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2018年第7期介绍
-- 艺术设计月刊 --
1958年创刊/总第303期
清华大学主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
match
特别策划:技术与审美
栏目主持:田君
主持人语
“技术与审美”是设计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刊 2010 年第 4 期推出了“机器美学”专题,虽然讨论的是设计史问题,但也突出地反映了技术发展对审美观念的深远影响。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迅猛提高,也深刻地改写了传统的审美范式。科学与人文、技术与审美从对立走向融合,正是时代进步的体现。时隔八年再看当年的选题,仍不失其现实意义。
今天技术发展之迅猛已远非当年所见,特别是信息技术更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改变着设计的现状与未来。新技术的发明、新材料的出现,以及新工艺的应用不断催生新的设计。新技术的尝试和应用是实现设计创新的重要手段,并且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其作用将日益凸显。技术决定不同时代的设计必然采用与之相应的方法与媒介,并由此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面貌;技术变革又使设计中隐含的艺术观念同步发生着重要的变化。这种变化从外部表现为材料和工艺的改变,在内部则折射出审美追求和认知标准的更新。一方面,技术的发展和创造成为激发设计师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设计的高技术发展不但加速了艺术与技术的融合,而且在悄然改变大众生活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审美,甚至很多时候,技术本身就具有艺术性。另一方面,审美离不开时代,它建立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体现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技术与审美的出发点都是人,设计产品归根结底是人的智慧和科学技术及审美的完美结合。因此,无论设计发展到什么程度,探讨技术与审美的关系都是必要的。
本期《特别策划》邀约了国内多所院校、不同领域的知名学者,分别从陶瓷设计、建筑设计、产品设计、汽车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服装设计的专业角度,较为全面和细致地阐释了技术如何影响着审美,既包含对专业设计历史的梳理,又不乏对新技术发展的辩证思考,希望以此引发更为深入持久的交流与研讨。(田君)
技以致美论陶瓷
作者:李正安、王赫德
内容摘要
自人类开始造物活动以来,经不同程度设计制作的无数陶瓷制品,原本就是基于人的生活需要而生发的。其蕴含着浓厚的人文、艺术和科技内容,它所具备的审美意趣及长时期、大空间、厚积淀、普适性和独特处之优势,已渗透于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承载着人对美好生活的诉求,也反映出制陶施技者的努力与智慧,还可使人领略其中美妙无比的多重审美享受。诸如敲之悦耳中听,观之形色纷呈,读之神韵犹显,思之意趣盎然等。享用之余,更应珍视、善用并开发陶瓷作为人造物所必须要融通运用的那些整体技术知识和具体技术手段。正是技术的引发、润滑与驱动作用,方使陶瓷之美持续不断地具体呈现。如果回避或忽略技术致使陶瓷美产生的史实与价值,那么任何解读陶瓷本身,以及它所引发、折射出来的时代变更、技术进步、审美情趣、持续发展和创新路径等,就会显得格外空泛、模糊和乏力。
可持续建筑审美刍议
作者:宋晔皓、孙菁芬、陈晓娟
内容摘要
可持续建筑是不基于建筑类型,以环境-社会-经济为三个基本关注点并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建筑。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环境和使用者舒适等要求,很多可持续建筑集成了诸多技术体系,因为技术体系不可见或者弱可见,以及带来收益产生愉悦的后置问题,可持续建筑需要自己的审美路径。回顾可持续建筑理论发展历程,并分析可持续建筑的理论精华和实践,依托改良地方材料和技术的适宜技术体系,可以形成可持续建筑的新乡土审美路径。依托整合设计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原则,可以形成可持续建筑的新自然审美路径。依托生物气候设计,可以形成可持续建筑的新功能形式审美路径。
苹果公司的设计体系:
在激进性创新中构建技术与意义的审美体验
作者:赵超
内容摘要
苹果公司借助设计手段构建了激进性创新体系,通过平衡技术变革与意义变革之间的关系,不断进行突破性产品/ 服务的设计创新,为审美主体带来时尚、简洁、精致、系统的多维度审美体验。
新能源驱动下的技术与审美认知关系研究
——从造型语义到交互语义
作者:张茫茫
内容摘要
