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声简报 | “海洋杯”翻译大赛颁奖典礼举行、第九届全国语言教育研讨会召开…

译世界编辑部 译·世界 2021-03-17



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

(2018第49期,总第115期)


编者按 

每一周,中国语言领域都在发生什么事儿?又产生了哪些新观点?以及涌现出了哪些新产品?等等,这些问题可能是很多业内人士想及时关注的。对此,作为智库型资讯与研究平台,译世界(微信公众号"译•世界"ID:YEEWORLD)进行了信息跟踪观察,推出《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本期报告覆盖了12月15日-12月21日的资讯。欢迎关注!




本栏目音频由译世界 & 译直播联合出品,本期主播:厦门大学MTI  郭羽嘉



C

ONTENTS

目录


重要事项

·本周要点

·事项预告

翻译出版


Part 1

重要事项


本周要点


首届中日新闻词汇翻译研讨会在京举行


近日,由中国翻译协会对外翻译传播委员会主办、新华社日本专线承办的首届中日新闻词汇翻译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共同回顾了中日新闻词汇翻译的历史,交流讨论新闻词汇的翻译方法,经认真研讨就一批新闻难词的规范译法达成一致。

原文化部副部长、新华社首任驻日记者刘德有在会上讲述了中国新闻话语对日翻译的历史。《人民中国》杂志社总编辑王众一以《跨文化传播中的现代语词互译初探》为题,就中日词汇中的难点作了讲解。


与会的中日专家认为此次研讨会为中日新闻词汇翻译提供了有效交流平台,促进了中日媒体及高校专家间的沟通交流,并为推动对日翻译标准化、统一化、规范化起到积极作用。会议商定,今后将继续进行这种研讨,并形成常态化交流机制。


来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外交学会、中国翻译研究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河北北方学院、光明日报、环球时报、人民网、外文出版社、《日语学习与研究》杂志社的专家学者,以及共同社、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NHK、朝日电视台、东京电视台等日本主流媒体驻华机构代表约70人参加研讨。(新华社)



2018语言资源与智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语言大学召开


12月16日,由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语言数据联盟(以下简称“LDC”)联合主办的2018语言资源与智能国际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国际会”)在北京语言大学拉开帷幕。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标准处处长易军、北京语言大学科研处处长张健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中国、中国香港、美国、法国、韩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研讨语言资源和语言智能领域的最新成果及发展趋势。

作为语言资源与智能领域的“群英会”,12月16日北京语言大学会场汇集诸多重量级嘉宾、学者,为与会人员奉上2个主旨报告、9个特邀报告以及1场专题论坛。会上,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李宇明教授和LDC主任Mark Liberman教授分别做主旨报告。李宇明教授长期关注语言资源的保护工作。在主旨报告《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的理念与实践》中,他指出,近年来,语言资源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语言资源的保护越来越得到社会认可和重视。基于此,李宇明教授呼吁不同国家、地区、国际组织以及社会部门和学科之间应当加强紧密合作,制定一系列技术和工作标准,共同保护全球丰富的语言资源。Mark Liberman教授则在Language resources, intelligence, and community主旨报告上,回顾了大型有效研究社区对语言资源和人工智能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了领域未来整体的发展趋势。


随后,围绕“语言资源保护”“领域语言资源建设及应用”“‘语言与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三个议题,国内外9位重量级学者与会作特邀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黄行、中央民族大学丁石庆、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资深议员Daniel Glon分别就《中国与周边国家跨境语言的资源保护》《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数据与现状》、Saving world languages using …logograms议题分别探讨“语言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和已有举措。著名汉学家白乐桑、LDC项目负责人宋志义、百度研究院Kenneth Church则围绕“领域语言资源建设及应用”议题分别作Learning Resources for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Chinese Teaching as a Discipline,《建设低资源语言的语言包》,Corpus Methods in a Digitized World等报告,分享自己的学术成果。清华大学孙茂松、浙江师范大学王辉、北京语言大学荀恩东分别作《从计算视角对语言学相关课程体系的初步考察与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状况与语言政策:新时代,新思考》《面向人工智能的语言资源研发的理论和方法》报告,和与会者共议“‘语言与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


中心常务副主任杨尔弘教授随后主持“语言资源与智能人才培养”专题论坛。香港理工大学黄居仁、清华大学孙茂松、LDC副主任袁家宏、北京语言大学荀恩东、北京师范大学胡韧奋各自就当前智能时代、语言资源这两个关键词下的人才如何培养、学科如何建设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



