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荐读】丁剑平:人民币从正式SDR一员到成为国际“避险货币”
本文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学术委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长丁剑平。
10月1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入新阶段——人民币正式成为SDR一员。文章围绕已经在SDR篮子中的美元和日元“避险货币”功能展开分析,结合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角色,其长期汇率稳定显得更为重要。作者认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下一步取决于两方面:人民币汇率自身的稳定与中国经济自身稳定。
因此,作者提出中国目前要做的三件事情:第一,推进“一带一路”的对外投资,让中国资本全球化,人民币资产也成为全球资产的均值;第二,推进大宗商品的人民币计价,确保金融危机时候人民币资产不至于贬值;第三,加强大数据下的金融监管,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同时稳准狠的打击国际游资的冲击。
人民币从正式SDR一员
到成为国际“避险货币”
丁剑平
10月1日人民币成为SDR一员,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8月31日世界银行2016年第一期SDR计价债券“木兰”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注正式发行。人民币在各国央行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将会提升。瞄准未来货币的国际竞争力,人民币国际化下一步怎么走?这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围绕已经在SDR成员中的美元和日元“避险货币”功能展开分析,结合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其汇率长期稳定显得更为重要,因为“避险货币”在金融危机时候相对稳定,甚至有所升值。尤其是在今明两年。
虽然美联储加息的“靴子”落下推迟了,但2016年和2017年的国内外的不确定性加大了。2016年末的美国总统大选、英国脱欧的“余震”还在持续、德国在难民问题上态度的反复、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绑架地方政府债务杠杆越演越烈。总之,国与国之间的危机“外溢”和“传染”必然通过外汇市场。某些 46 32305 46 14988 0 0 5484 0 0:00:05 0:00:02 0:00:03 5484机者在离岸人民币市场做空人民币已经启动。全球外汇市场的危机爆发概率加大。在汇市“哀鸿遍野”中,资产分散化是无可奈何的选择,为此作为外汇市场的投资者要关注那些“避险货币”的排序。
国际上对“避险货币”的定义尚未统一。现在只是在经验上做了证明。首先,作为避险货币的国家的海外投资额占该国总资产的比重较大。这样即便全球局部爆发金融危机,该国货币资产收益率至少是全球资产收益率的“均值”,不至于遭受“没顶之灾”;其次,该国货币一定是可自由兑换,也就是说没有严格的资本项目管制,或者说是可以容易获得的(从这点上说人民币目前还不是避险货币)流动性强的货币;再次,该国金融市场有一定的深度,尤其是债券市场上能形成利率收益率曲线,该国货币的预期性比较清晰;最后,对避险货币的类型还需进一步细化:避险货币的利率较低,也就是获取的成本较低。然而利率低的国家则从另一方面说明该国经济尚未“正常化”。这些国家还需要从“流动性陷阱”里面爬出来。
虽然说全球公认的“避险货币”有两种,那就是美元和日元,但这两种货币的表现形式大相径庭。美元是通过捆绑大宗商品标价,垄断了世界货币的宝座。在全球经济陷入大衰退时期,对大宗商品的需求降低,大宗商品价格锐减。此时美元飙升,金融危机时候资金流入支撑了美国的金融市场,美国则“因祸得福”。日元的模式与美国的不同。每次日本的自然灾害(地震、海啸、核泄漏等),日元都是升值的,日资企业将资金调入国内促成了日元在危机时候升值。为此上述两种货币的共性是:它们成为金融危机中被“哄抢”的对象。使得避险货币国家在危机时候出现资金涌入,资产价格不至于“大跌”。暂时获得喘息机会。
当然,全球不仅仅只是美元和日元作为避险货币,还有许多货币也可以归属为避险货币。例如,瑞士法郎等其他货币也有其特殊的方式显示其避险货币的功能。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避险货币”在危机后也有“副产品”。这些避险货币在危机中的升值使得他们丧失了部分出口竞争力。其实危机本身就是应该通过贬值来调整经济结构的。与此同时,避险货币国家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受到“干扰”。作为外汇市场的理性投资者要将那些避险货币排序。在预测全球金融危机的同时做好避险货币的“功课”。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下一步取决于两方面:人民币汇率自身的稳定,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时候,更加稳定,成为各国投资者的“安全港”。另一方面这对中国经济自身稳定也是非常重要的。全球金融危机时候中国的资本市场也不希望出现资本抽逃。中国目前要做的事情是:第一,推进“一带一路”的对外投资,让中国资本全球化(类似于日元),人民币资产也成为全球资产的均值;第二,推进大宗商品的人民币计价(类似于美元),确保金融危机时候人民币资产不至于贬值;第三,加强大数据下的金融监管,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同时稳准狠的打击国际游资的冲击。
IMI特约研究员王卫China Daily刊文:世界财富500强中的中国私营企业(附英文原文)
夏乐:人民币国际化挑战——世界与本土视角(附演讲PPT)
人民币正式加入SDR后的市场联动与风险
人民币加入SDR后中资银行国际化及风险防范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出任IMI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包括埃德蒙、陈云贤、汉克、李若谷、李扬、马德伦、任志刚、苏宁、王兆星、吴清、夏斌、亚辛·安瓦尔等12位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或政策领导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出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会由47位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组成。IMI所长、联席所长、执行所长分别为张杰、曹彤、贲圣林,向松祚、涂永红、宋科任副所长。
自2012年起,研究所开始每年定期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重点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政策问题。报告还被译成英文、日文、韩文、俄文、阿拉伯文等版本并在北京、香港、纽约、法兰克福、伦敦、新加坡和阿拉木图等地发布,引起国内外理论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迄今为止,研究所已形成“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等五个研究方向,并定期举办货币金融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燕山论坛、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等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主要学术产品包括IMI大金融书系、《国际货币评论》(中文月刊&英文季刊)、《IMI研究动态》(周刊)、《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日刊)等。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