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装饰》杂志2018年第8期介绍

装饰杂志 2021-09-22


-- 艺术设计月刊 --

2018年第8期

1958年创刊 / 总第304期

清华大学主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


【主编方晓风“写在前面”】

      

       博物馆作为一种空间类型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久远的古代,但成为社会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则是相当晚近的事。在现代社会中,博物馆的数量已成为一地文化繁荣的一项指标,博物馆建筑亦成为现代设计师有代表性的实践类型。在现当代建筑发展的进程中,博物馆建筑的设计尤为引人瞩目,博物馆建筑日渐成熟的过程正是对现代性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行业似也有不成文的共识——如果没有像样的博物馆设计,一位建筑师很难被公认为大师,博物馆的设计成为检验建筑师成色的重要内容。而在并不长的现代建筑史中,一些重要的博物馆设计有力推动了行业与学科的发展,成为标志性的事件。至于西班牙毕尔巴鄂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以一座博物馆振兴了一地经济,则更是佳话。


       现代博物馆建筑之所以引人关注,其原因大致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共性;二是文化性;三是实验性或先锋性。公共性在于,现代博物馆不再是简单的文物寄身所,而是重要的社会教育机构和场所,不仅面向专家,更要面向大众。博物馆设计的演化有很大部分与人们对公共性认识的变化有关。文化性则是博物馆天生的属性,对建筑设计而言,如何呈现博物馆及其藏品的文化属性是永恒的命题,更重要的是在表达中如何明晰时代的主题。这就引出现代博物馆设计的实验性,博物馆设计往往较之其他建筑类型有更大的发挥余地,这种余地成为很好的实验条件,很多探索藉由博物馆影响至其他建筑类型,带动了整个学科的发展。


       观看是博物馆中的主要行为,路径的设计既决定了观看的方式,也是对观看内容的一种组织形式。早期博物馆以保存、陈列为目标,路径以便捷通达为旨归。当引入教育和叙事的目的,路径的规定性就自然成为题中之意。同时,现代主义重视效率,并不希望无目的漫游发生在博物馆中。基于对明晰性的追求、对效率和体验的重视,博物馆的路径成为影响建筑形态的重要因素。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即为典型案例,螺旋坡道构造了主体空间,成为一种新的范型。20 世纪80 年代落成的斯图加特美术馆新馆,除了后现代形式语言的探讨之外,其惊艳一笔是设置了一条连接建筑前后两条不同标高街道的公共路径,强调了建筑与城市的关联。博物馆与城市的互动构成了现代建筑史中许多生动的篇章。


       现代博物馆是现代建筑史中值得探讨的类型,为此本期《特别策划》邀请了建筑学科的多位学者以案例的方式来展开这期内容,不求全,但求深入。希望通过案例作为微观的切入点,启发我们对现代设计要旨的思考。设计史的宏大叙事离不开对个体的深切理解和认识,余斡寒、魏柯一文以路径空间为线索,回顾了现代博物馆建筑演变的历程;青锋、熊庠楠、范路各自深入剖析了卡洛·斯卡帕、弗兰克·赖特、阿尔瓦罗·西扎三位大师的代表作;唐克扬则以中国国家美术馆的任务书拟定为切入点,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现代博物馆的价值目标。最特殊的是刘涤宇一文,讨论的是中国古代鉴赏活动的空间性,提示了从体验的角度再度思考现代博物馆与中国人文传统结合的可能性。相信这些内容可以加深我们对博物馆建筑的理解,并从中体悟更多。


       盛夏已去,秋凉渐起。对于院校的师生来说,假期无论是否忙碌,都是一个小小的变奏。新学期马上开始,我们又要进入惯常的轨道,但要做出一点新意思。本刊即将迎来创刊60 周年的系列活动,敬请关注,也欢迎朋友们积极参与!


  特别策划:现代博物馆  

栏目主持:张明

主持人语

      博物馆建筑是建筑史中的一大主题,又与设计史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期《特别策划》以“博物馆建筑设计”为题,约请专家学者,围绕建筑史发展历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阐述和延展。用这些个案,串联成一部简略的艺术品展示空间观念变迁史,并形成对设计史主持人语的独特视角。

       作为最具文化意味的公共空间,博物馆往往成为各种建筑思潮、流派、风格、手法的实验之地。其中博物馆建筑的经典案例往往同时也是设计史中的典型案例,更直接推动了设计史的发展。博物馆建筑体现出博物馆所容之物的特点、当时当地的政治人文风气、建造技术与科学的发展、建筑师的个性选择,以及自然地理的环境。每座博物馆建筑都拥有独立的目的与气质,既构成了不断演进的建筑历史,也反映出文化艺术观念乃至社会的变迁。(张明)


