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年11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20种)

2017-11-19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2017年征订正在进行,恭请读者朋友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201


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始于2006年。2月至11月每月初,我们都会为读者奉上由编辑部遴选的一份书单。我们选书的标准兼顾人文性、思想性、独创性、品质和趣味,重点关注思想、社科、历史、传记、文学、艺术、科学、童书等类图书。望能有助于大家选书读书。


《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论》,何炳棣著,中华书局2017年8月第一版,128.00元

何炳棣先生一生治学,从不做“第二等”的题目,向来“扎硬寨,打死仗”,选择高难度的大题目进行研究。何先生早年研究明清人口经济社会、中国农业和文明起源问题等,均有国际学界交口赞誉的佳作问世。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已届古稀的何先生在深思熟虑后,决然投入先秦思想史领域,选择“攻坚”中国思想史上一些关键问题,完成了一系列重要论文。这些论文构成了本书主体。其中论述《孙子兵法》为中国现存最古的私家著述、《老子》辩证思维源于《孙子兵法》、秦之崛起与墨子学派大有关系等文章均震惊整个学界,对商周奴隶社会说、新儒家、“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批评也都引人瞩目。这些成果虽尚不足以成为定论,但其考据之扎实、思想之渊深却是世所公认的。


《战争的余烬:法兰西殖民帝国的灭亡及美国对越南的干预》,[美] 弗雷德里克·罗格瓦尔著,詹涓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10月第一版,158.00元

这部近千页的著作讲述了1919年凡尔赛会议至1959年间围绕越南发生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动,以及各方领导人的一系列磕磕碰碰,最终导致了本可避免的、血腥和无休止的战争。作者将法国在越南与美国在越南两个不同而又有着紧密联系的历史过程勾连在一起,对历史的断裂与承续做了详细梳理和深刻分析。正如另一位学者所说,美国人“做着跟法国人不同的梦,走的却是同样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愚蠢而非邪恶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作者着墨最多是美国,但对牵涉其中的其他各方——法国、北越、南越、中国、苏联也都有较为公平持正的讲述。《战争的余烬》深入详尽、笔法老辣、充满戏剧张力,这部普利策奖获奖作品既深具可读性,又包含沉重的、值得后人记取的历史教益。


《葡萄牙的高山》,[加拿大]扬·马特尔著,亚可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11月第一版,58.00元

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曾以《少年Pi的奇幻漂流》赢得2002年布克奖,收获世界范围的口碑和销量。十几年后,他在长篇新作《葡萄牙的高山》中讲述了一个视角独特的关于信仰、爱、失去与寻找的故事,一切因主人公托马斯偶然得到的那本神父日记而起……倒着走路的托马斯、意外出现的日记、葡萄牙山区的公路旅行,等等,共同构成了一场触动人心又悬念丛生的“传奇”。与前作一样,擅长叙事和营造情境并承载文学之外的省思的马特尔再次用他的写作向读者发起挑战,将相隔七十年的三位主角、独立的三个章节以“葡萄牙高山区”这一线索联系在一起,用悬疑的外壳包裹着层层递进、结构精妙的内容。故事情节之外,该书充满寓言性和哲理意味,三段叙事隐喻不同,赋予读者巨大的解读空间。


《南画的形成:中国文人画东传日本初期研究》,徐小虎著,刘智远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第一版,68.00元

旅居海外,兼具东西方视野的艺术史学者、艺术评论家徐小虎对于中国古代书画的社会文化背景、技法流派演进等等话题颇有心得。在近年来《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和“文人画”成为超出中国古代绘画史领域的公共热点背景下,她的这本关于中国古代绘画及中日绘画交流的艺术史著作中译本出版正逢其时。历史上的日本绘画与中国传统文人画有很深的渊源。在《南画的形成》中,作者聚焦于1799 年以前传入日本的中国绘画,通过对文人画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以及在日本的传播和变化的梳理,深入探讨了日本南画的成因以及更深层次的意涵。文人画在中国是被如何理解和创作的?哪些传统被日本接受和发扬?又怎样反过来影响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这些问题,或可从书中找到答案,或可引出进一步的思考。


《四季啊,慢慢走:北京自然笔记》,年高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17年9月第一版,48.00元

这是一本图文并茂、集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博物类新书,特别之处在于书中介绍和描绘的对象——北京乃至华北范畴的植物(也包含一些昆虫和鸟类),这在海外动植物及中国南方物种唱主角的时下博物图书中实在难得。建立在其丰富的博物学知识基础上,作者年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行走在北京及华北的城市、乡村、郊野、山川,以四季与月份为时间脉络,以实地考察的地点为空间线索,用第一手的观察手记和写实、细腻的近两百幅手绘物种图画将华北地区全年的植物、物候情况生动、立体地展示出来。书中的一百多种华北代表性植物和那些虫与鸟,与人类相伴相生但被忽略和有意无意地伤害,这样的文字和图画或许可以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而博物知识欠缺的人们补上一课,导引我们关注并珍惜这些无价的美好。


