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装饰》杂志2019年第2期介绍

装饰编辑部 装饰杂志 2021-09-22

-- 艺术设计月刊 --

2019年第2期

1958年创刊/总第310期

清华大学主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


【主编方晓风“写在前面”】


未出正月,便还有新年的意味和情绪,但转眼2019 年已过去六分之一了。在更大一点的尺度看,21 世纪也将近过去了五分之一。时间感受的变化,是时代发展的一个表征吗?或许两者之间并没有一种确切的对应关系,但技术进步带来的物质环境和人类社会生存方式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在进入了21 世纪之后。虽然这种变化看上去没有科幻小说所渲染得那么夸张,但其中蕴含的复杂性和深刻程度,远超小说家的想象。而设计学科的发展和变化是与宏观形势的发展相匹配的,经常给人有加速度的感觉。50 年前的设计与今天的设计,可能在成果形式上还有一些相似性,但从根本上讲已不可同日而语。


在讨论事物演化的时候,"延展"可能是个有意义的概念。延展,简单说就是延伸、扩展的意思,往往并不意味着性质的变化或定位的转换,但已是变化的发端。延展意味着增量变化,随着量的积累,也可能带来质的变化。同时,“延展”也意味着对本体的重视,没有原始的基点无法讨论延展。用延展这样的概念来看待设计的发展,是一种相对平易的角度。设计是一门研究应用的学科,在应用技术、应用理论、应用观念的过程中,延展往往又是自然出现的现象。如果回顾近半个世纪设计学的历史,无论是其整体还是它的各个分支,都存在边界不断延展的现象。因此,对延展的讨论,不仅关乎具体的实践,也与学科认知有关。


本期《特别策划》以"延展动画"为题,既是对当下动画发展的审视与思考,也是通过动画这个更为具体的专业来考察设计的延展。我们既要了解延展作为现象所显现的特点,也要思考延展背后的动因和规律。通过不同层面的研讨,更好地把握设计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以动画为例,延展是在多个维度上进行的:首先是类型的维度,当下的动画无论是表现形式、图像语言,还是目标观众、传播方式,都大大丰富了;其次是技术的维度,技术发展带来的生产方式、产量的增长是如此直观,也带来了表现手段和形式语言的扩充;再次则是时代的维度,宏观环境的变化推动了各个专业的与时俱进,更有趣的是,在时代维度上并非单向的汰选,许多曾经受抑制的尝试在新的节点上被重新激活;最后是教育的维度,院校在培养目标、制定大纲和课堂教学等方面因应其他维度的变化也求变求新。除上述维度的讨论,动画的延展有相当一部分是与其他专业的合作。基于多重维度的延展,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在其中蕴含着未来更大发展与变化的种子。


进入21 世纪以来,世纪末的恐惧逐渐消散,伴随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除了兴奋还有焦虑,速度与适应能力、生产和生活的关系、物质丰裕和心理健康……许多问题只有身处其中才能得到充分的讨论。在延展的过程中,只有走到扩张的边界才能看清与原来的距离。设计在应用层面往往是助推器,但是作为一种思维,延展之外的回望和反思同样重要。2019 注定会是一个重要节点,新世纪的图卷已见端倪,新时代仍然充满了想象与活力,设计在延展中蕴育着自我更新的巨大能量。




特别策划:延展动画

栏目主持:周志

2007 年4 月,本刊《特别策划》栏目推出的第一期专题,即以“中国动画”为题,回顾、考察与展望了中国动画发展的历史、现在与未来。时隔十二载,当代中国动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市场火爆,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观影群体,而且涌现出《大圣娶亲》《大鱼海棠》等一批取得了商业与艺术双丰收的佳片,成为整个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作为动画行业重要后盾的高校动画教育,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清晰、系统的教学和研究体系,在为行业培养输送了大量人才的同时,在实践方面也呈现出独立而有思想的研究性创作理念。这些由院校师生创作的动画作品,不仅兼顾并平衡了视觉艺术的形式感与影视艺术的叙事性,又能够打破常规做出很多新鲜的实验性尝试,为作品注入更多的思想性内涵,从而呈现出与行业动画迥然不同的独立气质。


在大数据、流媒体、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信息时代的动画,作为一种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艺术类型,早已超出传统概念框架。它既是具有巨大商业价值的产业,又是人们思想的载体,同时还是具备跨领域传播能力的信息媒介。作为一个全新概念,从“延展媒体”衍生出来的“延展动画”的提出,正是旨在“去除产业的工程性,脱离消费文化语境,将动画还原到运动画面的本体”。这其实也正是动画领域这些年轻的思想者和实践者对我们这个时代的回应。


