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春叛逆:幼年创伤 的 集中表现

李雪爱与自由 李雪爱与自由 2023-11-03




欢  迎  到  新  浪  微  博
@  李  雪  爱  与  自  由
与  李  雪  评  论  互  动




文 | 李雪



01



读者留言:



雪儿,我儿子十三岁了,在他小时候我还不懂心理学,有一点我做了,伤害了他,那就是婴儿期训练他独自入睡。


现在怎么办呢?我发现他真的是“分裂的,他性格底色就跟你写的一模一样。也有假性独立。


能不能写文章,帮助更多的妈妈和孩子。



附《 停止睡眠训练,孩子还能重新信任这个世界



02



青春叛逆是幼年创伤的集中表现



睡眠训练对孩子的伤害,会在青春期更明显地体现。青春期并不是“叛逆期”而是幼时心理创伤较为集中呈现后果的时期。

人格底层的阴郁不安、对关系的抗拒不信任、假性独立,在青春期表现明显。这些问题其实一直都在,只是当年龄更小时,对父母的顺从和依赖可能把问题掩盖了。

既然伤害已经发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孩子目前不够信任你,孩子在依恋上存在恐惧,此时他最需要的,可能不是是跟你亲密无间,而是边界清晰。

足够明确的边界,带来安全感。有了安全感,依恋自然而然会形成的。

闭嘴,给钱,是改善亲子关系最立竿见影的秘方。也是孩子从幻想走进现实的最佳养料。

闭嘴给钱,听上去很简单,实际上是对人格水平的有力修正。闭嘴能帮助人格水平从自体自恋走向看见客体,给钱则是“我愿意满足你”的爱。



附《 边界清晰,并不会割断爱

附《 养育孩子的四字箴言:闭嘴给钱

附《 迟来的爱与自由,来得及吗 》

附《 现在给孩子爱与自由,来得及吗 》



03



叛逆,不是做自己

* 以下,摘自李雪的另一篇文章,作为本篇的辅助阅读。



一位高中生的来信:


您好!


高中我考入了全市最好的学校(高中部住校)。但我的分数进不了快班,我爸爸就瞒着我,托朋友把我编入了“外县班”。


等到上网查看分班情况前,他才告诉我。他对我说外县班的人学习勤奋,风气又好,对我的学习好。当时,我觉得很惊讶、生气和伤心,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事不和我商量,连提前说一声都没有。


我爸爸说,怕告诉我,我会不同意,所以就先斩后奏了。


我哭了一场,非常伤心。我都16岁了,为什么我自己的事情不能由我自己做主,连知情权都被剥夺了。加上本来我对住校和进入一所新学校就比较担心,现在还要去外县班。没有认识的同学,大家的生活习惯、共同语言等都不同。就算外县班成绩好又怎么样,如果生活得不开心,不是也会影响学习吗?我觉得是否快乐是重要的。


但是,爸爸只考虑我的学习,根本没有想过我的感受。


现在一年的高一学习就快结束了,与班里的同学相处得还不错。但是,我总是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觉得学习动力不足,没有方向感,成绩比初中时退步了很多。


虽然表面上我学习挺用功的,但是内心觉得很被动、迷惘,我不知道学习到底为了什么?我自己想要什么?或者,我在外县班学习好的话,爸爸就更有理由认为他是对的。而且,这些不是我自愿选择的,我没有动力主动地投入。快到高二分班了,现在我的成绩还是不上不下的,到时进不了快班,我担心,父母担心,又很烦。


您的文章我看过一些,也用来调整自己的心态,但是这次收效不大。我不知道怎样放下包袱,全身心投入学习。恳请您帮助我。



一位迷惘的高中生

20090502



李雪的回信:


叛逆,这个词是家长发明出来的:你不听我的,你就是叛逆,你就是错的。可是,如果家长不妄图控制孩子,何谈叛逆呢?


