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简报 |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与托福成绩对接、第十六届上译杯翻译竞赛颁奖...

译世界编辑部 译·世界 2021-03-16


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

(2019第47期,总第163期)


编者按 

每一周,中国语言领域都在发生什么事儿?又产生了哪些新观点?以及涌现出了哪些新产品?等等,这些问题可能是很多业内人士想及时关注的。对此,作为智库型资讯与研究平台,译世界(微信公众号"译•世界"ID:YEEWORLD)进行了信息跟踪观察,推出《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本期报告覆盖了12月7日-12月13日的资讯。欢迎关注!


C

ONTENTS

目录


重要事项

·本周要点

·事项预告

重要观点


Part 1

重要事项



本周要点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与托福成绩对接结果发布


12月11日,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NEEA)与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托福官方,英文简称“ETS”)在北京联合发布托福iBT考试成绩对接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简称“量表”,英文简称“CSE”)的研究成果。


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于涵表示,“托福iBT考试成绩对接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研究工作的顺利完成,体现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应用价值,对提升我国语言能力标准的国际影响力,推动教育技术标准的国际对接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中国学生、学校及考试使用者更好地了解国际考试的要求及成绩含义,理性选择考试,推动以评促学,有利于推动我国外语教育的开放与发展。”


对接结果显示了托福iBT考试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等各部分及总分对应量表的相关等级。比如,托福阅读成绩得7分,即达到量表四级水平;阅读13分,即达到量表五级水平。从总分来看,托福考试总成绩101分对应量表八级,87分对应七级,74分对应六级,57分对应五级,37分对应四级。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China Standards of English,简称CSE)是首个面向中国学习者的英语能力标准,经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于2018年4月12日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发布。作为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自2018年6月1日正式实施。


虽然CSE推出的时间还并不是很长,但早在2019年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与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就已经联合发布了雅思、普思考试与量表的对接结果。 


“一带一路”青年语言学者联盟在浙师大成立


12月7日,首届“一带一路”语言战略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一带一路”青年汉学家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在大会开幕式上,“一带一路”青年语言学者联盟宣告成立。


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钟依均,上海沃动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日法,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秘书长郭龙生,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院长王辉等出席会议开幕式。仪式由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学院党委书记陈青松主持。


钟依均向“一带一路”青年语言学者联盟发起人王辉授旗,联盟正式宣告成立。联盟成立仪式上展示了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为“一带一路青年语言学者联盟”的题字。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与上海教育出版社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动联盟青年学者和青年汉学家学术成果的出版。


郭龙生认为,青年汉学家与青年语言学者肩负中外人文交流的的光荣使命。联盟的诞生是新的起点,他希望,浙师大的师生团队能立足浙师、胸怀中国、放眼全球,团结海内外青年学者和青年汉学家,开展多方务实合作,为“一带一路”语言文化交流贡献学术智慧。


来自突尼斯的青年汉学家代表、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后佳荷在发言中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汉学家加入联盟,让联盟不仅成为中国有影响力的服务“一带一路”的重要力量,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张日法认为,在科技不断取得突破的新时代,科技之帆将助力未来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的传播的航船,“互联网+汉语国际教育”将成为汉语国际传播的新路径。


王辉表示,“一带一路”青年语言学者联盟汇聚了一批有担当、有情怀的优秀青年。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海内外青年语言学者从个体的零散的研究走向有组织的合作模式,通过建立交流合作、共建共享的联盟机制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仪式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王仁忠教授、上海海事大学张治国教授、东南大学韩亚文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阿利耶夫博士、郭龙生、王辉等围绕语言战略、语言服务、文化交流等主题做了主旨发言。40余位联盟盟员分别做了语言政策、汉语国际传播等方面的分论坛报告。


来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上海教育出版社、《语言文字应用》杂志、《中国语言战略》杂志、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20多家机构的50余名海内外专家学者代表参加本次研讨会。 


