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装饰》杂志2018年第9期介绍

装饰杂志 2021-09-22

-- 艺术设计月刊 --

2018年第9期

1958年创刊/总第305期

清华大学主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

match

  【主编方晓风“写在前面”】

在杂志创刊 60 周年这样的重要节点上,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这种姿态既是我们对创刊先辈的一个交代,也是对后人如何看待今人的一个回应。最终,我们决定以一种面 向未来的姿态,举办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学术性活动来表征这样的一个时间节点。


活动包括: “《装饰》创刊 60 周年纪念大会”“面向未来的设计学——国际设计期刊主编论坛”“走向大众 的美——中国设计期刊文献展”“《装饰》创刊60 周年海报邀请展”等。

 

60 年间,中国与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既有政治格局的演变,也有技术进步带来的影响。今天整个中国社会乃至世界范围内设计行业的状况,恐怕是60年前的先辈们很难想 象的。然而,回顾这些先辈学人的言论和行动时,我们不得不感叹他们对于很多本质问题的认识依然没有过时,对设计的理解、对美育在大众生活中重要作用的认识等,在今天仍然具 有启示意义。在当下的新时代,我们高兴地看到全社会对设计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设计和美育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社会的进步、设计的发展, 也对设计学科的建设和设计教育的实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甚至比 60 年前还要大, 因为社会对此有了更高的期待。

 

60 年来,设计的定义不断被更新和修改,这源于设计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近来现实生活的变化甚至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因此,如何定义设计、设计在社会当中应该扮演什 么样的角色,成为不断被追问的问题。在设计的定义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 , 设 计日益超越单纯形式审美层面的考量,而愈来愈强调全面的思维,并走向产业链的上游,对 现实社会和宏观政策产生巨大的推动和影响。设计的作用在经济变局中被不断地重新认识和描述。在这样的背景下,设计研究应当如何开展?设计研究如何更好地推动设计实践?这两 个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促成我们以“面向未来的设计学”来命名此次设计期刊主编论坛活动,同时也是本期《特别策划》的主题。在对设计研究的讨论中,我们也希望看到设计学能够基 于自身的实践性特点建立起符合学科特点的研究范式。

 

本期《特别策划》邀请了杭间、许平、辛向阳、何人可等在国内设计研究及学科建设方 面均有深刻见解的重要学者,撰文探讨设计研究在未来开展的若干种可能性,以及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和方向。其中既包括价值层面的讨论,也包含了具体方法、路径、策略层面的思考。 同时,此次设计期刊主编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期刊的主编和编委共聚一堂,除讨论设计研究的话题之外,还将重点讨论设计期刊如何发挥更大作用,以及值得思考的编辑策略和选 题方向等问题。

 

对《装饰》60 周年的纪念应置于更大的历史语境中去考察,这也是我们策划“走向大众 的美——中国设计期刊文献展”的初衷。通过这个展览,我们希望大众能够从一个更宏观的尺度和更具体的视角了解中国近百年来设计观念和美育思想的推广所走过的历程,不乏曲折, 也充满了艰辛,今天的成绩包含了众多学界前辈与同行的努力。 抚今追昔,感慨系之,前程可期,自当奋蹄。我们希望以现实的努力来回应创刊前辈们对设计事业所寄予的期望。


60 年一甲子,时事变易,不变的是办刊人的专业热情和理想。新时代,新起点,开创新天地!

 

 

特别策划:设计研究

栏目主持:周志

主持人语

自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 录(2011 年)》规定开始,艺术学成为我国第 13个学科,设计学亦随之成为一级学科。时间 已经过去了 7 年,但是设计研究,仍被排斥在风生水起的行业实践活动与主流的学科知识体系建设之外,被漠视与边缘化。一方面,是设计实践的碎片性与随意性,如著名学者马歌林 所言,“尽管在我们的时代,冠以‘设计’名义的活动在剧增,然而,这一切是以随意的方 式进行的,而没有给予就不同活动而展开的理论、原则或是争论应有的关注”;另一方面, 则是设计理论的“空中楼阁”现象,对抽象性 和普遍性的追求使设计理论远离了具体生动的 实践活动,各类“书斋式”论文充斥于各种设 计期刊与会议文集中。究其原因,目前国内设 计学研究的对象、方法、范式、导向,甚至学科边界的混乱不明是根本问题。与此同时,在 基金申报、成果发表等方面,以工科为基础的 工程设计对传统艺术设计学科造成巨大冲击的 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值得我们关注。

