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 | 2017第24期!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总第43期)

2017-07-14 译世界编辑部 译·世界


编者按

每一周,语言服务行业都在发生什么事儿?又产生了哪些新观点?以及涌现出了哪些新产品?等等,这些问题可能是很多业内人士想及时关注的。对此,作为语言服务行业的垂直门户,译世界(微信公众号"译·世界"ID:YEEWORLD)进行了信息跟踪观察,推出《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本期报告覆盖了7月8日-7月14日的资讯。欢迎关注!


C

ONTENTS

目录

重要事件

·本周要点

·事件预告

产品前沿

重要观点

行业数据

Part 1

重要事件


本周要点


陕西省“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及大数据平台呼叫中心西外基地正式启用


7月6日,陕西省“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及大数据平台呼叫中心位于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培训基地正式启用。陕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姚红娟、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王军哲、中译语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松、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新丝路数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剑平等出席启用仪式。现场姚红娟主任与王军哲校长还共同拨通呼叫中心承接的陕西省“一带一路”多语种热线电话,进行了亲身体验。


据悉,该平台通过政、产、学、研各建设方的强强联合,将服务陕西省和中国西部各省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遇到相关语言问题和获取大数据信息方面的需求,并为促进陕西省乃至中国西部广大地区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持。


平台简介

陕西省“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及大数据平台,是陕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西安外国语大学、中译语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管委会四方根据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纲要、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2015规划共同开发建设的。


2016年5月15日,四方代表签署《陕西省“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及大数据平台合作框架协议》。

2017年3月16日,平台官网正式上线。

2017年5月15日,平台呼叫中心启动试运行。

2017年6月3日至6月7日,平台成功亮相2017丝绸之路博览会。

2017年7月6日,平台呼叫中心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培训基地正式启用。

(“译云”微信公众号)


第四届中国葡萄牙语教学国际论坛在京举行


7月8日,第四届中国葡萄牙语教学国际论坛举行,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澳门理工学院协办,来自葡萄牙、巴西、澳门特别行政区及中国内地28所高校的70余名葡语教学领域的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论坛就葡语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等议题进行研讨。


论坛持续了两天,主题为“从亚洲走向世界:全球化时代下的中国葡语教学”。主办方表示,论坛主题及分论坛主题的设置充分考虑到了全球化及“一带一路”大背景下葡语教学界立足中外交流实际需要,力图搭建多个热点问题的讨论平台,加强海外合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与测试相结合,解决教学难题,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推动葡萄牙语学科在中国的发展。


据悉,前三届中国葡萄牙语教学国际论坛分别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澳门理工学院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国际在线)



事件预告


 “一带一路”语言资源与智能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7月15日-16日在北京举行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将于7月15日-16日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语言资源与智能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将设置语言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语言智能与未来社会、“一带一路”与语言互通三个议题。会议将邀请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的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国内外语言资源和语言智能领域的最新成果及发展趋势。


本次会议将在一天半的时间内举办6场主旨报告、14场特邀报告、2场专题论坛,参会嘉宾包括: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李宇明、语言数据联盟主任Prof. Mark Yoffe Liberman、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端木三、宾西法尼亚大学语言资源联盟副主任袁家宏、香港理工大学讲座教授黄居仁、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黄伟道、清华大学教授孙茂松、澳门大学特聘教授徐大明等。(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

2017年首届全国翻译学研究前沿论坛将于7月15日在广州召开

《中国外语》与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计划于7月15日在广州联合举办“首届全国翻译学研究前沿论坛”。会议议题包括:翻译研究的社会学路径、翻译研究的认知路径、翻译过程研究、语料库翻译研究、中西译学批评研究、应用翻译及翻译教学研究等。

主旨发言嘉宾包括:浙江大学教授程乐、上海大学教授傅敬民、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胡开宝、澳门大学教授李德凤、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马会娟、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孙平华、宁波大学教授辛红娟、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许明武、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钟书能、扬州大学教授周领顺等。(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公众号)