第二届全国专利翻译大赛颁奖典礼举行


12月11日,知识产权进校园活动暨第二届全国专利翻译大赛颁奖典礼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长安校区举行。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李迎波、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党争胜出席活动并为获奖选手颁奖。国内知名知识产权语言服务企业代表、第二届全国专利翻译大赛获奖选手、高级翻译学院学生代表参加活动。活动由丝绸之路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吉文凯主持。


 在知识产权进校园活动中,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张倩、试译宝总经理师建胜、知识产权出版社翻译事业部主任胡新华、RWS中国总经理王华伟、江苏省舜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单杰等围绕“涉外知识产权事业与专利翻译人才”这一主题与在场师生展开热烈探讨。


 随后举行了第二届全国专利翻译大赛颁奖典礼。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经企业专家远程双匿名阅卷,报请大赛秘书处终评核定,我院研究生吴智敏从近1500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摘得桂冠,周婷获二等奖,江雨、张加乐获三等奖,关建、徐倩、陈莉莉、郭星星获优秀奖。7所高校获优秀组织奖。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在世界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合作能力及话语权,在全社会厚植知识产权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根基,我校在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陕西省知识产权局的指导下,连续两年举办全国专利翻译大赛,旨在推动知识产权与翻译学科紧密融合,全链条推动复合型知识产权语言服务人才培养。


全国第二届外交话语及外事外交翻译研讨会在郑州大学召开


近日,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中共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郑州大学、《中国翻译》杂志社、河南省翻译协会等单位主办,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郑州大学中国外交话语研究院、国际生态翻译学研究会外事翻译委员会承办的全国第二届外交话语及外事外交翻译研讨会在郑州大学举行。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党群外事协调局副局长史国辉,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陈明明,中国翻译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刚毅,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李宇明,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杨宇军,《中国翻译》杂志主编杨平等17位特邀专家出席大会,并围绕大会主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建设:跨界·融合·提升”发表主旨演讲。郑州大学党委书记牛书成、郑州大学校长、院士刘炯天于会前分别会见与会专家。


开幕式上,牛书成与付静共同为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及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交话语研究院揭牌。


本届研讨会还围绕外交话语构建、外交话语翻译、外交话语传播、国际话语权与国家形象建构、外交话语体系信息化建设五类议题举行了五个平行高峰论坛。


第一届潇湘中法翻译论坛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


12月8日下午,第一届潇湘中法翻译论坛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活动以“中法哲学与人文科学术语的翻译:困难、挑战与应对”为主题,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著名汉学家白乐桑,与来自国内诸多院校的法语专家共聚一堂、各抒己见。


在西方哲学与人文科学著作被大规模翻译的当代中国,读者阅读译本时遇到的困难,除了译者对原文理解不到位、译文表达不清楚以外,最大的问题还是术语混乱。此外,汉语特有的术语也是法语译者要面对和处理的重要问题。“中法互译已经结出丰富成果,我们有必要对中法哲学与人文科学术语的翻译实践进行反思。”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张弛说。


法国驻武汉总领事贵永华先生应邀参加本次论坛活动,他不仅高度评价此次论坛的学术水平,还以译本为例具体分享了他的翻译理念,赢得了现场听众的热烈掌声。


据介绍,今后潇湘中法翻译论坛将会每年至少举行一次,集中研究中法双语的翻译问题。在推动法语语言专业建设不断上台阶的同时,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和中法文化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届国际作家、翻译家、评论家高峰论坛在广西大学举办


12月6日,东方与西方:第四届国际作家、翻译家、评论家高峰论坛在广西大学开幕。来自中国、美国、法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出版人及国内各大高校的百余名师生汇聚一堂,共同探讨行业前沿发展。本次论坛的主题为“跨文化视角下作家、翻译家和评论家的合作”。论坛将持续三天,分设组主旨发言、小组发言、主编/出版者有话说、主编面对面等环节。


广西大学党委副书记查丹明在开幕式上致辞称,文学是架起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创作的作家们能够借由此次论坛,在小说、评论、诗歌、翻译、出版等领域进行思想的碰撞,既是文学永恒生命力的见证,也是中国与世界的有效对话方式。探讨如何探索和完善文学的领域和模式、不断深化拓展思想表达的内涵和视野,如何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自己的热情和智慧等问题,能够促进东西方文学之间的了解,为文学添光添热。


