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装饰》杂志2019年第5期介绍

装饰编辑部 装饰杂志 2021-09-22

 艺术设计月刊 

--

2019年第5期

1958年创刊/总第313期

清华大学主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


【主编方晓风“写在前面”】


今年,世界多地都有纪念包豪斯建校100年的活动。诚然,包豪斯是谈到现代设计跳不过去的重要章节,虽然办学历史仅仅14年,但其师生们在后续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而成为一种符号性的存在。细究起来,包豪斯与中国设计虽有关联,但只是一种弱联系。尽管有几位前辈接触到包豪斯,了解其一些成果和思想,但中国设计教育走过的路,却不是包豪斯所能概括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包豪斯在中国设计学界并不是热词,据粗略地统计,包豪斯相关研究的高峰出现在10年前,即包豪斯建校90年之际,这本身就是颇可玩味的一个现象。


包豪斯诞生于德国,有其特殊性。现代设计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各个国家的发展环境和历程都有所不同,推动现代设计发展、成形的也不仅仅是包豪斯一股力量。基于这样的事实,在包豪斯建校100年之际,如果满足于细数包豪斯与中国设计的那些弱联系,意义并不大。但包豪斯作为现代设计的一个标本,对于中国设计,尤其是中国的设计教育而言,无疑具有独特的参照系价值。以包豪斯作为一个参照系,我们能冷静地看到中国设计教育的特殊性,也可认真体会现代设计教育的普遍性究竟是什么,我们走过的路是否有偏离之处,我们今后更应该关注教育的哪个方面。


包豪斯的百年纪念,为我们反思中国设计教育的历程提供了一个契机和切入点。因此,本期的《特别策划》栏目,即以“中国设计教育”为题,采访了一批中国设计教育界的前辈和专家,他们既是中国设计教育发展的见证者,也是积极的参与者,同时也代表了中国设计教育发展的不同源流。在中国设计现代化的进程中,既有明显的外来影响,也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立场,其境遇没有别的国家可以简单类比。尤其近40年,伴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中国设计和设计教育所经历的规模扩张,以及社会的高需求,也是其他国家所难以想象的。这批访谈,既是为这段历史留下一些史料,也是希望通过对不同院校的具体实践的回顾,勾勒出历史发展的简要脉络。后来者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而设计教育界的同仁则可从中找到不少富有启发性的思考。包豪斯强调“做中学”,通过实践来学习,而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为代表的中国设计院校则是在承担国家建设任务的同时进行教学。其中异同之处,值得深思。包豪斯毕竟已成历史,对今天的人们来说,更重要的还是以前瞻的眼光思考设计教育的走向,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设计的定义正在被改写,设计教育如何因应这种变化,是更为严峻的挑战。


为配合本期专题的策划,本期《纸上展览》栏目刊载的是《陈之佛与尚美图案馆》,《海外动向》栏目发表的则是《本土化的现代主义:沃尔特·格罗皮乌斯与中国建筑》。两项内容都提供了少见的史料,以便今天的研究者更为真切地了解中国设计的历史足迹。


包豪斯看准了工业化的发展趋势,发展出了新的设计体系和形式语言。在信息化的浪潮中,我们又应该如何作为?




特别策划:中国设计教育

栏目主持:田君


1919年4月1日,格罗皮乌斯在魏玛宣布包豪斯成立。这所在历史上仅仅存在了14年的学校却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包豪斯值得研究的方面当然有很多,艺术与技术、建筑与产品、大师与学生、共性与个性、绘画与手工、舞台与戏剧……然而它的遗泽又不限于此。时光荏苒,一百年过去了,今天世界各地的人们为什么要不断地以各种方式纪念包豪斯?包豪斯的最大价值是与时俱进的设计观念,还是对教育与社会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不同的视角产生不同的答案。


《装饰》选择以“中国设计教育”为题,对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希望通过这一方式体现包豪斯的精神传承。通过记录其中鲜活生动的人与事,折射出中国社会发展变迁中对设计教育认识的深化和中国设计力量的崛起。其中既有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状的思考,更有对未来的期待。


出于保留原始素材的需要,专题以访谈的形式呈现。无论对于当事人还是后学者,这段历史都是弥足珍贵的,我们相信它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沉淀显示出越发深厚的价值。史海钩沉,史实的整理只有建立在真实语境中,才能给读者还原出相对完整的线索和思考的空间。相信对于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历史研究,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资料。


此次采访涉及众多中国设计教育发展中的代表性院校和长期从事设计教育的专家。从谈话中,我们既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学院设计教育的发展历史和特色,也能切身体会出他们在设计教育开展过程中面对的困境与抉择。前辈开拓者的认识与思考,对于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无疑是最直接的经验。我们也希望这期专题呈现出的思想的碰撞与交锋,能启发读者更深入的思考与更切实的行动。


精神的传承是最好的纪念,本期专题的用意即在于此。(田 君




认同民族文化,立足生活本身——常沙娜教授谈设计教育

采访整理:李 拓、贾 珊




编者按:1956年6月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院的师资队伍由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实用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清华大学营建系等单位的专业教师及若干海外归来的专家共同组成。1999年11月20日,经教育部批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作为中国艺术设计现代转型的摇篮以及独具设计精神的新艺术体系发祥地,学院先后涌现出庞薰琹、雷圭元、张光宇、张仃、陈叔亮、祝大年、吴冠中、袁运甫、刘巨德、杜大恺等知名的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为我国的工艺美术、艺术设计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们走访了改革开放后担任中央工艺美院院长的常沙娜先生,听她娓娓道来学院的文脉发展以及她个人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执着坚守。





