的现代女性来说再适合不过了。
2022年8月9日
其他

“陪伴父母真的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在我们有限的生命故事里,父母家人,是绕不开的主角。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对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家庭治疗师萨提亚曾说过:“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命运。”独立的需求,会与父母的情感链接形成一些基本冲突。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我们不希望父母过度插手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父母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放手,以及放手的程度。因此,为了避免冲突,大部分人会选择搬出父母的家庭,通过独居完成独立。
2022年7月29日
其他

最普通的一把伞,为何却最受欢迎?

近来很多城市都在下雨,南方的雨淅淅沥沥,绵延不止;北方的雨更具气势,风骤雨疏,凉意蔓延。没有规律的雨下得人心烦意乱,更让人苦恼的是,“带雨伞时不下雨,下雨时你却恰好没带伞”。迫于无奈,不少人只能在附近的便利店入手一把,尽管家里已经有一堆闲置;或者是到处找一把“共享雨伞”,但很多时候基本已经被借光了。这种情况在日本更为常见。日本的雨量丰沛,一年三分之一的日子都在降雨,所以雨伞在日本的销量非常大。这个月初,日本专业气象服务公司
2022年6月22日
其他

常坐的那趟公交线有什么让你难忘的经历吗? | Lens夜话

你是否也喜欢坐公交车?比起地铁的封闭空间,公交车拥有开阔的视野,就像一座城市的动脉,通过它,我们和这座城市有了最直观的接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公交车也像一座城市的名片。如果想要深入了解一座城市,搭上一辆公交车,近距离观察车上的当地居民,留意路过的街边景象,感受这座城市的气息。对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来说,除了通勤,随便搭上一辆很少乘坐的公交车,跟它去陌生的角落,说不定能发现这座城市的意外之美,那天的风景也成了独一无二的记忆。比如夏天一到,坐公交就格外适合。北京111路公交车是一条东西向的路线,从东二环的崇文门开往西三环的白石桥东,途经故宫博物馆和北海公园,沿途站点都是内环古建筑。更重要的是,不管什么时候上车一定有你的座位,选一个靠窗的位置,把窗子打开,掠过一个个沿途的风景,让温暖的季风灌进来。花两三块钱,就可以度过一整个悠闲惬意的下午。结束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体,赶上一辆没有人的末班车,也会冲走一天的焦虑。一首《十点半的地铁》,用来描述夜间公交也再合适不过了。下班后,常坐的那趟公交线有发生什么让你难忘的故事吗?从家乡的公共汽车,到上学时期补课常坐的线路,再到工作,搬家...总有一条你常坐的熟悉的公交路线有许多故事发生,有许多话可以讲。你喜欢坐公交车的哪个位置?欢迎分享你的公交影像/故事。🚌⚪
2022年6月21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直播预告:一起去看定格动画制作

们将在视频号<u>@WeLens</u>
2021年9月11日
其他

10件你可以做的,也可能正在做的小事

你真的需要这么多衣服吗?全球每年有超过1500亿件服装被抛弃,这些衣物足够地球上每人换20件新衣。不如用DIY代替新衣服吧!只要少买1件不必要的衣服,每年每个人就可以减少6.4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
2021年8月25日
其他

这位法国人带着小王子,在太空看了16次日出日落,还参与了奥运会

Perret为影片配上生动的爵士乐,交织着年轻宇航员在太空中的迷惘与坚持。制作者称之为Thomas的“内心之旅”。就像影片一开始导演的念白,他认为Thomas的故事是关于“梦想的力量可以令人成长”。
2021年8月9日
其他

她是普通工薪阶层,没有教练,没有团队,一个人赢得了奥运金牌

尽管家人对自行车运动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但Anna表示,他们最终只希望她能快乐,即使这意味着要不断地面临着困难。Anna的同事和学生也知道她在赛场上的成就,每当他们知道她有比赛时,都会祝她好运。
2021年8月3日
其他

东京奥运会开幕式收视率如何?

Emotion(情同与共)。此前东京奥组委曾解释到主题的含义,正因为本届奥运会在疫情中召开,所以希望借助体育的力量让希望的种子在此萌发,并希望奥运会可以将积极前行的动力带给每一个人。
2021年7月26日
其他

在慢直播里,抓住分分秒秒的无聊与真实

卑尔根铁路是挪威南部一条重要的铁路线路,挪威电视台也为它拍摄了大量的历史影像素材,一位同事提议:不如就把卑尔根铁路的全程拍下来吧,把这段旅程当作框架,在其中插入影像资料,完整展示铁路100年的历史。
2021年7月17日
其他

“生活回报你的方式,常常都出人意料”