在开幕式上,美国华裔作家、诗人、翻译家裘小龙,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前校长、法国文学博士、加拿大翻译研究会创始人朱迪恩·伍兹沃思等知名学者对翻译、世界文学、语言学方向内容进行了主旨演讲。演讲中,伍兹沃思谈到,“翻译是文化的桥梁,也是危险的高架桥,横跨令人眼花缭乱的创作行为。”她还对不同的城市背景的作家兼翻译家进行了案例分析,探讨了城市环境、文化混杂性与多语言对翻译的影响。


第五届岭南翻译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举行


12月7日,第五届岭南翻译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翻译学研究中心承办,高级翻译学院、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同声传译实验教学中心、上海世语翻译有限公司、译直播协办。来自境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行企代表共130余人齐聚一堂,共襄翻译学科建设、翻译人才培养,校企协同合作,旨在为新时期国家翻译事业繁荣发展建言献策。


开幕式由翻译学研究中心主任赵军峰教授主持,陈林汉副校长致开幕词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友义通过赵军峰教授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岭南地区一直是我国的翻译重地之一,岭南地区的翻译教育在很多方面处于领先的地位。如何让翻译教育与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服务国家现实需要,培养社会业界急需的专业人才,需要专家学者通过实践和理论研究予以及时指导。如何设置和完善学科,提高教师队伍服务社会的能力,编制出版更加具有时代特点的翻译教材等等,也都需要不断研究,不断创新。


主旨发言环节,中国翻译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翻译》杂志主编杨平博士结合新时代、全球化、信息化背景探讨当代翻译研究的基本态势、特点与路径,提出当代翻译研究应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构建中国特色译学理论体系,将研究对象从翻译现象拓展至翻译社会,深度挖掘语料库等翻译技术潜力。澳门大学翻译传译认知研究中心主任、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理事长李德凤教授聚焦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课程设置,强调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方法、认知模式设计课程,并以一项基于学生译员和职业译员的眼动研究为例,讲解如何基于学生的认知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广外高级翻译学院穆雷教授关注语言服务发展形势下翻译教师的自我发展,强调翻译教师应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和业态变化改革翻译教学,明确教学理念、重新定位自身实践和研究。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华为翻译中心创始人陈圣权先生从企业角度解读翻译人才培养,以华为为例,介绍企业翻译人才的选、用、育、留制度和翻译任职资格,以期为学界培养翻译人才提供行业理据。长江青年学者、华东政法大学屈文生教授以四十年来的中国翻译史研究现状为根据,讨论翻译史研究的基本面貌、拓深与出路、内外部研究的关系,以及翻译史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广外翻译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黄忠廉教授以“翻译教师素质养成论”为题提出了以知释译、依译出知、依译酿智的素质养成策略,认为翻译教师素质养成过程是“知行趋一”的过程。广外翻译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卢植教授则介绍了翻译学的最新发展趋势——实验认知研究方法论,认为对翻译过程的认知研究促进了翻译理论的进步与发展。 


2019年中国技术传播论坛在北京召开


12月7日,中国技术传播论坛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召开,会议由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技术传播联盟、中国技术传播教育联盟主办,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协办,以跨界、融合、创新为主题,旨在促进中国技术传播行业建立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推进建立技术传播领域的各项标准、推动中国企业技术传播与国际接轨。


中国标准化协会秘书长高建忠出席会议并致辞,他表示,面对数据化、智能化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技术传播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变革性的挑战,技术信息数据的架构、汇集、处理、交互、应用等数量质量需求将巨大,为技术传播铺就了广阔的施展空间。这也将推动技术传播形成更为系统的技术体系及业态,包括制造过程与应用场景需求层、标准规则与技术方法工具层、知识理论与人才建设层。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数字艺术与技术传播系副主任俞敬松、中国技术传播联盟秘书长高志军分别致会议开幕辞,希望通过本次论坛促进各位同仁携手并肩,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积极抓住并投身新一轮工业革命大潮,创造技术传播更多新技术,创建更多新标准,创设更好新应用,创新业态美好的未来。