《新世界史》(第二卷),孙隆基著,中信出版社2017年8月第一版,68.00元

本书是著名华人学者孙隆基先生以全球史观和多中心论写作的《新世界史》的第二卷。作者既充分吸收和综合了他人的研究成果,也多有一家之言,首卷问世以来,备受好评。第二卷重点讲述了几大文明地区在中古时期的发展和变化:秦汉帝国、东西罗马帝国、伊斯兰世界、斯拉夫世界以及印度独特的发展脉络等,对很多问题的处理都有全新思路,值得关注。


《天下为学说裂:清末民初的思想革命与文化运动》,瞿骏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10月第一版,65.00元

清末民初乃一转型时代,是“天下为学说裂”的时代,是“思想革命与文化运动”搅动社会的时代,本书着眼点即在于此。同类研究已汗牛充栋,而本书的新意在于,与传统思想史主要关注精英文本不同,作者聚集的是革命与运动中青年学生、地方读书人这些群体,以及教科书、地方选举等方面,努力揭示“离地面近一些的思想”,见微知著,带我们近距离体察那个时代。


《大学与大师:清华校长梅贻琦传》,岳南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17年9月第一版,88.00元

梅贻琦对于清华大学的功绩及其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数一数二的地位,1980年代以来,已日渐得到认可,梅贻琦的论著陆续整理出版,关于他的传记也已出版了几部。但由于各种原因,公众对其认知度仍然偏低,学界对他的研究也难言充分。岳南这本文学性传记有助于增进我们对梅贻琦的了解。作者写作此书的机缘是2011年受邀到新竹“清华大学”担任驻校作家,在穷尽史料的基础上,前后花费五年多时间始完成写作。内容扎实,可读性亦强。


《生逢其时:戴维·洛奇回忆录》,[英]戴维·洛奇著,朱宾忠、吴濛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第一版,58.00元

熟悉那部揶揄知识分子学术圈的《小世界》的读者想必对英国作家戴维·洛奇不陌生,在这本回忆录中,他从出生、童年、少年时代写起,写及他的成长环境、受教育情况,也写到身处战乱的时代背景,一路走来的诸多戏剧性遭遇,一直写到他后来成为作家。作家的回忆录,难免有哪怕不自觉的演绎可能,纵使这样,这仍然不失为一部从中一窥“学者型作家是如何炼成的”秘辛的有趣之作。


《在台湾发现历史:岛屿的另一种凝视》,杨渡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8月第一版,35.00元

台湾作家、媒体人杨渡在记述百年家族史的《一百年漂泊》之后,写出这部“有温度感的台湾史”,这也是这位关心历史、积极参与社会运动的作者“台湾故事”系列写作计划的第二部。书中回顾讲述了百多年来台湾时代变迁与一系列重要事件、社会运动浪潮背景下若干人物的命运沉浮,用回归“人”本位的写法一个个故事讲下来,以个体命运呈现历史的某个侧面,进而显示大历史的脉络与走向。


《走出自己的天空》,何江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年8月第一版,42.00元

何江,一个八零后的农村孩子,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因成为登上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台的首位华人、又入选福布斯杂志评出的30位30岁以下医疗健康领域青年才俊而广为国人所知。但本书并非 “学霸”秘笈,也不是通常的励志类作品,而是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文学性回忆。打鱼人、捕蛇者、养鸭人、铁匠、豆腐匠、巫医等等身边人的生活和故事,拼接在一起,构成了农村生活的一幅全景图,笔底克制而有深情,耐人品味。


《槐市书话》,拓晓堂著,商务印书馆2017年9月第一版,58.00元

苏轼诗《次韵徐积》云“但见中年隐槐市,岂知平日赋兰台”。其中 “兰台”是汉代官家藏书之地,“槐市”是书籍交易之地。《槐市书话》讲述了一部部书的命运,颇多曲折动人的故事。作者拓晓堂先生曾就职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善本特藏部,1994年加入中国嘉德拍卖有限公司,开创和从事古籍拍卖。二十多年来,他经眼过手的古籍善本、碑帖、印谱、名贤书札不计其数,亦阅书人无数。钻研与探究、经历与感悟、书人与书事,汇集成这本《槐市书话》。


《吃瓜时代的儿女们》,刘震云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11月第一版,48.00元

《我不是潘金莲》之后,暌违五年,刘震云推出小说新作。他依然热衷于书写现实中那些“荒唐”的事:农村姑娘牛小丽,省长李安邦,县公路局长杨开拓,市环保局副局长马忠诚……他们素不相识,却因为生于吃瓜时代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致命的联系。前言将近20万字、正文只有3000字的小说结构,简洁并不简单的“刘氏句式”共同构成了这部“荒诞小说”。深陷其中的人痛不欲生,看热闹的人却乐不可支,同样作为“看客”,我们会作何想?


