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赤字货币化与货币大贬值(海通宏观 姜超)

姜超 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2020-10-21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赤字货币化与货币大贬值

(海通宏观 姜超)


近期,财政赤字货币化成为市场的焦点话题。到底有谁在搞财政赤字货币化,我们有没有可能实施,会产生哪些影响?

 

1.  全球财政收支恶化

失速的财政收入。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对财政收入的冲击还要更大。这一方面是因为经济衰退,居民和企业的收入下滑,其上缴的税收也必然下降。另一方面,政府为了缓解疫情的影响,往往会大幅减税或者是延迟缴税,这会加剧税收的下降。

以美国为例,根据IMF4月份的最新预测,预计2020年的美国经济将同比萎缩5.9%,而财政收入则会同比下降20%。事实上,美国今年前4个月的财政总收入同比下降了18.5%,这一降幅已经超过09年的16.6%,创下1933年以来的新低。

尤其是在今年4月份,理论上每年的4月是全年税收占比最高的月份,但今年4月份的美国财政收入仅为2400亿美元,同比减少了55%

激增的财政支出。

与此同时,为了应对疫情对经济的伤害,财政支出必然会大幅上升。

按照IMF的预测,在今年美国经济同比下滑5.9%的背景下,其财政支出会逆势扩张8%。事实上,美国今年前4个月的财政支出总额达到1.1万亿美元,同比上升了46%,财政支出增速创下1953年以来的新高。

财政支出的激增,源于史无前例的财政刺激计划。到目前为止,美国已经出台了4轮财政刺激计划,合计的财政刺激总规模接近3万亿美元,其中最大规模的是3月底生效的第三轮刺激,全称是《冠状病毒援助、救济和经济安全法案》,简称《维生法案》。

正是因为《维生法案》的生效,美国4月份的财政支出高达980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6倍,其中主要的支出包括减税2210亿美元,医疗支出1520亿美元,抗疫基金支出1420亿美元,失业补偿490亿美元,赈灾救济400亿美元,其他还有给小企业、航空业等提供的各种补助。

由于花钱速度太快,美国国会又在酝酿第五轮3万亿美元财政刺激法案。

飙升的财政赤字

财政收入大幅下滑,叠加财政支出激增,意味着财政赤字的大幅飙升。今年前4个月,美国财政赤字总额为1.1万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9000亿美元。

根据美国国会办公室的预测,在2020财年,美国财政赤字总额将达到3.7万亿美元,财政赤字率将飙升至18%。相比之下,哪怕在次贷危机下的09年,美国财政赤字总额最高也就达到1.4万亿美元,财政赤字率最高达到9.8%

这也意味着美国今年的财政赤字将比此前的历史最高峰超出1倍以上,而其财政赤字率也将超越过去的74年,直追二战时期创下的20%以上的历史最高峰。

财政赤字飙升的不仅是美国。根据IMF的预测,今年欧元区整体预算赤字率将从2019年的0.7%升至2020年的7.5%,创下欧元区成立以来的新高。其中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的财政赤字率将分别达到 5.5%9.2%8.3%9.5%

根据IMF的预测,今年发达经济体的整体财政赤字率将从19年的3%升至10.7%,超过上一轮金融危机时期09年最高的8.9%,创下近30年的新高。


2.  财政赤字货币化

国债发行激增。

如何应对财政赤字的飙升?在疫情期间,增加财政收入以及压缩财政支出都不太可能,因而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国债的发行,弥补财政赤字。

截止到今年519日,美国国债余额为25.4万亿美元,比年初增加了2.2万亿美元,年度新增规模已经超过2010年的1.7万亿美元,创出历史新高。从新增政府债务率来看,今年已经新增了16.4%,超过2009年的新增12.5%,创下1946年以来的74年新高。

根据IMF的预测,今年美国政府债务率将升至131%,比19年提高22%,而此前只有二战时期1943-45年的新增政府债务率超过20%

在欧元区也有类似的现象,今年1季度其政府债券余额新增2000亿欧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新增1200亿欧元。根据IMF的预测,今年欧元区的新增政府债务将达到8000亿欧元,欧元区政府债务率将从84.1%升至97.4%,新增债务率12.7%,超过2009年的新增10.4%,创下欧元区成立以来新高。

央行购买国债。

如何为巨额的国债发行融资?在发达国家,主要是靠央行印钞来买单。

在美国,美联储已经在3月份启动了不限量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截止520日,美联储的总资产已经达到7.1万亿美元,比去年末增加近3万亿美元,其中新增国债1.8万亿美元,这意味今年以来美国新发的2.2万亿美元国债,绝大部分都是被美联储印钞所购买。

在欧元区,截止到515日,欧央行的总资产比年初已经上升了8100亿欧元,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是欧洲各国的政府债券。

