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蕴岭:期待峰会有更多实质性建议和成果|一带一路大家谈

张蕴岭 国观智库 2019-07-17



国观智库多年来一直积极开展“一带一路”相关研究工作,为其建设献言献策。值此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国观智库特推出“一带一路”大家谈系列专题,邀请国内外各领域专家从不同方面解读“一带一路”倡议,以飨读者。


查道炯:“一带一路”国际舆论阻力不减, 打铁还需自身硬! | 一带一路大家谈

中东欧视点: 中国需面对“一带一路”带来的意外效应 | 一带一路大家谈

高天明:俄罗斯如何看待“冰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大家谈

钱峰: 印度是“一带一路”在南亚推进的最大障碍| 一带一路大家谈

韩学者: “一带一路”应多关注韩国, 可以和“新北方政策”对接 | 一带一路大家谈

印尼视角:“一带一路”如何影响东南亚? | 一带一路大家谈


本文字数:2364字

阅读时间:分钟



张蕴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山东大学一级教授,东北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国观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首席研究员。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十秒看全文


“一带一路”是一个新的合作方式,倡导共商共建共享,中国要把这个特点说透彻。


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要目的就是凝聚共识,让大家了解“一带一路”倡议是什么。论坛后的“一带一路”不再是一个严格按照既定路线推进的地缘行动,而是代表一个新的更广泛的发展方式。如果说第一届论坛是“释疑”,增进共识,那么第二届论坛更多应该走向务实,让“一带一路”落地扎根,做得更好。



张蕴岭:期待“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有更多实质性建议和成果



国观智库:


张老师您好,请问“一带一路”倡议是如何缘起的?其特点是什么呢?



张蕴岭:


“一带一路”提出有一个大背景,就是中国经济转型。第一,中国要找到一个新的方式来扩展对外的关系。当时,中国在贸易领域已经是第一大出口国,再拓展贸易,受到的抵制会更多,所以,纯粹用贸易的办法来拓展对外经济关系已经受到限制;第二,中国的经济结构需要调整。大量的过剩产业要么关掉,要么转移,但是,中国大量的产业都是比较落后的,简单的转移他国不会接受;第三,中国有丰富的通过经济合作的方式实现对外援助的经验。中国过去对落后国家的援助不是西方定义的发展援助,中国是通过经济合作的方式来帮助发展中国家。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但是丝绸之路不是新概念,1992年我国就提出建设“大陆桥”,建设丝绸之路连接带等。2013年,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之后,在印度尼西亚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于是“一带一路的布局出台。2015年,中央政府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即要把“一带”和“一路”连接起来。





“一带一路”是一个整体概念、框架,中国希望去发展更多综合关系,拓展更多机会,所以,中国领导人出访都是与对方国家签订政府间合作协议,签订的一个最大的合作协议就是与中东欧的16+1机制。


过去的经济合作方式,要么是产业转移,要么是发展援助,“一带一路”实际上是第三种,就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方式。共商共建共享,不是哪一家独大,比如从贷款方面看,亚投行不光是中国的,也是大家的,而且亚投行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都有合作。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提供了很多新的机会,也迫使中国企业升级了新的理念。过去企业出国投资,不管其他,只要有收益就行;现在有了新理念,企业走出去就要考虑可持续发展和共享的问题,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减少环境破坏,共享就是当地要受惠。


“一带一路”六年来的建设有很多地方值得总结。一方面,中国取得很大成就,谁也否认不了,不管别国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一带一路”已经是既成事实,中国政府会继续推进;另一方面,中国也总结很多经验教训,对项目的选择,对与对方国家的合作方式等,都需要反思。比如,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应该由中国主导,还有就是一些国家政府不参与,但是应该鼓励这些国家的企业参与铺平道路。





国观智库:


请问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产生了哪些影响?



张蕴岭:


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要目的就是凝聚共识,让大家了解“一带一路”倡议是什么,总的来说是比较成功的,联合国、发达国家都派代表参会了。印度不来参会有深层次的原因,中国在陆上有一条通道,从中国西南到南亚、东南亚的海上丝绸之路要连接印度洋,这就冲击了印度,印度战略界认为这是打通了印度的背后,这种战略误解比较难消除。


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有一个变化,就是“一带一路”不再是一个严格按照既定路线推进的地缘行动,而是代表一个新的更广泛的发展方式。中国政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者,但这不是一个独奏,而是一个大合唱,光中国参与是不够的。所以之后拉美国家也参与其中。在新的合作方式中,只要可行什么都可以做,只要愿意谁都欢迎。





国观智库:


在您看来,“一带一路”倡议诞生六年来,存在哪些问题呢?



