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年1张,100年北京

谁最经典 2020-02-17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北部,
早在70万年前,
北京周口店就出现了
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


公元前1045年,
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
公元938年以来,
北京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中都、
1949年成为新中国首都。
和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
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众多名胜古迹。

本期老照片从北京1900年一张照片说起,
娓娓道来20世纪前50年的沧桑与巨变。
这里有百姓的平常生活,
有城市的雕梁画栋,每一张照片都
记录着这座城市曾经的有过与记忆。


1900年,北京,
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由联军军官陪同,
率军穿过午门进入紫禁城。



1901年,北京,
骆驼运输队。



1902年,北京,
正阳门瓮城东闸楼外的北京站。



1903年6月,北京,慈禧太后等人
在颐和园乐寿堂前,
左前为太监崔玉贵,右前为李莲英。



1904年,
北京慕贞女校的教室内。


1905年,
北京,正阳桥牌楼和箭楼。


1906年,
北京,榻上的满人。山本赞七郎/摄。



1907年,北京八达岭长城。



1908年,
北京,正阳门城楼东面,
美军士兵在城墙上站岗。



1909年,
北京,正阳门瓮城西闸楼外侧的巡警
(对面是西火车站)。



1910年,
北京,正阳门东火车站内,
新站房候车室。



1911年,
北京,小宣统皇帝溥仪和隆裕太后。



1912年,
北京的一座桥上打油布伞的行人。
斯特凡•帕塞/摄。



1913年冬至,
北京,袁世凯作为大总统着传统
服装在天坛祭天。



1914年,
北京天坛,五个外国人。



1915年4月30日,
北京城墙边,晒干粪便,用于肥料。
迈耶/摄。



1916年,
北京,培华女子中学的校服。



1917年,
北京,小贩在故宫内卖大碗茶。



1918年,北京通州的鞋匠。



1919年,
北京青年会外国干事的满族佣人查理
和他的新娘。



1920年,北京前门大街。



1921年,
北京协和医学院落成典礼后
全体人员合影。



1922年,燕京大学门口的女学生。
燕京大学是最著名的教会大学之一,
创办人司徒雷登。



1923年春,北京,冰心与父亲。



1924年,北京,颐和园玉带桥。
西德尼·甘博/摄。



1925年3月,
北京,孙中山先生灵车驶入中央公园。



1926年,
北京,难民营为无家可归者提供救济。



1927年,
北京,从鼓楼之顶遥看街道风光。



1928年,
北京,紫禁城南苑阅军场。



1929年,城楼。



1930年,北京,养鸭户。



1931年,
北京,陶希圣在北大做教授,
全家合照于天坛。



1932年,
北京,中西合璧的英国公使馆。



1933年,北京,城墙。



1934年,北京,
张包铺前四位包包子的女师傅。



1935年,北京。



1936年2月,
北京,北城墙外吃草的羊群。



1937年,
北京,日军将太阳旗插上天坛。



1938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一周年,
北京广安门前站岗的日军哨兵。



1939年,北京。



1940年,
北京中央公园,
正在散步的民国摩登女子。



1941年,
北京,日军将中国军队俘虏押往监狱。



1942年,
北京辅仁大学,中坐者为校长陈垣。
辅仁大学建于1925年,
辅仁大学旧址位于定阜街路北。



1942年,
北京,齐白石与家人。



1943年,
北京,美军航拍的天坛。



1944年,
北京,婚礼。



1945年,
北京,一户人家的全家福。
北京大北照相馆拍摄。



1946年5月,北京,
车夫做美国女游客的导游,
讲述这个白鹤嘴里衔着钱的故事。



1947年,
北京,燕京大学女生在餐厅就餐。



1948年10月,北京,
一位副官正为蒋介石护持大衣,
蒋刚刚结束了与傅作义
就"保卫"北京的计划所进行的会谈。



1949年10月1日,
北京,开国大典。



1950年6月,
北京长安街,交通警察在指挥交通。
王纯德/摄。



1950年,
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吕厚民/摄。



1951年,
北京,新中国第一代电台播音员。



1952年,
北京日报创刊。



1953年,
北京,自行车运动员。



1954年,
北京,莫斯科餐厅。冯文冈/摄。



1955年,
北京邮电学院成立时的校门。



1956年,北京,
小提琴家马思聪。牛畏予/摄。



1957年,
北京,街上三个小孩。马克•吕布/摄。



1958年9月2日,新中国
第一座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
北京电视台开始对首都地区播出节目。