人的驾驶行为模式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并没有本质的变化,这种以汽车个体为单位,围绕基本驾驶功能的有限交互操作,在新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的技术变革中开始被打破。动力的改变颠覆了传统汽车构造,更自由的空间布局与多元化的内饰需求赋予汽车造型设计新的生命力。车联网与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把人从驾驶的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技术变革带来的改变超越了物理层面,催生出新的人机关系与交互模式,汽车在交通运输以外有新的属性,衍生出新的出行生活方式与社会经济模式。由此产生的新设计语言,改变了人对汽车的审美认知与审美需求,汽车设计从以造型的视觉化审美感知,开始走向以HMI(人机交互)为核心、虚实结合的全面审美感知阶段,多通道的人机交互变革开始构筑新的用户体验与新的汽车审美认知模式。
视觉传达设计中技术与审美的思考
作者:韩绪
内容摘要
视觉传达设计有其专业独特性,技术直接或间接地对其有所影响,随之建立起来的传播式审美样式也具有独特性。本文首先从技术直接导致的审美、基于技术想象的审美梳理该领域技术与审美的发展源流和关系,接着通过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和泛技术的讨论来阐述技术与审美关系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最后讨论技术与审美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特殊关系。全文通过对已知案例的分析和对未知路径的展望思考,尝试引发业界更多学者关于技术与审美的讨论。
论现代科技对服装审美的影响
作者:郑晓红
内容摘要
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当代服装审美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科技带来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促使服装的审美倾向从装饰性走向功能性;科技带来生活方式和传播媒介的改变,减少了服装审美的地域差异、阶层差异和性别差异;科技改变了服装产业的生产模式,服装工艺从匠人的手工操作逐渐走向大量生产的机械性复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已不能仅用其艺术外向化的审美形式表述整个服装的审美内涵,现代服装中更多渗透着人类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科学技术在服装审美及功能上正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服装审美与现代科技关系的研究,不同于通常意义上服装美学所探讨的内容,是对服装审美本质及形式、质料等互为契合的审美表达的揭示与分析。
纸上展览
栏目主持:刘晶晶
2018第三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获奖作品
编辑:何姝俪、刘晶晶
资料提供: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组委会
编者按
中国设计智造大奖(DIA,Design Intelligence Award)是中国工业设计领域首个国际化的学院大奖,秉承“人文智性、生活智慧、科艺智能、产业智库”的核心价值观,塑造“东方品味、学院品质”,持续发力,以助推浙江省乃至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并努力树立一种设计创新价值导向与中国设计智造新的品牌形象。2016年首届参赛作品2511 件,来自 17 个国家和地区;2017 年,参赛作品 2720 件,来自 39 个国家和地区;2018 年,参赛作品 7721 件,来自 41 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参赛作品已经覆盖五大洲,遍及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新设“设计义乌”“设计先临”两组专项奖的报名作品中,未上市、有产业转化意向的作品比例约占50%,为设计创投、制造产业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今年首次策划推出的“2018金智造创新周”(DIA Design Week 2018),以“设计智造·价值链接”为主题,彰显“国际 + 产业 + 学院”这一共同特色,旨在促进设计与制造、产品与渠道、原创与资本、设计师与大平台的价值链接及社会转型。七大活动包括DIA 总决赛、DIA 颁奖典礼、DIA 佳作展、设计产业对接会、全国工业设计教指委年会、全国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设计中国产业论坛,展示和诠释“新平台、跨国际、超学院、链产业”。四大核心板块是设计竞赛、设计教育、设计产业、设计展演,用“政产学研用金介媒”超链接方式,尝试打造一个创新能量链接与聚变的超学院开放创新系统、一个以设计大奖为核心驱动的全球创新资源汇聚与价值链接的开放创新综合平台。
