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简报 | 翻译家施康强去世、第一届“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学研究”国际会议举行...

译·世界 2021-03-16


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

(2019第41期,总第157期)


编者按 

每一周,中国语言领域都在发生什么事儿?又产生了哪些新观点?以及涌现出了哪些新产品?等等,这些问题可能是很多业内人士想及时关注的。对此,作为智库型资讯与研究平台,译世界(微信公众号"译•世界"ID:YEEWORLD)进行了信息跟踪观察,推出《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本期报告覆盖了10月26日-11月1日的资讯。欢迎关注!


C

ONTENTS

目录


重要事项

·本周要点

·事项预告

翻译出版


Part 1

重要事项



本周要点
翻译家、散文家施康强去世,享年77岁


据施康强先生家人消息:著名翻译家、散文家施康强先生因病于2019年10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施康强,1942年生于上海,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法国语言文学专业,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国文学系,文学硕士。曾为中央编译局译审。译有(清)黎庶昌《西洋杂志》(中译法)、《萨特文论选》、巴尔扎克《都兰趣话》、阿兰《幸福散论》、雨果《巴黎圣母院》(合译)、布罗代尔《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合译)、让-雅克·白罗松《法郎士私记》等。著有随笔集《都市的茶客》《第二壶茶》《塞纳河的沉吟——法国书话》《征程与归程》《自说自话》《牛首鸡尾集》。长期以来,为《文汇读书周报》《读书》《万象》《新民晚报》《文汇报》及《上海书评》撰稿,文笔富于民国风味,深受读者喜爱。 (澎湃新闻)


第一届“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学研究”国际会议在大连海事大学召开


10月26日,第一届“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学研究”国际会议在大连海事大学外语楼拉开帷幕。本次会议由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来自英国、法国、加拿大、希腊、日本、韩国以及全国各地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从事语言学研究的 100 余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本次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语言认知神经机制研究、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技术教学与研究以及海事英语教学与研究等主题展开探讨。


26日上午,会议开幕式在外语楼105报告厅召开。会议由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徐斌主持,副校长赵友涛代表大连海事大学向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祝贺。他表示,人工智能是当代科技的前沿,是时代发展的制高点,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研究、开发人工智能促进跨语言交流愈发重要,具有重大意义。


开幕式后举行了为期一天的主旨报告。国家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冯志伟教授、韩国科学技术院计算机科学Key-Sun Choi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梁茂成教授、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Christian Boitet教授、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傅兴尚教授、英国伯明翰大学Wolfgang Teubert教授、希腊雅典大学Christina Alexandris副教授、中国翻译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副会长兼本地化委员会陈圣权教授、大连外国语大学语言学研究基地主任邓耀臣教授先后进行主旨发言。


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介绍智能时代发展大势,通过丰富案例、建构语言模型,围绕机器翻译优缺点、智能翻译技术、计算机语言处理、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等议题,深入开展人工智能时代对语言学及其教学的研究探讨。


27日上午,本次会议在外语楼同时开展五个学者分论坛,共有来自国内外高校近 60 名学者在分论坛中宣读论文。分论坛分别由大连大学英语学院高巍院长、华中科技大学雷蕾教授、大连外国语大学邓耀臣教授、大连海事大学程昕教授、韩国海洋大学Se-Eun Jhang教授点评,并分别就语言认知神经机制研究、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技术教学与研究以及海事英语教学与研究四个主题展开了探讨。(中国高校之窗)


2019年语料库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理工举行


10月25日-27日,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上海理工大学主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外语界》编辑部、《外语电化教学》编辑部协办,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承办的“2019年语料库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跨学科视角”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


大会以“跨学科视角”为主题,围绕语料库语言学发展现状和热点话题,展望语料库的多领域应用前景。来自国内外两百余名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英国伯明翰大学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中心原主任WolfgangTeubert教授、全球规模最大的在线语料检索平台创建者MarkDavies教授、中国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卫乃兴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梁茂成教授、华南师范大学何安平教授、浙江工商大学李文中教授和濮建忠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许家金教授等国内外权威专家发表演讲,展示语料库语言学前沿成果,勾画多学科开放合作的光明前景。


