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圣林:金融的未来——金融科技还是科技金融?
近日,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商发展研究院(浙商智库)指导,《浙商》杂志、世界浙商网主办的2019(第十二届)《浙商》年会在杭州举行。IMI联席所长、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院长、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贲圣林出席本次大会,并以“金融的未来:金融科技还是科技金融?”为题发表主旨演讲。探讨三个问题:金融有没有未来?会是什么样的未来?怎样达到比较理想的为人类服务的金融状态?
以下为文章全文:
1
金融有没有未来?
2
会是什么样的未来?
3
怎样达到理想的为人类服务的金融状态?
产品:金融的未来在于更简单的产品和服务,在于为适当的群体提供适当的产品,在于借由技术力量满足个性化和大众化相结合的(即所谓“大众定制”)的产品需求,也在于公平、公正、公开。导向:金融的未来应当是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大众健康需求的,是服务实体的无名英雄,而不是喧宾夺主的不速之客。价值:金融的未来在于创造价值而非价值转移,在于多方共赢而非零和博弈。形态:金融的未来一定是生态化、场景化、无感化的。政府:金融的未来关键在于生态建设,在于基础设施打造——既包括高铁公路交通等物理基础设施,也包括类如5G、区块链等技术基础设施,还包括制度等软性要素的合理构建,以及监管能力、监管手段的持续提升。机构:金融的未来在于市场化能力更强、数字化科技化程度更高、同时更加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的机构。人才角度:未来的金融人才将面临深刻的结构性调整,技术、研发、风控、合规、产品、网络安全等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将广受欢迎,而传统意义上的客户经理、交易员、分支行管理人员等则可能会被淘汰。学校: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的崛起正在改写、重塑、冲击传统理论的假设条件和基础,传统的金融学、经济学正在重构。未来的金融学将由像浙大这样综合性学科优势明显、学科交叉协同发展的学校引领,而传统的人文学科类学校将面临许多挑战。国家:金融的未来用武之地将更多地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广大传统金融的薄弱环节(比如农村)。例如全球接近四分之一的人口是穆斯林,而71%的穆斯林民众没有金融服务账户。我们常常讲普惠金融是为了给人类社会带来美好,这将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如果我们的社会真正想要美好、和谐的话,我们需要对这四分之一穆斯林人口和更广泛的大众群体的包容性发展有所思考。在探讨金融未来发展时,也有不少人疑惑金融未来主要发力点到底是金融科技FinTech还是科技金融TechFin。首先厘清这两个概念——金融科技FinTech指现有的金融机构利用科技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并减少金融市场摩擦,例如招商银行、华泰证券、中国平安是这方面的优秀代表;科技金融TechFin则指科技公司依托新技术开发出更优的金融产品、服务及场景,将业务边界延伸和拓展到金融领域,例如蚂蚁金服对自己的定位。我认为这两者是相向而行的,即金融科技发展需要我们金融机构更加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而科技公司做金融时也需要更加规范化、持牌化,最终才能够行稳致远。我们要积极探索协调这两股力量,共同服务金融未来发展。今天我们的大会还将评选“最信赖金融机构”,我所理解的“信赖”应当是在信任这一品格的基础上,也具备值得消费者用户依赖的能力,并且信任和依赖之间(即金融机构的品格与能力之间)应当呈现一个乘数的效应,这样才能发挥金融机构对社会发展有益且最大的效能。
我相信,责任、包容、安全、生态将是未来金融的主旋律、关键词。技术已经大大提升了金融行业的生产力水平,但是围绕金融行业的生产关系调整还远远没有到位。朋友们,愿我们不忘金融初心,牢记金融使命,树立服务人类社会美好未来的共同理想。浙江大学金融科技组团(AIF-ZIBS生态)也将一如既往地秉持这一原则,期待能够陪伴大家一起迎接更加有温度、更加有能力、更加有情怀、能够造福社会的更加美好的金融未来!谢谢!
编辑 李艳蓉
来源 浙大AIF
责编 金天、蒋旭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新世纪以来60个经济体货币危机研究
视点 | 宽松货币政策是否会卷土重来
丁剑平:货币危机、银行业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传染及叠加效应研究
视点 | 2019年全球公司所得税的基本特征和趋势
李扬: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进入新阶段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