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 | 童慧明谈工业设计
不久前,《装饰》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作为优秀期刊之一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展出。
一本刊物,折射着一个时代。创于1958年《装饰》杂志,在六十余年的办刊历程中,始终紧随时代,将各个时期的设计面貌鲜活地呈现出来。
今年,我们特别在微信公众平台上“重温经典”,回顾以往刊载于《装饰》上的旧文,与读者一同回眸中国设计的发展历程。
今天重温的是,童慧明1988年的旧文《中国工业设计怎么办?》。
童慧明
编者按: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各方面都出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即对这一转变期设计发展问题的思考,发表后产生了相当大的社会影响。文章署名广州美术学院设计研究室,实际执笔人童慧明,在当今的工业设计领域已经是一位重量级人物,他对当时国内外,尤其是国内的社会环境、方针政策、产业背景等均有精辟的分析,今日读来仍觉直入心坎。文中情绪激昂地提到的问题,有些今日已经解决,但还有些至今仍然严重制约着我国设计事业的发展。
在今天的国际市场上,优良设计的产品与缺乏设计或设计过时的产品,在销售价格上的差距正越拉越大。能以领导潮流的创新设计投放市场,意味着巨大财富的收入。因此,在同样消耗能源、材料、人工、运输等成本费用的前提下,优良设计成了竞争中取胜的保障。企业若想扩大再生产,必须开发和占领更大的市场。优良设计可以简化结构、合并功能,便于工艺加工,从而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设计无疑是企业生存的关键与核心。
近年来,美国、苏联、意大利、日本等国家设立的国家元首工业设计顾问、全国性工业设计委员会、工业设计奖及工业设计专职部门,说明设计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为强化未来企业管理人员对产品设计重要性的认识,美国开始在商学院校设立产品设计课程。
工业设计对西方国家经济的兴衰、企业的发达,都起了巨大促进作用。通用汽车公司与福特汽车公司20 年代的“汽车式样”之争以后,美国“流线型”汽车风靡全球,雷蒙德· 罗维设计的瓶型和商标使可口可乐成为世界饮料市场的霸主,他设计的家用电冰箱还奠立了现代冷藏设备的样板。这方面的范例不胜枚举。诸如西德“布劳恩”电器、“大众”汽车、“莱卡”照相机、“罗森泰尔”餐具,荷兰“菲利普”电器,意大利“奥立维”打字机、“菲亚特”汽车,芬兰“阿图”家具……都意味着优良设计和高级商品的别称。
对地域窄小,人口密集,资源严重缺乏的岛国日本来说,求生存的惟一出路在于设计。于是,在美国帮助下,日本通过仿造西方产品时对设计的分析以及派出大批青年去海外学习,使自身的工业设计能力逐渐强盛起来。日本企业家较早看到了电器等新兴消费产品在未来生活中的巨大潜力,优先发展这类产品及产品设计,使日本人的生活以现代化步伐,在60 年代末达到了西方国家水准。经过30 多年的努力,日本已跻身于世界经济列强。各大公司已成为今天世界市场上最先进、最优质的汽车、摩托车、家用电器、摄影器材、办公现代化设备、钟表等一流产品设计的化身,引导着消费的潮流。
70 年代,港英当局开始大力发展产业,并优先发展以组装和来料加工为特点的消费品生产。开办了以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和工业产品设计为主的设计教育。如今香港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时装、玩具、钟表、革制品和电子产品的出口基地之一。香港时装可与世界闻名的巴黎时装媲美,美国市场销售的玩具,每两个中就有一个产自香港。
60 年代中期以后,台湾企业开始重视工业设计作用,社会也大力兴办设计教育。以自己设计制造的家用电器、运动服装、陶瓷制品和塑料制品等,在国际市场令人刮目相看。
伴随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和信息社会到来,一个个崭新的高技术产品领域纷纷向工业设计师们打开。几乎所有高科技产品设计中,都有工业设计师在贡献着才能。所有与服务业有关的产品,也已形成新的工业设计重点。
