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 向松祚:低速增长时代的深层原因 | 《新资本论》(86)
编者按
《新资本论》是由IMI副所长向松祚出版的新著。该书全面分析了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的起源和历史,论述了如何解决国家主权与宏观经济政策独立的矛盾,并探讨了全球金融资本主义未来的救赎之策以及中国战略。全书分为“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的兴起、危机、救赎”三卷,视野宏观,气势磅礴,是一部既具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指导意义的重磅经济学作品。《IMI财经观察》将于每周一连续刊登《新资本论》节选系列文章,以飨读者。本文节选自卷二•第二章 低速增长时代的深层原因。作者在文中从一个更深入和更广阔的角度,探索和思考了各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和经济复苏持续乏力的深层次原因。
甚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从一个更深入和更广阔的角度去探索和思考各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和经济复苏持续乏力的深层次原因。
2014年新年伊始,数之不尽的研究机构和学者纷纷发表高见,试图给出未来全球经济的清晰图像。2013年全球多国股市气势如虹,涨幅惊人,美国复苏势头稳健,英国和日本大有看头,欧元区艰难爬出衰退泥潭,逐步转向正增长,新兴市场虽然困难重重,整体增速依
然超越富裕国家。因此,许多机构和投资者均调高2014年全球增长预期,乐观情绪令人鼓舞。
然而,世事如棋局局新,调高增速预期的研究报告墨迹未干,全球股市即应声下跌。2014年初不到一个月时间里,标普指数跌5%,日经指数跌14%,新兴市场平均股指MSCI跌9%。全球逾3万亿美元股票市值灰飞烟灭。与此同时,美联储决意逐步退出“量宽”,购债规模从每月850亿美元削减到650亿美元。多个新兴市场货币持续贬值,从新兴市场撤出的资金规模高达1 400亿美元。货币急剧贬值会否诱发新一轮全球性尤其是新兴市场金融危机,瞬间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头号问题。印度、土耳其和其他多个央行决定实施大规模资本管制,同时大幅提高利息以遏制通胀和劝阻资金大规模流出。
面对如此变幻莫测的局面,悲观预期又开始滋生蔓延,大有颠覆乐观预期之势,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在内的多个权威机构,迅速下调了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
纵观全球舆论,人们对未来全球经济有两个基本愿景:一是乐观愿景,二是悲观愿景。支持乐观愿景的因素看似不少:美国复苏加快;欧洲经济见底;日本有望摆脱通缩;英国形势向好;中国至少能稳住7.5%;新兴市场虽有短暂调整,局面好过危机之初。所以,悲观毫无依据,前景一片光明。乐观派坚定地认为: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必然超过2013年(2013年全球真实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3%)。
支持悲观愿景的理由好像更多。美国复苏基础不牢,随时可能掉头逆转,最近的制造业和新增就业数据低于预期,似乎印证了这个判断。欧元区早已深深陷入通缩泥潭,难以自拔,银行和金融体系信贷持续萎缩,失业率没有任何下降迹象,肯定还要继续上升。2013年欧元区平均失业率高达12.4%,一些国家年轻人失业率超过40%!欧元区政治领导人至今没有找到医治四大后遗症的灵丹妙药。日本“安倍经济学”射出所谓“三支箭”,实际上不过是依靠日元贬值刺激出口,期望以此刺激经济增长。然而,三支箭的效果远低于预期,甚至导致某些负面后果。
西方不亮东方亮,中国能否继续担当全球增长的主要引擎?看起来起码有些力不从心了。去债务和杠杆化过程已经开始,潜在金融风险开始暴露,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有限,产能过剩行业必须压缩,能够保持7.5%乃至7%已属难能可贵。2014年可能成为中国金融风险高频率爆发的元年。影子银行业务大约40%到期,地方政府债务到期比例达30%,产能过剩行业不良贷款快速增加,房地产价格开始逆转。影子银行、地方债务、不良贷款、房地产泡沫四大风险,将长期困扰我国货币信贷政策,制约信贷债务扩张,从而放缓投资和经济增速。
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就更难指望。债台高筑(尤其是外债)、汇率贬值、通货膨胀、财政赤字、结构失衡等,是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通病,实现稳定快速增长差不多是天方夜谭。
2014年6月,对世界经济的悲观预期再次得到证实。美国2014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年化增长率只有微不足道的0.1%,欧元区只有0.8%,均大大低于市场预期。日本经济再次陷入低迷,德国不尽如人意,英国再度出现房地产泡沫的威胁,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态势堪忧。各国衡量长期增长预期和长期利率水平的基本指标—长期国债收益率竟然普遍一致下降,显示出人们对未来增长预期日益悲观。
展望未来,全球经济相当长时期内依然是悲观预期。然而,悲观的理由倒不是近期的市场调整,不是新兴市场汇率危机,不是中国经济持续放缓,不是美国复苏基础不牢,也不是欧元区病入膏肓。
全球经济预期整体悲观的根本理由是当今全球经济体系的内在失衡日益恶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6年来,全球经济内在结构失衡不仅没有得到纠正和调整,反而日趋严峻。概言之,全球经济内在结构失衡的表象有8个:实体经济复苏乏力,虚拟经济恶性膨胀,经济整体脱实向虚,债务负担居高难下,贫富分化日益加剧,失业困境越陷越深,宏观政策基本失效,结构改革风险颇高。
让我们再次回到本书的基本主题。全球经济结构内在失衡和增速普遍放缓的总根源,全球经济危机的总根源,是过去40多年来(可以将具体日期定为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全球经济体系的内在结构出现重大突变(不是量变而是突变),即全球经济开始决定性地从产业资本主义向全球金融资本主义转变。
观点整理 许钊颖
图文编辑 沈桓玉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向松祚:全球经济危机的负循环逻辑 | 《新资本论》(83)
向松祚: 全球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六大机制 | 《新资本论》(80)
向松祚: 全球单一金融市场的福与祸 | 《新资本论》(77)
向松祚: 低利率刺激资产价格泡沫及其假说 | 《新资本论》(76)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出任IMI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包括埃德蒙、陈云贤、汉克、李若谷、李扬、马德伦、任志刚、苏宁、王兆星、吴清、夏斌、亚辛·安瓦尔等12位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或政策领导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出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会由47位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组成。IMI所长、联席所长、执行所长分别为张杰、曹彤、贲圣林,向松祚、涂永红、宋科任副所长。
自2012年起,研究所开始每年定期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重点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政策问题。报告还被译成英文、日文、韩文、俄文、阿拉伯文等版本并在北京、香港、纽约、法兰克福、伦敦、新加坡和阿拉木图等地发布,引起国内外理论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迄今为止,研究所已形成“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等五个研究方向,并定期举办货币金融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燕山论坛、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等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主要学术产品包括IMI大金融书系、《国际货币评论》(中文月刊&英文季刊)、《IMI研究动态》(周刊)、《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日刊)等。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