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国宝级建筑师马里奥·博塔,在成都的48小时
从瑞士到成都
对于建筑界的人来说,马里奥·博塔的名声如雷贯耳。
75岁高龄的他被誉为“瑞士国宝级建筑师”。作为这次中瑞建筑对话讲座的主角,他坐了将近10小时的飞机来到成都。令他意外的是上一秒地处中欧的瑞士还寒风瑟瑟,而下一秒的成都人已经穿上了短袖。
4月13日,麓湖·A4美术馆的学术报告厅人头攒动,不大不小的空间硬是塞下了上百个前来听讲座的人。投影仪里播放着博塔先生的纪录片,现场鸦雀无声。
兴许是因为时差的缘故,博塔先生在纪录片放到一半的时候在座位上不小心睡着了。
● 中间的白发老人就是博塔先生(别逗了,我怎么可能放他睡着的照片),左边则是纪录片导演洛蕾塔·达尔波佐。摄影:小枝©ZIPART
放映结束,博塔先生镇定了一下精神,擦了擦眼镜起身稍作整理,伴随着全场热烈的掌声缓慢走上了台。
柯布西耶曾给他“开过光”
先来说说这名远道而来的“瑞士长者”。
放眼欧洲,甚至全世界的建筑界,无论怎样去形容马里奥·博塔的地位都不为过。
同许多世界名人一样,博塔先生中学没读完就溜了,年仅15岁的他就开始接触建筑设计工作。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他考入了威尼斯建筑大学开始了系统化的学习,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正是基于这一次的学习深造,奠定了马里奥·博塔如今成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基础。
● 年轻时的马里奥·博塔,这个兰花指就很灵性。图片来源于网络
1965年,刚进入大学一年后的他成功的进入了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工作室,参与了威尼斯市立养老院的设计方案。
除了柯布西耶,博塔先生在大学时期还受到了路易·艾瑟铎·康(Louis I.Kahn)、卡洛·斯卡帕(Carlo Scarpa)以及路易斯·康(Louis Isadore Kahn)等在建筑行业有重大影响的著名设计师们的影响。
其中以对光的利用颇为精通的路易斯·康对他的影响最为深远,这为后来博塔先生的作品特色提供了非常好的指导作用。
● 从上至下依次为:韩国首尔Leeum艺术馆、哈廷办公楼、瑞士国家体育中心。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博塔先生以往的部分作品中不难看出,自然光线的运用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也成为了继几何线条、中心对称后第三大博塔作品特色之一。
从1965年到2019年,从学徒到大师,马里奥·博塔一直身在建筑界第一线。从位于提挈诺的独栋家庭住房开始,博塔的设计作品涵盖很多其他建筑类型,如学校、银行、行政大楼、图书馆、美术馆以及宗教建筑。
● REST HOME,NOVAZZANO,SWITZERLAND
● SINGLE-FAMILY HOUSE,VACALLO,SWITZERLAND
● RESIDENTIAL SETTLEMENT,NOVAZZANO,SWITZERLAND
纵观马里奥·博塔的大部分建筑作品,几乎将中心对称与几何线条发挥到了极致。
在文化领域,马里奥·博塔也有着较高的知名度,1996年,博塔作为主要发起人和创立者之一,在门德里西奥创建了建筑学院,并于2002至2003年、2011至2013年担任教职和院长。作为推广建筑文化辩论的另一个项目,博塔发起了门德里西奥建筑剧院项目,自2018年10月开始举办活动。
● 门德里西奥建筑学院。图片来源于网络
总之,不管是建筑界、教育界还是艺术界,你只需要知道马里奥·博塔绝对算得上大佬级的人物就行了。
毕竟,能在柯布西耶的麾下干事儿,必然是名狠角色。
建筑师与宗教