“连载漫画是一种很独特的娱乐方式,它陪你过着日复一日的生活......比起其他任何事,我宁愿坐下来画好笑的漫画。”对他来说画漫画不仅是表达自己的方式,而是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2021年7月11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感到低落、无趣、缺乏动力......你可能是“languishing”了

Lens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传播平台。旗下包含出版、视频、新媒体(WeLens)、展览、沙龙、创意产品等板块。“WeLens”系从原公众号“Lens杂志”迁移而来。
2021年5月14日
其他

豆瓣9.5分纪录片,他拍下了都市人内心最隐秘的一角

Lens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传播平台。旗下包含出版、视频、新媒体(WeLens)、展览、沙龙、创意产品等板块。“WeLens”系从原公众号“Lens杂志”迁移而来。
2021年3月29日
其他

阿城:在真的人文精神里面, 世俗化是很重要的

Lens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传播平台。旗下包含出版、视频、新媒体(WeLens)、展览、沙龙、创意产品等板块。“WeLens”系从原公众号“Lens杂志”迁移而来。
2021年3月15日
其他

那个过去十年一直站在银座街头为大家祈福的僧人去世了

Lens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传播平台。旗下包含出版、视频、新媒体(WeLens)、展览、沙龙、创意产品等板块。“WeLens”系从原公众号“Lens杂志”迁移而来。
2021年2月2日
其他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变得越来越疏远

Lens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传播平台。旗下包含出版、视频、新媒体(WeLens)、展览、沙龙、创意产品等板块。“WeLens”系从原公众号“Lens杂志”迁移而来。
2020年12月14日
其他

竹内结子自杀:“总会勉强自己去尝试笑”

“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快乐,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艰辛”。在竹内结子参加的一期综艺节目里,主持人问她,为了维持健康一直留心的事是什么?她说的答案是“多笑”。
2020年9月27日
其他

傅雷:孤寂良心

Lens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传播平台。旗下包含出版、视频、新媒体(WeLens)、展览、沙龙、创意产品等板块。“WeLens”系从原公众号“Lens杂志”迁移而来。
2020年9月3日
其他

今 敏:在舍弃了许多幸福后……才得到了幸福的真髓

评论家常常把他与前辈大友克洋(代表作《阿基拉》)、押井守(代表作《攻壳机动队》)放在一起比较,因为他们的动画无论是从拍摄还是编导手法,都非常逼近真人出演的电影。
2020年8月24日
其他

遭哈里·波特演员反对,罗琳又自揭被家暴和性侵的伤疤

正如《卫报》所提到的,英国缺乏对跨性别后发生的事情进行系统的追踪,罗琳所引用的论文本身也备受争议。罗琳这两年因为该话题受到网络暴力,同样,跨性别的人士也没少遭受。彼此之间本应该有更多的对话和理解。
2020年6月13日
其他

女性冻卵:一张不够划算的保险单?

两会结束,但一些提案和背后折射的意识,仍然值得长期关注。比如,来自山东的医师孙伟的提案——禁止单身女性冷冻卵子,从而向单身女性科普最佳生育期——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有支持者,认为冻卵有很多健康危害,应予禁止,“什么时候风险低了,什么时候再开放。”
2020年5月28日
其他

“没有戛纳电影节的五月,我还从来没有经历过”

编者按每年的五月,明星和导演们都会云集戛纳,这个最有特色的电影节之一。在疯狂的一周半时间里,名家和新秀同场亮相,热烈的喝彩与激烈的嘘声充斥着现场。由于疫情的严峻,今年属于戛纳电影节的一切都没有发生。《纽约时报》特地采访了世界各地的电影制作人,他们都与戛纳有着渊源和故事,有很多想在此时诉说的话。“看完《花样年华》,妻子和我沉默地走了10分钟……我们在海边突然停了下来,她抱着我嚎啕大哭”亚历桑德罗·刚萨雷斯·伊纳里图Alejandro
2020年5月17日
其他

毛笋和老公见面了,但空气里没有爱情的味道

作为当代熊猫届的顶级网红,毛笋号称是:“风中的女子、属猴的天使;吃最甜的笋、爬最高的树;能在天上挂着就绝对不到地上躺着、能让你看屁股就不让你看着正脸;我行我素随性姝、元气满满潇洒妹”:
2020年4月25日
其他

如何度过艰难时刻?英国人:我选择读诗

Island)。作为英国最瞩目的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的作品善用精巧的比喻,不仅对艾略特等人产生极大影响,“硬汉派”小说家海明威的名作《丧钟为谁而鸣》,正是引用本诗作为开篇词。
2020年4月14日
其他

为什么中国父母总是这么焦虑?

