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装饰》杂志2018年第10期介绍

装饰杂志 2021-09-22


-- 艺术设计月刊 --

2018年第10期

1958年创刊/总第306期

清华大学主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

match

  【主编方晓风“写在前面”】

苹果公司的两位联合创始人对产品有着很不一样的要求,沃兹尼亚克是技术控,只关心电脑的技术指标,而乔布斯会为了降低主机电源的噪音专门聘请一位工程师来改进设计,这样的做法在一个公司的初创时期是很罕见的,但显示了乔布斯的远见。在“体验”还未成为市场和设计界的热词的时候,他已经有了很强的体验意识,并落实到产品的制造过程中。


体验在今天可能已是一个过热的词汇了,似乎谁都知道体验是怎么回事,也都有了体验意识,但经常只是一种商业宣传的幌子。体验这个概念既不复杂,也不新鲜,但成为热词却有一定的历史语境。如果看 20 年或者 10 年前的论文,体验都不会经常被提及,尽管体验是一直就存在的客观事实。体验变热,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生产力的发展,消费者对需求的理解越来越不仅仅停留在物的层面。物只是载体,通过物的占有或使用,人最终希望得到的往往是难以言表的“感觉”(或者说“体验”)。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的欲望是实现精神满足的基础,当人类的生产力跨过了基础能力的门槛后,简单的物就无法满足需求了。其二,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虚拟技术的发展,使社会的商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体经济面临巨大的挑战,网购代替了逛街,外卖代替了外出觅食。这样的形势下,“体验”就成了实体经济抵抗虚拟经济的一个有力武器,在商业竞争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部分企业被时代的浪潮湮没,一部分企业早早地就开始谋划转型并付诸实践,商业模式的更新也屡屡给人带来惊喜,背后的关键词还是体验。其三,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多地与机器进行交互,这种交互的方式还并不那么自然和舒适。体验在这样的语境里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图形界面代替了命令行,使得操作变得直观易行,语音交互显然还能进一步降低交互门槛,体验成了推动技术进步和设计创新的关键动力。


本期《特别策划》以“体验·设计”为题,希望能通过讨论进一步明晰体验的含义,并以此为切入点,展现未来设计发展的可能性。感谢吴琼老师对本期专题策划的帮助和支持,邀请了多位权威学者撰稿,使本期专题的内容超乎预想。我们预想的内容是体验作为结果,如何通过设计实现,而专家们的视野更为开阔,他们更多的是在讨论或研究体验作为工具如何提升设计。尤其是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学院院长特里·欧文教授的文章,完全跳脱了常规的体验设计的范畴,提出了过渡设计(transition design)的理论,其中的一个思路就是通过体验来使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对前景有所感知,以此推动抗解性问题的解决。当然,在体验作为结果、体验作为工具之外,体验也是研究的对象,如此构成了本次讨论的三个层次,相信是较为全面而有启发性的。


9 月底,本刊组织了纪念创刊 60 周年的系列学术活动,在本期的《特别关注》刊载了综述报道。《纸上展览》栏目则是选登了“走向大众的美——中国设计期刊文献展”的内容,以飨读者,也希望这个展览能引发更为深入的研究。 

 

特别策划:体验·设计

栏目主持:赵毅平

主持人语

近年来,“体验”逐渐成为设计相关领域内的高频词。从“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的提出,到“用户体验”“体验设计”“服务设计”的普及与发展,设计呈现出情感化的趋势与人本主义的精神。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推动,“体验”逐渐迈向了多感官、多通道的感受与认知,设计的目标与方法、所处的语境、遇到的挑战与机遇也悄然发生改变。无论是在设计研究领域、实践领域,还是教育领域,都不可避免地对此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另外,“体验经济”这一概念提出后,各种消费门类中融入了越来越多的体验过程和越来越丰富的体验形态,市场与企业也推动着设计对此做出反应。

本期专题,我们邀请到数位研究、教育与实践领域的专家,共同就“体验”与“设计”的话题发表观点。卡内基梅隆大学设计学院院长兼教授特里·欧文着眼于从传统社会过渡到可持续发展未来的过程中,设计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她从广阔的视野、前瞻的角度,提出了“过渡设计”这一新的设计导向与方法 ;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院长兼教授保罗·查普曼呈现了该学院在虚拟现实(VR)领域开展的研究项目,探讨了沉浸式环境的相关议题 ;阿里巴巴集团国际 UED 的负责人傅利民基于在用户体验领域多年的从业经历,在专访中从企业的角度阐述了人机自然交互的现状与未来前景 ;来自国内高校的研究者吴琼和覃京燕则分别探讨了用户体验的概念与特征,以及新的语境下交互设计的方法与构架。几篇文章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体验设计的相关问题,进一步拓展了我们对“体验”的内涵以及设计价值的认识。