首届“海洋杯”海峡两岸翻译大赛颁奖典礼举行


12月15日,首届“海洋杯”海峡两岸翻译大赛颁奖典礼在上海海洋大学临港校区举办。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建农、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秘书长赵军峰、《上海翻译》执行主编傅敬民、上海海事大学左飙、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秘书长翁国强、台湾海洋大学应用英语研究所所长黄馨週等多所高校外国语学院院领导、大赛获奖选手、上海海洋大学各职能部门领导、外国语学院师生及承办单位代表近200人出席。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周永模主持颁奖典礼。

首届“海洋杯”海峡两岸翻译大赛由全国和上海市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主办单位上海海洋大学联合海峡两岸11所涉海高校在上海世语翻译集团等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支持下,共襄盛举。该项翻译大赛旨在推进“海洋强国”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背景下,加强全民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提升海洋强国软实力,并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涉海高校之间的交流及学术共同体构建,推动海峡两岸本科和研究生翻译教育教学、翻译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及翻译人才培养。


本次大赛得到了海峡两岸参赛者的积极响应。大赛组委会共收到来自两岸三地308所高校3368人次报名参赛。其中,中译英组1388人次,英译中组1980人次。本着公平公正,保证每一位参赛者平等权益的原则,本次大赛全程三轮评阅均采用盲评制。最后在英译汉和汉译英两个参赛项目中分别评选出一等奖各1名、二等奖各3名、三等奖各7名,优秀奖共113名。在颁奖环节,英译中组一等奖获得者中国海洋大学王乐心同学、中译英组一等奖获得者江南大学邵琴、英译中二等奖获得者台湾海洋大学邱妍祯分别代表获奖同学发言,除感谢上海海洋大学提供翻译竞赛平台之外,他们都表示,翻译需要有工匠精神,精雕细琢,要本着认真做事的态度,对自己的译文负责。要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在翻译的道路上不忘初心,敢于拼搏。


颁奖典礼当天,上海海洋大学还举行了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仪式。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橙对研究中心情况进行了相关介绍,分享了该中心的三个愿景:第一,高举特色创品牌;第二,不忘初心译中国;第三,国际视野跨文化。


上海海洋大学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卫东和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秘书长赵军峰共同为研究中心揭牌。


12月14日晚,大赛组委会还举办了海峡两岸涉海高校“翻译教学与翻译人才培养”高层论坛,共同探讨了涉海高校翻译教育教学和翻译人才培养等相关话题,推动海峡两岸高校之间的深度交流及学术共同体构建。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何绍斌,台湾海洋大学应用英语研究所所长黄馨週,高雄科技大学外语教育中心主任吴若己以及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周永模在会上分别作了主题发言。浙江海洋大学蔡慧萍、上海电机学院张玉双、集美大学黄锐、上海世语翻译集团曹斌等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全国MTI教指委秘书长赵军峰进行了点评总结。(5181我要翻译)



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新时代外语类本科专业振兴发展研讨会召开


12月15日,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新时代外语类本科专业振兴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此次会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教育部高教司文科处杨华杰、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出席大会,来自全国72所高校的172位外指委委员参加了会议。

上午,新一届外指委全体委员齐聚一堂,召开了全体会议,上届外指委仲伟合教授、周烈教授、刘曙雄教授、石坚教授、张绍杰教授等部分代表列席了会议。开幕式由本届外指委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主持,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教授代表承办方、教育部高教司杨华杰调研员代表教育部分别致辞。


新一届外指委主任委员孙有中教授从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形势、外语类本科专业取得的历史成就和面临的挑战、振兴外语类本科专业的主要任务、振兴外语类本科专业的基本原则、主要举措、外指委工作机制等六个方面对新一届外指委的工作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进行了全面阐述和部署。首先,孙有中教授指出,外语类本科专业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外语语种日趋丰富,专业规模不断扩大,外语人才培养体系日益完备,但也面临招生规模过大、专业同质化严重、培养能力不足等问题和挑战。孙有中教授说,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新时期,应更好地对接国家对国际化高层次外语人才的需求,遵循“新时代高教40条”中的五项基本原则,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孙有中教授还着重探讨了振兴外语类本科专业八项重要举措,即优化培养方案、夯实专业课程、突出能力培养、推动课堂革命、探索智慧学习、重视教师发展、改进教学管理、保障教学质量。最后,孙有中教授进一步明确了外指委的研究、咨询、指导、评估和服务功能与工作机制。孙有中教授希望外指委不只是简单的工作机构,而是委员们一起探讨外语类专业发展重大问题、交换思想、相互辩论、分享经验的学习共同体,牢牢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勇于创新,承担起光荣的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15日下午,外指委7个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分别召开了小组会议,认真学习了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热烈讨论了新一届外指委和各分指委总体工作计划。本届外指委副主任委员、法语专业分指委主任委员曹德明教授主持了分指委会讨论结果汇报。各分指委一致认为,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新时代高教40条”等相关文件精神对外指委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并结合各专业特点,对改革思路、工作机制、工作计划及重要举措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16日上午,各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学习了《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讨论了各专业指南的修订方案,明确了各分指委2019年工作计划。


