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MI宏观月报|一带一路倡议助推中国企业升级(2019年5月)

国际货币研究所 IMI财经观察 2022-05-03

以下为报告全文:

1

海外宏观


1. 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走势分析

经历了2018年下半年的经济放缓,2019年第一季度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开始反弹。从美国来看,第一季度实际GDP增速反弹至3.2%。强劲的劳动力市场有助于消费支出的上行,进而促进经济增速的恢复和上涨。从欧元区来看,英国脱欧、金融状况改善等利好因素将助力后期经济的反弹,但是油价上涨和与美国有关的汽车关税等因素的威胁不可小觑。从日本来看,资产市场和金融活动目前没有出现过于积极的预期,提高消费税是日本下半年经济增长中的主要不确定因素。

(1)美国经济增速回升 通胀上升不及预期

美国经济增速回升:2019年第一季度美国GDP增长速率为3.2%,2018年四季度经济增速修正为2.2%,经济增速回升。从生产端看,美国4月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均有所回落,分别下降了2.5和0.6个百分点。通胀上升不及预期:4月CPI不及预期(4月CPI同比2.0%,预测同比2.1%),但高于前值(3月CPI同比1.9%)。4月核心CPI 为2.1%,高于前值(2%)。失业率下跌至历史低位,非农人口变动远超前值和预期:4月失业率为3.6%,下跌至历史低点。4月非农业就业人口增加26.3万,远高于前值(18.9万)和预期(19万)。美联储2019年4月FOMC会议美联储货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2.25%~2.5%,暗示着未来一段时间内对利率保持耐心的态度。

(2)欧元区经济增速回升,通胀回升

欧元区经济增速回升:一季度GDP 增速环比折年率为1.6%,高于2018年四季度经济增速0.9%。从生产端看,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下行。5月制造业PMI下跌0.2个百分点至47.7,服务业PMI下跌0.3个百分点至52.5,不足以支撑欧元区经济增长。

通胀回升:4月HICP为1.7%,较上月上涨了0.3个百分点。核心HICP为1.3%,较上月上升了0.5个百分点。失业率下跌至新的历史低点:3月失业率下跌至7.7%。

(3)日本经济增速回升,失业率有所回升

日本经济增速回升:2019年第一季度日本GDP增速环比折年率为2.1%,较2018年四季度GDP增速修正值1.6%有所上涨。从生产端来看,5月日本制造业PMI49.6,较4月份下降了0.6个百分点,处于50荣枯线以下。通胀回升:4月CPI同比上涨0.4个百分点至0.9%,核心CPI反弹至0.9%。失业率有所回升:3月失业率回升至2.5%,仍处于历史低点。

2. 2019年汇率展望:美元趋弱或波动下行 人民币强势概率增加 易升难贬

(1)美元:2019年或波动下行

总体来看,驱动2018年美元上涨的因素有所走弱 2019年美元或波动下行。2018年推动美元上涨的因素在2019年均有所走弱(强劲的经济增长面临拐点+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美欧利差缩窄下套利资金对美元需求有所减弱),叠加2019年美国债务压力来袭,美元全年有波动下行的趋势。欧洲经济是否有超预期变化是短期美元指数波动的来源。

经济因素:经济峰值已过。长期来看,美元本质是美国经济实力的综合定价,过去几年美元走势已经超调。短期来看,美元走势取决于主动贬值(美国自身因素)和被动升值(外部因素)之间的博弈。一方面,美国经济进入拐点期(前期刺激政策效果逐渐消退、中期选举后额外扩张的财政政策面临阻力、加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渐显现、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美元有主动贬值动能。另一方面,年初以来美元升值中近70%来自于欧元的贬值。如果欧洲经济继续超预期下行,欧元有贬值压力,那么美元将有被动升值的动能,欧洲经济变化是美元短期的波动来源。

债务因素:债务压力来袭。长期来看,美国债务规模(国债总额/GDP比例、国债增速)增长过快的时期往往带来美元走弱。短期来看,目前债务处于高位且增速较快(美国总债务占GDP 比重超过120%,过去十年的平均增速是12.4%)快速增长的债务问题或将引发对美国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为美元带来贬值压力。

