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编做出版 | 编辑眼中的“作家”流派
本文作者:胡同印
编辑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的淬炼。不管是工作中的小确幸还是大收获,都需要编辑在工作中及时反思和复盘。本期,我们特邀了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儿童文学编辑室主任胡同印,谈谈编辑眼中的“作家”流派有哪些?
胡同印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儿童文学编辑室主任)
2006年我进入长江少儿出版社后,一直在文学编辑室当编辑,如今已有11个年头。其实我大学读的是历史专业,进入少儿出版社工作完全是机缘巧合。2005年时,我的研究生导师李文澜受湖北少儿社文艺室主任刘春霞邀约,主编一本《三国志故事365》,我作为那本书的编写者之一,多次去出版社送稿子。交流中,刘春霞对我的印象不错。2006年4月,刘春霞主持的大型出版工程《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全面铺开,编辑室人手不够,刘老师找到我的导师,希望能邀一名学生到少儿社实习,后来导师就推荐了我。5个月后,我正式成为少儿社的一名编辑。刘春霞是一位非常专业和敬业的童书编辑,在她的指引下,我很快熟悉了编辑工作的各环节流程,逐渐融入了出版社的大家庭。后来,我也参与到了“百年百部”书系的编辑工作,接触到了曹文轩、杨红樱、沈石溪等知名作家。这些经历为我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基础,让我获益良多。
从业11年来,我从一个“非专业”的文学编辑成长为编辑室的负责人,坚持深挖主流儿童文学这口井,在跟作家的交往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跟许多作家成了好朋友。
对于编辑来讲,作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成名已久,形成自己创作风格的作家;一类是起步不久,正在创作道路上探索的作家。对于前者,编辑要做的是为作家做好服务工作,将他们的作品用合适的形式呈现出来,用合适的营销手段推广出去;对于后者,编辑要做的是与作家共同打磨作品,使其获得市场的认可。
关于第一类作家,我想以曹文轩为例。2011年,我们社出版了一套“杨红樱画本”,用精美的插画重新诠释了著名童书作家杨红樱的经典童话作品,这套书也引起了曹老师的注意。2013年我们找到曹老师,试着提出为他做一套画本,没想到他非常爽快地答应了,而且是把他的代表作《草房子》给我们来做。我们的插画团队花了一年时间来绘制插画,把《草房子》做成了9本。把一本定价25元的小说变成一套定价180元的画本,读者会不会接受,其实我们心里也没底。但曹老师非常乐观,他认为中国的童书出版缺少的正是美学的比重,我们的画本则是朝着跟国际接轨的方向在努力。他不仅为这套画本写下了热情洋溢的后记,还录制了视频推荐这套书。在出版的当年,这套书就销售了5万套,也就是45万册,效果非常好。后来,曹老师又挑选了十几篇作品给我们,继续做画本,这些新书也将会在今年推出。
关于第二类作家,我想以余闲为例子。“你在为谁读书”系列是我编的一套青春励志小说,总销量突破100万册。这个系列的作者余闲是一位“80后”学者,在中国计量学院当教师。这个系列的第一册早在2005年就出版了,当时年销10万册,是风靡一时的畅销书。那本书有两个作者,余闲是第二作者。后来,那本书的编辑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少儿社,书也逐渐跌出了畅销书的排行榜。2011年,我接手了这个项目。首先我把原来的平装本改成了精装本,销量再次冲高。在跟两位作者的沟通中,我发现余闲是一位富有才华的作家,就鼓励他继续写,把《你在为谁读书》写成一个系列。通过反复沟通,我们选择了当代中学生比较关心的几个话题,作为后续作品的写作主题。之后,余闲就以每年一部的创作进度,陆续写出了6部作品。新作不断推出,使这个系列一直保持着热度,占据着各大书城的重要柜台。而余闲也凭借这个系列得到了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受邀到各地举行励志讲座上百场。他还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解答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成了学生心目中的“励志导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