《幸存者》,陆天明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9月第一版,49.00元

小说所讲述的热血青年谢平、向少文、李爽等一代人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承前启下,他们经历过磨难,懂得珍惜与回报,也有追求的魄力和方向感,他们是中国经济建设的精英,是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参与者。作者聚焦于这代人,以饱满的情感描绘了他们曾经的风雨激荡,探索这代人精神的深度和广度,成功书写了他们在彷徨困惑的年代里的奋起与反思。


《甲马》,默音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0月第一版,58.00元

 “甲马”是云南人在特定节日焚烧用以祈祷、印有神像等版画图案的民俗纸制品,也是这部长篇小说串联起三代人、不同时空的重要线索。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到新世纪的今天,从遥远的云南边城到繁华的上海,作者用非凡的驾驭文字的能力和想象力,在写实的时代背景和传说、民俗中自由穿梭,不同代际的误会与理解,萦绕不去的家族疑问,都在作者的讲述中消弭或揭晓。


《我循着火光而来》,张悦然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10月第一版,43.00元

在去年推出新长篇《茧》之前,若干年里张悦然以散见于文学期刊和她主编的《鲤》书系中的一系列短篇小说与读者和文学产生关联。这部小说集收入的即为其近年来的重要中短篇,这些作品的人物、故事各自独立,写作手法也有不同,但贯穿其间、若隐若现的仍是张悦然的个人风格——幽微、沉郁、困惑和伤感,它们所流露的纯粹和成熟显示着作者的写作早已从曾经的青春文学到了另一个阶段,也“承载”着作者未来写作路径上的“野心”。


《中国科学幻想文学史》(上、下卷),[日]武田雅哉、[日]林久之著,李重民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第一版,88.00元

日本学者武田雅哉和林久之合著的这部专著上半部分回顾了中国数千年以来神话、传奇、小说、戏剧中的科学幻想萌芽,着重爬梳了清末、民国时期中国科幻小说的译介和创作情况。下半部分讲述了1949年以来“科学文艺”这一文学类型在中国大陆的确立,旁及港台科幻小说的创作情况,更对日文原版中所未遑涉及的近年来中国科幻文学的再次繁荣进行了跟踪,展望了中国科幻文学未来发展的前景。


《共病时代: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的惊人联系》,[美]芭芭拉·纳特森-霍格威茨、 [美]凯瑟琳·鲍尔斯著,陈筱宛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9月第一版,45.00元

远古恐龙化石中,竟然隐藏着癌症的信息;经常在半夜偷偷潜入鸦片种植场大嚼特嚼的窃贼,居然是小袋鼠;鹦鹉喜欢拔自己的羽毛,直到鲜血淋漓,它可能也有自虐倾向;动物也会和人一样患心脏病、肥胖症、厌食症……本书从人兽同源的角度考察和思考健康问题,颇具启发性。作者告诫世人,健康并不只取决于我们人类,而是与这个星球上各种各样的动物息息相关。


《门先生》,王烁著,新星出版社2017年9月第一版,45.00元

这是一本从内容到形式都显得有些特别的原创漫画集,书中主人公“门先生”平凡得和你我一样,在庸常岁月里过着鸡毛蒜皮、喜怒哀乐的生活。漫画作者善于从平淡生活中发现偶尔闪现的笑点和动人之处,但并未在这部作品中刻意强调,幽默和伤感都含蓄而清浅,不大会引人捧腹,也不一定让读者流泪。说说画风,寥寥数笔,不算写实,却讲述着再写实不过的故事,带点丰子恺那些没有五官却个性鲜明的漫画人物的影子,也与香港漫画家欧阳应霁早期作品中那些情绪化又纠结的人物异曲同工。


《苏菲要有弟弟了》,[英]劳伦斯·安荷特文,[英]凯瑟琳·安荷特绘,李科译,北京出版社2017年10月第一版,36.00元

充满了东方式禅意的暖心绘本,劳伦斯·安荷特和凯瑟琳·安荷特这对英国知名的童书夫妻档,对儿童心理刻画真实细腻,构思新颖巧妙,在四季景色的轮转中讲述了小女孩苏菲期待和对待弟弟到来的情绪变化:渴望和好奇,不安和崩溃,失落和接纳,如四季交替般自然,暖心而且生动。成功诠释了亲情是等待、是陪伴,也是分享的主题。


关注“中华读书报”,回复或点击“2015年2月”“2015年3月”“2015年4月”“2015年5月”“2015年6月”“2015年7月”“2015年8月”“2015年9月”“2015年10月”“2015年11月”“2015十大好书”“2016年2月”“2016年3月”“2016年4月”“2016年5月”“2016年6月”“2016年7月”“2016年8月”“2016年9月”“2016年10月”“2016年11月”“2017年十大好书”“2017年2月”“2017年3月”“2017年4月”“2017年5月”“2017年6月”“2017年7月”“2017年8月”“2017年9月”“2017年10月”获取相应好书榜。


本文为中华读书报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留言。欢迎转发到您的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