本次大会上,语料库语言学和邻近学科的交流与融合成为突出亮点。目前,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语言教育、语言文字工程、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软件工程、机器翻译等各界学者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到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阵地,形成了一批新型学科。卫乃兴教授指出,探索领域的广泛拓展恰恰是近40年来语料库语言学最明显的变化之一,突出反映在研究需求从简单的语言描写扩展到所有的语言研究领域。但同时,新的研究增长点也带来了新的分歧,关于“学科”与“方法”、“数据”与“理论”的争议和论辩成为大会的另一热点话题。对此,WolfgangTeubert教授和梁茂成教授均主张,应坚持推进以搭配为核心的意义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扩展至社会、政治、文化和语料库在语言教学等方方面面的应用。


本次大会组织了“语料库的跨学科应用”、“语料库和外语教学”、“语料库和专门用途英语”、“语料库和话语分析”、“语料库和语言对比和翻译”等13场分论坛研讨,热议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语料库语言学发展趋势。参会代表建言献策,畅谈以语料库理论为基础的跨学科研究,创新语料库研究技术,加强跨界合作,从而服务于新时代国家语言战略。 (中新网)


“第五届中国跨文化传播论坛”召开


10月25日,由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协办的“第五届中国跨文化传播论坛”在山东新闻大厦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媒介科学与跨文化创新传播”,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的七十多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论坛。


上午主旨发言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由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刘明洋主持。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关世杰教授发表题为“中国核心价值观的世界共享性初探”的主旨演讲。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宁继鸣教授的演讲题目为“观念、实践与范式重构:国际传播中的社会组织”。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姜飞教授主要围绕国际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新特征和新趋势进行了探讨。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教授杨琳通过“传承与传播:丝绸之路文化精神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的构建”这一主题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张志安教授作题为“短视频平台媒体与跨文化传播”的主旨发言。


下半场主旨发言由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邱凌主持,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石磊教授发表题为“消费主义与新媒体”的主旨演讲。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杨魁教授谈了自己对“后真相时代”传媒哲学建构的思考。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刘国强教授的演讲题目为“哲学解释学视野下的跨文化传播”。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徐兆寿教授作题为“中国文化传播力的提升与可能——以丝绸之路为方法”的主旨发言。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戴元初教授作题为“化解还是强化?——网络共同语对文化折扣的影响研究”的主旨发言。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网)


“第八届全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举行


10月25日—27日,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等协办的第八届全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于在南京市江苏省会议中心召开。来自海内外的500余位从事外语教师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高校教师、教育工作者、中小学教师、教研员和研究生参加了大会,围绕大会“新时代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路径与方法”的主题,进行了多场精彩的主旨发言、特色发言、工作坊、团队展示、教学展示、分组发言、圆桌讨论和研究生论坛。


开幕式上,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严志军教授分别致辞。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田朝霞教授主持了开幕式。


浙江大学何莲珍教授、牛津大学Ian Menter教授、德克萨斯A&M大学Cheryl J. Craig教授,诺丁汉大学Christopher Day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莲教授等五位专家结合各自研究成果做了五场内容详实、创新性突出的学术报告。


本次会议还设置了教学展示、圆桌讨论、研究生论坛等环节。在10月27日下午的闭幕式上,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委员会主任王蔷教授致闭幕辞并宣布下一届会议将在青海师范大学举办。(外语学术科研网)


纪念9.30国际翻译日 第二届吉林省多语种翻译(笔译)大赛在吉林外国语大学落幕


10月26日,纪念9.30国际翻译日第二届吉林省多语种翻译(笔译)比赛颁奖仪式在吉林外国语大学举行。中国翻译协会常务理事、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任小萍、长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段华旭、吉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欧亚处处长明胜、吉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办公室主任高军出席仪式并颁奖。本届大赛包含英语、日语、俄语、西班牙语、韩语五个语种,来自全省各高校及社会各界的翻译爱好者675人参赛,最终有95人获奖。吉林外国语大学、长春师范大学、东北电力大学荣获优秀组织奖。


国际翻译日是全世界广大翻译工作者的节日。今年的国际翻译日主题是“翻译与本地化”,旨在强调翻译要立足本地,要结合本土文化,这样才有生命力。本次大赛由吉林省翻译协会主办,吉林外国语大学与日本东京学社株式会社、长春吉语翻译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省华桥翻译有限责任公司、世宗学堂协办,得到了中国翻译协会的大力支持。中国翻译协会常务理事、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任小萍作了专题报告。 (中国日报网)