本期《特别策划》,我们特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祝卉老师组织了一批稿件。从理论思考、作品评析、边界探讨、教学反思,以及VR 影像、诗意动画等宏观和微观角度共同讨论了“延展动画”这一大主题下诸多方面的议题。《纸上展览》栏目则集中显现了诸多年轻动画艺术家的近期作品,尽管类型风格各异,但都可谓是对“延展”这一理念的践行。(周志)



 延展的修辞:“第四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作品评议

薛 峰


内容摘要:随着数字图像技术的拓展,艺术从观念到生产都普遍存在着无边界化的状态;动画作为一种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艺术类型,既是思想的载体,又是具备跨领域传播能力的信息媒介。本文以笔者所从事的“第四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策展人工作为切入点,结合部分参展艺术家的访谈记录,对本次双年展中播映单元的作品进行归纳性的分析,从而对当前动画艺术前沿生态展开一定程度的探讨。




 动画艺术的时代延展

祝 卉、韩钰琪、刘帅希、田润泽


内容摘要:如同大多数事物一样,动画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权威期、反叛直至分离瓦解而新的探索兴起的历史进程。如今,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科学家、工程师开始用跨媒介的形式融合动画的表现,在多元化的艺术主张和新的技术手段引领下,传统经典视听叙事被质疑,传统影院动画制作流程被颠覆,而动画的展示空间早已扩张到了屏幕之外。动画艺术的边界概念看似模糊了,实则这可以看作是动画的时代延展。动画维度的扩张,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动画艺术的核心本质,并以新的思维着眼于当代的动画人才培养。





“延展动画”的边界探讨

罗天昱、钟远波


内容摘要:动画是由逐格拍摄创造动态幻觉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工业化生产的行业标准和传统屏幕播放方式将其归属为电影艺术,模糊了动画、动画电影及实拍电影的本体论差异。从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到伦敦白教堂画廊举办的Edge of Frame Weekend动画展中,有曾经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先锋的录像艺术、光怪陆离的故障艺术和随手绘制的草图动画,更有公共雕塑艺术动画及具有新媒介属性的动画。这些动画形式除对既定屏幕和白盒子美术馆展览形式的反抗,还逐渐掀起了我们对动画本体、动画的延展及边界的思考。




◆VR 影像语言的局限及发展的可能性探讨

史立成、郭 宇


内容摘要:VR 影像艺术打破了传统影像创作与观影模式,为影像艺术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创作天地,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但其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的技术性和学理性的问题,局限着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尝试以VR 的技术特点和影像美学理论为基础,探讨VR 影像艺术的叙事要求和语言特点,重点通过对VR 影像语言局限性的分析,并结合VR 与传统影像语言和游戏语境的共通点,探寻VR 影像艺术语言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诗意动画”在我国发展的缘起与趋势

叶佑天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40 年以来,中国动画成绩斐然。动画由于自身的特殊属性,一直以来在其学术与学理建设中不断被阐释与拓展,其本身及相关概念亦不断被赋予新的范式与意义。“诗意动画”作为学术型动画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在党的十九大后迅速成为国家“文化自信”战略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词汇,也成为文艺界、产业界倍受重视的文化现实。本文阐述了“诗意动画”概念,梳理了我国目前“诗意动画”发展现状与具体体现,重点论述了“诗意动画”在我国发展的现实缘由与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趋势,以期对我国学术型动画多元化发展有所启示。




动画创作发展的“源”与“熵”

——从平面的单一化选择到立体的多元化渗透

余春娜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简要梳理了动画创作发展的结构,然后概述动画创作技术在当前的发展状况,以真实案例为例,通过比较分析模式、识别范式来系统分析动画延展性的结构发展问题。文中重点讨论了动画创作的发展边界与时间系统,展示了动画创作过程中人工智能作为辅助的创作技术对未来动画发展的作用,采用渐进分析和信息分析进行预测式评估,对存在的一致性和矛盾性进行描绘,预测未来的动画创作,运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评估动画创作方法的新进展。分布式协同与学科的交叉会为动画领域带来更多的灵感,它们确定了未来动画潜在的研究领域。