联盟提出行业发展要以标准的制定为抓手,特邀全国电气信息结构、文件编制和图形符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高永梅发表主旨演讲,重点介绍了对口国际标准化组织IEC/TC 3概况、国内对口组织SAC/TC 27概况以及技术信息相关标准——GB/T 19678.1、GB/T 38000.1、IEC 62569的主要内容及最新修订动态


专场报告中,来自通用医疗、海信、联想、科多思、北京大学、东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首都经贸大学、Apache Pulsar Community、PingCAP、大辞科技、北京鑫沐奇宝等代表带来了各自领域的最新发展和成果。


为鼓励对行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团体,联盟理事长张秀春为获奖团体、个人颁奖。中国技术传播行业贡献奖:北京德和顺天科技有限公司(团体)、孙经华先生(个人);中国技术传播教育贡献奖:重庆邮电大学(团体)、北京平凯星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团体)、俞韫烨女士(个人)


同时,会议还收到了来自国际友好协会的祝贺视频,欧洲技术传播协会(tekom)CEO Michael Fritz、IEEE专业传播学会(IEEE PCS)会长Necia Werner、美国计算机协会文件系统专业组织(ACM SIGDOC)主席Daniel Richards、韩国技术传播协会(KTCA)会长金亮淑分别对会议的召开和中国技术传播行业的发展送上了真挚的祝福。


第十六届上译杯翻译竞赛颁奖 英法语一等奖均空缺


12月9日下午,第十六届上译杯翻译竞赛颁奖典礼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该活动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上海翻译家协会、上海译文出版社《外国文艺》杂志承办,卡西欧(中国)贸易有限公司协办。本届比赛设英语和法语两个语组,共有1342人参赛,经过评选,最终41位选手获奖,不过两个语组一等奖均空缺。


今年是翻译竞赛发起的第十六年。2004年,为推进我国翻译事业发展,发现和培养更多翻译新人,上海翻译家协会与上海译文出版社《外国文艺》决定联合发起翻译竞赛活动。竞赛曾先后冠名为“CASIO”杯、“沪江”杯。为保持赛事稳定性,今年起翻译竞赛将持续更名为“上译”杯翻译竞赛。


从今年参赛选手的性别来看,女性依然是绝对主力,占参赛选手的80%。而年龄分布上,90后选手依然是中流砥柱,所占比例超七成;其次是80后和70后选手;00后的翻译新秀数量稳步增长,有近八十人。


从选手的职业身份来看,高校学生仍为参赛的一大群体,其次分别为教育工作者、自由职业者、职业译者等。然而,从获奖的情况来看,自由译者已经成为翻译队伍中的主力军。在获奖的41名选手中,共有9位自报家门为自由译者,占据近四分之一的席位。


而从参赛地区来看,国内依然是上海的选手人数领跑全国,共有二百余人,其次为安徽和江苏两省;海外则有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近三十份稿件。其中,与往届相比,上海本地获奖选手也明显增加,上海外国语大学有四位获奖,华东师大、复旦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馆都有所斩获。 


“新时代背景下的翻译学科建设研讨会暨2019年安徽省翻译教学工作委员会年会”举行


12月6日至8日,由安徽省外国语言文学学会翻译教学工作委员会主办、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安徽译创语言服务有限公司协办的“新时代背景下的翻译学科建设研讨会暨 2019 年安徽省翻译教学工作委员会年会”在淮北师范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以“新时代背景下的翻译学科建设与翻译研究”为主题,覆盖了翻译学科建设、翻译教学、翻译史、翻译技术以及安徽文化对外译介等研究领域。来自各地30多所高校的近60位专家、学者参与本次研讨会,并围绕有关议题开展了研讨。


淮北师范大学副校长余敏辉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安徽省外国语言文学学会会长朱跃教授及外国语言文学学会翻译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张德让教授先后致辞。研讨会开幕式由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负责人主持。


