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童年的创伤,一粒昨天的子弹

李雪爱与自由 李雪爱与自由 2020-10-21



文 | 李雪



01



写给已经成年的你



昨天发射的子弹无法打中今天的我,童年父母对我做的事情,也无法穿越时空伤到今天的我。

让今天的自己感受到痛苦的,只能是今天正在发生剧情幻想。


幻想是反现实的,不符合客观物理现实的想法就是自恋幻想。所有烦恼都来自自恋幻想,诸如:妄图去掌控别人的情绪感受,妄想改变现实,妄想操控未来等等。)


这些剧情幻想,是在童年形成的,是童年父母逾越边界的言行,给孩子植入自恋幻想。这些自恋幻想,在被识破之前,就像电脑的木马程序一直在后台耗能运行,甚至成为有些人的主要驱动程序。

所以说,童年创伤并不能伤害人,伤害人的是当前依然在运行的,形成于童年的剧情幻想。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成年人,认识到自己的剧情幻想,重新回到现实,活在当下,那么效果等同于,童年创伤并没有发生过。



附《 最通俗易懂地解读 原生家庭 与 当下幸福 》



延展一点说,这一点也很符合量子力学的实验:当下对量子的观察,能够决定量子的过去。

所以,幸福的唯一必要条件,是从幻想回到现实,活在当下。

用比昂的话说:无欲无忆,终极现实。





- 完 -




以下内容

为本篇的辅助阅读

为新读者提供一点方便




02



写给正在做父母的人





时常遇到父母对孩子讲:快叫阿姨,说阿姨好!


或者我拿给孩子个东西,父母立刻教:阿姨给了你东西,你应该说什么?快说谢谢阿姨!


每次遇到这样的场景,我都觉得挺尴尬的。本来,人和人之间是自然的互动,从彼此不认识到有事情交织到一起,问好和道谢是这个过程中可能自然发生的情感流动。


可是分明还没建立关系的两个人,硬生生被逼着去说正确的话,来彰显父母的素养,真的很不舒服。


( 如果愿意,父母可以尝试觉察自己对环境敌意的投射。)



附《 父母将“自我”寄生在孩子身上,有哪些表现





顺便聊聊“餐桌礼仪”:餐桌上,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优雅高贵?

吃饭的时候,用心感受食物,跟自己的感受在一起,品尝食物的滋味。
不去盯着别人怎么夹菜,不去评判别人的吃相,尊重每个人有自己的吃法。


大家自由自在的享受食物,就是最美妙的餐桌文化,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孩子,脾胃健壮,很少生病。 



附《 史上最舒服的减肥法:李氏减肥法 》





问:如何毁掉一个孩子的天然内驱力?


答:非常简单,把孩子自己的事情,拿一件出来跟父母做约定,孩子做到了奖励,做不到惩罚。你想毁掉哪个方面,就拿哪个事情做约定。

比如,父母想毁掉孩子天然探索学习的热情和逻辑智力,就要把孩子读书写作业的事情拿出来做约定。这样长期下来,就可以保证孩子注意力涣散,丧失自主学习能力,一旦离开家长的看管离开学校,再也不愿意自我更新。

又比如,父母想毁掉孩子的身体健康,就要把吃饭这件事拿出来跟孩子做约定,盯着孩子吃饭,必须吃掉多少饭,吃掉多少蔬菜,我才让你离开餐桌,否则没收你的零食和游戏机。

再比如,父母想毁掉孩子的自我组织能力,就要约定孩子一天的作息,几点到几点之间必须干什么。这样可以保证孩子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之后,把日子过成一滩烂泥,完全没有自我组织能力。

方法教给你们了,家长们加油干吧



附 ①《 父母,不要破坏孩子的内驱力 》

附 ②《 教育的本质,既非知识,也非是非 》

附 ③《 天才是保护出来的,不是教导出来的 》

附 ④《 让孩子终身喜爱学习,只需这“一句话” 》



03



归因 与 归责



老粉都知道,我从来不会讲:在通往幸福之路上,谁谁谁该为你的幸福负有责任。


归因和归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随着你的洞察力增高,你能够精细的看到因果——看到父母对待你的方式,与你的婚恋、事业如何丝丝入扣的对应,看到你的伴侣给你造成了多大的伤痛——这是归因。
 
而走向幸福的责任人,只有你一个。过去吃的亏受的伤,你只能认了。跟前任或父母较劲,不会给你带来一丁点好处,那只是纠缠消耗自己的生命。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当当、京东、淘宝全平台在售。


公众号 | 初心心理

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林诗野

插图 | 电影《 弗兰克 》剧照






* 大目录 * 2019






点 击 进 入 






我是作者李雪,感谢你的打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