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画自说 | 梁晨乐
中国最大的水彩艺术平台·最受欢迎水彩图文公号
点击题目上方蓝字关注 中国水彩
(中央美术学院水性材料绘画高级研修班2016·推介)
2016年9月,中央美术学院首届水性材料绘画高级研修班开学,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学制一年。以水为媒介的绘画材料不同于以油性为媒介的绘画材料,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价值。由于中国传统对水的偏爱,以水为媒介的绘画材料所具有的流动性、透明性和使用方便等特点更加适合中国人的审美思维。
中央美院作为中国艺术教育的知名学府,面对中国水性材料绘画的发展,认为有必要从学术与教育角度深入研究,以学院深厚的学术背景和教育资源为重点,以知名教授为导师,在教学实践中,将水性材料绘画语言与造型手段相结合,使学员在一年的学习中将材料实践、造型基础与创作理念相互参照融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审美修养,创作出具有一定水准的艺术作品。
这里推出的部分学员作品,不仅有入学前的作品,也有入学后的课堂作业和业余创作,因为学习正在进行,创作课尚未开始,完整的个人创作作品尚在酝酿,我们有理由期待,经过一年的孵化,这些学员能够在思想意识及绘画面貌上得以进一步的提高。
文/吴小虎(中央美术学院水性绘画高研班教学主持)
···················································
尘封·碑
34x47cm
尘封•独
31x41cm
尘封•痕
35x48cm
尘封•蚀
31x41cm
航NO.1
53x53cm
航NO.2
53x53cm
绿植NO.5
55x73cm
逆行NO.4·逝去的记忆
98x61cm
帽山•秋牧
73x54cm
憧憬
106x49cm
逝记风景NO.2
34x48cm
逝记风景NO.6
81x109cm
松NO.1
24x30cm
松NO.2
22.5x29.5cm
松NO.3
46x60cm
人体NO.2
52x75cm
人体NO.3
52x75cm
人体NO.5
52x75cm
自述
出生于八十年代的我,经历了中国社会重大历史变迁,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受惠一代,我们这一代在物质上迥然不同于父辈的穷困,繁荣的物质令我们享受精细的生活体验;我们这一代在精神上也完全不同于父辈的封闭扭曲,网络和旅行使我们拥有开阔的视野。作为精神开放的体验者,我潜心于艺术探索,不为日常生活琐事拖累,用艺术作品探索生活中每一种可能。
我自幼喜欢画画,但并不是一个天生就对绘画执著的人,更不是艺术天才。我生活在一个传统的家庭里,父母都是普通公务员,绘画在我的生活中只是业余爱好,并不是我从小到大无比热爱的必然选择。大学之前我想象过自己很多种不同的未来,唯独没有想过要一直画画。我自己都不知道从什么开始,对绘画已经到了割舍不掉的地步,它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我认为自己一直很幸运,研究生毕业之前,我一直在校园这个安逸的环境中画画,遇到一些对我影响很大的老师,影响最大的当属恩师董喜春教授,董老师是一位善于思考又勤奋努力的人,不张扬,不做作,不浮躁,能固守自己的纯净灵魂,徜徉于艺术的天地,忘我地劳作与耕耘。可以说在遇到董老师之前,我对艺术对水彩的认识很肤浅,很幼稚。通过四年的大学,三年的研究生生活,我从董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无论是在艺术方面,还是在做人方面,这些精神财富对我今后艺术语言的形成及对艺术的态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水彩画虽然是外来画种,但因其水色氤氲的特质及所采用笔纸的特征,和传承前年的中国画有一定的近似性,多年来一直受到我们的喜爱。我刚开始学画时,对水彩一无所知,一直用碳条画速写,直到大学后,才开始接触,之后被那些美妙和令人激动的颜料所吸引,水彩便成为我主要的绘画煤材。在我刚接触水彩画创作时,我的目光关注的是与生活很贴近的东西,因为我知道一切艺术创作都离不开生活,水彩画艺术的创作也是这样。胸有成竹,所画作品才不致于流于空虚,才能充于中而形于外,才能画出具有感染力的作品,这是一切艺术工作者不能忽视的问题。
