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是个大工程,需要倾其一生去付出!(一)
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我不敢对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
——余秋雨《文化苦旅》
余秋雨写于《文化苦旅》的这一段话,也很大程度上反应了瑜伽人的一种状况。的确,与中国文化不相伯仲的印度文明,已经庞大到不是任何一个个人能完全解读得了的。
那些自以为完全了解印度文化的,其实是自欺欺人。而且,还有一点是致命的,印度人的苦难造就了他们不想留下太多记忆,因此,印度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印度的历史都是外国人写的,印度只有那些没有公元纪年的神话。这么大的文化断层,就好比维纳斯,手臂在你发现之前就断了,你再怎么假想她的手臂都不自然。你凭什么像看正常人一样去了解一个“残疾人”?
还有,就像南怀瑾老先生嘲笑很多自以为懂美国的人一样,你看的是美国的哪个层面?去的是贫民窟还是华尔街?没去过的话,看的是报纸还是书?有没有跟美国的高官交流过?有没有跟写美国历史的人交流过?你知道的那个美国是猜出来的!
我们很多人的印度也是猜出来的,然后就以为自己懂了!像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我们可能连本地区的文化都没弄明白,连自己姓什么,那个姓的族谱都不了解,还敢妄言中国通。像余秋雨这么资深的学者,反而谦虚的说中国文化庞大!越是说自己不懂的人,有时候越是真懂!
而后面“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又是多么的瑜伽!
每次苦涩的体式锻炼之后,我们都会慢慢的回味,焦灼之后又是欲罢不能,冥思和瑜伽的年轻态就不说了,再说就成短文的读后感了!
其实,这是《瑜伽是一种慢生活!》的一个变化版本,瑜伽慢应该慢到什么程度,我想起点应该是一生吧,如果不够,那就是多生累世!
身体层面
如前所述,一个国家的文明是没办法完全了解的,一个人的身体也是没办法完全了解的,这才是瑜伽诱人的地方。
昨天还能劈叉的,今天就不行了,昨天树式还能站一分钟的,今天就不行了,昨天盘腿一小时还行的,今天不到20分钟就开始疼了!练瑜伽,偶尔岔气,偶尔失去重心,偶尔状态不佳,偶尔身体不适,都是正常的。
无常才是常态!
如果练了两年就以为精通了,可能连门都还没入。如果会劈叉、倒立,就觉得自己登峰造极了,那登的山峰估计叫“欧阳锋”!
除了神猴哈努曼式和坐角式,瑜伽并没有什么劈叉体式,练瑜伽也不是为了劈叉,劈叉只是瑜伽的一个副产品。倒立也一样!
现在很多人把倒立、后弯、劈叉作为瑜伽主要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一种误导!
如果瑜伽是一座城市的话,身体只是一个载体,就像城市里的楼房,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城市的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而体式只是这些楼房中一个比较现代的分区,倒立、后弯、劈叉只是这个现代分区中比较怪异的几栋大楼,比如中央电视台那个怪异的形状,哪怕是资深瑜伽人也很难模仿,你用央视大楼去代表整个北京,那故宫算什么?天安门算什么?长城算什么?历朝历代的历史算什么?
身体是一个大宝藏,内观、静坐冥想才是打开祂的大钥匙,体式只是为内观、静坐冥想做准备的,要让一个人能安静的坐着,松松筋骨、练练耐性的必要的,只练体式而没有静坐,说难听点,连瑜伽的门还没入呢!
入门之后,宝藏太多,还不能保证不看花眼,怎么能说你了解所有的宝藏呢?那么多科学家,倾注多少精力,都没办法把身体完全弄明白,谁能保证自己完全了解身体?
迄今为止,我只见过几个不生病的人,还没一个敢说完全了解自己的身体,哪里怎样,哪里未来会怎样,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反倒是有些大师莫名其妙就病了,冷不丁就挂了,这是需要反思的,瑜伽练成这样还是大师?(寿终正寝、福寿康宁的除外!)
心理层面
关于情绪的控制,之前几篇都略微提到,还引起一点小争议,我就不重复了。
《瑜伽经》1.2:瑜伽是控制心念的转变(Yogas citta-vrtti-nirodhah)从这个定义上讲,瑜伽属于心理层面的事情,应该是情商的事情,现在很多人练瑜伽用的都是智商,我一听到某些参加培训的人说智商不够用就想笑,你练的是哪门子瑜伽?
很多经常听我讲课的人都知道,我极少用语音,都是文字、图片讲课,一旦发语音就是一句:“不要以为我发脾气了,其实我现在很平静,不要被文字骗了。”甚至有人当着我的面模仿,就因为我说太多遍了!
在心理上,我比较主张的是:做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做情绪的奴隶。用成功学的话讲就是:做老板,不要被七情六欲所动,要学会用七情六欲动人。
而像我这种职业码文字的人,文字只是工具,如何将“死”的文章赋予激情,调动读者的情绪,就是功夫了!
能控制好文字还未必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情绪控制好了,瑜伽才算练到家了!中庸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也是一样的道理。
以前一个道家的朋友说:人修到一定的程度,从道家看就是真人,从佛家看就是佛菩萨,从儒家看就是圣人、君子,从你们瑜伽看可能就是三摩地。
出于对瑜伽的了解,将三摩地等同于真人、佛、圣人我不置可否,但他的说法我是赞成的。万法归宗,山顶都是一样的,看你从那条路上去而已。心理修到某个阶段,跟别的宗派没什么两样。
好了,第一篇暂时到这里。
第二篇讲能量层面、能量转灵性层面、灵性层面、超灵性层面。
第三篇讲身瑜伽、境瑜伽、教瑜伽(理瑜伽、机瑜伽)、果瑜伽。
第四篇讲瑜伽流派的“明辨”。
第五篇讲瑜伽历史。
第六篇讲瑜伽的地图。
第七篇讲实践。欢迎继续阅览。
总之,瑜伽是个大工程,倾其一生也未必能一览全貌,我只是个不及格的导游,大家碰巧遇到了,就将就着跟吧,我的作用只是抛砖引玉,哪天大家遇到具格上师,或者终极的人生导师,记得是从我这块垫脚的顽石上踩过来的就感激不尽了!
此致!
NAMASTE!
沈谦谨 敬上
2016.8.10.于读书养生堂
我的其他几篇还过得去的文章,大家有兴趣也可以延伸阅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