博物馆建筑中的路径空间

作者:余斡寒  魏柯  四川大学

内容摘要

       路径空间是公众在博物馆建筑中漫步观展的载体,具有叙事功能和象征意义。博物馆成为独立的建筑类型以来,其中的路径空间布局在各个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模式,折射出西方建筑思想的演变。本文列举建筑史上多位有影响力的建筑师的构想和作品,对博物馆建筑中的路径空间的源起、发展做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经由希腊来到威尼斯的拜占庭人

—卡洛·斯卡帕与维罗纳古堡博物馆

作者:青锋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内容摘要

      本文讨论了维罗纳古堡博物馆的历史演变,斯卡帕所进行的改造工作,以及古堡博物馆一些重要场景的特点与品质。基于这些内容,本文分析了斯卡帕设计哲学中的两个倾向,拜占庭 - 威尼斯传统对多元交汇而非整体性的推崇,以及在手工艺传统背后所蕴含的诗意认知。


古根海姆博物馆 :

建筑造型、展览空间和抽象艺术的融合

作者:熊庠楠  南方科技大学

内容摘要

       本文从建筑造型、展览空间和布展方式三个方面解读了弗兰克·罗伊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设计的所罗门·古根海姆博物馆(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通过将展览空间、艺术品和参观的人群有机地融合起来,古根海姆博物馆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观展体验,并创造出了博物馆建筑的新范式。


场所的激流与现代主义的北极星

—解读西扎的加利西亚当代艺术中心

作者:范路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内容摘要

       本文从阿尔瓦罗·西扎场所研究结合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出发,分析了这位当代建筑大师的代表作——加利西亚当代艺术中心。在内外因素复杂交织的背景下,西扎既追求纯粹也承认矛盾,探索现实碎片背后新的可能。在此过程中 , 现代建筑运动中的英雄主义精神展露无余。


为未来城市的美术馆 :基于中国国家美术馆新馆竞赛任务书的思考

作者:唐克扬  南方科技大学

内容摘要

       应该如何设计一座美术馆?美术馆建设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意味着我们需要早日确定一类大多数人可以理解的、相对稳定的任务书。通过城市与公共生活的建设,艺术空间的生成和当代建筑学的新发展三个不同的角度,本文讨论了当代中国的美术馆设计中可能出现的若干重大问题,其结论不是导向某种广谱适用的“理论”,而是美术馆设计师的适当共识。这种文化参与的价值也就是它在当代可能起到的首要建设作用。


中国古代赏鉴活动的空间性

—以四卷香山九老雅集题材画作为例

作者:刘涤宇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内容摘要

      文章通过对从北宋到明代共四卷以香山九老雅集为题材的叙事长卷画进行空间分析,认为中国古代文人雅集中的赏鉴活动相关的园林空间,通过异于日常生活空间的景观组织、空间等级性的弱化和仆役劳作的支撑,配合文人雅集的事件性,塑造出一种差异地点的特征。这些特征起到调试参与者的心理状态,使之与赏鉴活动相适应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具体赏鉴空间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数码复制时代在虚拟博物馆项目中对其进行借鉴的可能性。


  纸上展览 

栏目主持:刘晶晶

文化交融共生 互利共赢 :“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

资料提供: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3 年 9-10 月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认同。2015 年 3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下,“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充分反映“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深远影响,弘扬传承和而不同、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湖南省博物馆联合主办了“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展览汇集展出了 21 家意大利博物馆、17 家国内博物馆共计 200 余件(套)文物精品。主要目的是通过还原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中国元素以及中国艺术中的西方影响,呈现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兼收并蓄、共同发展的千年史诗,揭示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相互影响的历史脉络,为推动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节选)


  海外动向  

栏目主持:王翔

国王费萨尔的帽子 :

