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我们是认真的! | 贵圈编辑部开放日第01期回顾
娱乐记者采访时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记者可人最痛的领悟或许是:只要不采明星,都不太难!
贵圈稿件的生产周期有多长?
编辑张慧:有事件当天就写了发的,也有操作了3年还没出来的。嘿嘿。
“除了娱乐圈,泛文娱类选题也在我们的视野中,比如网红、流量、粉丝、粉丝经济。这些在娱乐圈外层的人也是当代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关心一切当代流行文化现象,以及这个现象中人和时代、人和自己的关系。”
Q:一个选题为什么打动你?
《贵圈》记者可人采写的《失去热搜的娱乐圈》《明星困在数据里》,一度引发许多人对“数据考核”“娱乐圈内卷”话题的讨论,她分享了写作这类稿件的契机:
“当时采访一位艺人宣传,他说新浪马上就要治‘水’了,我们的日子会很难过。大家知道微博上有很多‘水军’,‘水军’一清理,一些艺人的微博数据会特别难看,这对艺人宣传来说非常难熬。我就想做一篇微博治‘水’的稿子,而热搜是‘水’的一个环节。”
“做这个稿子,让我比较触动的是:热搜作为一个产品,它首先改变了明星的工作方式。有热搜之后,明星的KPI、追逐的东西有很大改变。而作为吃瓜群众,我觉得热搜深刻影响了普通人对明星的看法。论坛里经常有人说,某个热搜是明星买的,本来不烦他,看他热搜上多了就烦。我也有这种感受。但这个热搜到底是不是明星买的,不能百分百确认。热搜还改变了普通人对新闻的理解,现在大家对热搜抱着不那么相信的态度,这种态度渐渐会影响我们怎么理解新闻,热搜透支了我们对公共议题的信任。”
记者禹祘关注年轻偶像的生存现状,写《1.5万练习生直面娱乐圈残酷真相:红不红,看命》时,她采访了许多选秀节目里不被瞩目的人。
“我个人特别想了解这些人的故事,因为他们是这个生态下的另一种存在。不是每个人都能闪闪发光,不是你努力了、有天赋,就能被人看到。很多人的一生其实也都是这样,只不过他们参加选秀,这个过程被公开了。”
“一个迷茫的年轻人被困在局里,他该怎么办,他能怎么办。很残酷,但普通人会有共鸣。”
Q:如何在短时间内说服陌生人接受采访?
许多读者好奇,如何说服采访对象接受采访。记者禹祘表示,她的采访对象常常有很多顾虑。
“哪怕节目还没播出的练习生,都不太愿意出来说话,担心万一日后火了,现在说的话被翻出来恶意解读怎么办?所以也是看运气,记者尽可能展现真诚,表示真是对这些问题感兴趣,而不是想坑人。”
记者杨溪操作《网红踏破武康路》这篇稿件时,就遇到了采访难题,还生了场病:
“这是一次非常惨痛的教训。整个生产过程都非常崩溃。”
“武康路长1100多米,我那几天每天在这条街上来回走,逮环卫工人、修自行车的师傅、买菜路过的居民、游客搭话。上海人边界感很强,也很警惕,我发现,如果直接说是从北京过来采访的,他百分百不跟你聊。后来我佯装成学生要写论文,或者对这条街的历史感兴趣,才拿回来一些碎片化的采访素材。”
编辑张慧分享了说服对方接受采访的经验:
Q:有没有受到要求改稿的压力?
记者展展做过许多人物采访,也写作了多篇高质量的人物稿件,比如《离开郭麒麟的日子》《一个东北男人的迷失,是从<野狼Disco>走上春晚开始的》。幸运的是,这两篇稿件的主角——阎鹤祥和老舅,都十分真诚。
“我以前跟艺人接触比较少,那些采访没有太大困难。而现在的采访环境,编辑狠狠红老师有个精妙的比喻:现在的艺人像一块被压缩过的蔬菜包,生存之道是千万不要碰到水。你不要来解读我,我也不想让你知道我什么样。与其花这么长时间接受采访,不如发几个小视频。”
“我之前采过一位卷入舆论风波的男演员,稿子最后没有发出来。他的经纪人都觉得稿子没有问题,但他本人处在受伤后的应激状态,非常敏感,哪怕我的写作是澄清事实,他也担心大家会不会再来攻击。我能理解他的心态。他原来很讨厌鸡,看到动物园里,一只鸡被绑在棍子上喂老虎,到老虎嘴边时竟然一动不动,觉得鸡这种动物没有骨气。现在他才发觉那只鸡非常有智慧——面对虎口的时候,挣扎是没有用的。”
Q:现在深度娱乐报道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对个人而言,做这份工作最大的成就感是什么?
