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融论纲》连载(24)丨陈雨露:金融危机的基本类型与历史维度
陈雨露、马勇编著的《大金融论纲》从一个长期视角全面地审视了全球范围内金融体系发展的历史规律和演变趋势,构建了“大金融”命题下的现代金融体系发展理论。《IMI财经观察》将于每周二连续刊登《大金融论纲》节选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本节介绍了金融危机的基本类型和历史历程。金融危机大致可以分为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和债务危机三个基本类型。回溯历史,,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到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再到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在历史上给人类留下了惨痛的回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过后,世界大战随即爆发;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过后,经济陷入长期停滞;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经济滑坡和社会矛盾随即接踵而至。以上为三个阶段性典型。
此外在1980-2010年间,很多国家发生了银行危机,而且几乎所有国家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银行问题。如果从更加长期的历史维度来审视全球范围内发生的金融危机,那么,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关于金融危机全球分布的更为久远的历史图景。
以下片段节选于《金融危机的基本类型与历史维度》一节。
以下为文章全文:
(1)金融危机的基本类型
按照一般的通行分类方法,根据危机源或者危机作用领域的不同,金融危机大致可以分为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和债务危机三个基本类型。在本章末的附表1中,我们给出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类金融危机发生国家与时间的一个清单。
(1)货币危机(Currency Crisis)。货币危机通常是人们对一国的货币丧失信心,大量抛售该国货币,从而导致该国货币的汇率在短时间内急剧贬值的情形。狭义的货币危机是指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在经济基本面恶化或遭遇强大投机攻击的情况下,被迫对本国的汇率制度进行调整,转而实行浮动汇率制,而由市场决定的汇率水平远远高于之前官方所意在维护的汇率水平。Kaminsky, Lizondo & Reinhart(1998)对货币危机的定义是:“针对一国的货币冲击导致货币大幅贬值或外汇储备大幅减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Eichengreen, Rose & Wyplosz(1996)将货币危机定义为“汇率、利率和外汇储备变动的加权超出其平均值2个标准差”,而Esquivel & Larrain(1998)则把货币危机定义为实际汇率连续三个月累计贬值大于或等于15%。
(2)银行危机(Banking Crisis)。通常情况下,银行危机是指由于一组金融机构的负债超过了其资产的市场价值,从而引起了挤兑、资产组合转换和政府干预的情况,其伴随现象是不良资产比重增加、清算、合并或重组事件增加(Sunhdararajan & Balino,1999)。Kaminsky & Reihart(1999)将银行业危机定义为:发生了银行挤兑并导致银行被关闭、合并或接管的;没有发生挤兑、关闭、合并或接管,但是出现了政府对某家或某些重要银行的大规模援救。Demirguc-Kunt & Detragiache(1999)综合对1980-1994年全球范围内银行部门的研究,提出了比较具体的银行危机界定标准,即发生以下四种情况之一即构成银行危机: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超过10%;援助经营失败银行的成本至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银行业的问题导致了大规模的银行国际化;出现大范围的银行挤兑,或者政府采取了存款冻结、银行休业、存款担保等非常规措施以应付危机。在本章末的附表2中,我们给出了四种典型的系统性银行危机分类信息。
(3)债务危机(Debt Crisis)。债务危机是指一国不能按时偿付其国外债务,包括主权债和私人债务,表现为大量的公共或私人部门无法清偿到期外债,一国被迫要求债务重新安排和国际援助。通常情况下,国际债务危机是国内和国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直接原因是对国际资本盲目借入和管理不当,具体表现为:外贸形势恶化,财政收入锐减,外债规模膨胀、外债结构不合理、外债使用不当等[1]。
从历史事实来看,以上三种危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尤其是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银行货币危机和货币危机经常同时发生,使得“孪生危机”(Twin Crisis)成为金融危机研究中的一个典型现象。通常情况下,银行困境会成为汇率稳定的一个主要障碍,并加重货币崩溃带来的创伤。实际上,在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的背景下,各种金融元素已经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立体网络,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中,不仅货币危机和货币危机经常同时发生,而且在一些较大的金融危机案例中,我们甚至能看到银行危机、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同时发作的现象。