大会最后,本届外指委主任委员孙有中教授做会议总结,强调外指委2019年的工作应聚焦修订出版各专业教学指南、阐释《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发三级专业认证标准、打造外语类专业“金课”、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孙有中教授希望全体委员密切合作,加倍努力,承前启后,为中国高等外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新的历史性贡献。(外研社高等英语资讯)



首届西浦机器翻译论坛暨第三次江苏翻译技术沙龙召开


12月15日,首届西浦机器翻译论坛暨第三次江苏翻译技术沙龙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举办,本次活动邀请到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翻译专家和翻译研究学者做主旨报告并展开对话。

教育部语言文字研究所冯志伟研究员首先围绕“机器翻译与人工智能”做了专题演讲。“巴别塔,是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翻译’就此产生。”冯志伟用《圣经》故事做他演讲的开头。他通过讲解语言发展的大致历史、语言在世界的分布、互联网的出现,得出“人类目前对翻译的需求十分急迫”的结论;而大批量数据的产生,也意味着传统的人工翻译无法满足急速扩大的翻译需求,机器翻译应运而生。冯志伟接着向现场观众简单介绍计算机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CL)、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神经语言程序学(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等机器翻译技术被提出、运用的大致过程,并点出机器翻译目前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目前,机器翻译还处在相当初级的阶段,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冯志伟说。


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语音语义首席科学家刘群,带来了行业内最新的技术进展,他所做的题为“机器翻译质量评价最新进展”的演讲,涵盖了他所在的团队对机器翻译所做的最新尝试。刘群首先对机器翻译结果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向观众讲解这种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和面临的困难。“目前,人工评价机器翻译质量体系存在不少问题,人类在评价时不可避免会出现先后评价标准不一致、成本高昂等问题,所以设计一个机器翻译质量评价体系不可避免。”刘群说。刘群随后向观众介绍了他的团队的研究成果之一——直接评价法(Direct Assessment Method),并展示了对这一研究成果的数据测试。


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全新翻译方法,对机器翻译实现了具有颠覆性的突破。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熊德意,围绕自己的研究,介绍了基于知识(Knowledge)的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熊德意首先对比了人类翻译过程和机器翻译过程的异同,并指出传统机器翻译主要基于信息库的建立,而且录入信息这个过程是很费时间的。“我们在寻找一种自动方法,希望可以简化信息录入这个过程。”熊德意说,“信息主要分为模型内部的信息和外部信息两种,目前我们主要聚焦外部信息的输入过程。”他随后通过一系列数据和图表介绍了他的研究过程。“信息对机器翻译来说至关重要,人脑和机器之间存在很大的知识沟差距,因此如何运用好内部和外部信息来完善神经网络机器翻译仍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除三位机器翻译技术领域的专家外,本次活动还邀请到三位翻译研究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任文教授、上海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潘为民教授、西交利物浦大学英语系教授阮周林教授,分别针对“翻译技术伦理”“全球化语境下的译者素养”“语篇分析与翻译”的主题分享他们的看法。


本次活动中间还穿插了三次主题讨论,分别围绕“机器可以思考吗?”“什么样的译员会被机器翻译淘汰?”“语言学研究对机器翻译可以有哪些帮助?”三个话题展开对话。本次活动由西交利物浦大学英语系主办,西浦会议与活动支持团队、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翻译技术教育研究会、江苏翻译技术沙龙、深圳云译科技有限公司、译直播提供支持。西浦国际事务院长Stuart Perrin教授出席并致欢迎辞。(西浦官网)