一项关于克里奥尔化的研究

作者:[ 英 ] 桃乐茜·阿姆斯特朗  

设计史项目导师,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皇家艺术学院,伦敦  

翻译:汪芸  中国美术学院

内容摘要

      在 1916 至 1918 年阿拉伯大起义中并肩作战时期,埃米尔·费萨尔给 T·E·劳伦斯的阿拉伯长袍一直是东方主义分析的一种隐喻。该文聚焦于伊拉克国王费萨尔,以及他在为新王国发展一种男性服饰的过程中所进行的针对身份认同问题的一系列复杂的协商。事实表明,尽管“阿拉伯的劳伦斯”长袍有创造神话之嫌,但费萨尔在运用服装方面确实有更深的用意。“克里奥尔”一词最初被用于描述加勒比海地区复杂的混合文化,由于欧洲殖民主义和奴隶贸易,在那里土著的美洲、西非以及欧洲的诸多民族与文化混杂在一起。作为后殖民和弱势阶层研究的一部分,它继而发展出一种更为广泛的用法,被用来描述全球范围内分类的而不只是限于加勒比地区的特殊类型的混合文化。牛津大学发展研究教授、国际移民研究所前所长罗宾·科恩将“克里奥尔化”阐释为“新身份与继承文化的构成物演变为有异于它们在原始文化中的性状”的一个过程。而这个词汇在本文中被使用的时候包含了三重含义,不仅仅是通常意指的“混合”:首先,意指对费萨尔的选择造成多重影响的根源 ;其次,费萨尔创造出了某种区别于可供他选择的所有元素之外的事物 ;再次,正如文章的引言所示,克里奥尔化带有这样一种暗示,即新身份体现对其所想要拒绝的现象的反对。


  第一线  

栏目主持:萧冯

站在东西方时空交汇点上

—朱育帆教授访谈

采访、撰文:贾珊

内容摘要

朱育帆教授


      朱育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园林》编委会委员。1992 年 -1997 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师从孟兆祯院士,获工学博士学位,成为新中国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的第一位博士。1998 年 -2000年进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师从吴良镛院士,在人居环境学科的理论框架体系下从事中国园林设计的创新研究工作。2003 年指导学生获得第 40 届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IFLA)年会国际大学生景观设计大赛第一名和第二名。代表作 2005-2006 北京香山 81 号院住区景观设计(2008年度美国风景园林师学会 [ASLA] 住区类景观设计大奖);2004-2007 北京 CBD 现代艺术中心公园景观设计(英国景观行会 [BALI] 年度国家景观金奖);2006-2009 青海省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观设计(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2012 年优秀设计一等奖,2010 年度英国景观行会 [BALI] 年度国家景观奖);2007-2010 上海市辰山植物园矿坑沉床花园景观设计(2011 年英国景观行会 [BALI]年度国家景观奖,2012 年度美国风景园林师学会 [ASLA] 设计综合类荣誉奖,中国勘察设计协会 2015 年优秀设计一等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2016 年科技创新一等奖);2017 年柏林国际花园博览会(IGA)“大师园”之中国展园“独乐园”。朱育帆有中国景观设计领域享有很多头衔和光环。他用东方的语言获得了西方世界的赞誉,也尝试用实践将风景园林设计在传统古典园林与西方当代风景园林的碰撞中勾勒清晰。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此书及近期刊物


装饰杂志往期精彩回顾

点击以下链接即可阅读《装饰》杂志近期刊物介绍:

《装饰》杂志2017年第1期介绍“创新·创业”

《装饰》杂志2017年第2期介绍“阅读设计”

《装饰》杂志2017年第3期介绍“ 江南物化”

《装饰》杂志2017年第4期介绍 “信息视觉”

《装饰》杂志2017年第5期介绍 “ 历史街区复兴”

《装饰》杂志2017年第6期介绍 “德国设计”

《装饰》杂志2017年第7期介绍  “毕设·环境设计”

《装饰》杂志2017年第8期介绍   “宜兴紫砂”

《装饰》杂志2017年第9期介绍“品牌·中国”

《装饰》杂志2017年第10期介绍“张仃百年”

《装饰》杂志2017年第11期介绍“手艺 ·乡村”

《装饰》杂志2017年第12期介绍“服务共享”

《装饰》杂志2018年第1期介"海外汉学"

《装饰》杂志2018年第2期介绍“包装设计”

《装饰》杂志2018年第3期介绍“《莱昂纳多》50年”

《装饰》杂志2018年第4期介绍“设计·扶贫”

《装饰》杂志2018年第5期部分内容介绍“社会创新”

《装饰》杂志2018年第6期介绍“毕业设计·服装设计”

《装饰》杂志2018年第7期介绍“技术与审美”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此书及近期刊物


以下是 “唯一”官方指定投稿邮箱:


《装饰》杂志欢迎您的来稿

E-mail:zhuangshi689@263.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431   中国装饰杂志社编辑部

电话:010-62798189  010-62798878

邮编:100084

官网:http://www.izhsh.com.cn

建议邮件 书信亦可

在微信中回复“投稿”即可获得投稿须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