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MI研究动态 |(2021年10月总第三十七期)

1

十月会议动态一览

点击标题查看具体内容

“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1 秋”在贵阳举行,专家热议“数字金融与商业银行管理”

2021年10月1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贵阳大数据金融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和贵州省“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重大专项课题(21GZZB01)课题组承办,中国国际金融学会、《财贸经济》杂志社和《国际金融研究》编辑部协办的“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1 秋暨‘数字金融与商业银行管理’研讨会”在贵阳举行。

“2021天府金融指数”发布会在成都举行,专家热议绿色金融创新支持低碳转型发展

2021年10月2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和中国财富传媒集团承办,四川省金融学会、四川银行支持的“‘2021天府金融指数’发布会暨绿色金融创新支持低碳转型发展研讨会”以在线视频会议的形式举行。会议由“‘2021天府金融指数’发布会”与“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成都峰会”两部分组成,来自省内外的领导、专家学者共同参会。

“大金融思想沙龙”总第168期丨聚焦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机遇

2021年10月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货币金融系和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学习两会精神,金融助力‘十四五’新开局”系列沙龙第11期暨金融科技公开课(第24讲)线上研讨会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蓝国瑜发布题为《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机遇》的主题报告。上海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金煜,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国家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陈忠阳,广西百色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李玉成,广州金控期货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丹奇在会上对报告做出精彩点评,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曲强主持。

2

十月精彩观点回顾

 

易纲:中国大型科技公司监管实践

易纲分享了中国对大型科技公司的监管实践。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中国金融科技蓬勃发展,2020年末全球前20大平台公司中,中资企业已占据五席。当然,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也给中国监管当局带来了新挑战。为了应对挑战,中国持续弥补监管制度的“短板”,陆续出台了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措施,坚持科技伦理,真正保护公平和推动创新,合理界定数字产权,实现包容性增长。

 

陈雨露: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陈雨露就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作出现状总结和前景展望,重点分享了我国的几点做法和经验,强调我国将继续秉持开放态度,坚定不移地推动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为实现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卓越力量。

 

刘珺:绿色金融面临“七重七轻”,应加快要素完善

刘珺在演讲中指出,与发达经济体绿色金融发展起步较早、产品丰富度较高、体系较为完备相比,中国的绿色金融主要存在“重融资、轻投资”等七个方面问题,应加快标准、市场、产品、参与者、数字化等多个方面的要素完善。

 

刘元春:对三季度经济增速的回落不能简单化处之

刘元春认为,三季度经济增速回落的背后是多重因素叠加下的供需两端同时疲软,形成了较为低落的市场预期。我国应当坚定不移扩大内需。在供给端,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在需求端,有必要将稳定居民收入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宏观经济政策跨周期调节不是简单为了保短期增长,而是要从中期视角、从跨周期的角度,着力于经济平滑有序的复苏。一方面,财政政策要真正落实积极定位,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应坚持总体稳健的定位,切实保证流动性的相对宽裕

 

吴晓求:“北交所”底层逻辑与颠覆性改变

吴晓求主要就北交所政策施工地图及资本市场发展、个人投资策略等多个层面详细解读北交所设立带来的重要变化,带领广大投资者了解北交所成立的底层逻辑,及对资本市场的颠覆性改变,帮助投资人捕捉投资新机遇。

 

吴晓求:系统、理性思考中国经济十大问题

吴晓求对经济学者作出理性精神、客观分析的要求,提出中国经济的十个问题,并且强调经济学者的研究要有深厚的底层逻辑,系统、理性思考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鄂志寰:“南向通”奠基债券市场双向开放

鄂志寰表示,“南向通”落地,表明稳步推进债券市场双向联通的内外部条件趋于成熟,“南向通”在为境内投资者提供跨境投资便利的同时,也为债券市场双向开放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

 

纪志宏:对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思考

纪志宏总结了建设银行数字普惠金融实践经验:一是注重通过数字技术重构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二是注重通过数字技术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三是注重通过数字技术丰富和深化服务方式。普惠金融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夯实基础,高质量纵深推进。对此他提出了五点建议,并强调在产业端、金融端、政府端发挥共同作用。

 

王永利:数字人民币将为未来数字经济发展和资产确权奠定重要基础

王永利提出,数字人民币可以尽快替代所有传统人民币,商业银行也是如此,这样就会使数字人民币的规模充分满足全社会乃至于国际化的需求。不过,目前的加密数字货币要进行跨平台、跨链的支付并不容易。对于各国的央行数字货币而言,也需要解决和其他国家央行数字货币系统或平台连通、跨境使用的问题,还有很多困难和挑战。

 

周道许:做好科技“加减乘除法” 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

周道许刊文指出,科技能够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是因为技术有能力、市场有需求、监管跟得上;要做好科技“加减乘除法”,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

 

张明:从国际金融的视角分析货币金字塔

张明认为,如果货币金字塔不能脱离财政问题和资源转移的问题而独立存在,那么包括数字货币在内的超主权货币就难以成为全球储备货币。比特币本身币值波动巨大、缺乏信用支撑、数量恒定,使得它难以成为货币金字塔上的第一层货币。

 

伍戈:稳经济,是难,是易?

