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蹊迳05 | 黄绮琪:设计是件感性的事儿

SA StudioAlpha大巧筑人 2022-03-24


《蹊迳》专辑设立的初衷,源于对设计师这一职业的思考。建筑院的孩子们固然以标新立异为职业,但在长期奉行集体主义与中庸之道的社会里,对于幸福与成功的定义仍然单一乏味。我们的环境矢志于将所有人捶打成一个模样,而平庸的人们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也甘愿忍受着这种捶打。到了最后,我们失去了情趣和快乐,也失去了愤怒和忧伤,成为了成功学标准的登山者。然而在我们短短的生命中,总有一些人注定无法被囚禁,面对人生的这般逻辑即便没有给他们带来光鲜的羽毛,也足以活得有滋有味。

 

那么,设计师到底可以怎样生活?《蹊迳》专辑是一群热爱设计并且有着独特经历的建筑留学生/设计师的故事集结。我们希望可以通过他们的故事分享,呈现出另外一种生活可能性。希望不同的观点、经验、设计思考可以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启发。






蹊迳》第5期专访 黄绮琪




她  是 

 /




黄绮琪





设计是件感性的事儿




我是黄绮琪,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曾就读景观建筑设计专业后来转至建筑学专业。在本科期间与同院小伙伴们创立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目前最大的学生设计平台——青设计工作室,并参与多个实践类项目。目前于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两年制M.Arch项目就读,并在NBBJ建筑事务所实习,已获得LEED AP: BD+C认证。 同时在SA担任作品集一对一辅导老师。在可持续绿色建筑设计以及建筑改造两个领域来回游走,擅长从设计立意到方案表达的全周期逻辑梳理,设计风格可保守可不羁,沉迷diagram的无限可能性。希望自己的设计热情和执念能与你分享。



现在的生活是怎样


目前正在准备毕业设计,今年4月即将完成密歇根大学建筑系硕士课程并于5月毕业。


在国外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件事


出国后对我设计影响最大的是一个城市设计相关的studio。项目场地位于底特律,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需要对一段城市高速路进行改造设计。我们为这个场地做了很多思考,并且以曲线代替了常见的直线型道路,同时也做了大量的模型来表达。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常常会被老师质疑,比如:没有充分考虑整个周边地块的尺度,过高的建筑密度会给周边地区带来不好的影响;改变当地的天际线在城市视觉引导上产生混乱;新引入的城市功能是否能被当地的活动能力以及消费能力所消化;曲线的道路是否会给该区域带来怎样别具一格又不可取代的优势等等。老师的话让我们更加谨慎地为设计布局,更多地为当地使用者考虑而不是单纯地做设计。其实设计本身是一件感性的事情,一个好的设计师应该为城市以及社会带来好的影响并努力避免今后的历史遗留问题。


▲ 行进节点视觉引导

▲ “以曲代直”的概念切入

▲ 改造后总平面

▲ Final Review进行中

除了学校本身的课程外,我认为作为设计师需要时常走出自己的圈子看世界,从而扩大自己的认知。 留学本身自带的好处就是有机会了解一个陌生的国度。因此每个假期我都会往外跑,比如纽约,芝加哥,旧金山,西雅图,费城,奥克兰,密尔沃基等等,身体力行地感受美国的多元化,了解美国的全貌。 欧洲的历史文化同样是我心之所向,因此我也趁此机会去溜达了一圈,比如英国,西班牙,意大利,捷克等。这趟旅程中在西班牙亲眼看到高迪的作品,那种震撼难以言表。


▲  Sagrada Família - By Antonio Gaudi

▲ 妹岛和世的Glass Pavilion

留学给你带来最大的变化


最大的变化就是学会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刚来美国,内敛的性格让我在美国的学习氛围中显得格格不入,同时让我游离在团队合作之外, 只是充当配合的角色。但是在美国当“小透明”其实是行不通的,只有勇于表达自己才可以获得肯定,要学会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成为“主角”。在不断地改进后,我逐渐开始适应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无论在学习还是实习中都收到了很多正面的反馈。