货币政策因素:加息周期结束。长期来看,本轮加息本质是回归常态化而非预防经济过热,因此在经济并非过热背景下的加息注定无法长远。短期来看,美债收益率曲线正在抑制美联储加息步伐(美国长短端利差已经收窄至200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债收益率曲线趋于倒挂),随着本轮加息周期结束,货币紧缩对美元的提振效果逐渐熄火。

交易因素:套利需求减弱。2018年美元上涨受到套利资金的推动(美欧、美日利差扩大),随着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美国利率水平趋稳,套利资金对美元需求将有所减弱。

(2)人民币:强势概率增加 易升难贬

年初以来美元96震荡,人民币汇率主动升值2%带动CFETS指数从92回升到94,回顾过去三年,我们一直认为所谓的“维持一篮子稳定”的锚大概率在94左右,当下一篮子正好在锚值左右。

当下是汇率重要的观察时点。一篮子指数目前在94锚值左右,仍属于超贬后的合理回升范围,一旦超过95仍持续冲高,如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波动过滤和收盘推动,或有汇率主动引导的可能性。

2019年汇率的因素排序或为中美>美元>结售汇基本面:经历三年人民币汇率目前波动率与G7货币基本同区间,因此个人企业与金融市场对汇率波动忍耐度明显提升,结售汇基本面即便在2018破7担忧时也没有发生明显恶化。因此前两个因素造成的银行间交易或更为重要。2019美元由于经济压力增加+加息马达失火+美债利率回落面临中枢下移,利好汇率。中美,只要不是完全对抗情景,汇率易升难贬。详细观点请见【华创宏观交运轻工商社】汇率如何看?强势汇率的预期受益标的有哪些?

2

国内宏观


今年一季度各项经济、金融数据表现良好,尤其是3月份社融和信贷数据大超预期,经济似乎有企稳迹象,而近期公布的4月份经济金融数据表现不及预期,出现回调,月度宏观数据表现出较强的波动性。4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大幅回落,或源于增值税减税带来的提前备货效应退出的影响;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7%,较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形成支撑,制造业投资则继续成为拖累。消费方面主要受节假日错位影响,4月份消费增速大幅下滑1.5个百分点至7.2%。而4月份的社融在刺激政策调整及高基数影响下同比出现收缩。整体来看4月份经济数据较弱,证伪经济“V型”反转,但仍处于平稳运行的区间。

1. 经济:3、4月经济数据波动较大,房地产投资继续维持高位

(1)税率调整及春节因素导致工业增加值波动较大

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较上月大幅回落3.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波动较大,一方面与增值税税率下调导致企业在3月份提前生产备货,从而导致4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弱于3月份有关,另一方面与春节因素影响,今年开工较去年提前导致3月份工业增加值强于4月有关。分三大门类看,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是工业增加值增速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采矿也增长2.9%,增速较上月回落1.7个百分点,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9.5%,较上月增长加快。分行业来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速较上月加快,而有色、化工、橡胶塑料等行业增速均有所回落,汽车制造也持续低迷,呈负增长。随着节日因素及减税因素效应的减弱,5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或将回升。



图1:制造业持续拖累工业增加值

数据来源:Wind,IMI

(2)房地产投资维持高位,制造业投资持续低迷

固定资产投资来看,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7%,较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基建投资增速4.4%,增速较为稳定,房地产投资增速12.1%,仍维持在较高位置,而制造业投资增速为-1.2%,成为投资增速下滑的重要原因。

基建投资增速保持稳定与财政支出的增加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有关,1-4月份基建增速保持较高增速,一定程度上支撑着投资增速,往后看随着地方债发行放缓以及政策刺激的减弱,基建增速可能将趋缓。

4月份房地产投资增速为12.1%,持续维持高位;新开工面积增速15.5%,小幅回落2.6个百分点,但仍处于高位;销售方面,4月当月同比增长1.3%,较前值小幅回落0.5个百分点;土地购置方面,4月土地购置面积累计和当月同比降幅分别较前值扩大0.7和4个百分点;施工当月同比回落至29.5%。综合来看,4月房地产销售、新开工增速等指标均有所改善,表明地产投资对经济托底的韧性。今年地产企业融资环境较去年普遍宽松,同时房地产销售出现复苏,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或仍能维持高位。