)今后我们的教育产品,一定会越来越丰富。教育不能再像统一的模子。比如学校的体育课,想要培养团队精神,完全可以让孩子通过在校外参加运动队来解决了。不在一个班也没关系,既有友谊交际,也有team
2020年4月14日
其他

???

Lens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传播平台。旗下包含出版、视频、新媒体(WeLens)、展览、沙龙、创意产品等板块。“WeLens”系从原公众号“Lens杂志”迁移而来。
2020年4月8日
其他

“我们是谁”,是由我们如何记录自己来表达的

从经济层面上来说,目前而言,疫情并没有使全球化遭遇到一个实质性的挑战,停摆并不意味着在它再次启动的时候,就会每个国家都自成一摊了。但是在政治层面上,在这次疫情当中,全球化确实会带来一些影响。
2020年4月5日
其他

艾玛·沃特森采访女作家:女性要为自己创造新的词汇

主要参考资料:https://www.teenvogue.com/story/emma-watson-feminism-me-too-marriage-valerie-hudson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2020年4月2日
其他

班宇:在菜市场看风景的人

Tyner过世的消息,仿佛被拉回到另一种时间里,除疫情之外,我们也在衰老的日常里并行不悖,时代开始了,时代结束了,时代什么也不是,永恒却在乐句之中悬滞,流转,发光。而他所寻找的,也是我们将得到的。
2020年3月16日
其他

买下整个花园,还是让月光进来

(摄影:成庆)家居也好,开车也好,“觉察自己需要什么”的这个体验,一定要恢复出来。这一个多月,我觉得很多人已经开始慢慢有点复苏了,问题是疫情过后,有没有持续的自觉。Lens
2020年3月9日
其他

他们相爱时热烈而赤裸,背叛时卑微又嫉妒……现在,都没那么重要了

但故事并没有结束:2015年,乌雷又起诉了阿布,声讨逾25万美元的版税。阿布则通过律师声明,“这是诽谤”……
2020年3月2日
其他

春天还远吗

”除了弹唱,我还在继续创作。非常时期,对友情的理解都有所不同,更看重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好友写词,我作曲,写了一首《玉兰花》:“我在静静听花开
2020年2月29日
其他

“ 他们是在拿生命冒险,我们能做的,就是记住。”

2月14日,又是情人节。因为疫情,今年对它的解读,有一个是“2月应当在家隔离14天”。身处此情此景,来温故一组三百余年前关于隔离的真实故事,一群普通人救下更多人的往事。1665年至1666年间,伦敦爆发了一场大瘟疫,随后扩散,据统计,全英国超过10万人死于这场瘟疫,相当于当时伦敦人口的五分之一。这场令人恐怖的瘟疫,因北部小镇亚姆村(Eyam)村民选择隔离,被阻挡在英国中北部的关口之外。
2020年2月14日
其他

茅台为什么好喝?——耶鲁心理学教授的解析

意思是说,我们评价一个事物,不只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尝到的样子,也不是它的名气(如果是名气的话,那就是势利),我们在乎的是它的本质。这个本质,是指它到底是什么、怎么来的、它的内在是什么。
2020年1月14日
其他

伊朗最疯狂国葬:千万人歇斯底里,每个人都想抢到一块裹尸布

演唱者:法拉马兹·阿斯拉尼,伊朗著名音乐人,1979伊斯兰大革命后逃亡英国这是人类历史上一场规模空前的葬礼,它那混乱与歇斯底里的程度令人惊叹!约10200000人自发涌向街头,这几乎占到了这个国家人口的六分之一。他们哭泣着、呐喊着、并不断用双手拍打头部表达悲伤...
2020年1月12日
其他

澳洲大火还没停,已近五亿动物丧生

https://www.npr.org/2020/01/02/792976328/powerful-brush-fires-in-australia-create-their-own-weather
2020年1月6日
其他

你或许想不到,中国人在38年前的今天第一次考托福

一代又一代的托福人,也前程似锦,或嬉笑怒骂。但就是这样,38年的时间里,“托福考试”从中国人的留学追梦符号变成了一个更加普遍的、人尽皆知的标准化考试,同时又升华为一代代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情感记忆。
2019年12月11日
其他

她又回来了,告诉我们做女性的全部真相

Lens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传播平台。旗下包含出版、视频、新媒体(WeLens)、展览、沙龙、创意产品等板块。“WeLens”系从原公众号“Lens杂志”迁移而来。
2019年12月8日
其他

那只一直吐着舌头的小猫 Lil Bub 闭上了嘴巴,NASA说“宇宙见”

Lens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传播平台。旗下包含出版、视频、新媒体(WeLens)、展览、沙龙、创意产品等板块。“WeLens”系从原公众号“Lens杂志”迁移而来。
2019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