1959年,
北京天坛,来此纳凉的百姓。



1960年,
北京,街道工厂副厂长。



1961年,
北京东单路口。




1962年,
北京,迎接非洲客人。顾德华/摄。



1963年,
北京,国营王府井百货商店内的糖果专柜。



1964年,
北京,《东方红》大型歌舞剧序曲
《葵花向太阳》。



1965年,
北京,北大宿舍里织毛衣的学生。
马克•吕布/摄。



1966年,
北京。翁乃强/摄。



1967年,
北京,陈毅在大会上精彩答辩。



1968年5月1日,
北京大学的外国友人庆祝劳动节。



1969年,
北京,拆除复兴门。袁毅平/摄。



1970年,
北京,清华大学欢迎工农兵新学员入学。



1971年,
北京,在颐和园休息闲聊的市民。
马克•吕布/摄。



1972年,
北京,北大学生。威廉·约瑟夫/摄。



1973年9月11日,
北京,欢迎外宾的学生。布鲁诺·巴贝/摄。



1974年,
北京,原宣武区环卫工人使用上封闭式垃圾桶。
王宝琴/摄。



1975年,北京顺义,
一户孙姓农家人与外国友人的合影。
迈克尔/摄。



1976年,
北京,正阳门箭楼。马达罗/摄。



1977年1月8日,北京。贺延光/摄。



1978年,
北京龙潭湖鸟市,老人和他的鸽子。
朱宪民/摄。



1979年,
北京,一新婚夫妇的家。



1980年3月,
北京,四月影会选片。李英杰/摄。



1981年7月1日,
北京首座行人过街桥,
西单人行过街桥建成开通。
刘英毅/摄。




1982年10月1日,
北京,看护孩子。



1983年,
北京,地铁内空荡荡的车厢。
北京地铁是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运营的。



1984年,
北京火车站,旅客。
托马斯·赫普克尔/摄。



1985年,
北京,父子俩。阎雷(法国)/摄。




1986年,
北京,时尚的女青年。王文澜/摄。




1987年,北京前门,
正在路边电话亭打电话的男子。



1988年,
北京,新街口外大街,一家三口。
张兆增/摄。



1990年9月22日,
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
吉祥物熊猫盼盼。



1991年,北京前门肯德基快餐店,
品尝洋快餐。 张居生/摄。



1992年,第一届乌洽会开幕式盛况



1993年3月,北京长安街,
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横幅。
刘英毅/摄。



1994年10月,北京。



1995年,北京故宫,美国游客。



1996年,
北京,骑行到北京的骑行者。



1997年,
北京某胡同的居民们




1998年,北京海洋馆落成。



1999年10月1日,
建国50周年阅兵式,
图为解放军陆军方阵。



2000年,

北京草厂八条,出门。刘英毅/摄。



2001年6月,
北京,中关村大街、北四环路路口。



2002年,
北京,小布什和夫人劳拉游览长城。



2003年11月7日,北京大雪,
一队民工在打工路上艰难行走。
贺延光/摄。



2004年7月10日,
北京市莲花桥下因
大量积水造成交通瘫痪。



2005年,北京。



2006年,
北京草厂头条,投篮。刘英毅/摄。



2007年9月,
北京鸟巢工地。蒋铎/摄。



2008年,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球迷。郭建设/摄。



2009年,
北京,远眺鸟巢。



2011年,北京,雾霾。



2012年07月21日,
北京,雨中的北京街头。
当日北京出现的强暴雨
为61来年最大降水。



2013年1月27日,
北京火车站,告别。朱兴鑫/摄。



2014年11月22日,北京,
一位中国新郎携德国籍新娘
着中式古装和西装
在天安门广场拍摄婚纱照,。



2015年10月4日,
在京昆高速路北京房山地段,
返京车流被拥堵在路上。李文明/摄。



2016年4月16日,
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红地毯现场。



2017年,北京,
地坛庙会开幕,穿龙袍的演员。



2018年2月11日,北京火车站。


1918年,曾任清朝内阁中书的梁济,
在决定投湖自尽前三天问只有
25岁的儿子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
梁漱溟回答:
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在时间的无涯里,
一百年,可以是弹指一挥间。
一百年,也足以让我们重新站起,
屹立在天地之间


喜欢收藏传统赏石的兄弟

可以添加翫石山房的个人微信:ccjd007

往期回顾:

一座“养出来”的中式私家园林我想有个庭院,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杯旧的东西,散发着时间的醇香中国式诱惑:东方之美,霸屏纽约时代广场市隐的茶室虽为长物,却也风雅。书 改 变 气 质中国古锁:门上的精致艺术!有院,有家,有石静,真的很美文人名士爱雅石画案,中国式文人的简约!书 房 布 置这才是中国人的院子!清居雅境极简主义生活方式12条书房中最文质的7种绿植,你家有哪种?中国文人的案头有个小院,荒度余生简居 得闲极简,最高级的审美!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有一条老巷子适意,生活的真谛何以消夏,唯有闲读茶室挂画的美学窍门一生一院,朝云春水秋山……至雅生活美学一生之乐,唯有清居室 庐 营 造情于中式庭院喝茶赏蒲书房是一个家庭的奢侈品,非必需,但必要!茶室,物质与诗意的过渡空间放下所谓忙碌,看看宋代文人怎样生活中国五千年来最有品味的朝代室雅何须大文人再美的院子,也少不了石头“中国古董教父”窗内和窗外中国式的雅致生活想有个这样的小院,悠然到老古玩玩的是什么?唯素物,可养心审美,是一种自觉没有书房,何谈梦想?书房,男人的另一个世界!像宋人一樣愛生活你缺少一个能净化心灵的书房中国式风雅,你爱几何?古代豪宅:文人情怀写照

小编推荐读书:

温馨提示:本号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投稿/咨询/交流/合作 请后台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