4月份制造业投资增速为-1.2%,较上月大幅回落4.9个百分点,继续成为投资增速拖累,其中金属制品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跌幅居前。投资增速低迷一方面与制造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盈利能力恶化有关,另一方面也受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虽然去年四季度以来的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的一系列措施取得一定效果,但并未改变民企自身经营及盈利能力,同时今年以来汽车和计算机通信电子制造业走弱对制造业投资带来较大拖累。随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加大,未来制造业投资仍将面临较大压力。

(3)消费疲弱,增长动能不足

3月份房地产相关消费增速回升带动消费回暖,而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2%,较上月回落1.5个百分点。分项上看,必选和可选消费均出现较大回落,可选消费中地产相关的家具、建筑建材等消费品跌幅居前,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及家用电器类同比增速分别回落8.6、11.1和12个百分点至4.2%、-0.3%、3.2%;汽车销售增速略有反弹,4月的单月增速为-2.1%,但从消费增速的绝对水平来看,汽车消费仍然最弱;化妆品、服装、日用品等必选消费也有不同程度下滑。消费增速下滑一方面是受季节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与假期因素导致4月份节假日天数同比减少两天有关,剔除节假日影响4月份同比增速持平3月。短期来看节假日错位或使5月份消费增速有所反弹,但由于居民对未来经济预期不乐观,居民消费或更加谨慎,消费增速反弹难以持续。

(4)外部环境恶化,出口承压

按美元计价,4月份出口额当月同比增速为-2.7%,较一季度累计增速由正转负,较上月更是大幅回落。从国别来看,4月份对美国出口增速大幅回落16.9个百分点至-13.2%,对欧盟、日本和韩国出口较上月分别回落17.5、26和73.5个百分点至6.2%、-16.4%和-7.4%。4月份出口增速同比显著回落一方面是去年抢出口的高基数导致,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下外需疲弱,4月全球制造业PMI指数录得50.3,为2016年5月以来最低值,表明全球经济依然低迷。虽然在全球经济走弱下部分亚洲国家通过降息以提振经济,全球经济存在复苏迹象,但由于中美贸易关系的不确定性较大,同时去年的抢出口形成了高基数,5、6月出口增速仍将承压。

按美元计价,4月份进口额同比增速为4.0%,较上月大幅回升11.9个百分点。分国别来看,4月份中国从美国进口增速与上月相当,为-25.7%,但从欧盟、日本以及新兴经济体的进口同比增速均有所回升,其中对欧盟和日本进口增速较上月回升9.3和15.5个百分点。4月份出口明显好转主要原因是今年以来逆周期调节以及减税政策的发力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内需。同时一季度工业增加值、社融、房地产等数据均有明显改善,经济数据明显好于预期,一定程度上提振了消费需求。

4月份贸易顺差为138.4亿美元,较上月较少185.8亿美元,主要原因是外需疲弱下出口增速大幅下滑。往后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仍将制约我国出口增长,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大更使得出口承压,而进口短期内在逆周期调控政策下或仍对进口保持支撑,进而导致未来贸易顺差将进一步缩小。


图2:内需支撑进口大幅回升

数据来源:Wind,IMI

2. 通胀:CPI、PPI继续温和上涨

(1)食品项带动CPI持续走高

4月份CPI同比增长2.5%,继续保持上涨态势,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1%,非食品价格上涨1.7%,食品价格上涨依然是CPI上涨的主要推动力。从食品分项来看,猪肉、鲜菜和鲜果同比涨幅分别为14.4%、17.4%和11.9%。非食品项中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居住价格分别上涨2.6%、2.5%和2.0%,交通和通信项同比则下跌至-0.5%。环比来看,猪肉价格环比上涨1.6%,继续保持上涨;鲜菜价格环比下降4.5%,主要是天气转暖供给增加;鲜果价格环比上涨2.6%,受供给减少和需求增加双重影响。4月份猪肉价格小幅上涨,主要是需求降低影响,随着五月份需求回暖,加之养殖户补栏意愿不强,猪价或继续上升。同时进入二季度以来,天气转暖使得对鲜果需求上升,而供给的减少使得水果价格在5月份上涨明显,4月份以来苹果、哈密瓜、西瓜等水果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因此预计在猪价和鲜果价格上涨拉动下,5月份CPI或将进一步上涨,但整体上涨空间有限。