这部纪录片的名字叫《马里奥·博塔——超越空间》,是由一名瑞士记者洛蕾塔·达尔波佐拍摄的,同时她也是一个导演兼制片人,自1999年开始在海外工作,最初在英国,目前在亚洲,主要工作为瑞士国家电视台的自由记者。
目前,她已为瑞士国家电视台不同节目制作了上百个不同长度的视频报道。
● 导演洛蕾塔·达尔波佐在分享自己的拍摄心得。摄影:小枝©ZIPART
纪录片并没有过分地歌颂马里奥·博塔的建筑设计,而是站在一个相对客观克制的角度来分析和思考他针对宗教建筑领域的探索与设计。在与马里奥·博塔的接触过程中她发现,博塔的特殊之处在于,对于宗教建筑有着自己独特甚至“偏执”的坚持。这某种程度上源自于博塔小时候的生活经历,更大程度上源自于他对世界各个宗教文化的尊重与理解。
就连著名作家鲁道夫·阿恩海姆都这样评价他:“就宗教建筑而言,这意味着像马里奥·博塔这样一名优秀的建筑师放弃了大部分对传统的表面化应用,但他并不忽视传统,而是重新探索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更深层内核。”
● 圣约翰教堂,Mogno。图片来源于网络
针对于宗教建筑而言,马里奥博塔大多是在老旧的建筑上重新改造,风格也大多是运用老式的砖块堆砌,有人会质疑这样设计的风格或许会太过老土更有甚者会质疑它的安全性,为此博塔先生解释道:
“对于改造宗教建筑来说,我希望的是还原我脑海中教堂的真实样子,而不是在此基础上发明创造,运用所谓老旧的材料也正是源于对于大自然的尊重,宗教建筑对于所在城市来说也具有着在地性,要有这座城市的个性,而不能因为这是我所设计的作品就必须带有我想要的东西。”
作品自然不计其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塔玛洛山上的这座圣玛利亚天使教堂。
● 穿过长长的石桥,尽头是一个十字架。摄影:d.vidbd
● 巨大的拱形建筑结构,被人们称为马里奥·博塔的神来之笔。图片来源于网络
● 马里奥·博塔的手稿。图片来源于网络
博塔先生的职业生涯于1970年在卢加诺才正式开启。此后,他开始一系列大量的教学活动,包括在欧洲、亚洲、美国以及拉丁美洲等国家的诸多建筑学院举行讲座、研讨会和教学课程。
此次成都之行也正是他“巡讲生涯”的其中一站。
● 麓湖·A4美术馆学术报告厅《第二届中瑞建筑对话》活动现场,台上的博塔神采奕奕,台下的观众聚精会神。摄影:小枝©ZIPART
在纪录片放映结束后,博塔先生飙着一口流利的意大利语,向台下的观众们讲述自己的创作心得,并一一回答大家的提问。
本来说好回答三个,可现场实在太热情,就连博塔先生自己也说不上回答了多少问题。甚至有后排的观众为了争夺宝贵的提问机会干脆冲到前面。
● 提问的观众。摄影:小枝©ZIPART
是的,马里奥·博塔就是这么火。
● 再来品一品年轻时的马里奥·博塔,就算不当建筑师,我寻思要是进军影视界现在怎么着也能是个影帝了。图片来源于网络
台上的马里奥·博塔言语间时常带着笑容,很多时候你会忘记他的身份,他骨子里始终带着欧洲人的那股幽默劲儿,绅士而又不死板,偶尔也会和台下的观众开开玩笑:
“如果你能在柯布西耶的手下工作几年,相信我,你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建筑大师~”
对于麓湖·A4美术馆来说,除了这次中瑞建筑对话,他们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与国外各个国家的优秀设计师、建筑师间的交流,希望能提供给参与者广阔、多元、深度的创作空间与可能性。麓湖·A4美术馆馆长孙莉也上台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美术馆的前世今生,毕竟到场的除了老朋友,还有不少新朋友。
● 麓湖·A4美术馆馆长孙莉。摄影:小枝©ZIPART
随后青年艺术家梁琛上台为大家介绍了自己接下来几个月的新展《阿莱夫》,讲述了自己对于当代“游牧空间”以及“有限范围内的无限性”等当代艺术观点的思考。