 

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设计学研究本来有其复杂性,而如果研究者对此不加审视,仍然 维持混乱的现状,对这门学科的发展而言是极 其不利的。为此,值创刊60周年之际,本刊 推出“设计研究”专题,诚邀对该领域有着长期思考并卓有成就的资深学者就此话题发表议论,分别从设计研究范式的确立、中国设计学 之发凡、设计的哲学本质与存在方式、不同层 次的设计研究方法与体系及全球设计史研究等 几个角度撰写文章。希望本次专题的组织,能够为廓清当下中国设计研究之迷雾尽微薄之力。(周志)



实践导向,研究驱动 

——设计学如何确立自己的学科范式

作者:方晓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内容摘要

设计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确实 面临研究范式的问题,研究范式的确立,不是 朝夕之功可以完成的,但不能因此而无所作为。设计学的研究范式总体上还处在摸索的阶段, 远未达到成熟的状态,在现阶段还是需要对可 能的范式有所提示,推动整个学科更好地向前 发展。设计学的两个属性最为时代所需要,一是综合性,一是实现能力。综合性使得人们能够跨越学科界限重新组织知识和经验,寻找创 新点 ;实现能力则意味着成果不是停留在纸面 上,而是有明确的物的形态,对现实社会直接 产生影响。在求解方面,今天的设计学需要发展定义问题的能力,把复杂问题、宏观问题转 化为具体而微的设计机会,而这种能力获取的基础是对现实世界的深刻理解。年轻的设计学 呼唤设计研究的新范式,寻找设计研究新范式的脚步也永远不会停下,因为设计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学科,创新是学科的根本目标。



  

中国设计学的发凡

作者:杭间  中国美术学院

内容摘要

“设计学”的学科思考面临着特殊的困难。正如以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学科 讨论是为了更明晰“学科”的边界、特征和方法论等含义,“设计学”同样的目的,却很难 在设计学科中获得共识。要完整描述线性的中国设计历史的“发展”,必须要确定“设计”的性质,才能对与之有关的事件进行选择和判 断。本文认为,设计学的理论基础,是通过好的物质生产所提供的生活价值的实现。艺术与 科技,是好的物质生产的前提,而“生活价值” 的实现,则链接了生产、消费、服务和生态的 友好和永续发展等的综合作用。因此,设计学的知识背景必定是广义的综合。回首这一百年中国设计学的“发凡”,“发凡”不仅是学科要旨, 还应包括一段历程的揭示与领悟。




作为自由理性的设计 

——重读《野性的思维》及其他

作者:许平  中央美术学院

内容摘要

进入 21 世纪以来的设计存在、设计 形态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设计“是什么”已 经不那么重要,“怎样是”才成为真正决定存 在的关键。那么,这些形态各异、话语多样、 范围广泛、内涵不一的设计世相是否还存在共 同的、可以作为一种普遍性法则的合理内核或总体解释?《野性的思维》是当代法国哲学人 类学家、人类学结构主义理论方法创始人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的代表作之一。在书中,列维 - 斯特劳斯断言 :具体性思维与现代文明 中的抽象性并不代表“原始”与“现代”、“初 级”与“高级”的对立,而是人类历史上始终 存在的两种互相平行发展、各有不同文化职能、 互相补充、互相渗透的思维方式。他并且断言, 人类艺术活动与科学活动即分别与这两种思维方式相符。林林总总的现代设计理论可以有一百条理由证明现代设计的方法论与土著民族 的“野性思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哲学、两个 系统,但是却无法否认 :任何设计最终依据的, 只能是隐藏于设计内心的一种对于事物和世界 的态度。而在这一点上,也许现代思维与原始思维并无根本的差别。


 