最后,在此特别感谢吴琼老师在本期专题组稿方面所提供的帮助。(赵毅平)


过渡设计 :系统级变更的设计 

作者:特里·欧文   

卡内基梅隆大学设计学院

翻译 :中央编译翻译服务有限公司

内容摘要

本文概述了一种新兴的过渡设计方法,用于解决“抗解性”(wicked)问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犯罪、贫困、污染等),并推动社会向更可持续和更理想的未来转型。本文认为抗解问题属于大型社会技术系统中的“系统问题”,因此需要新的解决方法。过渡设计框架汇集了一系列不断发展的实践方法,可用于 :1. 可视化和“映射”复杂问题及其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2. 将复杂问题置于大的时空背景中;3. 识别和弥合利益相关者冲突,并利用结盟 ;4. 促进利益相关者共同创造理想未来的愿景 ;5. 确定大问题系统中的杠杆点,在其中放置设计干预。过渡设计并非一个固定的、模板化的过程,而是提供一种逻辑,用于汇集与系统级变更设计相关的一系列不断发展的实践。本文指出了如何在基于课堂作业的社区化项目中测试这一方法。




沉浸式环境 :真实的问题,虚拟的应对 

作者:保罗·查普曼  

格拉斯哥艺术学院模拟和可视化学院

翻译 :中央编译翻译服务有限公司

内容摘要

在本文中,我将回顾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和人类翘首期盼的虚拟现实“成熟时代”的演变。我将重点突出多学科团队的力量,并介绍格拉斯哥艺术学院模拟和可视化学院(SimVis)开展的采用沉浸式环境的各种项目。具体有医学可视化、制药可视化、危险运动及危险工作环境。最后,说明科学工具如何生成美丽的 3D 沉浸式点云图像。




用户体验设计之辨  

作者:吴  琼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内容摘要

用户体验设计是伴随着计算和网络的发展而发展的设计新领域,也是当前设计研究和实践的热点。本文梳理了用户体验概念的由来、要素、内容和结构,阐释了用户体验设计的特征、流程和评价方法。文章还通过基于虚拟现实、无人驾驶的应用设计分析,论述了未来用户体验设计的原则和发展目标。



量子思维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万联网

语境下的交互设计影响研究 

作者:覃京燕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内容摘要

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及万物互联的语境下,交互设计遇到创新思维方法与教育方法的双重挑战及机遇。本文通过对比研究,总结提炼人工智能、大数据、万物互联对于交互范式与交互机制的影响,提出运用量子思维提升交互设计的战略方法,围绕量子思维的 6 个技能,包括自我超越、直觉思维、环境掌控感知能力、情境预演信息集成能力、信息转化知识的创造综合能力、高速处理信息等方面,结合无人驾驶汽车、机器人、智能服装产品等交互设计案例,推演运用量子思维进行交互设计的系统方法。



人机自然交互的前沿探索——

阿里巴巴国际 UED 负责人傅利民专访

采访 :吴琼  赵毅平  

整理 :赵毅平 中国装饰杂志社

内容摘要

傅利民是阿里巴巴集团国际 UED的负责人,主导着集团旗下几乎所有海外业务的用户体验,同时负责国内 B2B 业务的用户体验和创新业务。傅利民不仅是在用户体验领域从业多年的工作者与管理者,也是一位专业的研究者。他于 1999 年获得美国普渡大学工业工程博士学位,参与撰写的《人机交互 :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和评估》是人机交互领域的经典书目之一,2016 年已经出到了第五版。目前,他负责的人机自然交互实验室,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联合开展研究工作,正在探索五感的电子化及其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作为一位从业多年,兼顾研究与实践的资深专家与管理者,傅利民怎样带领团队进行用户体验的设计、评估与研究?怎样看待国内外用户体验行业的发展与前景?他所倡导的人机自然交互如何定义与应用?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对傅利民进行了专访。



特别关注

栏目主持:萧冯

纪念《装饰》创刊 60 周年

系列活动综述 

整理:周志

编者按

2018 年,适逢《装饰》杂志创刊 60周年,本刊在 9 月至 10 月举办了四项学术活动来纪念这一历史时刻。它们分别是 :《装饰》创刊 60 周年纪念大会、“走向大众的美——中国设计期刊文献展”、“《装饰》创刊 60 周年海报邀请展”,以及“面向未来的设计学——国际设计期刊主编论坛”。本文即为以上系列活动的全面综述。