张道一教授谈中国设计教育的历史、现在、未来

采访整理:周 志




编者按:张道一教授,著名艺术教育家、工艺美术史论家、民艺学家、图案学家。张道一教授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艺术学系和第一个艺术学博士点,现为全国博士后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艺术指导、民间工艺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美学会名誉会长。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第二、三、四届成员和召集人,中华美学学会第四、五届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中国美术家协会“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称号及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关于信息时代设计的思考——尹定邦教授访谈

采访整理:赵毅平、赵 华




编者按:近日,本刊编辑赴广州,对我国著名设计家、设计理论家、设计教育家和设计企业家——80高龄的尹定邦教授,就信息时代的设计与设计教育这个话题进行了采访。本文在采访录音的基础上,由编辑和尹先生共同整理而成。






传承、融合与超越——王明旨教授访谈

采访整理:田 君、周 志




编者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院)是我国设计教育的最高学府。王明旨教授于1997—2005年担任学院院长,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为学院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也是学院发展的重要见证人。本刊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问题采访了王院长。本文内容根据采访录音整理。





开拓视野,展望未来——殷正声教授访谈

采访整理:李 云





编者按:殷正声教授,自1993年至2006年历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工业设计系副主任、主任,是同济大学设计教育发展的推动者和亲历者。同济大学的设计教育与包豪斯渊源颇深,设计学学科建设特色突出,是国内仅有的三个设计学“双一流”专业之一,享有国际声誉。今年恰逢包豪斯建校百年,本刊有幸采访到殷正声教授,在采访中,他为我们讲述了同济大学设计教育与包豪斯的关系,细数了同济大学设计教育的发展历程,分享了他长期以来对设计教育方式的思考。






一个世纪的美育之路——宋建明教授谈设计教育

采访整理:赵 华、李 云




编者按:中国美术学院是中国第一所综合性的国立高等艺术学府,由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创办,并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理念,它也见证着近一个世纪的中国美育之路。我们走访了中国美院宋建明教授,他和他们这代人一起,是这个历程后四十年的亲历者。同时,作为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接受西方设计教育的学者,他以中西合璧的设计教育眼光和思想,通过设计教育、设计研究、设计管理、设计实践等多重身份,深入地参与着中国社会的设计发展进程,并不断思考、探索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





国际化、数字化视野下的中国工业设计教育——何人可教授访谈

采访整理:张朵朵、谢慧玲




编者按:湖南大学是我国最早设置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之一。何人可教授是全国教学名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自1984年12月起,何人可教授便在湖南大学任教,2004年起担任设计艺术学院院长至今。他不仅为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是中国工业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的见证人。日前本刊就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问题采访了何院长。以下内容根据采访录音整理





创新、开放、合作、交流——过伟敏教授访谈

采访整理:张 明




编者按: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是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和全国最早成立设计艺术学科的高校之一,在国内各大设计艺术专业院校中有着鲜明的特色。其工业设计专业至今仍是国内最具优势性的专业之一。本刊采访了2003年至2010年间任院长的过伟敏教授,以期对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设计教育概况有所了解。






纸上展览

栏目主持:赵 华


◆ 陈之佛与尚美图案馆

宋 健


内容摘要:1925 年秋,陈之佛在上海创办了尚美图案馆。作为一所直接服务于工业制造环节的独立设计事务所,尚美图案馆以提倡工商业、促进中国实业前途为宗旨,其优良入时的图案设计受到消费群体的欢迎,有力提振了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民族纺织工业。在陈之佛的直接推动下,图案馆完成了大量的染织图案与装帧设计业务,极大推动了设计行业从制造业中分离并逐步独立的进程。同时,图案馆亦承担图案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率先开始了职业化方向的设计教育探索,其短短两年的营业在中国现代设计史上留下了开创性的一笔。





海外动向


栏目主持:李拓


本土化的现代主义:沃尔特·格罗皮乌斯与中国建筑

[德] 爱德华·科格尔

翻译:汪 芸 

审校:朱 宁

内容摘要:沃尔特·格罗皮乌斯从未到访过上海,不过,在二战后,他接受委任在那里设计一所新的大学校园。1946年,格罗皮乌斯创建了协和建筑师事务所(TAC),而该项目则是事务所成立之后的首批项目之一。这个项目的主管是诺曼·弗莱彻,格罗皮乌斯的学生贝聿铭也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在大学校园总体规划的布局中,传统中国园林的特征显而易见。该项目是格罗皮乌斯设计的一个转折点,而贝聿铭则是这个转折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两者之间的合作可以被视为迈向批判地域性主义的第一步。





装饰杂志往期精彩回顾


《装饰》2019年第1期“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

《装饰》2019年第2期“延展动画”

《装饰》杂志2019年第3期“非遗新一代”

《装饰》杂志2019年第4期介绍“文化·旅游”

《装饰》杂志欢迎您的来稿

E-mail:zhuangshi689@263.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431   中国装饰杂志社编辑部

电话:010-62798189  010-62798878

邮编:100084

官网:http://www.izhsh.com.cn

建议邮件 书信亦可

在微信中回复“投稿”即可获得投稿须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