第十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在关西外国语大学举行


第十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10月26日-27日在日本关西外国语大学举行。本届会议由关西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与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主办,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高校合办,共有来自中国、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180多位学者参加。


大会开幕式由日本关西外国语大学教授靳卫卫主持,关西外国语大学校长谷本义高致欢迎词,暨南大学教授邵敬敏致开幕词,特邀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和台湾中正大学语言学研究所教授戴浩一致辞,沈家煊、古川裕、陆镜光、张旺熹、郑懿德、施春宏等语法学家作大会报告。


本次会议为期两天,与会学者们分组针对语法学研究界的新问题、新成果进行了报告,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会议上,学者们思想的交织与碰撞,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思路,开阔了新视野。


大会闭幕式由吉林大学教授吕明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刁晏斌主持,下一届申办单位的代表法国巴黎第七大学教授齐冲作了表态发言,暨南大学教授赵春利作会务报告,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王国胜致闭幕词。(人民网东京)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学研讨会”在华侨大学举行


10月26日上午,由华侨大学和暨南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国际华文教学研讨会”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王源兴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来自海内外华文教育界的8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华文教学的融合与发展”的主题展开为期两天的研讨。


华侨大学副校长曾路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周清海教授、华侨大学原校长贾益民教授、福建省语言学会会长李无未教授等出席了开幕式。


研讨会包括主旨报告、分组讨论等环节,周清海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吴伟平教授、马来西亚莫泰熙先生、唐风汉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李劲松先生、贾益民教授、华侨大学特聘教授任弘和李无未教授等分别作了《语言和语言教育的融合与发展应该关注的问题》《新时代华语二语教学:与时俱进与万变不离其宗》《新时代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时代华文教育的环境、挑战与机遇》《国际职场汉语教学初探》《华文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以台湾海青班经验为例》《面向东亚,深度发掘海外华人汉语语言学史文献》的大会学术报告,就新时代背景下,华文教育的语言教育、华语二语教学、华语教育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中国高校之窗)


第四届《翻译界》高端论坛暨新时代中国文化外译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


10月26日,第四届《翻译界》高端论坛暨新时代中国文化外译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大学和世纪文华酒店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界》编辑部主办,青岛大学外语学院承办,《上海翻译》编辑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部、北京大学出版社等协办。来自国内外80余所高校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日本大阪大学准教授、汉学家田中智行先生,《上海翻译》杂志社执行主编、上海大学应用翻译研究中心主任傅敬民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MTI研究中心主任张保红教授,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家克里斯蒂安·诺德教授发表了演讲并分享了对于翻译的研究内容。


下午两点,在青岛大学博文楼5个分会场中,分别开设了以“新时代中国文化外译国家规划研究”“新时代中国文化外译理论研究”“新时代中国文化外译实践研究”“新时代中国文化外译传播研究”“新时代中国文化外译个案研究”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青岛大学外语学院)



事项预告

第十四届中西部地区翻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暨翻译研究国际研讨会将于11月1日-3日举行


第十四届中西部地区翻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暨翻译研究国际研讨会将于11月1日-3日举行。研讨会宗旨在于总结与反思新时代背景下国家战略的实施与翻译研究的发展给翻译理论与教学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如何提升中西部地区翻译研究的水平,如何整合政、产、学、研等各方资源,促进中西部地区高等院校与语言服务产业之间在翻译人才培养中的协同创新,进一步提升我国英语类专业教育的质量,助力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


会议由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新时代背景下的翻译理论与教学:机遇与挑战。会议主要议题包括:

· 翻译与中国文化走出去

· 中国翻译学科发展状态研究

· 多媒介背景下的翻译教学研究

· 翻译政策研究

· 翻译的跨学科研究

· 翻译质量评估

· 科技翻译研究

· 口译研究

· 认知翻译理论与实证研究

· 影视翻译与译者翻译伦理研究

· 机器翻译与信息技术研究

· 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服务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


联系人:

高瑜   13125166086

尹小璐 15972992048

黄晨   15827381191

黄勤   13307198739

电邮:husttrans@163.com

(翻译学研究)


第十八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通知将于11月1日-3日召开


为应对新的使命和挑战,充分发挥科技翻译的社会功能,进一步促进科技翻译事业稳步发展,定于11月1日-3日在江西财经大学举办“第十八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主题为:科技翻译的传承与创新。


