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成长只成长出优越感​

李雪爱与自由 李雪爱与自由 2021-01-22



文 | 李雪

 欢迎到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与李雪评论互动

01



德高望重的一席话



时而看到一些高大上道理的评论,我好奇点开主页,看到无一例外在做收费咨询。

不是说要证悟了才能帮助别人。一个人真诚的面对自己的生活,坑坑洼洼里摸爬滚打的真实感受,这是宝贵的,很可能会帮助到别人,收费也是自助助人的好方式。

一个咨询师或导师,要想切实给客户带来帮助,不是要求导师已经没有自恋了,而是导师对自己的自恋有觉知。


导师走在破自恋的路上,甚至偶尔能跟客户建立“我与你”直接相遇的看见,这就很棒啦。

如果导师或咨询师对于自己的自恋没什么觉知,他第一重视的就会是捍卫自恋。


刚开始,导师高大上的外衣容易让学员感觉很好。越往深处走,越容易造成的结果是:学员或来访者被导师吸食能量,有的学员感觉不舒服退出了。


有的长期跟随的学员,被老师影响得“面对家人朋友躁狂自恋,面对老师卑微顺从”。

高大上的道理,不是道理本身不对,不是不能说。





但同样一句话,一个人真实体证到了,再说出来,听者感觉身心舒服清凉。


没体证到,为满足自恋而说出来,听者感觉头脑发胀,胸口堵闷。


审美能力,包括对文字的审美。美的文字,是活生生的,让身体放松,回到现实。


而头脑的废话文字,能量顶住脑门,促进躁狂自恋,是“死”的。


选择心理咨询师导师,选择看什么书,都需要审美能力。小孩子天然具备这个能力,不听头脑的废话。


我的咨询师是一位在美国受训非常扎实的自体心理学流派咨询师。她说她和我一起工作的感觉,她会比较多的放下“受训背景”,逐渐成为单纯的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关系。

对另一个人的关心,愿意了解对方,愿意听对方的生命故事,愿意跟随对方的情感,同时自己稳稳地处在现实中。

被关心的那个人,也完整体验内在的情感、情绪无常的变换,理解这些如何发生,最后也稳稳地回到当下。



02



如果成长只成长出优越感



我见过很多热爱成长的人,少部分人活得更加真实有力。大部分人随着上的课越来越多,自我感觉也越来越牛逼优越。有的甚至已经时常出现“疯言疯语”。


而出现“疯言疯语”的人,通常都还在给别人做导师。比如有的人,说着说着话,突然来一句:等等,高我或菩萨警告我了,不能再说了,不可泄露。—— 人格分裂出了“高我”。


有的人说:老师说我能量已经足够纯净了,频率不能再高了,否则无法在地球生存。—— 地球都扛不住这样的自恋珠峰了 —— 修行带来的优越感,那真是比钻石硬度还高。

真修行啥样?


真修行很简单:越修越平凡,越修越普通。而不是越修行越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自然不会在面对“凡夫俗子”时优越感上头。





真修行的人很有享受美的能力,因为内在的感受力流畅自如,能享受当下的一草一木。而“地球频率低我适应不了”其实只是自恋爆棚导致的感受力迟钝。

我上过七年多心灵成长工作坊,尤其是著名的外国老师的。“我有特殊的感受力”“我有高人一等的洞察力”“我能量频率越来越高”…


我曾经陷入这些头脑自恋的陷阱,时不时说一些高大上的“终极道理”比如“万物皆是我”“没有分别心”“非二元的世界”…

当年的我住在头脑粪坑里:自我感觉特别优雅,觉得自己灵魂都比别人更有香气呢。这样的自恋粪坑,掉进去,一误数年。

即便现在,我还是很少有清醒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被自恋的小我攫取,只是对此有个警惕心,不再吃屎吃出长久的优越感。



03



语言的陷阱



我经常说,有的语言是“毫无营养的头脑排泄物”,有的语言是“切实的成长体悟”。

小我很牛逼,能攫取一切,小我尤其爱修行。把学来的“高级东西”都用来滋养自恋,构筑高大上的空中楼阁。小我指挥下写出来的文字,看着高大上,道理牛逼,实则是毫无营养的排泄物。

唐僧取经,随时警惕中途沉迷妖精洞。成长之路,也要警惕掉进这些排泄物里,不再继续前行。





以下这些评论,真实的体悟或头脑的废话,你分得出来吗?