财政赤字货币化。

而财政部发行国债,并且通过央行购买的行为,其实就是财政赤字货币化。

虽然欧美国家的央行并没有直接印钞拿给政府花,也就是央行没有在一级市场上直接购买国债,而主要都是在二级市场上购买。但从结果来看,欧美政府今年实施的巨额财政刺激,其实最终都是靠央行印钞来买单的。

财政赤字化等同于央行直接印钞,其结果就是欧美各国的广义货币增速大幅上升。截止511日,美国广义货币同比增速已经达到23%,创下二战以来的最高增速。而欧元区3月广义货币M3增速达到7.4%,创下了09年以来新高。


3.  中国财政三管齐下

财政压力很大。

今年以来,受到疫情的冲击,中国财政收支的压力也非常大。

截止4月份,全国财政收入累计同比下滑14.5%,增速创下1968年以来的新低。

而从地方政府的财政数据来看,1季度除了西藏财政收入保持正增长以外,其余30省市自治区的财政收入全部出现负增长,其中内蒙、黑龙江、重庆、新疆的财政收入降幅超过20%,海南财政收入降幅超过30%,而疫情重灾区的湖北财政收入降幅接近50%

在财政支出方面,今年前4月全国财政支出累计同比下滑2.7%,降幅远低于财政收入。而且在4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同比降幅依然高达15%,但全国财政支出增速已经由负转正至7.5%。在地方政府层面,1季度全国绝大多数省份的财政支出降幅都在10%以内,其中山西、广西、河北、西藏、黑龙江五省的财政支出依然维持正增长。

财政赤字激增。

由于财政支出增速远高于财政收入增速,前4个月中国财政赤字总额为1.15万亿,比去年同期高出8400亿。其中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还要更大,1季度中国31省市财政皆为赤字,其中湖北、安徽、黑龙江、湖南、云南、四川、河南等七省的财政赤字均超过1000亿。

单纯的财政赤字还不足以显示财政所面临的压力,因为我国的财政有两本大账,一个是公共财政预算,主要是税收和相关支出;另一个是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主要是各种非税收入和支出,尤其是土地出让金相关的收支。

而今年前4个月,我国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9.2%,但基金支出增长14.9%,使得政府性基金收支也出现了8000亿元的赤字,比去年同期高出5100亿元。因此,今年前4个月我国政府广义的财政赤字达到1.95万亿元,同比多增了1.36万亿。

根据两会预算报告,预计今年后几个月,随着生产生活秩序恢复,财政收入开始企稳回升,全年财政收入为18万亿,同比下降5.3%。同时预计全年财政支出为24.8万亿,同比增长3.8%。合计的实际财政赤字总额为6.8万亿。

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方面,预计全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8.15万亿,同比下降3.6%。预计全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为12.6万亿,同比增长38%,对应的政府基金收支赤字为4.45万亿。

而在公共财政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中有一部分重合,原因是政府性基金不计入赤字预算,因而可以从政府性基金向公共财政调入资金,来弥补财政赤字。预计今年从政府性基金向公共财政调入资金约3万亿,从而使得预算财政赤字降至3.76万亿,以实现3.6%的名义财政赤字率。扣掉这部分重合之后,今年的广义财政赤字总额约为8.5万亿,对应广义财政赤字率约为8.2%,创下1952年以来的新高。

财政三管齐下。

如何为这8.5万亿财政赤字融资?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三管齐下。其中预算财政赤字增加到3.76万亿,比去年增加1万亿。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比去年增加1.6万亿。另外还将新发了1万亿的抗疫特别国债。


4.  货币创造政府背书

商业银行购买国债。

与财政赤字大幅上升相应的,是前4个月我国政府债券净发行规模达到1.91万亿,同比多增5200亿。

而与欧美等国的区别在于,我国的政府债券主要不是由央行购买,而是由商业银行购买。今年前4月,我国央行持有的政府债权没有任何变化,而商业银行持有的政府债权增加了1.7万亿,这意味着今年新发政府债券的绝大部分都是由商业银行所购买。

我国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央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也就是说,我国央行不能直接购买国债,但可以间接购买国债。从历史数据来看,除了少数特殊情况以外,我国央行基本上没有主动购买过国债资产。

我国央行正式披露资产负债表是从1995年开始,当时央行持有1500亿的国债资产,此后一直稳定在这一水平附近。一直到2007年,为了筹集中投公司的资本金,财政部发行了1.55万亿的特别国债,其中有1.35万亿向农行定向发行,发行当天央行从农行再认购了这部分特别国债,这也是唯一的一次央行持有国债资产的大幅增加。此后央行持有的国债资产稳定在1.5万亿左右,一直持续至今。

截止204月,我国央行总资产为36万亿,其中国债1.5万亿,占比仅为4%;占比最大的是22万亿国外资产,占比高达60%,主要是外汇和黄金,这意味着我国央行发行人民币主要是以外汇和黄金背书的,而黄金和美元都是全球硬通货。