在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严酷事实面前,工业设计师越来越清楚应负的责任,设计不仅是商业盈利手段,更应有助于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共荣,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近20 年来,在发达国家,“后现代主义”设计美学打破了“功能主义”冷漠的疆界,把人的因素更多地注入到设计中去,正把人的生活带入一个丰富多彩的新世界。
在21 世纪即将到来的今天,世界正瞩望着中国。
目睹了中国天翻地覆变革的人们都明白,中国经济的起飞,是在文革结束时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最低点上开始的。尽管我们目前的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上是比较高的,所占次位也大大提前,但10 亿人口的人均产值还相当低。工业生产,尤其是工业制成品生产,在总值中所占比例还较小。中国出口贸易还以矿产原料、农副产品和棉纺织品为主。有限的工业制成品,也在目前遇到的与日本以及西方国家的贸易逆差中,暴露出因设计落后而无法被对方市场所接受的致命弱点。
中国的落后程度是十分惊人的!工业设计至今还被搁置在经济改革的边缘,被视为纯粹文化性的、可有可无的东西。国家宏观政策和企业、贸易方面对工业设计的作用普遍忽视。不是吗?盲目追求数量和产值仍是目前我国工业生产的重心,一项项“世界之最”的纪录,被我们的统计数字刷新着:
1985 年我国生产了3235 万辆自行车,986万台缝纫机,38 亿件陶瓷……
但是,透过这些令人“振奋”的数字我们看到,中国大地上奔驰的上亿辆自行车,皆是1905 年英国工程师莱利· 赛克的设计翻版。在成千上万个家庭中转动的缝纫机,没有跳出1873年美国的“胜家”牌缝纫机雏形。
美国的“胜家”牌缝纫机
停滞的设计给社会和工业发展带来的是什么?是生活面貌的僵化,是商品的积压,是低价的出售,是原料、人力的浪费,是财富的流失!截至1987 年5 月底,国家仓库已积压100万辆自行车、1000 万只手表、260 万台缝纫机。
而当我们把国产的许多产品进一步作历史的比较就会发现设计改变生活的作用,在我们的工业生产中被抹去了:国产拨号式电话机,模仿的是1931 年英国设计师琼· 海伯格设计、“西门子公司”生产的产品;国产名牌135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海鸥DF”,模仿的是德国“康泰克思”公司1948 年的产品;国产名牌“英雄”金笔,基本上是1939 年美国“派克”钢笔的造型……
几乎所有产品的外形设计,均停留在我国引进并生产该产品时的起点上!
海鸥DF-1000相机
产品设计的墨守成规、因循守旧,造成的是中国人民消费生活面貌的“几十年一贯制”,是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低下,是巨大的经济损失。试问:我们付出了同样的人力物力,为什么不多付出一点设计的智慧,使财富收入翻番呢?
多年的忽视设计,已成为我国企业的通病。设计人才严重缺乏设计能力、水平极低,是所有行业都存在的问题。以至当国家开始经济改革,国门突然大开,面临一个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时,相当多的企业手足无措。
在本质上对设计作用的忽视,必然导致对设计概念、尤其是工业设计概念的糊涂认识。
我国的机械设备、交通工具、仪器仪表以及其他较复杂的工业产品(或生产用产品),一直是工程师独立设计的。他们只是致力解决“物与物”的关系。由于没有工业设计师的参与,而且绝大多数工程师未受过起码的解决“人与物”关系问题的训练,故完成的设计尽管内在结构和基本性能可达到较高水平,甚至是世界先进水平的专利发明,但在一切与人使用有关的因素(如人体工学质量、控制系统的视觉传达质量、控制部件的好用、整机造型的统一、外观色彩和表面处理的适度、机器与环境的关系等等)方面却缺乏设计或根本没有设计。这样的产品,往往因不易使用或外观丑陋而使商业推广价值受到影响,在出口贸易中受挫,被外商以低价购进后经外观改造再高价卖出,财富流入别人的钱袋。
而日用消费品(即我国的轻工业产品)的生产,我们却始终沿着两条相互关联的错路前进。
一条是“实用品美术化”。它使社会在本质上把日用品设计简单理解为产品表面的“美化”,是用花哨俗丽的图案为其乔装打扮,穿上漂亮的外衣。基于这种认识,国产的许多日用品尽管在数十年的发展中,有了表面色彩和装饰上的“花色品种”万千变化,却在产品的使用方式、基本功能和结构上极少有设计进展。如每个家庭必备的保温瓶,虽有竹壳、金属壳和塑料壳之分,表面色彩和装饰图案变化也不计其数,可那种软木塞式结构的瓶却持续生产了近30 年!