临床、反思和基础设计研究

作者:辛向阳 澳门城市大学

内容摘要

随着设计在不同行业领域应用的不 断拓展,所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设计决策 很难再依赖直觉,设计研究因此得到更广泛的关注,设计教育也随之在不断地转型。本文通 过介绍“临床、反思和基础”三个不同层次的设计研究体系,阐述不同设计研究活动之间研究目的、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差异性与递进关系; 进而从实践智慧、哲学的功能性两方面,对反 思和基础研究中的难点——哲学抽象能力展开 讨论 ;文章接着针对设计教育中研究能力的培 养,说明了人才培养中本科、硕士和博士教育 与临床、反思和基础设计研究之间的对应关系,比较区分了现实问题和学术问题之间的差别; 最后,结合观察指出了设计教育在研究能力培养方面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


不同层次的设计研究活动(作者自绘)


 

全球史视野下的长沙窑古陶瓷设计研究

作者:何人可、李辉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内容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全球化背景下设计史 新的研究方法与范式。以跨文化贸易与交流历 史语境中的长沙窑古陶瓷的设计演变与创新为主题,分析其整体特征,并对演变过程中跨文化互动与设计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多维视角、跨学科的综合考察,本研究也为当代全球化的 跨文化产品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特别关注

栏目主持:萧冯

《装饰》创刊 60 周年海报邀请展”作品选登

策展人 :马泉

编辑整理 :赵毅平

内容摘要

《装饰》成立于 1958 年,是国内最重 要的艺术设计学术刊物之一。以“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为办刊方针,《装饰》涵盖了艺术 设计的各个专业领域,见证了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是专业设计师、设计教育者和学生的必备读物,在专业圈内享有较高声誉。今年 恰逢《装饰》创刊 60 周年,本刊将于 2018 年 9 月 28 日至 10 月 4 日举办“《装饰》创刊 60 周年海报邀请展”,特邀多位设计师以此为题 创作海报作品,以视觉的形式传达对于《装饰》的认识与期待,对设计的研究与思考,以及对未来设计发展的期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副院长马泉先生应 邀担任此次“海报邀请展”的学术策展人。以 下是展览作品选登,顺序不分先后。



纸上展览

栏目主持:徐璐

敬人人敬·册卌载道 : “书艺问道

——吕敬人书籍设计 40 年”展览侧记

作者:吴勇

内容摘要

2018 年 8 月 8 日,“书艺问道——吕敬人书籍设计 40 年”作品巡回展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 隆重开幕。这一主题展,曾于去年 2017 年 11 月初, 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以同等规模举办。吕敬人的作品曾多次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和“中国最美的书”, 获邀在美国、德国、韩国等地举办其书籍设计作品 个人展览,并曾担任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 评委。在他眼里,传承创新即“不摹古却饱浸东方 品位,不拟洋又焕发时代精神”的主张,这也是吕敬人先生在设计实践和教学中一贯秉持并积极践行着的初心和使命。

 

本文由吕敬人先生的得意门生,深受吕先生多年教诲熏陶,并将先生做人、治学、学艺的真谛深谙于 心的吴勇教授亲自撰文。作为吕敬人先生巡回展的主要策展人,他对于展览的策划思路、空间展陈等细节上有诸多思考和探索。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看出,展览本身倾注与印证了他与恩师吕先生多年亦师亦友的惺惺相惜与同心同力。所以,无论是一气呵成的展线,还是富于诗意的展陈方式,抑或是阅览区与影像区场景的设置,都非常吻合吕敬人先生所希望的,在书籍设计道路上要“走得慢,走得远”的意境。这也正是吕敬人先生“书艺问道”的“道场”。 在策展人吴勇心中,吕敬人不仅是恩师,还是中国书籍设计的亲历者、推动者、实践者,其中的艰辛、困苦、荣辱、委屈、欢愉与付出共同构成了当代书籍设计的全部过程。正如外界 所评价,吕敬人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当代书籍设计史”。于是,他以吕先生的个人经历和社会变革的呼应作为展览主要脉络,划分成三个主题进行筹划,借以充分展现吕先生那些充满时代印记和风格特色的各类书籍作品及学术观点。通过“传承创新,现代语境”“从 装帧到书籍设计观念的转换”“不空谈形而上之‘大’美,不小觑形而下之‘小’技’书籍设 计方法论”这三个主题,试图阐述吕先生在四十年的书籍艺术征途上求索问道的设计哲学和价值观念,映射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出版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吴勇教授在文中撰写了“书 艺问道——吕敬人书籍设计 40 年”巡回展览的策划思路与台前幕后的点点滴滴,希望更多的人通过本期《纸上展览》,能逐渐意识到书籍设计绝不是“书衣打扮”的表面功夫,而是需要设计者由表及里地用心投入。(徐璐)