本次研讨由中国翻译协会科技翻译委员会主办,江西财经大学和江西省翻译协会共同承办,《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和《上海翻译》等学术期刊提供学术支持。会议将邀请知名专家发言,评选优秀论文并向翻译学术期刊推荐发表。


会议主要议题包括:

  1. 科技翻译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 科技翻译理论与实践

  3. 科技翻译人才培养

  4. 人工智能与翻译

  5.其他应用文体翻译


联系人:

曾剑平  13576285768

(江财外语学院分团委)


第11届中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将于11月2日-3日召开


第11届中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将于11月2日—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


大会主题为“认知语言学在中国:传承与创新”,主要议题包括:隐喻与转喻、认知语法与构式语法、认知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与语料库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与语用学、认知语言学与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与神经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与第一语言习得、认知语言学与第二语言习得、认知语言学与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的社会与批评转向、认知语言学理论在话语研究中的应用等。


主旨发言专家包括:哥本哈根大学Peter Harder、康奈尔大学Daniel Casasanto、浙江大学Esther Pascual、上海外国语大学束定芳、南京师范大学张辉、深圳大学纪瑛琳等。


联系人:

金绍康 13811263623

张媛 13853116719

刘庚 15662705506

(外语学术科研网)


外国语言文学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国际研讨会将于11月2日-3日召开


人工智能正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发展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给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带来机遇和挑战。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领域里的不少学者已在他们的研究中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也有一些学者从伦理等角度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可以说,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与人工智能有很多交叉研究的可能性,但二者应如何更好地结合并共融发展?为解答这一疑问、推动相关探索与研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与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及德语国家研究中心拟在11月2日-3日举办外国语言文学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国际研讨会,诚邀国内外学者共同商讨外国语言文学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问题。


主旨发言嘉宾包括:教育部外指委德分委主任贾文键、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授宋柔、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主任范劲、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哲学系教授NORDMANN Alfred等。


会议设9大分论坛:外国文学影视中的机器人、人工智能与后人类主题;德语文学中的技术反思主题;跨文化语境下的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主题;人工智能与哲学思考;人工智能与国际治理、区域国别研究;人工智能与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计算机辅助口笔译;外国文学与人工智能青年学者论坛;人工智能与综合人文研究。


联系人:

程林 lin.cheng@gdufs.edu.cn

何静 cic@gdufs.edu.cn

(译世界)


外国语言文学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国际研讨会将于11月2日-3日举行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与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及德语国家研究中心拟在11月2日-3日举办外国语言文学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国际研讨会,探讨议题包括:外国文学及哲学研究与人工智能、比较文学与跨文化交际研究与人工智能、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与人工智能、翻译学研究与人工智能、区域国别研究与人工智能等。


会议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及德语国家研究中心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梁宗岱学术研究中心、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外语》编辑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编辑部、佛山机器人学院协办。


联系人:

程林 lin.cheng@gdufs.edu.cn

何静 cic@gdufs.edu.cn

(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


第十九届中国认知语言学国际论坛——CIFCL-19 将于11月4日-8日举行


第十九届中国认知语言学国际论坛——CIFCL-19 将于11月4日-8日举行,论坛主会场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论坛分会场包括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


主讲人包括:Leonard Talmy,Martin Hilpert等,发言内容包括:语言的目标定位系统、历时构式语法十讲、认知模型构建基础十讲等。


联系人:张翠英

手机:15993308611

微信号:zcy15993308611

(“事件语法研究”(EGR)小组微信公众号)


首届“中国公共政策翻译论坛”将于11月7日-8日召开


为进一步推进国家公共政策翻译和对外传播,加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院拟定于11月7日-8日在北京举办首届中国公共政策翻译论坛。

  

中国公共政策翻译论坛的基本定位是:“实践先行、理论提升”,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对外话语体系构建和政治话语翻译的原则和策略,以事实、例句说话,最终推出翻译的最佳实践。


论坛的主题为:公共政策翻译: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具体实践,论坛主要研究议题为:公共政策翻译与对外传播、公共政策翻译需求与受众、公共政策翻译策略与原则、公共政策翻译与国家形象建构、公共政策翻译与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公共政策翻译“政产学研”合作等。