2018年全国财经类院校MTI人才培养与特色发展高峰论坛召开


2018年全国财经类院校MTI人才培养与特色发展高峰论坛于12月15日-16日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本论坛由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上海文化贸易语言服务基地和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协办,是全国财经类院校首次举办的MTI人才培养与特色发展专题论坛。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友义教授、副主任委员许钧教授、上海市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柴明颎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十余所财经类院校的外国语学院院长、MTI中心负责人和教师,还包括本市部分外语学院领导和师生近百人参与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为期一天半,议程主要包括主旨发言、专题讨论和翻译技术工作坊三个环节。15日上午的开幕式由外国语学院院长乔晓妹教授主持。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姚玲珍教授代表学校致辞。她首先向与会嘉宾和全体参会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并在简要介绍了上海财经大学与外国语学院的发展历程、办学理念后,充分肯定了外国语学院在教学、科研及研究生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同时希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加深财经类院校在MTI人才培养和特色发展方面的沟通与交流。


黄友义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MTI十年发展历程中在办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成效等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同时还从中外翻译本身、语言服务的语种、翻译内容的多元化和受众日趋扩大等维度总结新时期翻译工作的“五大变化”,希望各学位点能够顺应新时代的新需求,采用新理念、运用新技术、打造新队伍、建立新机制来应对新挑战。


许钧教授在致辞中首先高度肯定了举办此次论坛的重要性,表示在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需要实施分类管理,彰显特色。同时上海作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承担着培养高端财经人才的重要战略任务。此外许钧教授指出,财经类院校的外语学科要融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国家将扶持外语学科博士点建设,尤其是专业学位博士点的建设,这将有利于外语学科发展,也有助于学校自身发展和国家战略推进。


嘉宾致辞后进入主旨发言阶段。上海市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柴明颎、达观数据董事长陈运文士、上海交通大学英语系主任杨炳钧、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郭鸿杰等八位专家学者做了主旨发言。其中柴明颎教授的报告回顾了MTI专业学位的建立和发展的十年历程,充分肯定了本领域快速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但也指出当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具有真知灼见的建议和思考。达观数据董事长陈运文博士则从计算机对文本的处理机制、代表其最新进展的BERT技术、对文本关键信息的抽取以及知识图谱的挖掘和应用等方面展示了自然语言处理的远大前景。其他主旨发言分别从翻译公司对财经翻译的需求、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等诸多方面探讨了翻译实践对教学的启示。主旨发言嘉宾就各自领域呈现的洞见内容丰富、视野开阔,充分展示了学界和业界对财经特色翻译人才培养的前瞻性。


大会主旨发言之后,15日下午分别进行了“财经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和“财经翻译教学与研究”的专题研讨。与会代表就当前翻译硕士专业的发展定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现状、商业文化研究、市场和技术需求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以高端人才培养为目标,面对现实,直面问题,积极探讨良方对策。(上财SFS)



“中国文化在亚非国家的翻译与传播学术研讨会暨CCTSS亚非语言专委会成立仪式”召开


12月15日,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暨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联合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中国文化在亚非国家的翻译与传播学术研讨会暨CCTSS亚非语言专委会成立仪式”。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黄卓越,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葛冬冬,中国文化译研网国家工程负责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徐宝锋,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秘书长薛庆国,历史学家、希伯来语译者Rapport Yoav,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尼日利亚研究执行主任Ehizuelen Michael Mitchell Omoruyi,以色列《国土报》记者、作家David Rapp,北京外国语大学阿塞拜疆语系讲师Agshin Aliyev,北京外国语大学孟加拉语系副教授曾琼,北京外国语大学祖鲁语系讲师马秀杰,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乌尔都语系讲师Bushra Naz等出席了本次会议。


此次会议讨论氛围浓厚,中外专家站在理论高度结合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就中国文化在亚非国家传播过程中所遇到的翻译、出版、传播渠道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为更好与亚非国家进行文化互译与传播献言献策。CCTSS还将成立乌尔都语、希伯来语、孟加拉语和阿塞拜疆语专委会,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文化广泛交流及合作。(CCTSS)



第九届全国语言教育研讨会举行


12月15日,由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主办,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九届全国语言教育研讨会在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开幕。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勇忠教授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伊始,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姚弋霞代表学校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欢迎。江西省外语学会会长况新华致辞,他代表江西省外语学界对各位远道而来的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指出,此次全国性的研讨会对拓宽视野、启迪思维、促进江西语言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会长、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克勇致辞。李克勇教授简要回顾了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对本次会议取得卓越成效提出殷切期,希望本次研讨会一定会在前几届全国语言教育研讨会的基础上,绽放出新的智慧之花,孕育出新的智慧之果。他鼓励与会专家学者紧密结合当前语言教育改革发展形势,紧扣“人工智能与脑计划国家战略背景下语言教育改革与创新”这一主题,深入讨论、积极交流、集思广益。