伍戈及其研究团队撰文指出,大潮退去,经济内生动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近期我国宏观经济数据明显趋弱,已不能由疫情、外需等不可控的外生因素来简单解释。周期性的需求回落如果再叠加结构性的供给收缩,这对于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出不小的挑战。

 

钟红:数字欧元的发展前景与挑战

钟红撰文指出,数字货币是数字经济的发动机和数字社会的助推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积极探索法定货币数字化形态,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逐步由理论走向实践。数字欧元发展迈入了新阶段,数字欧元将对欧洲乃至全球的货币支付体系和金融市场产生巨大影响,但其所面临的挑战与风险同样不容忽视。

 

蓝虹:环境保护、可持续金融与政府支持

蓝虹认为:环境保护、可持续金融都离不开政府支持。实现中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重要手段的金融支持,也必须以可持续金融理念为指导。可持续金融理念的核心,是实现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要在中国成功发展可持续金融,使金融机构接受可持续金融理念,并转化为行动,必须深入研究金融机构的制度变迁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发展战略和路径

3

十月报告&论文推荐

扫描二维码查看具体内容

【IMI Working Papers NO.2132】地方政府债务人行为动机下的“同群效应”

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仅需要严控地方政府债务红线,更重要的是理顺和规范债务人行为动机。本文利用26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城投债为研究对象,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地方隐性债务扩张的背后原因,旨在回答,除去财权和事权不匹配的被动影响之外,地方政府是否存在主动举债行为以及背后动机。研究发现,地级市是否发行城投债的二元选择存在显著的“同群效应”,进一步,剔除地级市被动发行城投债的因素后,应用空间计量模型,采用准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发现地级市主动发债规模亦存在显著的“同群效应”。经济增长动机(压力)和晋升动机(压力)会增强这种“同群效应”,存在外部示范学习机制和竞争性模仿机制,并呈现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跟随者”更喜欢模仿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领导者”发债的特征。分区域的异质性分析表明,由于东部地区主动负债的空间更大,东部地级市竞相发债产生的“同群效应”更强。地方政府债务人行为动机产生的“同群效应”,为解释城投债规模为何持续增长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拓宽了对中国城投债的认识,对于管控地方政府负债行为从而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一定政策含义。

【IMI Working Papers NO 2133】基于FRTB的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计量管理与未来展望

市场风险计量管理不仅是约束和规范金融机构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体现一个国家整体金融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更是影响一个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领域。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国际接轨速度大幅度加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仍存在部分不足。本文在梳理我国风险计量管理实施情况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基于FRTB的市场风险计量管理的内涵及其在美、欧、加、英等国家及地区的最新实践,并基于国际经验和我国实际,提出了加强金融安全观、强调自主可控、支持专精特新的若干建议。

【IMI Working Paper No. 2110 [EN]】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with Two Exchange Rates of a Single Currency: the Chinese Experience

In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 transmission of monetary policy through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is complicated by the coexistence of financial restrictions and arbitrages. Using China as an example, we show that the coexistence of exchange rate interventions, capital controls and an onshore-offshore exchange rate differential makes the long run equilibrium in the currency market nonlinear. Disturbances to this nonlinear long run equilibrium could offset the impact of monetary policy actions on domestic price stability. Omitting such nonlinearity leads to biased inference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IMI Working Paper No. 2111 [EN]】Urban Wage Inequality: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China's Great Transition

Along with the further reform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urban China has experienced an evident increase in wage inequality. Using provincial-level data for the period 1993–2013and individual-level data from five waves of the China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 from 1988 to 2013,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the SOE reform affects wage distribution in urban China by considering three mechanisms: wage determination,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institutional segmenta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overall inequality increased with the reduction of SOEs’ share in the economy. Moreover, through a detailed Oaxaca–Blinder re-centred influence function decomposition, this experiment obtains consistent and robust result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oft budget constraint,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increase in urban wage inequality has been mainly caused by wage structure effects. Since the SOE reform in the 1980s, the wage determination mechanism has chang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return of the labour force to education. During this period, institutional segmentation was of less significance in explaining the wage gap between SOEs and non-SOEs. Furthermore, the accelerating ageing process of China’s population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trajectory of urban wage inequality throughout this period.

4

十月宏观月报

点击标题查看具体内容

《IMI宏观月报》(第54期)| 美联储Taper如期启动,国内经济数据表现低迷

【海外宏观】美国经济增速不及预期,欧元区经济复苏放缓

【国内宏观】双限下工业生产明显放缓,企业和居民中长贷偏弱

【金融机构】附加监管规定发布,央行回应房地产金融相关问题

【资本市场】股市情绪有所回暖,债市中长端利率震荡上行


编辑  刘嘉璐

文字整理 刘嘉璐 褚菁菁 栾伊珉 

监制 商倩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