张蕴岭:


首先,还是要循序渐进,抓住重点,避免一哄而上,扩张太大。“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国内各个省市地区和企业积极性高,大家都跑出去到处找项目,出现了相互竞争的现象。有的国外观点认为,中国组建“亚投行”,推动成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套计划说明中国好像有一个大战略,是要排除西方世界,主导“一带一路”地缘区域的国家。有些国家不愿意加入“一带一路”,但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加入了亚投行,说明他们还是看好未来发展的机会。


其次,有些项目上马快,缺乏统筹规划。以建高速铁路为例,费用和大,周期很长,许多国家缺乏承受能力,需要考虑当地能力,需要从小到大。马哈蒂尔上台提出修改高速铁路建设规划,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进过修改后,继续进行可能效果更好。再比如,在很多欠发达国家,可能需要先建设普通公路,再逐步发展高速公路比较好。中国可以贷款,但是有还款期限的,这些都需要合理的设计,中国政府与企业要在发展过程中要逐步总结经验和教训,避免“一带一路”产生的副作用。


最后,要对“一带一路”项目设限,立规,严格标准。走出去企业情况复杂,不能都打着“一带一路”的旗号。可以每年公布一批“一带一路项目,招标,建设中和建成后验收。我曾经建议,“一带一路”要有边界,要有标准。不仅项目的立项要符合标准,后面还要按照标准验收,如果做的不好要在“一带一路”名单中剔除。





国观智库:


您如何看待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越来越多呢?这释放了何种信号?



张蕴岭:


西方认定“一带一路”是中国的一个大战略,要主导沿线地区。我说过,“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地区概念,而是一个新的合作方式,中国要把这个特点说透彻。


我并不认为所有国家都一定要参与“一带一路”,愿意参与的可以参与,但有的国家不愿意,也没有什么。所以,成效不能看多少国家参,或者以参不参与“一带一路”作为对华友好的表现,还是要看“一带一路”项目的执行质量,以及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还有一点,就是在不同倡议间推动链接。



国观智库: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已于今天召开,您最想听到什么样的声音呢?



张蕴岭:


我想听到的各国不光说,“一带一路”“很好”(Good),我希望能进一步坐实,提出共商、共建的具体项目,拓展经济合作、交流合作的新方式。如果说第一届论坛是“释疑”,增进共识,那么第二届论坛更多应该走向务实,让“一带一路”落地扎根,做得更好(Better)。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后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图片来自网络




招聘| 全职研究岗大量放出!国观智库期待你的加入


应处理好战略投资和商业运营的关系——国观智库年度独立报告发布会热议一带一路海外港口建设


中德关系最稳定务实 中欧关系合作大于竞争——前驻德国大使史明德为“国观时局讲堂”开局


菲律宾南海问题上对华生变! 是任性还是必然?


共议中巴两国文化融合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国观智库“一带一路”沿线国合作与发展系列对话会(第四期)成功举行


重磅!张海文, 田秋宝: 关于南海国际舆论战及其主要特征分析


印尼视角:“一带一路”如何影响东南亚? | 一带一路大家谈


观点|半岛局势历史拐点! 各方能否把握珍贵时机?


海里塑料比鱼多!舆论&污染双重风险,中国如何应对?


国观智库自媒体平台现接受文章投稿,稿费从优。有意向者请发送稿件至:research@grandviewcn.com,并在标题中注明“投稿”。要求:原创未发表时政评论类文章,领域涉及海洋治理、一带一路、中美关系、中欧关系等,字数1000-2500字。如被采纳,我们将在收到稿件后一周内邮件回复。

国观智库成立于2013年,是中国最知名的独立智库之一。国观智库始终坚持“行知·致远”的发展理念,用知行合一、行稳致远的态度和实践致力于中国的安全、繁荣和稳定,研究领域聚焦于海洋战略与蓝色经济、边疆治理与全球反恐、”一带一路"与境外投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