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载 | 向松祚:全球经济危机的负循环逻辑 | 《新资本论》(83)

2016-10-17 向松祚 IMI财经观察
《新资本论》是由IMI副所长、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出版的新著。该书全面分析了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的起源和历史,论述了如何解决国家主权与宏观经济政策独立的矛盾,并探讨了全球金融资本主义未来的救赎之策以及中国战略。全书分为“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的兴起、危机、救赎”三卷,视野宏观,气势磅礴,是一部既具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指导意义的重磅经济学作品。《IMI财经观察》将于每周一连续刊登《新资本论》节选系列文章,以飨读者。本文节选自卷二•第二章 全球经济危机的负循环逻辑。文中涉及到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四种负循环机制,分别是:经济增速放缓负循环、失业率上升负循环、预期收入下降负循环、信用萎缩负循环,并对信用萎缩负循环进行了展开讲解。

上述四大问题环环相扣,相互强化,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成为原因,形成典型的经济体系负循环,构成了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基本逻辑。

经济和金融危机的负循环机制如下:

(1)经济增速放缓负循环。它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政府财政收入下降,私人消费、私人投资和政府开支就必然相应缩减,私人消费、私人投资和政府开支缩减反过来加剧经济放缓。

(2)失业率上升负循环。失业就意味着劳动者收入减少,收入减少就意味着需求减少,需求减少就意味着企业开工不足,开工不足则意味着失业进一步增加。失业救济金增加则意味着政府财政压力日益沉重,财政赤字和债务始终居高不下。

(3)预期收入下降负循环。经济增速放缓和失业持续增加,让人们对未来预期收入前景持续悲观,悲观的收入前景迫使人们进一步收缩消费。根据消费行为理论中著名的“永久收入假说”,消费不是取决于当期收入,而是取决于对永久收入或者一生收入的预期。预期收入下降削减消费,消费锐减恶化经济前景,反过来进一步恶化收入预期。

(4)信用萎缩负循环。经济放缓、失业率上升、预期收入下降,迫使经济所有部门去杠杆化,整个经济体系的信用总量(信用需求和供给)持续收缩。尽管名义利率持续下降乃至负利率,真实利率却持续上升,社会财富(私人财富和政府财富)持续缩水。 

上述负循环机制里,最重要的机制应该是“信用萎缩负循环”。各国的历史经验反复说明:一旦经济体系陷入信用萎缩负循环,货币政策就可能完全失效。任何货币政策手段(包括降息、降准、购买债券以增加货币供应量)皆无力将经济体系拉出“信用萎缩负循环”的深渊。

“信用萎缩负循环” 与凯恩斯当年描述的“流动性陷阱”并不相同。 如果经济只是陷入“流动性陷阱”,那么中央银行持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零利率货币政策”,就完全有可能将经济体系拉出“流动性陷阱”。然而,一旦经济体系陷入“信用萎缩负循环或信用陷阱”,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或零利率货币政策就难以奏效,因为货币创造机制并不等同于信用创造机制,货币供应量的持续扩张,并不等同于信用扩张。日本近20年的“低利率或零利率货币政策”实际已经证明这个重要论点。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之后多年的惨淡现实再次证明:一旦经济体系陷入负循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就失去效力。货币和信用确实不是一回事。

观点整理  许钊颖

图文编辑  沈桓玉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向松祚: 全球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六大机制 | 《新资本论》(80)

向松祚: 全球单一金融市场的福与祸 | 《新资本论》(77)

向松祚: 低利率刺激资产价格泡沫及其假说 | 《新资本论》(76)

向松祚:金融自由化催生金融新时代 | 《新资本论》(75)

向松祚:金融资本主义的大危机 | 《新资本论》(73)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出任IMI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包括埃德蒙、陈云贤、汉克、李若谷、李扬、马德伦、任志刚、苏宁、王兆星、吴清、夏斌、亚辛·安瓦尔等12位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或政策领导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出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会由47位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组成。IMI所长、联席所长、执行所长分别为张杰、曹彤、贲圣林,向松祚、涂永红、宋科任副所长。
自2012年起,研究所开始每年定期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重点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政策问题。报告还被译成英文、日文、韩文、俄文、阿拉伯文等版本并在北京、香港、纽约、法兰克福、伦敦、新加坡和阿拉木图等地发布,引起国内外理论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迄今为止,研究所已形成“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等五个研究方向,并定期举办货币金融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燕山论坛、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等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主要学术产品包括IMI大金融书系、《国际货币评论》(中文月刊&英文季刊)、《IMI研究动态》(周刊)、《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日刊)等。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