● 梁琛。摄影:小枝©ZIPART
笑声伴随着掌声,马里奥博塔的麓湖·A4美术馆之行结束了。
下一个目的地——E-two机库。
你看他拿着竹棍的样子
像极了魔法师
E-two机库门口停满了车,参加这次讲座的伙伴们悉数到场,人们在大门口闲聊、抽烟,每个人的神情并不严肃像是一场老友间的聚会。
● 瑞士国宝品牌VITRA成都展厅E-two机库。摄影:Icy©ZIPART
● 嘉宾陆续到达现场。摄影:Icy©ZIPART
谈话间,一辆黑色本田商务车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主人公马里奥·博塔与瑞士驻成都总领事到场。
● 凡德罗家具总经理吴昊(左1)元太设计CEO Louis廖晋南(左2)马里奥·博塔(左3)。摄影:Icy©ZIPART
人们陆续来到了座位上,准备接受博塔先生的“精神洗礼”。
一开始,博塔先生拿着遥控器翻动着ppt,后来为了方便讲解,工作人员直接现场摘了一根竹子,他拿着竹棍指点江山的样子像极了《哈利·波特》里的老法师。
● 摄影:Icy©ZIPART
马里奥·博塔用这根“魔法棒”,详细为大家一一介绍了自己的作品,以及自己创作的心路历程,对于建筑本身博塔先生并没有说什么高谈阔论、天马行空的评价,对于马里奥·博塔来说他所喜欢的建筑并非建筑本身,而是建筑成功地与其环境构成的一种和谐关系。
● 放眼整座城市,博塔的作品不会太突出,与周边的建筑浑然一体。图片来源于botta.ch
当然,深耕建筑设计多年的马里奥博塔,早就已经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业务范围除了建筑也延伸到了更多的工业产品设计方面。
● 博塔建筑事务所。图片来源于网络
● 部分产品设计手稿。图片来源于botta.ch
同在昨天的分享一样,马里奥·博塔也回答了几名在场嘉宾的问题,其中也包括元太设计的新成员Zoey。
● 活动对话嘉宾:璞石品牌设计 · 设计总监毛继军老师。摄影:小枝©ZIPART
● 得益于⽶兰留学的经历,Zoey(最下)用意大利语与博塔先生的交流⾮常顺利。摄影:Icy©ZIPART
大家非常珍惜这次与博塔先生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讲座愉快又和谐,台上的博塔先生拿着“魔法棒”与在做的嘉宾们谈笑风生,每当谈到建筑相关的知识点,博塔先生就像变了一个人,用上了丰富的肢体语言与大家进行讨论。
● 有点可爱。摄影:Icy©ZIPART
● 马里奥博塔与瑞士总领事,虽然不知道他们在看什么,但一定很好笑,可爱+1。拍摄:Icy©ZIPART
事后马里奥·博塔还给大家签名留念,博塔先生也来者不拒基本上都满足了大家的愿望,有点明星见面会的架势。
想想也是,马里奥·博塔在建筑界本来就是一颗闪闪发亮的巨星。
● 摄影:Icy©ZIPART
后记
发稿前,一则令全人类痛心的新闻上了热搜——巴黎圣母院失火。
这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教堂在人们的眼泪和无奈中经过十多个小时大火的摧残,标志性的尖塔轰然坍塌。所幸的是其中的历史文物提前被转移了出去,躲过一劫。
● 大火中的圣母院。图片来源于Getty Images
虽然没有机会采访到马里奥·博塔对这件事的感想,但我相信对于宗教建筑有着独特感情的他一定会扼腕叹息,无关国家无关种族,这是全人类的损失和遗憾。
不过,正是因为有着像马里奥·博塔这样世界顶级的建筑师以及他的弟子们的存在,让复原巴黎圣母院的工程显得触手可及。
我相信,过不了多久复原后的巴黎圣母院一定会重现在世人面前,在塞纳河畔继续谱写有关于它的传奇历史。
“May the force be with us.”
延伸阅读
他们都干了什么系列
主编 | 牧之、鹤鹤
编辑 | 十一
撰稿 | 十一
设计 | 三金©ZASHE杂社
摄影 | Icy、小枝©ZIPART,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