开幕式后,研讨会进行了4场主旨报告。上海外国语大学柴明熲教授以“专业翻译的教与学”为题进行主旨发言,通过叙述专业翻译的发展,讲解专业翻译的学习路径和学习要点,为广大师生在专业翻译学习和教学上提供帮助。上海外国语大学韩子满教授以“论高校翻译技术金课建设”为中心议题进行主旨报告,指出了翻译技术金课建设的必要性与具体实施方法。江苏师范大学潘震教授作了题为“翻译本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旨发言,针对翻译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提出了翻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安徽工程大学黄焰结教授的主旨发言围绕“国际翻译史研究进展”,梳理了国际翻译史研究的历史阶段与特征,重点指出新世纪以来的国际翻译史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研究模式。

小组讨论分别在三个会场进行。第一、二小组各有10位论文发言人,议题集中在翻译教学、应用翻译、文化翻译与翻译史等研究领域。小组发言与讨论交流相结合,来自不同高校的翻译研究教师深入交换了意见。第三小组为2019年安徽省翻译教学工作委员会年会。


新使命与新路径:新文科背景下的“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论坛在上外举行


为积极探索新文科发展路径,着力推进一流本科建设,培养“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12月4日-6日,新文科背景下的“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论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承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吸引了来自英国、日本、韩国、香港地区和内地高校的120余名专家和学者参会。


联盟理事长、上海外国语大学李岩松校长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一所高校、一个学科的发展与世界变化、国家与社会需求、技术进步等密不可分,其发展应坚持前瞻性、动态性和国际化方向,并符合高等教育和学科发展规律。近年来,上海外国语大学立足外国语言的根基,不断探索人文、社会科学向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转变。联盟秘书长、上海外国语大学李维屏教授宣读了联盟课程与教材建设委员会成员名单,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校长李岩松担任专委会顾问,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杨力担任专委会主任。专委会设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3人,专家委员33人。李岩松校长、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宁琦院长共同为课程与教材建设委员会揭牌。



事项预告

第三届语言资源与智能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12月14日召开


“一带一路,语言铺路”,“国家出行,语言先行”。为构建世界和谐语言生活,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定于12月14日在中国北京举办第三届语言资源与智能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将邀请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围绕《万国语言志》编写及世界语言生活的有关问题进行研讨。


2019年,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立项编写《万国语言志》。该丛书以介绍各国(地区)的语言文字基本状况、语言政策与规划、语言教育、语言生活等为主要内容,同时也涉及国际组织(跨国组织)的语言政策及语言生活,拟出版150部左右。该丛书将有利于认识世界语言的基本状况,了解丰富的世界语言生活;为学界提供研究资源,为社会提供生活参考。这种丛书在中国(也许世界上)尚属首例,需要国内外学者共同合作。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就是合作的开始,期待与会专家学者为丛书的编写贡献智慧。


会议主要议题包括:世界语言政策与规划的发展趋势、世界语言生活的热点问题、语言濒危与语言资源的保护开发问题、语言智能与智慧语言教育问题等。


联 系 人:

崔月茹   曾青青

电       话:+86-10-82303284

邮       箱:aclr@blcu.edu.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北京语言大学综合楼819室

官方网站:http://yuyanziyuan.blcu.edu.cn/ 


“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翻译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翻译文化研讨会将于12月16日举行


自上世纪90年代翻译研究在西方发生“文化转向”以来,翻译文化研究日益受到重视,逐渐成为国内外翻译研究的主要研究路径之一。三十年来,一支稳定的翻译文化研究队伍逐渐形成,在翻译史、翻译文学、翻译家、科学翻译、宗教翻译、外事翻译、翻译出版传播等领域孜孜不倦展开研究,结出了颇为丰硕的学术成果,如《翻译文化史论》《傅雷翻译研究》《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五四以来我国英美文学翻译作品译介史》《重写翻译史》《重释“信达雅”——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研究》《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一百种译作》等数十部作品,及众多相关学术论文。


为全面服务党和国家一系列扩大中外人文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整合翻译文化研究队伍、扩大研究视野,提升学术品质,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批准设立翻译文化研究会,并定于12月16日在浙江大学召开翻译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翻译文化研讨会。诚邀相关领域知名学者和志同道合者与会交流和研讨。


