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父母指望的孩子,没有指望。

李雪爱与自由 李雪爱与自由 2021-01-22



文 | 李雪



01



一个身体,只能承载一个灵魂



孩子的生命力、创造力爆棚,前提是:父母专注于发展父母自己,不把任何幸福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无论目前境遇如何,父母不会抱怨“老了,不行了,没希望了,就指望孩子了。”父母积极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发展自己。这样的孩子,一辈子仿佛有使不完的劲。


一个身体承载一个灵魂,自由奔跑。


承载两个灵魂,半死不活。承载全家的灵魂,精神早夭。



02



被指望 —— 被寄生



中国人经常用的一个词:指望。

指望老天开眼,指望父母官为自己做主,指望老公,指望孩子,而且经常是:你爹是指望不上了,娘就指望你了。

但却没有“指望自己”这个词组。

必须指望一个人 —— 自己才能活 —— 这在大自然里是寄生虫才会这样。

很多女人明明自己有手有脚,甚至高学历,一个堂堂的成年女人,却硬生生把自己活成寄生虫,这是太可悲了。

大家都知道,得了寄生虫病的人,都各种虚弱,寄生虫还会影响脑子也变得不正常。严重甚至会造成寄主死亡。

那些自杀的孩子,大多是被寄生虫父母蚕食死的。


附:《 抑郁的自我救赎:觉知

附:《 不惜自毁,以为能换取爱 》

附:《 放弃改造对方,就是放过自己 》



03



分享 与 寄生 的区别



我带鹦鹉酋长出门,发现一个规律。


带着孩子的妈妈,对酋长有两种反应,有的会让孩子看,但要离远一点,确保孩子安全。


有的妈妈对酋长感兴趣,但是是“让孩子去感兴趣”,她们会说“宝贝快看,这里有只小鸟哦,好可爱哦…”有时候会问我,能否让孩子摸一下。

没有孩子的女性,如果对酋长感兴趣,会问我们能否摸,能否拍照,兴趣盎然的享受跟好客酋长的关系。

—— 但是,带孩子的女性,没有一个会这样让自己直接享受。


“分享”这个词,准确含义是:我直接体验到了这个事物的美好,我很喜欢,你愿意的话也分享给你。比如,孩子跟大人分享事情,就是自己先体验到了快乐。

我不直接体验,让孩子替我去体验 —— 这不叫分享 —— 这叫寄生。


还有一些关于寄生的例子,读者可以看前两期文章:①《妈妈不吃,妈妈省给你吃》②《妈妈帮你生活不会自理》。


再比如,中国父母特别喜欢帮孩子懂礼貌。


当别人帮忙按电梯或开门,爸爸妈妈对别人的善意报以微笑说谢谢,这是在接受和给出温暖善意。孩子自然会潜移默化这种美好舒适的人际关系。

而父母去叫孩子“宝贝,这时候应该说什么?快对叔叔阿姨说谢谢!”这是在表演“我会教育孩子,你看我把孩子教育得多有礼貌”。

寄生孩子,把孩子推出去跟外部世界建立关系,一个成年人躲在一个小孩子背后,真的很尴尬。

作为路人,我不介意帮忙按电梯,开门等举手之劳。对方说不说谢谢都好,但是真的很烦这样尴尬的“被迫营业”的表演性感谢。


观察日常亲子关系,就会发现:父母能专注享受自己的生活,对新事物保持热情,孩子就热爱探索新环境。


一个出门时偏自闭,喜欢沉浸手机的孩子,必然有话多的父母“宝贝你快看这个,你试试那个,你吃口这个很好吃…”同一个孩子,跟话多的父母一方出门,就更胆小黏人。


附:《 父母,不要破坏孩子的内驱力

附:《 当父母找不到自己热爱的事情



04



微信公众号自带的关键词搜索功能



首先,点击文章标题下面的公众号名字“李雪爱与自由”。然后,点击屏幕右上角的“放大镜”搜索图标。接下来,输入您想搜索的关键词,比如“陪伴”,然后确认输入。即可通过关键词查找往期推送的文章啦。



作者 | 李雪心理学学者,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当当、京东、淘宝全平台在售。
公众号 | 初心心理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林诗野

插图 | 摘自互联网



编辑按:朋友们,单独一篇文章的能阐明的内容有限,所以我们通常都会在正文或文末提供辅助阅读链接。


如果在阅读本篇之后有疑惑,可以看看链接里的题目,选个有缘的点开,或许恰好可以回答您。李雪这个家伙的文章,如果联起来读,口味和效果更佳。





/    辅 助 阅 读    /




《 全能的父母 —— 全不能的孩子 》



《 为人父母,最核心的心理能力 》



《 妈妈帮你生活不会自理 》



《 别把孩子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 》



《 无需讨好父母的孩子,轻松适应社会 》






大 目 录  2017


大 目 录  2019









 

点开这颗跳动的心,来初心社区,看李雪直播,向老师们提问,唠唠你的人生故事。初心心理社区,咱自己的心理社区。




我是作者李雪,感谢你的打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