论坛邀请的主旨发言专家包括:外交部翻译室前主任陈明明、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口译处前处长李正仁、 外交部翻译室前副主任任小萍、联合国纽约总部文件司前司长Sekel、美国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院高级翻译学院教授蔡力坚、外交部翻译室前主任徐亚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张颖、美国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院高级翻译学院教授施晓菁、中国外文局资深翻译家徐明强等。


联系人:

孙巍伟 15101056215

张蕾 18001244491

(公共政策翻译研究)


2019外语教育教学研究论坛“新时代的外语教育教学:挑战、机遇与探索”将于11月8日-10日举行


“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一带一路”的建设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迫切需要外语基础扎实、国际视野宽广、家国情怀浓厚、擅长思辨沟通的高素质外语人才。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国家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在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教学研究分会(CELEA)和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教育语言学研究专业委员会(CELA)的支持下,大连外国语大学外语教育研究团队及英语学院将联合《外语与外语教学》编辑部、《东北亚外语研究》和《语言教育》编辑部,于11月8日-10日举办2019外语教育教学研究论坛。


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外语教育教学:挑战、机遇与探索,研讨议题包括:

(1)外语教育教学的理念

(2)外语教育教学的课程

(3)外语教育教学的教材

(4)外语教育教学的方法

(5)外语教育教学的评测

(6)外语教育的技术辅助


联系人:

郭老师 13654927369

朱老师 15941175856

会议邮箱:dwforum@163.com

(汪榕培学术研究微信公众号)


“翻译、修辞与对外话语传播”高峰论坛将于11月9日举行


为推动搭建翻译、话语和修辞之间的跨学科研究平台,加强国内翻译学、修辞学、语言学以及传播学等领域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拟在承办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届全国理事会期间举办“翻译,修辞与对外话语传播”高峰论坛。论坛定于2019年11月9日在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举行。论坛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主办,英汉对比学科委员会策划,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大学亚太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院承办。


会议主题为:翻译、修辞与对外话语传播,大会发言专家包括:福州大学“嘉锡学者”特聘教授陈小慰、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邓志勇、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胡开宝、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韩子满、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蒋坚松、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潘文国、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翔宇领军学者”特聘教授司显柱、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教授温科学。


联系人:

曾老师  13878866340

何老师  15677153528

(语言服务微信公众号)


新中国翻译事业70年论坛暨2019中国翻译协会年会将于11月9日-10日召开


新中国翻译事业70年论坛暨2019中国翻译协会年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总结建国70年来我国语言服务与翻译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推动翻译与语言服务行业守正创新,提高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能力,搭建国内外语言服务合作与交流平台,迎接新时代赋予翻译与语言服务业的历史机遇与挑战。


指导单位为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协会主办

会议时间:2019年11月9-10日

会议地点: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


会议将权威发布最新行业报告及行业标准,举办主题论坛、展览,进行行业表彰,以及组织专题培训、讲座、签约发布会等行业交流活动。将邀请中央和国家机关相关部门,国内外翻译机构、行业组织及商会,国内外跨国企业、语言服务企业、互联网及人工智能企业、翻译出版发行机构,国内外高校及智库科研机构相关人士,以及职业翻译工作者及在校相关专业学生等出席会议。


会议进展详情请关注中国译协官网(www.tac-online.org.cn)、中国译协官方微博(@中国译协)和微信公众号(中国翻译协会),及时了解大会最新动态。(CCTSS)


“新媒体、自媒体时代的话语分析”学术研讨会将于11月9日-10日举行


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媒介传播历经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阶段,逐步向新媒体时代过渡,视频网站、论坛、微博、移动终端等的普及带领社会进入新媒体时代。同时,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媒体时代传者和受者的严格界限被打破,这不仅预示着互联网新时代的到来,也预示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大众化的传播主体,海量的信息内容,即时、碎片化、高速的传播形式为特点的自媒体时代正在以其难以抵挡的参与性和影响力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新媒体的海量信息、便捷检索、多媒体传播、超文本和互动性特征也为话语分析的诸多方面带来新的前景。例如,新媒体的海量信息和便捷检索使话语分析的语料来源更加丰富多元;新媒体的多媒体传播集合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来传递信息,使仅仅针对文字媒介进行传统的话语分析显得不足;网络以超文本、超媒体的方式组织新闻信息,方便用户的联想和跳跃,这种非线性的阅读习惯给话语的结构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具有很强的交互性,话语分析的人际意义分析由此找到了更加广阔的领域。梳理新媒体、自媒体时代话语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现代交际过程中的意义传递,以及话语所反映并建构的现代社会关系。