 

学校有哪些教学风格或特色


密大总体开设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选择范畴非常多,涉猎不同的领域。在设计表达方面,密大开设了Representation这门必修课,强调通过对图像打散并从二维或者三维上进行重组的过程,使得建筑的表达不局限于单纯的建模、渲染、PS、出图这样一个workflow。另外,密大的机械臂以及参数化应用近年来发展迅猛,并因此开设了大量相关课程,涵盖Maya,Grasshopper以及ZBrush等常用软件的教学,目前还新增了VR等技术的教学与应用。对参数化比较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密大获得比较好的资源。借着机械参数化,在Fabrication的课程上我完成了以下的胶体作品:通过GH设置命令操控机器臂创造不同的layer以及胶体的走势。除此之外,对手工制作特别有兴趣的同学也能接触到多种木工技术,金属切割技术,张拉膜创新应用等。


▲  Fabrication课程木工作业

▲ Fabrication课程机械臂设计作业

▲ 选修课参数化课程作业


除了之前提到的Urban Design Studio, 另外两个studio也给我的设计带来不同的影响。其中一个是密大MArch2 项目必修的System Studio。许多美本学生在本科期间缺乏工程技术相关的学习,比如对HVAC、structure等建筑系统的整体认知。因为国内老八校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这部分内容,所以System Studio的内容大多针对美本学生,但是这个Studio对于国际学生而言也是一次很好的技术知识的补充机会。 比如在功能设计这个方面,在国内你可能很熟悉,但换了新的环境,很多东西短时间内会不太习惯,这个Studio则要求你必须直面这类型的问题。我们这次System Studio的项目位于底特律,按照我们的常规认识,把零售放在二层并不是很大的问题,毕竟这种操作在国内一二线城市也蛮普遍。但是,当我们把国内的认知带到这里,其实就不适用了,按照我们教授的说法就是这个地区无法消化这种类型的商业设计。虽然我们也会做设计前期的场地调研,但实际上还是会受到曾经的设计认知的影响并把它当成默认操作。这个设计让我意识到,做设计如果不能真正为人所用,不能真正地被这个城市所消化,那么这个设计是没有任何意义的。MASS Design Group这个事务所在设计理念上有一番特别有意义的话:Architecture is never neutral. It either heals or hurts.设计并不是纯粹的技术,它是有情感的事物。这个项目让我意识到,在一个我完全不了解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做设计,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清空,变成一张白纸去接纳所有的未知,否则很多固有的认知会给你的设计带来潜在的缺陷。


▲ 密大MArch 2必修system studio课程作业

另外一个是USC老师指导的消防站设计,它区别于以前的所有课题,因为前期并没有要求为建筑的功能性做任何考虑,只是单独集中在建筑的形态设计上,从三个正方体出发,要求外壳平淡但内部充满变化,直到形态确定,才去考虑其它的条件,打破了我对于原有设计流程的印象。这个studio让我跳出了我的设计舒适区,在一切未知的过程中追求新的创意,就如我们老师所说的:这是你们来读研究生的意义。

▲ 消防站课程设计作业

关于青设计工作室


在华工五年的时间,我从景观设计转专业到建筑设计,因此对于这两个专业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大四的时候建筑学生可以选择特定的设计专门向,由于出生于老城区,我便选了古建保护方向。本科几年里的课余时间我经常往乡村跑,做过不少小型乡村项目,比如民宿,餐厅改造等等。同时我对于绿色建筑也非常感兴趣,曾以大一学生的身份报名参加过国家级创新项目,那时的工作主题就开始有绿色建筑的雏形,之后还参加了2018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的团队,这就是我的绿色建筑设计的真正开端。在这过程当中,我还与学院里的朋友一起创建了青设计工作室。我的本科经历是一个多元的叠加,从景观设计到绿色建筑到古建保护,这些经历也造就了现在的我,也一直影响着我。

 