本届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各大高校百余名专家代表和学者代表前来参会。出席本届研讨会的嘉宾有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克勇、江西省外语学会会长况新华、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姚弋霞、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卓铭,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顾曰国、四川外国语大学姜孟、上海外国语大学英院教授廖巧云。贵州大学外国语院李炳林,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刘国辉,四川外国语大学刘玉梅,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倪传斌,重庆邮电大学汪顺玉、四川外国语大学王寅、复旦大学熊学亮、清华大学杨永林、聊城大学赵仑、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邹为诚、中国语言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张新华等。(语言文化与语言教学)




事项预告


首届“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翻译技术:机遇与挑战”研讨会将于12月21日-23日召开


首届“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翻译技术:机遇与挑战”研讨会将于2018年12月21日-23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由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当代外语研究》杂志编辑部承办。


会议议题包括:

  1)广义与狭义翻译技术

  2)翻译技术与语料库

  3)翻译技术与业界应用

  4)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

  5)翻译技术与学术研究

  6)翻译技术的发展趋势


联系人:

杨老师、邓老师

电话:021-34205995

电子邮箱:fanyijishu1812@163.com

(当代外语研究)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与中国外语教育发展高端论坛将于12月22日举行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定于12月22日召开“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与中国外语教育发展高端论坛”。会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协办,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论坛主题为“不忘初心,继往开来”。


语言是世界文明延续与传承的载体,也是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外语教育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成熟的外语教育和外语教育政策是一个国家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40周年到来之际,本论坛将邀请有关领导以及在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各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到会研讨,既回顾改革开放40年中国外语教育走过的历程,也探索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秉持初心,创新前行。


论坛将邀请改革开放的亲历者、推动者、贡献者、见证者共同围绕“不忘初心,继往开来”这一主题展开研讨,内容包含三部分:

 (一)时代呼唤:解读国家政策、分析发展形势、提出时代要求;

 (二)历史镜鉴:回顾改革历程、明晰发展脉络、总结重要经验;

 (三)未来愿景:探讨关键问题、建言创新举措、展望未来方向。

联系人:

马老师 010-88819590;18801160820

电子邮件:malizhu@fltrp.com

(外研社高等英语资讯)

广东省翻译协会2018年学术大会暨医学翻译高端论坛将于12月22日举行


广东省翻译协会拟于12月22日在南方医科大学举办“广东省翻译协会2018年学术大会暨医学翻译高端论坛”。本次大会以“多方合作,协同创新,推动翻译事业新发展”为主题,分议题包括:

  1、翻译研究新理论、新思想

  2、翻译实践新经验、新心得

  3、翻译人才培养新模式、新路子

  4、翻译技术新成果、新发现

  5、翻译管理新探索、新体系

  6、文化与翻译的新研究、新视野

  7、外事翻译的现状和挑战

  8、科技翻译的新收获、新分享

  9、翻译学科建设的前景和展望

  10、其他

联系人

  袁震华 13760818411/020-61647385

  陈定刚 13822148828/020-83546385

  杨贵章 15914452106/020-37216476

(广东省翻译协会 )

第七次技术传播沙龙将于12月22日在北京举行


互联网行业一向以快速迭代著称,各类创新层出不穷,新技术百花齐放。互联网行业的技术写作也不例外:近些年微软将所有文档开源并托管在Github上,用户自身也可以参与文档的修订和创作;亚马逊则开源了其基于Jekyll静态文档生成器的文档模板,其他用户也可以在其基础之上定制开发自己的文档中心;谷歌则开始大力提倡面向用户体验的写作 (UX Writing),以期从写作的角度切入用户体验设计。国内企业也毫不逊色,不少文档团队颇有创新,在这2018年就要画上句号的节点,组委会深感是时候盘点一下互联网行业近些年技术写作的发展动态了……


活动主办方为技术传播沙龙组委会、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中国标准化协会技术传播服务委员会,承办方为阿里云全球化和内容能力中心。沙龙讨论主题包括:技术文档的代码化开发、 轻量级标记语言、静态网站生成器、基于Git的协同写作、文档的用户体验设计、用户反馈的收集与分析。


联系人

高老师

邮箱:salon@techcommsalon.com

电话:010-61273510

(该消息由业内人士提供)