鉴于此,中山大学语言研究所及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外国语学院拟于2019年11月9日-10日召开“新媒体、自媒体时代的话语分析”学术研讨会,欢迎语言学、翻译学、新闻传播学、文学、文化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参加。有意参加者,请于2019年10月19日之前将会议论文摘要及个人简介(单位、研究方向、学位、职称、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以邮件附件形式发送至会务组邮箱sfltrip@163.com,并请在邮件标题中注明“新媒体、自媒体时代的话语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


联系方式:

陈思源 13022037680

(语言学通讯微信公众号)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五届全国英汉文化对比研究高层论坛将于11月15日-17日举行


为了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语言与文化建设,促进英汉文化对比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决定于11月15日-17日,在广西民族大学召开“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五届全国英汉文化对比研究高层论坛”。本次论坛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汉文化对比学科委员会组织,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


论坛主题为“‘一带一路’背景下英汉文化对比与翻译研究”,主要议题包括:“一带一路”背景下英汉文化对比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南亚语言文化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语言服务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翻译特色人才培养研究、英汉文化对比的跨学科研究、翻译史研究等。


联系人:

肖老师 15705902827    

苏老师 15277099007

会务组邮箱:gxnsfs@163.com

(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微信公众号)


语料库与跨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将于11月15日-17日举行


近年来,语料库愈来愈广泛地应用于语言学、文学、翻译学等人文科学,法学和外交学等社会科学,以及人工智能和医学等自然科学之中。为推进语料库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推动以语料库技术应用为基础的跨学科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将于11月15日-17日召开“语料库与跨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


会议议题包括:

  语料库与语言研究

  语料库与文学研究

  语料库与翻译研究

  语料库与社会科学研究

  语料库与人工智能


与会嘉宾包括: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教授Mona Baker、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柴明颎、中国外文局前副局长黄友义、浙江大学特聘教授刘海涛、北京外国语大学讲席教授王克非、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许钧、上海对外贸易大学教授叶兴国等。    


 联系人:

  李老师 15121094134

  邮箱:icsa@shisu.edu.cn

  (当代外语研究微信公众号)


第十一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将于11月15日—17日举行


第十一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将于11月15日—17日在广西南宁举办,诚邀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各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培训测试机构与会。


会议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民族大学,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筹)、《语言文字应用》杂志、《语言战略研究》杂志协办,广西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承办。


本届研讨会主题为“语言扶贫的理论与实践”。会议主旨是:汇聚各界智慧,总结语言扶贫的中国经验,促进语言扶贫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推动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提高语言服务水平,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


主要会议议题包括:

  1.语言扶贫的理论研究;

  2.语言扶贫政策、方略与实践;

  3.语言教育与语言扶贫;

  4.语言服务与语言扶贫;

  5.语言技术与语言扶贫;

  6.语言扶贫与语言经济。


联系人:

张一雪 010—65592909

刘子琦 010-65592968

(语言服务微信公众号)


第四届中国教育语言学高端论坛将于11月15日-17日召开


为进一步夯实教育语言学的学科理论基础,发掘其学科内涵、拓展其学科外延,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教育语言学专业委员会携手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波兰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围绕“教育语言学的语言认知路径”的主题与各分议题,于2019年11月15日-11月17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第四届教育语言学高端论坛。


会议主题为:教育语言学的语言认知路径,

论坛议题包括:

1. 教育语言学的学科理论探索

2. 认知语言学与教育语言学

3. 认知科学与教育语言学

4. 认知批评话语分析与教育语言学

5. 多模态认知与教育语言学

6. 心理语言学与教育语言学

7. 神经语言学与教育语言学

8. 语言认知与语言习得

9. 语言认知与语言教学


主旨发言专家包括: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董燕萍、宁波诺丁汉大学教授金立贤、上海交通大学博士赖良涛、浙江大学教授马博森、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振华、西南大学教授文旭、江苏师范大学教授杨亦鸣、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辉等。    


联系人:

周老师:0574-88130030;15888515244

(NIT外语人) 


