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载 | 向松祚:五个划时代的变化 | 《新资本论》(84)

2016-11-21 向松祚 IMI财经观察

《新资本论》是由IMI副所长、中国农业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出版的新著。该书全面分析了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的起源和历史,论述了如何解决国家主权与宏观经济政策独立的矛盾,并探讨了全球金融资本主义未来的救赎之策以及中国战略。全书分为“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的兴起、危机、救赎”三卷,视野宏观,气势磅礴,是一部既具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指导意义的重磅经济学作品。《IMI财经观察》将于每周一连续刊登《新资本论》节选系列文章,以飨读者。本文节选自卷二•第二章 全球经济危机的负循环逻辑。文中涉及到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具有五个重要特征。文章内容及其逻辑架构即围绕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上述五大特征进行展开,试图提出崭新的理论架构和政策思维模式。

为什么发达经济体乃至全球经济会陷入上述“信用萎缩负循环”,普遍陷入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为什么史无前例的财政刺激和量化宽松都无法刺激经济快速复苏?为什么发达国家普遍陷入财政赤字和债务危机?更重要的是,为什么会出现2008年那么严重的金融海啸和经济危机?

上述问题的终极答案,必须从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运行机制的内在逻辑里面去寻找。

过去40多年来,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的迅速崛起,成为主导人类经济活动的新经济形态。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具有五个重要特征。

第一,纯粹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体系刺激全球流动性急剧扩张,全球流动性过剩则导致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出现长期低利率或负利率(实际利率或真实利率为负,不是名义利率为负)。1971年8月15日,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纯粹美元本位制取代美元—黄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浮动汇率取代固定汇率,成为主导全球货币和金融体系的新主角,以美元储备为核心的全球流动性出现空前大爆炸,是人类史无前例的全球流动性泛滥。

第二,全球流动性大爆炸和长期低利率(或实际负利率)刺激资产价格和虚拟经济恶性膨胀,导致虚拟经济严重背离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背离是威胁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的动荡根源或定时炸弹。全球流动性大爆炸的必然后果是全球金融市场急剧动荡,汇率危机、货币危机、银行危机、金融危机频繁爆发,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和衍生金融产品交易规模高达数百万亿美元乃至上千万亿美元,以衍生金融交易和资产买卖投机为核心的虚拟经济成为一个自我循环和自我膨胀的体系。

第三,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背离的必然后果,是许多国家反复经历资产价格泡沫兴起—疯狂—破灭的资产价格周期,资产价格的周期性动荡严重威胁实体经济的稳定增长,成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决策者最为头疼的重大难题,成为全球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面临的主要挑战。

第四,全球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中心与虚拟经济和金融货币中心加速背离。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国家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新的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中心,以美国、英国和欧元区为首的发达国家则依然牢牢掌控着全球货币金融中心和全球价格体系。

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中心与虚拟经济和货币金融中心日益加速背离,是过去40年来,人类经济体系最深刻的变革。一方面,许多发达国家(以美国为首)出现制造业和产业逐渐空心化的趋势,金融服务业取代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对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就业结构、收入分配、财富分化、全球失衡、经济政策都已经产生和必将继续产生深远影响。发达国家凭借掌控全球货币金融中心的超级特权,控制了全球利率、股票债券、大宗商品、粮食石油等战略资源和原材料的定价权。某种程度上,通过操纵和玩弄定价特权,发达国家可以对新兴市场国家予取予夺。早在20世纪70年代,“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就曾经引起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高度关切,谋求变革的声浪曾经汹涌澎湃。然而,40多年以来,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公正、不协调、不平衡、不合理、不包容却愈演愈烈。

另一方面,尽管新兴市场国家迅速崛起,然而,由于绝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货币金融市场规模相当小,发展水平非常低,不足以吸引全球储蓄和投资,远远不是一个真正开放的金融和货币体系,所以它们依然没有能力参与制定全球货币和金融体系的游戏规则,没有能力参与决定全球经济体系的定价权和资源财富分配权。很大程度上,那些日益崛起的新兴市场国家,并不能掌控其制造业和出口产品的定价权。在全球产品和资源定价权体系里,新兴市场国家依然处于被动接受价格的弱势地位,不得不忍受某种程度的财富掠夺和财富转移,不得不忍受“贫困性增长困境”。

制造业中心与货币金融中心加速背离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发达国家能够通过创造发行储备货币、创造各种眼花缭乱的金融资产,来维持高消费和高福利。过去40年来,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德国可能是唯一的例外)地依靠快速增长的借贷和债务来维持消费。财政赤字、贸易赤字、国际收支赤字、债台高筑、债务危机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生活常态,也是它们普遍面临的困境。与此对应,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顺差、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则不断增长。新兴市场国家所累积的巨额外汇储备,却只有大量购买发达国家债券一条出路,被迫为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和欧洲)的财政赤字、贸易赤字和国际收支赤字融资或埋单。

第五,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背离,制造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加速背离,新兴市场国家深陷贫困性增长困境,是当今人类经济体系面临的三大根本性结构失衡,它们共同导致全球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严重失衡:一方面,绝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真实收入水平和财富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日益扩大;另一方面,各国内部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日益恶化。

上述五个重要特征,史无前例,它们是全球经济失衡和宏观经济政策日益失效的深层次根源。对于上述重大特征的出现及其深刻含义,主流经济理论无法给出满意解释。我们需要崭新的经济理论和政策思维。本书内容及其逻辑架构即围绕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上述五大特征展开,试图提出崭新的理论架构和政策思维模式。

观点整理 许钊颖

图文编辑 沈桓玉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向松祚:全球经济危机的负循环逻辑 | 《新资本论》(83)‍‍‍‍‍

向松祚: 全球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六大机制 | 《新资本论》(80)

向松祚: 全球单一金融市场的福与祸 | 《新资本论》(77)

向松祚: 低利率刺激资产价格泡沫及其假说 | 《新资本论》(76)

向松祚:金融自由化催生金融新时代 | 《新资本论》(75)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出任IMI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包括埃德蒙、陈云贤、汉克、李若谷、李扬、马德伦、任志刚、苏宁、王兆星、吴清、夏斌、亚辛·安瓦尔等12位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或政策领导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出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会由47位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组成。IMI所长、联席所长、执行所长分别为张杰、曹彤、贲圣林,向松祚、涂永红、宋科任副所长。


自2012年起,研究所开始每年定期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重点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政策问题。报告还被译成英文、日文、韩文、俄文、阿拉伯文等版本并在北京、香港、纽约、法兰克福、伦敦、新加坡和阿拉木图等地发布,引起国内外理论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迄今为止,研究所已形成“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等五个研究方向,并定期举办货币金融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燕山论坛、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等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主要学术产品包括IMI大金融书系、《国际货币评论》(中文月刊&英文季刊)、《IMI研究动态》(周刊)、《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日刊)等。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