(2)PPI继续企稳但后续上行动力不足

4月份PPI同比增长0.9%,连续两个月上升,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主要源于翘尾因素的影响。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从环比看,PPI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石油、黑色金属环比增速较高;生活资料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2%,主要为食品价格上涨。进入5月份,CRB工业原料现货指数快速下行,6大发电集团耗煤量走弱或预示PPI继续上升动力不足,同时5月份翘尾因素减弱,5月PPI增速或将放缓。

3. 金融:信贷社融回落,宽信用迎来考验

(1)社融增速大幅回落

4月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36万亿,同比少增4161万亿,环比少增1.50万亿,存量社融规模同比增长10.4%,较3月回落0.3个百分点。从结构上看,表内融资新增8403亿元,较上月少增1.12亿元。表外融资减少1427亿元,比上月多减2250亿元,其中新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357亿元,较上月减少1722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大幅减少是表外融资回落主要原因;新增委托贷款减少1199亿元,较上月多减129亿元,新增信托贷款增加129亿元,较上月少增399亿元。表外融资再次减少表明监管机构对非标融资的监管标准并未大幅放松。同时4月份地方专项债发行量较3月份回落。4月份社融规模大幅回落一方面是一季度尤其是三月份新增社融过高导致后续调整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向市场传递出我国的货币政策将“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的态度。

(2)长期贷款明显减少,信贷结构未能持续改善

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02万亿元,同比少增1600亿元,环比少增6700亿元。其中居民贷款增加5258亿元,环比少增3650亿元,而居民中长期贷款环比仅少增440亿元,表明今年以来房地产销售回暖,居民增加购房对长期贷款形成支撑;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新增3471亿元,同比少增2255亿元,环比少增7188亿元,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均出现下降,而票据融资新增1874亿元,同比环比均有增加,表明贷款结构恶化。而地方政府专项债方面,4月份新增1679亿元,同比多增871亿元,较上月节奏有所放缓,考虑到今年专项债发行的提前,后期地方债发行节奏将进一步放缓。

(3)M2-M1剪刀差走扩

4月份M2同比增长8.5%,较上月小幅回落,M1同比增长2.9%,较上月大幅回落1.7个百分点,M2-M1剪刀差走扩。在一季度宏观数据稳中向好的背景下,M2增速的稳定体现了中央对“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的态度,同时也是定向降准等宽信用政策刺激的结构。由于4月是缴税大月,企业存款减少,同时4月份政策边际调整,表外融资收缩导致企业现金流紧张,导致4月份M1增速回落。


图3: M1和M2剪刀差走扩

数据来源:Wind,IMI

总体来说,在3月份社融放量后,4月份社融及信贷数据不及预期,信贷结构有所恶化,宽信用效果面临压力。同时央行多次强调“M2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与名义GDP增速要相匹配”,表明货币政策将“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的态度。而5月以来,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部分亚洲国家已开始降息,美联储5月份议息会议表明美联储对于加息持观望态度。加之国内经济在二季度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企业融资环境还有待改善,因此预计未来货币政策或将更多的通过定向的方式进行“精准滴灌”以及疏通货币政策传导,以使得宽信用得以实现。

3

商业银行


1.央行对千家中小银行定向降准

5月6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促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9年5月15日开始,对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实行较低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对仅在本县级行政区域内经营,或在其他县级行政区域设有分支机构但资产规模小于100亿元的农村商业银行,执行与农村信用社相同档次的存款准备金率,该档次目前为8%。央行表示,约有1000家县域农商行可以享受该项优惠政策,释放长期资金约2800亿元,全部用于发放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