孩子本自圆满,具有一切优秀的品质、完美的智慧。如果家长不控制孩子,只是给予孩子充分的爱,那孩子就会成长为他最完美的样子。


如果家长要求孩子“听话”,要孩子去做“A”,必然同时给孩子心中种下“-A”的动力,本来完满的孩子就这样被分裂了。


有个笑话,说一个男人鼻青脸肿地去上班,原来是下楼的时候摔伤了。


同事关切地问:难道你太太没提醒你下楼梯要小心吗?


这摔伤的哥儿们一脸怨气:正是因为她提醒了!


既然“小心下楼”是太太的意志,那老公觉得“不小心下楼”才是做自己,于是摔下楼去。这个笑话很夸张,但其实我们都经常做同样的事情。


好几位读者问我:成为自己是根本动力,那我如何才能做自己呢?


我们天然地以为:如果做A是别人的意志,那-A就是自己的意志。其实:无论选择A还是-A,都没跳出被控制的轮回,都是个自动反应的程序机器。


爸爸擅做主张,瞒着你选择了外县班。你也觉察到了,真正让你愤怒的不是外县班合不合适自己,而是爸爸完全无视你的选择权。


在外县班学习成绩好,是爸爸的意志,于是没动力学习、成绩一般般,就成了表达自己意志的方式。可是“学习不好,就是做自己”就是你内心真正想要的结果吗?


真正的做自己、不受控制的人,是跳出A和-A的轮回,倾听内心深处声音的人。内在的智慧,内在的使命感,是最高的“善和爱”。如果我们连接到自己,便有能量跳出A和-A的低级轮回,不被情绪左右。


倾听内在的声音,比如,从练习单纯地处理问题开始:


爸爸不尊重你→你愤怒→没有动力学习,这是个三元关系,是情绪把三者纠结在一起。


事情的起源,是爸爸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了你,你感觉愤怒,这是你和爸爸之间的事情。你没有动力学习,这又是另外一回事。


把三元关系拆成“你和爸爸的关系”“你和学习的关系”两个单纯的二元关系,就可以减少被情绪控制的机会。


孩子和家长的关系是很不平等的,爸爸给你选择了外县班,可能你确实没法改变。觉察自己的愤怒,如果能表达,就向爸爸表达:我不喜欢你这样不尊重我的自由意志,我希望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


如果情况比较糟糕,表达可能遭受强烈的攻击、甚至暴力,那么沉默也许是更好的自我保护方式。


沉默不等于压抑,我们可以对父母沉默,但是要对自己内心保持觉察,尊重自己的声音,尊重自己的愤怒,寻找适当的途径,比如和朋友谈心、自我对话等方式,尽量不要压抑自己。


处理完了和爸爸的关系,再来看和学习的关系。问问自己:我最想要什么呢?我想要什么样的学习成绩,想要考什么样的大学,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这时候,完全是你的选择,和爸爸没有关系。


可能你愿意成绩好一些,而这正好符合了爸爸的希望,这只是一种巧合,就像鸟儿歌唱,你也正好希望听到,但鸟儿其实是为自己歌唱。


也许你的父母还会继续“替你”做很多决定,很多决定甚至还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能做的,只有在接受不可改变的现实基础上,看看自己还能做些什么真正想做的事,让别人的意志无法控制你的情绪。


坚持这种最坚定、最温和又最有力的方式,你的父母一定会逐渐明白:他们是无法控制你的。甚至会欣赏和感激你的珍贵品质,因为在更大的“存在”层面上,人的灵性是相通的,都是热爱自由、真善美的。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新浪微博@李雪爱与自由。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当当、京东、淘宝、亚马逊,全平台在售。


公众号 | 初心心理

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林诗野

插图 | 摘自互联网

 

 

附《 孩子叛逆、无法沟通 的 心理原因

附《 面对孩子叛逆,父母反应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欢  迎  到  新  浪  微  博
@  李  雪  爱  与  自  由
与  李  雪  评  论  互  动




    2017


    2019











用淘宝App扫码逛一逛

店铺名:李雪爱与自由

李雪设计的衣服和白茶






初   心   商   城





李   雪   直   播







 

咱自己的心理社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