关于高校独立动画短片创作教学维度延展的思考

杨 博


内容摘要:高校动画教育背景下产生的动画作品绝大多数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独立动画”。动画教育在中国高校近二十年的探索与发展,已培养众多的优秀动画人才,创作出优秀的独立动画作品。很多作品既兼顾叙事性,又在实验性上打破常规,做出很多新鲜的尝试,呈现出与众不同的优秀特质;在作品主题观念输出呈现的过程中,多屏幕、屏幕结合装置、现场互动等更多媒介融合的作品出现,成为当下最新动画影像表达的重要创作途径。同时,越来越多的开放公共环境选择运用影像介入的方式开始与人群发生着互动交集,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使用了动画的创作方式来进行影像内容上的创作。这些重要的公共环境更依赖于利用多媒体科技的可能性来呈现出多样内容,然后借助技术的实施来共同实现先锋的体验奇观。




纸上展览

栏目主持:庄 边


蜕茧新生:当代延展动画作品选

供稿:祝 卉

编辑:周 志


内容摘要:

2018 年12 月开幕的第四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由7 位策展人/ 艺术家联合策展,其主题“延展动画”一词源于德国学者西格弗里德·齐林斯基(Siegfried Zielinski),主要是对动画概念的扩延,对地缘文化和全球概念的扩延。


2018 年12 月29 日,“蜕茧新生——国际动态视觉创意艺术展”在深圳·红立方公共艺术馆正式拉开序幕,延续了动画的“延展之翼”。展览由“现实抽离:刘健的绘图爆炸”“重构未来:学院派新蒙太奇”“高校优秀动画展映”及学术论坛四个单元组成,集合了国内外顶级艺术院校的艺术家延展动画作品,跨越了摄影、影像、装置、交互、绘画等多种媒介。


本次呈现的动画艺术作品均来自以上两个展览。




第一线


栏目主持:萧冯


内容摘要:鲍诗度,1982 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后曾任安徽马鞍山画院院长。2001 年调任东华大学,现任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华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东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重点学科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学术带头人,东华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联合专家组中方首席专家,教育部全国第三、四轮设计学学科评审专家。鲍诗度教授在环境艺术设计系统理论与实践领域卓有建树,并一直致力于城市家具系统设计研究以及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对于推进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近期,笔者在东华大学采访了鲍诗度教授。本文即以访谈材料为基础,结合对其设计思想与工作实践的分析,试图寻找出鲍诗度教授成就背后的推动力。




书评


栏目主持:王小茉


从《建筑的取决要素》看建筑学教育和设计的自主性

李智兴、周立涛、罗杰威


内容摘要:本文简要概述了英国建筑教育学家杰里米·蒂尔的著作《建筑的取决因素》,通过对书中建筑学教育与职业实践的双重分析,提出了本书对当前建筑学发展状态下的理性启蒙主义范式的批判目的,由此可以窥探在后结构主义影响下西方建筑理论的社会学实践转向及其对建筑空间思考方式的变化。





海外动向

栏目主持:李拓


条条大路通罗马:地域机动性可视化

[德] 拉斐尔·雷曼、本尼迪克特·格罗斯、菲利普·施密特

翻译:何依朗


内容摘要:如果细想“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一则谚语,我们会发现它隐含着对机动性(mobility)的描述。图像作品《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目标是找到一种自动化生成的方法,将这则谚语可视化,而在作者们探索方法实现的过程中,又得到了另外一些激动人心的思路。作者们一开始以多起点到单个目的地以及多起点到多个目的地的路径算法创建地图,然后进一步将这套方法应用在特定城市的小规模城市机动性地图的开发中。这些方法所创作出的地图图像不仅在视觉上非常有趣,还可以从中总结出道路设施是如何反映地域文化、政治和地理特征的。




装饰杂志往期精彩回顾


《装饰》杂志2019年第1期“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

《装饰》杂志2018年第1期"海外汉学"

《装饰》杂志2018年第2期“包装设计”

《装饰》杂志2018年第3期“《莱昂纳多》50年”

《装饰》杂志2018年第4期“设计·扶贫”

《装饰》杂志2018年第5期“社会创新”

《装饰》杂志2018年第6期“毕业设计·服装设计”

《装饰》杂志2018年第7期“技术与审美”

《装饰》杂志2018年第8期“现代博物馆”

《装饰》杂志2018年第9期“设计研究”

《装饰》杂志2018年第10期“体验·设计”

《装饰》杂志2018年第11期“设计期刊”

《装饰》杂志2018年第12期“设计驱动”

《装饰》杂志2019年第1期“设计驱动”

《装饰》杂志欢迎您的来稿

E-mail:zhuangshi689@263.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431   中国装饰杂志社编辑部

电话:010-62798189  010-62798878

邮编:100084

官网:http://www.izhsh.com.cn

建议邮件 书信亦可

在微信中回复“投稿”即可获得投稿须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