此前,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按不同银行类别,实施三档。即大型商业银行13.5%、中小型商业银行11.5%、县域农村金融机构8%。大型银行是指六大行(工农中建交邮),中小银行是指股份行、城商行、非县域农商行、民营银行、外资银行。县域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县域农商行、农信社、农合行、村镇银行。在基准存准率基础上,目前还实施有定向降准考核。对于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符合宏观审慎的,同时普惠金融投放量达到一定标准的,可在相应的基准存准率基础上,再降0.5或1.5个百分点。县域农商行、县域农村金融机构则不考核定向降准,而是考核“用于当地贷款发放的资金达到其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的”,存准率可在基准基础上降1个百分点。此次政策调整之后,部分符合条件的农商行,可以享受第三档8%的存准率。

在我国现行技术条件下,中小银行以传统“人海战术”的手段参与小微企业信贷,仍然是最为可行的方法。因此,以适当的政策,给予小微企业做得好的银行一定的政策倾斜,以便提高各类银行参与小微的积极性。

2. 银保监会再推12条对外开放新措施

5月1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消息称,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4月,银行业保险业发布实施15条对外开放措施,市场反应积极,目前正在有序推进实施。在深入研究评估的基础上,近期拟推出12条对外开放新措施。5月2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肖远企进一步解读称,12条开放新措施旨在进一步完善金融领域外商投资和经营环境,激发外资参与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活力。相信本轮对外开放新措施将显著提高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开放度和市场化程度。在这12条新措施中,有6条关于银行,4条关于保险业,信托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各1条,继续聚焦包括股权、市场准入、业务经营、监管规则等方面的内外资一致性。

新推出的各项开放措施,有助于我们银行业进一步对接全球领先的行业经营与管理,也会引进一些先进的业务与产品。但是,从大部分国家的经验来看,不必过度担忧外资银行进入而大幅侵占市场份额,因为银行业务有着本土化的特点,外资银行多为服务于其母国在东道国的客户,很难大幅抢占本土客户的市场。因此,我们暂不用过度担忧外资银行大幅抢占市场份额。但在某些细分领域,外资银行可能还是有竞争力的,比如信用卡等。

3. 2019年4月货币金融数据分析

2019年4月末,基础货币余额为29.88万亿元,全月下行4940亿元。其中,现金(货币发行)减少了1528亿元,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减少了3446亿元。全月央行的各项广义再贷款共投放基础货币428亿元。此外,缴税等财政因素回笼基础货币4653亿元,央行的“其他资产”下降,也可能相应回笼基础货币496亿元。

4月末的M2余额为188.47万亿元,同比增速为8.46%,略有回落。按不含货基的老口径计,4月份M2减少4303亿元。从来源分解,其中对实体的贷款投放,派生了1.04万亿元M2;同时财政缴款回笼M2约4653亿元,通过购买企业债券投放M2约1753亿元;通过银行的SPV投资(投放非银、非标等)回笼M2约1.20万亿元;外汇占款则影响不大。

表1:4月M2增量的结构


4

资本市场


1.股市:市场依然表现出对于贸易摩擦的担忧

(1)市场:震荡下行  调整加剧

中美贸易争端笼罩下,A股延续下行趋势,主要指数不同程度下跌。创业板指连续两周领跌。市场格局差异较小。

(2)资金:稳定持续  均衡继续

行业中电子、非银、传媒跌幅居前三;食品饮料、有色金属、农林牧渔上涨。两融余额继续出现下降,下降幅度有所趋缓。行业融资余额方面,食品饮料、交通运输、交通运输融资余额单周升幅在1%以上,商业贸易、农林牧渔、休闲服务融资余额下降幅度最高。

情绪:成交额持续走低  换手率波动下行

上周各市场日均交易额相对前一周略有降低,交易额仍然低迷;各市场换手率全周水平较之前一周有所下降。

(3)展望

市场表现依然体现出对于贸易谈判摩擦的担忧。情绪上的波动从外汇市场上也得到反馈。历次贸易摩擦对于市场最大的冲击往往在美方最初宣布时,后续扰动会更为平缓。而4月中旬之后,股市调整的内因在于政策层与投资者对于经济的预期出现分歧,政策层相对更为乐观而投资者较为谨慎,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有助于政策层与投资者对于经济的预期重回一致,政策与经济的组合可能重回“经济弱+流动性偏松”的状态。结构上,建议关注更享受流动性改善的成长行业,成长类个股有望重新恢复向上修复的进程。但无论如何,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前景依然美好,特别是新兴产业更加值得期待;而投资方面,降低预期,及时分享改革深化的成果,或许会更好。