2017年全国高等院校翻译专业师资培训将于7月18日开幕

由中国翻译协会、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联合主办,西安翻译学院协办的2017年全国高等院校翻译专业师资培训即将于7月18日在西安正式开讲。培训受到国际翻译家联盟(FIT)、国际翻译高校联盟(CIUTI)、国际会议口译员协(AIIC)、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高级翻译学院(MIIS)的支持,其中,口译培训由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参与共同主办。培训邀请了国内外40名左右专家学者参与授课。

此次暑期全国翻译专业师资培训课程主要有:

1、英汉翻译教学(7月18日~21日)

2、非通用语种翻译教学(7月18日~22日)

3、英汉口笔译高级技能培训(7月18日~26日)

4、翻译理论研究班暨《中国翻译》杂志论坛(7月23日~25日)

5、翻译与本地化技术、项目管理培训(7月18日~26日)

6、法律翻译技能培训(7月23日~26日)

(中国翻译研究院公众号)

第二届国际假日书院系列讲堂翻译主题研修班将于7月18日-21日在京举办

假日书院组委会将于7-8月在北京香山饭店主办外语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暨第二届国际假日书院系列讲堂,设翻译、文学、语言学三个主题。届时邀请相关学界知名专家及期刊主编作主题讲座。其中,翻译主题的研修将于7月18日-21日举行,邀请的演讲嘉宾包括:四川大学教授、博导曹明伦,辽宁师范大学教授董广才,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党争胜,中国译协副会长黄友义,南开大学教授吕世生,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罗选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罗新璋,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潘文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文军,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导谢天振,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大连外国语大学教授杨俊峰等。(许渊冲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院公众号)

2017年语料库翻译学暑期研讨会将于7月20日召开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拟定于7月20日-22日举办语料库翻译学研讨会,届时胡开宝、秦洪武等知名语料库翻译学专家将与会并做主旨发言,会议主题安排为:

1.语料库翻译学概论

2.语料库设计与建设基本理论

3.常用语料库软件的使用

(当代外语研究公众号)

新媒体时代的外语教学与科研学术研讨会将于8月在上海召开

上海外国语大学《外语电化教育》编辑部拟于8月8日-11日召开“第12届外语教育技术暨大学外语教育信息化”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征稿及发言议题主要围绕新媒体技术下的学习理论在跨文化研究、翻译研究、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等领域的融合应用为主要宗旨展开探讨:

1.联接主义时代的跨文化教学与课程建设

2.技术哲学视野中的翻译研究

3.智慧学习与外语教材开发研究

4.医学英语教育与医学人文培养研究

5.人文教育目标下的大学外语ESP课程建设

“大数据时代下的翻译”高层论坛将于10月13日-16日在沈阳召开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教育部全国MTI教育指导委员会、东方翻译杂志社和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决定于10月13日-16日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主题为“大数据时代下的翻译”高层论坛,邀请中国译协与教育部全国高校MTI教指委领导、翻译理论、实践与教学领域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研究生以及一线从业者和实践者,共同探讨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翻译的跨学科发展。

会议议题包括:翻译与跨学科研究(翻译与自然科学、翻译与人文科学)、“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外译研究、翻译与技术(语料库、机辅翻译、人工智能等)、多模态口笔译教学(笔译教学、口译教学、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等。(沈师大外语学科公众号)

第十七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将于10月27日-29日在广州召开

第十七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将于10月27日-29日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翻译协会科技翻译委员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联合主办。研讨会主题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科技翻译创新。会议议题包括:科技翻译现状与发展趋势、科技翻译实践方法、科技翻译人才培养、计算机辅助科技翻译等。(中国译协官网)

第三届“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将于11月在重庆举行

第三届“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正逢党的十九大召开,将于11月24日-26日在重庆圣荷酒店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央编译局中央文献翻译部、中央编译局《国外理论动态》杂志社、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主办,由四川外国语大学承办。论坛以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为背景,将从政治文献的翻译理念、策略、流程管理和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重点研讨我国政治话语的对外翻译与传播。


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开放视野下的政治文献翻译与传播:理念、策略、流程与人才培养,具体议题包括:

