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的父母 —— 全不能的孩子
欢 迎 到 新 浪 微 博
@ 李 雪 爱 与 自 由
与 李 雪 评 论 互 动
文 | 李雪
原文刊于 2020 年
01
放心,而期待
昨天咨询时,我的咨询师说:我的孩子哭了,来找我,我就抱抱,哭一会呗,然后听听孩子会跟我说什么。
一个走出全能感的父母,对孩子是“放心而期待”。
放心的感觉是:孩子可能会遇到挫折,可能经历健康、情绪、成绩的起伏。这些事情发生了,妈妈都是放心的。妈妈知道孩子本身的存在是完好的,不会觉得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孩子就毁了,或者妈妈就崩塌了。
期待的感觉是:父母会期待看到孩子展开他的生命体验。无论是取得傲人成绩,还是经历低谷挫折,亦或生活琐事。只要孩子愿意跟父母分享,父母就有兴趣去聆听,了解一个小生命正在发生什么 —— 这是独立于父母想法之外的生命故事。
父母不作导师,不作评判者。只是因为爱,所以饶有兴趣去了解。这是一种彼此都轻松,彼此都有空间的亲子关系。
02
全能的父母 —— 全不能的孩子
父母不需要进入全能神的幻想。全能神觉得:自己只要做得足够好,孩子就不会有低谷。
父母不需要进入全能神的幻想。全能神觉得:孩子有情绪痛苦时,父母应该使出一套××沟通法,解决孩子的情绪。
如果父母卡在全能幻想中,无法区分自己的事与孩子的事,会碾压掉孩子的体验空间。
比如,孩子经历了一个冲突。
孩子从感觉不舒服 ——发展成外露的情绪 —— 对这种感受的观察、认知、梳理 —— 最后创造性地解决冲突。
这是一个完整的内在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心智越来越宽广清晰。
父母作为容器的意义,是安然自处,对孩子放心而期待。
如果父母卡在全能幻想里,逾越边界,会把孩子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
比如,看到孩子有情绪,立刻整一套“情绪疗法”:先跟孩子“确认感受”,再“命名情绪”,接着假装“共情”一下,然后梳理事情经过,最后讲道理,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问题,得出解决方案…
如果孩子不配合演出,还要“温和而坚定”地再来一轮,直到孩子配合演出流程。
那么,孩子三维立体、无限可能的心智发展空间,都被“大母神”占据,碾压成正确的二维平面。
03
最糟的父母:对孩子的生命故事没兴趣
在心理咨询中,来访者表达对坏父母的愤怒,如果这个时候咨询师来个“共情”:对呀,你父母实在是太恶劣了。那么来访者很可能感觉被堵住,转而对咨询师很愤怒。
因为来访者正在体验内在跟父母复杂的情感冲突,它不是二维的,不是非好既坏、非爱既恨。它揉合了幻想,恐惧,期待,失望,愤怒背后是生命力。
—— 这些需要空间去理解,最终从幻想回到现实,回到自身的力量。
咨询师的假共情,等于关闭了这个生机勃勃无限可能的发展空间,来一个盖棺定论。是咨询师退出了关系,不再对来访者的生命故事充满期待。
真的共情,是你真的身心共振到另外一个人的感受,那是可遇不可求的。真的发生了,你讲出来或者不讲出来,都可以,那是生命美妙的共振,不会碾压别人的空间。
凡是假的,用头脑用技巧的,都是对别人的“不感兴趣”与不尊重。
最糟糕的父母,是对孩子的生命故事没有期待、毫无兴趣。父母只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只关心一件事情 —— 孩子是否符合我的幻想,符合就是在满足我,不符合就是要迫害我。父母幻想世界之外的真实的孩子,不存在。
这样的孩子,生命不只是被碾压,而是被绞杀。如果父母对孩子不重视不操心,等于无意间放了孩子一条生路。
这也正是,为什么重男轻女的家庭,往往男孩都养残了,有的女孩还能活出自己。
04
孩子有情绪,我不按流程办,还能怎么办?
