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金融发力点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人大重阳 Author 王国刚
导读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2023年迎春论坛“新的动荡变革期与中国未来”于线上线下成功举办,人大重阳老中青人才齐聚一堂,共同研讨在全球新变革阶段的国际秩序新动向,IMI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王国刚作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金融发力点”的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再过不到20天就是春节了,先给大家拜个早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体系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构成部分。金融使命的履行状况、金融功能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步速和实现程度。
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交汇时期,面临着六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现代科技进步的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现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材料科学技术、海空技术等日新月异,从根本上决定了一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加快高新技术发展,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但关键性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靠自主创新。关键性核心技术的覆盖面、研发速度和领先程度,不仅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和质量,中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而且决定了中国在全球经济政治中的话语权和引导力。
二是全球政治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在“美国优先”“美国第一”的扭曲理念膨胀下,美国及其追随者为了维持它们的领先地位,屡屡在国际社会挑起事端,进行长臂管辖,以单边规则打压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给中国的和平发展设置种种障碍,寻找各种机会抑制乃至制裁中国发展,通过了高科技对华禁售等法案,而且扰乱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推行着“逆全球化”“去全球化”,给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难以预测的不确定性。
三是公共卫生事件频发。新冠病毒疫情严重冲击了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正常经济社会生活秩序,虽各国和地区调动各种资源抗疫防疫,但新冠病毒疫情依然与人类共存,这给全球政治经济发展增加了新的变数。
四是应对气候变化更加紧迫严峻。全球气候变化情势异常严重。2022年以来,各国和地区大面积发生旱灾水涝,一些国家的气温屡创新高,各种自然灾害明显增多,但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依然在落实“巴黎协议”上频繁作梗,俄乌冲突更是给一些欧洲国家重返使用煤炭、增加碳排放以口实,显然,应对气候变化依然任重道远。
五是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深水区。在去产能、去库存和去杠杆任务取得阶段性成就的基础上,“补短板”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心。要弥补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市场结构的短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需要落实创新驱动,而且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同时,需要进一步厘清供给中的商业性、公益性和公共性边界,在优化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基础上,激励第三次分配,以进一步统筹效率与公平,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六是实现稳增长任务艰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通过增量调整存量的过程,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速就难以有效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稳中求进,首先要稳住经济增长、稳住就业、稳住市场主体,在“稳住”的前提下求提质增效。2021年以后,中国经济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情势下,要保障经济增长步入合理预期的区间,需要花大功夫,打通诸多堵点,破解一系列难点。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情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金融体系应从六个方面发力:
第一,坚持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二十大报告强调:“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这要求金融体系的资金供给、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等充分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其中包括,创新金融运作方式,积极推进资源要素顺畅流动、破解资源流动中的堵点难点;提高中长期资金供给能力,促进实体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建立在中长期资产基础上;创新各种直接融资产品和服务,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激活商业信用机制,破解货款拖欠引致的供应链堵点,保障中小微企业货款顺畅回流;加大面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和技改贷款;提高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夯实实体企业的资本基础。
第二,加大对关键性核心技术创新的金融服务能力。与“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要求相适应,深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等;加快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的发展,充分发挥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基金在激励关键性核心技术研发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发挥科创板机制,以创业利润激发创业资本的聚集,加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第三,加大金融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力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种子产业发展、优化乡村经济结构,要求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深化普惠金融,由此,一要在农村土地确权的基础上,推进土地抵押贷款,扩展农业和农户的资产负债规模;二要加速“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进程,提高农民分享金融运作收益水平;三要提升政策性金融、财金合作、银保互动等功能,缩小城乡差距。
第四,加快绿色金融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是国策。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增强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完善环境治理体系,践行双碳义务,需要有效调整财政资金的运作取向、运作效率和运作机制,也需要加大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一方面积极支持经济发展向绿色转型,促进节能节水和土地集约利用,另一方面,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创设和推进绿色金融产品的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
第五,完善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金融机制。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组成部分。中国金融对外开放主要发力点有三:一是稳步推进资本账户的对外开放,尤其是境内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提高金融市场的全球化程度,拓宽境内外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二是高水平地完善开放型金融制度体系建设,形成适应全球化的金融监管模式。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储备货币中的比重。
第六,加快构建防范国际金融风险传染的新机制。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金融情势,中国需要加快构建和完善防范国际金融风险传染的相关机制,进一步完善对国际收支状况的监测,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储备规模的基本稳定;加大对外投资和在外资产负债的监测,形成全口径外债监管机制,切实保障到期外债的及时足额清偿;完善境外投资分类分级的监管体系,构建海外利益保护机制和风险预警防范机制。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来源|人大重阳
版面编辑|曹涵琦
责任编辑|李锦璇、蒋旭
总监制|朱霜霜
近期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