1.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构建

2. 政治文献翻译中的策略和方法

3. 重大会议文件翻译的流程管理

4. 开放条件下翻译人才的培养

5. 政治文献翻译的国际经验

6. 中国政治话语的翻译与传播

7. 西方主流媒体涉华政治话语研究

8. 中国故事的创意传播与对外话语创新

9. “一带一路”与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 

(翻译学研究公众号)

Part 2

产品前沿

谷歌提出基于注意机制的全新翻译框架


谷歌最近与多伦多大学等高校合作发表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网络框架——Transformer。Transformer是完全基于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的网络框架,放弃了RNN和CNN模型。


众所周知,在编码-解码框架中,主流的序列传导模型都是基于RNN或者CNN的,其中能完美连接编码器和解码器的是注意力机制。而谷歌提出的这一新框架Transformer,则是完全基于注意力机制的。


Transformer用于执行翻译任务,实验表明,这一模型表现极好,可并行化,并且大大减少训练时间。Transformer在WMT 2014英德翻译任务上实现了28.4 BLEU,改善了现有的最佳成绩(包括超过2个BLEU的集合模型),在WMT 2014英法翻译任务中,建立了一个新的单一模式,在八个GPU上训练了3.5天后,最好的BLEU得分为41.0,这在训练成本最小的情况下达到了最佳性能。由Transformer泛化的模型成功应用于其他任务,例如在大量数据集和有限数据集中训练英语成分句法解析的任务。


注意力机制是序列模型和传导模型的结合,在不考虑输入输出序列距离的前提下允许模型相互依赖,有时(但是很少的情况)注意力机制会和RNN结合。(雷锋网)


实时翻译插件Presentation Translator正式登陆PowerPoint


7月13日在伦敦召开的发布会上,微软宣布插件Presentation Translator正式登陆PowerPoint。这款插件于今年Build大会上发布,这款车库应用能够实时地将PPT 标题、文本内容翻译成相应的语言,与此同时还保持原有的文本格式。


目前这个 PPT 插件支持互译的语言有:阿拉伯语、汉语、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日语、葡萄牙语、俄语、西班牙语这10种语言,以后将增加更多的语言。微软发言人提到,PPT 的即时翻译能让听不到演讲人或者翻译人员声音的聋哑人也能明白 PPT 上写的是什么。(cnBeta.COM)

Part 3

重要观点

赵广立:机器翻译不应被过度神化


不可否认,目前,机器翻译已经取得非常大的进步,其中中英翻译已能达到大学六级的水平,能够帮助人们在生活场景中解决一些语言不通的问题。然而限于技术,目前的机器翻译水平距离会议同声传译以及高水平翻译所讲究的“信、达、雅”还存在不小的距离。


机器翻译还只是人工智能待努力方向之一。自去年谷歌AlphaGo与韩国棋手李世石的人机大战一战成名之后,人工智能迅速风靡全球,国内外雨后春笋般涌现出许多人工智能行业的创业者和从业者。然而,应该看到,经历了几度起落之后的人工智能,在技术和应用方面仍旧属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许多技术还有待突破,相当一部分应用还难以让人满意,甚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称之为“成熟”。如果过度“热捧”,甚至“神化”还在发展中的新技术,则很可能会对大众造成错误的引导,不利于产业生态持续健康发展。


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学科,从事相关工作的人除了必须懂得计算机技术、大数据和相关算法之外,甚至还需要在心理学和哲学方面有一定深入的理解。并且,人工智能科学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的技术包括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这些方向都难以在短期内做到尽善尽美。在这一阶段,如果对其过度神化,很可能会让包括使用者和从业者在内的参与者都对其感到失望,进而影响其今后的发展。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将从顶层设计层面制定一系列振兴相关企业和新技术的举措。因此,现阶段最应该做好的事情是实事求是地开展科技攻关,进行持久的投入和努力。商业和舆论热捧某项新技术,短期内或许能激发人们的热情,但长期看也可能埋下失望的种子。 (来源:中国科学报)