本次会议主题为:

1.近现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2.新时代翻译文化研究的使命与课题

3.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学文化翻译与传播研究

4.翻译文化史与国别翻译文化

5.比较翻译文化思想研究

6.翻译文化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发展


会议将邀请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总编辑、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黄友义,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许钧,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会长、浙江大学教授吴笛,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比较文学》主编谢天振、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教授等著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研讨。


联系人:

曲佳慧18868180587

卢巧丹13616719926


  “一带一路”跨文化沟通与语言能力建设高层论坛将于12月21日举行


在国际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进程中,政府组织与企业参与并主导“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经贸与文化活动日益频繁。与此同时,由于跨文化沟通的复杂性与组织机构以及企业多语语言能力不足而导致的语言文化冲突与日俱增,愈演愈烈。严重的冲突已经影响到企业项目正常进行,企业与国家的经济利益,乃至国家海外形象。跨文化沟通与语言的经济价值愈益凸显,备受国际与国内学界与业界关注。


为了实现与沿线国家语言相通、民心相通、文化交流、文明互鉴,迫切需要加强跨文化沟通与语言能力建设。为了更好服务国家倡议,对接社会需求,培养优秀的语言和跨文化人才,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拟定于12月21日在上海举办“一带一路跨文化沟通与语言能力建设高层论坛”暨第四届语言研究青年学者海上论坛,并邀请国内外专家和高校优秀学者参与论坛。


论坛特邀国内外著名学者与业界专家共同探讨跨文化沟通与语言能力建设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通过学界与业界的思想碰撞,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略;整合理论探讨、方法创新与社会服务等资源,策划新时期“一带一路”跨文化沟通研究、组织机构与跨国企业(多语)语言能力建设、跨文化与多语教育等诸多热门议题。


本次论坛主要议题包括:国家语言能力建构、语言政策(规划)与国家发展、语言服务与经济话语、跨国公司语言管理、(多语)语言能力和区域发展、跨文化沟通和语用研究、外(多)语习得和教师发展研究。


会议嘉宾包括: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北京语言大学王立非教授、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魏晖研究员、复旦大学郑咏滟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伟教授、同济大学沈骑教授、上海财经大学赵珂教授等。


联系人:

艾斌博士 ai.bin@mail.shufe.edu.cn

兰巧珍 021-65903962;

lan.qiaozhen@mail.shufe.edu.cn


2019年第十届全国语言教育研讨会将于12月27日-29日举行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语言教育研究发展,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交流与合作,促进语言教育及学科建设,由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主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HTC威爱教育协办的“第十届全国语言教育研讨会”定于12月27日-29日在成都举行。会议主题为“面向人工智能与脑科学的新时代高校大学外语教育改革”,特邀国内外知名学者做主旨发言,诚挚地邀请各位专家、学者拨冗与会,建言献策。


会议主要议题包括:外语教育的国际视野与中国立场、基于互联网的终生语言教育体系研究、脑的可塑性与语言障碍研究、语言智慧教学与智慧课堂建设、基于脑科学的外语教学模式探究、语言认知障碍的神经机制及临床干预研究、教育神经科学与二语习得研究新路径、语言本体研究及其他相关议题、基于5G+VR外语情境化智能评测虚拟仿真教学探索等。


联系人:

赵立 15928007095;

张勋 15528033559

潘雪瑶 15902380932


跨学科视域下的外语教学与评估研究学术研讨会将于12月27日-29日召开


由《外语研究》编辑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部和南京工业大学联合主办,南京工业大学承办的“跨学科视域下的外语教学与评估研究”学术研讨会将于12月27日—29日在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外语中心举行。


会议主题包括:跨学科视域下的外语教学与评估研究、跨学科视阈下的外语教学研究、外语教学实验研究、外语教学研究质量评估、基于语料库的外语教学研究、外语教学实践评估、外语教学与测试研究、外语教学理论反思、外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接轨、外语专业研究生培养研究、多媒体语境下的外语教学策略研究、外语教师发展研究等。