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的巡回展(上海展) 展览现场


 

第一线

栏目主持:萧冯

设计的诗意:一位设计诗者的起承转合

采访\撰文:周志

内容摘要

朱赢椿,南京书衣坊工作室设计总监、南京师范大学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新闻出版行业第三批 领军人才、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编辑、江苏省首批新闻出版领军人材、江苏省版协装帧艺术委员会主任。朱赢椿设计和任美术编辑的图书近两千本,其中获国内外装帧设计奖的图书近 100 本,还曾连续两次获业内国际 最高奖,并于 2010 年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其中,《不裁》获得 2007 年“中国最美的书”和“世界最美的书”荣 誉称号,参与创作并设计的《蚁呓》被评为 2008 年“世界最美的书”特别奖,《蜗牛慢吞吞》入选 2012 年“中国 最美的书”,概念摄影集《空度》被评为 2013 年“中国最美的书”……作为书籍设计界的一位“奇人”,朱赢椿不仅以其设计闻名,更以其策划、创作、出版方面天马行空的大胆创意而广受世人瞩目。近日,笔者专程赴南京对这位“设计诗人”进行了采访。


纪念《装饰》创刊六十周年

系列活动


创刊于1958年的《装饰》,是我国最早的大型综合性艺术设计学术刊物。2018年,适逢杂志创刊六十周年,本刊将于9月28至29日在北京清华大学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以纪念这一特殊时刻。活动将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中国装饰杂志社承办。


敬请关注


《装饰》杂志精彩内容:

看美国设计师是如何做“乡村建设”的

如何研究设计和撰写设计史?为此他们的争论穿越了一个世纪

《延禧攻略》带火了“延禧色”,但将其等同于莫兰迪色”则是误解

如何设计一座美术馆 ?设计师唐克扬基于中国国家美术馆新馆竞赛任务书的思考

被“设计”的特朗普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此书及近期刊物


装饰杂志往期精彩回顾

点击以下链接即可阅读《装饰》杂志近期刊物介绍:

《装饰》杂志2017年第1期介绍“创新·创业”

《装饰》杂志2017年第2期介绍“阅读设计”

《装饰》杂志2017年第3期介绍“ 江南物化”

《装饰》杂志2017年第4期介绍 “信息视觉”

《装饰》杂志2017年第5期介绍 “ 历史街区复兴”

《装饰》杂志2017年第6期介绍 “德国设计”

《装饰》杂志2017年第7期介绍  “毕设·环境设计”

《装饰》杂志2017年第8期介绍   “宜兴紫砂”

《装饰》杂志2017年第9期介绍“品牌·中国”

《装饰》杂志2017年第10期介绍“张仃百年”

《装饰》杂志2017年第11期介绍“手艺 ·乡村”

《装饰》杂志2017年第12期介绍“服务共享”

《装饰》杂志2018年第1期介"海外汉学"

《装饰》杂志2018年第2期介绍“包装设计”

《装饰》杂志2018年第3期介绍“《莱昂纳多》50年”

《装饰》杂志2018年第4期介绍“设计·扶贫”

《装饰》杂志2018年第5期部分内容介绍“社会创新”

《装饰》杂志2018年第6期介绍“毕业设计·服装设计”

《装饰》杂志2018年第7期介绍“技术与审美”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此书及近期刊物


以下是 “唯一”官方指定投稿邮箱:


《装饰》杂志欢迎您的来稿

E-mail:zhuangshi689@263.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431   中国装饰杂志社编辑部

电话:010-62798189  010-62798878

邮编:100084

官网:http://www.izhsh.com.cn

建议邮件 书信亦可

在微信中回复“投稿”即可获得投稿须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