王铭玉:为“一带一路”建设铺好语言服务之路


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这“五通”,语言互通是前提和基础。“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国家和民族讲着多种不同语言,文化多元且差异巨大。因此,应加强语言互通,提升我国国家语言能力,为“一带一路”建设铺好语言服务之路。


第一,制定国家语言规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涉及官方语言近60种,大部分属非通用语种。与之相比,我国高校开设的外语语种主要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和日语,很多语种尚未开设。一些语种虽已开设,但人才储备明显不足。虽然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可以通过英语等通用语种转译实现,但这很容易受到西方话语体系的误导和曲解。因此,应在国家层面制定语言规划,鼓励高校合理有序、错位互补地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通用语种教学;设立非通用语种人才专项培养经费,制定非通用语种人才特殊招生政策。


第二,提高语言安全水平。语言安全是指语言文字及其使用能够满足国家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不出现影响国家、社会安全的问题。语言安全不像经济安全、军事安全那样对国家安全产生直接影响,但有着潜在、长远、基础性的影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和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我国的语言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应大力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文化现状研究;建设涵盖多语种的语言风险信息案例库,及时发布语言风险预警信息;建立语言风险应急和救援机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开展跨境语言研究;做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舆情监测,关注潜在风险。


第三,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语言互通。我国周边有20个国家,其中陆上邻国14个、海上邻国6个,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长期以来,我国比较重视与周边国家在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方面的合作,而在软件建设特别是语言互通方面着力不够,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沟通主要还是依靠英语和俄语。语言是传承人类文明、促进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新形势下,应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语言互通,为促进文化交流与友好互信提供重要基础。既要加强对各个邻国官方语言的学习和使用,也要加强对区域共同语言如马来语、印尼语、乌尔都语的研究,在各个层级上提高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语言互通水平。


第四,推动汉语国际传播。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相关国家对汉语学习的需求不断提升。我国在加大外语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也应加强汉语的国际传播。一是把汉语国际传播纳入“一带一路”愿景和行动计划。二是搭乘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顺风车”,加快汉语向国际社会传播的步伐。三是通过扩大国内高校招收来华留学生计划、在国外开设中短期培训班、加大“走出去”企业对外籍员工的汉语培训力度、加强孔子学院的汉语推广等方式,多维推进汉语的国际传播,加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


第五,提高语言服务的水平和质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语言服务业这一新兴行业。其范围已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翻译服务,包括了翻译与本地化服务、语言技术工具开发、语言教学与培训、语言相关咨询等诸多内容。目前,我国的语言服务业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虽然从事语言服务的企业数量众多,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在与国际同行的竞争中往往不占优势。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语言服务业发展壮大。其次,可以建立“一带一路”国家或区域多语言服务联盟,推动我国逐步发展成为全球语言集散中心。第三,顺应当前语言服务从传统的笔译、口译向互联网平台化模式转变的趋势,建立包括在线翻译平台、多语云智库平台、会展语言服务平台等的语言服务多维平台,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的语言服务支持。(来源:人民日报,作者为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

Part 4

行业数据

2017年在线教育语言市场预计体量354亿人民币 小语种占26%


据中国网,相比英语市场的拥挤,很多投资人更看中了小语种的广阔市场。2017年在线教育语言市场预计体量354亿人民币,其中小语种占比26%,也就近100亿左右。从这个角度上说,“小”语种一点都不小,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小语种教育资源严重缺乏、师资力量的分散决定了对小语种爱好者来说网上学习是一种最佳学习方式,因此可预见地,小语种的在线教育市场十分广阔。(中国网)


【资料来源:外交部、教育部、外文局、译协、各院校等机构官网、媒体公开报道、自媒体资讯、业内人士推荐及其他公开信息。】


出品:译世界编辑部

责编:张婷

声明:本文为译·世界原创作品,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未经授权擅用将追究法律责任。


推荐阅读

独家 | 2017第23期!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总第42期)

独家 | 2017第22期!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总第41期)

独家 | 2017第21期!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总第40期)

独家 | 2017第20期!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总第39期)

独家 | 2017第19期!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总第38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