特邀专家包括:《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部陈勇、《外语研究》编辑部李德俊、浙江大学马博森、南京师范大学马广惠、扬州大学王金铨、扬州大学俞洪亮、南京师范大学张辉、四川外国语大学赵永峰等。


联系人:

胡元江 13951932768


广外高翻2019年语料加工技术与语言资源管理工作坊将于12月30日-2020年1月2日举行


为适应不断变革的语言服务行业需求、提升师生的语料加工技术应用能力和语言资产管理能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技术研究与教育中心(CTT)拟于2019年12月—2020年1月开设“语料加工技术与语言资源管理工作坊”。


本次工作坊历时3天,分为五大模块:“语料采集、降噪、对齐与格式转换” “语料术语提取、语料库管理与检索” “语料库的应用:翻译项目实践” “语料库的应用:语言学研究”和“语料库与 Python 应用”,由国内翻译技术业界专家学者为学员带来丰富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经验。


演讲嘉宾包括: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语言信息系语料库语言学专家李金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教授王华树、西交利物浦大学翻译学科主管张霄军、Tmxmall创始人兼CEO张井、Tmxmall产品经理刘宁赫等。


工作坊招收学员100人,出勤所有课程,并通过结课考试的学员,可获得一份经由广外高翻学院和上海一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盖章的“2019年语料加工技术与语言资源管理工作坊结业证书”。


Part 2

重要观点


   日本汉学家古川裕:“汉语有资格成为下一个国际语言”


“我的人生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跟中国、跟汉语打交道,这是很深的缘分,相信一辈子都分不开。”这位视北京为“第二故乡”的汉学家,就是日本大阪大学语言文化研究科教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古川裕。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一直在观察中国的巨大变化以及中国带给世界的各种影响。”古川裕以独特的视角,一直在关心和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汉语能否像英语那样成为国际语言?”在曾经发表的同题报告中,古川裕给出的答案是“能”。他告诉记者:“当今英语的崛起跟历史上英美两国各方面的强盛发达分不开,按这个逻辑来说,汉语当然有资格成为下一个国际语言。”


对当前各界热议的汉语热,古川裕给出了更为理性和具体的分析:“并不能说汉语在全世界升温。有的地方因为起点低,所以容易升温;有的地方汉语本来就有较高热度,很难更热。”


他以东亚的情况举例,“虽然日本学生学习汉语的条件越来越成熟,但是目前大部分学习者只能学基础或是初级阶段的汉语,能够学会用汉语跟汉语母语者进行日常交流的人才非常欠缺。下一步需要换个思维方式,从数量向质量转换,关注培养中高级以上的汉语人才。韩国、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地区也都有类似的背景和现状。汉语国际教学的政策也要关注东亚几个地区的特殊情况。这会给汉语国际化开辟高质量教学的一扇门”。


古川裕还强调:“各个地区的本土化,包括教师、教材和教学法都由当地资源来承担,这样才能实现具有针对性的汉语教学。”


“世汉学会会员人数已超过5000人,遍布全球79个国家和地区。这些数字说明我们学会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对全球各地的汉语教育发挥积极作用。”作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古川裕表示,“我们学会的任务是有的放矢地根据各个地区的状况了解各地的需求,按照不同需求提供适当的帮助。通过我们的汉语教学,努力培养汉语能力强且富有个性的人才,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文化中间搭起汉语的桥梁。” 


出品:译世界编辑部

责编:张婷

声明:本文为译·世界原创作品,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未经授权擅用将追究法律责任。


注意啦,好消息!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号内搜”,获取链接,可以快捷搜索“译·世界”号内任意信息~

推荐阅读

简报 | 第五届“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举行、第十届全国法律英语大赛决赛举行...

简报 | 2019傅雷翻译出版奖揭晓、第二届“上电杯”科技翻译竞赛颁奖典礼举行...

简报 | 上外语料库研究院揭牌成立、“一带一路”国际翻译大赛在三亚启动...

简报 | 中国古典文学外译国际研讨会召开、2019年翻译与国际传播高层论坛举行...

简报 | 翻译家施康强去世、第一届“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学研究”国际会议举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