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干净直接的逻辑【新编】

李雪爱与自由 李雪爱与自由 2023-11-03



欢  迎  到  新  浪  微  博
@  李  雪  爱  与  自  由
与  李  雪  评  论  互  动



文|李雪



01



致贫的剧情



@爱发呆的豆D:最近回忆人生的第一个剧情,是大概四五岁时父亲讲的猫与狗的故事,大致是说狗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主人丢失的宝物,却被谄媚的猫抢走了功劳。


父亲带着愤愤不平的情绪讲这个故事,我们家的人生剧本就是这样的:过着勤恳清贫的日子,还自以为高尚,看到身边轻轻松松获得财富的人就觉得肯定是非法所得。



@李雪爱与自由:很经典的致贫剧情。


这个剧情里还有个致命逻辑 —— 没有主体性 —— 觉得财富是靠谄媚他人,由他人施舍而来。


很多职场人的关注点在于“我如何让老板满意我、重视我”。而不是“我自身渴望去钻研什么、创造什么”。



02



自己跳的坑,含泪也要把自己埋进去?



@小妮子2921:李雪姐姐,对于宗教您怎么看呢。之前一直有个念头,想要信基督,说等到什么什么时候就去,算给自己找精神支柱。可是对于信教的话,觉得自己有点叶公好龙,感觉不知道能否坚持下去。



@李雪爱与自由:小孩子喜欢做一件事,就去做了,脑子里并没有“我要坚持”的狗屁想法,如果父母给孩子脑子里塞进“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坚持不懈”,孩子的逻辑就变得混乱,行动力低下,该当机立断的时候优柔寡断。


你如果对基督教感兴趣,那就去感受它啊。有兴趣就继续,没兴趣了就退出,这不是最自然的事情吗。


你一辈子可能对100件事情都感兴趣,难道100件事情都要坚持下去?那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直接去体验你当下想要体验的,够了就停止,让狗屁的限制性信念都滚蛋,你的智力能力会飙升。 



03



干净直接的逻辑



说说逻辑干净直接地做事情。

一位雪居住客说,上小学的儿子很喜欢芝加哥大学,跟妈妈说将来他要去读芝加哥大学。这个妈妈第一时间反应:那你得考班里第一才行,你现在班里前几名都考不了,怎么考得上芝加哥大学。

—— 这是一个经典的没有逻辑的回应 —— 小学考第一跟能上芝加哥大学没有因果关系。


逻辑的做事方式是:想要读芝加哥大学,那么就去芝加哥大学官网查找资料,搞清晰芝加哥大学的录取条件。必要时,写邮件给官方邮箱以询问更多信息。根据录取条件,开始做准备。


这才是正常的逻辑,也是最高效率的做事方式。

孩子出于对芝加哥大学的爱,这个原始驱动力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孩子自然会去查资料、学英文、开始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履历。

但如果父母“教育”孩子“你现在就得好好学习,每次考第一,否则怎么考芝加哥大学”。这样的“教育”切断了孩子的逻辑思考,打压孩子的内在驱动力,会将孩子本来的希望扼杀在萌芽状态。

所以说,父母学会闭嘴,不去教育孩子,孩子自然有无限的可能性。一个脑子里被塞满了限制性信念,逻辑残缺的大人,如何有资格去教育一个完整灵性的孩子?想当年你不也是这样被教傻的吗?




附 _《 父母,不要破坏孩子的内驱力

附 _《 被父母指望的孩子,没有指望 》



04



再比如:婚姻



什么是婚姻?婚姻是一种契约关系,契约条款就是婚姻法和法院的具体执行方式。结婚意味着签订了这个契约。


很多人认为现在的婚姻法对婚姻中弱势的一方不公平,比如:没有体现女性孕产和照顾家庭的价值。更严重的是:遭遇家暴居然不判离婚,女人被殴打死,居然男人只判7年。


本质的问题是,如果你觉得这个契约已经不公平了,那么拒绝这个契约才是明智的选择。就跟一家餐馆的饭菜不好吃似的,你一看就觉得恶心,那么不去这餐馆是逻辑的选择。


我也觉得婚姻法和具体的法院判决不符合公平契约的精神,所以我不接受这个契约,我不会结婚。我跟我的伴侣会有我们自己的约定,我们双方都觉得是公平的,维护双方利益,支持彼此发展。


这就是依逻辑做事的成年人 —— 基于事实,自由选择,自我负责。



05



不用集齐七颗龙珠



想要人生过得痛快丰盛,做事情逻辑直接有效率,可以特别留意觉察这样的想法:等到×××,再×××。这样的想法,是导致我们生活匮乏以及做事缺乏逻辑的罪魁祸首。

比如说,发现自己心里很多痛苦想要寻求心理咨询,脑子里冒出来“等我赚更多钱再去找心理咨询”,这就是头脑的自我设限。真实的你需要帮助,那么逻辑的思考方式是,我怎样尽可能给自己寻求到帮助?

例如在初心社区,有很多我的资深粉丝,非常有实力,你悬赏一点钱提问,很可能得到高品质的回复。


或者,你目前的收入无法支撑一周一次心理咨询,那可以只预约一次,跟咨询师坦诚自己目前的收入仅够这一次,请咨询师帮你把核心问题梳理个方向。


当你这样用逻辑思考问题,你会发现做事情越来越高效率,收入会不自觉地提升得很快。

我的图书编辑朱笛看到我设计了这么多美衣,她感叹道:一想到设计衣服,我首先想的是,我得先考个设计学院学服装设计,再到服装公司实习,然后才能自己独立设计衣服。


没想到你一个学物理搞心理学的,这么容易直接设计出一堆衣服,还非常美。想想真是气人。

我说:这就是逻辑,读服装设计专业并不是设计衣服的必要条件,二者没有因果关系。设计衣服是我当下的身心渴望,我就去设计。如果后面感受到自己有去读服装专业的渴望,那就去读。



这就是我说的,逻辑干净直接的去做事情,这样丰盛自然来。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当当、京东、淘宝全平台在售。


公众号 | 初心心理

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林诗野

插图 | 李小龙与贾巴尔






欢  迎  到  新  浪  微  博
@  李  雪  爱  与  自  由
与  李  雪  评  论  互  动




延    伸    阅    读




《 第二性,是女性的自我催眠 》



《 财富,基本取决于两件事 》



《 爱与自由,不是手段 》



《 女性自主,不是伎俩



《 孩子长期沉迷游戏,只有两个原因



《 朋友,你从这个公众号读出了什么





大 目 录  2017


大 目 录  2019








 

点开这颗跳动的心,来初心社区,看李雪直播,向老师们提问,唠唠你的人生故事。初心心理社区,咱自己的心理社区。




我是作者李雪,感谢你的打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