我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人,我的绘画技法也是多数水彩画家所用的传统技法,我的创作素材也多取自生活中很平常的事物。比如我的《绿植》系列,那些再平常不过的植物,在我的眼里它们都是生动的模特,在光的照射下,更加的熠熠生辉,风姿绰约,在光影交错的空间里展示生命的魅力。作品《帽山·秋牧》与《憧憬》,描绘的是夕阳西下时一群晚归的牛,在静谧的余晖下休闲地觅食,一副是辽北大地的晚秋时节,一副是仲夏时节。将家乡两季的风景加以诗意的描绘,带着感动的情愫将山水、树木、夕阳与牛群定格在画面上,是源于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我的作品并不刻意的刻画那些枯黄,那些衰败,而是让元素以鲜活的姿态存在于画纸上,让绿色更绿,让美好更好,这是我的艺术态度,这也是我敬畏生命的方式。
随着阅历的增长,我不再满足于对一切事物刻板的再现。在初期的探索、锤炼后,我开始思考如何能以个人的技能和实践的经验,在思想感情的驱使下,自由自在地把所需要表达的意图,通过画面的形象,充分表现出来。剥离思想的禁锢,超越客观的表现手法,我的《尘封》系列,就是在这个阶段产生的。作品中的元素有具有历史感的煤油灯,破旧的行李箱及驶向远方的旧渔船,作品在画面色彩的处理上力求稳重,将元素置于虚幻的空间里,以朴素简约的风格进行表现;在画面构成上注重物像的象征性及所带来的语意特点,让元素成为整个作品的叙述者,增加抽象意味,放大观赏者思考的空间。《逆行》系列,以符号的显现为主题,力求以哲学的视角揭示工业时代的过去与现在,辉煌与没落,画面用写实手法以尊重客观的态度进行刻画,虚实相宜。
工作几年,对绘画依然保持一种单纯的执著,这一路对绘画的探寻很艰辛,也很快乐。中间有很多的迷茫、彷徨、困惑与无奈,也有很多的意外惊喜与收获。绘画是一项没有终点的试验,以上这些不是最终的风格定向。生活经历的变化一定会带来艺术创作的变化,董老师说过:“观念决定艺术,情感是艺术表现很重要的因素,生活经验与阅历是情感的储藏室,储藏室里越丰富,艺术表现也就越深刻。”今后,我会细细体味生活,以最真诚的态度对待绘画,勇于探索,不断自我超越与自我完善,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梁晨乐
1988年生于辽宁省铁岭市, 2013年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水彩专业,获硕士学位,师从董喜春教授。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铁岭市油画院特聘画家。现工作于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学院。2012年赴日考察学习,获新泻国际艺术学院短期留学证,2016年9月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水性材料绘画高研班,进修一年。
参展经历:
2012年作品《帽山·秋牧》入选辽宁风光优秀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
2012年作品《小岩》入选“2012中国水彩画新人新作展”
2012年作品《憧憬》入选黑龙江省第六届水彩画双年展, 获优秀奖
2015年作品《逆行NO.4世纪风景》入选第二届梦之青春辽宁省青年美术新人新作展,获银奖
2016年作品《尘封·痕》入选辽宁省第五届水彩、粉画大展
2016年作品《尘封·航》入选辽宁美协成立60周年美术作品展
中国水彩编辑整理,转发请标注出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和交流
联系我们、合作及投稿邮箱:738876550@qq.com
······
致力于在全球推广最优秀的艺术家
作品收藏、竞拍、私洽 请回复 1
作品送拍、推广、展览 请回复 2
文章投稿、宣传、头条 请回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