“认知 隐喻 思维”国际学术论坛将于12月28日-29日召开


为推动认知隐喻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认知语言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认知 隐喻 思维“国际学术论坛。论坛将于12月28日-29日在中国江苏徐州举行。

论坛分为开幕式、大会发言和闭幕式,主要就以下议题展开研讨:

议题一:认知隐喻学与神经科学

议题二:多模态认知隐喻学研究

议题三:认知隐喻学与语料库研究

议题四:认知隐喻学与翻译研究

联系人:

蓝博老师  forum_jsnu@163.com。

(江苏省翻译协会)

新时代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专题论坛将于12月29日-31日召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拟联合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陕西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南京大学《外国语文研究》编委会、《外语电化教学》编辑部等,于2018年12月29—31日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办“新时代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专题论坛”。


拟邀请专家包括:西北师范大学博导曹进、南京大学博导陈新仁、四川外国语大学博导董洪川、香港理工大学博导冯德正、《外语电化教学》常务副主编胡加圣、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导宋莉、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田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王凤、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导郑新民等。


论坛议题

(一)专家讲座

1.新时代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

2.新时代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新时代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测试;

4.新时代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方法论。

(二)跨文化交际教学观摩与交流

(三)跨文化交际教材展示与研讨


联系人:

李老师:021-35373035,13917632514

孙老师:021-35373047,18512175624

许老师:029-88202850,15829364451

杨老师:029-81891389,18602917012

(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


Part 2

翻译出版


 中俄学者合作翻译宋词 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


由中国前驻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大使姚培生,俄罗斯诗人尼古拉·兹维亚津采夫等人合译的《画说宋词》(汉俄对照)日前在京正式发布。该书包含了47位宋词名家的100首优秀作品。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以词为文体的诗歌创作到宋代达到极盛,从而也出现了以柳永、欧阳修、苏轼、李清照、陆游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的宋词名家。但由于各国文化背景不同,语言差异等方面,翻译难度较高,文化“软实力”输出相对较难。随着近年来中外学者的不断协同合作,诸多文化瑰宝正在加速推向海外。


“因为文化差异,所以中文文学作品翻译俄语比较困难。《画说宋词》就是一本非常好的国际文学合作榜样。最重要的是,对于中俄译者而言,使用母语翻译可以很好的表达出语境。”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在当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随着中俄两国政府的推动,以及两国学者的合作努力,中俄文化交流正在不断加深。


据姚培生介绍,从18世纪中叶起,一代代汉学家翻译或介绍了从《诗经》到《红楼梦》各个时代的代表性文学作品,为向俄语读者传播中国古典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能把晦涩难懂的中国古文译成俄文,是件了不起的事情。20世纪80年代,俄罗斯有些汉学家曾表示,中国古文,尤其古诗词非常难懂,因此译介中难免发生偏差或误译。


为了提高效率、确保品质,姚培生联合俄罗斯诗人尼古拉·兹维亚津采夫、俄罗斯汉学家伊万·谢缅年科,以及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青年学者阿尔金奈·朱努索娃,组成优势互补翻译小组。通过不断的磨合,以及双方对中国宋词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历时三年,《画说宋词》(汉俄对照)正式发布。“相互传播文学作品是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对促进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相互了解有助益。”姚培生表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在发布会上表示,该书俄语译文准确、生动而优美,尤其是文内插画,一词一画、图文并茂,很好地助推了中国文化传播。(中新网)


【资料来源:外交部、教育部、外文局、译协、各院校等机构官网、媒体公开报道、自媒体资讯、业内人士推荐及其他公开信息。】


出品:译世界编辑部

责编:张婷


本栏目视频直播每周五晚7:30在“译直播”平台同步上线,收看请扫码进入直播页面

声明:本文为译·世界原创作品,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未经授权擅用将追究法律责任。

注意啦,好消息!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号内搜”,获取链接,可以快捷搜索“译·世界”号内任意信息~

推荐阅读

有声简报 |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报名、未来翻译将“半人半机器”…

有声简报 |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英文版发布、国家翻译实践与对外话语体系建构高层论坛召开…

有声简报 | 首届全国科技翻译竞赛颁奖、新时代翻译实践与翻译教育学术研讨会开幕…

有声简报 | 2018中国译协年会召开、韩素音翻译大赛颁奖、中国语言服务企业产值359亿元…

有声简报 | 2018译协年会将开、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将颁奖、中华译学馆成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