上文说,不要着急解决孩子的情绪。有人问,当孩子情绪来了,父母不走“沟通流程”,那能怎么做呢?下面分享一些读者留言,都是特别好的解答呢。
@小草yama:有一次孩子和他爸吵架,孩子委屈哭了,我不知道该做啥,想拥抱一下他,被他推开,就坐在他身边跟着他同频呼吸。
过了几分钟,孩子好像感受到什么,就慢慢停下来了,整个人很平和。他说,他知道我在跟着他一起吸气呼气,他好像确定了一件事情,他是被接纳的,所以很安心。
@童心自性:现在孩子情绪来了,我就闭嘴,不像以前那样给她建议什么的。然后发现她抱怨一会又跑去玩别的了,完全不需要我给出什么答案。
@柳守青:现在孩子有情绪,我什么也不说。孩子会哭一会,然后自己就会想出如何做。
因为我体验到 情绪流动 —— 头脑清醒 —— 力量升起 —— 解决问题 的完整内在旅程。
@晚半拍呢:安然自处,对孩子放心而期待 —— 好安然平和宽广的感觉 —— 体会了一会儿这种全然接纳的感受,眼眶都湿了。
@雨做的云FY:我是我,她是她,我感受体验我的情绪和需求,她感受她的情绪和需求。我能做的就是让她知道:她需要帮助时,我一直都在。
@说实话才不费劲儿:我的咨询师大部分时间并没有所谓“共情”的语言,但我却在无数次她的凝视中潸然泪下。
真正的共情不是技巧,而是不带任何改造欲的陪伴和看见。即使她不在我身边,我的脑海中也会经常浮现出她看着我的样子,温暖而坚定。
@可爱小虫子2010:现在慢慢放下要做“完美妈妈”的全能自恋,把注意力收回自己身上,我和孩子都感到轻松愉悦。
她每天都很深情地跟我说:妈妈我爱你,我永远爱你。
心融化了。(眼泪在打转的表情)
@仗剑走天涯我是孔德惠:刚找第二个咨询师做咨询时,我就等着她确认共情,可是她没有,我很失望。
后来发现,在那个空间里也很好,每次咨询完都有变化。简单,没有那么多技术,整个世界都是弥漫着暖意。
@藕小姐:我男票就是这样。我崩溃时撒泼打滚,他不阻止我也不讲道理,还把枕头垫在我屁股下面让我打滚舒服点。
我打滚完了该干嘛干嘛,好像啥都没发生一样。(哈士奇歪头歪舌头的表情)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新浪微博@李雪爱与自由。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当当、京东、淘宝、亚马逊,全平台在售。
公众号 | 初心心理
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林诗野
摄影 | 林诗野
05
视频号【李雪爱与自由】持续更新中 🧡 欢迎订阅 🧡 点开视频观看:
视频里李雪老师穿的衣服是她自己设计的 Inner Calling 气场全开真丝香云纱棋盘格连体裤,扫码即可购买。
06
微信公众号自带关键词搜索功能:
首先,点击文章题目下面的公众号名字“李雪爱与自由”。然后,点击屏幕右上角的“放大镜”搜索图标。接下来,输入您想搜索的关键词,比如“实事求是”,再点击“搜索”按钮,即可通过关键词查找往期推送的文章啦。或者如图 ↓ 操作。
辅 助 阅 读
《 每天都在消磨你智力的,是什么 》
《 爱和寄生的区别 》
《 有爱的能力,是什么样子 》
《 为人父母,最核心的心理能力 》
《 父母无法完美,但可以试着诚实 》
《 无需讨好父母的孩子,轻松适应社会 》
《 孩子如何跨越阶层,靠学区房吗 》
点开这颗跳动的心,来初心心理社区,看李雪直播,向老师们提问,唠唠你的人生故事。初心心理社区,咱自己的心理社区。
我是作者李雪,感谢你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