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的未来,不由父母规划设计

李雪爱与自由 李雪爱与自由 2023-11-03



欢  迎  到  新  浪  微  博
@  李  雪  爱  与  自  由
与  李  雪  评  论  互  动



文|李雪



01



父母的自我修养



孩子带着自己“累世的经历”来“投胎”,孩子的命运其实在“投胎”前已经写好。父母能做的是:修自己的那份功课。


父母自己的功课跟孩子的功课,有一部分是紧紧纠缠的。父母修好了自己那部分,孩子那部分学分也自然拿到了。

这是一种“双倍积分”制度:在孩子童年期间,父母把自己的一些幻想修通,意识安住自身,孩子也自然不用掉进些幻想的坑。

同理,这也是“双倍造业”制度:如果父母偏执在自己的幻想里,孩子必然深陷这些幻想,要么耗尽自己大半辈子去修通,要么继续双倍造业给下一代。

父母严守边界双倍积分,孩子的精力可以全然用来修属于自己的那部分。那部分是什么,会以什么形式呈现,孩子最终成什么样的人,都是父母无法掌握也无法预测的。

归根结底一句话,孩子不是父母塑造的,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累生累世的因果。


父母能做的仅仅是修自己 —— 保持自律 —— 在和孩子相连的那一部分命运里,不去侵蚀孩子的能量。



附《 孩子如何跨越阶层,靠学区房吗 》

附《 复制一个朗朗,复制一个福原爱



02



父母的重要之处



孩子未来走哪条路,发展成什么样子,都不是父母能掌控和设计的。孩子的灵魂在投胎前就已经选择了要走的路。

父母的重要之处在于:孩子未来的路上会陷入多少坑,坑有多深,这是父母的所作所为决定的。

父母能做到的最好,就是严守边界,不给孩子挖坑。

坑是父母给孩子植入的逾越边界的幻想,每个幻想的植入,都会让孩子未来在情感关系和事业发展上掉坑。

比如,父母教育孩子“成功的人都是自律的人”。这句坑话就切断了孩子跟事物本质之间的链接。

孩子不再专注于思考和理解事物的本质逻辑,而是陷入自恋幻想 —— “我要足够努力保持自律,就会取得XX成就”。然后 —— 孩子专注于跟自己较劲,搞形式。一旦不自律,就充满了自责和不安全感,内耗很大。

本来每个孩子都天然地喜欢对客观现实进行思考理解,然而父母的信念植入,把孩子拉回到自体自恋的幻想中,智力直接降低了一个维度。

好父母不必每句话都有高纬度,但严守边界,闭嘴给钱,可以有效阻隔愚蠢的传播。



附《 别把孩子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 》

附《 自体自恋的哀嚎:没有我,你怎么办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当当、京东、淘宝全平台在售。


公众号 | 初心心理

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林诗野

插图 | 摘自互联网





辅    助    阅    读




《 为人父母,最核心的心理能力 》



《 遗憾不是创伤,谎言创造创伤 》



《 如何从自恋妄想回到现实世界 》



《 每天都在消磨你智力的,是什么 》



复制一个朗朗,复制一个福原爱



《 孩子如何跨越阶层,靠学区房吗 》



《 别把孩子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 》



《 自体自恋的哀嚎:没有我,你怎么办





大 目 录  2017


大 目 录  2019










初   心   商   城





李   雪   直   播








 

点开这颗跳动的心,来初心社区,看李雪直播,向老师们提问,唠唠你的人生故事。初心心理社区,咱自己的心理社区。




我是作者李雪,感谢你的打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