2.债市:转债重回配置区间

近期,避险情绪上升,长端收益率震荡下行,加之货币宽松预期等,部分人士对债牛重启有较高期待。五一假期后,受海外因素影响,国内市场避险情绪上升,债市震荡走强。同时,央行宣布对中小银行实施较低准备金率,加之月初流动性宽松,货币市场利率明显回落,隔夜利率一度大幅回落至1%附近,货币宽松预期重现,部分投资者对利率债的趋势行情抱有较高期待。

流动性短期变化更多是临时对冲,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不变;未来几个月,CPI通胀快速上行、信用环境趋势修复等,会加大长端收益率上行压力。从近期央行吹风会表态和操作来看,央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货币投放更加注重结构引导,社融存量增速中枢或在波动中逐步抬升。同时,伴随猪价影响的扩大, CPI进入快速上行通道,未来几个月或升至3%左右。

同时,利率债供给或进一步上量,而境外机构增持规模有限,供需变化也可能对交易行为产生压制。 2季度开始,国债供给上量,加之地方债发行节奏前移、额度增加, 预计未来5个月利率债月均供给或达6500亿元左右,高于1季度的月均5200亿元。4月境外机构增持国债190亿元,巴克莱指数中国债券持仓占比升至1.15%左右,若20个月达到约6.06%,未来境外机构增持规模有限。

展望:近期转债市场虽随着权益市场出现大幅调整,但是转债跌幅远低于权益市场;截至2019年5月10日,转债市场价均值跌至110元左右,溢价率大幅压缩至20%左右。与此同时,4月以来,低价券中出现较多债跌股涨的情形;反映出市场对转债关注度的提升。当前,在市场大幅调整之下,转债市场整体处于防御性和跟涨能力均较强的状态,转债重回配置区间。个券选择上,建议重点精选存量低价券、关注新券。

本期专题报告全文详见二条:《“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企业升级》 

免责声明


本文件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以下简称“IMI”)制作,仅供派发予特定收件人,不得作为业务招揽或相关商业活动之用。本文件的版权为IMI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

本文件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公开资料,但IMI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文件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收件人参考之用,而不应视为出售要约、订购招揽或向浏览人士提出任何投资建议或服务。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任何人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文件所造成的一切后果,IMI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编委名录


学术指导 (按姓氏音序排列):
贲圣林 曹 彤 管清友 瞿 强 涂永红 魏本华 张之骧 赵锡军

主 编:  宋 科

执行主编: 彭俞超

编 委(按姓氏音序排列):

陈启清 芦哲 彭俞超 宋科 孙超 王剑 熊园 张 瑜 朱霜霜 朱凯

     《IMI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简介


《IMI宏观研究月报》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推出的系列性月度分析报告。与现有宏观研究报告不同,本报告更加侧重宏观分析的学术性。报告包括宏观分析、专题分析和数据汇览三大板块。其中,宏观分析板块包括海外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研判、国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分析、商业银行经营情况和金融市场分析等四个部分。专题分析是本报告的特色,主要针对一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经济金融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提高了本报告的学术内涵。本报告由IMI研究员倾力打造,由各位资深学术委员倾情指导,是IMI的主要学术产品之一。

IMI宏观经济研究室出品《IMI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2019年5月)。

后台回复“月报20190531”获得PDF全文。

文章整理  孟源祎

图文编辑  张子玥

审校  田雯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IMI宏观月报|提升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推动经济去杠杆(2019年4月)

IMI宏观月报 | 从银行风险承担视角理解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2019年3月)IMI宏观月报 | 需求结构视角下的产业结构转型(2019年2月)

IMI宏观月报 | 地方债务风险与金融部门风险的“双螺旋”依存与发展(2019年1月)

IMI宏观月报 | 中美货币政策效应双向溢出,但具有不对称性(2018年12月)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