青设计工作室分为三部分。首先是研究部分,包括和绿色建筑持续设计相关的国家大学生创新课题。其次我们会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各类建筑竞赛,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第三部分则是实践类的项目。


▲ 珠海会同古村风貌

▲ 江西崇义古村风貌

▲ 青设计工作2014-2015项目总结

得益于华南理工建筑学院的支持以及老师们的多方扶持,我们的实践类项目所涉及的方面很多,包括太阳能建筑设计,古村复兴,旧房改造,景观改造,实验房搭建,室内设计等等。在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项目中,我们常常遇到意料之外的事情。在东江源环教中心的项目里,我们工作室的团队设计了一个竹廊并且获得了WA社会公平奖,但在建成后却遇到一些不可抗拒的阻碍被迫拆除,这让我感到很讶异也很遗憾。我们还曾经接受志愿组织的邀请,为江西的一个村子设计民宿从而帮助村民脱贫。我们觉得这个项目特别有意义,便立刻着手进入村子考察。前期的设计甚至众筹方案都已经预备就绪后,我们又一次遇到了一些不可抗的现实阻碍导致项目流产。

 

现在回想一下,现实的打击真的很常见。虽然我们想要用设计的力量来帮助别人,但是这个过程实在不容易。其实花在这些项目上的时间和经历对我而言还是很有意义的,我认为建筑师永远要保有那份设计的初心以及情怀。总而言之,青设计工作室给我带来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因为青设计,我的本科经历被国外的同学评价为“Amazing”, 他们惊讶于本科设计学生可以有如此丰富的经历,这让我第一次感到了大家对于国内本科学习的刻板印象。其实在国内的环境下,设计学习也可以非常有趣,而国外的学习其实更加的学术化,我认为要汲取个中精华,而不是单纯批判国内国外的教育模式。

 

对未来的畅想


我去年在NBBJ西雅图总部实习,这是我第一次在大型公司实习,之前都是在相对小型的事务所工作。在大公司,无论是管理模式还是workflow,都为我带了很多新奇的体验,也弥补了我在大公司经历的空白,同时让我更加确定了以后希望投身的领域:我觉得比起大公司,我还是更加看重项目是否适合。我非常明确自己的设计偏好,今后也会找文化类以及商业类建筑方向的工作。其次我未来计划考取建筑师资格证,这也是我选择密大的原因:其课程安排可以为我提供专业认证。总之,未来的我更加倾向于塑造自己职业建筑师之路,而非看重企业规模。


▲ NBBJ Summer Intern Presentation

▲ 与NBBJ同事合影留念




 图文|黄绮琪



THE END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填写留学评估,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了解你现在的准备状态,并给予相应的建议。你所提交的信息将会严格保密。




20-21FALL建筑景观规划留学报名中

Studio Alpha 大巧筑人 | 2019 资费及服务





推荐阅读


SA常驻面授

和你在一起的时光



都说去GSD不容易

那么到底有多难呢?



蹊迳 | 跳入资本圈的设计师



蹊迳 | 玩机械臂的建筑师



蹊迳 | 跃动的灵魂,

多面的创作者



蹊迳04

陈凌亚:破而后立


竺庆宇 | 往返于土木与

建筑之间


肖龙 | 虽然设计让我抑郁


田骅 | 当你不如别人有分量的时候就多吃点


陈曦 | 七分热血,三分初心


郑顺帆 | 城市之外的我们还剩下些什么?


董昊宇 | 设计是从生活里“玩”出来的



欧阳梦颖 | 梦想是陪我睡觉的东西,不实现它我会失眠



蒋雨桐 | 北京→东京→博士屯



倪禛  

时间的背包与记忆的容器


吴伟  

走过的,走着的,走下去


姜亚昕 | 唯幸运不可辜负



庞子锐 | 哈佛才是理想的开始



Lance Luk 

地产?建筑?我选地产




Evan Tsai

微信:mysudea

电话:15601923989

StudioAlpha大巧筑人

长按二维码咨询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留学评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