@符小漠的喃喃自语:今天收到雪姐的蓝色羊绒三件套,穿上身喜悦舒适,还没有三秒钟,小我立刻附体:我以后应该就是要穿雪姐的衣服,我就应该有品味,我就应该是每天知性优雅喜悦淡定…


…看到这场戏,我提醒自己,现在感觉不错享受就行,享受完了就放下,别太嘚瑟,免得一会儿就被打脸。



@秋兮妈:我最近和女儿相处愉快,用心做美食享受到了乐趣,心里美滋滋,想着:这状态不错,我要保持住,这样很好…


…然后就会被打脸,抑郁就来了。



@一颗超级甜的三课油:MD跟我疫情宅在家那段时间听你的课听直播喝着白茶没事练练功岁月静好的那段体验一模一样。


而且因为有了那种体验反而在现在面对当下一地鸡毛的时候耐受力变得很差,会刻意想搞点啥把自己调会以前的状态。


被耍了被耍了。



@水马木婴:刚提交了这周五的作业,边提交就边想,这次作业会让一凡惊喜到吧?毕竟构图和色彩挺有趣的。


求好评的“功利心”好强哈哈,觉察到了这个念头,然后哈哈哈的笑自己,又被小我遛了。



@净×××:执于痛苦也好,执于美好也罢,知道自己在执着,体验它就好了。



@×照:为啥要对立呢,把自己拆分出来一个“小我”,然后觉察,再附赠一堆分析,累不累嘛。


这就是我,我可以有任何感受,这一刻“花香四溢恬淡宁静”,那一刻“臭不可闻得意洋洋”,都可以啊,这就是我,只不过喜欢的我就去干去尝试,觉得可调就下次调整,没有评判就没有厮杀和挣扎。


接纳自己包括接纳你全部的状态,不要抽离,也不需要抽离分析评判,分析是为了了解,了解觉察是为了扎入生活去爱自己,你扎得越深,越与生活融为一体。



@苏××:哈哈哈,只要你着了一边就是在二元里了。知道小我,不着不沉迷就可以,这就是当下的明心见性。



@喝了×××:万事万物都不是我,就等于万事万物都可以是我。





04



见缝插针的“小我”



有次我跟邓老师和杨子老师一起旅行,我们在车上聊起“小我”。

我说,去年跟随我钦佩的禅宗老师学习几天之后,我处在比较喜悦平静,能够较为抽离剧情的状态。这个状态挺美妙的,我一直保持着这个状态,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 —— 我擦,又被小我耍了

这种平和喜悦的状态,凝聚成新的“我”,一个更美好境界的“我”。就像花香充满了房间,形成了一个“香气四溢的房间”而不是修行的本意 —— 本来无一物。

小我实在牛逼:痛苦的时候,它吸食痛苦为“我”,捍卫剧情里那个悲剧角色等同于自己。然后等心灵成长了,走出痛苦了,获得美好感觉了,小我立刻攫取“美好的感觉”为自我。

小我真是无孔不入,攫取一切感受凝固成“我”。

杨子说,她们夫妻二人刚刚完成冈仁波齐转山,收获很大,感觉特别棒,好想要维持这样的状态,继续探访更多的圣山。这也是被小我攫取了。

我们都感叹,自己只是个宿主,而“异形”小我,这套无孔不入的程序,才是背后真正的游戏玩家,我们都是被操纵的游戏人物而已…





05



辅 助 阅 读



①《 你常讲的“小我”是指什么 》


②《 心理成长不是追求一个“更优秀的自己”


③《 “不配得到’的创伤”与“值得被爱’的鸡汤”


④《 通俗易懂地解读“原生家庭”与“当下幸福” 》


⑤《 如何从自恋妄想回到现实世界 》





作者 | 李雪心理学学者,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当当、京东、淘宝全平台在售。
公众号 | 初心心理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林诗野插图 | Pierre Sernet 的移动茶室,摘自互联网








大 目 录  2017

大 目 录  2019









 

点开这颗跳动的心,来初心社区,看李雪直播,向老师们提问,唠唠你的人生故事。初心心理社区,咱自己的心理社区。




我是作者李雪,感谢你的打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