为庆祝《装饰》创刊60周年系列活动暨宣传片首发打CALL(点击查看)



纸上展览

栏目主持:徐璐


走向大众的美——中国设计期刊文献展 

文|图 :方晓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蔡仕伟  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

沈 榆  华东师范大学

内容摘要

从 1900 年在上海创刊的《书画工会报》至今,中国的美术、设计期刊,与中国近现代美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同步,是具有时效性地记录和传播学术思想、行业现象及业界趋势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整个社会接受美育、认识设计的重要力量。“走向大众的美——中国设计期刊文献展”于 2018 年 9 月 28 日至 10 月 23 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二层四号展厅展出。展览透过珍贵展品,从美术设计期刊的视角,梳理百余年来近现代中国设计进程,呈现设计与现实生活的连接与影响,探讨美术设计期刊和学术、行业与教育的关联,展现美术设计期刊在促进美育、设计发展的影响,体现美术设计对社会意识和大众生活发挥的作用。




第一线

栏目主持:萧 冯


设计创新:平台与服务——陈冬亮

和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的二十三年  

采访\撰文:田君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内容摘要

1995 年成立的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是中国大陆最早成立的政府设计推广单位。中心成立以来,通过组织一系列讲座、展览、论坛、评奖活动和搭建平台,极大地推进了北京设计产业的发展,为提高首都的国际影响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中心主任陈冬亮先生在国内从事工业设计研究推动工作二十余年,是国内工业设计领域的先行者之一,也是中国设计发展的见证者。他在科技研发、设计管理和设计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很高的理论素养,多次荣获国家科技奖项。2018 年 9 月,本刊采访了陈主任,这次访问也为我们更深入地研究北京设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或许你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点击即可查看

看美国设计师是如何做“乡村建设”的

创刊60周年特别策划丨主编方晓风谈设计学的学科范式

创刊60周年特别策划丨杭间教授谈中国设计学的发凡

如何研究设计和撰写设计史?为此他们的争论穿越了一个世纪

《延禧攻略》带火了“延禧色”,但将其等同于“莫兰迪色”则是误解

如何设计一座美术馆 ?设计师唐克扬基于中国国家美术馆新馆竞赛任务书的思考

被“设计”的特朗普

展览侧记丨问道吕敬人“书艺问道”的“道场”

这样的房子或许是中国新农村真正需要,更被欧洲杰出建筑师奖推崇——西线工作室主持建筑师魏浩波访谈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此书及近期刊物


装饰杂志往期精彩回顾

点击以下链接即可阅读《装饰》杂志近期刊物介绍:

《装饰》杂志2017年第1期介绍“创新·创业”

《装饰》杂志2017年第2期介绍“阅读设计”

《装饰》杂志2017年第3期介绍“ 江南物化”

《装饰》杂志2017年第4期介绍 “信息视觉”

《装饰》杂志2017年第5期介绍 “ 历史街区复兴”

《装饰》杂志2017年第6期介绍 “德国设计”

《装饰》杂志2017年第7期介绍  “毕设·环境设计”

《装饰》杂志2017年第8期介绍   “宜兴紫砂”

《装饰》杂志2017年第9期介绍“品牌·中国”

《装饰》杂志2017年第10期介绍“张仃百年”

《装饰》杂志2017年第11期介绍“手艺 ·乡村”

《装饰》杂志2017年第12期介绍“服务共享”

《装饰》杂志2018年第1期介"海外汉学"

《装饰》杂志2018年第2期介绍“包装设计”

《装饰》杂志2018年第3期介绍“《莱昂纳多》50年”

《装饰》杂志2018年第4期介绍“设计·扶贫”

《装饰》杂志2018年第5期部分内容介绍“社会创新”

《装饰》杂志2018年第6期介绍“毕业设计·服装设计”

《装饰》杂志2018年第7期介绍“技术与审美”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此书及近期刊物


以下是 “唯一”官方指定投稿邮箱:


《装饰》杂志欢迎您的来稿

E-mail:zhuangshi689@263.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431   中国装饰杂志社编辑部

电话:010-62798189  010-62798878

邮编:100084

官网:http://www.izhsh.com.cn

建议邮件 书信亦可

在微信中回复“投稿”即可获得投稿须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