海外动向
栏目主持:王翔
六角鬼丈谈日本建筑设计
翻译\编辑:刘晶晶
编者按
近年来,《装饰》杂志的《特别策划》栏目坚持做国别设计的系列专题,讨论不同国家的设计崛起和设计教育,同时尝试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2015年策划推进“日本设计”时的一个出发点就在于日本建筑设计领域的连续性与代际感。我们有幸邀请到当时正在中央美术学院指导毕业设计的日本知名建筑设计师、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执教多年的六角鬼丈先生;同时,《装饰》杂志主编、清华美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的方晓风也请来清华美院的陆志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吴耀东、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薛翊岚,与六角鬼丈先生展开专业的交流讨论,实现了一次有针对性的专访。本文即是基于那次访谈的翻译整理,尽管后期整理过程中做了必要的信息补充,但内容以六角鬼丈先生当时的阐述和回答为主,结合现场讨论的反馈与回应,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了选择与整合。从2015 年到 2018 年,关于这一话题的实际情况已经有了很多变化,我们期待与六角鬼丈先生的再一次深入探讨。
第一线
栏目主持:萧冯
新闻插图的风格转向与时代价值
——《中国日报》海外版插图的探索
采访\撰文:赵毅平
内容摘要
《中国日报》(海外版)的插图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平台的传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这些作品在新闻报刊插图领域,不仅展现出了精湛的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上的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大众对于主流纸媒的视觉印象。这些作品的创作流程和机制是怎样的?其风格经历过哪些变化?来源是什么?它们的出现对于插图价值的认识、对于插图与媒体的关系有哪些提示?带着这样的问题,本刊对中国日报社美术部的创作团队进行了专访。
点击以下链接即可阅读《装饰》杂志近期刊物介绍:
《装饰》杂志2017年第1期介绍“创新·创业”
《装饰》杂志2017年第8期介绍 “宜兴紫砂”
《装饰》杂志2017年第9期介绍“品牌·中国”
《装饰》杂志2017年第10期介绍“张仃百年”
《装饰》杂志2017年第11期介绍“手艺 ·乡村”
《装饰》杂志2017年第12期介绍“服务共享”
《装饰》杂志2018年第1期介绍"海外汉学"
《装饰》杂志2018年第2期介绍“包装设计”
《装饰》杂志2018年第3期介绍“《莱昂纳多》50年”
《装饰》杂志2018年第4期介绍“设计·扶贫”
《装饰》杂志2018年第6期介绍“毕业设计·服装设计”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此书及近期刊物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本期杂志
[郑重声明]
近日出现
假冒《装饰》杂志官网
近日《装饰》杂志编辑部发现一个仿冒网站,请各位读者和作者警惕!在此,请大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投稿!切勿让某些非法之徒有机可乘、混淆视听,窃取不义之财,败坏学术风气。特此声明:
www.izhsh.com.cn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饰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其它均为仿冒,请各位读者和作者警惕!
唯一投稿邮箱为zhuangshi689@263.net,未开通网上投稿!
编辑部电话为010-62798189,是清华大学所属号段的电话号码。
此上真实信息均印刷在《装饰》杂志的纸刊上,请各位读者和作者鉴别!
【仿冒网站的邮箱地址为:zhuangshibj@163.com(假的这是假的!)】
【仿冒网站的地址为:http://www.zhuangshizz.cn(假的这是假的!)】
在进行投稿或合作等涉及到个人信息以及金钱交易等行为时,一定先以纸刊上印刷的联系方式与编辑部确认和沟通,以防止给您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以下为仿冒网站的主页截图,
请各位读者和作者警惕!
以下是 “唯一”官方指定投稿邮箱:
《装饰》杂志欢迎您的来稿
E-mail:zhuangshi689@263.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431 中国装饰杂志社编辑部
电话:010-62798189 010-62798878
邮编:100084
官网:http://www.izhsh.com.cn
建议邮件 书信亦可
在微信中回复“投稿”即可获得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