刚刚从崩溃中恢复的记者杨溪表示,“我觉得采访是靠别人的善意来支撑的工作。别人拒绝你是本分,接受是情分。对我来说,跟别人聊天、实地走访,是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一代宗师》里说,‘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这就是我做记者的价值。”
主编方奕晗对《贵圈》的报道有更高的期待:
“我们这种风格的深度报道,和社会等其他领域的深度报道是一样的,娱乐只是一个切口。优势在于,大家对明星、综艺这些话题足够关心。”
“我刚入行那会儿,前辈的言传身教是‘新闻是历史的底稿’。现在节奏更快,我们的文字能不能有更长的生命力,两年、三年,甚至五年十年以后,是不是仍然有价值,可能不取决于信息本身,而取决于信息背后的那些东西,值不值得留下来。”
书单/片单推荐
《布达佩斯大饭店》 审美非常高级。茨威格讲述的一战之后欧洲文明的失落,和现在这个时代有某种共鸣。 《低俗小说》 叙事结构很经典。记者要想完成3000字以上的稿子,光靠文笔好肯定不行,一定要有结构。 《费马大定理》 论证一个数学定理的过程写得很好。逻辑训练是中国教育里缺失的一部分。 《天才的编辑》 编辑必读书目。它告诉编辑该如何处理与作者的关系:你要站在他们身后,不能抢风头,要无时无刻支持他、鼓励他,为他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因为写作的人是很脆弱的。
▲ From张慧
《乌合之众》 媒体人永远要反复问自己:多数人的意见是什么时候成为主流的?怎么就成了主流? 《阿特拉斯耸耸肩》 在推崇极端个人主义的时代,不妨看一看各种主义背后到底是什么,这样才能建立自己的个性。 《坏血》 一位《华尔街日报》记者的作品。当我对做记者做新闻产生怀疑的时候,它给了我力量。 《门口的野蛮人》 新闻记者做到什么程度,能成为被时代记住的人?布莱恩和约翰做到了,他们记录了时代,并成为了人们话语体系的一部分。
▲ From可人
《沈从文的后半生》 当我处于一种非常枯竭、干涩的状况时,看这本书,心里会像泡了水一样,变得舒展柔软。 《天生有罪——特雷弗·诺亚的变色人生》 老人、年轻人、某个明星的粉丝,很多群体在社会中都会被定义为“有罪的”,遭受无差别的攻击。这本书提醒我,要对歧视足够敏感。
▲ From展展
《碎片》 书上提醒我们“每一个人,除了可以被归类和分析之外,还是会内心一团乱,充斥着各个时期遗留下来的各种碎片,还有很多阴魂不散、挥之不去的东西”。我们要进入那些“没有路标的地方”,去挖掘内心的熔岩。 《对她说》 什么样的表达和接收是有效的,片中最具“沟通”技能的记者未必懂得。男看护以他“不合伦理”的方式完成了“对她说”,你无法轻易地批判他。假如所有沟通都是一场虚无,那能像他那样彻底、纯粹交流的人又有多少?
▲ From杨溪
《希望的另一面》 关于叙利亚难民的故事,哪怕现实冰冷,也可以用小温馨和冷幽默的方式来讲述。 《地球之夜》 5个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5个故事,结构有趣。 《老巴塔哥尼亚快车》 不一样的旅行文学,观察视角对采写工作有帮助。 《十一种孤独》 非常精彩的人物小传,生动还原普通人。
▲ From禹祘
《遥远的桥》 《麦兜麦唛系列:微小小说》 《成就梦想》 《搞笑一家人》 我的推荐理由非常简单,觉得好看,比如《搞笑一家人》,它能带给我快乐。这个圈子里,有拍电影的看不起拍综艺的现象,认为综艺是快餐文化。但在我看来,流行文化里也有优秀的作品。
参加活动是种什么体验?
@郭子睿:贵圈的新闻态度让我对娱乐报道有所改观,学会了一句话:“只要刀工好,切肉还是切菜都一样。”
@陈青铜:真真切切触摸到记者的灵魂,而不再是一个个冰冷的名字。
@萝卜特:作为一个与媒体行业毫无关系的外行人,了解了采访、编辑等一系列过程,觉得很有意思,还得到很好的书单推荐!
@Yin:各位老师的分享很鲜活,对处于大学阶段的我来说,视野和思维变得开阔了,对职业有了更多维度的考量。
@子易:我算是“门外汉”,只是平时对娱乐、新闻、写作非常感兴趣,这次活动让我了解了很多专业知识、经验、行业内幕,非常有意思。除了拓展认知,我最大的感触是“敬畏”,贵圈老师们对工作的热情,对专业的认真,对行业的使命感,这些是日渐摸鱼的我久违的东西。借用一句话,“不要拿你的业余爱好去抢专业人士的饭碗”,可能这次活动让我更加认清,爱好和专业还是有壁的。
@Healcy:见证了一个选题操作过程的九曲十八弯,原来创作者皆苦。
@瑞贝卡:贵圈编辑部的伙伴们太棒了太棒了太棒了!特别特别特别开心满意!
▲ 吃瓜茶歇,虽迟但到
▲ 提问抱走牛年鹅公仔,对社恐的激励
最后一波福利大放送!
懵星,圆夏,姜东瀛,so,111 ,桑悦,吕品妍,Joy,周直三,石得阳,奇奇,酸菜鱼,WAIYINGNG,王郁茜 Sissy,Huiyu
* 感谢单向空间为本次活动提供场地支持
* 版权声明: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版权归「贵圈」所有 回复「转载」获取转载说明 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