但央行资产中占比第二大的是11万亿对商业银行债权,占比也达到30%,而且这一比例在过去10年大幅上升,从2010年的4%升至当前的30%,这说明央行在持续增持商业银行债权,并且将其作为人民币的背书。反过来说,这也意味着商业银行的背后有着央行的背书,商业银行购买国债资产也离不开央行的支持。

银行购买国企债权。

目前我国的广义货币总量高达200万亿,如果只是新增8.5万亿的财政赤字,哪怕这部分财政赤字全部都货币化,也就是带来4%的货币增速。但是截止到今年4月份,我国广义货币增速已经达到11.1%,比去年末高出2.4%,这还是在财政赤字没有上调、特别国债没有发行的情况下实现的。

在货币创造的过程中,政府、居民和企业都可以向银行借钱,从而创造出广义货币。今年前4个月,我国社会融资总量同比增加了约4万亿,其中约5000亿是政府债券,有2.2万亿是企业贷款,还有1.3万亿是企业债券。而我国的企业贷款和债券的80%左右都是国企的贷款和债券,这意味着融资需求的增加主要靠的是国企和政府,同时靠商业银行购买,由于中国商业银行主要都是国有银行,背后还有央行的背书,这其实也是政府隐性信用背书下的货币化过程。

今年政府对于货币政策的定调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并且明确表示要引导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这也预示着未来广义货币增速有望继续回升。

 

5.  货币超发必然贬值

危机印钞难以避免。

新冠肺炎对于全球而言是一次巨大的危机,而且其影响在很多方面都类似于一场战争。包括大面积的边境封锁和人员伤亡,以及经济的大面积冻结等等。例如根据华盛顿大学的最新预测,到84日美国死于新冠肺炎的人数或达到近15万,这意味着其导致的美国死亡人数将超过越战和一战,仅次于二战。为了应对疫情,全球各国发行大量国债,并且通过央行来购买,这也是战争时期的普遍现象。

纵观美国的货币和财政史,我们发现历史上与当前最为类似的是二战时期。例如今年美国的财政赤字率或与1943-45年一样超过20%,而当前美国广义货币M2增速已经超过20%,接近1943年创下的26%的历史峰值。

货币贬值如何保值?

在二战期间和战后,我们发现主要货币对黄金都出现了明显的贬值。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和日本,其货币对美元和黄金都出现了指数级的贬值。

而即便是战胜国的英国,由于战争期间累积了巨额的债务,其政府债务一度超过GDP2倍还多,因而在二战结束之后英镑对黄金和美元也出现了大幅贬值。

唯一在二战期间对黄金保持稳定的货币是美元,但其实美元早在1933年就宣布脱离金本位,并且一次性贬值了40%,相当于提前释放了贬值压力。

我们研究了历史最悠久的纸币包括英镑和美元,发现其长期对黄金都是贬值的,而且主要的贬值都发生在战争或者危机时期,这对于当前的投资也非常有借鉴意义。

今年以来,在美联储大笔印钞的背景下,美元指数反而还升值了3.5%,意味着美元对主要发达国家货币都是升值的,而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贬值的幅度还要更多。

美元升值的原因是大家都在放水,很多货币还不如美元。但是美元本身其实也是贬值的,体现为黄金对美元大涨了14%

总结来说,在疫情的冲击之下,财政巨额赤字和货币超增的趋势不可避免,货币的贬值将是必然的趋势,我们未来需要从保值的角度来配置资产。相比于持有几乎没有回报的现金类资产,未来无论是持有优质的实物资产还是股票,应该会有更高的回报。实物资产可以寻找需求稳定、同时供给有约束的商品,包括黄金、部分食品农产品、原油、房地产;股市中可以从涨价抗通胀、成长抗通胀和货币抗通胀三个方向来寻找优质资产。




相关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买黄金,抗贬值!(海通宏观姜超)

货币超增买什么?——理解资产配置变化的逻辑(海通宏观姜超)

如何避免被美元收割——货币政策独立、货币自由兑换!(海通宏观姜超)

全球放水,泡沫重来(海通宏观 姜超)
疫情之下,谁是赢家?(海通宏观 姜超)
比起通缩,我更担心滞胀(海通宏观 姜超)
疫情大流行,全球化的终结还是新生?(海通宏观 姜超)
疫情之下,中国经济靠什么走出危机?(海通宏观 姜超)
哪里有危机,哪里最安全?(海通宏观 姜超)
海外债务危局,中国这边独好——兼论金融危机有多远?(海通宏观 姜超)
疫情只是表象,脆弱才是本质(海通宏观 姜超)
无需大放水,无法强刺激——兼论国内政策如何抗疫!(海通宏观 姜超)
到底行不行,比了才知道(海通宏观 姜超)
思考疫情过后的几个长期变化 (海通宏观 姜超)
遭遇黑天鹅,应对比预测重要(海通宏观 姜超)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姜超宏观债券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姜超宏观债券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行业官方订阅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