Part 2

翻译出版


    中国首部博茨瓦纳英语著作《周末葬仪》完成翻译


中国首部博茨瓦纳英语著作《周末葬仪》翻译项目由博茨瓦纳开放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共同申请,得到中国驻博茨瓦纳大使馆的支持。《周末葬仪》中文简体版由哈佛大学出版社通过博达著作权代理有限公司(Bardon-Chinese Media Agency)授权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周末葬仪》是我国首部博茨瓦纳英语著作的汉译本,由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卢敏教授和朱伊革教授领衔主持完成。


10月24日下午,“《周末葬仪》译著发布会暨博茨瓦纳女性作家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召开。来自博茨瓦纳开放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日报》、《社会科学报》、《文汇读书周报》的四十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高端研讨会。会议开幕式由外国语学院李凤书记主持。李凤书记对各位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宣读了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教授、中国驻博茨瓦纳大使馆赵彦博大使、武汉大学出版社外语分社社长谢群英的贺辞。


主旨发言部分分别由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处陈志禄副处长,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国凤教授,外国语学院朱伊革教授主持。首先,杨曼教授做了《 译著的出版目的、性质和意义》主旨发言,他指出该译著对中国公众健康、中国的非洲文学研究、中博人文交流三方面有所贡献,是对中非合作论坛(FOCAC)和一代一路(BRI)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积极回应。接着,人文学院王青松副教授以《非洲文学研究在中国》为题进行发言,对中国非洲文学研究的脉络进行了梳理,着重介绍了上师大非洲文学研究中心的成绩及研究团队。卢敏教授作了题为《博茨瓦纳现代化进程书写:从贝西·黑德到尤妮蒂·道》的主旨发言,指出博茨瓦纳这两位享有世界声誉的女性作家在书写博茨瓦纳现代化进程中,都将中国作为希望和灵感之地,体现了中博人民互相学习,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弗兰克·杨曼教授向卢敏教授赠送了《与贝西·黑德对话》、《博茨瓦纳女性书写》两部新书,希望这些著作有助于卢敏教授更好地完成她的贝西·黑德国家社科项目研究,并带领团队翻译《博茨瓦纳女性书写》,以飨中国读者,为中博人文交流再做贡献。(中国日报网)


    新书《当语言遇到区块链》:区块链技术或将给翻译行业带来深刻变革


区块链科普读物《当语言遇到区块链》近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以通俗的故事加理论分析的形式,对区块链如何与翻译行业融合进行了探讨,并预测未来翻译行业可能发生深刻变革。


该书提出,语言的基础性共识、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不可篡改等特点与区块链具有相似基因,每一种语言即可视为一条公链。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量呈爆发式增长,但作为不同语言之间进行信息转换的翻译行业,却历经几次工业革命都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仍以作坊式存在。这是因为语言的不可推理性、表达的多样性和文化的丰富性,决定了翻译质量的难以测量性。在全球化环境下,一方面翻译产能不足,另一方面双语人才没有公开透明可信赖的商业模式体现其价值。所以,翻译行业一直无法提供大量便捷产品满足市场在很多碎片化即时性场景下的语言需求。


作者认为,区块链技术为双语人才的价值体现提供了技术支撑。驱动区块链生态中责、权、利量化的通证,可使双语人才形成动态的信用资产以及可确权的语言资产,由此发挥他们的价值。此外,翻译行业与区块链的融合,还可持续提供适时优质大数据促进AI发展,让人赋慧于机器,机器赋能于人,大幅提升翻译产能。


该书作者彭志红博士从事语言服务行业多年,2018年开始对区块链如何在语言服务行业应用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新华网)


【资料来源:外交部、教育部、外文局、译协、各院校等机构官网、媒体公开报道、自媒体资讯、业内人士推荐及其他公开信息。】


出品:译世界编辑部

责编:张婷


声明:本文为译·世界原创作品,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未经授权擅用将追究法律责任。


注意啦,好消息!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号内搜”,获取链接,可以快捷搜索“译·世界”号内任意信息~

推荐阅读

简报 | 著名汉学家马悦然去世、第八届全国口译大赛落幕...

简报 | 第二届全国专利翻译大赛开始报名、第一届“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学研究”国际会议将开...

简报 | 第十五届全国机器翻译大会举行、当代英美文学翻译研究高峰论坛举办...

简报 | 全国第二届外事外交翻译大赛报名开启、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亚洲学院、非洲学院 ...

简报 |“语言学与人工智能”跨学科论坛举行、首届徽文化外宣翻译大赛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