在当前方兴未艾的“美化城市”热潮中,各城市街头巷尾出现了大批经过“美化”的大熊猫、青蛙、大象等动物雕塑式的垃圾箱。由于这些设计缺乏起码的依据(城市建筑特点、人流计算、容量计算等),也不能满足起码的设计要求(便于投入、便于清理、防雨水灌入等),结果适得其反,造成了垃圾外溢、难于清理的污染源,既亵渎了可爱的动物,又糟蹋了城市景观。
另一条是泛“工艺美术”化。在当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都是两条泾渭不同的设计道路。前者是指以手工艺方式、密集型劳动生产的传统工业产品设计(在我国称为特种工艺品,如木雕、牙雕、贝雕、草编、竹编、织绣、景泰蓝、艺术陶瓷等)。即美国胜家牌缝纫机使是“现代工艺美术”,除了设计观念和表现手段、材料略有更新,并没有跳出作为陈设品的使用范围。而后者则泛指以大工业生产方式、机器制造的产品设计。
随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提高,过去用于工艺方式生产的简单日用品将越来越多地被技术化和复杂化程度较大的工业品取代。人民物质生活中工业产品的使用比率越大,也就说明其现代化程度越高。工艺美术品衍化成一种文化形态,在现代人生活中作为陈设性产品而存在。并且,由于工艺美术品所附加的人工价值较高,必然造成销售价格较高。像上万美元一件的“红楼梦”玉石雕刻,普通中国消费者是不敢问津的。故相当多的工艺美术品只能出口。
建国初期,一般生活用品基本是由地方性民间手工艺作坊生产的。那时引入“工业美术”观念,以此来指导这些产品的设计与生产是无可厚非的。60年代后,日用品生产逐步进入机械化大工业生产的新时期。同时,一些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带有新生活标志的工业产品(如俗称“四大件”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开始普及。但是,设计的指导思想却没有随生产方式的演变而相应地进入“工业设计”时代,而是依旧滞留在已成为“传统”的“工艺美术”中。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国家发展消费产品的设计重心长期失调——“厚”工艺美术,“薄”工业设计。而在实际生活中,却大有以“工艺美术”取代“工业设计”之势。
辽宁生产的天鹅牌收音机
诚然,工艺美术也是应大力发展的,而且,在我国工业制成品没有形成强大出口竞争力之前,它依然是我国换取外汇的大宗贸易商品之一。但是,即使在发达国家,消费者为购置生活用品所支付的费用中,工业产品所占的比重也是最大。实际上,我国目前的轻工业总值中,工业产品远远超过工艺美术品。所以,在设计发展上,工业设计与工艺美术自应有适当的轻重关系。
设计重心的失调,表现在许多方面。如建国之后,我们举办了数届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却没有举办过一次优秀工业产品设计展览;在职称设置上,有工艺美术师,没有工业设计师;在传播媒介中,那耗时数载,经“巧夺天工”、“匠心独运”后问世的牙雕“红楼梦”、“水泊梁山”鼻烟壶可受到盛赞,工艺美术师也“金榜题名”、加官晋级,而因设计了较好的工业产品使企业发达、国家获利的工业产品设计师,却是“无名英雄”。如此的社会褒扬,如此的价值观念土壤,我国的工业产品设计面貌又怎能不落后呢?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使“工艺美术”观念在我国走向现代化的今天依旧能成为涵盖一切的设计主导思想,不少好心的理论家们正探索工艺美术观念的“更新”和“现代化”,尝试把工业产品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平面设计解释为“现代工艺美术”,成为工艺美术的分支,而且已经白纸黑字,载入了《当代中国的工艺美术》。
很明显,这是本质上的理论失误。它意味着今后将在中国人民生活中逐渐普及的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激光音响、照相机、电气化厨具、小汽车、摩托车、办公室终端、微电脑等工业化产品的设计皆属于“工艺美术”!如此“旧瓶装新酒”的“观念更新”,只能使观念更加混乱、认识更加模糊,对工业产品设计本身的发展是无济于事的。
对工业设计的忽视,还表现在我们的“优质产品”概念上。早在本世纪初,德国工业同盟已提出了产品“优质化”的含意,是优良的产品设计和精湛的加工质量。如今,世界一流的优质产品都兼备这两个特点。而我国的“优质产品”概念,却只有加工质量的含义。在几乎所有质量评比中,都是只注重产品性能、使用寿命等由于加工好坏导致的内在质量高低(即“物与物”关系),而不顾及外观设计(即“人与物”关系)质量。这正是不少国产工业品内在质量高、而外观设计却很粗劣的原因之一。
由于国内目前尚未形成坚挺的社会性设计力量,有关人员的能力与国外有较大差距,更由于企业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意识,再加上专利制度的不完善,促成了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必然经历的设计方式:仿造,主要是仿造外国产品。仿造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企业和社会不在设计问题上清醒过来,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事业。而错把仿造当成医治企业产品老化的“良药”长期服用,将导致‘懒惰”的副作用危及全身,永远跟在别人后面爬行。
当代世界工业设计在迅速发展,而我们是晚来者。20 世纪的历史告诉我们:发达国家在设计上必然发达,落后国家若想崛起,也必然在设计上崛起。工业设计是新生活的创造之神。谁驾驭了它,将被带入一个富裕、发达和美好的未来。谁忽略了它,将滞留在贫穷、愚昧和丑陋的往昔。中国工业设计怎么办?
来源:《装饰》1988年第2期
原文:《中国工业设计怎么办?》
作者:广州美术学院设计研究室
《装饰》1988年第2期封面
延伸阅读
《装饰》杂志欢迎您的来稿
E-mail:zhuangshi689@263.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431 中国装饰杂志社编辑部
电话:010-62798189 010-62798878
邮编:100084
官网:http://www.izhsh.com.cn
建议邮件 书信亦可
在微信中回复“投稿”即可获得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