[1] 苏特(Sutter)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提出了综合性的国际债务理论。他认为:首先,随着经济的繁荣,国际贷款扩张,中心(资本剩余)国家向国外投资,边缘(被投资)国家外债增多;其次,债务的大量积累导致债务国偿债负担的加重,并逐渐失去偿债能力,最终爆发债务危机;最后,债权、债务国就债务清理问题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债务国得以继续从国际市场上融资,但不良偿债记录限制了债务国的融资规模,直至新周期贷款繁荣阶段的到来。
(2)金融危机的历史维度
回溯历史,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到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再到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在历史上给人类留下了惨痛的回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过后,世界大战随即爆发;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过后,经济陷入长期停滞;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经济滑坡和社会矛盾随即接踵而至。
然而,历史上的金融危机还不仅仅局限于上述三个阶段性典型。从金融危机的国家分布来看,在1980-2010年间,不仅很多国家发生了银行危机,而且几乎所有国家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银行问题(图3-1)。根据IMF的统计数据,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共发生124起银行危机,208起货币危机,63起债务危机。从实际案例来看,从20世纪60年代的英镑危机到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银行危机,再到20世纪90年代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1995年)以及2007年以来的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不仅成本巨大,而且朝着越来越复杂的形态转变。在一些国家,银行危机、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接踵而至,给实体经济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图3-1 世界范围内的银行危机分布:1980-2010
注:本图在Caprio, Gerard & Klingebiel(2003)提供的数据基础上更新至2010年。
如果从更加长期的历史维度来审视全球范围内发生的金融危机,那么,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关于金融危机全球分布的更为久远的历史图景。实际上,早在1630年代的荷兰,就发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郁金香泡沫”。在关于这场泡沫的详细记载中,我们几乎可以看到所有与金融危机相关联的那些基本元素:价格泡沫、投机狂热、过度杠杆、金融创新以及意外时间的冲击等等。在荷兰郁金香泡沫破裂80年后,1719年法国出现了著名的“密西西比泡沫”。这一事件的关键人物是被称为“天才加骗子”的一代怪杰约翰·劳(John Law)。接受过良好政治经济学教育的约翰·劳坚信“增发银行纸币→换成股票→最终可以抵消国债”的逻辑,结果却缔造了历史上一次大的金融泡沫。如果说荷兰的“郁金香泡沫”基本上是民间投机炒作的话,那么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却有着明显的官方背景。同时由于“密西西比泡沫”主要发生在股票和债券市场,因而比“郁金香泡沫”更具有现代特色。进入20世纪以来,金融危机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几乎每隔10年就会发生一场世界瞩目的金融危机,横扫了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表3-1)。
表3-1 历史上一些主要的金融危机例举
编辑 魏宗 肖子琛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出任IMI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包括埃德蒙、陈云贤、汉克、李若谷、李扬、马德伦、任志刚、苏宁、王兆星、吴清、夏斌、亚辛·安瓦尔等12位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或政策领导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出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会由47位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组成。IMI所长、联席所长、执行所长分别为张杰、曹彤、贲圣林,向松祚、涂永红、宋科任副所长。
自2012年起,研究所开始每年定期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重点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政策问题。报告还被译成英文、日文、韩文、俄文、阿拉伯文等版本并在北京、香港、纽约、法兰克福、伦敦、新加坡和阿拉木图等地发布,引起国内外理论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迄今为止,研究所已形成“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等五个研究方向,并定期举办货币金融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燕山论坛、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等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主要学术产品包括IMI大金融书系、《国际货币评论》(中文月刊&英文季刊)、《IMI研究动态》(周刊)、《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日刊)等。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